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107學年度中國醫藥大學優良教材評選首獎
作者以其從事中、西醫之臨床與教學近40年以來的體會,並結合現代科技的觀念,重新思考自明朝以來,近500年的中西文化、科技落差。並克服中醫或缺的微觀概念與技術,將古人所觀察到的人體生理、病理現象,賦予新的看法,嘗試跨越中西醫之鴻溝,從多方面、多角度來思考及走進中醫,企望汲取各學科的資糧(consilience),獲取關鍵鑰匙,參出新的醫學理論,打開中醫的玄妙之門。一、本書著作之宗旨在於提供有志學習中醫的初學者,以及想更深入了解及研究中醫藥者,作為研習的參考。
二、敝人建議初學中醫者:先研讀本書的第一部,了解相關概念,可在入門時對中醫藥有較正確且快速的認識。
三、建議想深入研究中醫藥者:在讀完第一部後,再仔細詳讀本書的第二部,可以對中醫的各種學說,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畢竟良好的中醫師及優秀的師資養成,絕不簡單,無法速成,須要歲月的淬煉與經驗的累積,絕非僅憑幾篇SCI論文,即可產出。
四、本書的第一部內容主要在於:為跨越中西醫之間數百年來的鴻溝、拉近中醫與現代科技的距離、媒合東西文化的差異,敝人藉由明確的史觀,敘說近代東方的沒落與西方崛起的緣由,並嘗試拉高讀者的視野,經由現代西醫的解剖、組織、生理、生化…等路徑,並從天文、物理、氣候、化學、生物、數學、歷史、考古、文學、史哲、宗教…等等,各個角落去獲取靈感,或許有點龐雜又天馬行空,那是敝人企圖從多方面、多角度來思考及走進中醫,企望汲取各學科的資糧(consilience),獲取關鍵鑰匙,打開中醫玄妙之門。
五、 本書的第二部內容主要在於:逐步敘述中醫學理論體系及哲學基礎如:藏象、精氣血津液、經絡、體質、病因、病機、養生與防治、診斷與辨證、中藥藥物、方劑…等等,並於文中觸類旁通,論述臨床意義,且與第一部的內容相呼應,期能使讀者真正了解先賢醫者的理論與經驗,俾益臨床運用與研究指針。
六、本書的內容以字體加粗為重要的觀點,供中醫藥研習者作為參考。
七、中醫藥領域浩瀚如海,非單本著作所能盡賅,故如有疏漏之處,尚祈不吝賜教,俾作日後拙著補正之張本。另:因本書僅為導論,有關臨床較深入部份,敬請參酌其它中醫藥專書。
作者簡介:
陳必誠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學系學士 (1982 - 1989)
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 (1989 - 1993)
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醫學研究所博士 (1993 - 1998)
【現任】 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 (1998 - 迄今)
【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系主任 (1999 - 2002)
中國醫藥大學立夫中醫藥展示館副館長 (1999 - 2002)
台中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2002 - 2005)
中醫全民健保中保會主任委員 (2005 - 2007)
中醫全民健保中保會督導及繼續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2007 - 2010)
中華針灸醫學會理事長 (2010 - 2013)
中國醫藥大學立夫中醫藥展示館館長 (2009 - 2014)
中國醫藥大學校史館館長 (2012 - 2014)
中國醫藥大學針灸學科主任 (2002 - 2014)
曾獲邀數十次出國講學中醫並獲聘客座教授(美國.澳洲.羅馬尼亞.波蘭.格瑞那達.千里達.韓國.泰國.中國大陸..等)並開設多年國際針灸學程
天之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2013 -2015)
苗栗縣輕艇及獨木舟協會理事長(2017-2019)
【獲獎】 台中市醫療奉獻獎及優良醫師獎 (2001)(1996)
榮登2007年亞太名人錄 (2008)
獲選中國醫藥大學校級優良教師 (2009)
針灸臨床技能手冊榮獲中國醫藥大學優良教材獎 (2011)
增新版針灸科學榮獲中國醫藥大學優良教材傑出獎 (2014)
獲107學年度中國醫藥大學優良教材評選首獎
【出版】 英文版"中醫學基礎"及"Oriental Medicine" (1994 - 1997)
針灸臨床技能手冊中英文版 (2010)
增新版針灸科學 (2014)
【研究及專長】 古典針灸、針灸生理、中醫學英文翻譯
中醫醫經醫史、中醫藥與人工智慧、中醫藥新藥開發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