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殺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手槍,而搏擊是把自己的體能和精神推向極限,你要達到這一步,就要了解宇宙蒼生。李小龍不僅開創了華人進軍好萊塢的先河,
他是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世界武道改革先驅者、截拳道武道哲學的創立者,是世人眼中代表東方的一股難以抹滅的形象。
「有多少資料,說多少話,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作者潛心鑽研25年,反覆修訂,以期達到盡善盡美
獨家揭開戲裡戲外你所不知道的李小龍
「能受人不能受之苦,定能成人不能得之成。」
無論外界如何看待,他始終日復一日的進行自我訓練。
從一個頑皮的孩子,到截拳道的一代宗師,
從初出茅廬的小演員,到後來的功夫巨星,
他從來不怕失去機會,因為在機會到來前,他已經準備好了……
作者簡介:
鄭杰,李小龍資深研究者。2011年,與時任中國國際截拳道聯盟秘書長朱建華合作翻譯多篇有關李小龍的文章,並在武術刊物上刊登。2015年,作為《李小龍誕辰75周年特刊》的副主編,應邀以嘉賓身份參加首屆截拳道武術節、李小龍&截拳道文化高峰論壇,參與前期策劃,並做論壇講解。2016年,作為截拳道聯盟內部紀念畫冊刊物《李愷紀念畫冊》的副主編,翻譯並撰寫多篇紀念文章。
章節試閱
從美國到香港
一九四〇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早上七點十二分,何愛榆的第二個兒子出生在唐人街的傑克遜街東華醫院,起名為李鎮藩。產科醫生瑪麗.格洛弗給這個男嬰起了一個英文名字「Bruce Lee」。得知消息的李海泉連夜帶妝從紐約趕到醫院,見到母子平安,滿心歡喜,才依依不捨地回到戲班演戲。
何愛榆子女共五人,分別為李秋源、李秋鳳、李忠琛、李振藩、李振輝。五個子女中,以李忠琛與李振輝長得最像外國人,而李小龍怎麼看都是一副中國人模樣。而李振輝年紀漸長後,外貌卻越來越中國化了。
何愛榆出院後,抱著李振藩住在特倫頓街十八號,李海泉則繼續巡迴演出。三個月大的時候,李振藩曾在由伍錦霞導演,關文清編劇的電影《金門女》(Golden Gate Girl,一九四一年上映,片長一小時又五十分鐘)中飾演嬰兒時期的王萊露,他的鏡頭在傑克遜街六三六號的大明星戲院拍攝。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七日,《金門女》於美國上映。
一九四一年一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的《一九四〇年移民法案》正式生效。該法案規定,出生在美國、入籍美國,或是出生在美國所轄之海外殖民地、孩子出生時母親居住在美國的,無論孩子出生在該法案生效之前或之後,都是美國公民。這就意味著,李振藩一出生便是美籍華裔。因此,結束了巡演的李海泉夫婦在三月二十九日早上八點半便來到美國司法部舊金山移民局,在華裔口譯員的幫助下,面對檢察官,為剛出生不久的李振藩申請了美國國籍,並承諾將讓他日後回到美國接受教育。
一九四〇年的香港,一下子湧來了許多逃避戰爭的難民,香港人口急劇膨脹。當時香港的衛生條件很差,港英政府一下子無法管理如此多的人,致使那年秋天霍亂橫行。李海泉一家三口一直等到演出合約結束,拿到了李振藩的出生證及美國移民歸化局於一九四一年三月三十一日所頒發的「美國公民出埠回國證書申請書」,才在四月六日乘坐「皮爾斯總統號」遠洋渡輪,於五月中旬回到闊別年餘的香港。
在遷居彌敦道二一八號之前,李海泉與兄長一家近二十人住在茂林街五號二樓。
根據舊金山移民局檔案記載,李海泉夫婦都說,比李秋鳳大四十多天的李秋源是養女,李秋鳳才是其親生女。將李小龍堂姐、李滿甜之女李秋鑽的照片與李秋源的照片進行對比後,筆者認為李秋源是李海泉兄長李滿甜的女兒,為李海泉過繼女。
在李忠琛和李振藩之前,何愛榆曾生過一個男嬰,但不久就夭折了。李海泉那七十多歲的母親駱耕妹極為迷信,於是,剛出生的李忠琛便打了耳洞,戴了耳環。在美國時,李海泉夫婦也對年幼的李振藩這麼做。就連一九四八年出生的老么李振輝也不例外。駱耕妹為了騙過所謂的專門吸食男孩魂魄的「金甲神」,還特意給李振藩起了一個女性化的小名「細鳳」。
李振藩回到香港後由於水土不服而生了一場大病,整個人很是虛弱,中醫也束手無策。李家人回憶,那時的李振藩,毫不誇張地說,的確是接近死亡邊緣了。於是,何愛榆抱著李振藩去余潮光醫生處看西醫。
經過余醫生的精心治療與何愛榆不分晝夜地悉心看護,年幼的李振藩總算熬了過來,而駱耕妹卻在不久後因病過世。鑒於李滿甜也已在一九四〇年逝世,撫養全家近二十人的生活重擔便落在了李海泉身上。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日軍攻陷香港。香港進入了歷時三年八個月的日據時期。
日本人在佔據香港期間所採取的政策是一貫的「男殺女姦」,甚至因為糧食短缺而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這讓本就對侵略行徑憤慨的港人對日本人更為深惡痛絕,除了拒買日貨外,還成立了「香港義勇軍」、「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港九大隊」、「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等抗日武裝組織。
一九九八年重陽節,香港特別行政區舉行了隆重的「陣亡戰士名冊安放儀式」。
日本人深深懂得,控制了文化和思想,就能徹底控制香港。於是,日本人開始將魔爪伸向文化界,李海泉是梨園行大佬倌,自然成了日本人的主要拉攏目標。日據時期的中國人是不能吃大米的,但日本人不惜以多供給大米為誘餌,逼迫梨園行就範。剛搬進彌敦道二一八號的李海泉為了養活一家老小,不得已為日本人唱戲。李家人回憶,當時在道口盤查時,只需說出自己是唱大戲(粵劇)的,便不會遭到非難。
在日據時期,香港連好萊塢電影也被禁止放映,改為專門上映日本電影。除了李香蘭(一九二〇—二〇一四年,原名山口淑子)在日本人製作的影片中扮演過一些角色,沒有一個香港電影人願意為日偽工作,一九四四年香港電影業更是連一部電影都沒有拍攝過。在那段時間裡,香港電影業處於完全停頓狀態。
抗戰結束後,電影業開始逐漸復甦,許多粵劇名伶在粵劇尚未完全復興之時,開始紛紛轉向電影界發展,作為副業。李海泉也曾帶上家人與劇團一起坐船回家鄉順德,在三華村為當地華光廟落成進行演出。這也是李振藩平生唯一一次踏足祖國大陸。
由於李海泉在家中教導一班徒弟,加上家中經常有粵劇界人士出沒,被稱為「冇時停」(粵語,停不下來的意思)的李振藩耳濡目染,沒多久就能模仿個七七八八,並在父親演戲的電影片場像模像樣地演起粵劇。那些叔伯們見他活潑可愛,偶爾教他一招半式的「功夫」。這些招式多為花拳繡腿,但是在李振藩眼裡,這些「絕招」已足以用於震懾對手。
兒童頑皮活潑,本是平常之事,但是年幼的李振藩卻活潑得讓人捉摸不定。李海泉子女五人,雖然李秋鳳曾是「自力女子籃球隊」的首發前鋒,但也並不像李振藩這樣如陀螺般活躍,這讓李海泉夫婦大傷腦筋,對他那旺盛精力也疑惑不解。為了管住李振藩,他們已經使出了渾身解數,但根本沒有任何效果,於是索性讓李振藩去看連環畫,卻不料歪打正著,沉迷於連環畫的李振藩就像被如來佛降服了的孫悟空一樣安靜了下來。這也讓家人找到了他的「命門」—只要給他一本連環畫看,便可獲得一段時間的安寧。李振藩看連環畫上了癮,經常挑燈夜讀,這樣的「用功」程度使得他六歲起就戴上了厚厚的近視眼鏡。
由於何愛榆與修女們的良好關係,除了尚未出世的李振輝外,李家子女都被安排在家附近的嘉諾撒聖瑪利書院讀一年級。不久後,李忠琛與李振藩轉入德信學校就讀。
德信學校建成於一九三〇年,是一所天主教男子小學,由加拿大修女所創辦,教師們都是女性。香港淪陷後,加拿大修女被驅逐出境,德信學校被迫停辦。二戰結束後,德信學校重新選址建造,一九四七年九月復課,李振藩與哥哥李忠琛、堂哥李發枝一同入學,成為第一批入讀該學校的學生之一,李振藩就讀二年級。德信學校當時為九龍地區少數英文私立學校,課程設「漢文科」,兼授四書五經,古文辭章,聲譽日隆。來這裡讀書的學生都有私家司機和傭人接送,李振藩也不例外。
悲喜交加
一九六五年二月一日,李小龍長子李國豪在奧克蘭醫院降生,李小龍第一時間發電報將喜訊傳往香港家中。同時,李小龍也通過信件,將這一喜訊告訴了木村。因為外孫降生,蓮達的母親也逐漸接受了李小龍。蓮達在回憶錄裡寫道:
隨著歲月的流逝,她開始喜歡上了小龍並最終接納他成為家庭的一員。當我們居住在洛杉磯和香港時,她經常會來看我們,並為國豪和香凝的出生而歡呼雀躍。現在我可以肯定她早已忘記了當時她是如何阻止我們的幸福的了。
傑伊.塞伯靈是好萊塢知名的髮型設計師,許多好萊塢要員和明星都是他的常客。一天,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的製片人威廉.杜西亞(《蝙蝠俠》、《青蜂俠》等劇集的製片人)來到他這裡理髮,說自己正籌備開拍一部名為《陳查理長子》(Charlie Chan's Number One Son)的劇集,需要一名有著東方血統的演員來扮演,但是還未找到滿意人選。
塞伯靈聽完他的這番話,立即向杜西亞推薦了李小龍,好似抓到救命稻草的杜西亞趕緊讓他聯繫艾德.派克,並在工作室內觀看了長堤武術表演電影後,立即興奮地打電話通知李小龍來公司面試。
杜西亞打來電話時,李小龍正好有事出去了,是蓮達接的電話。當李小龍回到家時,蓮達對他說「有個傢伙說他是製片人,想和你談談」。李小龍立刻給杜西亞回電,兩人在電話中進行了短暫的交談。李小龍一開始對此非常謹慎,他對杜西亞說:「如果你簽下我只是讓我去演一些拖著辮子,長著尖細、歪斜眼睛,對洋人唯唯諾諾的中國人形象的話,那還是算了吧。」事實證明,結果比他想像的要好得多。一旁的蓮達敏銳地感覺到,這件事很有希望。掛了電話,李小龍夫婦都很興奮,尤其是李小龍,他怎麼也想不到,在闊別水銀燈六年後居然又有機會在美國當上演員。
在李小龍之前,美國銀幕上的華人不是像傅滿洲這樣拖著長辮子,陰險狡詐、狠毒冷血、性格行為怪異的「黃禍」形象,就是唯唯諾諾的僕人、貧窮落後的華人苦力等低賤角色。二十世紀三〇年代,改編自著名作家賽珍珠的《大地》一片雖然依舊是由白人來主演主要角色,但是傳達出了相對真實的華人形象,可謂是一大突破。之後,《陳查理》系列電影也開始展現雖然不乏偏見,但更多的則是積極正面的華人形象。一九四〇年,華裔演員陸錫麒主演《唐人街魅影》(Phantom of Chinatown)。但美國觀眾們對一名華人演員在一部好萊塢電影中擔綱主角有著很強烈的抵觸情緒,結果票房一敗塗地。從此,好萊塢便開始對華裔演員的演技及影響力缺乏認同感和信心,這也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好萊塢寧願用白人來扮演中國人(亞洲人)的原因。
再怎麼說,機會來了就要抓住,李小龍當即飛往洛杉磯,早早來到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參加試鏡。
李小龍為了照看李國豪已經三晚沒有好好休息了,穿著並不是很合身的西裝,一開始面對鏡頭略顯疲憊,甚至還有少許緊張、拘謹。不過好在他很快就調整了過來,以一口流利的英語回答了各種問題。當問及武術時,李小龍立刻來了精神,神采飛揚、滔滔不絕地談論起了他眼裡的中國功夫、東西方武術的特點及獨特的東方哲學,並應要求講解、表演了粵劇人物的姿態、步法。當與面試人員合作講解示範武術的時候,他表現出了一名老練的職業演員對於鏡頭、站位的良好感覺。而他的動作太快,攝影機無法完全捕捉到,即便攝影師隨後在面試人員的提醒下改變了拍攝速度,李小龍的動作依然無法完全看清。
經過長時間的反復思索與實踐,他對自己的武術改革之路有了個大致的方向,在一九六五年二月寫給木村的另一封信中,他寫道:
我的想法是建立一個屬於我自己的武術體系—我是指一個完整的體系,包含一切,指導思想簡單明瞭。專注於事物的根源—節奏、時機、距離—包括攻擊五法……詠春是起點,黐手是核心,它們是五法的補充。整個系統集中在不規則的節奏以及最有效率的方法上……
此時,李小龍被告知,由於高層更看好《蝙蝠俠》劇集,所以《陳查理長子》被擱置。
告別舞臺多年的李海泉生活安樂悠閒,每天依然堅持晨練,經常步行到京士柏山上練太極,以保持身體強健。一九六四年除夕夜,李海泉突感不適,知覺昏迷,情況嚴重,先請名醫診治,再送醫院後,病情也不見好轉。一九六五年二月八日上午八時,在九龍聖德勒撒醫院終告不治,享年六十三歲。鑒於習俗,訃告上寫明「積閏享壽六十有七」。
在李海泉彌留之際,何愛榆發出急電,通知在海外的子女們速速回港協助料理後事,為了等待幾名子女歸港,李海泉的遺體停留九龍殯儀館數日。初為人父的李小龍聞此噩耗大驚,安排好家中事務後於十一日抵港,李忠琛與李秋鳳也在第二天到達。
李秋源至今還清楚記得當時李小龍悲痛欲絕的情形:
一九六五年,父親在香港去世,李小龍從美國趕回來,一到九龍殯儀館門口就跪了下來,一路跪磕到爸爸的棺材前,幾個兄弟姐妹,只有他這樣做。
他傷心地號啕大哭著,對著爸爸的棺材哭喊道:「爸爸,我今日成功了!你為什麼不再看看我?」其情真意切,感動和感染了所有在場的親人、朋友。
二月十四日下午二時,李海泉於九龍殯儀館大殮,粵劇界、電影界同人逾百人到場祭奠。隨後被安葬在長沙灣天主教墳場,墓碑上書「李海泉聖名若瑟之墓」,墓碑頂部刻著祖籍「順德」二字,並有李家兄弟姐妹落款,蓮達及李國豪的英文名字也赫然在列。當晚,葉問來到李家,為故去老友守靈。
李小龍在香港的二十五天內,除了為父服喪,照看傷心欲絕的母親之外,還需去律師處獲取遺囑。時刻想念妻兒的李小龍,不停地寫信給蓮達噓寒問暖。父親的去世讓李小龍更深刻地明白了親情的可貴。他想到,自從結婚以來,蓮達跟著他不僅未曾享過福,相反還吃了很多苦,連結婚鑽戒都是借的,這兩件事始終是李小龍的心結。為此,他在曹達華夫人曹朱綺華的陪同下鄭重地在珠寶商處購買了一枚鑽戒與一對玉耳環,並勸說蓮達攜小國豪來港住上一段時間,作為對蜜月的補償。他還特意給蓮達買了幾本粵語快速入門之類的小冊子,定做了一款頭套。
在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的面試讓李小龍有了恢復演藝事業的想法,雖然他感覺到短時間內未必能在美國成功,但在香港或許依然有發展空間和潛力。於是回港期間,李小龍拜見了幾位電影界前輩,想讓他們為自己在香港鋪路,重新進軍電影界。
從美國到香港
一九四〇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早上七點十二分,何愛榆的第二個兒子出生在唐人街的傑克遜街東華醫院,起名為李鎮藩。產科醫生瑪麗.格洛弗給這個男嬰起了一個英文名字「Bruce Lee」。得知消息的李海泉連夜帶妝從紐約趕到醫院,見到母子平安,滿心歡喜,才依依不捨地回到戲班演戲。
何愛榆子女共五人,分別為李秋源、李秋鳳、李忠琛、李振藩、李振輝。五個子女中,以李忠琛與李振輝長得最像外國人,而李小龍怎麼看都是一副中國人模樣。而李振輝年紀漸長後,外貌卻越來越中國化了。
何愛榆出院後,抱著李振藩住在特倫頓街十八號,...
作者序
序言:
你所不知道的李小龍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我曾和師兄以及中國截拳道國際聯盟(CJIF)主席一行三人,專程赴美,拜祭截拳道恩師李愷師父。其間,我們專門抽出時間前往西雅圖,拜祭李小龍宗師,代表聯盟、國內的弟子們,完成一個截拳道者朝聖般的夙願。
記得從西雅圖機場出來,一位黑人計程車司機接我們去市區。他很熱情,一路與我們閒聊。路上,他好奇地問我們來西雅圖做什麼,我們說為了拜祭「Bruce Lee」而來,他一聽就興奮起來,大叫一聲「哦打!」當時,他的雙手如果不是緊握著方向盤,以他的那個興奮勁兒,恐怕還要學著宗師的表情,抹一抹鼻子。到了西雅圖之後,為探尋宗師的足跡,由美國著名李小龍紀念品收藏家李捷勤先生帶領,我們夜訪唐人街 「大同飯店」。李小龍當年常常光顧這家飯店,至今這家飯店還留有一個紀念專座。剛剛進門,就見一位年輕人異常高興,衝著我們一邊嚷著,一邊手裡還揮舞著什麼,定睛細看,原來是一瓶「李小龍茶」,而當時我們三人也是人手一瓶。也許,對於這位美國人而言,「李小龍茶」就是全世界「龍迷」的接頭信物。那一份毫不見外的激動,我們也馬上心領神會,同樣報以中國式的熱情回應……李小龍是很多美國人心中不滅的偶像,這次美國行,一路上有非常多直觀的感受。
多年來,我陸續看過很多有關李小龍的新聞報導、街頭採訪,似乎無論是在中國的北京、長沙,還是在美國的紐約、舊金山,乃至於遠在印度洋西南方的非洲島國模里西斯,走在大街上,隨便問一個人,你知道李小龍嗎?鮮有不知道的,而且其中大部分人還會像那位西雅圖的黑人計程車司機一般,在瞬間被某種叫做「李小龍」的神祕能量點燃,激動得手舞足蹈之外,一定還要加上幾聲大叫「哦打!」
你一定聽說過李小龍。不過,你真的「知道」李小龍嗎?
拋開那些李小龍影視表演中展現的各種姿式,拋開二十世紀七〇年代娛樂記者和新聞媒體們炮製的一個個「李三腳」、「精武指」之類的子虛烏有的噱頭,拋開那些基於李小龍「國際功夫電影巨星」的浮光掠影的外在表象,他的思想、他的生活、他的武術生涯、他的人生追求和成就、他的光榮和夢想,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呢?
當我們只是留著長髮,穿著黃色運動裝,叫著「哦打」,抹著鼻子,踢一個高腿,擺出一副李小龍式的標誌性姿勢,然後就此滔滔不絕地談論李小龍的時候,我們談的是那位不到三十歲就在美國創立截拳道的武學宗師嗎?我們談的是那位說「一個人必須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天空才是極限」的李小龍嗎?我們談的是那位一生中堅持「始終做自己」,努力追求成為真正的「人」的李小龍嗎?我們談的是那位終生以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以向外國人傳播中國文化而驕傲的李小龍嗎?我們談的是那位有血有肉,寧願國術館賠本,也不願為了商業化犧牲藝術品質;寧願不要演出機會,也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犧牲中國人尊嚴的李小龍嗎?我們談的是那位性格急躁、喜歡惡作劇,有點小驕傲,有不少普通人的缺點,但又能坦誠面對自我的李小龍嗎?我們談的是那位情商很高、才華橫溢,喜歡在微雨中漫步,能詩善畫懂設計的李小龍嗎?我們談的是那位從來不以大師自居,一生踐行空杯哲學和學無止境理念的李小龍嗎?
如果,我們感興趣的只是那位外形俊朗、肌肉健美、功夫超群,可以短暫激增我們的荷爾蒙,滿足我們心理代入感的電影明星李小龍先生,那麼,這對於我們而言,特別是對於那些以李小龍為榜樣的人們而言,有任何現實意義嗎?
這必須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基本上來說,我一直主動選擇武術作為我的生活,而把演員當做一個職業。但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夠實現自我,成為一位生活的藝術家」,這是李小龍當年對自己人生的精確定位,以及在他心中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因此,關於演員,關於明星,李小龍生前對此早有清醒且深刻的認識。作為截拳道的一代宗師,電影只是他向世界傳播中國武術的一個媒介,演員只是他選擇的一個職業。他從來不追求成為明星,而只想成為一個「有品質的演員」。他知道很多人,特別是那些盲目的「龍迷」,都只是通過「明星」這個光環去看他。「如今有太多的明星,太少的演員」,二十世紀七〇年代初,面對記者,李小龍曾非常直白地指出這一點:「『明星』不過是個幻象。它能使你扭曲變形。」後來的事實證明,李小龍的國際影響力主要因影視而成就,其個人形象卻也因影視而被歪曲。
幾十年來,李小龍,這位二十世紀紅遍全球的傳奇人物,因其傳奇經歷,以及演員和功夫電影明星這兩個極端表面化的刻板符號,被大眾、商業傳媒,以及無任何辨識力的所謂「龍迷」們,有意無意,以獵奇的方式曲解、誤讀。一些商業傳媒,甚至無中生有,以地攤文本、奇談怪論迎合某些大眾的低級趣味,不是將他妖魔化,就是將他神化。歷年所見,無論報紙、書籍、雜誌,還是電視臺製作、播放的紀錄片,到處充斥著大量難以置信的謬誤。近年來,雖然在市面上偶見一兩本高品質的國內外作者撰寫的李小龍傳記,但大部分正式出版的所謂李小龍傳記多為不加考證,拾人牙慧,夾雜傳抄各種七〇年代港臺街巷地攤資料,毫無歷史真實可言的「傳記」,三人成虎,以訛傳訛至今,成為一切妖魔化或神化李小龍的主要源頭。
幾十年過去了,放眼世界,中外各類功夫、動作電影明星何其多,但是眾星如流星般閃耀過後,唯有李小龍仍然是偶像中的偶像,明星中的明星。當今世界最佳MMA選手、前UFC中量級冠軍安德森.席爾瓦就是一位最具典型性的專業級龍迷和李小龍學習者,他說:「李小龍一直是我生命中的標準。我研究李小龍的技巧,也一直在研究李小龍的書,同時我也將自己的技巧變得像李小龍一樣。」事實上,對於李小龍而言,當年他所取得的,無論是武術事業上,還是電影事業上的前無古人的成功,都不過是早在他預料之中,並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自我訓練和修行,做好了充分準備,且在機會來臨之際,簡單直接地主動選擇的結果。在此,我們不妨重溫一下李小龍當年關於成功的定義:「成功就是當準備遇到機會。機會也許會走向你,也許不會。幸運也許走向你,也許不會。但如果它們走向你——你稱之為幸運——你最好已經做好了準備。」
通過這本傳記,讀者將會瞭解到,李小龍為了得到成功的機會,曾經如何「像隱士一樣日復一日地進行體能和技巧的訓練以達到最佳狀態」,做過哪些超越常人的艱苦準備。香港剛柔流空手道橋治會資深館長李錦坤先生,至今仍然記得李小龍在指導他的腿技時對他的告誡:「能受人不能受之苦,定能成人不能得之成。」並引以為人生座右銘。
本書作者是一位資深的「龍迷」,亦是一位研究有成的年輕的李小龍研究者。他曾經在我為《中華武術》雜誌編輯李小龍紀念會刊和專輯的過程中,提供過無私的工作支援和高品質的翻譯文章,由此我對他有了較為深入的瞭解。為了置身於那個時代,走近人物的內心,以便能盡量接近當時的歷史真相,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李小龍,本書作者為此準備了二十二年,期間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和財力,如癡如醉,樂在其中。目前他所收集、珍藏的李小龍文獻資料有三千七百八十份,僅電子版資料(不包括影像資料),容量就達到十二‧四G,其中包含六‧六G的李小龍照片,達三萬一千八百九十五張,另有李小龍有關影像七百一十七個。他以一位李小龍研究學者應有的嚴謹務實的態度,對大量資料條分縷析,嚴格考據,並於二〇一三年正式動筆,撰寫這本傳記。我能夠看到這本傳記的背後,作者的至誠,以及他到目前為止所做的努力,反復修訂,以期達到盡量的完善。
誠如作者自己所言:這是一本也許不怎麼強調文學性和思想性,但盡量貼近真實的嚴謹的李小龍傳記。「有多少資料,說多少話,得出什麼樣的結論。」或許其中仍有不察之謬誤,但本書對讀者貼近真實的李小龍,並借此相對深入地瞭解李小龍偉大而傳奇的一生,會有極大的幫助。拋開各種先入為主的關於李小龍的成見,以及盲目追星的浮躁,希望讀者能夠通過這本傳記,更進一步地瞭解李小龍,走近李小龍。最終,我們會瞭解到,李小龍對於一個人,人生成功的終極定義,是中國道家式的——尋找寧靜的心境。假如您能從中糾正一些過去關於李小龍的錯誤認識,得到一些啟迪和激勵,或許這正是本書作者所期望的。假如您能夠因此敞開自己,坦率真實地開啟自我發現、自我解放的旅程,那可能正是李小龍所期望的。
「生活是不斷前行的過程,你應在此過程中保持流動,不斷去發現自己、實現自己、昇華自己」,「一切知識最終都意味著認識自己」。
謹以李小龍的人生雋語與諸君共勉。
WALK ON !
朱建華
二〇一七年三月九日
於岳麓山能量谷.麓山中和
序言:
你所不知道的李小龍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我曾和師兄以及中國截拳道國際聯盟(CJIF)主席一行三人,專程赴美,拜祭截拳道恩師李愷師父。其間,我們專門抽出時間前往西雅圖,拜祭李小龍宗師,代表聯盟、國內的弟子們,完成一個截拳道者朝聖般的夙願。
記得從西雅圖機場出來,一位黑人計程車司機接我們去市區。他很熱情,一路與我們閒聊。路上,他好奇地問我們來西雅圖做什麼,我們說為了拜祭「Bruce Lee」而來,他一聽就興奮起來,大叫一聲「哦打!」當時,他的雙手如果不是緊握著方向盤,以他的那個興奮勁兒,恐怕還要學著宗師的...
目錄
序言 8
第一章 龍之初
從美國到香港 18
影壇新星 24
童星李小龍 27
拜師葉問 29
拳擊與恰恰舞 34
《人海孤鴻》 39
被迫離港 43
重返舊金山 49
第二章 西雅圖
周露比餐館 55
功夫小組 60
振藩國術館 66
華盛頓大學 75
首次返港 83
蓮達 88
長堤武術大賽 94
喜結連理 100
比武黃澤民 107
第三章 好萊塢
悲喜交加 116
舉家返港 122
闖蕩好萊塢 128
《青蜂俠》 134
明星私教弟子 139
第四章 截拳道
洛杉磯武館 144
冠軍之師 148
創立截拳道 152
「功夫夢」受挫 159
《無音簫》擱淺 165
香港之王 171
山窮水盡 176
第五章 結緣嘉禾
嘉禾公司 184
絕處逢生 190
《唐山大兄》 196
一夜成名 202
樹大招風 211
精武陳真 218 第六章 成名以後
協和公司 226
李羅交惡 231
《猛龍過江》 234
義助好友 242
《死亡遊戲》 245
簽約華納 252
道德陷阱 257
丁珮風波 263
痛失摯友 265
年羹堯 271
第七章 最後的歲月
《龍爭虎鬥》 276
健康透支 285
死亡預演 293
交鋒華納 298
羅維報警事件 302
撒手人寰 308
死後亂象 315
兩次葬禮 324
死因揭祕 331
第八章 影響深遠
倍受尊崇 348
搖錢樹 356
MMA之父 366
李小龍熱 370
附錄
大事記 374
血統大揭祕 390
家譜關係圖 396
生平部分足跡 398
影視作品年表 405
再版後記 409
參考資料 411
序言 8
第一章 龍之初
從美國到香港 18
影壇新星 24
童星李小龍 27
拜師葉問 29
拳擊與恰恰舞 34
《人海孤鴻》 39
被迫離港 43
重返舊金山 49
第二章 西雅圖
周露比餐館 55
功夫小組 60
振藩國術館 66
華盛頓大學 75
首次返港 83
蓮達 88
長堤武術大賽 94
喜結連理 100
比武黃澤民 107
第三章 好萊塢
悲喜交加 116
舉家返港 122
闖蕩好萊塢 128
《青蜂俠》 134
明星私教弟子 139
第四章 截拳道
洛杉磯武館 144
冠軍之師 148
創立截拳道 152
「功夫夢」受挫 159
《無...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