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恆久遠,血腥永流傳──
解讀獨裁者的掌權關鍵x剖析極權的形成運作
不分階級、行業、領域,你我不可不知的邪惡成功學!
★全面剖析史達林、希特勒、毛澤東的鬥爭邏輯★史達林──
▉ 讓別人小看自己,使對方鬆懈戒心。
▉ 絕不違逆直屬上司,靜待機會到來。
▉ 蒐集組織情報,抓住他人弱點,並利用謠言打擊對手。
希特勒──
▼ 編造比實際更悲慘的經歷,製造從谷底爬上來的「傳說」。
▼ 光明正大地進行肅清,使人民心生恐懼,奪去違抗的意志。
▼ 感覺可行時強勢進攻,判斷失敗時馬上逃跑。
毛澤東──
● 曾經尊敬的人一旦失勢,就要迅速切割。
● 一旦失敗,就製造更大混亂,再以救世主之姿上台。
● 敵人強大時按兵不動,用拖延戰術。
本書剖析二十世紀三大惡者──史達林、希特勒、毛澤東的個人特質與權力鬥爭邏輯,一窺這三大獨裁者如何「為了完成神聖使命」,血流成河在所不惜。這三人本來都不是人中翹楚──史達林是農奴之後;希特勒是不得志的街頭畫家;毛澤東也並非高級知識分子。但他們卻能洞悉人性的自私與恐懼,用炫目的聚光燈照耀自己,逐步高升,攀上權力之巔。而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鬥爭、殺伐,至死方休。
權力無極限,鬥爭無下限!
在利益遊戲中,沒有什麼是純潔的──
摧毀別人,就是鍛鍊自己。
本書分析這三大獨裁者崛起掌權的過程,以及掌握權力後,如何剷除政敵,確立自己的絕對權力,讓國家制度都屈從其意志。有時候人們無法抵抗為惡的欲念,是因為戰勝敵人就是求生本能,而他們三人都使用了罪惡的手段,來達到成功的目的。史達林、希特勒、毛澤東堪稱人類史上三大罪惡淵藪,萬人之上是他們的成功定義,而鬥爭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天性,本書將帶領讀者細細爬梳三人登上頂峰的非典型法門。
作者簡介:
中川右介(Nakagawa Yusuke)
一九六〇年出生於東京。現為日本雜誌《Classic Journal》編集長。早稻田大學第二文學部文藝系畢業。自小在動畫與漫畫的世界中成長,青少年時期則著迷於科幻小說(SF)和推理小說,十八歲之後開始喜歡上古典音樂。
在IPC出版社擔任總編時主要負責攝影寫真書的出版事務,一九九三年創設アルファベータ出版社,擔任CEO兼總編輯。除了名人(例如音樂家、電影編劇、文學家等)評論傳記及音樂書的編輯、出版工作之外,也積極從事古典音樂、歌舞伎、電影、歌曲等各類型的創作活動。
代表著作有《卡拉揚和富特文格勒》、《第九》、《昭和45年11月25日》、《歌舞伎 家與血與藝》、《歌舞伎座誕生》、《山口百惠》、《角川映畫 1976-1986》、《大女優物語》、《國家與音樂家》、《為什麼靜香一定要嫁給大雄:從哆啦A夢發覺日常生活不思議》。
譯者簡介:
蔡昭儀
自由譯者,日本國立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碩士。譯作有《漫畫 叔本華的幸福論》、《漫畫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人生的真義》、《漫畫 超級提問力》、《神遺棄的裸體》、《非典型美術館》、《漫畫 賽局理論,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法》等書。
章節試閱
第三章 史達林──繼承人之爭
對列寧卑躬屈膝的男人
作為行政機構的「人民委員會」,史達林也獲選成為十五位人民委員之一,擔任民族事務人民委員。
史達林負責的民族事務,主要是為革命政權拉攏俄羅斯民族以外的民族。史達林是喬治亞人。他投身革命運動的契機,就是因喬治亞處於俄羅斯帝國的高壓政權下,為求民族自決與獨立。這項運動與企圖推翻帝政的馬克思主義結合,遂成為布爾什維克的一員。從這樣的經歷看來,史達林擔任這個職位算是適得其所。
俄國從未設置過負責處理民族事務的辦事處,史達林必須從物色辦公室的設置地點、招募人員開始籌畫。他的政治對手托洛斯基是外交人民委員,擔負顯眼又吃重的工作。托洛斯基隨後又成為軍事人民委員,指導建立紅軍。
當民族人民委員部的辦公室和人員招募總算塵埃落定時,人民委員會卻產生內部衝突。人民委員會的十五名成員中,有人主張與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聯合,列寧表示反對,揚言辭去人民委員會主席,就此展開內鬥。布爾什維克當中還有加米涅夫、季諾維耶夫等人,雖不在人民委員會的行列當中,也表明支持列寧。
但最後,列寧不得不與孟什維克進行協議。協議一開始,孟什維克以列寧和托洛斯基是革命時主張武裝起義的暴力分子為由,提出此二人應退出政府。俄國共產黨否決了這項要求。史達林當然也持否定立場。
與孟什維克聯合的提案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社會革命黨左派加入人民委員會。
這個問題令列寧萌生危機意識,俄國共產黨政權還沒有收服全俄羅斯。除此之外,國內還有貴族、大地主、大資本家等期待回歸帝政的勢力;對社會主義國家誕生感到威脅的外國勢力干涉內政;日本也正向西伯利亞出兵;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在進行中,與德意志的戰爭也還未告結。
國內經濟停擺,農業、糧食問題嚴重。國內外的重要課題堆積如山,根本沒有辦法一一開會討論。列寧尋求可由少數親信決定的體制。
原本在共產黨黨內,中央委員會就有由列寧、史達林、托洛斯基、以及斯維爾德洛夫(Yakov Sverdlov)四人組成執行委員會。因此列寧決定在政府的人民委員會也要由少數成員來決定重要政策。其成員包括列寧和史達林、托洛斯基三名共產黨員,社會革命黨左派兩名,合計五人。
看來史達林總是在列寧身邊。因為他永遠都贊成列寧,才能有現在的地位。任何事都不違逆上司,這樣的處世哲學,到目前為止都算成功。
這位上司已經成為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者,史達林也就順理成章站上第二把或第三把交椅。不過,到底是第二還是第三?還有一個具有政治實力的托洛斯基,擋在史達林前面礙手礙腳。
列寧之所以提拔史達林,並不是因為肯定史達林的聰慧或他的知識、人格,只不過是因為他絕對不會違逆自己才予以重用。聯合內閣中五個重要成員,共產黨有三人即超過半數,自已(列寧)和史達林又總是意見相同,即使托洛斯基反對,共產黨的決議還是列寧說了算。
▓絕不違逆直屬上司,靜待機會到來
第四章 希特勒──我的奮鬥
啤酒館政變失敗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希特勒發動政變,企圖攻下巴伐利亞州政府,卻以失敗收場,稱為「啤酒館政變」。如果成功的話,可能就稱為「慕尼黑革命」了。
第一部中描述了希特勒一直到成為納粹黨魁之前的內幕,當時希特勒在德國境內仍默默無名。令希特勒和納粹「惡名」昭彰的,就是這場啤酒館政變。
當時德國社會國民的不滿情緒沸騰。
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必須給付法國巨額賠償金,但因為金額太過龐大,這件事就一直延宕。法國和比利時以此為由,在一九二三年一月派軍進駐德國魯爾區(Ruhr)。那裡是德國少數的工業區,德國政府為向法國抗議,呼籲魯爾區工廠和礦區的工人發動罷工。德國國民也燃起對法國的怒火。然而,德國政府為向罷工的工人保證薪資,印製大量紙鈔,轉眼間德國陷入惡性通貨膨脹。原本德國國民針對法國的憤怒,這次轉向德國的中央政府。
尤其原本就有強烈反柏林情緒的慕尼黑,早已累積許多對政府的不滿。看著這樣的情勢,希特勒考慮武力進攻巴伐利亞州政府,再以巴伐利亞軍的身分進攻柏林。因為在前一年的一九二二年十月,義大利才發生墨索里尼攻進羅馬並取得政權的前例,希特勒也受到刺激。
在以上這些外在狀況下,五萬名納粹黨員再也無法坐視,紛紛要求武裝起義。希特勒可不希望被黨員認為是懦弱黨魁。
納粹的武力組織衝鋒隊成立於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其前身是一九一九年秋天,希特勒入黨後所成立的黨集會護衛部隊。當初是為保護演說者安全的部隊,但一九二一年十月起,就改為武力革命的武裝組織。
德國的軍備雖受凡爾賽條約限制,但民間有國土防衛組織代替軍隊。這些民間防衛組織也是右翼團體的分支部隊。衝鋒隊是結集幾個防衛組織而成。
這個衝鋒隊的領導人是恩斯特.羅姆(Ernst Röhm)。他以現役陸軍上尉的身分指揮納粹的衝鋒隊。羅姆除了衝鋒隊,還協助巴伐利亞州的右翼團體統籌戰鬥部隊。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八日,巴伐利亞政府在慕尼黑郊外的啤酒館舉行集會,與會者主要是內閣成員,希特勒帶著武裝納粹黨員衝進會場。
政變不一會工夫就成功了,希特勒衝進啤酒館,朝天花板開了一槍。在場的所有人無不錯愕,就在眾人驚恐的一刻,希特勒跳上桌子,宣布:「國家革命開始了。我們建立了臨時政府,巴伐利亞州和德國中央政府已經垮台。」
接著是他擅長的演說。在場的人起初都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不久後,包含原本對希特勒感到懷疑的人,所有人都不知不覺對他的演說入迷,希特勒的政權從啤酒館裡開始了。
不過,同時也到此為止。雖然希特勒有魯登道夫將軍(Erich Ludendorff)的協助,但魯登道夫的影響力並不足以影響軍方全體。再加上羅姆率領衝鋒隊前去逮捕慕尼黑軍司令官洛索夫將軍(Otto von Lossow)時,因自己現役陸軍上尉的身分,反而遵從將軍「解散部隊」的命令,這也是政變失敗的原因之一。羅姆在政變後,被陸軍開除。
不知道羅姆這邊已經失敗,還以為革命成功的希特勒,隔天早上為號召推翻中央政府,率領三千名武裝黨員行進到市中心。隊伍被百名武裝警官攔阻,引發肢體衝突。後來甚至演變為激烈的槍戰,希特勒乘上附近的汽車逃離現場。革命終告失敗,只在歷史上留下「政變」,而非「革命」。
藏匿在友人家中的希特勒,兩天後遭到逮捕。
▼感覺可行時強勢進攻,判斷失敗時馬上逃跑
第五章 毛澤東──大地之子
從國共合作轉換到左派路線
蔣介石對共產黨的打壓與殘殺不只在上海,連南京、廣州、毛澤東的故鄉湖南省,也都不放過。
這時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是陳獨秀。他從建黨開始就是中樞成員,也是第一任總書記。他曾到日本留學,又是北京大學文科學長,堂堂的知識分子,卻對第三國際唯命是從。
面對建黨以來的危機,第三國際的指示是聯合國民黨內與蔣介石對立的武漢政府汪兆銘。但是汪兆銘原本就反共,便翻臉將共產黨趕出武漢。國共合作至此已完全瓦解。
共產黨最初、也是最大的危機,讓毛澤東在黨內有了嶄露頭角的機會。太平時,只有精英分子能依年資功績晉升;動亂時,非精英分子才有機會靠著能力和運氣出頭。
第三國際,也就是蘇聯—也就是史達林,把所有責任都歸咎於中國共產黨總書記陳獨秀。陳獨秀不過是聽從第三國際的指導,卻必須為失敗負責。現代的企業也是,照著社長指示執行的部下如果失敗,就要引咎負責。
陳在黨內逐漸失去勢力,取而代之的是年輕世代──瞿秋白,李立三,以及周恩來三人。瞿秋白生於官宦之家,曾經留學莫斯科,他個性隨和,與陳獨秀一樣對蘇聯唯命是從,導致後來失勢。李立三則曾經留學法國。三人都是熟知外國的精英分子。到目前為止,中國共產黨還只是個紙上談兵的組織。
被趕出武漢的共產黨成員,只能南下到位於武漢與南京中間的江西省會南昌集結。新的黨中央指示在這裡武裝起義,史稱「南昌起義」或「南昌暴動」,周恩來獲派為作戰參謀。雖然周恩來根本沒有軍事經驗,不過他曾是蔣介石軍官學校的教官,總比沒有來得好吧。
這次南昌起義於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發動,共產黨部隊一夜之間就占領了南昌。無奈後繼乏力,八月五日被迫撤退。共產黨軍往廣東竄逃,卻誤中國民黨軍埋伏而潰敗。周恩來命大,總算獲救。
雖然起義失敗,但這時的共產黨軍中,有很多人後來成為毛澤東政權的幹部,因此八月一日這天被定為中國共產黨的紅軍(人民解放軍)成立紀念日。
南昌起義失敗造成大混亂,共產黨在八月七日緊急召開中央委員會,陳獨秀總書記被罷免。當時,積極贊成罷免的,就是毛澤東。起初,毛澤東很尊敬陳獨秀,黨中央決定國共合作時也投贊成票,但當他判斷勢必失敗時,便不再支持。
這次的切割,是毛澤東出頭的第一步,不過並沒有那麼簡單。
陳獨秀下台後,由瞿秋白繼任總書記。中央委員會也確定與國民黨斷絕合作,並決定於秋收時期,在農村區域起義反擊,稱為「秋收起義」。
共產黨從過去和國民黨合作為基調的右派路線,轉變為主張武力的左派路
線。
毛澤東在這次起義擔任湖南省的領導。
●曾經尊敬的人一旦失勢,就要迅速切割
第三章 史達林──繼承人之爭
對列寧卑躬屈膝的男人
作為行政機構的「人民委員會」,史達林也獲選成為十五位人民委員之一,擔任民族事務人民委員。
史達林負責的民族事務,主要是為革命政權拉攏俄羅斯民族以外的民族。史達林是喬治亞人。他投身革命運動的契機,就是因喬治亞處於俄羅斯帝國的高壓政權下,為求民族自決與獨立。這項運動與企圖推翻帝政的馬克思主義結合,遂成為布爾什維克的一員。從這樣的經歷看來,史達林擔任這個職位算是適得其所。
俄國從未設置過負責處理民族事務的辦事處,史達林必須從物色辦公室的設置地點、...
作者序
序
前言 史達林、希特勒與毛澤東崛起的非典型法門
史達林、希特勒、毛澤東──回顧二十世紀的歷史,就不得不提起這三位領袖。毛澤東雖有「前半生還不錯,後半生卻很糟」之類公評未定的部分,但史達林和希特勒兩人就完全遭到否定。如果有人敢說:「雖然他們做過壞事,但也有些功績。」像這樣的言論,就可能會遭受眾人撻伐。
本書依解讀的方式不同,或許稍有鼓勵仿效此三人之嫌,但身為作者的我,絕無宣揚「以此三人為榜樣」的意圖,這一點我必須先說明。獨裁國家至今仍然存在。而在企業或團體中,也不乏由一人掌權的經營者或理事長。許多中小企業也多是創辦人或他的子孫單獨經營。
組織愈大,獨裁度就愈低。現今大企業中,如果職員升遷順利,也有機會當上企業領導人,這種所謂的「上班族經營者」愈來愈多。獨裁度低這一點雖然民主,但也有不敢果斷決策的弊病。
很多人表示最近的政治界,已經沒有像吉田茂或田中角榮這種大器的政治家。財經界也有類似的處境,現在的財經團體高層和過去相比,格局高下立判。其他產業在二十世紀結束之前,還有像日本醫師會的武見太郎會長、建築界的丹下健三那樣的「領袖」。
藝文界亦然,我曾經寫過有關古典音樂或歌舞伎的著作,在古典音樂界,有被尊為「帝王」的海伯特.馮.卡拉揚這樣的絕對權威,稱霸樂壇直到一九八九年。日本的歌舞伎界也有第六代中村歌右衛門。他們退場之後,古典音樂界和歌舞伎界便不再有絕對權力者,說好聽一點是邁向民主,講難聽點,接下來的古典音樂界和歌舞伎界,就是一段懶散又欲振乏力的時代。
這麼一來,人們不免懷念起獨裁者、權力者或重量級人物,社會醞釀著期盼這種人物存在的氣氛。IT業受到矚目,以及創業者受到推崇的背後,或許正是因為這種期盼現代強人的氣氛。
成為組織高層的途徑大致可分為三類。
其一是創業。因為草創階段幾乎都是小組織,高層必須獨裁。而在組織擴大的過程中,獨裁也是被容許的。許多企業的創辦人都有獨裁者的氣質。
另一種是世襲。包含日本,世界上現在仍有許多世襲的國王,日本雖然稱為「天皇」,但也是君主制。世襲的王基本上沒有任期,即位後就一直到去世。但是,現今幾乎不存在擁有國家實權的世襲國王,王雖有權威,但幾乎沒有參與國政的實權。同時身兼世襲權力者又掌握國家政治實權的,大概就只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吧。
雖說經營者世襲的企業也頗多,不過小企業多半是由孩子繼承父母的工作,這時,通常會有能幹的總經理負責掌管實務以利營運。
成為高層的第三個方法,則是從組織的末端,歷經重重競爭,一步步登上領導階層。也就是現今「上班族經營者」的模式。
史達林、希特勒、毛澤東都不是世襲的王。希特勒獲得政權時雖是納粹黨的黨魁,卻不是納粹黨的創始者。毛澤東雖是中國共產黨的創黨元老之一,最初也不是領導。史達林自蘇聯共產黨的前身──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活動起家,卻也花了一段時間才爬上頂端。
他們三人都是從黨內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才掌握權力。既非生長在帝王家,也不是具領袖地位的創始者。他們從組織的一員崛起,經過層層鬥爭爬到最高,掌握權力之後,徹底肅清異己。
本書所要描述的,是他們在組織裡崛起的過程,以及在掌握權力,成為獨裁者後,如何剷除政敵,確立自己的絕對權力。
我們應該從這三人崛起的過程中讀取什麼?是要當作成功學的教科書、揭露內幕的爆料書、當成歷史祕聞、看作警世通言或是純粹描述壞人的小說,全憑讀者自由解讀。身為作者,我只是傳達在歷史上曾經有這般人,做了那般事而已。
這三個人的竄起雖有共通點,但他們在組織裡的位置卻不盡相同。毛澤東雖是創黨元老之一,但經歷過失勢、左遷,後來又重新掌權。希特勒並非創始成員,在組織規模尚小時加入,慢慢嶄露頭角。史達林則是從龐大組織的末端崛起。
他們是二十世紀著名的革命家與政治家,以現代來講,三人就像是企業草創期的成員。現在的新創企業幾乎都是建立在IT革命的技術革新背景之下。他們三人皆出生於皇帝支配的國家,經歷打倒帝制,推崇民主主義,甚至是推行社會主義的政治革命時代。以極少人數創始的組織,在這革命時期逐漸壯大。
因此,本書雖是三位權力者的成功故事,同時也是二十世紀史的剖面中,
三個新創企業的成長故事。我既非歷史學家,也不是政治學者。為什麼要寫這樣的書呢?
過去我寫過幾本書,內容是有關於二十世紀的著名古典音樂家,也曾擔任編輯,撰寫許多二十世紀藝術家的評傳,在這些評傳中,作為當權者的希特勒和史達林都有一席之地。這兩位獨裁者對於生活在二十世紀的人們,有著深遠的影響力。
因此基於興趣,我從過去閱讀許多關於這兩人的書。雖不敢以專家自居,但我想在非專家的圈子裡,我算是所知甚詳了。因此,我才會發起從「成功」的角度切入撰寫兩位獨裁者的念頭。毛澤東雖然和古典音樂幾乎無關,但我還是將他與史達林、希特勒列在一起。
因為是以歷史為題材,我當然會根據歷史資料撰寫,不過他們過去掌握極大的權力,當權時期都主導編撰對自己有利的歷史,其中包含他們的經歷。在他們死後,因為各種研究,有關他們的歷史又再度調整。
在世時受人讚譽,去世後反遭酷評,評價的起伏之大,依撰寫傳記的作者立場不同,一件事實經常呈現完全迥異的表述。如果對這些差異一一記述將會沒完沒了,因此針對「時間、地點、人物、事實」等,我會參考多方資料,幾經確認後才撰寫,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可能因角度不同,而招致異論,這一點需預先聲明。
序
前言 史達林、希特勒與毛澤東崛起的非典型法門
史達林、希特勒、毛澤東──回顧二十世紀的歷史,就不得不提起這三位領袖。毛澤東雖有「前半生還不錯,後半生卻很糟」之類公評未定的部分,但史達林和希特勒兩人就完全遭到否定。如果有人敢說:「雖然他們做過壞事,但也有些功績。」像這樣的言論,就可能會遭受眾人撻伐。
本書依解讀的方式不同,或許稍有鼓勵仿效此三人之嫌,但身為作者的我,絕無宣揚「以此三人為榜樣」的意圖,這一點我必須先說明。獨裁國家至今仍然存在。而在企業或團體中,也不乏由一人掌權的經營者或理事長。...
目錄
前言 史達林、希特勒、毛澤東崛起的非典型法門
第一部 出身
第一章 史達林──冷血的鬥爭
成績優秀的神學生/俄國社會民主勞動黨建黨/革命運動家史達林的誕生/史達林的會議術/黨最初的分裂──布爾什維克與孟什維克/站在「宣傳外務」最前線的史達林/日俄戰爭的挫敗,一九○五年革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假裝無能/靠組織分裂往上爬/邁向革命/革命成功
第二章 希特勒──意志的勝利
被竄改、捏造的過去/立志成為畫家的青年時代/在維也納的「苦惱與修業」/獲得榮譽卻未出人頭地/旁觀革命與敗戰/左翼希特勒/在關鍵時刻見風轉舵/希特勒強大的武器──一張嘴/成為黨魁
第二部 榮昇
第三章 史達林──繼承人之爭
俄國共產黨誕生/對列寧卑躬屈膝的男人/剷除異己的手段/內戰與新經濟政策/列寧病倒/竊聽電話/列寧與史達林的對立/恐怖平衡/黨內鬥爭白熱化/被無視的遺言/以退為進
第四章 希特勒──我的奮鬥
啤酒政變失敗/將審判當作宣傳/大膽將留守重責交付無能者/與出色同志的緊張關係/實力者利用法/標語左傾,思想右傾/化分裂危機為轉機/「擱置」戰術/條件鬥爭無意義/希特勒的終極目標/捨棄左派/掛羊頭賣狗肉也沒關係/全力投入總統選戰/羅姆復權/傀儡政權/拒絕擔任副首相/談判──第一幕/談判──第二幕/談判──第三幕/就任首相
第五章 毛澤東──大地之子
沒有享受過父愛的孩子/第一任妻子/中國共產黨建黨/共產黨的內部路線之爭/從國共合作轉換到左派路線/獨門的革命戰略/妻子們/弱小的社會主義/都市起義再度失敗/長征的起始/軍事政變/高明的口號
第三部 野心的盡頭
第六章 希特勒──竊國始末
日常小事當作重大新聞的宣傳策略/刻意不與他黨合作/奪權的賽局/機關算盡/德國的納粹化/血的肅清/元首誕生
第七章 史達林──大屠殺
留下主要敵人,制衡次要敵人/沒有理念的野心家/反對者死在手術台上/自掘墳墓的反對派/互揭瘡疤/要維持權力,沒有思想最好/對新世代的疑惑/大清洗/自食惡果
第八章 毛澤東──最後的王朝
國共再度合作/第三任妻子──江青/黨內鬥爭/整風運動/國共內戰/毛澤東的轉變/大躍進大失敗/出版《毛主席語錄》/文化大革命/後毛澤東時代
附錄 史達林、希特勒、毛澤東的戰略筆記
前言 史達林、希特勒、毛澤東崛起的非典型法門
第一部 出身
第一章 史達林──冷血的鬥爭
成績優秀的神學生/俄國社會民主勞動黨建黨/革命運動家史達林的誕生/史達林的會議術/黨最初的分裂──布爾什維克與孟什維克/站在「宣傳外務」最前線的史達林/日俄戰爭的挫敗,一九○五年革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假裝無能/靠組織分裂往上爬/邁向革命/革命成功
第二章 希特勒──意志的勝利
被竄改、捏造的過去/立志成為畫家的青年時代/在維也納的「苦惱與修業」/獲得榮譽卻未出人頭地/旁觀革命與敗戰/左翼希特勒/在關...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