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整的中醫經絡x西醫人體解剖的圖解經典
★14經絡部位、73關鍵穴位,養生祛病、精氣神調養快速上手!
★作者親繪超過300張全書人體解剖及穴位精緻插圖
★獨家贈送全彩人體經絡交會圖海報2張,自用保養、專業施術皆可應用!中醫理論與西方醫學的交會,經脈穴位的全新理解!
作者吉田啓取得針師、灸師執照後,前往北京的中醫院任職;
隨著臨床經驗累積與多次解剖學培訓,以及對醫療的精進之心,
執業時,他不斷研究《黃帝內經》如何與西醫的人體結構整合、相互應用!
本書便是他從《黃帝內經》出發,輔以《奇經八脈考》,
深入淺出地分享自身對氣血、陰陽、津液、臟腑、經絡的理解,
以及肺、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膽、肝、陰蹻、陽蹻等經脈與穴位,
並佐以解剖學基底來對應。
透過器官、肌肉、骨骼等等對應看不見的經脈、穴位,
連結中西醫學的角度審視身心與疾病。
全新的闡述、實證有效的病症和運用方法,
是一本由概念到取穴都更為精準實用的全面性圖典。
從基礎到活用,以現代西醫語言讀透傳統中醫經典!
【本書特色】
★獨家贈送全彩海報:特製人體14經絡交會圖2張(人體正面×1、背面×1;37.8*51.8cm),經脈穴位快易懂!
★貫通7大中醫基礎:陰陽、氣、血、津液、臟腑、經絡、穴位,觀念一次到位!
★實踐身體保健應用:14經絡、73穴位,主治近300種適應症,從頭到腳改善不適!
★作者親繪全書插圖:300+張簡單易懂、中西整合經絡圖,圖文對照更輕鬆!
【以下族群,本書能幫助你全方位理解!】
★針灸師、中醫相關科系學生
★物理治療師、傳統整復推拿師
★瑜伽教師、運動健身教練
★按摩養生療法工作者
【審訂推薦】
「在審校過程中,嘴角不時揚起會心的笑,理出中醫經絡的知音竟是位日本醫生。此書讓民眾對中醫理論與施做的認識更清楚,醫生及相關從業人員可以此書為臨床治療圭臬,難得好書。」--高雄長庚醫院中醫針灸科臨床專任助理教授 邱顯學
【讀者推廣好評】
「我是神經外科醫生,對針灸有興趣,所以買了這本書,希望可以幫助緊張型頭痛的患者自行按摩或改善。書中講解了陰陽、五行、穴位、經絡等基礎,可以感受到作者非凡的中醫知識。」--48歲西醫
「我對中醫很感興趣,但不太懂它是如何運作的,這本書讓我對中醫的認識注入了新的理解。按摩、針灸和運動等各個領域的讀者都會有所共鳴。」--54歲上班族
「一本讓人了解經絡概念的傑作,細緻出色的插圖令人印象深刻。」--42歲上班族
「這本書以易於理解的方式解釋中醫和解剖學,在跟病人解釋時可以當作有用的參考資料。」--39歲中醫師
【人體14經絡交會圖全彩海報*2張】
內含兩張全彩海報──
人體正面海報1張(頭部、耳部、手部、胸腹、腿部、足部)、
人體背面海報1張(後腦、手部、背部、下腹、腿部、足部)。
濃縮了豐富的解剖學與經絡知識,快速掌握人體73個關鍵穴位和主要經脈。
全彩印製,紙材細緻,能張貼於牆上,隨時對照圖典內容,幫助快速理解應用。
尺寸:37.8*51.8cm
作者簡介:
吉田啓
1973年出生。1997年畢業於早稻田醫療職業學校(現人類綜合科學大學)。
取得針師、灸師執照後,前往中國北京留學。曾於北京中醫醫院任職約兩年,精進針灸與中藥。
1999年歸國。於針灸整骨院任職八年。
2006年於埼玉市中央區開設「針灸治療院伍行庵」。
隨著臨床經驗的累積,對東方醫學的醫學根據益發感興趣,自2018年起定期到海外參加解剖培訓。
致力於摸索高度融合東方醫學與西方醫學的方法。
興趣是插圖繪製、劍道。
譯者簡介:
黃筱涵
從事出版翻譯10年以上,譯作超過150本書。但比起譯作數量,更重視從作者們身上獲得的知識。希望未來能持續以這些知識為基礎,不斷拓展翻譯之路。
譯作:《深夜小酌!下酒菜研究所》、《最強構圖》、《版面研究所⑥網頁版面學》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審訂人
高雄長庚醫院中醫針灸科臨床專任助理教授 邱顯學
中西醫雙執照/腦神經專科醫師。為臺灣少數受過西醫腦神經科專業訓練,並擁有雙執照的中醫師,
目前任職高雄長庚醫院中醫針灸科臨床專任助理教授。
41歲腦梗塞中風,51歲罹患鼻咽癌三期,至今在臨床上戮力協助與自身有類似遭遇的病友,
並不時地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個人病後的養生觀。
名人推薦:審訂人
高雄長庚醫院中醫針灸科臨床專任助理教授 邱顯學
中西醫雙執照/腦神經專科醫師。為臺灣少數受過西醫腦神經科專業訓練,並擁有雙執照的中醫師,
目前任職高雄長庚醫院中醫針灸科臨床專任助理教授。
41歲腦梗塞中風,51歲罹患鼻咽癌三期,至今在臨床上戮力協助與自身有類似遭遇的病友,
並不時地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個人病後的養生觀。
章節試閱
經絡─氣血循環的通道
經絡指的是遍布全身的「氣血通道」,是「經脈」與「絡脈」的統稱。經脈是較粗的主要幹道,與能源來處的臟腑直接相連,並延伸至四肢末端。相對之下,絡脈是從經脈途中分岔出來的支線。絡脈可以說是連接經脈與經脈的外環道路,如此一來,即使一部分流注出現阻滯,仍可保有整體系統的氣血供給無虞。
為了因應瞬息萬變的內外環境,這組網路系統密密麻麻地遍布於全身上下。與十二臟腑直接相連的經脈,稱為「十二經脈」(正經),與六臟(陰)相連的稱為陰經,與六腑(陽)相連的稱為陽經。
接下來,將稍微提升難度了。
各有六條的陰經與陽經,會按照流注的場域稱為手、足,再按照「陰陽的濃度」冠上相應的詞。因此陰經分成太陰、少陰、厥陰這三種,並分別有手、足這兩條路徑,因此3×2共有六條經脈。陽經亦同,太陽、少陽、陽明等這三種,手、足這兩條路徑共有六條經脈,陰陽共有十二條,所以命名為十二經脈(正經)。按此規則的經脈名稱就像「手+太陰+肺經」一樣,是流注的場域+陰陽+臟腑。
我在當學生時總覺得「陰陽」根本沒必要吧?英文LungMeridian(LU)也只有臟器名稱而已,但是長年面對經絡後,我的想法改變了。因為經絡上的陰陽,代表著經絡在體內的位置,也就是「層」。只要知道經絡在體內的運行位置,就能夠推測出該經絡指的是「解剖學中的哪個部位」。在後續幾章中,陰陽也有助於分辨經絡的實體,所以請務必牢記陰陽原則。
再回到經絡的流注。十二經脈(正經)可不是一條條各自獨立的。而是像「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等等,經脈間的終點與起點相連,整體形成循環全身的巨大環狀。「陰經」容易往下沉、「陽經」容易上升,因此會將「陽氣」往下壓。而陰陽的經脈會透過手指與腳趾相連,陰經與陰經會在腹腔內(臟腑)交會,陽經與陽經則會在眼部(腦部)相連。這些「銜接」場所是複數經脈的交會點,在臨床上是很重要的施術重點。
此外,作為外環道路的絡脈,會從經脈通道分岔出來,與經脈並行或是聯通表裡經脈,讓這個「環狀系統」的串聯更加強固。從臟腑生成的氣血,就像這樣透過經絡繞遍全身上下、前後、左右與內外,支撐著所有生命活動。這個環狀系統的一部分,若因某種原因導致交通不良就稱為「病」,而會與停滯部位產生反應的就是所謂的「穴位」,也就是全身共有361處的經穴。無論是氣體還是液體,都有特別容易停滯的位置。流注會突然變窄、改變方向、分歧、匯流,也有硬度與高低的差異─經穴所在的人體就是像這樣的地方,因此可以從停滯的狀況判斷疾病,並藉由消除停滯達到治療的效果。在針灸治療中,經穴就是用來診斷疾病位置與性質,進而提供相應治療的治療點。
---
經筋─鑿刻在肌肉上的動作
經絡是將臟腑的氣運送到身體各處的通道,這些能源同樣會運送到周邊的肌肉組織以支撐活動。由一條經絡所滋養的肌群,就稱為該經絡的「經筋」。因此十二經脈(正經)就有著十二組經筋。雖然經筋會藉由經絡獲得滋養,和臟腑之間卻沒有直接的關係。因此會如「手+太陰經筋」一樣,按照分布場所+滋養的經絡陰陽命名。這裡之所以保有陰陽,是因為經筋同樣是多層結構體。
此外經筋與經絡的法則不同,所有經筋都起始於四肢的末端,並在關節處「連結」,同時「陽經筋」的匯集處是顳顎關節,「足三陰經筋」為陰部與脊椎(體幹)、「手三陰經筋」則在胸廓內部(橫膈膜),藉此實現人體各部位之間的連動、調整與維持姿勢。
從現代知識來看,肌肉不只是單純的運動器官,還可以產生體液循環的動力、代謝與體熱,甚至還與免疫功能有關。從中醫醫學的角度來看,經筋可以整頓「氣機」,對溫煦作用、防衛作用的盛衰同樣帶來影響。此外,近年尤其是徒手治療的領域,非常關注Fascia(膜)。Fascia一般翻譯成筋膜,但是同時也是肌腱關節囊、韌帶、骨膜、硬腦膜、神經束膜、心包膜、胸膜等,包覆、分開或銜接人體各處的結締組織類軟組織成分的總稱。
近來發現Fascia不僅是單純的包覆,將肌力傳遞至關節的力量比肌腱更加強大,能夠帶來全身的連鎖動作,同時也是比視網膜更加靈敏的感測器。全世界包含針灸在內的各種手技,基本上都是針對Fascia做治療。
傳統觀念的經筋,應用範圍卻比經絡更狹窄,專指運動器官方面的症狀。但是世界開始關注肌肉這種「臟器」的重要性,以及Fascia這種「遍布全身且具有張力的網路」。在這樣的時代裡,重新檢視中醫醫學的「由肌肉組成的帶狀系統等於經筋」是很重要的。
因此,本書按照古籍記述推測出肌肉位置,並搭配解剖學繪製了十二經筋圖。雖然是我自己繪製的,但重新審視繪好的經筋圖之後,我認為這張圖顯示出這些經筋各自代表著一種人類最原始的動作。接下來將在各章節,對此詳細說明。
---
肺─自律神經的操控者
《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醫書,可追溯至超過兩千年前的漢朝(西元前206年∼西元220年)。傳承至今的《黃帝內經》有《素問》與《靈樞》這兩部。
最令人訝異的是,這本醫書至今仍作為針灸與中藥的實踐講義,且受到廣泛閱讀。經絡與經筋插圖的專有名詞,取自《靈樞》。儘管書名取自傳說中的天下共主,也就是醫療之神「黃帝」,實際上並無特定作者。
這本書似乎是由當初許多無名醫師按照經驗所編撰,因此有時屬於醫學、有時偏向哲學,有時是詩篇,有時又是風土紀實,甚至還有易學方面的文章,種類豐富卻也混亂難解。
《黃帝內經.素問》裡有相當有趣的章節。像第八篇的〈靈蘭秘典論〉記述的是臟腑的生理,卻將人體比喻成「一個國家」,用各式各樣的職位說明臟腑的功能。這裡以「肺」猶如人體這個國家的「相傅之官」表示,也就是宰相。意思
是若肺運作正常,人體就會維持良好的秩序,呈現和平安定的狀態就是健康。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這個超過兩千年前的認知是正確的。
肺的功能─呼吸是生命維持的最基本,而呼吸不只是單純的氣體交換,還具有相當重要的功能。呼吸的關鍵─橫膈膜運動是將血液往上拉的重要動力,還可以從腹膜使淋巴集中。呼吸造成的體內壓力變化,也會對腦脊髓液的生成與排出造成影響,目前也確認腦本身亦會隨著呼吸出現輕微的動態。也就是說,呼吸可說是血液等「各種體液的循環動力」。
此外,呼吸也會對兩大自律神經系統造成莫大的影響─遇到危險時會讓身體處於鬥爭/逃跑狀態的交感神經系統,以及身處安全場合時則讓身體放鬆,以便攝食與消化的副交感神經系統。這是會隨著外界變化隨時自動調整的系統,很難憑自己的意識去控制(如果能隨意控制,恐怕也不是件好事)。
但是呼吸不同,呼吸本來就受到自律神經系統的控制,即使沒有刻意或是在睡眠中也不會停止。然而呼吸的深淺與速度,卻能夠輕易自行掌控。此外,認真正確呼吸,還可以減緩心悸、撫平心情,相信任誰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吧?也就是說,呼吸是介入自律神經系統的唯一手段,也是唯一能應對難以控制的自律神經系統的韁繩。
中醫醫學在詮釋肺的生理功能時,使用了下列詞句:
「肺者,氣之本。」─肺是呼吸的中樞
「肺朝百脈」─肺統御所有的血脈
「肺主通調水道」─肺負責調節所有體液的代謝
「肺藏『魄』」─肺與自律功能有關
包括瑜伽、氣功、世界各地的武術、禪、冥想、正念、運動員的精神力鍛鍊等領域在內,自古以來追求超常意志力時,肯定會運用「呼吸」這項技術。中醫醫學認為:人體的宰相肺「主治節」,既然注意肺即可自在控制呼吸的話,或許就能夠控制整個身心,達到「治節」的狀態。
經絡─氣血循環的通道
經絡指的是遍布全身的「氣血通道」,是「經脈」與「絡脈」的統稱。經脈是較粗的主要幹道,與能源來處的臟腑直接相連,並延伸至四肢末端。相對之下,絡脈是從經脈途中分岔出來的支線。絡脈可以說是連接經脈與經脈的外環道路,如此一來,即使一部分流注出現阻滯,仍可保有整體系統的氣血供給無虞。
為了因應瞬息萬變的內外環境,這組網路系統密密麻麻地遍布於全身上下。與十二臟腑直接相連的經脈,稱為「十二經脈」(正經),與六臟(陰)相連的稱為陰經,與六腑(陽)相連的稱為陽經。
接下來,將稍微提升難...
作者序
前言
成為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的橋梁
各位對東方醫學的印象是什麼呢?可疑的民俗療法?用針灸或是燃燒艾草(灸)的作法似乎很恐怖?確實如此,我初踏進這個領域之前,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現在全世界對東方醫學的關注年年升高,隨著醫學顯著的進步,大部分的人已經比以前長壽,曾經的不治之症也有了治療藥物或療法⋯⋯不知不覺間,連再生醫療都化為現實。儘管如此,日常生活中仍會感受到身體不適、壓力、失眠、原因不明的疼痛或不舒服等困擾,加上醫院也經常檢查不出所以然,只能漫無目的地增加用藥─這樣的人正日益增加。
處於如此矛盾的時代,藉由傳統醫學和重新審視生活習慣等方式自我保養的作法,能夠再次吸引人們的目光也是理所當然。事實上,積極運用中藥的醫師已經增加許多,護理師跟職能治療師等西方醫學方面的職業,以及瑜伽老師、體能教練等與人體相關的職業,也開始想運用或學習中醫,且相關需求量大增。
一般「東方醫學」包括在東亞普及的傳統中國醫學(以下稱中醫醫學)、南亞的阿育吠陀醫學、喜馬拉雅山的藏醫學、伊斯蘭的尤納尼醫學。這些醫學並稱為「四大傳統醫學」,在各自的地區都仍相當活躍。
其中受到日本認證並具有國家資格的,只有中醫的針灸。然而針師與灸師在取得資格的過程中,仍必須先學習現代醫學,再學習以傳統醫學為基礎的理論與手法。因此全日本最精通東方醫學的,可以說是「針師與灸師」。
但是每位針師與灸師在面對病患時,真的都能夠充分善用西方醫學與東方醫學這兩種領域嗎?我想這是非常困難的。每一種傳統醫學,都是源自於古代哲學與思想的醫學體系;著重於傳統醫學時,自然會偏離現代醫學,可能也容易陷入故步自封的狀態。若偏重於西方醫學的話,就會失去傳統醫學最初的意義─從不同於現代醫療的角度審視疾病與病人。
我在長年的臨床經驗中,也時時為此左右為難。因此我在臨床過程中,會將自身認為必要性的文章、醫療過程獲得的靈感、作為根據的醫療知識等寫成報告記錄下來。而這些記錄,就是本書的原貌。本書特別將重點擺在「用中醫醫學與現代醫學的共通語言說明」,不過其中實在難以說明的部分,就會摻雜個人的推論,敬請各位諒解。
我是按照自身的理想在撰寫本書。希望本書能夠為有著相同困擾的同業們,以及想學習東方醫學的人們帶來幫助。
前言
成為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的橋梁
各位對東方醫學的印象是什麼呢?可疑的民俗療法?用針灸或是燃燒艾草(灸)的作法似乎很恐怖?確實如此,我初踏進這個領域之前,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現在全世界對東方醫學的關注年年升高,隨著醫學顯著的進步,大部分的人已經比以前長壽,曾經的不治之症也有了治療藥物或療法⋯⋯不知不覺間,連再生醫療都化為現實。儘管如此,日常生活中仍會感受到身體不適、壓力、失眠、原因不明的疼痛或不舒服等困擾,加上醫院也經常檢查不出所以然,只能漫無目的地增加用藥─這樣的人正日益增加。
處於如此...
目錄
Introduction導讀中醫醫學的基礎
01:陰陽論──無法獨自運行
02:氣──支持恆定性的力量
03:血──生命之水.
04:津液──流動的水不會腐壞
05:臟腑──體內的陰陽
06:經絡──氣血循環的通道
07:經筋──鑿刻在肌肉上的動作
08:個人淺見──針灸專攻的是什麼?
Chapter01肺
01:肺──自律神經的操控者
02:手太陰肺經(Lungmeridian)
LU01中府
LU07列缺
LU09太淵
03:手太陰經筋
Chapter02大腸
01:大腸──頭部與腹部的對話1
02:手陽明大腸經(Largeintestinemeridian)
LI04合谷
LI11曲池
LI20迎香
03:手陽明經筋
Chapter03胃
01:胃──五臟六腑之海
02:足陽明胃經(Stomachmeridian)
ST04地倉
ST08頭維
ST12缺盆
ST25天樞
ST30氣衝
ST34梁丘
ST36足三里
ST40豐隆
ST44內庭
03:足陽明經筋
ST07下關
Chapter04脾
01:脾──虛實一體的臟腑
02:足太陰脾經(Spleenmeridian)
SP04公孫
SP06三陰交
SP09陰陵泉
03:足太陰經筋
SP21大包
Chapter05心
01:心──心位於何處?
02:手少陰心經(Heartmeridian)
HT05通里
HT07神門
03:手少陰經筋
Chapter06小腸
01:小腸──頭部與腹部的對話2
02:手太陽小腸經(Smallintestinemeridian)
SI03後溪
SI06養老
SI09肩貞
SI11天宗
SI16天窗
03:手太陽經筋
Chapter07膀胱
01:膀胱──成長的路徑
02:足太陽膀胱經(Bladdermeridian)
BL01睛明
BL02攢竹
BL10天柱
BL12風門
BL13∼28背俞穴
BL13肺俞
BL15心俞
BL18肝俞
BL20脾俞
BL23腎俞
BL43膏肓
BL51肓門
BL53胞肓
BL40委中
BL58飛揚
BL60崑崙
BL62申脈
BL67至陰
03:足太陽經筋
Chapter08腎
01:腎──生命之根、生身之本
02:足少陰腎經(Kidneymeridian)
KI01湧泉
KI06照海
KI16肓俞
03:足少陰經筋
Chapter09心包
01:心包──孕育喜悅的臟器
02:手厥陰心包經(Pericardiummeridian)
PC06內關
PC08勞宮
03:手厥陰經筋(手心主之筋)
Chapter10三焦
01:三焦──位在邊界的謎團
02:手少陽三焦經(TripleEnergizermeridian)
TE03中渚
TE05外關
TE15天髎
TE17翳風
TE21耳門
03:手少陽經筋
Chapter11膽
01:膽──中正之火
02:足少陽膽經(Gallbladdermeridian)
GB03上關
GB12完骨
GB20風池
GB26帶脈
GB29居髎
GB30環跳
GB34陽陵泉
GB39懸鐘
GB41足臨泣
03:足少陽經筋
Chapter12肝
01:肝──軍師的後勤
02:足厥陰肝經(Livermeridian)
LR03太衝
LR08曲泉
LR09陰包
03:足厥陰經筋
Chapter13奇經八脈
01:奇經八脈──經絡的發育生物學
02:任脈(ConceptionVessel)
CV04關元
CV12中脘
CV17膻中
03:督脈(GovernorVessel)
GV09至陽
GV14大椎
GV20百會
參考文獻
東方醫學類索引
西方醫學類索引
Introduction導讀中醫醫學的基礎
01:陰陽論──無法獨自運行
02:氣──支持恆定性的力量
03:血──生命之水.
04:津液──流動的水不會腐壞
05:臟腑──體內的陰陽
06:經絡──氣血循環的通道
07:經筋──鑿刻在肌肉上的動作
08:個人淺見──針灸專攻的是什麼?
Chapter01肺
01:肺──自律神經的操控者
02:手太陰肺經(Lungmeridian)
LU01中府
LU07列缺
LU09太淵
03:手太陰經筋
Chapter02大腸
01:大腸──頭部與腹部的對話1
02:手陽明大腸經(Largeintestinemeridian)
LI04合谷
LI11曲池
LI20迎...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