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亞馬遜職場學習類暢銷榜NO.1長達一年
世界頂級企業一致認可的學習策略
數百萬學習者遍及中國、韓國、美國乃至非洲你也得了「知識消化不良症」嗎?。
讀得多,讀得廣,都不如找到一種能實踐的方法。
讀不完、沒時間、看不懂,那就拆了它。
房價高漲、薪資凍漲……很多人正處於人生失控的邊緣。想要升職加薪,很努力卻沒成效;為了提高競爭力,拚命買書、上課、學習新技能,但總被手機分散注意力,常常半途而廢;不喜歡現在從事的工作,但也不想跳槽,一是因為沒有勇氣,二是因為沒有信心。
知識焦慮時代,每個人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但大部分人都有讀不完、沒時間、看不懂的困惑──其實你需要的是「極簡閱讀力」。
所謂極簡不是快速讀完一本書、快速記憶知識重點的能力,而是處理繁雜資訊、將知識學以致用、解決問題、提升自我的能力。
●比起正確答案更重要的是,不斷思考和深化自己的提問,
●比起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盡力消化和應用學到的知識。
●而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教會別人。
面對這些問題,影響百萬人的拆書幫幫主趙周親授極簡閱讀力的殺手鐧:
1.把知識拆為自己的能力。
2.構建個人知識體系成為專家。
3.運用「便利貼學習法」+「RIA現場學習」,快速提升職場競爭力。
──好評推薦──「對於任何一本書,讀者都可結合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閱讀的內容,從而在短時間內把一本書的精華拆為己用。在我多年的閱讀和寫作生涯中,也經常用此法讀書、收集資料,頗有成效。故向職場中人推薦。 」 ——吳曉波/著名財經作家、「藍獅子」出版人
「我從作家跨領域到開課,今年的使命是成為大家的『斜槓教練』,幫助上班族學習商業概念與know how,在下班後開創複業,拉出第二曲線,特別能夠感同深受書中說的『RIA原則』。在成人世界的學習裡,時間有限,加上工作的切身需要,必須講究『為己所用』,與過去經驗連結,並在未來充分應用,才能夠真正融會貫通,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效果也會倍增。」讀了此書,學習拆書,不只能夠應用在讀書,即使讀文章、看影片、上課或訓練,都有如打通任督二脈,不論吸收知識或學習技能,都將有飛躍般的精進。」──洪雪珍/斜槓教練
「書應該怎樣讀,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趙周說,不同的書有不同的讀法,不同目的有不同的讀法。這道理看起來複雜,但實踐完你會發現,這才是簡單的讀書法。從這本書開始,更新你的讀書體驗吧。」——姬十三/果殼網CEO、分答創始人
作者簡介:
趙周
曾在阿里巴巴任職銷售、團隊管理、資料庫行銷、培訓管理,也做過國企的市場總監,學術書店的副總。後來,他開始專注於幫助職場工作者提升技能和能力的工作。
作為一個小有所成的職業教練,趙周開始反思自己存在的意義:「讓他們自己讀書,難道不能有同等收穫嗎?」
5年後,趙周寫下拆書幫的第一本書,想告訴你的是:「讀任何一本200元的實用類圖書,就能達到參加10萬元教育訓練的成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吳曉波/著名財經作家、「藍獅子」出版人
洪雪珍/斜槓教練
姬十三/果殼網CEO、分答創始人
楊斯棓/醫師、台灣菲斯特顧問
趙胤丞/胤嚮筆記創辦人
劉俊佑/生鮮時書共同創辦人
蘇書平/為你而讀執行長
名人推薦:吳曉波/著名財經作家、「藍獅子」出版人
洪雪珍/斜槓教練
姬十三/果殼網CEO、分答創始人
楊斯棓/醫師、台灣菲斯特顧問
趙胤丞/胤嚮筆記創辦人
劉俊佑/生鮮時書共同創辦人
蘇書平/為你而讀執行長
章節試閱
第一章 讀書為什麼這麼難?
問題三:看不下去
你有多少次拿起一本書卻半途而廢?又有多少次為此而心懷愧疚?
《如何閱讀一本書》之所以成為長銷書,大概就是因為懷有這種愧疚的人太多了,總覺得自己對不起買來而沒讀的書,於是從這本關於如何讀書的書中尋求解決之道。
你買了一本書,就像是買了一項資產,和你付錢買衣服或家具是一樣的。但是就一本書來說,付錢購買的動作不過是真正擁有這本書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擁有一本書,必須把這本書變成你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讓你成為書的一部分的最好方法就是將書的內容寫下來。
對已經習慣做筆記的人來說,書本前面的空白頁通常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會保留這幾頁以蓋上藏書印章。但是那不過表示你在財務上對這本書的所有權而已。書前的空白頁最好是用來記載你的思想。你讀完一本書,在最後的空白頁寫下個人的索引後,再翻回前面的空白頁,試著將全書的大綱寫出來,用不著一頁一頁,或一個重點一個重點地寫,或者你已經在書後的空白頁做過這件事了,試著將全書的整體架構寫出來,列出基本的大綱與前後篇章次序。這個大綱是在測量你是否瞭解了全書,這跟藏書印章不同,卻能表現出你在智力上對這本書的所有權。
現在感覺如何?你為讀不完一本書而心中有愧,《如何閱讀一本書》卻質問你:「怎麼才算是讀完?」從頭到尾翻過可不算,你得在全書最後寫下個人索引,在全書最前頁歸納整體架構,在書頁中間做結構筆記、概念筆記和辯證筆記。
美劇《宅男行不行》(The Big Bang Theory)中有一集,佩妮苦於和男朋友沒有共同語言,就想瞭解男朋友的工作——實驗粒子物理學,於是向另外一位物理學博士求助。後者說:「這要從古希臘的一個夜晚說起……這是一段歷時二千六百年的旅程,我們慢慢講,急不來的,要從古希臘,學習到牛頓,到波耳,再到薛丁格,最後再到你男朋友正在研究的荷蘭學者們的工作……
這位物理學博士所說的是最系統、最完善的讀書方法。這是研究型的學習法,是對書負責的極致。但是,這不是成人學習,不是實用類圖書的閱讀方法。
正如大部分人學習如何使用電腦時不應該從組合語言或 C 語言學起,也不應該從輸入法學起,而應從實用性的角度開始瞭解:想跟人交流,就學怎麼發電子郵件、聊天;想寫個電子文件,就學注音輸入法和WORD。
同理,佩妮不需要學一個學期的物理學史的課程,只要懂一點男朋友的研究到底有多厲害即可。如果你以自我為導向來學習,也不必寫索引、列大綱、記筆記,甚至不需要讀完整本書。
在《福爾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中,華生醫生驚訝地發現,福爾摩斯居然不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福爾摩斯解釋道,因為人的大腦容量有限,他不能讓這些沒用的知識占據那些存放有用知識的位置。他這樣說:「這與我有什麼關係呢?你說我們在圍著太陽轉,就算我們是在圍著月亮轉,對我或我的工作也不會有半點兒影響。」
在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本書中,都有很多你能學習的知識,但是其中也有相當多的知識是你不需要學習的。這是沒有必要讀完一本書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讀得越多,不見得用得越多。不妨回憶一下,近年來你徹底讀完的一本書是不是對你幫助最大的一本書?或者你讀過的最厚的一本書是不是為你創造價值最多的一本書?恐怕未必。
所以,價值多少跟讀得多少沒有關係,讀得少而精反而更可能去應用。因此,若看到《我是怎麼每周讀三本書並且都記住》的文章,你應該先追問作者這樣的努力帶來了什麼。
第三個原因是,只要你能將讀的書在工作中用上一點,圖書給你創造的價值就已經遠遠超過書價。
我能理解人們抱怨肉價太高,但越來越不能理解有人抱怨書價太高。在這個通貨膨脹猶如脫韁野馬的年代,收益率最高的投資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學習能力,性價比最高的商品就是圖書,尤其是實用類圖書。
而且,你不需要花很多時間跑去教室、做讀書筆記,你甚至不需要拿整塊的時間讀完一本書。相比書價,這些時間是高得多的機會成本。
說到書不必讀完,就會有愛書的人生氣,雖然我已經小心翼翼把適用範圍限定在實用類閱讀上。有人堅持認為讀書本身就是意義,能夠讀完並記住就是價值;有人則困惑,不讀完怎能把握作者的系統或體系。
對於前者,只能說我們的價值觀不同;對於後者,可從兩方面解答:
第一,對成人學習來說,知識體系很重要,但重點不是把作者的體系搬進自己的大腦,而是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一點會在第六章展開;
第二,我說是不必,沒有說必須不,你是成年人,完全可以在瞭解前因後果後自己選擇。
總之,現代職場工作者沒有充裕的生存餘力,那麼更應該給自己裝備上投資收益率最高的學習方法。
你在車上、床上、廁所都可以翻幾頁。歐陽修對自己治學經驗的總結是:「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如果書中有某處讓你想到自己的工作,可以合上書琢磨一下怎樣將其內化和應用。如下所示:
別忘記寫感謝卡。這句話是這本書中最重要的忠告。如果你銘記在心,現在就可以把這本小書扔進垃圾桶,而且已賺回十倍的書價(不,應該是萬倍)。很難找到與道謝(如感謝卡或其他形式)的威力相比擬的東西;不,應該說無可比擬。
讀書難,因為沒時間、沒精力,因為看不懂,因為看不下去。所以,職場工作者若想更好地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能力,就需要先裝備更對症的學習方法論。這種方法論應具備如下特徵:
第一,不會成為新的生存負載:不像讀書會那樣要求讀完全書,不像 MBA 要求通過考試,甚至不要求用大塊時間,用零碎時間即可完成。它就好像設計精良的現場課程一樣,輕鬆、愉快、有效。
第二,強調自我導向,也就是以學習者為中心,而不是以書或老師為中心。
第三,致力於內化和應用知識,實現能力提升和行為改變,而不是致力於理解和記憶知識。
拆書法通過簡單、輕鬆、有效的閱讀幫助你提升能力。你不需要通讀全書,只要在閱讀時應用便利貼法,或參加拆書幫現場學習,按照拆書家的引導來反思經驗、規畫應用或現場演練,就可以把書中的知識拆為己用。
如果學習者缺乏內化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不能把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能力,那麼解決沒時間、沒精力、看不懂、記不住、看不下去等問題也沒有多大意義。
第一章 讀書為什麼這麼難?
問題三:看不下去
你有多少次拿起一本書卻半途而廢?又有多少次為此而心懷愧疚?
《如何閱讀一本書》之所以成為長銷書,大概就是因為懷有這種愧疚的人太多了,總覺得自己對不起買來而沒讀的書,於是從這本關於如何讀書的書中尋求解決之道。
你買了一本書,就像是買了一項資產,和你付錢買衣服或家具是一樣的。但是就一本書來說,付錢購買的動作不過是真正擁有這本書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擁有一本書,必須把這本書變成你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讓你成為書的一部分的最好方法就是將書的內容寫下來。
對已經習慣...
作者序
【作者序】讀書無用論與學習能力
讀書有沒有用是老問題。很多人批駁讀書無用論,但都沒有批到本質。讀書無用論的本質是,學習者不具備使學習有用的能力。最明顯的是,仍然有太多人沒有對讀書進行分類。
熟讀唐詩三百首,但我依舊牙疼,所以讀書無用;研讀高等數學,但我還是不幸福,所以讀書無用;讀過托爾斯泰和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但主管還是不喜歡我,所以讀書無用;讀了MBA學位,但月薪還是不到四萬元,所以讀書無用。
有的書是顏如玉,有的書是黃金屋。你在黃金屋裡細細找了三圈,說根本沒有顏如玉,你很失望。這不是書的問題,這是緣木求魚。就像你向皮膚科醫生諮詢了一天,然後抱怨兒子的感冒沒好。
讀數理化可以益智,讀文史哲可以怡情,讀大學課程可以訓練思維方式,讀研究生課程能掌握科學方法。有些書是為了興趣而讀;有些書是為了拿到證書而讀,適合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
如果不會燒菜,那就去讀食譜;如果總是和人起爭執,那就去讀與溝通相關的書;如果買不起房,那可以去創業,同時讀讀如何經營一家餐廳?如何做好市場?怎樣服務好客戶?這一類的書。有些書讀來是為了解決問題或者提升能力,我們稱之為實用類閱讀。
所以,讀書之前應該先確認自己的目的,然後選擇不同的書,並使用不同的讀法。實用類圖書就不用在乎是否讀完,是否理清了作者的邏輯、知識脈絡,而應該拆為己用,聯繫個人經驗加以運用(至於原書的體系,並不重要。讀實用類閱讀的關鍵是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而小說或詩集,正讀或跳讀都無所謂,懂或不懂也無影響,沉浸其中,物我兩忘,一個閒適的下午就這樣消磨過去,比看電影開心,比旅遊成本低,本身就是無用之用,又關乎什麼讀書無用論!
古代有人生病了,不論什麼病——頭疼了、手斷了、消化不良了——都送到醫館,找同一個大夫用同一套望聞問切來瞧病。現代醫院就不是這樣,你到醫院一層大廳的諮詢台詢問 我要看病,哪個醫生最厲害,對方一定不是直接回答你的問題,而是先問你的症狀。從全科到分科,從籠而統之到分門別類,這是一門學問進化的必然。
讀書和學習也是。想想看,為了通過考試而讀的書,為了消磨時間而讀的書,為了博聞強識而讀的書,為了解決問題而讀的書……怎麼可能用一樣的閱讀方法?
當發現讀書無用時,有人因此嘲笑學習,有人因此指責讀書這件事,還有人抱怨內容太晦澀、太淺顯、翻譯品質太差。這些問題也許客觀存在,但這些指責和抱怨忽略了最需要對學習結果負責的人——學習者本人。
讀書有用還是無用,關鍵在於學習者是否具備使學習有用的能力。
知識付費與學習能力
知識付費是不是風口?這是一個新問題。二○一六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知乎live分答小講得到在行等應用紛紛上線,喜馬拉雅豆瓣微博也都推出各自的知識付費模式。
據《二○一六年中國網路新媒體使用者研究報告》稱,三三.八%的新媒體用戶已經開始為新媒體內容付費,一五.六%的用戶有付費意願但還沒有付費行為。
拆書幫雖然是非營利性組織,但彙聚了各個城市最愛學習的一批職場工作者。拆書幫超過六成的會員都參與過某種形式的知識付費,有一位報課狂人過去一年在網路學習上投入數萬元。
我問他,那些形形色色的線上課程和訓練營給你帶來了哪些收穫?他想了一會兒說,主要是心裡踏實吧,比如開車的時候放一段名師音訊,就覺得時間沒白過,充了點兒電。他又說,後來買了很多課都沒來得及聽。
過去一年中看似火爆的知識付費,其實是由用戶的焦慮、恐慌和好奇心驅動的。在當下這個變幻莫測、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人們都不知道自己將何去何從,於是他們的內心滿是知識焦慮和知識恐慌,這時候,每當有人包裝出一個你必須關注的未來或是某些成功之道時,他們就忙不迭地去一窺究竟。
這種情形像極了家長們熱衷於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各種功文數學班、寫作班、智力開發班、才藝班,而僅僅是因為別人家都在上,我們不上,輸在起跑線上怎麼辦?
一個大家無法回答的問題是,假如這群焦慮、恐慌的使用者從知識付費產品中感受到的價值並不明確,他們還願意繼續付費嗎?
二○一七年三月,得到創始人羅振宇披露,得到總用戶數為五五八.四八萬,日均活躍用戶數為四五.四五萬,專欄日打開率為二九.三%。也就是說,學習者雖然花了錢,但每天聽課的占比不到三成。
這不是個別現象。實際上,喜馬拉雅等平台的公開資料顯示,付費用戶的打開率和播放率都在大幅下降。花錢買了卻不聽的大有人在,且這一類人數的比例在持續上升。各種聲音也相繼出現,有人說知識付費是欺騙者的遊戲,有人把購買知識產品稱作交智商稅。
此時距離這個風口興起還不足一年。
有人感慨,移動互聯網時代,新風口輪番登場,新問題層出不窮,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但是,付費學習的起起伏伏根本不是新問題呀。因花了錢聽不完而感到愧疚的人,請看看自己家的書櫃:有多少書是買來而沒有看完的?沒時間、沒精力、記不住、學不下去,其實這些都是老問題。
認為聽了也沒什麼用,因而冷嘲熱諷的人,唱的是讀書無用的老調:學習沒收穫,就指責讀書沒用、老師不行、內容不好。這種學習能力低下的情況,也是老問題。
大部分人認為自己需要知識付費產品,但又無法從中獲得價值,而這並不影響消費者繼續付費,因為這些人並不能識別知識,也並不是真的需要這些知識。換句話說,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缺乏哪方面的知識,所以那些面對大眾且未必有深度的知識必然大受歡迎。
大多數人並不是因為知道自己缺什麼,然後去彌補,而是受社會化媒體、傳統媒體和內容演繹者的包裝影響而做出選擇。
很多知識只是長得像知識而已。很多人也只是裝作很愛學習而已。
經濟學早有定論,任何市場要想健康發展,實現良幣驅逐劣幣,從來不是靠賣家的自律,而是靠買方的辨別力。能判斷自己需要的課題、分辨各種來源的資訊,也是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層次。
從商業角度,判斷知識付費的價值是看對消費者有沒有真正的價值;從教育角度,則看學習者有沒有真正地成長。而對成人學習來說,有無成長,歸根結底不取決於平台、模式、內容等,而取決於學習者的學習能力。
知識付費能否持續,關鍵在於學習能力普遍低下的狀況能否得到改善。
偽學習與真正的學習能力
新問題層出不窮,比如熱門的學習課題——昨日全民學創業,今日人人樹IP,比如流行的學習工具——手機讓接收資訊空前便利,同時資訊品質大幅下降。
有些老問題一直沒有變,比如學習能力普遍低下的事實。
我最早是在阿里巴巴工作,從銷售管理做到培訓管理,後來去不同的企業講課,慢慢有了一點兒名氣。邀請我的企業越來越多,但同時我的自我懷疑也在加劇:那些聽我課的學員們在聽到新知識的興奮之後,在經歷培訓現場的激動之後,在給予高分評價回饋之後……他們到底能改變多少?還是所謂的聽聽激動,想想感動,回去不動?
其實,很多愛學習的人都有類似的困惑:買了很多書,但沒時間看、記不住、看不下去;報名了很多線上課程,但聽後除了覺得老師很棒,並沒覺得自己變得更好。
你可能制訂了很多計畫:鍛煉身體、學習英語、少玩手機、堅持早起……但大部分都沒堅持下來。有時候你可能會想:就算堅持下來了,又能怎麼樣呢?
困惑的不只你一人,整個企業管理界以及企業培訓師、人力資源管理者、人才發展專家……都希望解決這些問題。而幾乎全部解決思考都呈現在:升級教的理念、教的設計、教的技巧、教的工具……早在智慧手機興起之前,就有企業大學校長跟我說,如果我們能夠讓企業培訓變得碎片化、移動化、社區化和遊戲化,培訓效果就會大不一樣。為此,他們給一家企業投入了近千萬元人民幣,研發e-learning(數位化學習)系統,開發對應的App(應用程式)和微課。
但我從培訓管理工作和幾百場培訓實踐中總結的經驗是:職場工作者學習效果的瓶頸主要不在教,而在學上。老師們在教上升級再多,如果到了學習者那邊總是乘以零,那學習效果還是零。你看,現在的微信、微博,其實已經實現了碎片化、移動化、社區化和遊戲化,但平心而論,大部分人在手機上的學習效果並不怎麼樣。
這兩年,讀書似乎又熱了起來,同時各種線上學習資源越來越多:MOOC(開放式網路課程)、學習類公眾號、線上微課、線上訓練營和各種大V等。但資訊越多、越繁雜,人們就越需要真正的學習能力,越需要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大部分職場工作者在學習時聽聽激動,想想感動,過後不動的問題本質上沒有改變,只是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了。
以下是四類常見的偽學習,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第一類偽學習——追逐各類重點精華,無論形式是二十分鐘音訊、十分鐘視頻,還是PPT或者思維導圖。
第二類偽學習——追捧各類精英,想當然地覺得聽了強者的分享,自己也會變厲害,沒有能力辨別內容是真棒還是蒸蚌。
第三類偽學習——崇拜各種新知,最喜歡《失控》《從零到一》《人類簡史》這樣高屋建瓴的圖書,看到你從前對職業規畫的認識都是錯的這樣的標題就趕緊打開,碰上從量子力學開始講創業,或者從腦科學出發談溝通的文章,能興奮得渾身發抖。
第四類偽學習——沉迷於不解決實際問題的努力。對這類人來說,勤奮、堅持,以及讀書、聽線上課程的數量本身就是意義。有人奔波於各個社群,有人參加各種訓練營,有人立志一年讀五十本書,有人堅持每天打卡背單詞……
你現在可能不完全認同上述觀點,比如為什麼只捉重點是偽學習,或者你說的精華跟我說的精華是不是一樣。歡迎你帶著質疑打開這本書,在閱讀中獨立思考。本書會把每個觀點的前因後果都展示給你。
當然,偽學習也不見得都不好。最終,有人學成了大俠,武藝高超;有人學成了大夫,治病救人。只是大俠和大夫都鳳毛麟角,大部分人並沒有什麼成長。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有些人翻了一堆書、收藏了一堆精華、參加了一堆微課之後,以為自己已經聚沙成塔,其實還是一盤散沙。
那麼,對於成年人或職場工作者來說,怎樣實現真正的成長呢?
移動互聯網時代,可供接收的訊息量空前氾濫,但能否真正地通過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關鍵還在於學習者自己:
第一,學習者是否有足夠的學習能力,可以拆為己用,可以處理資訊,可以解決問題。歸根結底,學習者是否能夠達到知行合一。
第二,學習者是否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可以反求諸己,可以觸類旁通,可以舉一反三。是否可以不斷升級,最終成為專家。
拆書法是鍛煉成人學習(或者說自我導向學習)的有效工具。本書的目標是通過掌握拆書法,全面提升成人學習能力、構建個人知識體系。
拆書法與拆書幫
自二○○九年起,我開始在一些企業嘗試提升學的能力、學的方法、學的興趣、學的效果。這一嘗試從表像到本質,從理論到實踐,從工具到方法,逐漸完善形成一個體系。二○一三年元旦,《這樣讀書就夠了》出版,書中系統闡釋了拆書法。同年,拆書幫社群創立,到二○一四年,《拆書家成長手冊》和《拆書幫分舵運營手冊》奠定了拆書家成長體系的基礎,至今培養出千餘位不同級別的拆書家。
在拆書幫,我們借鑒成人教育學的諸多研究,並結合職場工作者的實際情況,把成人的學習能力分為三個層次:內化與應用知識、分析與整理資訊、追問與反思經驗。使用拆書法,可以從不同層次鍛煉人的學習力,並最終構建出每個人自己的知識體系。
不少人第一次聽說拆書時都會問:是不是把書拆散?是不是快速抓住書的重點,或者找到書的精華?
現實生活中,拆字在哪裡出現最多?牆上。如果看到一堵牆上有個拆字,外面還畫了一個圈,你會怎麼想?答案一定是:這裡要被拆掉了。
你之所以會這麼想,是因為跟你沒關係。
有這麼一個村子,窮到村裡的小伙子都娶不到老婆。有個小伙子去縣城打了幾天工,頭腦活絡些,買了一桶油漆帶回家。他在自己家的牆上刷了個大大的拆字,然後給媒婆打電話說:再介紹一個。
這次介紹的姑娘一到小伙子家門口,看見拆字就兩眼放光,回去後跟媒婆說好。兩個月不到,結婚了。整個村子的小伙子都學會了這一招兒,全村房子都刷上了拆字,全村小伙子的婚姻大事都解決了。
請問,那些姑娘看見房子上的拆字時想的是什麼?
A.這幢房子要被拆掉了。
B.拆遷款!補償!新房子!
一定是B。因為這事跟她們有關係了。哪怕僅僅是可能有關係,可能帶來價值,都會影響和改變人們的想法和做法。
拆書也是這樣,重要的不是快速找出書中的重點,那跟我沒多大關係,重要的是拆書能不能為我創造價值、為我解決問題。
拆書是一種學習方法論,適用於以提升能力、解決問題為目標的成人學習,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而不是以知識為中心,要用知識關聯學習者的經驗、規畫具體的運用場景。
拆書法分為供個人學習的拆書法和供組織學習的拆書法:個人學習通過運用便利貼學習法,讓人讀一本實用類圖書就能達到參加同主題課程的效果;組織學習依靠RIA現場學習,由拆書家將一本書加工成一場現場培訓,引導和促進一群人把知識拆為己用。以學習者的學習效果來衡量的話,一位拆書家創造的價值不亞於一位教育訓練講師。
拆書幫是基於拆書法的學習愛好者社群,表現為各地的拆書幫分舵(也叫拆書幫俱樂部)。拆書幫分舵是非營利性青年自組織,其使命是釋放學習促進者的能量,幫助更多學習愛好者成長為拆書家。
拆書法以對成人學習的研究為基礎,這些理念並不難理解,但這些理念會顛覆你讀書的習慣和學習的思考,並且能解決常見的成人學習問題,比如壓力太大,沒有時間學習,看不懂或記不住,看書看不下去等。這些問題困擾著每個渴望自我提升的職場工作者,我將在本書第一章討論。
第二章中講解我們必須區分兩類學習,一類是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另一類是以自己為中心的學習。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也叫學院式學習,通常是以通過考試或科學研究為目的,主要強調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歸納、解題。以自己為中心的學習也叫成人學習,主要強調解決問題、提升能力。另外,也談及拆書法的兩種實踐形式:一是供個人學習的便利貼學習法,二是供組織學習的(由拆書家帶領)RIA現場學習。
第三章希望你能判斷自己屬於哪類學習者。雖然兩類學習法並無高下之分,但多數人受多年傳統教育影響,只熟悉一種學習法。學習能力強的人應該能夠同時掌握兩種方法,並靈活運用。拆書法和便利貼法就是鍛煉成人學習的有效工具。
第四章詳細講解了便利貼法,應用便利貼把書中知識拆為己用。
第五章把學習能力從內化與應用知識拓展到新的層次,包括如何在移動閱讀中有效學習、如何通過經驗學習。便利貼法的進階應用可以從每個層次上助力學習能力的升級。
所有學習都應該本著為自己的知識體系添磚加瓦的原則。第六章我們將探討知識體系的方方面面。第七章列舉了幾個構建個人知識體系的範例。
第八章介紹了主動學習,包括如何選擇學習課題,如何選書,如何善用移動閱讀來學習,如何用便利貼輔助寫作,以及主動學習的最高境界。
第九章的主題是拆書家,通過教會別人,拆書幫可以得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可以把一本書加工成現場培訓,可以幫助身邊的人構建知識體系。
如果你因好奇而翻開這本書並讀到這裡,不妨帶著兩個問題開始接下來的拆書法之行。
第一,生活、工作和學習總有那麼多問題,你選擇怨天尤人,還是反求諸己?
第二,成年人需要具備的能力太多了,優先提升哪項能力會帶來最大、最持久的收益?
【作者序】讀書無用論與學習能力
讀書有沒有用是老問題。很多人批駁讀書無用論,但都沒有批到本質。讀書無用論的本質是,學習者不具備使學習有用的能力。最明顯的是,仍然有太多人沒有對讀書進行分類。
熟讀唐詩三百首,但我依舊牙疼,所以讀書無用;研讀高等數學,但我還是不幸福,所以讀書無用;讀過托爾斯泰和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但主管還是不喜歡我,所以讀書無用;讀了MBA學位,但月薪還是不到四萬元,所以讀書無用。
有的書是顏如玉,有的書是黃金屋。你在黃金屋裡細細找了三圈,說根本沒有顏如玉,你很失望。這不是書的問題,這是緣...
目錄
作者序 讀書無用論與學習能力
第一章 讀書為什麼這麼難?
問題一:沒時間、沒精力
問題二:看不懂、記不住
問題三:看不下去
第二章 從讀書到拆書
職場工作者的學習之道
有效學習的五大公理
為什麼教育訓練比書貴?
拆為己用才是真的學習
RIA=閱讀拆頁+講解引導+拆為己用
看書只畫重點是一種病
RIA現場學習: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第三章 學習者的不同境界
你是哪類學習者?
初級學習者:原始人的學習狀態
高級學習者:將推理用於個人生活
學習促進者:積極主動地引導他人
如何正確地提問?
做一個有價值的學習促進者
第四章 便利貼學習法:培養全新的思維模式
明確目標:提升學習力
拆解原則:反求諸己
隨處可見的輔助工具
拆書七步曲
便利貼使用Tips
切勿陷入盲點
你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第五章 打造學習力的三個層次
學習力是種能力
解讀知識:為訊息添加上下文
I便利貼:辨別知識和資訊
不要急於質疑和挑戰
如何借助A2、A2便利貼追問和反思?
用便利貼法升級學習力
為什麼只捉重點是偽學習?
第六章 構建屬於你自己的知識體系
知識管理:被加工的碎片化資訊
學習不是照搬他人的體系
知識體系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便利貼法:聚沙成塔的好工具
建構體系的三種思考
第七章 知識體系如何建構?
拆出你的溝通力
拆書家成長體系
拆書學院:為職場賦能
第八章 主動學習的境界
識別自己的核心能力
選擇比勤奮重要
經驗和反思是最重要的知識
做一個有夢想的行動家
第九章 拆書家——做一個學習的促進者
一種新的專家──拆書家
沒有拆書家拆不了的書
拆解:如何提高職場力?
拆解:如何管理下屬?
像拆書家一樣學習
作者序 讀書無用論與學習能力
第一章 讀書為什麼這麼難?
問題一:沒時間、沒精力
問題二:看不懂、記不住
問題三:看不下去
第二章 從讀書到拆書
職場工作者的學習之道
有效學習的五大公理
為什麼教育訓練比書貴?
拆為己用才是真的學習
RIA=閱讀拆頁+講解引導+拆為己用
看書只畫重點是一種病
RIA現場學習: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第三章 學習者的不同境界
你是哪類學習者?
初級學習者:原始人的學習狀態
高級學習者:將推理用於個人生活
學習促進者:積極主動地引導他人
如何正確地提問?
做一個有價值的學習促進者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