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真正由幼兒專家寫的副食品食譜
人初千日平台創辦人、幼兒教育專家鄭宜珉老師帶領全團隊
為爸爸媽媽量身打造
安心、健康、營養、便利的寶寶副食品製作指南
本書三大特色
聰明備餐:提供一次下廚,以同一批食材,就能同時完成大人與寶寶餐點的妙法
簡單上手:每道料理皆附材料圖及步驟圖,清楚說明不NG,新手也能好安心
操作方便:食譜以月齡漸進,兼顧營養與美味,提供不同階段寶寶不同的食物建議
寶寶的發育不能等,
從受胎開始的第一個1000天,是為「人初千日」,
這期間中所接受到的食物營養、大腦與神經刺激、肌膚接觸、愛與陪伴
在在型塑了寶寶的大腦發展,奠定一生的良好成長基礎。
有效掌握食育發段四階段,建立正向飲食習慣,
培養寶寶與食物的親密關係,從副食品階段就應該開始。
你常為了副食品傷腦筋嗎?
好不容易做好了副食品,卻已累翻,自己的餐點卻還沒著落?
定時定量的「吃」就是好嗎?什麼才是最完美的「吃」?
鄭宜珉老師介紹食育的四個階段,帶著爸媽認識每個階段不同的飲食需求,
同時建立「人初千日」所需的四大教養智能,
才能幫助孩子未來漫長「吃的人生」中,
找出適合自己的飲食內容和方式,並對日新月異的飲食環境保有彈性。
從喝奶漸漸轉向副食品食,斷奶和離乳的正確觀念你真的了解嗎?
副食品的重要與準備方向你都清楚嗎?
從食材挑選重點、食物呈現的方式、烹煮注意事項、各種食材營養素、備食的小工具以及什麼樣的食物容易果敏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觀念。
作者簡介:
鄭宜珉
NUTURER「人初千日」平台創辦人、台灣國際嬰幼兒教保促進會理事長、密西根大學安娜堡校區幼教碩士,著有《寶寶按摩全書》等書籍。鄭宜珉老師在幼兒教保領域深耕超過15年,給爸爸媽媽開課,也在台灣各大幼教、幼保、應用英語相關科系和保母培訓機構,開設專業人員訓練課程。鄭宜珉老師開設的課程包括:「人初千日」、寶寶音樂手語、嬰幼兒按摩、嬰幼兒動能知覺瑜伽、寶寶副食品和親子共食、寶寶親水游泳、孕產按摩等。
食譜示範團隊
徐意晴老師
「人初千日」平台講師,具備寶寶按摩、寶寶動能知覺瑜珈、寶寶音樂手語、寶寶親水游泳、以及寶寶副食品講師資格,目前擔任親子館講師,長年茹素的意晴老師最擅長讓「人初千日」家庭的親子,也能享用健康美味的蔬食親子共食料理。
彭韻如老師
「人初千日」平台講師,具備孕產按摩、寶寶按摩、寶寶動能知覺瑜珈、寶寶音樂手語,以及寶寶副食品講師資格,在婦嬰用品公司擔任講師,也常獲邀至保母機構授課,擅長台式料理的韻如老師,常常在網路社群分享深夜食堂美味,是親友口中的彭基師。
楊孟佳老師
「人初千日」平台講師,具備寶寶按摩以及寶寶副食品講師資格,孟佳老師在愛烹飪的大家庭當中長大,深信餐桌是凝聚家人感情的重要地方,擅長的餐飲種類豐富,包含一般主食類和全家都愛吃的健康零食類和甜點類,用美食緊緊拴住全家人的胃。
張綵縈老師
「人初千日」平台講師,具備孕產按摩、寶寶動能知覺瑜珈以及寶寶副食品講師資格,同時是中部地區非常搶手的金牌產後調理師,為非常多產婦媽咪打造產後,以飲食和按摩進行的健康管理,綵縈老師擅長運用養生類食材,讓「人初千日」家庭的親子能同時吃到美味和健康。
章節試閱
食育為什麼這麼重要?
「吃」是我們人類要維持自己這個有機體運作,不能或缺的一件事情,「吃」往往也包含了很多的文化和情感意涵在裡面,現代社會的爸爸媽媽們,面對了跟過往比較起來,愈來愈複雜的飲食問題,所以該給孩子「吃」什麼,甚至自己該「吃」什麼,以及到底怎麼「吃」,變成了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整體來說,我們就可以把這個「吃」的學習過程稱之為「食育」,「食育」和其他教育一樣,都是一個百年大計,同時因為食育太具備「基礎性」的特色,更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尤其在人生最重要的「人初千日」階段,良好適當的「食育」絕對不容輕忽。
「吃」在人類的歷史上,歷經非常顯著的變遷,但是這樣的變遷,卻很容易被我們人類不由自主的忽略了。在遠古時代的人類,因為生存條件的天然限制性,不管是要「吃」什麼,以及何時「吃」,從來都不是一個有機會深入探討的議題,因為當時是一個食物匱乏,連保存也不易的年代,不管是人類或者動物,在「吃」這一件事情上本質非常的類似,「吃」通常都只是應付身體「飢餓感」的一種基本機制,一向只有在肚子餓了,才開始覓食和進食。
不過,隨著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加上文明的進展,人類在「吃」的這一件事情上,開始愈來愈依賴外來威權性的資訊,像是:哪些食物才是所謂的「均衡飲食」比例,幾個小時進食一次才是「定時定量」,什麼時候狀態「該吃什麼食物」等,這些「專業性」的資訊,雖然是一種所謂的「進步」,但也相對的讓人愈來愈忽略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這種普遍忽視「自己身體聲音」的現象,在爸媽面對嬰幼兒的飲食上面,更為明顯。嬰幼兒因為表達能力有限(特別是處於「人初千日」階段的嬰幼兒),加上家長也覺得嬰幼兒不成熟,所以往往習慣在嬰幼兒的飲食選項方面,不自主表現了強烈主觀介入的方式,雖然是以「愛」之名,卻也錯失了引導嬰幼兒傾聽自己身體聲音的機會。
加上近代網路資訊發達,永遠不乏一些所謂的網紅、網美們,宣導各式南轅北轍的「吃」法,現代家長面對的「吃」的困惑,不可謂不大。但事實上,我們得思考的是,身為現代社會一員的我們,和過去人類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食物」的社會,這些食物不管是不是健康、均衡或恰當,都天天在誘惑著我們,即使是相對成熟的成人,也面對很艱困的飲食挑戰,各種飲食失調的狀況,像是過度進食、情緒性厭食、失衡飲食、垃圾食物都威脅著我們和我們下一代的健康。
所以,如果我們沒有從小給予嬰幼兒一個可以遵循、高度覺知的飲食指引,即使從小由家長施予嬰幼兒嚴格的飲食控制,或是依循特定網路說法,嚴格掌握孩子的飲食,在孩子漸漸長大,開始面對難以抗拒和判斷的飲食誘惑時,仍然可能陷於「吃」的危機,甚至是和父母當年的嚴格規範背道而馳,可見外來的威權飲食控制,一點幫助也沒有。由於人的一生,都會和「吃」息息相關,永遠離不開「吃」這個字,所以「吃」的教育可以說是一個最重要的生活教育,也就是所謂的「食育」:「食」的教育。
食育的四個階段
食育第一階段,是胎兒還在媽媽肚子裡的階段,這個時候大部分的媽媽,如果接受到妥當的資訊,往往會開始為了孩子,在飲食方面特別的留意,華人世界當中慣用的詞彙「一人吃,兩人補」充分表現在我們的文化中,對於這個階段飲食的重視程度。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F)在多項「1st 1000 days」計畫當中,都提出了確保發展中國家孕婦,能攝取良好優質飲食的介入計畫,更可見這個階段的重要性,所以孕期也可以說是「人初千日」食育的第一個關鍵階段,應該幫助孕媽咪有意識的以優質飲食,提供胎兒優質的腦部和身體發展基礎。
這個階段最好的「人初千日」食育,就是孕媽咪開始留意自己的飲食,特別應注意是否均衡健康,台灣的孕媽咪幾乎都會接受完整產檢,醫療人員有良好的機會幫助她們來檢視整個孕期,是否已經攝取足夠的營養,來提供腹中胎兒的成長發育,同時孕媽咪也可以為自己檢視飲食計畫。現代人外食的比例高,懷孕之前飲食不夠均衡的比例也高,要一時完全改變並不容易,但是至少可以使用簡單的「彩虹飲食」原則,為自己檢查飲食的內容,如果可以漸漸的增加自己烹調比例最好,若是外食,每天也要儘量看看自己吃進去了哪些飲食,是否在飲食的天然顏色上,都吃足了一個彩虹的顏色,包含:紅、橙、黃、綠、藍、靛、紫,因為每種色彩都代表一種重要的營養素,如果能夠開始記錄「彩虹飲食日誌」是很好的習慣起點,這些有意識的飲食習慣改變,對於肚子裡的寶貝,是「贏在起跑點」非常重要的做法,對於孕媽咪甚至是另一半,也是健康轉變的一個契機。
食育第二階段,是寶寶出生之後的新生兒階段,寶寶從一出生開始,就在無時無刻學習如何「吃」,也就是說正式的「食育」已經開始展開。一開始,寶寶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是母乳和配方奶,在這個自主飲食的第一階段,到底如何給溝通能力還非常不成熟的寶寶「吃」的教育呢?父母親對寶寶保持信心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此時可以先「觀察」並「記錄」寶寶每天乳汁的攝取狀況(例如:觀察記錄每次吸吮時間的長短和次數、觀察記錄刻度上顯示的奶量等),但是這些觀察紀錄,僅適合做為了解寶寶「大致食量」的參考值,無需當成「定時定量」的標準,更不必依照一些外來的「威權標準」要求每一個寶寶照表抄課,嬰幼兒必須自己從一次一次「吃」的經驗當中,體驗「飢餓」和「飽足」帶給身體的感受,他們不應該只是被動的「被餵食」,而是開始慢慢主動參與「吃」的過程,特別是這個階段的嬰幼兒,哺乳經驗不單單是滿足生理上「營養吸收」的需要,更是吸吮經驗的滿足,和心理需求的提供。
此時,仍以乳汁為唯一食物來源的新生嬰幼兒,也還需要一點時間學習體驗自己身體的感覺,加上整個嬰幼兒時期孩子的成長模式,並不是穩定的線性發展,通常會有一些「成長爆發期(growth spurt )」的間歇性出現,過度嚴格想要訓練嬰幼兒「定時定量」,反而會讓進食經驗變成是一種外來被動,非自發性的經驗。當嬰幼兒失去了依據自己身體的感受,而下意識決定攝取多少食物的第一手經驗,容易在成年之後,產生對於飲食失去主導權的生、心理相關行為,像是過度進食,或是特定強迫性的進食習慣等。
其實近代大多數定時定量的飲食理論基礎,來自於食物在腸胃當中所需消化時間的相關研究,以及近代對於生理時鐘機制的認識和了解,雖然已經被多數現代人普遍的接受,但是每個寶寶活動量、體型不同,成長爆發模式更不同,在沒有進行仔細的個別觀察與記錄之前,就依據一般性的研究,嚴格執行定時定量,是非常不必要的做法,反之依據敏銳的觀察和系統性的記錄,讓寶寶主動決定吃的「頻率」、「時間」和「份量」,反而是讓寶寶的身體訊息明確帶領寶寶學習的好方法。
「斷奶」和「離乳」的正確觀念
嬰幼兒時期的營養是一生健康的基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3年的政策白皮書提到,嬰幼兒早期若營養不良,將影響日後的發育,充分展現出「人初千日」時期營養方面的重要性。嬰幼兒在4∼6個月開始嘗試其他食物之前,主要的營養來源來自於母乳或是配方奶,但是最慢到大約6個月左右,不管是母乳,或者是配方奶的營養素(特別是鐵質、維生素D等),已經不足以支持嬰幼兒這個時期快速的成長和發展需求,因此,在大約4∼6個月的時候,家長就要開始準備讓嬰幼兒嘗試副食品。父母親或是照顧者必須有充分的專業和知識,意識到副食品的重要性,以及有能力準備健康、營養、均衡的副食品。
通常,嬰兒從配方奶或是母乳循序漸進轉換到固體食物(和成人幾乎無差異的食物)的這一段時間,被慣稱為「斷奶期(weaning stage)」或是「離乳期」,也是前面一個章節提到的「人初千日」食育第三階段。不管是「斷奶期」或是「離乳期」都是一個很容易造成家長和照顧者誤解的名詞,很多家長和照顧者常常誤解所謂的「斷奶期」或是「離乳期」是指完全要斷離母乳或是配方奶,但事實不然,「斷奶(離乳)期」的嬰兒初期仍然是以母乳或是配方奶為主食,再慢慢添加副食品,直到主客易位,本來的副食品變成主食,母乳或是配方奶變成副食,再進一步銜接成人飲食。所以所謂的「斷奶(離乳)」,與其被理解為斷離乳汁,不如被理解為漸漸斷離「奶瓶」式的餵食方式,但是親餵母乳的寶寶仍應該持續接受母乳的親餵方式,不需要因此改變。
隨著現代科學研究的進步,愈來愈多人意識到,母乳是嬰幼兒的「完全食物」,相對於配方奶所含的α型乳糖,母乳的β型乳糖,更有利於乳酸菌成長,同時含有有助於消化吸收的脂肪和抗體,母乳中的蛋白質,在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上,大約是6:4,而且是活動的,能因應不同階段和狀況的寶寶,改變成分含量。所以幾乎所有的配方奶,都是宣稱朝著接近母乳的成分努力,可見如果能夠儘量多以母乳哺餵,是對於嬰幼兒最好的選項,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明確建議要哺餵母乳到「至少」兩足歲(恰好是「人初千日」的尾聲)。對於哺餵母乳有需要諮詢協助的「人初千日」家庭,也可以尋求專業母乳顧問或是支持母乳哺育的醫療人員協助。
大約6個月之前寶寶只喝純母乳的好處,還有一項和免疫力有關的好處,人類的消化道中含有一層黏膜,能保護腸胃道阻擋來自所吃的食物和液體當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和污染,6個月以前的寶寶,這一層保護層並不成熟,所以寶寶面對感染時往往有比較大的風險,母乳當中的抗體,能夠在寶寶開始有能力產生自己的抗體(大約6個月大)前,獲得足夠的保護。6個月之前的母乳對寶寶的重要性非常顯著,還能夠幫助寶寶腸胃道的益菌叢生長,使腸道內壁層更成熟,以減少病原體的侵擾。
對於部分選擇使用配方奶哺育的寶寶,父母親在選擇上也應該謹慎小心,只挑選適合寶寶使用的配方奶,並依照指示比例調製乳汁,而非選用一般幼兒或是成人食用的奶粉,才能提供嬰幼兒必要的營養素。
為什麼需要添加副食品?
「副食品」在嬰幼兒一生的飲食中,是一種「準備期」和「轉換期」食物,但是卻對寶寶的終生「食育」舉足輕重,在適當的時機,以適當的方式為寶寶進行副食品的添加,至少包含以下幾種重要的意義:
1、練習咀嚼和吞嚥的能力
人類的咀嚼和吞嚥,牽涉到嬰幼兒頸部和口頰、唇舌等部位的成熟和肌肉張力的發展,嬰幼兒從一出生運用天生的吸吮、吞嚥反射來吸吮吞嚥乳汁,慢慢因為成長發展成熟,開始能夠配合頭部的穩定,自主的控制相關肌肉群,進行有意識的咀嚼和吞嚥過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里程碑,需要父母親和照顧者以耐心、信心和愛心,幫助嬰兒慢慢建立起這個能力。
所以在製作副食品的時候,也應概略性的把握「液態」、「稀細泥」、「稠細泥」、「細碎」、「粗碎」等,這樣的刀切或是磨碎循序漸進原則,最後才讓嬰幼兒開始嘗試全固態或堅硬食物,儘量避免太快提供不易咀嚼、吞嚥的食物,以避免危險或讓嬰幼兒因為不好的經驗而拒絕嘗試。當然,也不能因為過度保護的心態,太晚提供固體食物,或只提供過度精緻或切磨的食物,此外,在安全和有成人在場的大前提下,給予嬰幼兒食物的原型,供嬰幼兒探索,也是「人初千日」食育的重要一環。
2、訓練手部的抓握和身體的直立坐姿
隨著成長和發展的成熟,嬰幼兒坐直身體並應用手部抓握的能力會增強,副食品嘗試是一個很大的動機,讓嬰幼兒練習控制身體和手眼的協調,進而學習操作工具(餐具)的能力。
只要嬰幼兒可以頭部穩定的坐立,父母親和照顧者就可以為嬰幼兒準備恰當的用餐設備,包括適齡安全的嬰幼兒餐椅,和符合人體工學的餐具,並且開始讓嬰幼兒嘗試自己用餐,雖然一開始嬰幼兒可能會弄得滿身、滿桌,但是父母親和照顧者鼓勵讚許的態度,可以幫助嬰幼兒對於副食品更有信心和興趣,也能為未來獨立進餐做好準備。
這個時期,除了一般性的副食品之外,準備一些所謂的「手指食物(finger food)」也是很好的方式,因為可以增加嬰幼兒探索的樂趣,但是應該注意所準備的手指食物,不能是輕易被嬰幼兒咬斷,和不慎被吞入的食物。為了讓嬰幼兒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父母親和照顧者儘量避免將嬰幼兒抱在懷中餵食的習慣,並且鼓勵儘量讓嬰幼兒和成人同桌共食,不過仍應保持彈性,給予嬰幼兒愉快安全的用餐氛圍。
3、副食品讓寶寶開始習慣各式不同食物的氣味和口感
嬰幼兒在單純食用乳汁的階段,口味相當單純,吃配方奶的嬰幼兒,每天接觸的口味都是一樣的,母乳雖然每天會因為母親食用的食物不同而有差異,但是相較於副食品氣味口感的多元性,仍然有很大的差別,為了讓嬰幼兒能夠漸漸認識和喜愛各種不同類型的食物,父母親和照顧者應該讓嬰幼兒嘗試各式各樣不同氣味和口感的食物,但是需是循序漸進,並且暫時先避開已知容易造成過敏的食物(可以參考:單元六 認識過敏與飲食過敏原)。
大致的順序原則是,蔬菜類食物要比水果類食物優先,因為含糖分比較高的水果類,容易讓嬰幼兒因為愛上甜食而拒絕其他類型的食物,所以應該晚於蔬菜類副食品引介給嬰幼兒,並且果汁類應該以等量開水稀釋,減少甜味。蔬果類食物之外,也可以漸漸增加穀物類副食品的來源,像是米食或是烤過的麵包條等,含脂肪和蛋白質的肉類食物,則應該再更晚些讓嬰幼兒嘗試,蛋類食物可以先嘗試蛋黃,蛋白可以等到至少嬰幼兒一足歲之後再嘗試,魚鮮類(特別是帶殼海鮮)也可以等到一足歲之後才嘗試。嘗試不同類型的副食品順序,可以參考和依據嬰幼兒消化酶的發展來進行決定。
有家族過敏史的嬰幼兒應該更晚嘗試有較高過敏風險的食物,或是一次以少量少樣,並且密切觀察記錄的漸進式方式開始嘗試。任何新的副食品的嘗試,都最好先觀察嬰幼兒的反應一陣子之後,才添加新的副食品。
4、增加各種營養素的攝取,並提高免疫力
隨著嬰幼兒的成長和發展,配方奶和母乳的營養成分,會漸漸不足以支持嬰幼兒所有的營養需求,其中又以鐵質和維他命D的缺乏最為明顯。以鐵質來說,剛剛滿月的新生兒,通常血液當中的血紅素含量約為17-20g/dL,但是4∼6個月的嬰兒,體重會增加到出生時候的兩倍,這會使得4個月左右的嬰兒,因為血液量增加所致的比例改變,相對的在血紅素含量上,降為12g/dL,6個月則有可能降到10g/dL而造成貧血,當寶寶缺鐵時,就會出現嬰疲倦、嗜睡、食慾降低、生長遲緩、認知能力降低等症狀。所以在這段期間,副食品的增加也有補充「含鐵」食物的作用,避免貧血的情形發生。
至於維他命D,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血液中非常需要維他命D來讓免疫T細胞活化,才不會造成無法察覺感染或病原體威脅的狀況,並讓身體的免疫機制更為完備,如此一來,也相對的比較不容易感冒,萬一身體有了損傷,也比較容易癒合。攝取足量的維生素D同時可以強化「鈣質」的吸收,提供此時期快速的成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素。
如果沒有在適當的時機添加副食品(例如晚於7個月),嬰幼兒在7∼8個月左右開始會有明顯的成長發展落後的現象。
餵食配方奶的嬰幼兒,可以依據嬰幼兒年齡層的變化,開始使用不同階段的配方奶,而餵食母乳的嬰幼兒,只需要繼續配合副食品餐間使用母乳,或是隨時依據寶寶需求餵食即可,因為母乳是一種「完美食物」,它的成分和含量,會自動依照嬰幼兒的年齡層和需要,進行調整,滿足嬰幼兒。同時,母乳的哺餵(這裡特別指親餵母乳),可以滿足嬰幼兒情緒發展方面的需要,並且能夠促進親子關係。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未開始嘗試副食品之前,都不需要餵食開水,不過一旦開始餵食副食品之後,就必須提供嬰幼兒適當的飲用水,才不會造成嬰幼兒腎臟過大的負擔。
嬰幼兒的初期副食品也應該儘量不添加調味料,讓嬰幼兒儘量習慣食物的原味,到了大約一足歲之後的幼兒時期,活動量增大,流汗量大增,才需要適度的添加少量天然調味料,以平衡鹽分的攝取。
5、從副食品開始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嬰幼兒的腸胃發育尚未完全,雖然也有醫學書籍建議從配方奶和母乳時期,就讓嬰幼兒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但是很多近期研究也指出,哺餵是嬰幼兒很重要的情緒經驗,嬰幼兒想吃就滿足他們,對於嬰幼兒的情緒健康也十分重要。但是一旦開始餵食副食品之後,由於腸胃的負擔勢必增加,家長和照顧者可以開始逐步讓嬰幼兒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但是仍然保持彈性,不強迫嬰幼兒進食(可以參考:單元一 「人初千日」的食育)。除此之外,良好的用餐習慣也很重要,如前所述,副食品的食用是嬰幼兒養成獨立良好生活習慣的一大步,適當的桌椅、餐具、進食氣氛,以及儘量讓嬰幼兒自己進食,避免由成人抱在懷中餵食,或是追逐餵食都是很重要的原則。更應該避免嬰幼兒養成正餐前享用含糖零食的習慣,以免所謂的「sugar high」現象影響嬰幼兒的情緒發展。
什麼時候開始吃「副食品」?
嬰幼兒到底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吃副食品,或是應該開始吃副食品,並不是一個絕對的標準答案,每一個嬰幼兒都是一個獨一無二存在的個體,所以每個孩子可以開始嘗試副食品的時機不會完全相同,更不可能因為生理年齡剛好跨越特定的月齡門檻,身體就突然做好準備,例如:滿6個月的第1天就突然可以吃副食品。
為了幫助家長們或是照顧者更能做出有信心的決定,並且更能針對每個個別孩子進行敏銳的觀察,NBF(Natural Baby Food)寶寶天然副食品設計與實作聯盟提供大家一些簡單的原則。一般來說,當家長們或是主要照顧者觀察到嬰幼兒出現了以下幾個徵兆當中的數項參考值,就表示可以讓寶寶開始嘗試著使用「副食品」了。當然嘗試之後的不二法門仍是觀察,才能決定要進一步在這件飲食的民生大事上,如何繼續走下去。
訊息1:寶寶的年齡層介於4∼6個月之間。
訊息2:寶寶的體重已經達到出生時候的兩倍。
訊息3: 當接受瓶餵餵食,觀察到寶寶一天的吃奶量超過1000c.c.以上,但仍表現出「餓」的線索時。
訊息4: 寶寶看到成人桌上的食物,會表現出興趣想拿取放進口中探索,或是出現模仿大人咀嚼的動作。
訊息5: 用湯匙嘗試餵食寶寶乳汁時,寶寶不會反射性的用舌頭把湯匙往外推送,而會使用類似咀嚼的方式上下移動牙關,並且開始有類似「自主吞嚥」的動作。
訊息6: 讓寶寶坐在支持良好的椅子上,寶寶已經能夠坐直上身,並且支持頭部的重量,手部也能自由自主的活動抓握物品。
一旦觀察到寶寶出現了以上這一些訊息當中的2∼3項,爸媽就可以開始試著看看,初步給予寶寶副食品,並觀察寶寶的各種反應,如果嘗試之後發現「時機未到」,寶寶也還未超過7個月,還是可以暫時再回到純乳汁的階段。因為以上這些參考行為背後透露出的訊息,就是寶寶的腸胃道和骨骼肌肉系統,已經漸漸成熟,身體也需要更多營養素了,雖然我們無法確切測量他們的成熟度,但是已經值得嘗試。
細心觀察仍然是此時的不二法則,寶寶的腸胃道不會在一夕之間突然成熟,同樣的道理,給予寶寶食物時仍然應該謹慎,雖然不需要過度緊張,聽從任何所謂「專家」的嚴格規定,但是也要避免太百無禁忌,例如含鉀、鈉太高的食物(超過寶寶需要量)還是要避免讓寶寶過度攝取,使用副食品之後每天都要給予適量的開水,降低腎臟負擔,把握這一些主要的原則,爸媽才能從「專家說」的緊箍咒當中解放,當個既快樂,又清醒的爸媽,為自己的寶寶做出剛剛好的決定來。
食育為什麼這麼重要?
「吃」是我們人類要維持自己這個有機體運作,不能或缺的一件事情,「吃」往往也包含了很多的文化和情感意涵在裡面,現代社會的爸爸媽媽們,面對了跟過往比較起來,愈來愈複雜的飲食問題,所以該給孩子「吃」什麼,甚至自己該「吃」什麼,以及到底怎麼「吃」,變成了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整體來說,我們就可以把這個「吃」的學習過程稱之為「食育」,「食育」和其他教育一樣,都是一個百年大計,同時因為食育太具備「基礎性」的特色,更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尤其在人生最重要的「人初千日」階段,良好適當的「食...
目錄
作者序用餐桌「愛」的溫度,讓家人緊緊相聚吧!
單元一 「人初千日」的食育
食育為什麼重要?
食育的四個階段
「定時定量」就是最好的食育?
何謂四大教養智能?
單元二 嬰幼兒的營養需求與膳食準備原則
「斷奶」和「離乳」的正確觀念
為什麼需要添加副食品?
什麼時候開始吃「副食品」?
吃副食品的重要三個時期
單元三 副食品的準備重點
副食品烹調方式
食材該如何挑選
多吃食物,少吃食品
食物呈現的形態
少量多餐
掌握溫度的魔法
單元四 認識營養素備食更容易
食物的分類與功能
衛福部嬰幼兒飲食指南單張出版品示意圖
為自己的家庭紀錄彩虹飲食日誌
單元五 備食用具怎麼選?
獨立的切磨用具
適當的烹煮器材
烹調用溫度計
計時器
保存食器
進食配備
單元六 認識過敏與飲食過敏原
何謂過敏
食物過敏的臨床表現
食物過敏該如何診斷
常見的高過敏原食物
單元七 飲食教育從小開始
建立用餐儀式
讓嬰幼兒參與備餐
廚餘也能讓孩子變成小小藝術家
邊吃邊學營養素,減少偏食的機會
寶寶音樂手語的應用
來一趟拜訪食物產地小旅行
用繪本和孩子一起認識「吃」
繪本的介紹
單元八 「副食品」和嬰幼兒發展
嬰幼兒熱量需求方面的發展
嬰幼兒消化吸收系統方面的發展
嬰幼兒口腔細動作能力的發展
嬰幼兒進食型態的發展
單元九 親子共食美味食譜
4-6個月
寶寶磨牙吐司棒
生火腿脆麵包丁(crouton)沙拉
法式馬鈴薯泥
爆醬起司可樂餅
磨牙棒佐蘋果泥
雙味蘋果比薩
青江菜米糊
蒜蓉XO醬青江菜
木瓜ㄋㄟㄋㄟ沙拉
木瓜牛奶
香蕉小麵包
風味脆皮香蕉捲
地瓜米糊
地瓜起司Q餅
洋蔥蘋果舒喉飲
天然蘋果咖哩雞/豬/牛
蘋果南瓜泥
酥皮蘋果南瓜派
香甜蘋果粥
蘋果肉桂茶
紅蘿蔔蘋果米泥
綜合蔬果沙拉
7-9個月
蘋果南瓜糙米餅
楓糖乳酪起司熱三明治
紫米紅棗糊
紫米紅豆粥
香蕉紅蘿蔔蛋捲
蔬菜玉子燒
時蔬菇菇粥
時蔬豆漿鍋
番茄ㄋㄟㄋㄟ炊飯
梅汁番茄
毛豆米糊
毛豆滑蛋蝦仁
純天然葡萄凍凍飲
Grape Punch葡萄醉仙子調酒
薏仁香蕉糊
芡實薏仁甜湯
小黃瓜雞肉丸子粥
起司雞塊佐糖醋小黃瓜
南瓜菇菇蒸蛋黃
鮮蔬菇菇茶碗蒸
鱈魚泥
清蒸鱈魚
彩虹蝶豆花飯
鮮魚蔬菜濃湯
胡蘿蔔雞肉濃湯佐糙米棒
奶油蘿蔔雞肉燉飯
黃金磨牙餅
地瓜香香鬆餅
番茄蛋黃花麵線
番茄莫扎拉起司
牛肉南瓜炊飯
泰式檸檬涼拌牛排
蔬菜麵餅
蔬翠大阪燒
彩色豆腐雞肉丸
彩椒炒雞肉
南瓜湯
南瓜煎餅
蔬菜雞骨高湯
美味什錦麵
蘋果酪梨鮭魚橙汁沙拉
酪梨橙香蛋糕
魔術通心粉
起士馬鈴薯通心粉
10-12個月
蒸鹽橙
橙片巧克力
水果愛玉凍
水果氣泡飲
彩椒白肉魚燉飯
乾煎鯛魚佐彩椒莎莎醬
寶寶香雞塊
雞排培根漢堡
牛肉烏龍麵
清燉牛肉麵
豆皮地瓜煎餅
糖醋鮮蔬豆皮
番茄肉醬通心粉
希臘千層麵Moussaka
魚丸湯
蝦魚肉餅
QQ地瓜球
金銀番薯蛋捲
鈣好吃米餅
五行鮭魚炒飯
山藥雞茸粥
山藥雞湯
馬鈴薯酪梨鮭魚壽司捲
洋芋片佐酪梨莎莎醬
嫩豆腐鑲肉
金針菇肉丸羹
香煎蛋黃豆腐
柴魚蔥花鹹布丁
活力香蕉豆奶飲
香蕉堅果鬆餅
蔬果珍珠丸子
蘋果鳳梨牛奶
南瓜肉丸子義大利麵
南瓜肉丸子焗烤
清蒸花椰菜
焗烤海陸花椰菜
鮭魚彩椒燉飯
奶油鮭魚起司燉飯
蔬翠芝麻粥
蔬翠鮮菇羹湯
鮮魚燕麥粥
海鮮燕麥粥
牛肉馬鈴薯球
海鮮濃湯
寶寶蛋香馬鈴薯米餅
粒粒分明蛋香蔬菜炒飯
香蕉泥土司方塊
香蕉法式吐司
12個月以上
營養魔法粉末
日式三色豆腐糰子
營養海帶芽豆腐泥
營養皮蛋豆腐
自製優格
生乳酪蛋糕
食譜示範團隊介紹
作者序用餐桌「愛」的溫度,讓家人緊緊相聚吧!
單元一 「人初千日」的食育
食育為什麼重要?
食育的四個階段
「定時定量」就是最好的食育?
何謂四大教養智能?
單元二 嬰幼兒的營養需求與膳食準備原則
「斷奶」和「離乳」的正確觀念
為什麼需要添加副食品?
什麼時候開始吃「副食品」?
吃副食品的重要三個時期
單元三 副食品的準備重點
副食品烹調方式
食材該如何挑選
多吃食物,少吃食品
食物呈現的形態
少量多餐
掌握溫度的魔法
單元四 認識營養素備食更容易
食物的分類與功能
衛福部嬰幼兒飲食指南單張出版品示意圖
為自己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