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英國格林威大獎、美國《紐約時報》、《柯克思書評》、《學校圖書館期刊》等多項國際年度最佳繪本獎
今年最溫暖、最純真的繪本
孩子每天漫長的等待,就只為了晚上父母回家的那一刻!
真實描繪出父母的辛勞和孩子的心情,
同時也讓孩子理解大人為家庭的付出,學會感恩和珍惜。
*隨書附贈精美書衣,海邊最美的白晝與晚霞一次收藏
真情推薦
兒童文學評論家 柯倩華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副教授 葉安德
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劉清彥
前行政院長 賴清德
(以上推薦人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我家在海邊,我的爸爸是礦工,
他在深深的海底挖礦。
每天,我望著大海,等著爸爸平安回家……
故事發生在一個寧靜安詳的海邊小鎮,以第一人稱娓娓道出小男孩一天的生活。小男孩一早醒來,望向窗外的大海,他知道,爸爸已經在深深的海底挖礦。然後他和朋友出門去玩,中午吃完飯,幫媽媽到雜貨店買東西,下午去墓園探望過世的爺爺。不過,當他在做這些事的時候,只要看著海,就會惦念起爸爸,在那深深的海底礦場辛勤工作的爸爸。
作者瓊安.史瓦茲從小在煤礦小鎮長大,她以孩子的視角出發,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和主角一起共度海邊小鎮的一天。小男孩看似平靜無憂的生活,實則隱藏著緊張與不安,史瓦茲用簡潔詩意的文字,深刻的描述出小男孩複雜的心情與對父親的牽掛。儘管故事發生的場景有其獨特性與地域性,其中卻蘊含著普世共通的情感:孩子等待著父親平安回家,期待著一家人一起吃晚餐的團聚時光。
加拿大插畫家席尼.史密斯以這本《我家在海邊》獲得英國格林威大獎,他實地探訪昔日的煤礦小鎮,做了許多研究,他說在創作過程中,常有「彷佛回到家」的感覺,尤其是對夏日波光粼粼的海面印象特別深。他採用扁平的開本來呈現大海的一望無際與地底礦場的深邃黑暗,宛如電影運鏡般的構圖,流暢的水墨線條、輕柔的水彩,加上一點白色不透明水彩,細膩的描繪出海面從清晨、中午、下午、傍晚……一天的光影變化,完美的與文字融合,將美麗的海邊小鎮風光與不見天日的海底礦場做出了鮮明的對比。
延伸閱讀
1.爸爸,我跟你說……
2.彼得去花市
3.我願意!
作者簡介:
瓊安.史瓦茲/作
加拿大童書作家,出生於新斯科細亞省的布雷頓角,多倫多約克大學藝術史學士,西安大略大學圖書館學碩士。她曾擔任超過三十年的兒童圖書館館員,喜歡藝術史、舞蹈、登山和閱讀圖畫書。目前住在多倫多市,專心為小朋友寫故事。
席尼.史密斯/繪
加拿大童書插畫家,出生於新斯科細亞省的鄉間,從小熱愛畫畫,諾瓦藝術與設計大學畢業。他為小朋友創作了多部膾炙人口的圖畫書,廣受好評,並且獲得英國格林威大獎、美國《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繪本、美國《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繪本、加拿大總督文學獎最佳繪本等多項大獎。目前和妻兒住在多倫多市。
譯者簡介:
劉清彥
出生於花蓮的海港邊,小時候喜歡看大船進場,還夢想著有一天能搭船出海。為小朋友說了三十多年故事,也譯寫了數百本書,得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和金鐘獎。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英國格林威大獎
★美國《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柯克思書評》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赫芬頓郵報》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號角圖書獎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紐約時報》傑出童書獎
★美國藍緞帶好書獎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年度最佳童書
★美國紐約河濱街教育學院年度最佳童書
★國際兒童讀物聯盟美國分會USBBY國際傑出圖書
★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圖書館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圖書館協會傑出童書
★美國兒童青少年圖書館協會選書
★美國圖書館協會《書單》雜誌編輯選書
★加拿大TD兒童文學獎
★加拿大兒童圖書中心最佳童書獎
★加拿大廣播公司年度最佳加拿大兒童青少年圖書
★加拿大莉莉安.雪弗紀念插畫獎
★加拿大伊莉莎白.克萊弗年度最佳加拿大繪本獎
★入圍加拿大總督文學獎
★入圍加拿大露絲與希薇亞.史渥茲童書獎
名人推薦:
我也是礦工之子,我爸爸的礦場在好深好深的地底。
從媽媽口中,我知道礦工的工作辛苦又危險。這本繪本樸實、細膩的描述礦工子女的一天,隨時心繫在海底挖礦的爸爸,既溫馨又暖情,是一本值得推薦的童書。我很喜歡,希望大家都喜歡。
——前行政院長 賴清德
這是一本充分運用了對比美感的圖畫書,簡單的文字裡感受到複雜的心情,畫風也以凝重的墨色線條配上雲淡風輕的水彩;一頁海面上閃閃發亮的浪花,卻接著一頁深深海底又黑又髒的煤礦。
小男孩住在這個美麗的海邊小鎮,看似悠閒的時光,卻每天帶著一顆七上八下的心,等著與能否平安回家的父親一起吃晚餐。礦工的兒子在盡情擺盪鞦韆的同時,儘管可以高盪到看見遠方的大海,卻也有無法飛上天際和面對未來生活想像的束縛。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副教授 葉安德
這本傑出不凡的書,反映出人類永恆的情感。
——美國《紐約時報》
美得讓人難以忘懷。
——美國《書單》雜誌
史密斯生動迷人的跨頁插圖,對比出地上的明亮風景與地下的幽黑礦坑。
——美國《出版人週刊》
這本溫和寧靜的書,讀完之後,仍會久久縈繞在讀者心頭。
——美國《柯克思書評》
這是個動人的故事,可說是文字和圖畫完美結合的典範。
——美國《號角圖書》
這將是你今年看到最美麗的一本圖畫書,它的製作也非常完美。
——美國書評網站BookPage
一本深刻又有力量的作品,不僅扭轉了我們的觀點,也超越了它的主題。
——美國書評網站Shelf Awareness
史密斯精美動人的插圖,充分展現了海邊小鎮美麗的童年時光。……史瓦茲完美的刻畫了小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加拿大《紙與筆》雜誌
一個氛圍獨特、令人難忘的故事。
——英國《書商》雜誌
得獎紀錄:★英國格林威大獎
★美國《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柯克思書評》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赫芬頓郵報》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號角圖書獎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紐約時報》傑出童書獎
★美國藍緞帶好書獎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年度最佳童書
★美國紐約河濱街教育學院年度最佳童書
★國際兒童讀物聯盟美國分會USBBY國際傑出圖書
★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圖書館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圖書館協會傑出童書
★美國兒...
章節試閱
從我家的房子,
就能看見大海。
就像這樣——
房子、道路、
長滿青草的斷崖、
大海。
還有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小鎮。
我的爸爸是礦工。
他在深深的海底煤礦場工作。
道路兩旁,魯冰花和野胡蘿花隨風搖曳。
我醒來的時候,就像這樣——
先聽見海鷗的叫聲,接著是一隻狗在吠叫,
一輛車行駛過海邊道路,有人砰的關上門,
大聲喊著「早安」。
我望向窗外,
一眼就看見大海。
我知道,爸爸已經在深深的海底挖礦。
早上出門的時候,就像這樣——
我跑去敲朋友家的門,
然後我們一起跑向那座老舊殘破的遊樂場。
可是,我不在乎。
我站在小寶寶的鞦韆上,朋友盪那座大鞦韆。
我們盪得好高,高到一顆心七上八下的。
我們盪得好高,
高到我能看見遠處的大海。
海面上翻湧著白色浪花。
爸爸在深深的海底挖礦。
從我家的房子,
就能看見大海。
就像這樣——
房子、道路、
長滿青草的斷崖、
大海。
還有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小鎮。
我的爸爸是礦工。
他在深深的海底煤礦場工作。
道路兩旁,魯冰花和野胡蘿花隨風搖曳。
我醒來的時候,就像這樣——
先聽見海鷗的叫聲,接著是一隻狗在吠叫,
一輛車行駛過海邊道路,有人砰的關上門,
大聲喊著「早安」。
我望向窗外,
一眼就看見大海。
我知道,爸爸已經在深深的海底挖礦。
早上出門的時候,就像這樣——
我跑去敲朋友家的門,
然後我們一起跑向那座老舊殘破的遊...
推薦序
【導讀】成長,就像這樣 / 劉清彥
圖畫書藉由圖像和文字構成故事,因此可以宛如電影般呈現某個特定的時空、人物和情節,以充滿文學性和藝術表現手法與風格的方式,將故事角色當時的生活、處境和情感,栩栩如生的描繪出來。這類紀實性圖畫書常常能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進入故事主角的遭遇和困境,深切經驗和體會其中的生命轉折與成長歷程,然後與自己的生命產生對話與連結。
這本書便是脫胎自作者出身的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布雷頓角煤礦小鎮的童年故事。小男孩的娓娓道述,帶我們走進那個平實純樸的採礦年代。作者刻意以不斷重複的句型「就像這樣——」,來對比出兩個迥然相異的世界。一個是小男孩眼見與生活的地表世界,湛藍閃亮的大海、璀璨耀眼的陽光、綠油油的青草樹木、隨風搖曳的野花、殘破衰敗的遊樂場和平靜安詳的小鎮,隨著小男孩一天生活的時間進展,逐一顯露出來。
表面上看來與一般鄉間小孩的生活無異,卻在看似安適純真的表象底下,隨著不時出現的「爸爸在深深的海底挖礦」這句話,讓另一個殘酷又艱辛的世界穿插現身。這個黝暗危險的世界雖然深藏於不為人所見的海底,卻無比真實,並且隱隱牽動著地表平靜生活的一切。小男孩看似天真無憂的生活,卻潛藏著隨時令人惴惴不安的隱憂:只要父親在海底工作的那些漆黑礦坑稍有差池,這樣的平靜生活將頓時崩潰瓦解。
這種對比敘述,透過畫面有了更真確可信也更強化的呈現。畫家從書名頁的海邊小鎮全景,一路帶我們走進小男孩的家,並且隨著小男孩的父親一起進入礦坑。他一方面以樸拙的線條和柔和溫潤的色彩來描繪小男孩在「地表」的生活風貌,卻也在翻頁間隨文字赫然乍現「地底」大片漆黑、令人戰慄的世界,看見礦工們辛苦的鑽鑿採礦,也因為坑道驟然崩落而心懸在喉,直到最後看見父親安然出現在家門的身影,才得以鬆口氣。畫面的起落轉折宛如天衣無縫的影像剪輯,帶來的戲劇張力,也和文字緊密連結。
故事從頭至尾,小男孩都對父親的工作了然於心,他知道這份工作對自己和家裡有多麼重要,也知道工作有多麼辛苦危險,他疼惜父親的辛勞,卻也從中窺見自己即將面對的未來。這樣的生活對成長於煤礦小鎮的人來說儘管無奈,卻也是一種踏實。這就是人生,而當小男孩認清了人生真實的樣貌時,也等於跨入了成長的另一個階段,預備肩負起傳承的責任。
(本文作者為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導讀】成長,就像這樣 / 劉清彥
圖畫書藉由圖像和文字構成故事,因此可以宛如電影般呈現某個特定的時空、人物和情節,以充滿文學性和藝術表現手法與風格的方式,將故事角色當時的生活、處境和情感,栩栩如生的描繪出來。這類紀實性圖畫書常常能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進入故事主角的遭遇和困境,深切經驗和體會其中的生命轉折與成長歷程,然後與自己的生命產生對話與連結。
這本書便是脫胎自作者出身的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布雷頓角煤礦小鎮的童年故事。小男孩的娓娓道述,帶我們走進那個平實純樸的採礦年代。作者刻意以不斷重複的句型「就...
作者序
【作者的話】
「煤礦小鎮或村莊裡的男孩,生活重心就是煤礦。在煤礦的環繞下長大,他不僅熟悉煤灰的味道,對蒸氣幫浦和起重機的聲音也耳熟能詳。男孩經年累月看著父親和兄長鑽進坑道採礦。對大多數在那種環境中長大的男孩來說,當那天來臨時,他們也不得不放棄童年時光,走入那樣的生活。」(節錄自《礦坑男孩:礦區童工的故事》,羅伯.麥因托希著)
如果你是一個在十九至二十世紀初成長於布雷頓角的男孩(或是全世界任何一個礦區的孩子),就可能被迫要面對一個事實──到了九或十歲,就必須下礦坑工作,一天有十二個小時待在嚴峻、危險和黝暗的地底世界。數十年後,這些小鎮的生活依舊圍繞著煤礦打轉。即使到了一九五○年代,也就是這個故事發生的時代,中學年紀的男孩仍然延續著父親和祖父留下的傳統,想像自己在礦坑工作的未來。
這就是煤礦小鎮遺留給世人的歷史資產。──瓊安.史瓦茲
【作者的話】
「煤礦小鎮或村莊裡的男孩,生活重心就是煤礦。在煤礦的環繞下長大,他不僅熟悉煤灰的味道,對蒸氣幫浦和起重機的聲音也耳熟能詳。男孩經年累月看著父親和兄長鑽進坑道採礦。對大多數在那種環境中長大的男孩來說,當那天來臨時,他們也不得不放棄童年時光,走入那樣的生活。」(節錄自《礦坑男孩:礦區童工的故事》,羅伯.麥因托希著)
如果你是一個在十九至二十世紀初成長於布雷頓角的男孩(或是全世界任何一個礦區的孩子),就可能被迫要面對一個事實──到了九或十歲,就必須下礦坑工作,一天有十二個小時待在嚴峻、危...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