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養生基本原則,理解生活調理重點
精萃先秦諸子百家養生之道:中國養生第一經典
解密老祖宗的神奇養生智慧,流傳千古的養生祕笈
˙影響深遠:
集結先人累積的豐富醫療經驗----注重天人合一、陰陽平衡、順應時序的健康理念,成為傳統醫學中探討生命歷程與醫學應用的根基。
˙系統解析:
白話解析《黃帝內經》內容,讓想了解中醫養生術的讀者,能更一目了然地將中醫精深的理論牢記在心,將祖先的養生智慧融入生活當中。
˙圖表呈現:
將較難理解、說明繁雜的概念與發展脈絡,以照片、繪圖、表格等提綱挈領地呈現,讓讀者透過這些圖表解說,更輕鬆了解養生重點。
【內容簡介】
讀《黃帝內經》,汲取人類學中最高的學問
《黃帝內經》是中國最著名、最古老的中醫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羅萬象的奇異之書。薈萃了先秦諸子百家養生之道、醫療之術、長壽之訣,運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論,對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做了較為全面的闡述,確立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成為中國醫藥學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泉源。
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不像西醫書籍那樣,總在解析生理、病理等專業詞彙,它從我門日常的起居飲食出發,點點滴滴地向人們傳授養生的奧妙、生命的智慧。可以說,研讀《黃帝內經》,就是開啟一次養生與生命的光明之旅。
本書在忠於原文的基礎上,將《黃帝內經》的養生精髓,用一張張生動而形象的圖片加以解析,圖文並茂,淺顯易懂,讓你終於可以擁有一本能輕鬆讀懂的國學寶典!
˙如何知道五臟六腑與陰陽五行的關聯?
˙如何判斷自己屬於何種體質?
˙該如何運用經絡調理體質?
˙該如何從飲食與生活起居方面達到養生的目的?
作者簡介:
*臧俊岐
1942年生,主任醫師,著名針灸學家。
自幼體弱多病,稍長即立志攻醫。從醫近50年,針技嫺熟,醫術精湛,力求博采,以傳統為基礎,發展新理念。施針用藥簡而有效;針刺手法溫和輕柔,為針灸「溫和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擅長神經內外、風溼、呼吸等科的針灸療術,多次被邀請出國應診與講學。
另編有《圖解本草綱目:常見病五行漢方對症調養圖典》、《圖解本草綱目:常見病漢方百草療效應用圖典》等書籍。
章節試閱
氣,生命的動力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素問.六節藏象論》
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中醫學把氣的運動變化,稱做「氣機」。由於氣的運動變化,就有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即稱為「氣化」。凡有生機的組織器官,都是氣化的場所。整個生命過程就是氣在人體不停地升降出入的過程,氣化停止生命也就終結。總之,生命活動的生與死,實際上寓於氣的運動中,有氣則生,無氣則死。
氣的內涵
《黃帝內經》中氣的內涵基本上是指「有別於液體、固體的流動而細微的存在」。例如:將自然界的物質存在形容為蒼天之氣、天氣、地氣、風氣、雷氣、穀氣、雨氣、春氣、夏氣、秋氣、冬氣等。把人體生命運動中,超出肉眼直觀範圍而又客觀存在的生命物質稱作氣或精氣。五臟之氣,如:心氣、肺氣、肝氣、腎氣。六腑之氣,如胃氣等。生理物質為精或精氣。病理物質則為邪氣。
升降出入運動是維持人體內外環境動態平衡的保證。腎水屬陰水(腎陰),內蘊坎陽(腎陽),在腎間動氣(命火)的發動下,坎中一陽濫升。其中腎陽土煦術,腎陰涵養肝木之升發。在中土樞軸的轉動下,肝脾溫升,肺胃涼降。心火屬火(內含心陰),心陰下蔭,戌土得潤,胃土和降。心陽下煦,肺金不涼。始能順降。如此,在腎陽命火的發動下,中土樞軸轉動,肝脾溫升而心胃涼降,共同完成臟腑的升降功能,從而完成人體臟腑的氣血升降運動。
氣的功能
在中醫學理論中,氣既是物質,又是功能,如把人體臟腑的功能活動稱為「臟腑之氣」,人體血液的運行,要靠心氣的推動;肺的呼吸運動,也要靠肺氣的宣發與肅降功能;小便的貯藏與排泄,由腎的氣化作用完成。又如經絡的功能活動稱之為「經氣」,在針刺治療時,必須「得氣」(酸、脹、麻的感覺),才能針對病所,取得一定的療效。
氣既是物質,又是功能,如把人體臟腑的功能活動稱為「臟腑之氣」,人體血液的運行,要靠心氣的推動;肺的呼吸運動,也要靠肺氣的宣發與肅降功能;小便的貯藏與排泄,由腎的氣化作用完成。又如經絡的功能活動稱之為「經氣」,在針刺治療時,必須「得氣」(酸、脹、麻的感覺),才能針對病所取得一定的療效。圖左為青龍騰雲,右為白虎承雲咆哮,畫面反映了上古神祕的雲氣景象。
具體來說有下面的幾個功能:
推動作用 促進內臟的機能與血和津液流動。人體的生長發育,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血液的循環運行,津液的輸布和代謝,都要依賴氣的激發與推動,方能維持正常。若氣的這項功能不足,就會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或出現早衰,臟腑、經絡功能會減退,還會引起血虛、血脈淤滯和水溼停滯等病變。
溫煦作用 維持體溫、溫暖內臟,以提高內臟的機能。《難經•二十二難》說:「氣主煦之」,即指氣有薰蒸溫煦的作用,是人體熱量的來源,人體能維持正常的體溫,是與氣的溫煦作用密切相關。若溫煦作用不足,便可出現畏寒肢冷、血運遲緩等。
防衛作用 保護身體肌膚表面,防止外邪侵入,又能與入侵之病邪作鬥爭。若驅邪外出,則身體康復;若氣的這項功能不足,則無法抵抗病而導致發病。正如《素問•評熱病論》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氣化作用 氣化是指透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具體是指氣將血轉換成精,或者將津液轉換成汗,使氣、血、津液和精互相循環變換。若這項功能失常,就會影響到氣、血、津液的新陳代謝;影響到食物的消化吸收;影響到汗液、尿液和糞便等的排泄。
固攝作用 調節汗水與經血的分量,調整體內物質的排泄。氣的固攝作用,主要是對血、精、津液等液態物質具有防止其無故流失的作用。若這項功能不足,便會出現出血、自汗、遺尿、遺精等病症。
上述氣的五種功能,它們密切配合,相互為用,才能保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
不同的氣的功用
人體的氣,由於其組成、分布部位及功能特點的不同,因而有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的不同名稱:
元氣 又名「原氣」、「真氣」,由腎中先天之精氣所化生,又賴後天精氣的滋養和補充。因此,元氣是人體最根本之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充沛,則臟腑功能強盛,抗病能力強,健康長壽;反之,元氣衰弱,就會正氣不足,抗病力差,常易出現種種病變。
宗氣 是胸中之氣,由肺吸入清氣和脾胃化生的水穀精氣結合而成。宗氣在胸中積聚之處,稱為「氣海」。宗氣的功用:一是助肺呼吸,凡言語、聲音、呼吸強弱,均與宗氣的盛衰有關;二是貫注心脈而行氣血,凡氣血的運行,以及肢體的寒暖和活動能力,多與宗氣有關。
營氣和衛氣 都來自於水穀之精氣,由水穀精氣中的「精專之氣」化為營氣,運行於脈中,能化生血液,對人體有營養作用;水穀精氣中「剽悍滑利」部分化為衛氣,衛氣行於脈外,內而胸腹臟腑,外而皮膚肌肉,無處不到,衛氣有抵抗侵入身體的病邪的作用,主要對人體達到保衛作用。
人體之氣構成表
元氣 是人體各種氣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種,又稱「原氣」、「真氣」。它主要由先天精華化生而成,稟生之後,又要水穀精微的滋養和補充。
衛氣 是由水穀之氣化生,是人體陽氣的一部分,故又稱「衛陽」。衛氣有溫煦臟腑、潤澤皮毛、保衛肌表、抵禦外邪的功能。
宗氣 是由肺吸入的清氣和脾胃運化來的水穀之氣結合而成,聚集於胸中,它推動肺的呼吸和心血的運行。
營氣 是由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所化生,是水穀之氣中比較精粹而富有營養的部分。它除了有營養全身的功用外,還能化生血液。
當氣失去協調
氣是構成人體並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氣聚合在一起便形成有機體,氣協調運行則身體健康,不協調則身體失調。氣不平衡的狀況一般表現為:氣虛、氣滯、氣逆三種形式。
氣虛 是由於正氣不足所引起的全身或某一臟腑功能減退的病變。造成氣虛的原因,多半是由於元氣、營養不足或者因疲勞和疾病造成的消耗。發生氣虛時,氣的功能下降,新陳代謝減弱,內臟的技能也變差,可能體溫降低而降低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所以容易生病。因氣虛而導致的主要症狀有:全身疲憊、食欲不振、呼吸困難、精力減退、精神衰退等。
【治法】補氣。
【常用藥方】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人參、黨參、黃芪、白朮、甘草等。
氣滯 氣滯症又稱氣鬱症,是指體內氣機運行不暢,停留於某一部位所產生的病變。當氣的流通不順暢的時候,會引起各種疾病問題。氣滯發生的原因是由於外邪入侵和營養失調。精神壓力過大與血液循環失調而引起的。臨床常見的有肝氣鬱結、脾胃氣滯。發生氣滯時,相應部位會感到疼痛並發熱,也會因為血液停滯的原因而導致血液循環不暢。一般氣滯的症狀表現有:疼痛、腹脹、胸悶、焦躁、失眠等。
【治法】理氣、行氣。
【常用藥方】肝氣鬱結用疏肝散、逍遙丸,藥用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棟子等;脾胃氣滯用枳實導滯丸,藥用大黃、木香、神曲、白朮、枳實、厚朴、檳榔等。
氣逆 氣流逆向行駛而產生的狀態。氣逆發生的原因通常是外邪入侵、精神不安定、攝取過量的生冷和燥熱物質所致。
藉由氣的流動,將食物由胃送往小腸,將氣送往肺部。當發生氣逆時,這些功能將會逆向運作。因氣逆引起的症狀有:胃不適、嘔吐、打嗝、咳嗽、氣喘、頭痛、目眩等。
【治法】理氣、降氣。
【常用藥方】肺氣上逆用蘇子降氣湯、藥用蘇子、萊菔子、前胡等;胃氣上逆用桔皮竹茹湯或旋複代赭石湯,藥用橘皮、半夏、竹茹、旋複花、代赭石、沉香等。
氣,生命的動力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素問.六節藏象論》
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中醫學把氣的運動變化,稱做「氣機」。由於氣的運動變化,就有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即稱為「氣化」。凡有生機的組織器官,都是氣化的場所。整個生命過程就是氣在人體不停地升降出入的過程,氣化停止生命也就終結。總之,生命活動的生與死,實際上寓於氣的運動中,有氣則生,無氣則死。
氣的內涵
《黃...
目錄
上篇 概論篇
第一章 叩問千年養生經典
011 我們為什麼要讀《黃帝內經》?
012 黃帝和岐伯是什麼樣的人?
014 《黃帝內經》是黃帝所作嗎?
016 是否有《黃帝外經》?
017 成書年代之爭
第二章 《黃帝內經》三大基本學說之一:
陰陽學說
019 陰陽共生體
023 陰陽和合
025 當陰陽失去平衡
第三章 《黃帝內經》三大基本思想之二:
五行學說
027 五行的基本內容
030 《黃帝內經》五行配臟及其依據
031 用五行來說明五臟功能
033 用五行說明五臟的相生相剋關係
034 用五行說明五藏的傳變
036 用五行解釋疾病
038 用五行指導治療
039 用五行指導治療情志病
第四章 《黃帝內經》三大學說之三:藏象學說
041 藏象統論
042 解讀「藏象」
043 「五藏」不等同於解剖生理系統五臟
中篇 養生篇
第一章 天年論
049 女性的生長週期
050 男性的生長週期
051 生命的動力
052 老化的過程
054 四種長壽之人:真人、至人、聖人、賢人
056 長壽、短壽之相
059 如何長命百歲?
第二章 生命的能量
062 氣,生命的動力
067 血,生命的紅色營養液
070 津液,生命的甘泉
072 精,生命之本
075 血與氣的關係
080 津液與氣血的關係
第三章 藏象與人體
083 人的五臟六腑
085 心為君主之官
088 肺為相傅之官
090 肝為將軍之官
092 脾為諫議之官
095 腎為作強之官
098 膽為中正之官
099 胃為倉廩之官
100 小腸為受盛之官
102 大腸為傳導之官
103 膀胱為州都之官
104 三焦為決瀆之官
105 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
第四章 經絡學說
111 經絡是確實存在的
113 經絡的作用
114 利用經絡調養身體
116 經絡總覽圖
118 十二大經脈之手太陰肺經
120 十二大經脈之手陽明大腸經
123 十二大經脈之足陽明胃經
128 十二大經脈之足太陰脾經
131 十二大經脈之手少陰心經
133 十二大經脈之手太陽小腸經
136 十二大經脈之足太陽膀胱經
142 十二大經脈之足少陰腎經
145 十二大經脈之手厥陰心包經
147 十二大經脈之手少陽三焦經
150 十二大經脈之足少陽膽經
155 十二大經脈之足厥陰肝經
158 奇經八脈
第五章 飲食有節
167 飲食養生的作用
169 榖氣為後天之本
172 五味四氣歸經
178 五味與五臟
182 五味失和,疾病降至
第六章 四季順養
185 春季養生:夜臥早起,心情舒暢
188 夏季養長:夜臥早起,最忌發怒
191 秋天養收:早睡早起,心境平和
194 冬天養藏:早臥晚起,神藏於內
197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第七章 五行體質,因人施養
201 金型人
204 木型人
207 水型人
210 火型人
213 土型人
下篇 病邪篇
第一章 六氣與病邪
219 什麼是六淫?
220 風為百病之始
221 寒為損陽陰邪
222 暑為盛熱陽邪
223 濕為濁穢陰邪
224 燥為乾澀病邪
225 熱為火熱陽邪
第二章 七情與病邪
227 什麼是七情?
229 百病生於氣
232 五志生剋
234 移精轉換療情志病
第三章 起居習慣與病邪
237 飲食與病邪
239 起居與病邪
242 房事與病邪
244 房事不宜
248 《黃帝內經》中關於性與生殖疾病的記載
第四章 治則學說
250 治未病
252 治病求本,標本緩急
253 辨症論治,正治反治
255 針灸方劑,對症診療
256 扶正祛邪
258 針灸處方
第五章 針灸療疾病
260 針灸學的形成
262 《黃帝內經》與針灸
264 虛實補瀉
268 針刺的要領
270 人體禁刺的部位
272 熱症的治法
274 咳症的治法
276 痛症的治法
278 痹症的治法
280 痿症的治法
282 厥症的治法
附錄
《黃帝內經》九針的應用及方法
上篇 概論篇
第一章 叩問千年養生經典
011 我們為什麼要讀《黃帝內經》?
012 黃帝和岐伯是什麼樣的人?
014 《黃帝內經》是黃帝所作嗎?
016 是否有《黃帝外經》?
017 成書年代之爭
第二章 《黃帝內經》三大基本學說之一:
陰陽學說
019 陰陽共生體
023 陰陽和合
025 當陰陽失去平衡
第三章 《黃帝內經》三大基本思想之二:
五行學說
027 五行的基本內容
030 《黃帝內經》五行配臟及其依據
031 用五行來說明五臟功能
033 用五行說明五臟的相生相剋關係
034 用五行說明五藏的傳變
036 用五行解釋疾...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