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社區設計》作者山崎亮最新力作.收錄大量彩圖
山崎亮與十九世紀英國七位重要社會改革家的對話
透過工業革命後的英國,窺見當代亞洲面臨的都市問題;
從七位先賢、大師的思想,看見社區設計發展軌跡,並找到將現代社會變得更好的靈感◆專業人士共感推薦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李丁讚(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榮譽退休教授)
李取中(《大誌雜誌》、《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總編輯)
阮慶岳(小說家、建築師)
林靜娟(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邱翊(臺北城市散步執行長)
洪德仁(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連振佑(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助理教授)
黃偉茹(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助理教授)
黃瑞茂(淡江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
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龔書章(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
面對高齡化、少子化、城鄉差距、區域轉型衰退,
如何透過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解決這些問題,已然成為近年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社區設計」的概念,即是「不只設計看得見的空間,
更要設計看不見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出發,透過舉行工作坊、研討會、實地參訪等方式,
將參與式設計導入各類型空間、社區的規畫營造,
讓空間使用者進入設計過程、培養在地社群,
並整合跨領域人才、建立公私部門間的溝通管道……
以各種跳脫傳統思維的方式進行「設計」,
使人際關係更緊密,讓各種空間能達到最有效且最長久的利用,發揮最大價值。
作者山崎亮,即是提倡「社區設計」這個概念的先驅。
從1999年開始,他以「社區設計師」的身分至許多地方協助進行社區設計
除了日本之外,他也頻繁前往世界各地,至今已協助過無數案例。
從工業革命後的英國,他察覺當代亞洲也同樣面臨到的都市問題,
並試圖從維多利亞時代社會改革家身上,學習力抗工業凌駕人性的方法。
而社區設計很可能正是社會面對人心分離、都市絕緣冷漠的病狀之解藥。
《引路者》是山崎亮挑選出影響他最深的七位大師,
整理其思想及著作精華彙總而成。透過本書,可以回顧這些人物,
了解從十九世紀至今社區設計、社區營造相關概念的演變,
以及其中最重要的根本思想及要領。
此外,山崎亮也會在書中穿插說明、提出實際案例,
和讀者分享前輩們的思想如何影響他、他又怎麼將其表現在社區設計的構想與實施中。
七位重要英國社區與社會改革大師分別為--
◆約翰.羅斯金作者尊為師父的羅斯金建議捨棄對擁有許多金錢與物質的「富有」的追求,他提出重視人與物品既有價值的「富足經濟學」
→推動社區設計不能靠一幫「為錢聚集的人」;地區營造之所以成立,是一群人共同思索該建立何種生活方式與人際連結,始能促進社會達到真正的富足
◆威廉.莫里斯強調應把美感帶入生活與工作中:只要運用創意,枯燥的工作也能昇華為藝術、帶來富足的精神與生活
→社區設計的要旨也有類似之處:藉由親自參與家園設計,並試圖在每天生活的街區創造美,如整修場所、烹製美味特產,小市民也能成就美麗的設計,與地方產生有意義的互動
◆阿諾爾得.湯恩比睦鄰運動先行者湯恩比眼見工業革命下惡劣勞動環境與貧富差距,深感地方上須有進行勞工教育、提高居民意識的設施,重點有三R:Residence居住、Research調查、Reform改良
→studio-L也落實三R原則:設計師曾親至地方居住兩年、組成團隊進行調查,在深入當地後摸索出社區改善方針,最後成功活絡原已凋零的商店街,也振興離島觀光業
◆奧克塔維婭.希爾作者從同樣承繼羅斯金理念的師姐希爾身上發現女性的力量;她擅長教育事業以及與民眾對話。希爾一家創立諾丁罕廣場學校,舉辦社區課程教育民眾,並關懷地方上貧困者
→女性社區設計師格外擅於放下身段與居民溝通,能更快突破民眾心防,用柔軟的姿態來對話──值得所有社區設計師效法
◆埃比尼澤.霍華德工業革命造成倫敦市中心惡劣的居住環境,霍華德思考著理想都市應是什麼樣貌?他提出職住一體的「田園都市」:兼具完備生活機能與綠地保留,也強調此種都市規畫應以三萬兩千位居民為規模上限
→社區設計的範圍也應設定在三萬人口左右的地方,以進行每一次規畫。這樣無論是與地方政府或居民,都能更有效地對話,也更易催生出有特色的設計
◆羅伯特.歐文合作社之父歐文認為合作社並非以人人獲得巨大利益為目的,而希望公平分配資源、以合作為基礎,同時藉有趣的活動(慶典、演講或舞會)建立起具社區意識、互助互信的社會
→為街坊打造活動必須既有價值又有樂趣,否則居民會缺乏持久且足夠的動力投入改善與營造。光就理念高談闊論不是辦法;做正確的事,是否有趣也很重要
◆湯瑪斯.卡萊爾卡萊爾在他生活的時代,衷心企盼「英雄」出現,來拯救惡劣環境中生活與勞動的人民;他強調英雄特質應具備「堅定信仰」、「誠實的心」、「解決社會問題的意願」、「強大領導能力」
→studio-L在社區設計時,以這四種特質自我期許,也試著從地方上挖掘具類似特質的「在地英雄」,以期漣漪效應令居民相互影響;在設計師離開後,社區經營方能長久
面對失衡社會,總有走在時代前緣的先行者,足跡歷久而彌新。
跟著山崎亮回顧英國社會改革的發展軌跡、師法七位先賢,從中看到社區設計未來的可能性。
▍好評推薦山崎亮引領我們回溯英國十九世紀以降,藝術與工藝運動、睦鄰運動、國家名勝古蹟信託、田園城市及合作社運動先驅者的深邃洞察和身體力行,令社區設計的當前努力隨此歷史迴響而不顯孤單。書中不時以studio-L團隊的經驗相互印證,使得本書不只是歷史掌故,更是確切可行的實用指南。山崎亮拓展了吾人請益效法的視野,也勾勒了宜居生活的願景;他批評零碎分工和機器生產的侷限,倡議全程負責、現場實作,以及平等互助的行會精神,提示了社會改良的可能方向。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山崎亮透過對十九世紀後期、以羅斯金為核心的七位英國知識分子,提出他個人的致意及詮釋,除了藉此深化了「社區設計」與現代性發展間的歷史脈絡外,也透過這七人對工業革命後社會現狀的積極批判,以及其各自帶有理想色彩的作為或論述,來重新提醒對於人的本體價值的尊重,依舊是此刻設計界不可迴避的責任與挑戰,也是現代性在繼續滾動過程裡,必須被嚴厲檢視的重點所在。
──阮慶岳/小說家、建築師
反璞歸真回到社區生活。
日本山崎亮先生是一位有心的作者,在社區營造、社會設計的專業中,看到了普世共同的議題,包括:工業化、都會化、高齡化、少子化、資訊化等等,加上環境汙染、地球暖化等嚴峻的問題,顯示出便利和舒適的背後,代表著過度的消費和資源耗竭,更重要的是人心的墜落。山崎亮先生這本專輯,從英國社區設計如何發跡,反思重新回復工業社會所剝奪的人性與尊嚴,簡單說就是回到社區、回到生活,反璞歸真,重新探索生活的設計、價值的重建和環境的營造,讓地球和人類有機會永續發展,是以樂於推薦。
──洪德仁/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本書筆法自然、輕盈、流暢,介紹的不止七位「引路者」,更在字裡行間穿插重要的社會意識與歷史演進、勞動工作與美學愉悅概念、都市計畫重要理論與實施經驗……等。《引路者》提供的不僅是社區設計或地方創生的引子──這些從各方面開展的故事,毫無疑問可做為都市再生、社會改革、生活革命,或環境規畫設計等領域工作者重要的反思與參考。
──連振佑/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山崎亮Yamazaki Ryo生於1973年。社區設計師及景觀設計師。社區設計工作室「studio-L」創立者及法人代表。
以社區設計師活躍於日本的山崎亮,走遍日本全國,舉辦由當地居民解決地區課題的研習會,制定由居民參與的綜合計畫,設計建築和景觀,策畫由市民參與的公園管理等,盼能透過「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的方法,讓空間使用者直接參與設計過程,藉此改善各種空間利用、人口外移、高齡化、空間廢置等傳統空間設計無法顧及的問題。
曾以執行過的企畫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Kids Design賞」、「SD Review」、「All right!Nippon 大賞審査委員會長賞」等多項大獎。主要著作有《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繁體中文版已由臉譜出版)、《社區設計的時代: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奧義、設計總體方針,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繁體中文版已由臉譜出版)、《論街區的幸福》等。
相關著作:《社區設計的時代: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奧義、設計總體方針,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社區設計的時代: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奧義、設計總體方針,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獨家簽名版)》《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譯者簡介:
詹慕如
自由口筆譯工作者。譯作多數為文學小說、人文作品,並從事各領域之同步、逐步口譯。
臉書專頁:譯窩豐 www.facebook.com/interjptw
章節試閱
運用人物或物品之既有價值的藝術
羅斯金生於一八一九年、歿於一九○○年。一般論及羅斯金的生涯時,我們會區分為幾個不同階段。一八六○年尤其是重要的一年,在這之前他是活躍的藝術評論家,在此以後他是積極的社會改革者。以下我們將用一八六○年為界,以這一年之前與之後的主要著作來區分階段,整理羅斯金的思想和他對社區設計的觀點。
羅斯金年輕時很喜愛畫家透納的畫作,對其給予極高的好評。然而他也知道透納的畫作遭到雜誌嚴厲批評,年僅十七歲的他開始撰寫報導反擊。在父母親的支持下,他欣賞了許多透納的畫作,為文稱頌透納毫不減損自然原有價值的繪畫表現方法。
他不欣賞將自然擬人化、藉此賦予鑑賞者特別情感的表現手法,反之,他大加讚賞透納正確表現自然之美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羅斯金內心對於不減損自然既有價值的表現手法的肯定,已悄悄萌芽。
在這之後羅斯金依然秉持這樣的理念,認為減損自然或者資源既有價值的工作是種浪費,他也批判或許能帶來利益、但卻減少了自然原本具備之價值的開發方式。同樣地,他大肆批判無法讓個人發揮價值的工作方式。
這可說是一種類似「惜物」的概念。這裡的「物」指的可以是事物或人物,徹底運用一個東西所具備的價值,這就是所謂的「惜物」,一種重視如何活用物件的概念。如同後述,我所參與的社區設計其實正是活化地區中各種「物」的工作,同時也是一種思考活化地區應該連結什麼樣的人、應該連接人與何種地區資源的工作。所以我們必須熟知地方上的各種資源,了解其價值,才能連接起「人與人」、「人與物」。正因為如此,身為外來者的我們得專心傾聽地區居民的心聲,
聚集民眾一起討論,並且請當地人告訴我們只有他們才了解的既有價值。
發現創作中的喜悅
羅斯金從十七歲開始撰寫的支持透納藝術論,在六年後集結成冊,出版了《現代畫家》第一卷。這一年他二十三歲。在第二卷出版之後,除了畫家,他也開始對建築師的工作感興趣,陸續寫了《建築的七盞明燈》和《威尼斯之石》這兩本書,之後他又完成了《現代畫家》第三卷到第五卷。寫完建築相關書籍後,這三卷的範疇已經超越藝術批評,論及人的生活方式和社會樣態。
這種變化或許是受到前述《建築的七盞明燈》和《威尼斯之石》這兩本與建築相關著作的影響,羅斯金在這兩本書中不僅討論建築外觀上的美,也試圖觀察建築的建造過程,以及負責建造的勞工有何種心情。在這當中可以窺見羅斯金思
想的有趣變化。讓我們再進一步觀察。
《建築的七盞明燈》於一八四九年發行,當時羅斯金三十歲。他將秉持明確概念而蓋的「建築」和單純的「建物」分而論之,並且以「建築」作為觀察對象。仔細觀察過去的「建築」可以發現,工匠無不滿懷喜悅在從事建築工作,同時也
能知道,人類在生活中除了填飽肚子的麵包,也需要藝術。
在這本書之後,他又花了兩年時間執筆,進一步闡述他對建築發展背景的觀察,寫就《威尼斯之石》一書。這本書影響了許多設計師,尤其是藝術與工藝運動的旗手威廉.莫里斯,受到本書極大啟發。《威尼斯之石》出版約三十年後,莫里斯受到在牛津大學任教的羅斯金之邀前去演講時,曾經問學生:「羅斯金教授曾經說過,藝術是人類在勞動中喜悅的表現。假如能夠在勞動中發現喜悅,那麼忍受沒有喜悅的勞動是不是不太對勁?假如現在許多人都被迫從事沒有喜悅的勞動,那是不是表示我們活在一個錯誤的社會中?」
運用人物或物品之既有價值的藝術
羅斯金生於一八一九年、歿於一九○○年。一般論及羅斯金的生涯時,我們會區分為幾個不同階段。一八六○年尤其是重要的一年,在這之前他是活躍的藝術評論家,在此以後他是積極的社會改革者。以下我們將用一八六○年為界,以這一年之前與之後的主要著作來區分階段,整理羅斯金的思想和他對社區設計的觀點。
羅斯金年輕時很喜愛畫家透納的畫作,對其給予極高的好評。然而他也知道透納的畫作遭到雜誌嚴厲批評,年僅十七歲的他開始撰寫報導反擊。在父母親的支持下,他欣賞了許多透納的畫作,為文稱頌透納毫...
目錄
第一章 師父 約翰.羅斯金 9
社區設計與羅斯金10/運用人物或物品之既有價值的藝術12/發現創作中的喜悅14/愉快的工作集合體儘管狂放粗糙,依然能量充沛17/studio-L員工的工作方式22/studio-L也是一種「社區設計師行會」24/不分工,一個人從頭到尾負責一個專案25/人生在世的目的並非只在賺錢27/讓既有價值增值的經濟學29/重新思考羅斯金經濟學的時代30
[專欄1]從羅斯金的晚年學習 32
第二章 大師兄 威廉.莫里斯41
莫里斯的實踐與社區設計42/結識夥伴43/把美感帶入生活47/把美感帶入工作48/把美感帶入市民活動49/活用素材51/找回小藝術52/從繪畫開始54/設立莫里斯商會55/設立古建築物保護協會57/社會主義運動58/莫里斯心中的理想社會59/分工和勞動的機械化60/行會式的工作方式62/莫里斯以後66/以烏托邦社會主義局部實現為目標69
[專欄2]艾斯比致力於融合72
第三章 使徒 阿諾爾得.湯恩比81
社會福利和社區設計82/社會福利事業誕生的背景82/工業革命和濟貧政策84/慈善組織協會的成立86/慈善組織協會在美國88/睦鄰運動90/學生深入地方的意義92/湯恩比館94/入住、長期居住95/藝術與睦鄰運動97/和藝術與工藝運動的關係99/手工藝行會學校的發展和極限101/美國的睦鄰運動103/睦鄰運動的特徵105/從慈善組織協會跟睦鄰運動學會的事106
第四章 師姐 奧克塔維婭.希爾109
女性的力量110/希爾的家族111/女性協同行會112/結識羅斯金113/諾丁罕廣場學校114/羅斯金意識的變化115/住宅管理116/慈善組織協會119/共有地保存協會122/成立卡爾協會125/與羅斯金失合126/培育年輕人127/把工作交付給培育起來的新人129/國家名勝古蹟信託131/夥伴和家人之死132
[專欄3]堅強的女性亨莉塔135
第五章 發明家 埃比尼澤.霍華德145
人口集中於都市、對田園的憧憬146/霍華德受到的各種影響147/《回顧》的衝擊150/《明日》的出版152/田園都市的樣貌153/田園都市的空間和營運157/田園都市協會的設立160/萊奇沃思的建設162/萊奇沃思的矛盾164/亨莉塔.巴奈特的田園郊區167/培養後進169/田園都市的國際化170
第六章 樂觀主義者 羅伯特.歐文175
前半生與後半生176/學習時期177/成為工廠管理者178/新拉奈克180/對政府的提案185/新和諧村187/合作社運動189/活動的樂趣192/公正勞動交易所195/全國產業工會大聯盟196/歐文以後197
[專欄4]從新拉奈克到羅岱爾200
第七章 賢者 湯瑪斯.卡萊爾211
寫在印尼212/維多利亞時代213/學習歷程215/對德國的嚮往216/卡萊爾的女性觀218/《時代的徵候》220/《衣裝哲學》221/愛默生的來訪223/《法國革命》226/《英雄與英雄崇拜》226/《過去與現在》230/與羅斯金的交流233/晚年的卡萊爾236/置換到現代238/再次回到印尼239
結語241
參考書目243
圖片出處250
第一章 師父 約翰.羅斯金 9
社區設計與羅斯金10/運用人物或物品之既有價值的藝術12/發現創作中的喜悅14/愉快的工作集合體儘管狂放粗糙,依然能量充沛17/studio-L員工的工作方式22/studio-L也是一種「社區設計師行會」24/不分工,一個人從頭到尾負責一個專案25/人生在世的目的並非只在賺錢27/讓既有價值增值的經濟學29/重新思考羅斯金經濟學的時代30
[專欄1]從羅斯金的晚年學習 32
第二章 大師兄 威廉.莫里斯41
莫里斯的實踐與社區設計42/結識夥伴43/把美感帶入生活47/把美感帶入工作48/把美感帶入市民活動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