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散盡家財、勤儉度日,為身心障礙者付出一切。
她不畏強權、擋人財路,為弱勢者奉獻全部心力。
但是,她真的不怕嗎?
蔣月惠內心世界最深入的完整刻劃!
鬱悶的2018年夏天,一股狂風突然從台灣尾吹向天龍國,引發全台瘋狂騷動。窩居屏東的無黨籍縣議員蔣月惠咬了一名女警,自此引發一連串連鎖效應。
蔣月惠不僅咬女警,還在警局放聲大哭,把警局哭成靈堂,各界負評蜂擁而上。眼看網友口水即將淹沒矮小的蔣月惠,評論家溫朗東一篇文章橫空世出,蔣月惠被起底,原來是個長期默默扶助身心障礙者、協助弱勢民眾對抗不公不義的大善人,網路風向隨即產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各家媒體開始追逐這位炙手可熱的屏東大嬸,短短幾天上了十八場電視通告,化身正義形象的她卻開始在鎂光燈下頻頻失言,坦言操弄媒體,都是為了選票,令粉絲瞠目結舌、無法置信。很快地,她被天龍國媒體消費完畢,滾回屏東,徹底消失在螢光幕前。
四個月後,蔣月惠以屏東縣第一選區第一高票連任縣議員,再度吸引眾人目光。這位看似平凡的鄉下阿桑到底身懷何種絕技,竟能在藍綠夾擊中殺出一條血路,著實令人好奇。
她可選擇安逸生活,卻寧願散盡家財,長年過著清苦日子,只為協助羅騰園身心障礙朋友,這是為了什麼?
為了保護美麗環境,為了協助弱勢居民,這位孤鳥鬥士在複雜的屏東政治生態中橫衝直撞,飽受人身安全威脅,她不害怕嗎?
她真的迷失在鎂光燈下嗎?真的在操控媒體嗎?
讓我們深入她的內心世界,一探究竟……
本書特色
蔣月惠獨家授權傳記,深入其內心世界的完整報導。
作者簡介:
郭顯煒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目前就讀政大EMBA。從出版社基層編輯幹起,待過圓神、城邦等出版集團,是個有文字潔癖的老派編輯。也曾不知天高地厚當過壽險業務員、開過出版社,是個追逐銅臭味的文化商人。
進入EMBA之後,依然不改創業惡習,開始經營「字裡行間工作室」,擔任代筆寫手與出版顧問。他在字裡行間書寫人生且編輯人生,也在字裡行間為每個人創造最大價值。
多年來,他編輯過上百本書,亦隱身名人背後代為撰寫精彩故事。這次他決定伸張社會正義,運用自身的政治學專業與說故事專長,為積極協助弱勢的無黨籍屏東縣議員蔣月惠著書立傳,讓更多台灣人瞭解這位平凡大嬸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感謝郭顯煒先生妙語如珠,把我的故事撰寫出來。看完這本書,我感動得潸然淚下,他把我的人生描繪得淋漓盡致。過往總覺得自己是一塊沒用的破抹布,只有黑白,無法添加任何色彩。沒想到這本書讓我重新咀嚼過往人生,驀然回首,才發覺自己竟是一塊好料。
如同《以賽亞書》所言:「必從新得力,必如鷹展翅上騰;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誠摯推薦各位朋友閱讀,這絕對是一部鼓勵人們奮發向上的好書。
――蔣月惠
名人推薦:感謝郭顯煒先生妙語如珠,把我的故事撰寫出來。看完這本書,我感動得潸然淚下,他把我的人生描繪得淋漓盡致。過往總覺得自己是一塊沒用的破抹布,只有黑白,無法添加任何色彩。沒想到這本書讓我重新咀嚼過往人生,驀然回首,才發覺自己竟是一塊好料。
如同《以賽亞書》所言:「必從新得力,必如鷹展翅上騰;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誠摯推薦各位朋友閱讀,這絕對是一部鼓勵人們奮發向上的好書。
――蔣月惠
章節試閱
殺蛇溪的月光
我現在已經六十歲了,但我覺得,我的生活好像一直在重複那段不堪的童年歲月。
蔣月惠爆紅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了這樣一句話。
像她這樣出身平凡、無錢無勢的弱小女子,以螳臂擋車之力獨自對抗有錢有勢的龐大政商結構,雖然內心很害怕,卻又是甚麼樣的成長環境與人生體驗協助她克服恐懼、堅持到底呢?
蔣月惠出生在屏東市一個兄弟姊妹眾多的平凡家庭,父親是台糖的繪圖工程師,母親沒受過教育。公務員的薪水不算高,雖不至貧寒,卻也稱不上優渥。父母生了八個孩子,前兩個是女兒,接續生了三個兒子,蔣月惠排行老六,後面是兩個妹妹。兩個姊姊很早就嫁人了,她們跟蔣月惠分別差了十一歲和九歲;在蔣月惠的童年印象中,兩個姊姊是模糊的,完全沒有玩在一起、打成一片的回憶。
傳統的台灣家庭幾乎都是重男輕女,這個家庭也不例外。在媽媽心中,三個哥哥是心頭肉,所有的關愛都落在三個哥哥身上,蔣月惠根本無法得到媽媽一絲一毫的疼愛;落在她身上的,永遠是責罵與棍棒。
若說重男輕女,三個哥哥後面的三個妹妹應該遭受半斤八兩的待遇,肯定都是天涯淪落人;然而,劇情的發展卻又不是如此。媽媽特別疼愛跟蔣月惠相差了五歲的么妹,因為在生下么妹之前,媽媽曾經夢到仙女,打從心底認定這個小女兒是仙女下凡;相較於蔣月惠,媽媽對么妹的照顧可說呵護至極。
夾在三個哥哥和么妹之間的兩個女兒最可憐了,媽媽的愛無法同時分給那麼多兄弟姊妹,這兩個女兒分不到母愛,只能自立自強。蔣月惠跟大妹相差了四歲,兩人打架打得不可開交;或許,這是她們倆得不到母愛的一種憤怒與發洩吧!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話用在蔣月惠身上還真有幾分吻合。看似同病相憐的兩個女兒,其實還有程度之別,蔣月惠硬是比大妹遭受更多的磨難。
可能是天性吧,蔣月惠從小就很會哭鬧,不是那種好帶好養的小娃兒。這多少也讓媽媽覺得特別心煩,每當她哭鬧時,媽媽都會抱起她,但不是好好安撫她,而是直接把她丟到床上,壓根兒不想理她。
三歲時,蔣月惠過馬路被車撞了,撞成腦震盪,住院好一陣子。從此,媽媽就經常說她「無頭神」,覺得她很笨,甚麼事都做不好,講甚麼都聽不懂,讓媽媽覺得很煩,挨罵挨打絕對免不了。這下好了,剛好蔣月惠天生愛哭,被打被罵就放聲大哭,媽媽覺得更是心煩,就打得更用力,甚至常常直接往後腦勺巴下去,她的童年就是在這種不間斷的打罵中輪迴著。
蔣月惠自己也承認,媽媽罵她「無頭神」倒也不是故意冤枉她,因為別人跟她說話時,她的腦筋往往會一片空白,神遊太虛。直到成年後,蔣月惠積極接受心理諮商與治療,才逐漸有辦法專心聽他人說話。
當我們搭乘時光機回到幾乎是一甲子後的民國一○七年,一切就恍然大悟了,冥冥中真的註定「嚎啕大哭」是串起蔣月惠一生的第一條關鍵鎖鏈。因為愛哭,她常常被打;因為愛哭,她一夕成名。
等等,另一個可憐的妹妹呢?是不是跟蔣月惠一樣慘?
倒是沒有,程度上還是有所差別。雖然媽媽只疼愛么妹,也會對大妹又打又罵,但只有當蔣月惠不在事故現場時,大妹才會成為代罪羔羊,變成媽媽的出氣筒;一旦蔣月惠回到案發現場,出氣筒就會自動轉到蔣月惠身上。相較於么妹,大妹跟蔣月惠一樣,同為缺乏母愛的家庭淪落人;然而,相較於蔣月惠,大妹還算是比較幸運,因為蔣月惠幫她擋了很多很多的子彈。
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兩個姊姊出嫁後,家事重擔就落在年幼的蔣月惠身上。
大概從六、七歲起,別的女娃兒還被父母捧在手掌上當小公主,蔣月惠就要擔起家中所有的勞苦,生火燒飯、撿拾煤球,樣樣不缺。而當其他農家收成紅豆和綠豆時,她也要外出撿拾掉在地上的豆子。有時候,掉在地上的豆子很少,她擔心撿得太少會挨罵,也會偷拔別人家的農稼。
然而,實在很奇怪,即使蔣月惠含辛茹苦做了那麼多家事,媽媽就是看她不順眼,偶爾沒把米飯煮熟,媽媽就破口大罵。但蔣月惠可不是玻璃做的,她悍得很,刀子口鋼鐵心,還會嘴硬反駁自己煮的不是白米,而是石頭。媽媽一聽當然怒不可抑,抄起棍子就往她身上打下去,她只能趕緊逃,逃到無路可逃的時候,就想辦法奪下媽媽的棍子反擊。
「不孝」這兩個字適合壓在她身上嗎?也不過是個小學生,整天挨打挨罵,逃到沒辦法了,蔣月惠選擇的不是逆來順受、任憑風吹雨打,而是挺身反抗。在她的小小心靈中,「反抗」種子已然悄悄埋下。
她渴望的,是媽媽的愛;她祈求的,是媽媽不要再打她。她依稀記得,有一次煮飯煽火時昏倒了,她夢見媽媽走過來,沒有罵她,只是靜靜看著她,然後她就醒了。真的是怕了,在潛意識中,她多麼希望媽媽不要再罵她;事實上,她把米飯煮得很好吃,謹慎地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渴求媽媽的誇獎。
可是,這樣的渴望與祈求直到多年後才實現,她始終得不到媽媽的關愛,接收到的永遠是媽媽的言語霸凌。最令她受傷的,就是媽媽常常指著她破口大罵:「妳給我死出去,讓我看不見妳最好!」
就算有鋼鐵般的意志,經常接收到這樣的話語,也肯定會在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傷痕。很多人從此一蹶不振、自暴自棄,走向人生的歧路;不過,這些傷痕雖讓蔣月惠痛苦萬分,卻也成為日後翻轉起飛的助力。
缺乏母親的照顧與疼愛,迫使蔣月惠從小就獨立早熟。她的右手食指和中指略為彎曲,指甲明顯變形,這是小時候留下的另一道傷痕。當時的鄉下人家大多會養豬,地瓜葉是很好的飼料,但是必須先用機器絞碎地瓜葉,才能拿去餵豬。有一次,地瓜葉無法被機器絞進去,機器卡住了,年幼的蔣月惠伸出右手打算把地瓜葉塞進去,結果食指和中指就被機器絞了進去。幸好那不是自動運轉的機器,而是用腳踩動的,否則蔣月惠整個右手掌早就稀巴爛了。
受傷的兩支手指血流如注,當時蔣月惠大概只有七、八歲,恰好都沒人在家。這時她也沒時間哭了,只能趕緊拿出衛生紙包住指頭,一個人走到台糖附設醫院,足足走了將近一個小時。到了醫院,醫生沒認真處理,也沒通知父母,簡單包紮傷口就放她一個人走回家。
從頭到尾,不論爸爸媽媽還是兄弟姊妹,沒有任何人知道這件事。年僅七、八歲的小女孩不僅身體受了傷,心靈也跟著嚴重受創。
每個心靈受創的小女孩都需要情緒出口,也需要一片美麗的後花園。住家附近的殺蛇溪,就是蔣月惠年幼時最重要的心靈慰藉,也是最快樂的童年回憶;唯有流連在殺蛇溪畔,才能讓傷痕累累的心靈得到片刻的休養生息。
童年的殺蛇溪非常清澈,不像現在已被大量廢水汙染。得不到母愛的蔣月惠時常快樂地在水中抓魚蝦,在溪邊撿蝸牛。殺蛇溪上有一座木橋,橋上兩旁的欄杆之間有空隙。每當夜晚時分,這個可憐的小女孩常常坐在木橋上,透過柵欄空隙往下望,專心看著水面上的月亮倒影,看到出神。她的思緒飛向遠方,困惑著自己如此不堪的童年。
殺蛇溪的月光深深刻印在年幼的蔣月惠心中,直到現在都不曾消逝。那是她最美的記憶,也是刻苦銘心的烙印。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時候,蔣月惠認為自己應該不是媽媽親生的,因為她活生生就像童話故事中被後母虐待的小孩:一個人要洗十幾個人的衣服,做很多家事,還要煮飯、割地瓜葉和施肥,受傷了也沒人理會。
媽媽經常在所有的家人面前罵她,絲毫不留顏面給她,在這樣的陰影下,蔣月惠總覺得兄弟姊妹都看不起她。爸爸呢?嗯,爸爸在這個家中沒甚麼地位,像個隱形人,優游自在過著自己的日子,完全不理會家中大小事,當然也不會關心她、誇獎她。
所有的親人當中,只有外公疼愛她,願意誇獎她;除了殺蛇溪的月光,外公是蔣月惠童年唯一的美好回憶。從小就渴望被肯定的蔣月惠,有一次撿了一大袋紅豆回來,被外公大大誇獎了一番。雖然只是小小的一件事,卻一輩子深深影響了她,讓她對自己有些信心,覺得自己其實也不是那麼差。可惜外公只是偶爾來屏東玩,並非定居於此,否則蔣月惠的童年肯定有另一番光景。
缺乏溫暖與關懷的蔣月惠,從小就強迫自己認定:「我不好,我不重要,我不值得,我不存在。」這是她催眠自己的一種自我安慰方式。然而,媽媽加在她身上的傷痕一層一層往上堆積,讓她開始從消極認定自己不好也不重要,轉化成積極認定自己不值得存在於這個世上。到了青春年華的國中歲月,她變得更成熟,也終於想通了,下定決心離開這個讓她痛苦不堪的世界。
最美麗的回憶往往也是最理想的葬身之地。吾家有女初長成的蔣月惠,靜靜地走入令她依戀的殺蛇溪,準備長眠在殺蛇溪的月光下。所有不堪回首的童年往事就此付諸溪水中,不留下任何足跡。
無奈的是,上天給了她各式各樣的勇氣,唯獨忘了賜予她死去的勇氣。她被溪水嗆到了,感到非常不舒服,原來死去的過程如此痛苦。最後,求生本能迫使她狼狽起身,只好放棄自殺念頭繼續活下去,明天再回來凝望殺蛇溪的月光。
求死不成,只好求生;沒有自殺的勇氣,只能鼓起勇氣翻轉命運,而翻轉的關鍵就是討好媽媽。於是她更賣力做家事,放暑假跑去塑膠工廠打工,到處撿拾塑膠袋、稻穗、甘蔗頭,撿不到就偷拔,但是媽媽依然不領情,還是只有外公願意稱讚她。
就像蔣月惠自己描述的:「我的生活好像一直在重複那段不堪的童年歲月。」在家裡,她被打被罵,被家人漠視;在學校,她功課不好,被老師漠視。即使現在活到將近六十歲了,在議會,她明明很努力,卻還是被漠視,沒人願意給她掌聲,沒人願意給她肯定,直到咬了女警一口。所以,當她為了向女警道歉走入警局時,卻被警方當成「屏東的空氣」,連「谷關的空氣」都還不如,昔日種種不堪的「被漠視感」瞬間湧上心頭,怎麼會不哭呢?
每個人都漠視她,議長也是如此,幾乎都是先讓別人發言;輪到她的時候,就會故意說時間到了,要吃飯了。這跟她小時候遭受霸凌的感覺一模一樣,媽媽都會吆喝兄弟姊妹上桌吃飯,就是不會叫她,故意漠視她。
當然,驚天一哭爆紅後,議長和議員同僚對她比較有禮貌了,不敢再尊稱她「三十一號議員」,也不敢再小看她。畢竟,現在的蔣月惠可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一有風吹草動,網友和鄉民隨時會揭竿起義,蜂擁而至國境之南來相助。
想討好媽媽,改走溫良恭儉讓的路線,媽媽卻不領情,只好當「衝組」,隨時準備衝鋒陷陣。因此,看到議會中充斥著妥協氛圍,每個人都想上前摸她的頭,她毅然決定走向抗爭一途。只有退無可退的弱勢者,才會找上蔣月惠幫忙;只要蔣月惠答應幫忙,就是採取抗議的方式。為什麼?因為她從小被媽媽霸凌,忍氣吞聲沒用,阿諛奉承沒用,先求不傷身體也沒用,只有激烈反抗才能產生效果。所以,別人的威脅恐嚇雖然會讓她害怕,她還是選擇勇往直前,置生死於度外。
既然都嘗試過自殺了,似乎也沒甚麼好怕的了……
蔣月惠直言,她最討厭的就是惡勢力。小時候,媽媽就是惡勢力,想對她怎樣就怎樣。一開始她很怕媽媽,就像剛當選議員時也很怕議長,但是怕歸怕,她卻不死心。媽媽罵她,她就頂嘴;媽媽把她逼到死角,無路可逃,她就搶下棍子,反打媽媽。
長大成人後,蔣月惠讀過一些心理學書籍,得知零至六歲是人格養成的關鍵期。驀然回首,六歲以前的她完全感受不到媽媽的關愛,只有媽媽帶給她的種種傷害。歸根究柢,現在能產生如此強烈的反骨勇氣,似乎也是媽媽賦予她的。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一個媽媽如此厭惡自己的女兒,把女兒當成出氣筒和眼中釘?
殺蛇溪的月光
我現在已經六十歲了,但我覺得,我的生活好像一直在重複那段不堪的童年歲月。
蔣月惠爆紅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了這樣一句話。
像她這樣出身平凡、無錢無勢的弱小女子,以螳臂擋車之力獨自對抗有錢有勢的龐大政商結構,雖然內心很害怕,卻又是甚麼樣的成長環境與人生體驗協助她克服恐懼、堅持到底呢?
蔣月惠出生在屏東市一個兄弟姊妹眾多的平凡家庭,父親是台糖的繪圖工程師,母親沒受過教育。公務員的薪水不算高,雖不至貧寒,卻也稱不上優渥。父母生了八個孩子,前兩個是女兒,接續生了三個兒子,蔣月惠排行老六,...
作者序
我是個政治學碩士,從某個角度來看,政治學是我的專業。雖然始終沒有投入政壇的打算,但我倒是經常在臉書上關心政治議題,針對政策發表看法,打臉政客的謊言與幹話。
許多人讚嘆我不怕得罪人,因為我敢說真話;很多人讚賞我的看法,因為我沒有特定立場。再加上我就是文字工作者,可以用精準的言辭或是罵人不帶髒字的技巧抨擊政客的幹話,因而也吸引到一定數量的粉絲。
當我批評國民黨時,尤其是馬英九八年執政時,很多人以為我是綠的;而當我批評蔡英文和民進黨時,又有一堆人以為我是藍的。
這就是台灣目前最大的悲哀,也是台灣最大的危機。整個國家陷入簡單的二分法,非藍即綠;也陷入無解的統獨爭議,在各自的統獨信仰中喪失了理性對話空間。
因此,打從陳水扁當上總統的那一刻開始,台灣就陷入不斷輪迴的內耗中;除了島內互打技術越來越進步,其他事情幾乎陷入停滯,甚至倒退。
陳水扁上台前,腐敗不堪的國民黨長期執政;為了把國民黨趕下台,研究政治學的我熱情支持民進黨,希望台灣變成真正的民主國家。從陳水扁競選台北市長開始,我一路支持,直到他選上總統,完成第一次政黨輪替。
然而,美國管理學家彼得(Laurence. J. Peter)於半個世紀前(一九六九年)提出的「彼得定律」,不僅用在商場準確,挪到官場一樣準確。彼得定律意指:在組織或企業等階層制度中,每個人都會因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被拔擢到不能勝任的職位,然後變成組織的障礙物和負資產。
是的,擔任立委的陳水扁多麼令人激賞,擔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也令人刮目相看;然而,擔任總統的陳水扁卻變成面目可憎的政客,民進黨的腐敗速度也直追國民黨,再再令我徹底失望。
從那時起,即使為了避免最討厭的政客當選,不得不投票給較不討厭的政客,但我不再對任何政治人物抱持一絲希望,以免換得更大的失望,就像陳水扁曾經帶給我的失望與憤怒。
直到去年七月蔣月惠的出現……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開始,蔣月惠咬女警、在警局爆哭、溫朗東使她翻紅……等等事件,雖然我在媒體上注意到了,卻沒有特別關注。直到七月二十三日,蔣月惠接連在鄭弘儀和廖筱君的節目上爆出爭議言論,我才開始認真關注她。
關注了一連串報導之後,我覺得蔣月惠十分特別;雖然大家都說柯文哲是非典型政治人物,但是相較之下,蔣月惠才真正是徹底的非典型。畢竟柯文哲競選台北市長之前早已具備高知名度,而且二○一四年第一次當選,確實也受益於民進黨的禮讓與協助;然而,蔣月惠卻是扎扎實實憑藉一己之力默默地選上縣議員,沒有任何政黨動員或企業金援支持。
放眼全台灣,有哪個政治人物膽敢公開說出自己在操控媒體,而且都是為了選票?雖然每個政治人物心裡都這樣想,實際上也這樣做,卻沒人敢大方承認,只有蔣月惠有這種說真話的勇氣,這就讓我對她更感好奇了。
出於自身的政治學訓練,我覺得她是值得被書寫的人物,值得被更多人深入認識。畢竟媒體報導都講求速度,只能追逐快速變動的表面現象,無法沉靜下來深入內心世界,因此起心動念想要幫她寫書。我隱約覺得,她可能是阿扁之後十多年來唯一會讓我產生「敬意」的政治人物。
於是,我在七月二十四日打電話到蔣月惠的服務處,試著聯絡她本人。服務處也很阿莎力,完全不擔心手機號碼外流,也不擔心仇家找上門,直接就把號碼告訴我,讓我順利聯絡上蔣月惠,表明想要為她寫書的想法。
同時,我也找了認識多年的出版界好友、暖暖書屋總編輯龐君豪,詢問他出版蔣月惠故事的興趣,初步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那幾天的劇情真是急轉直下,蔣月惠在電視上的言論引起了軒然大波,網路上狂風亂吹,各種風向都有。不過,這些都不是我和出版社擔心的,因為我們都不認為講真話有甚麼不妥,反而覺得應該為有勇氣說真話的政治人物鼓鼓掌,應該讓更多人瞭解她。
但很快地,媒體又爆出羅騰園是尚未立案的收容機構。事情實在變化太快了,這開始讓我和出版社擔心,到底後面還有沒有具備致命殺傷力的未爆彈?會不會這本書一出版、甚至只寫到一半,致命一擊就出現了,蔣月惠被一刀斃命,個人形象全毀,政治生涯也就此告終?
就像大家常聽到的:「讓子彈飛一下吧!」的確,從咬女警到上節目自爆,也不過短短一週,情勢一片混亂;還是先躲在壕溝裡讓子彈飛一陣子,靜靜觀察後續動態再說。
於是,七月二十八日,我向蔣月惠表達歉意,說明我們決定暫停出版的原因,蔣月惠倒也落落大方同意我們的做法。
就這樣過了四個月……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個月後的九合一大選,民進黨輸到找不到褲子,重演了四年前國民黨狂輸的歷史。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的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黑格爾在某個地方說過,一切偉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出現兩次。他忘記補充一點:第一次是做為悲劇出現,第二次是做為笑劇出現。」四年前,我為國民黨感到可悲;四年後,卻為民進黨感到可笑。蔡英文才執政兩年多,民進黨就敗得一蹋糊塗,這表示政客永遠得不到教訓,也讓我們看到民主政治的可貴。
當天晚上,身為天龍國子民,我始終關注著柯文哲與丁守中的拉鋸戰,順道關心台北市議員與各縣市首長的選情,壓根兒忘了蔣月惠也參與了這場盛會。直到隔天看到新聞,赫然發現蔣月惠竟然以屏東縣第一選區第一高票當選連任,內心實在充滿震撼。當下還沒回神想到寫書這件事,只覺得很訝異,四個月前被網友砲轟到滿頭包且在媒體上銷聲匿跡的蔣月惠,竟然靜靜吃三碗公,默默拿下第一高票。
恍神了兩天,我終於回神了:為蔣月惠著書立傳的最佳時機到來了。於是,就在姚文智屍骨未寒的時候(王世堅說得沒錯,真的「屍骨未寒」),十一月二十八日,我重新聯絡上蔣月惠,再次表明為她寫書的念頭。
為什麼這是最佳時機?過了去年七月的紛紛擾擾,蔣月惠已是舉國皆知的公眾人物,一言一行全被攤在陽光下,而且又是屏東縣藍營綠營雙方眼中的頭痛人物。四個月過去了,假若真有違法犯紀情事,老早就被政敵挖出來了,政治生涯應該已經結束,哪有當選連任的機會,更何況還是第一高票當選。經過了這麼多風風雨雨,反而有更多屏東鄉親支持她,這不就表示她的善行義舉確實獲得肯定,也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蔣議員同意了,願意讓我寫下她的故事;出版社也同意了,願意幫忙出版這本書。包括蔣議員、龐總編和我都知道,我們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們要讓台灣人都知道,這塊土地上還是有實在做事、不說幹話的政治人物,而且就隱身在屏東鄉下;雖然她暴紅過,大家都認識她,但是大家認識的都只是浮面的她,而不是深刻的她。
重新確定要出書後,我們透過電話和臉書來來回回溝通了很多次,確認採訪時間與進行方式。剛好蔣月惠要在十二月四日來台北錄製華視的節目,於是我們約好錄完節目後在華視碰面,確認寫作方式與大綱架構。隔天,我就開車南下屏東,準備進行至少兩天的專訪。
時隔四個月,蔣月惠依然火紅。她搭乘統聯客運來台北錄影,在台北轉運站就被熱情粉絲認出,當場拍照合影。錄製節目後,她在華視隔壁的全家便利商店等我,也被認出來,拍照合影還是免不了。更令我驚訝的是,從屏東出發前,蔣月惠已經在臉書上公布即將到華視錄影,新店地區的某位鐵粉看到她的訊息後,特別開車前往華視,直接拿了一萬元現金給她,表明要捐給羅騰園。這名善心人士沒有要求當場開立收據,也不擔心蔣月惠私吞這筆錢,完全相信她會將這筆錢存入羅騰園帳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風塵僕僕地從台北開車到屏東,沿途欣賞有別於天龍國的南二高景緻。蔣月惠安排了縣議會招待室讓我落腳,美其名是招待室,其實就是多出來的縣議員研究室,位於宏偉氣派的縣議會圓形議場後方。我住在七樓,蔣月惠就住在四樓,那裡是她的辦公室,也是她的家。既然是同一棟建築物,室內格局就是一樣的。整個研究室被隔成兩邊,一邊擺設沙發椅、沙發桌和辦公桌,另一邊則是一張雙人床和衛浴設備。
七樓招待室較少使用,各項設備顯得陳舊;不過,一走進蔣月惠的辦公室,整個感覺就大大不同。這裡終究是她的心靈堡壘,不論在外面產生多少衝撞,在街頭吸了多少廢氣,或是在議會中遭受多少霸凌,回到這裡就是她徹底卸下武裝的時刻。任何人走進這個研究室,都會覺得溫馨舒適。辦公桌後方的大窗戶罩上了一層紗簾,紗簾上掛著草帽、斗笠和竹燈籠,窗前則擺放著陶器與乾燥花;雖然沒有豪華的家具和擺設,卻也處處可見蔣月惠的巧思與用心。沙發旁的地上還擺著一隻碩大的史努比玩偶,小朋友和少女看到肯定尖叫不已(我是大叔,保證沒尖叫)。
我注意到牆上掛著一塊木牌,上頭寫著「華道家元池坊生花投入盛花教授」。以前出版過一位花藝前輩的傳記,對於這種日本流傳過來的花藝派別十分有感,一看就是厲害頭銜。雖然蔣月惠早已是插花老師,每週四晚上還是持續進修花藝,因為現在教她的老師更厲害。
難怪她可以把辦公室布置得如此典雅舒適,別看她平時穿著隨意,像個不起眼的鄉下大嬸,其實頗具獨到審美觀。她經常運用插花技藝幫忙布置各種會場,對羅騰園的募款很有幫助;而她也在羅騰園開設的社區才藝課程中免費教授插花,這是一種選民服務,喜歡她的學生自然會幫她拉票。
望著滿室馨香,蔣月惠愉悅地說:「插花是一種藝術,任何花材到了我手上,我就開始構思主題。鮮花就像我的伴侶,我會仔細觀看,可以解憂,也能呈現創意。雖然我屬於某個流派,但現在都自由創作。政治讓人感覺浮躁,我在紅塵中打滾,也在權力中浮沉,插花可以讓我心情平靜。」
現在,你還會覺得她只是個任意衝撞的鄉下阿桑嗎?
____________________
蔣月惠看起來十分開朗,訪談過程交錯使用國台語,用語雖不算高深,時而冒出鄉下俚語,還經常用錯成語,卻十分健談且無話不談,完全不怕揭露自己的秘密。跟他談話就像平時跟鄰家大嬸聊天,完全感受不到民意代表高高在上的姿態,哪像其他那些趾高氣昂、自以為了不起的政客。
談到自己的豐功偉業時,她覺得很自豪,笑得很開心;說到自己的不堪過往時,看起來不怎麼難過,也不會哽咽。可能真的苦盡甘來,也或許像她自己說的「長繭」,一切都坦然了,雲淡風輕地看待過往的一切。
十二月六日進行第一天訪談,剛開始進行沒幾分鐘,就有兩名記者打電話來,想要採訪有關正副議長選舉之事,因為蔣月惠好大膽子,竟敢說這兩票都要投給自己。天龍國以外的地方議會正副議長選舉經常黑影幢幢,屏東縣亦不例外,記者當然要來問個清楚。
原本我把訪談重點放在她多年來散盡家財幫助弱勢,既然剛好談到正副議長選舉,我就順勢問她一個問題:「從鄭太吉擔任議長開始,全台灣都說屏東是『黑道的故鄉』。您迫使皮革廠和養豬場停業,擋了很多人財路,難道不會受到威脅、不會感到害怕嗎?」
她告訴我:「誰說我不怕?我怕得要死!」聽到這樣的回答更好奇了,明明害怕卻又勇往直前,於是我一路追問下去,變成訪談的主軸。
當天晚上回到七樓的招待室,思索著一整天的訪談內容,靈感突然從腦袋中冒了出來:「其實我會怕!」太棒了,就是這個書名;看似不怕,內心其實很害怕。我就是要讓所有讀者知道蔣月惠如何克服內心恐懼,幫助了那麼多人,盡其所能發揮她的影響力!
這不就是撰寫這本書的目的嗎?這不就是蔣月惠這名政治人物讓我產生「敬意」的主要原因嗎?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同時準備EMBA課程與作業的情況下,我日以繼夜地撰稿,忙到焦頭爛額,終於在訪談一個月後撰稿並編輯完成,確定能讓讀者在春節期間看到這本書,並且在春節過後的台北國際書展會場舉辦新書發表記者會。
撰寫這樣的書籍頗費心思,因為蔣月惠還是浪頭上的人物,情勢隨時在演變。不說別的,光是十二月六日採訪當天傍晚,蔣月惠就收到服務處電話通知,得知屏東地檢署已經發出「妨害公務」刑事傳票,這是公勇路抗爭事件的後續發展。然後在十二月十七日,屏東縣政府發函勒令解散羅騰園,因為蔣月惠始終不願召開理監事會議。人紅是非多,對手一刀又一刀砍過來,她必須堅強面對這一切,努力化解對手凌厲的攻勢。
緊接著,十二月二十六日前往屏東地檢署出庭說明後,蔣月惠公開宣布參選二○二○年立委選舉。在應選名額只有一席的單一選區中,單槍匹馬的唐吉訶德必須分頭迎擊藍綠雙方提名的參選人,當選難度比縣議員高上好幾倍。但是她認為,很多地方議題與中央立法有關,當上立委比較容易參與修法,這樣就不必老是採取抗爭手段,可改由法律面著手。當過一任縣議員,參與的公眾議題越來越多,她的格局也越來越大了。
當初訪談時,我已知道她有競選立委的念頭,因此一點都不訝異她會宣布參選。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或許她會創造出更大的奇蹟。
感謝蔣月惠議員信任我,願意授權給我撰寫這本書。感謝老朋友龐君豪總編輯肯定我,願意出版這本書。最後要特別感謝「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廖一聰先生,他是我的客戶,原本應該優先撰寫他的著作,謝謝他願意慢下腳步,讓我實踐伸張社會正義的理念與夢想。
二○一九年一月十一日
于天龍國北郊
我是個政治學碩士,從某個角度來看,政治學是我的專業。雖然始終沒有投入政壇的打算,但我倒是經常在臉書上關心政治議題,針對政策發表看法,打臉政客的謊言與幹話。
許多人讚嘆我不怕得罪人,因為我敢說真話;很多人讚賞我的看法,因為我沒有特定立場。再加上我就是文字工作者,可以用精準的言辭或是罵人不帶髒字的技巧抨擊政客的幹話,因而也吸引到一定數量的粉絲。
當我批評國民黨時,尤其是馬英九八年執政時,很多人以為我是綠的;而當我批評蔡英文和民進黨時,又有一堆人以為我是藍的。
這就是台灣目前最大的悲哀,也是台灣...
目錄
驚蟄
多年義舉無人問,一咬成名天下知
屏東街頭的提琴手
其實她很怕
烙印
殺蛇溪的月光
又聾又啞的青蛙
說不出口的愛
破繭
無心插柳卻成蔭
羅騰樹下的撫慰
散盡家財,普渡眾生
無愧
是意外,還是故意?
小蝦米的逆向操作策略
但求無愧於心
採訪後記
驚蟄
多年義舉無人問,一咬成名天下知
屏東街頭的提琴手
其實她很怕
烙印
殺蛇溪的月光
又聾又啞的青蛙
說不出口的愛
破繭
無心插柳卻成蔭
羅騰樹下的撫慰
散盡家財,普渡眾生
無愧
是意外,還是故意?
小蝦米的逆向操作策略
但求無愧於心
採訪後記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