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采風──四季節日巡禮
人生儀禮──必知傳統禮俗
日常生活──台灣生活眉角
一氣呵成,擁抱台灣民俗!【台灣在地生活近距離寫照】
台灣民俗專家卯足勁,力圖讓台灣住民以最迅捷圖解方式,追尋古昔今日生活軌跡,感受台灣風土最溫暖的人情味。
【各種圖解方式,讓你一看就懂】以農曆為基準,列出台灣重要民俗活動,搭配200張生動繪圖、民俗小補帖、專欄,詳解各項台灣習俗活動儀式、民俗物品來歷……,為您細說台灣民俗!
【一、二、三!一氣呵成,擁抱台灣民俗!】※第一步:季節采風→快速走過一回四季流轉,掌握台灣在地生活季節感!
●結合閩客移民、原住民,從過年圍爐走春到農曆三月瘋媽祖、四月底桐花祭、八月阿美族豐年祭……,熱熱鬧鬧接連不斷的民俗節慶,目不暇給!
※第二步:人生儀禮→台灣住民的重大傳統禮俗,禮尚往來必知!
●成長:拜床母/剃頭/做滿月
●結婚:問名、相親/訂婚/歸寧
●祝壽
●哀悼:搬鋪、屬纊/乞水沐浴、死裝束/飯含
※第三步:日常生活→必知台灣生活小眉角,讓您事事順利、運氣亨通!
●趨吉避凶:動土儀式/安太歲/求籤
●食在有福:辦桌/筷子使用的忌諱
●住有學問:正廳/神龕/石敢當
作者簡介:
李文環
高雄市大寮區人,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副教授,文學博士。專長台灣歷史與文化研究,致力地方文化資產之調查、研究與保存,近三年代表作品《空間與歷史:旗山文化資產之歷史論述》。
林怡君
屏東縣東港鎮人,目前就讀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班,任教於屏東縣東新國中,喜愛創作、拍照、民俗活動,著有碩士論文〈東港迎王與家將陣頭研究——以丙戌正科為例〉。
繪者簡介:
三娃
曾任飯店美工,從平面到立體作品無數。目前專職插畫工作,跨足繪本、書籍雜誌插圖規劃,風格偏向奇幻浪漫,篤信繪畫是創意飛翔的天地!
三娃創意商品:http://www.geelook.com/Yalingkuo
余正隆
兼職插畫設計、傳統油畫,以及多媒體網站、FLASH小遊戲美術及程式設計。
作品網站:www.who-design.com.tw
聯絡信箱:who101472@msn.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知名台灣史作家、《一本就懂台灣史》作者/王御風──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時時刻刻遇到的問題,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所謂的「深入淺出」,說來簡單,在撰寫上非常困難,而本書卻輕易完成。
【逗陣推薦】
●台灣民俗專家、台中教育大學副教授/林茂賢
●洪雅書房房主、洪雅文化協會理事長/余國信
名人推薦:【專文推薦】
知名台灣史作家、《一本就懂台灣史》作者/王御風──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時時刻刻遇到的問題,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所謂的「深入淺出」,說來簡單,在撰寫上非常困難,而本書卻輕易完成。
【逗陣推薦】
●台灣民俗專家、台中教育大學副教授/林茂賢
●洪雅書房房主、洪雅文化協會理事長/余國信
章節試閱
第二章 人生儀禮篇
一、成長
胎神信仰:安產祈願,保護孕婦
傳統人們認為,婦女一旦懷孕,直至生產前這段期間內皆有胎神隨身保護。胎神主要在孕婦房內,也會附在廳、門及其他器具上,藏在牆壁、床、家具等處。妊娠期間,無論是孕婦或他人搬動孕婦房內任何東西或進行釘打工事,或是做了不吉利的工作,都有可能沖犯胎神,稱為「動著」。
若不幸「動著」,孕婦要趕快休息,萬一症狀沒有改善,那就需要「安胎符」。通常將安胎符放在孕婦身上或床上、棉被下,嚴重者甚至須請紅頭師公來作法,祈願胎兒平安無事。看似迷信的胎神信仰,其實隱含保護孕婦的社會意義,畢竟孕婦於妊娠期間不宜過度勞動,而維持祥和的居家環境,不正是今人所謂「胎教」的基本條件。
洗三:從胎神保護轉由床母庇佑
以前嬰兒出生後,頭二日多以麻油擦拭身體,第三天會舉行洗澡儀式,稱為「洗三」,又稱「三朝」。洗澡水會放入一些當季的吉祥花草(如桂花心、柑橘葉)和圓滑的小石頭兩三顆,小石頭取意「頭殼」健壯或「做膽」,石頭不可太大或太小以避免膽小如鼠或膽大包天。儀式通常請好福氣的婦人來擔任,期能帶給嬰孩有好的福氣。洗澡後穿上新衣,由祖母或母親抱著嬰兒以油飯、雞酒和牲禮拜神祭祖,也接受親戚朋友的祝福,同時占卜命名。
傳統上,這一天(客家人是在第十二日或十六日)會備妥雞酒、油飯送給媒人及產婦娘家,以示通知喜訊,稱「報酒」或「報喜」。媒人收到雞酒、油飯後,用酒瓶裝洗米水,並用盤子裝米,裡面放一顆石頭回贈。而產婦的娘家看喜訊,大都於十二朝「送庚」,即產後第十二天送雞、酒和蛋等祝賀。嬰兒若是男丁,大都送十二隻雞;如是女,則送「單數」雞,表示「到此為止」,祈能下胎生男孩。至於媒人所回贈的「盤米加石粒」,是希望嬰兒的頭能像石頭般硬朗,不易受傷、受煞。
拜床母:未成年小孩的守護神
嬰兒出生後即脫離胎神保護,轉由床母庇佑,直到成年為止。通常嬰孩出生後第三天就要拜床母,稱「謝床母」。爾後,初一、十五的晚上或重要年節—特別是七夕,都要拜床母。
拜床母時,小供桌不要正對床位,通常斜放床側,古時多為硬板床亦有置於床上者。祭品簡單即可,如飯、雞腿(圈紅紙)、滷蛋,不要青菜(隱喻:隨便),七夕時豐盛許多,有雞酒、油飯、圓仔花等,不用筷子。祭拜時間短,供品擺好、點香以後就開始燒四方金和床母衣,一燒完後即可撤供。
剃頭
傳統上,男嬰在第二十四天、女嬰在第二十天剃頭。古人認為女子經血與產婦血汙是不潔之物,嬰兒胎毛來自母體,不免會有血汙,明代王肯堂的《證治準繩》就提到︰「胎髮穢惡,多觸神灶,小兒不安,故此日必剃頭而出。」可見,幫嬰兒剃光頭,有剔除穢氣的意義。
剃頭儀式通常擇於家宅溫暖避風處進行。首先用臉盆盛放溫水,溫水中置入小圓滑石頭、銅錢十二個、蔥一根、染紅的雞蛋和鴨蛋各十二個,再以溫水潤溼嬰兒頭髮,有些地方長輩會在此時禱念一些祝福的話,之後理髮師就可以剃髮。剃頭後,將紅蛋輕輕滾在嬰孩頭上三次,取意「紅頂」;然後取出蛋黃和蔥汁混合,在嬰兒頭上做塗抹狀,意取聰明;小石頭和銅錢各取健壯、財富之意。今人,剃頭儀式多在做滿月時一同舉行。
做滿月:接受人生的第一次祝賀
男孩三十天、女孩二十九天做滿月。主人家會以油飯和雞酒祭拜神佛祖先,產婦娘家也會給新生兒送「頭尾」和紅龜粿等十二樣禮物來祝賀。所謂「頭尾」,就是指嬰兒從頭到腳所穿的全部衣物、童帽和棉被等,而且上面繡有「喜」字或「卍」字等吉祥符號;紅龜粿則是祝福嬰兒能健康長壽。有些地方重視姑姑在嬰兒生髮時送鞋、長牙時送淘米之水,祈願嬰兒未來不會走「孤路」、生「孤齒」等。
傳統上,如果嬰兒是男丁,每樣東西需備兩份,表示「有雙有對」,繼續再生男丁;如果是女孩,每樣東西只要一份就好,而且不送「背帶」,以免女孩子成群結隊背帶而來。
這一天,凡是親友來祝賀,主人家也會將女方娘家所送的紅龜,連同圓仔、油飯、雞酒等分贈,目的是希望小孩吉利、多福、長壽。較為富裕的家庭,甚至擺設「湯餅宴」,亦即以長壽麵為主的宴席,慶祝家族新生命的到來。換言之,做滿月可說是人生第一次的祝壽。
收涎
當嬰兒滿四個月時,俗信「四」與「死」同音,認為這是嬰兒的關口,於是有「做四月日」的習俗禮儀,也就是「收涎」。這天外婆家要送「收涎」圍兜,以及青衫、紅褲等衣物,還有紅桃、酥餅等來慶祝。
首先在正廳神前供上以牲禮為主的紅龜粿、酥餅、紅桃等拜神祭祖,在點燃香燭、燒完金紙之後,把剛學坐的小孩放入椅轎裡,大家圍著他說:「坐轎車,做阿爸」來祝福他,意指坐上椅子快快長大做爸爸。接著用紅線將酥餅十二個或二十四個串連在一起成圈狀,掛在小孩脖子上到鄰居各家去,請親朋好友「收涎」,親朋好友要從小孩脖子上摘餅,用酥餅輕輕擦拭小孩嘴角說:「收涎收乾乾,給你老母生卵葩」、「收涎以離離,明年招小弟」的吉祥話來祝福他。最後,給小孩圍上圍兜即結束。
有些地方還有所謂「開臊」儀式,因為從這天起,小孩可以吃肉,這叫「開臊」,這時要請好命人來為小孩念吉祥話,如:「吃雞頭,較賢梳頭」等。
這些儀式都是祝福嬰兒快快長大且健康、長壽。
做度晬:滿周歲的祝賀
嬰兒周歲,俗稱「度晬」。是日,嬰兒的外婆家再次送頭尾和紅龜粿來祝賀;接受頭尾的婆家,通常要回送相當於頭尾的金錢做為答禮,並以牲禮和紅龜粿拜神祭祖,將紅龜粿分贈親朋鄰右。
周歲最傳統的儀禮就是「抓周」、「試周」或「試兒」。將十二種象徵各行業的物品擺放在正廳,讓嬰兒爬行隨意抓其中一樣,如此預測嬰兒未來的興趣與志向,這樣的儀式充分反映出人們對於小孩未來前程的關切。
最後,再用包仔擦小孩的嘴,同時唸「臭嘴去、香嘴來」,後把包子擲給狗吃,再給小孩吃「米香糖」。這些儀式含有清除臭氣之意,寄望小孩將來能成為「吃香」的人。
●捾絭儀式
通常人們在小孩做度晬時,都會為剛滿周歲的小孩舉行「捾絭」儀式。所謂「絭」就是以紅線穿貫一個古銅錢而成的掛飾,較富裕的家庭會使用金銀牌(上刻神明的名),或是又稱「百家鎖」的鎖型飾物。
滿周歲日,父母帶著小孩到寺廟拜拜,祈求神明保佑子女平安或收其做契子,後將「絭」環繞香爐三圈,在神明前將「絭」掛上小孩脖子上,這樣的儀式就稱為「捾絭」。不過,這項儀式多半會在自己家中神明廳舉行,因為台灣人相信未成年小孩是由眾神明所保護著,而這些守護小孩的主要神明有:床母、七娘媽及各人所信仰的神祇。捾絭後,小孩就會受到這些神明的保佑。也因此,家中有未成年小孩,每月要拜床母,每年七夕要祭七娘媽,每逢守護神明的聖誕也要行「換絭」儀式。通常在七夕祭拜七娘媽或守護神明聖誕時,必須更換「絭」的紅線,這項儀式稱為「換絭」,直至成年。
【民俗小補帖】做契子
台灣社會往往將體弱、調皮、命硬(剋父母)的孩子,交付給年長的長輩或神明收為「契子」,不過,後者較為盛行。給神明做契子的儀式,通常會選在神明聖誕舉行,當天父母需準備牲禮祭拜神明,並向神明說明意願,以擲爻或透過靈媒確認神明認契子的意願,若一切順利,神明會賜香火袋佩帶,儀式也告成。至於認哪一位神明為契父母,則隨信者所願。
第二章 人生儀禮篇
一、成長
胎神信仰:安產祈願,保護孕婦
傳統人們認為,婦女一旦懷孕,直至生產前這段期間內皆有胎神隨身保護。胎神主要在孕婦房內,也會附在廳、門及其他器具上,藏在牆壁、床、家具等處。妊娠期間,無論是孕婦或他人搬動孕婦房內任何東西或進行釘打工事,或是做了不吉利的工作,都有可能沖犯胎神,稱為「動著」。
若不幸「動著」,孕婦要趕快休息,萬一症狀沒有改善,那就需要「安胎符」。通常將安胎符放在孕婦身上或床上、棉被下,嚴重者甚至須請紅頭師公來作法,祈願胎兒平安無事。看似迷信的胎神信仰,其實...
作者序
民俗,相信一般人對它感到熟悉,卻又難以具體說出一番道理。這是因為,它是從生活中展演出來的知識和智慧,通常以口頭、風俗結合當地特有物質或精神,以約定俗成的默契,從而形成動態多樣化的文化行動或現象。光是動態多樣化,就足以令人難以捉摸了,正因如此,民俗深具活力與魅力。
有關台灣民俗的書籍,汗牛充棟。學術研究、采風文篇或報導手札,通論、專書、專題或文學書寫,不一而足。筆者何以不揣孤陋,撰寫這樣一本滿滿「俗」氣卻誠意十足的圖文書,知性輕閱讀、結構新感知,以輕鬆筆調提供台灣民俗的認知架構和索引,這是筆者的心意與企盼。
人同自然、人對生命、人與社會,這是人類生存亙古的課題。台灣民俗大體也可以從這三面向來結構對它的認知,從而將豐富卻繁雜的內容歸納為歲時節俗、生命禮俗和生活習俗等三大類。
歲時節俗是以農業社會宇宙觀為基礎所形成的生活哲學。農業社會中,人與自然互動密切,先人感知自然律動、體認宇宙奧祕,從而理出一套解釋自然運行的知識,曆法是這套知識的指南,進而結構出人們的作息與文化。十二月令也好,歲時節俗也罷,都是體現人同自然互動的知性與感性。就台灣而言,近四百年漢人移民構成文化主體,明顯傳承中國漢人既有歲俗體系,但也注入新天地的文化活力。例如:當全球華人同過元宵節,卻只有台灣人以拜新丁、吃丁酒的方式,謝神保佑,分享得嗣喜悅。更以放蜂炮、炸寒單、夜弄土地公等近似瘋狂的活動,輝映遠古人們在月光下手舞足蹈的放縱。五月節,台灣人以肉粽祭祖,相異於中國北方的紅豆、紅棗粽,同樣是粽子卻包裹著不同的飲食認同。七月中元普渡可謂是台灣人的創發,人們以最誠摯的心意,表達對孤魂野鬼的敬畏。若宗教是體現人們的社會記憶與認知,中元普渡應該最能註解當年先民前僕後繼渡海來台,客死他鄉終不悔的集體記憶。筆走至此,敏銳的讀者應該會發現,台灣節慶除了歲時習俗外,更有濃濃的信仰成分。
人對生命的看法可以書寫成思想、演繹為哲學,但也可以是淡淡喜悅、盡情歡樂、誠摯祝福和痛苦悲悽,以一種行為態度來展示,這就是生命禮俗。相對於哲學思想的文字元號,生命禮俗是以行為和情緒反映人對生命的態度。從出生到死亡,生命禮俗藉由行為、行動形塑某一種社會角色情境,讓當事者感知自己的人生階段性的生命價值與責任。初生之禮,是祝福新生命、感知新父母;成年之禮,是感悟年少、開悟轉大人;婚禮是人生四大樂事之一,也是二人、兩家族連結的社會「事件」;喪禮主要是撫慰死者家屬,將悲慟和恐懼轉化敬畏與思念。可見,生命禮俗展示了人對生命階段性應有的態度和認知。
細心精鍊歲俗和禮俗的文化意涵,人與社會的關係無疑地都是共同關心的焦點。人與社會、人與世界的關係是高度開放性,禍福難料,充滿不確定性。然而,人們總希望趨吉避凶。某種程度上,趨吉避凶是人們將正面思考的預期能量付諸社會行為的總結,從而化為諸多習俗散落在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動土儀式求平安、改運儀式求順利……這些因生活需求而形成的習俗,時至今日仍普遍而強烈的存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既是索引,全書所引介的民俗訊息只能言簡意賅。筆者盡力疏理歷史脈絡、沉澱文化意義,期能兼具輕閱讀、濃知性。
李文環
民俗,相信一般人對它感到熟悉,卻又難以具體說出一番道理。這是因為,它是從生活中展演出來的知識和智慧,通常以口頭、風俗結合當地特有物質或精神,以約定俗成的默契,從而形成動態多樣化的文化行動或現象。光是動態多樣化,就足以令人難以捉摸了,正因如此,民俗深具活力與魅力。
有關台灣民俗的書籍,汗牛充棟。學術研究、采風文篇或報導手札,通論、專書、專題或文學書寫,不一而足。筆者何以不揣孤陋,撰寫這樣一本滿滿「俗」氣卻誠意十足的圖文書,知性輕閱讀、結構新感知,以輕鬆筆調提供台灣民俗的認知架構和索引,這是筆者的心...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序章】台灣生活必知習俗典故
第一章 季節采風篇
一月【端月】
春節習俗/除夕祭祀、圍爐吃年夜飯/初一開正走春,拜人神/初二出嫁女兒做客/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九天公生/元宵祭,月半大如年/台南佳里金唐殿王醮/元月二十,開印迎春補天穿
二月【花月】
二月初二春祈祭,做頭牙來吃福/二月初三文昌祭,長智慧/二月十九觀音佛祖聖誕/達悟族飛魚祭
三月【桐月】
三月節,最早的掃墓節/寒食節,古老的過年/清明節,培墓祭祖/玄天上帝聖誕/台南學甲上白醮/大龍峒保生大帝祭/淡水三芝八莊大道公輪祀/三月瘋媽祖/布農族打耳祭
※專欄:拜拜大哉問(一)正確拜拜方式看過來!
四月【梅月】
立夏「補夏」食俗/四月初八浴佛節/西港慶安宮刈香遶境/南鯤鯓王爺祭/客家桐花祭
※專欄:看得懂傳統曆法
五月【蒲月】
新莊大拜拜/五月初五端午節/淡水迎祖師爺/大稻埕霞海城隍祭/犁頭店木屐賽
六月【伏月】
半年節/六月初六天貺節/雲林口湖牽水狀/花蓮吉安阿美族海祭/台東南王部落海祭
七月【荔月】
鬼門開/七夕乞巧會和魁星祭/中元普渡/新埔義民祭/七月底關鬼門、鍾馗押孤
※專欄:如何準備供品,看過來!
八月【桂月】
灶神是誰?/八月十五中秋節/阿美族祭祖豐年祭/東港迎王平安祭
九月【菊月】
吉貝耍嚎海祭/九月九重陽節/高雄岡山籃筐會/小琉球迎王平安祭典
十月【陽月】
水仙尊王祭/南州迎王平安祭典/頭社平埔族夜祭/下元節/艋舺青山王祭/曹公祠例祭
十一月【葭月】
宜蘭二結王公過火/古老的過年──冬至
※專欄:拜拜大哉問(二)燒香有保庇
十二月【臘月】
臘月忙年/做尾牙/尾期/東山迎佛祖/送神、祭灶/天神下降日/除夕/過年的故事:燈猴神與沉地
※專欄:有趣的行業神
第二章 人生儀禮篇
一、成長
胎神信仰/洗三/拜床母/剃頭/做滿月/做四月日/做度晬/脫絭、做十六歲/原住民成年禮
二、結婚
問名、相親/訂婚/結婚儀式/歸寧
三、祝壽
※專欄:禮尚往來題辭送禮
四、哀悼
搬鋪、屬纊/引魂/初奠/乞水沐浴、死裝束/飯含/遮神、豎靈/入殮/拜飯、做七/喪禮的忌諱/做風水/葬法
第三章 日常生活篇
一、趨吉避凶
動土儀式/上樑儀式/安太歲/收驚/求籤/改運除穢/開市/忌諱的數字和語彙
※專欄:民俗禁忌
二、食在有福
辦桌/筷子使用的忌諱
三、住有學問
正廳/神龕/獸牌/石敢當
※專欄:傳統民宅建築賞析
【推薦序】
【作者序】
【序章】台灣生活必知習俗典故
第一章 季節采風篇
一月【端月】
春節習俗/除夕祭祀、圍爐吃年夜飯/初一開正走春,拜人神/初二出嫁女兒做客/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九天公生/元宵祭,月半大如年/台南佳里金唐殿王醮/元月二十,開印迎春補天穿
二月【花月】
二月初二春祈祭,做頭牙來吃福/二月初三文昌祭,長智慧/二月十九觀音佛祖聖誕/達悟族飛魚祭
三月【桐月】
三月節,最早的掃墓節/寒食節,古老的過年/清明節,培墓祭祖/玄天上帝聖誕/台南學甲上白醮/大龍峒保生大帝祭/淡水三芝八莊...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