我們在瞬間交錯彼此
然後,在瞬間我們遠離彼此
時間又開始變得緩慢
★女演員林予晞個人首部創作攝影文集
★藝術家林予晞用光所寫成的私密日記
鄭文堂(導演)
許悔之(詩人、有鹿文化社長)
杜政哲(電視編劇、劇場編導演)
顏訥(作家)
黃河(演員、藝術家)
跨時區推薦!
「終究在乎身邊的人的感受、在乎與大家的關係多於自己的言詞表態,最後那些尖銳憤怒、無奈失落、極悲狂喜,多半終將訴諸快門。」——林予晞
不當演員的林予晞,喜歡蒐集相機,更是個在不同「時區」蟲洞中穿梭剪下光影的攝影者。每張影像都像是可以凝凍時間的波光,長曝亦或瞬間,皆成為時間的證據。林予晞將多年累積來的攝影創作,集結成冊,緊抓著飛速流動的時差意識。
經歷空服員、演員等多重身分轉換,唯一不變的是透過觀景窗看世界,無論是迷幻風景、人像創作等,完成於人生中不同階段的創作,記錄按下快門當下的身分、角色、時間、空間與情感。這是林予晞對時間最溫柔而美麗的抵抗。
作者簡介:
林予晞Allison Lin
台灣女演員,美國休士頓藝術學院(Art Institute of Houston)互動多媒體設計系畢業,曾擔任空服員。2014年出演TVBS戲劇節目《A咖的路》受到矚目而正式出道,2017年以《必勝練習生》入圍第52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曾主演《春梅》《料理高校生》《酸甜之味》《我們與惡的距離》(2019)《天堂的微笑》(2019)等電視劇。
林予晞接觸底片攝影十年有餘,曾收集超過30台相機,累積數千張私人攝影作品。2018年12月推出首場攝影個展「時區檔案」。《時差意識》是林予晞個人第一本攝影創作作品。
林予晞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AllisonLinOfficial/
林予晞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fotoallison/
章節試閱
〈溫德斯的小津〉
(選自輯一:第一卷第一張,模糊地帶,從晦暗到光明)
我跟著溫德斯(Wim Wenders)1983年去東京尋找小津的腳步了。
他在1983年的東京,非常努力地尋找著日本早期的美好,過程中他開始質疑那些美好,可能在這個資訊越來越膨脹的世界,早已蕩然無存。
現在的生活當中、現實中、日常中,還有什麼沒被發現的美感存在著?
在這個視角可以輕易被複製的年代裡,這秒按下的快門,下秒已經被按讚,解讀與模仿。我心情有點矛盾,對世界表態時,終究是希望被理解,可是被過度理解或是理解錯誤時,又會覺得不想被理解了,有一種很膩的感覺。
為了避免對自己珍惜的照片心生厭膩,我在相機與鏡頭的組合上,在底片沖掃的過程中,做了各種相對複雜或不那麼方便的嘗試與選擇(但不是藉由砸下大筆經費)。
演變至今,手上擁有的相機朝代也幾經更迭,現在剩下在手上的多半是年代久遠的旁軸相機與手動對焦的定焦鏡頭,時間允許的時候則在家沖片、掃描。
我擁有的沖片技術與設備遠不及專業人士,唯一可以說嘴的,是心意與執著,那種好像面對自己的孩子的心意與執著。
最後照片有時看起來不太像這個世代的產物,像是戰後新聞社的照片。如果幾卷底片裡面偶爾出現幾張這樣的照片,我便會感到十分滿足,反覆看著這些超時空之作,暗自歡喜。
〈音樂(鬧事)現場〉
(選自輯三:親愛的你聽我說,我一定是在做夢)
生命力。
發現自己常在混亂的場景裡拍照。
住在休士頓的時候,喜歡拍Westheimer上的一些二手店巷弄,rather than downtown Houston。住香港的時候,相較起銅鑼灣跟中環,好像比較常拍旺角跟深水埠,因為那裏有很多身穿華服或打扮奇異的阿姨、阿伯(偶有年輕小哥)拉著隨身karaoke機在街頭賣力演唱。
在巴黎的時候,聖母院拍沒幾張,就開始拍教堂旁的垃圾桶,結果原本在拍教堂的一些遊客,也紛紛跑來拍垃圾桶,我才發現這節奏幽默。
在印度孟買的時候,拍路邊的垃圾拍到引起警察好奇,前來詢問我為什麼要拍垃圾,這時我突然想起孟買機場的歡迎slogan 「Incredible India」,於是就很自然跟他們說:「This is my first time to India, everything looks incredible to me.」兩位警察印度式地搖搖頭,貌似滿意地離去。
回到台灣之後,我開始拿著底片機在各種人體跟音樂脈搏律動強大的音樂現場穿梭。
在這些地方用底片拍照,常常會因為各種混亂而失焦或測光不準確,但那種強烈的生命感,令人著迷。
〈列車上的Joann Johannson與Sabastiao Salgado〉
(選自輯五:它現在被原本埋葬它的人出土了)
《Flight From The City》,在一次前往台東的太魯閣號上,Spotify推薦了我這首歌。
音樂響起的時候,覺得耳熟,拿起手機一探曲名,是《Flight From The City》,腦中突然湧現電影《異興星入境》(Arrival)那種氣氛的畫面與顏色,在腦海中我俯瞰著一架一架的飛機,看著他們漸漸駛離畫面,又漸漸漸駛進畫面,安靜的循環、輪迴著。
這個輪迴的畫面又令我想起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的攝影,一張從遠處用很小光圈拍攝的挖礦人群。
畫面的近處,看得出挖礦人的衣衫簡陋,面黃肌瘦,眼神空洞;畫面的遠處,只看得到成山成海的人群,團團攀附在乾瘦脆弱的竹梯子上,好像被梯子輸送著,但看不出他們的方向;也許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該往哪去。
原來那是一座金礦,一座充滿輪迴的金礦。
〈溫德斯的小津〉
(選自輯一:第一卷第一張,模糊地帶,從晦暗到光明)
我跟著溫德斯(Wim Wenders)1983年去東京尋找小津的腳步了。
他在1983年的東京,非常努力地尋找著日本早期的美好,過程中他開始質疑那些美好,可能在這個資訊越來越膨脹的世界,早已蕩然無存。
現在的生活當中、現實中、日常中,還有什麼沒被發現的美感存在著?
在這個視角可以輕易被複製的年代裡,這秒按下的快門,下秒已經被按讚,解讀與模仿。我心情有點矛盾,對世界表態時,終究是希望被理解,可是被過度理解或是理解錯誤時,又會覺得不想被理解了,有...
推薦序
〈影子〉
◎鄭文堂(電影導演)
從小時候開始,我一直喜歡在生活中凝視某種物體,看著因為光線移動而呈現物體影子與光點飄動的變化,對我來說就像是人生片刻美好的記憶。後來在小津安二郎與侯孝賢的電影裡,看到這類影像,都會有被了解的共鳴感。2018年底第一次看到林予晞攝影個展的作品,在我心底也有這樣的共鳴,就是看到人生片刻的美好記憶。
我開始拍電影之後,就喜歡在拍戲的現場東張西望,因為除了鏡頭前演員表演的內容之外,我總覺得拍攝場景的每分每秒都有預想不到的光影變化。不論是自然的陽光或人工的光源,當光線移動的片刻偶爾會有出其不意的幻影出現,瞬間即逝。有時候,跟我一起拍片的攝影師懂得運用光影交錯剎那的張力,創造獨特風格。我覺得可以跟這樣的攝影師合作,真是一件幸運的事。
林予晞就是那種可以看到瞬間即逝光影交錯的攝影者。
她是什麼原因會在那個時刻拿起相機?是眼前的玻璃杯剛好與太陽光線相遇,折射出現的光點讓他覺得有趣,就像孩童時光的遊戲?她什麼時候會拿起相機?是看到有影子在奔跑,她追逐而去,試圖踩到那個影子,她也許覺得影子是神祕的東西?有時候只是因為經過的牆上地上馬路上有符號吸引他,可以表達她對這世界的驚奇。於是她就拿起相機,留下人生片刻的美好記憶?
我心底仍然有很多問號,但是可以看到林予晞的攝影集,真是一件幸運的事。
〈對時間溫柔而美麗的抵抗〉
◎許悔之(詩人、有鹿文化社長)
2018年12月的一個午後,我到一個名為ONFOTO的文化空間去看林予晞「時區檔案」攝影個展,在那些攝影作品之中,我看到好多件她拍的時鐘,瞬間想到電影《阿飛正傳》𥚃不斷出現的時鐘。
時鐘做為一個象徵物,其實是一種憂煩、一種恐懼,它提醒了世界的種種之存在、存在的不斷變化、存在的必將消失。看著林予晞拍攝的好幾件時鐘作品,我突然覺得非常的感傷,而且荒涼,所有的美麗和美好,都在彈指之間顯得這麼脆弱,好像只有透過藝術創作——譬如攝影,可以凝凍時間的波光。
做為一位攝影者,《時差意識》的出版,展現了林予晞對時間的敏感,和融入世界的渴望。時間對我們而言,是暴君;天地對我們而言,是不仁;而時間加上空間,就是「世界」。
林予晞攝影作品的美,最本質上,提醒了我們,這是對時間溫柔而美麗的抵抗。
抵抗,注定是失敗的,但是因為抵抗,我們感知到自己在這個世界存在,並且留下了作品——那時間的舍利,那美的信物。
林予晞喜拍下雪,攝影是一只銀碗,啊不!攝影者的心才是銀碗,銀碗可以盛雪,林予晞按下快門的瞬間,因為時間停格了,雪中之大地如此白銀蓋覆,如此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我們在美之中,終於覓得一處「沒有時差」的香格里拉。
〈一直令人驚喜的女孩〉
◎杜政哲(電視編劇、劇場編導演)
認識她,應該有五年以上了。
剛認識的那年,在會議室陪著大家討論劇本,認真的神情到現在仍記憶猶新。沒想到不久後她成了女演員,更沒想到又不久後,我們竟在某齣戲裡相遇,那是對我很重要的一部戲,而她在戲裡的演出,讓身為編劇的我不斷驚喜,自然又極具爆發力,看戲的當時我頻頻發出「哇原來她可以這樣」的讚嘆。
同年,我們以不同作品入圍了該屆的金鐘獎,我忘了典禮當晚我們有沒有一起拍照了。但今年初,她再度讓我打開「哇原來她可以這樣」的開關,她居然開了攝影展,還出了這本攝影集。
反覆閱讀這些寧靜的、澎湃的,或者試圖冷靜但卻拍出熱情的影像,攝影集裡的每張照片都像一則故事,一張張都有著很屬於作者的獨特觀點,很難想像這些相片出自我認識的那個女演員之手。她觀察的人生,她獨處的片刻,她身邊的日常點滴,在這些照片裡一一清晰。
寫作的這些年,我始終認為懂得(善於)獨處的人,才能沉澱出作品裡的精采。這整本攝影集,恰似她與這個世界的對話,即使安靜的當下,也沒有停止互動。原來她表演的能量源自於這些觀察;原來她除了被拍,也很善於拍攝。
她是林予晞。女演員。攝影師。讓我一直一直驚喜的女孩。
〈天昏地暗中一絲溫柔的光〉
◎黃河(演員、藝術家)
一次聖誕節聚會,大夥已經酒過三巡。醉得醉,躺得躺。林予晞突然起身說要去寫聖誕卡片,便拿著一疊空白卡片坐在餐桌上,埋頭寫了起來。她說「如果這些人一年中只聯絡這麼幾次,那我願意寫卡片給他們」。一旁原本噓聲四起的友人無不紛紛點頭贊同。我們都知道,但我們不會去做,林予晞會。
我幾乎沒有聽過林予晞批評過他人。林予晞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細心地照顧到每一個人,最後以上台報告的語氣陳述個人觀點。即使觀點相左,林予晞也會靜靜地聽完,試著理解對方,再條理分明地進行溝通,取得共識。難得一次聽見林予晞氣憤地批評別人。開口,她不是破口大罵三字經,也不是笨醜怪。林予晞只是狠狠地說「他該長大了」。
我看見的林予晞是一個成熟、聰明、善良、謹慎、善解人意,有的時候甚至可以說是世故的人。
但是在林予晞的攝影作品《時差意識》裡,我看到最本質的林予晞。移動與停留。看見林予晞在轉動的世界中奔跑著,不時停下腳步,抬頭仰望天空,好像探尋著目的地,又像看見自己的微小。轉頭看周遭的事物,靜止不動,看似永恆,卻又短暫。只能透過鏡頭將時間切片保存下來。而林予晞的鏡頭總是匆匆晃過一陣之後平靜下來。天昏地暗,卻又有一絲溫柔的光。
對我來說《時差意識》是不同時區的林予晞,是不同時空的林予晞,是你們沒看過的林予晞。
〈時間差裡的無時差視角〉
◎顏訥(作家)
認識林予晞還不太久,不幸地她就生日了。有夠尷尬,這種快速熟起來,仔細一想卻不清楚對方需求的交情,禮物該怎麼選才不多不少,恰當地表達心意咧?面對這個經常嘩啦啦不留情面的女人,我花了比挑自己老媽生日禮物還多的心思,最終小心翼翼送上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攝影書。「喔這本我有了耶。」嘩啦啦的林予晞果然不留情面,但其實也在意料之中。因為初初接觸她觀景窗裡的視野,就立刻想即塔可夫斯基影像裡朦朧卻熱切流動的時間感。勤於闖蕩世界,探索人類靈魂,往前疾走,卻又一步一腳印時時回望沿途落下的記憶,一種對流逝時光的深情喟嘆。
所以,攝影對於林予晞是停住時間的技術?還是為了未來必然到來的遺忘而預備?從輯一裡的短句「當他是對的時候,就算眨眼也覺得浪費時間」到輯五「它現在被原本埋葬它的人出土了」,考古學家與記憶活埋者似乎都是她自己。此外,不同時期照片裡雖然都有滿滿的她,但卻大部分是模糊映射在玻璃上的倒影,相反的自己。因幕前演員身分而被大家認識的林予晞,躲回觀景窗後,她的自我表態反而像是長曝一般,快速移動卻又緩慢靜止,拖著長長的尾巴,光影疊合,成為這本攝影集最有趣的「時差感」。
《時差意識》除了標誌林予晞十八歲以後,雖然經歷過留學生,空服員,演員,不同的職業,卻總是宿命地處在「時差身分」裡所產生的時差體質;同時也是一個攝影者累積了好幾年,遊走時區「中心」與「邊緣」而不斷感受到與人的落差,對於自我與世界關係的反覆追問。當溫德斯在小津逝世20週年的1983年來到東京,懷揣著熱情,進行一場試圖貼近小津影像裡的東京而注定徒勞的旅程後,2018年的林予晞卻無所期待地意外在北海道感覺自己找到了小津。
巨大時間差裡猛然襲來的無時差,林予晞所到之北海道當然不同於50年代的東京,為什麼她自覺遇見小津呢?那不是純然的復古情懷,可能也不來自溫德斯式影像論的辯證。對我而言,那就是很「林予晞」的,對於世界上肯定有什麼是恆定純粹的執拗追求。溫德斯談小津電影獨特之處時,指出「電影其實持續在處理生活本身,發現真相或真實」小津電影是「從第一幕到最後的恆久真實」。我猜測,這某種程度或許也是林予晞在攝影生命中的追求?
《時差意識》是一本,無論是影像或者文字,創作者都不會吝惜向讀者拋出「偷偷告訴你,其實我是這樣看世界喔」的驚喜。做為必須常常卸載自我的演員,她在攝影裡可以說是沒有保留地交出自己。這是我認識且珍惜的林予晞,一如她描述底片相機對焦練習:「後來才慢慢習慣,人必須待在某個焦段以外,才拍得清楚自己想拍的東西。但我還是很喜歡因為忍不住想靠近、想往前衝,然後因此而看不清的情懷。這是珍貴的視角。」
對我而言,這也構成了《時差意識》最珍貴而獨特的視角。
〈影子〉
◎鄭文堂(電影導演)
從小時候開始,我一直喜歡在生活中凝視某種物體,看著因為光線移動而呈現物體影子與光點飄動的變化,對我來說就像是人生片刻美好的記憶。後來在小津安二郎與侯孝賢的電影裡,看到這類影像,都會有被了解的共鳴感。2018年底第一次看到林予晞攝影個展的作品,在我心底也有這樣的共鳴,就是看到人生片刻的美好記憶。
我開始拍電影之後,就喜歡在拍戲的現場東張西望,因為除了鏡頭前演員表演的內容之外,我總覺得拍攝場景的每分每秒都有預想不到的光影變化。不論是自然的陽光或人工的光源,當光線移動的...
作者序
〈身在某種時間差之中〉
忘了是從常常半夜翻班拍戲、當空服員,還是十八歲去美國讀書之後,或是可能更早以前,剛有記憶之初,我就不太能適應制定出來的時間規則,當其他小朋友都在睡午覺時,彷彿全世界只剩下我還在觀察飲水機的水滴。
曾經感到很慌張,因為大家好像都能適應得不錯。不過後來我很快就放棄了,因為活在軌道之外也沒那麼糟,其實是很有趣的。等到能夠清楚意識到自己是怎樣的人的時候,我已經是一個走跳在自己的時區的人了。
至於為什麼拍照?一開始是因為怕無聊,不喜歡寂寞,不甘心自己一個人看著時間從窗外虛逝的感覺,所以拿起相機開始按下快門,證明自己曾經來過。
當然時間並沒有因為我的快門而停留,但我發現很多喜歡的照片,都是自己一個人無聊時所拍下的,拍照變成了一個很難得的獨處的理由。
我注意到並且拍下的畫面,通常都是不會因為時代更迭而有明顯變化之物,大致上跟我在同一個頻率上,可以隨我一起歸檔的事物。
大概有點羨慕這些事物,可以任憑時光飛逝,也不用改變自己的姿態繼續存在這個世界上。生而為人,不管活在什麼時區裡,總會需要調整自己的時差跟大家在同一條船上工作的時候,只是我的時區好像非常遙遠,每次都要花很多力氣,才有辦法把時間差調整回來。
當然,我是非常喜歡見到大家的,所以不管要飛多久,我都樂意為之。
在不同時區旅行的途中,調時差的時刻,我總是隨身帶著相機。
〈身在某種時間差之中〉
忘了是從常常半夜翻班拍戲、當空服員,還是十八歲去美國讀書之後,或是可能更早以前,剛有記憶之初,我就不太能適應制定出來的時間規則,當其他小朋友都在睡午覺時,彷彿全世界只剩下我還在觀察飲水機的水滴。
曾經感到很慌張,因為大家好像都能適應得不錯。不過後來我很快就放棄了,因為活在軌道之外也沒那麼糟,其實是很有趣的。等到能夠清楚意識到自己是怎樣的人的時候,我已經是一個走跳在自己的時區的人了。
至於為什麼拍照?一開始是因為怕無聊,不喜歡寂寞,不甘心自己一個人看著時間從窗外虛逝的感...
目錄
【自序】身在某種時間差之中
輯一
第一卷第一張,模糊地帶,從晦暗到光明
輯二
世界像一幕晃晃的、安靜的電影畫面
輯三
親愛的你聽我說,我一定是在做夢
輯四
觀景窗在額上壓了一個深深的印子
輯五
它現在被原本埋葬它的人出土了
【推薦文】
〈影子〉◎鄭文堂
〈對時間溫柔而美麗的抵抗〉◎許悔之
〈一直令人驚喜的女孩〉◎杜政哲
〈天昏地暗中一絲溫柔的光〉◎黃河
〈時間差裡的無時差視角〉◎顏訥
【自序】身在某種時間差之中
輯一
第一卷第一張,模糊地帶,從晦暗到光明
輯二
世界像一幕晃晃的、安靜的電影畫面
輯三
親愛的你聽我說,我一定是在做夢
輯四
觀景窗在額上壓了一個深深的印子
輯五
它現在被原本埋葬它的人出土了
【推薦文】
〈影子〉◎鄭文堂
〈對時間溫柔而美麗的抵抗〉◎許悔之
〈一直令人驚喜的女孩〉◎杜政哲
〈天昏地暗中一絲溫柔的光〉◎黃河
〈時間差裡的無時差視角〉◎顏訥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