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太陽真火•回垂絕元陽*
*5種療法、12個重點穴位、多種症狀調理、守護女性生理*
*首刷隨書限量贈品:安欣二姑「艾消淨」艾草左手香貼布(一片裝)*
養生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
小末醫師 《大氣中醫》作者
李思儀 李思儀中醫診所院長
胡心瀕 南崁風澤中醫診所院長
孫茂峰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
陳峙嘉 雅丰唯心中醫診所院長
陳麗蓮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任
◎居家保健方便實用◎
運用常見的艾灸製品,快速掌握5種灸法,是居家保健最方便的入門。
◎真人圖示常用穴位◎
介紹最常用的12個穴位,真人圖示,輔以文字說明,正確掌握取穴要領。
◎多種症狀調理◎
辯症施灸:針對現代人常有的疲勞不適,頭痛、腰痛、肩頸痠痛,以及困擾女性的生理不適,還有多種慢性病,介紹症狀與對應的調理方法。
有別於中醫的藥物與施針,艾灸,是最方便居家保健方式。透過楊力老師深入淺出的文字和詳細圖示,從入門到進階,幫助艾灸愛好者從零開始,將艾灸輕鬆融入日常生活。
〈入門篇〉詳細講解艾灸的製品、療養原理與運用的基礎知識,建立初步的概念;〈進階篇〉著重經絡與穴位的介紹,幫助讀者重點掌握受益終生的12個保健穴位――百會、大椎、中脘、腎俞、關元、曲池、神門、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太溪、太衝;〈實踐篇〉則明列常見的多種不適,例如頭痛、頸椎不適、腹痛、腰痛、失眠、疲勞等,固本培元,逐步調理。而艾灸也特別是女性的好朋友,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透過溫和的艾灸來改善生理不適。更有其他慢性病症的調理建議。
透過溫和的「艾療」,一起守護個人與家人的健康。
「艾灸,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手段,也是先人傳承給我們的簡單的養生保健法,透過艾絨、艾粒燃燒產生的溫熱能量以及藥氣,作用於身體的特定位置(穴位),可以處理許多不舒服的症狀,例如頭痛、腸胃不適、痛經、頻尿、筋骨痠痛等,平時無病的人也可以一週艾灸一次,調整免疫力、增強體力及抵抗力,讓我們更不容易生病。
楊力教授透過這本書,向大眾介紹這門中醫的特色治病養生法,書中深入淺出,以簡單的用字遣詞告訴我們艾灸艾療的原理、使用方式、治療時機以及保健穴位,不只普羅大眾容易了解,我也推薦給在學的中醫學生入門閱讀,誠為一本教學及衛教兼有的好書。」──胡心瀕(南崁風澤中醫診所院長)
「艾葉……生性溫熟,純陽也。可以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本草綱目》
作者簡介:
楊力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特邀專家。
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楊力教授精通文史哲醫,尤其對《易經》、《黃帝內經》研究有素。其行醫五十餘年,一直致力於中醫養生科普推廣,出版諸多中醫養生科普圖書,如《濕寒虛熱五招搞定》、《脾不虛,病不找》、《養生先養腎》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艾灸,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手段,也是先人傳承給我們的簡單的養生保健法,透過艾絨、艾粒燃燒產生的溫熱能量以及藥氣,作用於身體的特定位置(穴位),可以處理許多不舒服的症狀,例如頭痛、腸胃不適、痛經、頻尿、筋骨痠痛等,平時無病的人也可以一週艾灸一次,調整免疫力、增強體力及抵抗力 ,讓我們更不容易生病。
楊力教授透過這本書,向大眾介紹這門中醫的特色治病養生法,書中深入淺出,以簡單的用字遣詞告訴我們艾灸艾療的原理、使用方式、治療時機以及保健穴位,不只普羅大眾容易了解,我也推薦給在學的中醫學生入門閱讀,誠為一本教學及衛教兼有的好書。」──胡心瀕(南崁風澤中醫診所院長)
名人推薦:「艾灸,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手段,也是先人傳承給我們的簡單的養生保健法,透過艾絨、艾粒燃燒產生的溫熱能量以及藥氣,作用於身體的特定位置(穴位),可以處理許多不舒服的症狀,例如頭痛、腸胃不適、痛經、頻尿、筋骨痠痛等,平時無病的人也可以一週艾灸一次,調整免疫力、增強體力及抵抗力 ,讓我們更不容易生病。
楊力教授透過這本書,向大眾介紹這門中醫的特色治病養生法,書中深入淺出,以簡單的用字遣詞告訴我們艾灸艾療的原理、使用方式、治療時機以及保健穴位,不只普羅大眾容易了解,我也推薦給在學的中醫學生入門閱讀...
章節試閱
一起走進艾灸文化
談論艾灸,首先要提的自然是艾灸最基本的原材料――艾葉。
艾葉就是艾草這種植物的葉片。早在先秦時期,艾草就已經是關係民生的重要植物了。《詩經》中就有這樣的描寫:「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詩中先人們所採的「艾」便是艾草。中國出產艾草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以李時珍的家鄉――湖北薪州所產最佳,當地的艾草也被稱為「嶄艾」。
用艾葉治病的歷史非常悠久。戰國時期的孟子就說過:「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孟子•離婁上》)。所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說,得了多年的病,要想治好,需要尋求陳年的艾葉。如今在民間,也還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
在明代醫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中,對艾葉的功效有這樣的記載:「艾葉……生溫熟熱,純陽也。可以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其中提到的「灸之」,正是艾灸之意。
當具體艾灸時,就不得不涉及經絡穴位。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這個整體透過什麼來溝通呢?通過經絡。人體的經絡就像是電線一樣溝通了臟腑與四肢百骸,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繫起來。這些「電線」具有運行氣血的功能,而穴位就是「電線」上的重要接點,透過艾灸這些「接點」,能調節人體氣血,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艾灸操作簡單,容易掌握
針刺療法與艾灸療法常常並稱為「針灸」。雖然針刺的治病效果也很好,但需要找穴非常準確,並且需要把針刺入體內,對非專業人員來說,在操作上往往不易把握。相比之下,灸法就要簡單得多,只需要用點燃的艾條熏烤穴位所在的皮膚表面,非常容易掌握。
對於沒有學過中醫、不了解經絡的人來說,找準穴位並不是簡單的事。但對於艾灸,經穴定位不用像針刺那樣必須精準到一個點。在對穴位施灸時,只需在包括穴位在內的一個相對大的區域裡熏烤即可。
「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醫學入門•針灸》中指出:「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也就是說,有些病用藥不太管用,而用針刺又達不到效果,這時就要用艾灸來治療了。《强樞•官能》中也這樣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可以看出,在治療疾病中,有時艾灸比藥物、針刺更有優勢。
從「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這句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有時治病需要多方配合。當用藥或針刺都不理想時,可以考慮用艾灸:有些時候,單純的針刺效果並不理想,而結合艾灸,效果會特別突出。
巧選艾絨和艾條
艾絨有青艾絨和陳艾絨之分。青艾絨是用當年採摘的艾葉製成的。我們平時使用的艾絨大多為陳艾絨,用這樣的艾絨在進行艾灸時,灸火溫和,灸感明顯,效果也特別好,而青艾絨大多火烈,艾灸時會有灼痛感,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說:「凡用艾葉需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
一般來說,陳艾絨好不好主要是由艾絨的純度來決定的。純度越高品質就越好,反之就越差。其中,極品陳艾絨的純度極高,因其顏色金黃,也稱為金艾絨。那麼,具體如何判斷陳艾絨的好壞呢?我告訴大家一個口訣,那就是「一捏,二看,三聞,四燃」。
「一捏」:優質艾絨裡不會摻雜枝梗及其他雜質,捏起一撮,很容易成形。
「二看」:優質艾絨的顏色是土黃色或金黃色,如果裡面夾雜有青綠色,則可能含有青艾絨。
「三聞」:優質艾絨聞一聞能感覺到淡淡芳香,青艾絨大多有青草味。
「四燃」:將艾絨點燃,好的艾絨冒出的艾煙有些淡白,不濃烈,氣味芳香,沒有刺鼻味。
當我們購買艾條時,除了結合上面判斷艾絨的好壞外,還要考慮其他方面:好的艾條摸上去比較結實;好的艾條火力柔和不烈,燃燒的時間也比較長,彈掉艾灰,看上去是紅彤彤的。用這種艾條施灸時,有熱氣的熏烤感而不是灼燒感。
平時我們家裡用艾絨也好,艾條也罷,一次不用買太多。可能有的人圖省事,喜歡多買一些回來,這時如何保存就是一個問題了。因為艾絨和艾條極易受潮,如果是少量的艾絨或艾條用密封袋包裝就可以了,隨用隨拿:如果量多,可用一個大的塑膠袋或購物袋(不要有破洞)裝好。天氣好的時候,可以拿出艾絨或艾條晾晒幾個小時即可。
艾炷灸――小艾炷,大功效
我們所說的艾炷灸就是把製成的艾炷放在穴位上進行施灸的方法。在施灸時,我們所選擇艾炷的大小、多少,應根據疾病性質、病情輕重、施灸部位和年齡大小等多方面進行考慮,不是說什麼病都可以拿來隨便灸的。比如,有的人剛得病,平時身體素質較好,這時可以用一些大的艾炷進行施灸,壯數也可以多一些:而那些久病體虛的人,所用的艾炷最好小一些,壯數少一些。
根據艾炷灸的操作方法可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兩種。
直接灸
直接灸也叫著膚灸、著肉灸,顧名思義,就是說把大小適宜的艾炷點燃後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這種灸法的優勢是艾炷直接接觸穴位,熱力比較強,可以直達病灶,給病症相對應的穴位以更強的刺激,效果比一般的灸法要強。
直接灸可細分為無瘢痕灸和瘢痕灸。
(1)無疤痕灸
無疤痕灸也叫非化膿灸,一般都是用中、小艾炷直接灸灼穴位皮膚,這種方法是灸到皮膚有紅暈但不起疱,不化膿,也不留瘢痕。無疤痕灸最適合慢性虛寒性疾病。
這種方法在使用前先用少量的凡士林塗在穴位皮膚上,防止艾炷滑掉,然後把大小適宜的艾炷放在穴位上,點燃艾炷的尖部,隨著艾火向下燃燒,皮膚的熱感逐步增強,大約燒到艾炷還剩四分之一感覺有些灼痛時,再換下一個艾炷繼續施灸。
如果局部起疱了,我們也不用挑破,任其自然吸收就可以了。一般剛開始會有色素沉著,但過一段時間就消失了。對於孩子或有感覺障礙者,用這種方法時,一定要掌握好溫度,以免出現燙傷等問題。
(2)疤痕灸
疤痕灸也叫化膿灸,一般用綠豆或麥粒大小的小艾炷進行施灸。施灸時先將穴位塗上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放在穴位上,用火點燃艾炷,直到這個艾炷燃盡再換下一個艾炷。用這種方法施灸會有一定的疼痛感,這時我們可用手拍施灸的穴位,可以減輕疼痛。按照規定的壯數灸完後,可將藥用膠布貼在傷口面上。一般情況下,灸完1週左右,施灸的部位就會開始化膿,即形成灸瘡。5〜6週後灸瘡就會痊癒,結痂脫落,留下瘢痕。
疤痕灸最適合治療哮喘、肺結核、瘰病等慢性疾病,對高血壓、中風也有非常好的預防作用。
一般來說,身體衰弱、年老者、小兒、糖尿病、皮膚病患者不宜進行疤痕灸:面部、關節部穴位、心臟附近以及陰部不宜進行疤痕灸。
間接灸
間接灸,也叫隔物灸或間隔灸。在施灸前,用生薑片、蒜片或者鹽等物墊在穴位皮膚上,再把艾炷放在上面進行艾灸。隔物灸的熱力和直接灸相比要溫和得多,很多人都喜歡用這種方法進行艾灸,不管是大人、小孩都可以用這種方法。
間接灸根據墊物和適應症的不同可以分為很多種,操作方法大多相似,大家可以舉一反三,靈活應用。下面介紹3種比較常用的間接灸。
(1)隔薑灸
先把薑片切成2〜3公分厚的薄片,然後用針在上面扎一些排列均勻的小孔,這樣方便熱力向下滲透;然後把薑片放在需要施灸的穴位上,再把艾炷放在薑片上,點燃艾炷,當我們感覺皮膚發燙有灼熱感時,可以把薑片拿起來,片刻後再放上,反復幾次,直到艾炷燃盡,再換下一個。如果感覺熱度過高,可以把薑片切得稍厚一些。
這種方法對於治療虛寒型腸胃疾病頗為適宜,如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此外,對感冒、風寒痺痛、痛經等病症也有很好的療效。
隔薑灸多選用新鮮的薑,一般現切現用;如果是面部使用,薑片可以切得厚一些;如果是急性或疼痛性病症,可以切得薄一些。每次灸完以後要用毛巾擦乾上面的汗液,並且避免吹風。
(2) 隔蒜灸
把剝好的大蒜(最好選用新鮮獨頭的紫皮大蒜)切成片,用針在上面扎幾個小孔,然後把艾炷放在蒜片上面,具體方法和隔薑灸一樣。也可以把大蒜去皮搗成泥,然後把蒜泥敷在穴位上,上面再放艾炷進行艾灸,以灸至皮膚泛紅為宜。
這種方法對早期肺結核、未化膿的癤腫以及腹中積塊、蟲蝎咬傷等有很好的療效。
因為大蒜對皮膚有刺激作用,所以有皮膚過敏的人使用時一定要謹慎:這種方法不適用於頭面部,因為可能會留有灸痕,影響容貌。
(3)隔鹽灸
先取純淨的食鹽,如果有大粒要先研成細末,然後填到肚臍窩裡,填平為止,把艾炷放在上面,然後點燃艾炷,如果感覺灼痛就換下一個。有的人怕鹽受熱燙傷皮膚,這時可以在上面放上薑片再進行艾灸。有的人肚臍是向上鼓起的,
這時可以用麵粉和成條狀,圍在肚臍周圍,再往裡面加入鹽進行艾灸。
關元穴――守住丹田,留住真元
我們常在一些武俠小說裡看到,有人受傷後會氣運丹田來治病,其實這個丹田指的是下丹田,就是我們所說的關元穴所在的位置。
我們的祖先在養生中特別看重丹田這個位置,認為它就是練就長生不老丹的不二之選。這就像種庄稼需要田地一樣,這個位置就是種「丹」的田地。一說「丹」,朋友們一定會覺得挺神祕的,如果我們將「丹」理解成「元氣」,就容易明白了。
關元,這裡的「元」指的就是元氣,是我們生命根本的原動力。隨著人的年齡越來越大,人的元氣就會不斷被消耗。這時怎麼辦呢?這時就需要我們及時「關」上,平時我們多刺激關元穴,就有封藏一身元氣的作用。
關元穴是任脈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保健穴位,同時也是小腸的募穴和足三陰經的交會穴,所以對任脈、小腸和足三陰經都有一定的調理作用,具體來說,主要有通調衝任、培補元氣、溫陽補腎的作用。
要找到關元穴也很簡單,肚臍直下量出四指寬(3寸)的距離,就是關元穴。
刺激關元穴最好的方法就是艾灸,尤其是中老年人、陽氣虛衰、真元不足的人最好多灸此穴。需要注意的是,青壯年身體好的人或有內熱的人要慎用,比如兩眼乾澀、面部烘熱、口咽乾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以及便祕的人最好不要艾灸關元穴,否則容易使邪熱內鬱。
艾灸關元穴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直接灸、溫和灸,也可以隔薑灸、艾灸盒灸。
一般為了保健養生,一年艾灸一兩次關元穴就可以了,灸時最好選在春分、秋分的時候。《扁鵲心書》上說:「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壯,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古時說的三百壯,是直接灸,如果受不了直接灸的疼痛,可以用隔薑灸或溫和灸,只要長期堅持,效果也一樣很好。
春夏秋冬四季轉換之時正是人體保健的最佳時機,所以每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我們都可以灸一灸自己的關元穴,這是一種順時養生的方法,可以扶助自己的正氣,抵禦外界的邪氣。如果順便灸灸肚臍下的氣海穴(此穴位於肚臍與關元穴的中點),溫陽補氣的效果就更好了。
痛經者最需要「艾」來通絡
在眾多婦科病中,痛經一直都是女人心頭抹不去的陰影。
每當痛經到來時,那一陣陣說不清又止不住的疼痛,讓很多女人備受折磨。情況輕的還可以忍受,只是在月經的頭一兩天小腹墜脹不適;嚴重的不僅腹部陣陣抽搐,手腳發冷,胸部也跟著發悶,有時候連後背大腿都會隱隱作痛。月經前就開始的痛苦「前奏」,讓人心煩意亂、渾身無力,經期中更是疼得厲害,讓人坐臥不寧。
中醫認為,痛經病位在胞宮,表現為痛症,主要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因此,進行艾灸應以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為主。
我們常把痛經分為氣滯血瘀、寒濕凝滞、氣血虛弱、肝腎虧損等4種類型,艾灸時對症治療,效果顯著。
氣滯血瘀型
這種類型的月經主要表現為月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或陣發性劇烈絞痛,有時候會放射到腰、紙部,到了月經後期,月經的顏色發紫,有瘀塊,經行不暢。如果偏於氣滯者則以脹為主,會伴有乳房及胸脅脹痛;如果偏於血瘀者則以疼痛為主,拒按,經行血塊去後則痛減,舌質暗,或有紫點。這時我們艾灸治療應以調氣化瘀、活血止痛為主,可取三陰交穴、太衝穴和中極穴。
三陰交穴為足三陰經的交會穴,可通經而止痛,各種類型的痛經皆可選用。太沖穴能疏肝理氣。中極穴屬於任脈穴位,位於前正中線上,臍下4寸處,艾灸中極穴可通調衝任之氣。艾灸時,對以上幾個穴位進行艾條溫和灸,每穴每次灸10〜20分鐘,每天或隔天1次,10天為1個療程。
寒濕凝滯型
這種類型的痛經在月經前或月經期小肚子感覺冷痛,遇到熱就會減輕,手腳冰冷,月經後期,經量減少,澀滯不爽,經色變得黯紅或夾有血塊,大便渡泄。艾灸應以溫經散寒袪濕為主。
艾灸時可選取中極穴、三陰交穴、歸來穴。歸來穴與中極穴的位置較為接近,也是位於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歸來穴屬於足陽明胃經,常用來調治月經不調、痛經等病症。
艾灸時可以採用艾條溫和灸,每穴每次灸15〜20分鐘,每天或隔天1次,10天為1個療程。
氣血虛弱型
這種類型在月經期或經後期一兩天裡,小肚子會感覺綿綿作痛,並有空墜感,喜按喜溫,月經量比較少,顏色淡質地稀,整個人渾身無力,臉色發白或萎黃,有時還會感覺頭畢、心悸、失眠。艾灸應以補氣養血為主。
艾灸可取氣海穴、脾俞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氣海穴位於小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下1.5寸處即是。艾灸氣海穴有補氣溫陽的作用。脾俞穴位於背部,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這兩個也是常用的健牌養胃穴,而且足三里穴還有很好的強壯作用,有助於氣血的生成。三陰交穴調經止痛。
艾灸時採用溫和灸,每穴每次分別灸20〜30分鐘,每天或隔天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
肝腎虧虚型
肝腎虧虚型痛經的表現主要是月經期間或經後期小肚子會隱隱作痛, 艾灸時可取足太陰脾經的三陰交穴,足太陽膀胱經的肝俞穴、腎俞穴。肝俞穴位於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即是,為肝的背俞穴。腎俞穴位於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即是,為腎的背俞穴。肝腎虧虚,自然是要補肝益腎,而肝俞穴和腎俞穴則是最佳組合。
上述穴位可採用溫和灸,每個穴位分別灸20〜30分鐘,每天或隔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除了艾灸外,經常痛經的女性平時在經期一定要注意飲食,經前和經期不要吃生冷寒涼的食物,以免寒凝血瘀而加重痛經,很多女性朋友的痛經都是因為貪吃寒涼食物所致,所以一定要注意。
在月經前後,更要避免接觸寒涼,如用涼水洗菜、洗衣服。要特別注意下半身及兩腳的保暖,在月經來潮時可用熱水袋熱數小肚子,這樣能減輕痛經的程度。此外,女性朋友還要注意休息,工作不要太累,多參加一些體育運動,保持愉快的心情。
一起走進艾灸文化
談論艾灸,首先要提的自然是艾灸最基本的原材料――艾葉。
艾葉就是艾草這種植物的葉片。早在先秦時期,艾草就已經是關係民生的重要植物了。《詩經》中就有這樣的描寫:「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詩中先人們所採的「艾」便是艾草。中國出產艾草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以李時珍的家鄉――湖北薪州所產最佳,當地的艾草也被稱為「嶄艾」。
用艾葉治病的歷史非常悠久。戰國時期的孟子就說過:「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孟子•離婁上》)。所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說,得了多年的病,要...
作者序
研究中醫這麽多年來,我一直主張人們多用艾灸來防病治病,因為艾灸是補陽氣最好的途徑。
我國宋代有一個很出名的醫學家名叫竇材,他寫了一本《扁鵲心書》,這本書重點講述了一個道理,就是養生重在扶陽。竇材認為,自古扶陽有三個方法:第一個是灼艾,第二個是丹藥,第三個是附子。灼艾就是我們說的艾灸。
人為什麼要補陽氣呢?《黃帝內經》中指出:「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對人體起到溫煦臟腑、濡養筋骨的作用,就好像陽光普照萬物,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才能茁壯成長一樣,我以前也說過,陽氣是五臟的動力,也是生命的火種,人不能沒有陽氣。陽氣決定著人的健康與生命,沒有陽氣,生命就會停止,所以我們必須注重補養陽氣。
艾灸是如何幫助我們補養陽氣的呢?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複雜的程式,其實操作起來非常簡單,就是用艾條或艾絨熏烤,透過對經絡穴位的刺激,把艾草的藥力帶到我們的病痛處。
這些年來艾灸發展越來越快,在內、外、婦、兒、五官等科的疾病中都有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對於一些寒症、虛症有特別好的療效。
艾灸療法是一種由多元因素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共同發揮作用的整體治療手段。比如說,我們用隔薑灸灸神闕穴,這其中就包括了溫熱刺激、經絡穴位、藥物等諸多因素,它們相互之間是有機聯繫的,並不是單一孤立的存在,缺了其中一個就會失去應有的治療作用。
為了讓艾灸更好地服務於人們,我把這些年來的臨床經驗總結出來編寫了這本書,以期讓更多的人了解艾灸、認識艾灸、使用艾灸。全書從艾灸入門,再到穴位進階,最後到艾灸的實際應用,循序漸進地展示了艾灸的方法和功用。
我相信,那些用過艾灸或正準備使用艾灸的人,都會因為艾灸的神奇而更加深愛艾灸!
研究中醫這麽多年來,我一直主張人們多用艾灸來防病治病,因為艾灸是補陽氣最好的途徑。
我國宋代有一個很出名的醫學家名叫竇材,他寫了一本《扁鵲心書》,這本書重點講述了一個道理,就是養生重在扶陽。竇材認為,自古扶陽有三個方法:第一個是灼艾,第二個是丹藥,第三個是附子。灼艾就是我們說的艾灸。
人為什麼要補陽氣呢?《黃帝內經》中指出:「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對人體起到溫煦臟腑、濡養筋骨的作用,就好像陽光普照萬物,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才能茁壯成長一樣,我以前也說過,陽氣是五臟的動力,...
目錄
入門篇│關於艾和灸的那些事
第1課:為什麼選擇艾灸
一起走進艾灸文化/艾灸有什麼優勢/艾灸是否人人都適合
第2課:慢慢熟悉艾的味道
艾條、艾炷和艾粒/巧選艾絨和艾條/關於艾煙的問題
第3課:快速掌握艾灸的方法
最常用的艾炷灸和艾條灸/最省事的艾灸盒灸法/施灸時的補與瀉/把握好施灸的量/施灸時要注意的事/ 如何處理灸後反應
進階篇│必須了解的經絡和穴位
第4課:經穴是艾灸起效的關鍵
經穴啟動自癒力/掌握正確的取穴方法/禁灸穴位知多少
第5課:受益終身的12個艾灸保健穴
百會穴――一穴灸開,百病全無
大椎穴――清熱解表,振奮陽氣
中脘穴――溫胃散寒,理氣止痛
腎俞穴――益腎溫陽,填精補髓
關元穴――守住丹田,留住真元
曲池穴――清熱解表,通利關節
神門穴――清心安神,瀉火涼營
足三里穴――健脾和胃,固本培元
陽陵泉穴――疏泄肝膽,清利濕熱
三陰交穴――疏肝理氣,調理衝任
太溪穴――補腎益陰,培補元陽
太衝穴――疏肝解鬱,調氣理血
實踐篇│用溫暖的艾灸調養全家
第6課:用艾灸幫你搞定亞健康
每天幾次溫和灸,固本培元不疲勞/辨症治療,灸治各種頭痛/巧用艾灸改善頸椎不適/用艾灸趕走突然到來的腹痛/辨症治腰痛,艾灸顯奇效/每種失眠的背後都有治癒的奇穴/選對灸穴就能治好感冒/艾灸巧治各種咳嗽/艾灸治便秘,治標又治本
第7課:艾灸是女人最好的朋友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乳腺增生的艾灸方法/一份好心情再加一份「艾」,治好月經不調/痛經者最需要「艾」來通絡/治療閉經並不是什麼大問題/灸對穴位,讓白帶不再增多
第8課:艾灸是慢性病的調理大師
每個高血壓患者背後都應有個「艾」醫生/艾灸能有效改善糖尿病症狀/高脂血症的源頭多在於脾胃/冠心病的治療應全面/別把脂肪肝不當回事兒/艾灸非常適合治療肩周炎
入門篇│關於艾和灸的那些事
第1課:為什麼選擇艾灸
一起走進艾灸文化/艾灸有什麼優勢/艾灸是否人人都適合
第2課:慢慢熟悉艾的味道
艾條、艾炷和艾粒/巧選艾絨和艾條/關於艾煙的問題
第3課:快速掌握艾灸的方法
最常用的艾炷灸和艾條灸/最省事的艾灸盒灸法/施灸時的補與瀉/把握好施灸的量/施灸時要注意的事/ 如何處理灸後反應
進階篇│必須了解的經絡和穴位
第4課:經穴是艾灸起效的關鍵
經穴啟動自癒力/掌握正確的取穴方法/禁灸穴位知多少
第5課:受益終身的12個艾灸保健穴
百會穴――一穴灸開,百病全...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