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書為《大華》雜誌五十五期完整復刻精裝版,套書分五冊,第一冊為《大華》第一期到第十一期、第二冊為《大華》第十二期到第二十二期、第三冊為《大華》第二十三期到第三十二期、第四冊為《大華》第三十三期到第四十二期、第五冊為《大華》第四十三期到第五十五期|
《大華》雜誌為高伯雨在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五日所創辦,原為半月刊,出到第四十期起改為月刊,出至一九六八年二月十日的第四十二期停刊;休刊兩年後,至一九七○年七月一日復刊,改為月刊,稱一卷一期,但又寫總四十三期,表示延續前四十二期。又出到一九七一年七月的第二卷一期,前後共五十五期。
《大華》的內容非常豐富,依性質可分為:掌故、人物、藝術戲劇、政海軼聞、生活回憶、文物、詩聯和雜文等類。收錄的文章如陶拙庵的〈「皇二子」袁克文〉、南山燕的〈半生矛盾的周作人〉、省齋的〈憶知堂老人〉、如冰的〈胡適抗戰時的日記〉、醇廬的〈銀行外史〉、李輝英的〈文學革命第一個十年中的散文〉、容甫的〈哀香港〉、林熙的〈洪深大鬧大光明〉和〈丙午談往〉都是擲地有聲的鴻文。而〈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花隨人聖庵摭憶〉、〈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等文章不僅廣徵博引,雜採時人文集、筆記、日記、書札、公牘、密電,對晚清以迄民國,近百年間的諸多大事,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洋務運動、洪憲稱帝、張勳復辟均有涉及,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本次在絕版五十年後重新彙齊復刻出版,以供研究。
作者簡介:
原發行者/大華出版社
《大華》雜誌為高伯雨在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五日所創辦,出至一九六八年二月十日的第四十二期停刊,休刊兩年復刊後又出到一九七一年七月,前後共五十五期。高伯雨(一九○六—一九九二)原名秉蔭,又名貞白,筆名有林熙、文如、竹坡、西鳳、夢湘、大年、高適、秦仲龢、溫大雅等超過二十五個之多。他是廣東澄海人,祖父高滿華在清道光年間南渡暹羅(泰國)經商辦企業,在新、馬、泰和廣州、汕頭都有商鋪分號。一九一三年高伯雨在廣州公益中學的附小讀書,後來又轉到德才女子學校。一九二三年高伯雨入澄海中學。一九二八年冬,他赴英國讀書,攻讀英國文學。回國後,他先任職於上海中國銀行總管理處調查部專員。一九三六年高伯雨在南京外交部任僉事。抗戰爆發後他抵香港定居,直至一九九二年逝世。
主編/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情義與隙末──重看晚清人物》等十數本著作。
作者序
【導讀】掌故大家高伯雨和《大華》雜誌/蔡登山
一般人說起「掌故」,無非是「名流之燕談,稗官之記錄」。但掌故大家瞿兌之對掌故學卻這麼認為:「通掌故之學者是能透徹歷史上各時期之政治內容,與夫政治社會各種制度之原委因果,以及其實際運用情狀。」而一個對掌故深有研究者,「則必須對於各時期之活動人物熟知其世襲淵源師友親族的各族關係與其活動之事實經過,而又有最重要之先決條件,就是對於許多重複參錯之瑣屑資料具有綜核之能力,存真去偽,由偽得真……」。因此能符合這個條件的掌故大家,可說是寥寥無幾,而其中高伯雨卻可當之而無愧。
高伯雨(一九○六—一九九二)原名秉蔭,又名貞白,筆名有林熙、文如、竹坡、西鳳、夢湘、大年、高適、秦仲龢、溫大雅等超過二十五個之多。他是廣東澄海人,祖父高滿華在清道光年間南渡暹羅(泰國)經商辦企業,在新、馬、泰和廣州、汕頭都有商鋪分號,富甲一方。父親高學能(舜琴)是清末戊子(一八八八年)舉人,和丘逢甲同科,後無意仕途,隻身前往日本經商,幾經奮鬥,遂成日本關東地區舉足輕重的華僑巨賈。高家屬下的商業機構有「元發行」、「元發盛」、「文發行」、「元發棧」、「綿發油廠」等等,業務範圍廣及米糧、煙葉、橡膠、電燈、電話、航運等。高伯雨是高學能的第六子,出生於香港文咸西街高家經營的元發行,他四歲喪父,長兄高繩之(秉貞)只顧着發展自己的自來水公司和電話等業務,無暇打理父親的生意,到了一九一三年高繩之又病逝,高家事業從此後繼無人便日漸走下坡。一九一三年高伯雨在廣州公益中學的附小讀書,後來又轉到德才女子學校,再轉覺覺小學。一九二三年高伯雨入澄海中學,一九二六年六月中學畢業,到日本東京打算投考早稻田大學,九月遭逢母喪,即返廣州奔喪。一九二八年冬,他赴英國讀書,攻讀英國文學,一九三二年未修完學業而回國。先任職於上海中國銀行總管理處調查部專員,同事中有唐雲旌(一九○八—一九八○),也就是後來號稱「江南第一筆」的唐大郎,二○年代後期唐大郎開始給小報投稿,所作詩詞取材靈活,隨手拈來,涉筆成趣,頗受讀者歡迎。一九三六年高伯雨在南京外交部任僉事。抗戰爆發後他抵香港定居,直至一九九二年逝世。
在港期間,高伯雨編過晚報副刊,為報紙寫過稿,也開過畫展(因他曾隨溥心畬習畫,從楊千里習篆刻),更辦過文史刊物《大華》雜誌。但終其一生,可說寫稿為生,一寫就是五十多年,他曾自嘲為「稿匠」。據保守估計他一生所寫文字當有千萬字之多。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如此龐大的著作,最後結集出版的只有以「聽雨樓」命名的文集五種(一九九八年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聽雨樓隨筆》,還在高氏去世之後),及以秦仲龢為名翻譯的《紫禁城的黃昏》和《英使謁見乾隆紀實》。其他還有幾種雜著,如《乾隆慈禧陵墓被盜記》、《中國歷史文物趣談》、《春風廬聯話》、《歐美文壇逸話》等,但都是戔戔小冊。高伯雨自己曾說,他曾先後三次編選隨筆,都因為出版社解散或稿件遺失而未能出版,「三次受厄,可謂奇遇」。一九九一年,在香港作家小思、編輯家林道群的幫助下,他的子女自費幫他出版了新版的《聽雨樓隨筆》,這也是他生前的最後一部文集。次年一月二十四日,他遽歸道山了。
高伯雨從小就席豐履厚,高家富商多喜歡和文人往還,而當時往來寄食於高家的社會名流非常之多,有晚清翰林,當朝政要,閒居軍閥,一代學者等等,在這些人的耳濡目染之下,高伯雨對於晚清乃至民國之事,當有他獨得之秘。加上他熟讀古代和近代的筆記,尤其收藏明清罕見的筆記有上百種之多。還藏有大量的年譜、日記等資料,我們從他發表在《大成》雜誌的文章如:〈「隨軺筆記四種」中的珍貴史料〉、〈別開生面的年譜(麟慶與「鴻雪因緣圖記」)〉、〈從《張元濟日記》談商務印書館〉、〈程克甲子日記及其有關人物〉,甚至〈從我的日記中看四十年前的香港文化人〉、〈從舊日記談到民國二十一年的上海〉等文章,均可知道他對史料重視之一斑。
好友黃岳年兄說,高伯雨由於他特殊的經歷,他寫的許多事,都是自己親耳聽聞,或親身感受的,再加上他獨特的文筆思路,雖舊人舊事卻寫得意興飛揚,靈動異常。而他腹笥極廣,檔案筆記無所不讀,可說是無一字無來歷,無一事無根據。過人的才情和過人的史識,構成了高伯雨文字氣度嫻雅的底色,信而有徵,讀來有味。難怪瞿兌之說高伯雨的書「必定是讀者所熱烈歡迎的」,「讀之唯恐其易盡,恨不得一部接一部迅速問世,才能滿足我們的貪欲。」同為寫掌故和隨筆,高伯雨與徐珂、黃秋岳、鄭逸梅、劉成禺、汪東、徐一士、瞿兌之、高拜石和後來的高陽等人相比,無疑是最好的之一。而時代的劇變,也使得他成為「最後一位掌故大家」,而後無來者了。
記得高伯雨在辦《大華》雜誌時,曾催生作家包天笑寫《釧影樓回憶錄》,逐期在《大華》連載,最後並為他出單行本。這為包天笑耄耋多病的晚年,贏得不少慰安;而《釧影樓回憶錄》正續兩大冊,也為文壇留下珍貴的史料。高伯雨的高情厚誼,誠屬不可多得。如今在斯人逝世二十週年之際,面對他珍貴的文稿,香港牛津出版社整理出版高氏著作十巨冊,其中多冊是首次結集出版。有的是在《大華》雜誌的、有的是在《信報》的專欄,都屬於較短小精幹的文章。尤其在報紙上的文章若無結集,翻檢是不容易的。編輯家林道群先生的用心,無疑地功不可沒。
當然這還僅是高氏所有著作的一小部分,高氏的重要文章大都發表在《大人》、《大成》、《春秋》等雜誌上,其中在《大人》、《大成》的估計就有二、三百篇之譜,有時一期中同時有署名「高伯雨」及「林熙」的文章;而在《春秋》雜誌的某一兩年間,他寫得甚勤,在同一期上,幾乎用了七、八個筆名,當然都是短文。高氏的長文極具份量,集考證與學術,趣味與史實於一爐。筆者近來涉獵晚清及民國史料,看了數百篇高氏的文章,或長篇大論,或雋永隨筆,筆底波瀾,令人嘆服!難怪香港老報人羅孚(柳蘇)稱讚高氏說:「對晚清及民國史事掌故甚熟,在南天不作第二人想。」而林道群也讚曰:「高伯雨一生為文自成一家,他的『隨筆』偏偏不如英國的essay,承繼的是中國的傳統,熔文史於一,人情練達,信筆寫人記事,俱是文學,文筆之中史識俯拾皆是。」這是高伯雨的高妙處,也是他獨步前人之處。《聽雨樓隨筆》可稱得上是白話文筆記的一流著作。
《大華》雜誌為高伯雨在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五日)所創辦,原為半月刊,出到第四十期起改為月刊,出至一九六八年二月十日的第四十二期停刊;休刊兩年後,至一九七○年七月一日復刊,改為月刊,稱一卷一期,但又寫總四十三期,表示延續前四十二期。又出到一九七一年七月的第二卷一期,前後共五十五期。《大華》的內容非常豐富,依性質可分為:掌故、人物、藝術戲劇、政海軼聞、生活回憶、文物、詩聯和雜文等類。
高伯雨在《大華》的創刊號上有〈大華誕生的故事〉一文,說創辦起因是在宴會上他聽了朋友江君的一番話:「老兄性耽文史,又喜談掌故,現在有很多人喜歡這類的文章,有好的內容,不愁沒銷路,你不妨考慮考慮。」高伯雨說:「前幾天在公園看見太陽東升,華光四射我覺得很有生氣,眼前一片光明歡樂的氣象。」因此取名《大華》。又說:「目的不在賺錢,只希望能站得住,不必賠本就好,如果要賠,每月賠它七八百塊錢,我還是賠得起的。」於是由高伯雨的妻子林翠寒提供資本,他們預算拿一萬八千試辦一年半載,高伯雨則是約稿、撰稿、編輯、校對、跑字房及印刷廠的打雜都包攬上身,名符其實的「一腳踢」。雜誌又連載一些有價值的絕版書稿,以儘量節省稿費的支出,但也僅能支持十期,幾乎把本錢蝕光。可幸的是高伯雨「出路遇貴人」,而且雜誌也的確編得相當出色,因此得到龍雲將軍的兒子龍繩勳的支持,一下子介紹五百份訂戶,還加入作股東成為督印人,這實在是支強心針。但好景不常,長期訂戶也終會有完結的一天,《大華》出了兩年,到第四十二期,結果還是關門大吉。停刊兩年後,得實業家柯榮欣支持東山再起,督印人換了「柯榮欣」,在一九七○年一月《大華》復刊第一期(總四十三期)中,高伯雨又寫了〈大華復刊的故事〉,交代重出江湖的事實。結果是撐了一年多,最終還是逃不過永遠停刊的命運。
高伯雨說當時有些朋友向他建議,「他們認為《大華》的風格太高,未必適合一般讀者的胃口,勸我降低一些,多登載趣味性的文字。我多謝他們的好意。但我認為《大華》有它的一種風格,要它一面世就暢銷是絕對辦不到的,只要它有它的固定讀者,我就和他們結文字因緣,也是一件樂事。」正因為高伯雨的堅持而沒有從俗,到今天才能傳世。它保存近六七十年的掌故、名人軼事、史實和秘聞。香港作家許定銘說:「讀《大華》,我特別留意向晚、陳彬龢和蒙穗生,他們的文章不少,份量甚重。向晚是天津南開學校的舊人,曾留學日本帝國大學,一九三五年任職外交部,晚年居香港從事教育,他在本刊發表了〈記黃溯初先生〉、〈記天津八里台二三事〉、〈記許君遠、胡叙五〉、〈閒話乞丐〉……等,尤其分兩期刊出的〈新雙城記〉,記的是香港淪陷前後的生活趣事,讀之笑中有淚。陳彬龢在民國期間長期在文化界活動,與《申報》關係非常密切,他在此處發表了〈前塵夢影錄〉、〈我和申報〉、〈我和偽申報〉、〈我和徐采丞〉、〈留學日本的回憶〉、〈日本侵略中國一段秘史〉……,不單是報界的秘聞,其接觸面之廣,達民國文化界各階層,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掌故。而蒙穗生則發表過〈鄧鏗被暗殺的內幕〉、〈陳景華和棺材鋪鬥法〉、〈陳老煙槍殺新聞記者〉、〈胡漢民被蔣扣留始末〉……資料豐富,故事性強兼有趣味,甚具吸引力。其他連載三幾期而受人重視的大文章,有陶拙庵的〈「皇二子」袁克文〉、南山燕的〈半生矛盾的周作人〉、省齋的〈憶知堂老人〉、如冰的〈胡適抗戰時的日記〉、醇廬的〈銀行外史〉、李輝英的〈文學革命第一個十年中的散文〉、容甫的〈哀香港〉、林熙的〈洪深大鬧大光明〉和〈丙午談往〉等,都是擲地有聲的鴻文,絕對不應錯過。」
除此而外,例如單士元的〈清宮的秀女和宮女〉、〈「啞行者」蔣彞教授〉,平步青的〈徐志摩陸小曼富春樓老六打的烏龍官司〉,周志輔的〈談兩個王孫畫家的故事〉、〈清末梨園之三鼎甲〉,簡又文的〈西北軍革命奮鬥史〉,宋春舫的〈宋春舫遊記〉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另外《大華》也連載許多有史料性質的書稿,如黃秋岳的《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花隨人聖庵摭憶》一書,輯事四二三則,四十五萬言,是黃秋岳多年的心血結晶。該書對晚清以迄民國,近百年間的諸多大事,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洋務運動、洪憲稱帝、張勳復辟均有涉及。內容不僅廣徵博引,雜採時人文集、筆記、日記、書札、公牘、密電,因其身分的特殊亦多自身經歷,耳聞目睹,議輪識見不凡,加之文筆優美,讀之有味,被認為民國筆記中罕能有此功力者。《大華》所連載的,實為此書未見刊行的《補篇》,唯有加上這些篇章,《花隨人聖庵摭憶》一書才堪稱完璧。同樣地劉成禺的《世載堂雜憶》從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五日開始在上海《新聞報》副刊《新園林》刊登,「年餘始畢,風靡一時」,該書記錄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外交、教育以及人物等多方面,是研究中國近代史和民國史的重要資料。在上海中華書局出版單行本時由錢實甫整理編輯,選稿甚嚴,有二十七篇文稿,數萬字未曾選入,高伯雨聯絡劉成禺多年好友陸丹林,取得《世載堂雜憶》單行本以外的遺稿連載於《大華》是為《續篇》。我在二○一○年將《續篇》補入原有的書稿之後,重新排版,成為「全編本」《世載堂雜憶》,如此讀者當可得窺全豹,而無遺珠之憾矣。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是劉成禺以史家的眼光和詩人的筆墨,寫出了袁世凱竊國亂政、復辟帝制以及帝制夭折的歷史全過程,同時還紀錄了與這段歷史相關的史實與人物。包括洪憲帝制的方方面面,例如涉及帝制的原因,包括列強的利益爭鬥對中國外交內政的影響、袁世凱的野心、帝制諸人的慫恿;涉及帝制的過程,寫到籌安會、請願團、太子黨等;涉及帝制中的各種人物,遺老、軍閥、進步黨、革命黨等等。《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可說是一幅生動的洪憲帝制圖,鉅細靡遺地呈現出當時的圖景。該書於一九三七年由重慶的京華印書館出版,但因當年印量少,雅好詩文之人均聞其書而無法得讀,高伯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覓得孤本,遂連載於《大華》供同好欣賞,亦是功勞一件。
另外《大華》由第二期起連載張謇的日記,張謇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胡適在《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的序中,就曾指出:「他獨立開闢了無數新路,做了三十年的開路先鋒,養活了幾百萬人,而影響及於全國。」張謇是中國近代實業家、教育家。他的日記共有二十八冊,始記於他二十二歲時,直記到一九二六年他七十四歲逝世止。據高伯雨表示,原來張謇的日記分為上下兩半,上半部藏於南通一個文化機關,下半部藏香港,《大華》初期只根據影印資料排印,僅署《張謇日記》,後來知道有原名《柳西草堂日記》的事,故此恢復原名,一直刊登至二十五
期為止。
由於高伯雨深知掌故,自己也寫掌故,現在編掌故,自然知道如何取捨,在內容上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這也是《大華》終究成為是同類雜誌中的上品。其前面的四十二期,後來香港的龍門書店曾經翻印過,但至今亦是難尋。至於復刊後的十三期,則更是難見。香港的好友許禮平及許定銘先生在文章中,都說復刊只有十二期,其實我就收有復刊的十二期,卻包括最後一期是一九七一年七月的第二卷一期,因此總共有十三期。我所缺的是復刊的第十一期,感謝香港樹仁大學的區志堅老師的協助掃描寄贈,讓整套雜誌可以完整無缺地復刻出版,一如慣例,我們編定了五十五期的總目
錄,附在其上。
【導讀】掌故大家高伯雨和《大華》雜誌/蔡登山
一般人說起「掌故」,無非是「名流之燕談,稗官之記錄」。但掌故大家瞿兌之對掌故學卻這麼認為:「通掌故之學者是能透徹歷史上各時期之政治內容,與夫政治社會各種制度之原委因果,以及其實際運用情狀。」而一個對掌故深有研究者,「則必須對於各時期之活動人物熟知其世襲淵源師友親族的各族關係與其活動之事實經過,而又有最重要之先決條件,就是對於許多重複參錯之瑣屑資料具有綜核之能力,存真去偽,由偽得真……」。因此能符合這個條件的掌故大家,可說是寥寥無幾,而其中高伯雨卻可當...
目錄
《大華》全套五十五期總目錄
|第一期|
大華誕生的故事/林熙
袁克文的「洹上私乘」/秦仲龢
徐志摩陸小曼富春樓老六打的烏龍官司/平步青
「大同共和國王」劉不同/西鳳
榮德生被綁破案的經過/大年
盛宣懷遺產風波/江詩遙
釧影樓回憶錄/天笑
清朝一個羊弔風狀元/林熙
半生矛盾的周作人/南山燕
總統南海賣魚/竹坡
魔窟餘生記/魯揮戈譯
李蓮英的艷妹/文如
西太后的故事/石夷
南人北人/湘山
關於「花隨人聖盦摭憶」/金城
思舊錄/蔡雲
記陳石遺在廈門唱酬/謝雲聲
清末梨園之三鼎甲/周志輔
輓名伶/夢湘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黃秋岳遺著
|第二期|
「標準美人」被搶的前前後後/清士
胎死腹中的「香港市政府」/喻叔衡
名流和老鼠/秋齋
張大千早年的趣事/杜琦
倫敦的孫中山被難紀念室/大年
我和申報/陳彬龢
申報和洪憲紀元/竹坡
大律師神通廣大/平步青
李準輸誠革命軍的內幕/蒙穗生
吳沃堯小說中的資料/文如
在非洲的丘吉爾屋/泰仲龢譯
半生矛盾的周作人/南山燕
爵爺/洛生
汪憬吾筆下的汪精衛/聞載之
江蘇省府與愚齋義莊/江詩遙
思舊錄/蔡雲
蘇州的舊式住宅/李菊
日軍在上海的集中營/魯揮戈譯
洪憲紀事詩簿注/劉成禺遺著
新加坡元宵觀烟花歌/謝雲聲
張謇日記鈔/張謇貴著
釧影樓回憶錄/天笑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黃秋岳遺著
|第三期|
西北軍革命奮鬥史/簡又文
李準走香港/陳申
畫苑滄桑記見聞/寒木
陳景華和棺材鋪鬥法/蒙穗生
梁鐵君之死與康有為/洛生
沈佩貞的風流官司/夢湘
懷夫人降鸞記/楊雲史遺著
楊雲史軼事/竹坡
我和申報/陳彬龢
林森出任主席的原因/西鳳
盛七小姐爭產記/江詩遙
墨餘隨筆/劉同
魔窟餘生記/魯揮戈譯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劉成愚遺著
徵聯/林熙
釧影樓回憶錄/天笑
張謇日記鈔/張謇遺著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黃秋岳遺著
編輯後記
|第四期|
山西日軍向中國誘降記/魯揮戈譯
談兩個王孫畫家的故事/周志輔
廁上辦公的軍人/大年
硬骨頭羅文幹/希宋
五大臣中三博士/秦仲龢譯
廣東空軍反陳投蔣內幕/李之英
民國大宮的簽名式/洛生
陳老烟槍殺新聞記者/蒙穗生
文人與政人/聞之
「皇二子」袁克文/陶拙庵
溫莎堡行宮的故事/秀娟譯
薛福成與溫莎宮/西鳳
西北軍革命奮鬥史/簡又文
閒話詩鐘/鄭廬
清朝皇帝的帳房──內務府/文如
溥儀收買明板書/竹坡
張謇日記鈔/張謇遺著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劉成禺遺著
毛公鼎的故事/子丹
釧影樓回憶錄/天笑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黃秋岳遺著
編輯後記
|第五期|
丙午談往/林熙
日本空軍謀炸汪偽組織秘記/酈水生
蔣百里的和尚父親/王北山
南天王垮台的內幕/大年
陸榮廷的發達史/茹松雪
劉翰怡.良各莊/子羽
廣西戲班詠霓社/文如
我和偽申報/陳彬龢
名人小事/碧江
汪硯小記/乙瑛
「皇二子」袁克文/陶拙庵
袁克良無良/西鳳
銀行外史/醇廬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劉成禹遺著
釧影樓回憶錄/天笑
山西日軍向中國誘降記/魯揮戈譯
張謇日記鈔/張謇遺著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黃秋岳遺著
編輯後記/林熙
|第六期|
汪精衛屍體被毀秘記/茹松雪
松井石根之死/湘山
陳公博的艷遇/乙瑛
殺人魔王吳世保/清泉
談聶雲台/竹坡
「天子門生」劉漫天/右軍
留學日本的回憶/李祖虞
書札拾雋/拙鳩
戴笠是怎樣子死去的?/屠伯始
溥心畬的騎馬像/林熙
張一鵬「半載而歸」/竹樓
中國事變解決的命途多舛/魯揮戈譯
由「招商局三大案」而引起的問題/李孤帆
銀行外史(二)/醇廬
丙午談徃(中)/林熙
「皇二子」袁克文(三)/陶拙庵
釧影樓回憶(六)/天笑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五)/劉成禺遺著
張謇日記鈔(五)/張謇遺著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五) 黃秋岳遺著
編輯後記/林熙
|第七、八期合刊|
杜重遠的「閒話皇帝」官司/李璟凡
談東洋文庫/陳彬龢
「子見南子」話劇風波/西鳳
「子見南子」的歌詞/凌宵、一士
翰林偷書/老蒼
西江爭渡記/東方均
廣州四大儒醫/博文
丙午談往(下)/林熙
「巴黎茶花女遺事」的最初版本/荔子
向美借款二十億元的「奇策」/魯揮戈譯
蔣竹莊和日人詩/李子
「皇二子」袁克文(四)/陶拙庵
因「腎囊」二字丟命的林白水/福堂
袁克文輓林白水/文如
釧影樓回憶錄(七)/天笑
張謇日記鈔(六)/張謇遺著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六)/劉成禺遺著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七)/黃秋岳遺著
編輯後記/林熙
|第九期|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秦仲龢譯寫
跛腳主席張靜江/虛齋
李伯元逝世時的輓聯/紫文
南北兩張園/羅萬
魯迅與狂飈社三子/辛楓
前塵夢影錄(下)/陳彬龢
肇慶憶舊/蟄庵
張之洞買古董上當/洛生
抗戰雜詠/鄧新
銀行外史/醇廬
釧影樓回憶錄(八)/天笑
「皇二子」袁克文(五)/陶拙庵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七)/劉成禺遺著
張謇日記鈔(七)/張謇遺著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八)/黃秋岳遺著
編輯後記/封底裏
|第十期|
李濟深被蔣介石扣留的故事/馬鳳兮
李濟深自歎/竹坡
洪深大鬧大光明/林熙
人名詩/文如
外交部的廚子/西鳳
閒話巧聯/荷齋
東條英機這個人/魯揮戈譯寫
南人北人/湘山
岡村寧次「無罪」?/介碩
前塵夢影錄(二)/陳彬龢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二)/秦仲龢譯
肇慶憶舊(中)/蟄庵
「皇二子」袁克文(六)/陶拙庵
釧影樓回憶錄(九)/天笑
銀行外史/醇廬
群智社諸子/乙瑛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八)/劉成禺遺
張謇日記鈔(八)/張謇遺著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九)/黃秋岳遺著
編輯後記/封底裏
|第十一期|
陳融「讀胡漢民古應芬詩絕句」表徵/孔宙
民國前的總統―唐景崧/夢湘
上海的超社逸社/林熙
胡適宋美齡博士銜最多/溫大雅
順治出家/竹坡
掌故答問/朱庵一士
誤國之咎難辭的重臣/魯揮戈譯寫
天宮艷遇/湘山
水滸之特殊稱呼/彬彬
肇慶憶舊(下)/蟄庵
陳少白搶白尤列/蒙穗生
張作霖的個性/大年
前塵夢影錄(三)/陳彬龢
「皇二子」袁克文(七)/陶拙庵
釧影樓回憶錄(十)/天笑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九)/劉成禺遺著
張謇日記鈔(九)/張謇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三)/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十)/黃秋岳遺著
編輯後記/封底裏
|第十二期|
當代藝壇三畫人/寒木
溥心畬的照相/林熙
從「三民主義」到「三子主義」的李徵五/李孤帆
關於徵聯/林熙
蒙德卡羅一百年/湘舲譯
掌故答問/朱庵一士
美國把福特劇院「復活」/秀娟譯
林肯二三事/吳費
誤國之咎難辭的重臣/魯揮戈譯寫
我和徐采丞/陳彬龢
「皇二子」袁克文(八)/陶拙庵
釧影樓回憶錄(十一)/天笑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十)/劉成禺遺著
張謇日記鈔(十)/張謇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四)/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十一)/黃秋岳遺著
編輯後記/封底裏
|第十三期|
胡漢民被蔣扣留始末/蒙穗生
孔子世家/冉庵
從晚晴園談起/向晚
我所見的張永福/林熙
陳楚楠與張永福/馮自由
病榴行/徐亮之
日本侵略中國一段秘史/陳彬龢
南人北人/湘山
英絲勃羅克/宋春舫
陳望曾有心進貢/竹坡
掌故答問/朱庵一士
章太炎罵吉林督軍/洛生
洹上村的一些人和事/詩遙
上元夫人/中合
「皇二子」袁克文(九)/陶拙庵
釧影樓回憶錄(十二)/天笑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五)/秦仲龢譯寫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十一)/劉成禺遺著
張謇日記鈔(十一)/張謇遺著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十二)/黃秋岳遺著
編輯後記/封底裏
|第十四期|
廣東反正前後的綠林大哥/西風
史量才與陳景韓/羅萬
火車中的彈孔/林熙
肇慶發生的謀殺祖父命案/直言
溥儀冊封「皇后」的笑話/溫大雅
西德一個神秘人物的自殺/湘舲譯
胡漢民被蔣扣留始末/蒙穗生
宋春舫游記/宋春舫
松岡外交碰壁記/陳彬龢
三位中年被狙擊的同志/君邃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十二)/劉成禺遺著
釧影樓回憶錄(十三)/天笑
張謇日記鈔(十二)/張謇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六)/秦仲龢譯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十三)/黃秋岳遺著
編輯閒話/封底裏
|第十五期|
我的年青時代/陳彬龢
記天津八里台二三事/向晚
清宮的秀女和宮女/單士元
急急如律令/中和
「洪深大鬧大光明」的補充/元濟
西德一個神秘人物的自殺/湘舲譯
日軍攻佔香港時的梅蘭芳/魯頓
題關穎人戊戌童試冊/冒鶴亭遺著
汪胡交情/乙瑛
日治時代的上海「三老」/勻廬
李越縵常服補藥/蔡雲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十三)/劉成禺遺著
張謇日記鈔(十三)/張謇遺著
釧影樓回憶錄(十四)/天笑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七)/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十四)/黃秋岳遺著
編輯閒話/封底裏
|第十六期|
廣東四個賊公省長/鳳文
林庚白算命/夢湘
「宣統皇帝」割辮記趣/溫大雅
剃髮留辮/明夷
遺少劉公魯的辮子/老蒼
我所知道的廉南湖/李菊
福建才子楊仲愈/洛生
記北京兩名剎及其住持/周志軸
銀行外史/醇廬
「後畫中九友歌」/大年
清宮的秀女和宮女/單士元
迹刪鷲上人關中操履詩卷(上篇)/中彥
續談巧聯/荷齋
張謇日記鈔(十四)/張謇遺著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十四)/劉成禺遺著
釧影樓回憶錄(十五)/天笑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八)/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十五)/黃秋岳遺著
編輯閒話/封底裏
|第十七期|
「洪憲太子」袁克定/柳杰士
南人北人/湘山
溥儀結婚演戲記趣/溫大雅
革命北伐與聯省自治/直言
杜月笙做戲/金夏
張學良演話劇/巢燕
談小楊月樓/士方
英國女間諜仙荻亞的浪漫史/洛生譯
迹刪鷲上人關中操履詩卷(下篇)/中彥
名人軼聞/大年
銀行外史/醇廬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十五)/劉成禺遺著
張謇日記鈔(十五)/張謇遺著
釧影樓回憶錄(十六)/天笑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九)/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十六)/黃秋岳遺著
編輯閒話/封底裏
|第十八期|
梁啟超萬生園雅集圖/溫大雅
「啞行者」蔣彞教授/連士升
旭初「癡」.學良「草」/蔡雲
上海三先生軼事/荷齋
狀元與美人(上篇)/徐一士
狀元宰相賣字/文如
廣州城隍被斬目擊記/大符
統治與迷信/竹坡
上海「晶報」的「聖殿記」官司/羅
廈門日酋澤重信伏誅詳記/老杜
銀行外史/醇廬
英國女間諜仙荻亞的浪漫史/洛生譯
張謇日記鈔(十六)/張謇遺著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十六)/劉成禺遺著
伍官浩畫像/西鳳
釧影樓回憶錄(十七)/天笑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十)/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十七)/黃秋岳遺著
編輯閒話/封底裏
|第十九期|
穿黃馬褂的英國將軍戈登/林熙
黃馬褂的故事/湘山
李鴻章食番狗/大年
胡塗的考試/張黑女
輓孫中山的對聯/浦作英
有德無才的薩鎮冰/俟庵
林紓自討沒趣/大年
狀元與美人(下篇)/徐一士
英國女間諜仙荻亞的浪漫史/洛生譯
王鳳卿與時慧寶/士方
銀行外史/醇廬
巧對/李寧
章太炎諧詩惹禍/湘山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十七)/劉成禺遺著
張謇日記鈔(十七)/張謇遺著
釧影樓回憶錄(十八)/天笑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十一)/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十八)/黃秋岳遺著
|第二十期|
劉焜的文筆與學識/陳思
壬寅浙江鄉試/曹直
張謇其人其事/魯頓
南人北人/湘山
吉青納與中國古瓷/竹坡
錫良之良/夢湘
秘書長技癢/定謀
花叢聯話/花之寺
說歡喜佛/韋禽
英國女間諜仙荻亞的浪漫史/洛生譯
銀行外史/醇盧
「洪深大鬧大光明」的再補充/澤禾
曾國荃之貪/張黑女
乳媼奇遇/大年
關于廣州改建城隍廟之役/佟智
張謇日記鈔(十八)/張謇遺著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十八)/劉成禺遺著
釧影樓回憶錄(十九)/天笑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十二)/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十九)/黃秋岳遺著
編輯閒話/封底裏
|第廿一期|
爭稅與爭糧/東方均
名人趣事/濟雲
伊藤博文被刺始末/玉禪
土肥原拉攏段祺瑞溥儀會談/雪舟
李鴻章對待外國人/文如
北京從前演堂會的地方/周志輔
清末廣東縣試軼聞/申生
英國女間諜仙荻亞的浪漫史/洛生譯
說歡喜佛(下篇)/韋禽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十九)/劉成禺遺著
張謇日記鈔(十九)/張謇遺著
釧影樓回憶錄(二十)/天笑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十三)/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二十)/黃秋岳遺著
編輯閒話/封底裏
|第廿二期|
一九三三年汕頭金融風潮/林熙
唐紹儀徐行恭挫折洋稅務司/茹松雪
「洋宮保」赫德/竹坡
丁貴堂與上海海關/張猛龍
垂虹橋詩聯/湘山
廣州商團的扣械案真相/直言
「晶報」譏孫中山/士可
續談丙午往事/遜伯
哈爾濱交通銀行被騙案/醇盧
梅蘭芳的戲劇生活/周志輔
釧影樓回憶錄(廿一)/天笑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二十)/劉成禺遺著
張謇日記鈔(二十)/張謇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十四)/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廿一)/黃秋岳遺著
編輯閒話/封底裏
|第廿三期|
鄧鏗被暗殺的內幕/蒙穗生
曾國藩評郭嵩燾/湘山
徐得氏與東海名堂考/徐亮之遺著
錢玄同不通/張猛龍
我和徐亮之/林熙
亮齋遺詩/徐亮之
在北方的廣東人/京華客
鄧鏗懲辦豬仔頭/呂文鳳
梅蘭芳的戲劇生活/周志輔
為「詞林輯略」再補闕並正誤/荷齋
清宮的佛爺與「試婚格格」/李寧
「成都魯訊」/車幅
馬敘倫舊硯/溫大雅
廣州商團扣械案的真相/直言
「晶報」幽默孫中山/兆洛
釧影樓回憶錄(廿二)/天笑
張謇日記鈔(廿一)/張謇遺著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廿一)/劉成禺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十五)/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廿二)/黃秋岳遺著
編輯閒話/封底裏
|第廿四期|
楊翠喜與丁未大參案/溫大雅
袁世凱拉攏梁啟超/洛生
弘一與楊翠喜/薩緣
載振的私生活/湘山
廣和居題壁詩/大年
談王芸芳/士方
盧世侯──欣廬畫怪/陳思
劉三與其夫人/西鳳
記兩位終身從事報業的摯友/李孤帆
中醫古籍散佚和簡脫的幾件事/宗范
徐得氏與東海名堂考(下篇)/徐亮之遺著
丙子新正詩/未央
梅蘭芳的戲劇生活/周志輔
東亞第一畫家李鐵夫/木龍.霞奇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廿二)/劉成禺遺著
張謇日記鈔(廿二)/張謇遺著
釧影樓回憶錄(廿三)/天笑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十六)/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廿三)/黃秋岳遺著
|第廿五期|
汪精衛的退婚與結婚/蒙穗生
博多灣畔/向晚
診餘隨筆/宗范
名人與名妓/花之寺
軍閥的笑話/大年
趙叔雍筆下的梅巧玲/竹坡
梅蘭芳的戲劇生活/周志輔
世載堂雜憶續篇/劉禺生遺著
張謇的書法/胡儀曾
柳西草堂日記(廿三)/張謇遺著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廿三)/劉成禺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十七)/秦仲龢譯寫
釧影樓回憶錄(廿四)/天笑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廿四)/黃秋岳遺著
編輯後記
|第廿六期|
記黃溯初先生/向晚
西山會議派的反蔣與投蔣/何秋濤
曹汝霖的「佳話」/陶公
袁世凱致端方之親筆秘札(上)/徐一士
香港的「國民日報」/劉郎
題袁世凱與端方密札/葉恭綽
洋人「驚服」西太后/夢湘
梁啟超罵老師/洛生
瞿子玖軼事/玉林
七十年來香港之報業(上)/麥思源
蔡乃煌絕命詩/湘山
魯迅啟事兩則/澤禾
玉華樓詩話/華可
梅蘭芳的戲劇生活(五)/周志輔
敬覆讀者/周志輔
吳煦檔案/江寧
世載堂雜憶續篇(二)/劉禺生遺著
什麼「佳話」/未央
釧影樓回憶錄(廿五)/天笑
柳西草堂日記(廿四)/張謇遺著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廿四)/劉成禺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十八)/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廿五)/黃秋岳遺著
編輯後記/封底裏
|第廿七期|
中國事變回憶/日本今井武夫著;張如冰譯
胡適抗戰時代的日記/如冰
印尼漫步/楊勇
「狀同元」袁嘉榖/湘山
彭世凱致端方之親筆秘札(下)/徐一士
古代脈法之廢棄和影響/宗范
七十年來之香港報業/麥思源
韓林幽默/大年
聯話/罕波
林庚白評張恨水/友松
世載堂雜憶續篇(三)/劉禺生遺著
釧影樓回憶錄(廿六)/天笑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廿五)/劉成禺遺著
柳西草堂日記(廿五)/張謇遺著
梅蘭芳的戲劇生活(六)/周志輔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十九)/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廿六)/黃秋岳遺著
編輯後記/封底裏
|第廿八期|
憶知堂老人/省齋
周作人/倪受民譯
「史記新校注」與張森楷/迪吉
海晏堂名「不祥」/申之
中國事變回憶/日本今井武夫著;張如冰譯
胡適抗戰時的日記/如冰
西德中國大使館的神祕人/竹坡
曲阜孔府世藏明代衣冠/陳克禮
越劇春秋/王陽
蔣公使的汽車/張宏
印尼漫步/楊勇
「產婆」趙鳳昌/丁未
釧影樓回憶錄(廿七)/天笑
梅蘭芳的戲劇生活(七)/周志輔
世載堂雜憶續篇(四)/劉禺生遺著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廿六)/劉成禺遺著
柳西草堂日記(廿六)/張謇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二十)/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廿七)/黃秋岳遺著
|第廿九期|
被稱為「中國的赫魯曉夫」的劉少奇/劉義之
蔡元培的遺產/大雅
蕭振瀛發「皇財」/張猛龍
新雙城記(上篇)/向晚
中國事變回憶/日本今井武夫著;張如冰譯
記黃紹昌過錄陳東塾批校本「姜白石集」/于今
陳嘉庚炮轟閩主席/南海潮
蔣作賓的故事/西鳳
印尼漫步/楊勇
中醫十二經絡五行生剋的正確性/宗范
釧影樓回憶錄(廿八)/天笑
梅蘭芳的戲劇生活(八)/周志輔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廿七)/劉成禺遺著
柳西草堂日記(廿七)/張謇遺著
世載堂雜憶續篇(五)/劉禺生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廿一)/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廿八)/黃秋岳遺著
|第三十期|
中共幹部生活趣記/劉金
上任總長「走私」雲南大土/張猛龍
馮螳螂/楊大眼
與眾不同之堂會/溫夢
徐樹錚能文能武/游龍
清宮瑣聞/林熙
報壇怪傑黃伯惠/羅萬
康有為的家人/丁未
新雙城記(下篇)/向晚
梅蘭芳的戲劇生活(九)/周志輔
釧影樓回憶錄(廿九)/天笑
世載堂雜憶續篇(六)/劉禺生遺著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廿八)/劉成禺遺著
柳西草堂日記(廿八)/張謇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廿二)/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廿九)/黃秋岳遺著
|第三十一期|
毛澤東曾有意訪問美國/蕭梁裔
毛澤東告左舜生/史哲之
威妥瑪自取其辱/丁未
裁員趣事/張忠
悼念楊雲竹/馨畹
程大使揩湯碗/攸之
國民政府向日求和祕記/李漁
中國事變回憶/日本今井武夫著;張如冰譯
寧滬兩名醫在港逝世之追憶/宗范
溥心畬的心情/王孫
上海「今老蘇」秦先生事略/海隅遜叟
釧影樓回憶錄(三十)/天笑
柳西草堂日記(廿九)/張謇遺著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廿九)/劉成禺遺著
梅蘭芳的戲劇生活(十)/周志輔
世載堂雜憶續篇(七)/劉禺生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廿三)/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三十)/黃秋岳遺著
編輯後記/封底裏
|第三十二期|
「七七事變」三十周年/陸仲文
「七七事變」的元凶―牟田口/素之
七億人之未來/日本川田佩著;孫貝譯
鄭孝胥的丁巳復辟日記/鄭孝胥遺作
明代北京風貌的寫照/王宏鈞
談台灣的「中華『特』典」/吳戇居
印尼排華的透視/榮欣
中國事變回憶/日本今井武夫著;張如冰譯
樊光.磯谷廉介/月階
世載堂雜憶續篇(八)/劉禺生遺著
釧影樓回憶錄(卅一)/天笑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三十)/劉成禺遺著
柳西草堂日記(三十)/張謇遺著
梅蘭芳的戲劇生活(十一)/周志輔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廿四)/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卅一)/黃秋岳遺著
|第三十三期|
慈禧太后的畫像/李蓉
江蝦「作手請鎗」/余好問
「新生活運動歌」/張幽
南開的老家長張伯苓/希宋
劉禺生及其夫人/巢燕
憶香港的「小說晚報」/篁齋
林權助筆下的張勳復辟(上)/楊凡譯
鄭孝胥的丁巳復辟日記(中)/鄭孝胥遺作
中國事變回憶/日本今井武夫著;張如冰譯
釧影樓回憶錄(卅二)/天笑
柳西草堂日記(卅一)/張謇遺著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卅一)/劉成禺遺著
洪憲紀事詩更正啟事/編者
梅蘭芳的戲劇生活(十二)/周志輔
世載堂雜憶續篇(九)/劉禺生遺著
崔國因趣事/竹坡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廿五)/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卅二)/黃秋岳遺著
|第三十四期|
香港一部藝術雜誌―「南金」/高貞白
手本/竹坡
記韶州之遊及宋木刻/鄧爾雅遺著
輓鄧爾雅聯/碧里
「後鴛湖曲」與徐志摩夫婦/溫大雅
福建才子郭嘯麓/西鳳
社會賢達王百搭/吳達之
林權助筆下的張勳復辟(下)/楊凡譯
薛福成兄弟/陳庶嘉
鄭孝胥的丁巳復辟日記(下)/鄭孝胥遺作
劉瑞芬一家/何琪
釧影樓回憶錄(卅三)/天笑
梅蘭芳的戲劇生活(十三)/周志輔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卅二)/劉成禺遺著
輓王壬秋聯/洛生
柳西草堂日記(卅二)/張謇遺著
世載堂雜憶續篇(刊完)/劉禺生遺著
讀者.作者.編者/林熙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廿六)/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卅三)/黃秋岳遺著
|第三十五期|
盛宣懷的兒女/巢甫
盛宣懷的家產/汪大士
梁王朱溫宴客記/湘山
官場中的英文信/文梓遜
文廷式宮詞/文如
一份戰犯名單/蕭梁
通緝北洋政府十元凶/胡雪
官場巧事/竹坡
蔣介石「趕走」史迪威/薩章松
張勳與佃信夫(一)/鄒念慈譯
兵役署長程澤潤之死/王仁山
記南匯衙役詩人及其遺作/海隅遯叟
林則徐與張謇的籤詩/洛生
「蘇加諾自傳」讀後記/柯南
小妮子與小蹄子/大年
梅蘭芳的戲劇生活(十四)/周志輔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卅三)/劉成禺遺著
柳西草堂日記(卅三)/張謇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廿七)/秦仲龢譯寫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刊完)/黃秋岳遺著
釧影樓回憶錄(卅四)/天笑
|第三十六期|
上海停戰協定的一段祕聞/蒙穗生
廖樹蘅頤和園詞/永和
劉大使的膽量/伍勝
美豐銀行破產案內幕/凌憶寒
『秋瑾史迹』辨異/張靜廬
故宮人昀珠/劉郎
讀者.作者.編者/林熙
名人書簡/小雅
上海二月記/林熙
老爺,「拜老爺」/羅敬
才高命蹇的文廷式/余萬方
唐土名勝圖會/丁未
張勳與佃信夫(二)/鄒念慈譯
梨園名聯錄/惠齋
梅蘭芳的戲劇生活(十五)/周志輔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卅四)/劉成禺遺著
柳西草堂日記(卅四)/張謇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廿八)/秦仲龢譯寫
釧影樓回憶錄(卅五)/天笑
|第三十七期|
卷頭語/林熙
盧溝橋事變前的一段秘史/王孫
蔣介石.頭山滿/金寧
談國民政府成立後之大風波/直言
老中醫黃省三/陳申
盛老五軼事/魯頓
上海二月記/林熙
名報人出身的大騙子/集納
早期的上海石印書/竹坡
玉華樓雜綴/華可
北京夏天的「神仙」/洪尉
張勳與佃信夫(三)/鄒念慈譯
梅蘭芳的戲劇生活(刊完)/周志輔
畹華令/林熙
柳西草堂日記(卅五)/張謇遺著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卅五)/劉成禺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廿九)/秦仲龢譯寫
釧影樓回憶錄(卅六)/天笑
|第三十八期|
卷頭語/林熙
神祕的三月二十日/蔡杰士
冀察政委會和日本軍人/王孫
梨園名聯續錄/惠齋
甘地的被刺/連士升
迷信術士的軍人/王伯剛
從幾張舊申報見九十年前的社會情況/拙鳩
貴族「唯一」狀元/里垣
「陶委員」生財有道/鄧奈灼
記上海藝人陸德山/海隅遯叟
梁神經「德政」記/硬水
孔祥熙死後雜寫/孟德
慈禧太后的「怪病」/李哲船
天津原在海底/曾憲
張勳與佃信夫(刊完)/鄒念慈譯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卅六)/劉成禺遺著
柳西草堂日記(卅六)/張謇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三十)/秦仲龢譯寫
釧影樓回憶錄(卅七)/天笑
|第三十九期|
卷頭語/林熙
蕭振瀛與日本人和知/王孫
譏蕭振瀛聯/侯逸民
潘宜之之死/徐亮之
白銀漢宮/達生
好好先生陸徵祥/希宋
王雲五的學問/湘山
林彬拍孫科/謝斌
袁世凱的妻妾子女/溫大雅
「老殘游記」的作者一軼事/雲浦
載濤與良弼/何雲
張自忠化裝脫險/長白
溥儀讀書及其他/丁未
「宣統御覽之寶」/石雪
早期皮黃名旦考/枕流
女畫家繆嘉蕙/方員
孫中山先後與袁世凱張作霖會晤/茹松雪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卅七)/劉成禺遺著
柳西草堂日記(卅七)/張謇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卅一)/秦仲龢譯寫
釧影樓回憶錄(卅八)/天笑
|第四十期|
翁心存日記片段/林熙
從曾今可談起/林庚白
徐悲鴻劉海粟的筆墨官司/何潔
以狄公奇案馳名的荷蘭外交官兼漢學家高羅佩博士/希宋
袁寒雲的岳父/溫大雅
鞠部叢談校補/惠齋
孔祥伯的「洋煙嘆」/翰波
丁巳復辟策動者徐世昌/尚之雲
楸陰感舊圖/伯愚
丁巳同難圖記/陳毅
汪旭初和他的「寄庵隨筆」/陶拙庵
二黃遺事/丁未
溥儀賜謚小考/林熙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卅八)/劉成禺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卅二)/秦仲龢譯寫
釧影樓回憶錄(卅九)/天笑
編輯後記
|第四十一期|
清朝駐英欽差畫像糾紛記趣/溫大雅
袁克安逝世/大年
倫敦的中國大使館/西鳳
馬格里爵士/薛玄度
周作人筆下的李大釗被殺後兒女動態/俊君
龍沐勛的藍布長衫/洛生
梁鼎芬的訃聞/何無
韓復榘的死因/夢湘
治肺病良方/編輯室
從魯迅談到龔定庵/陳亨德
玉璽/何大文
書札拾雋/拙鳩
翁心存日記片段/林熙
介紹太平天國史料──「寇難紀略」/王福興
鞠部叢談校補/羅癭公遺作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卅九)/劉成禺遺著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卅三)/秦仲龢譯寫
釧影樓回憶錄(四十)/天笑
|第四十二期|
大華停刊的故事/林熙
從泰國京城六塊大石碑談起/高伯雨
賣國賊曹章陸/紀良
蔡元培在廣東打秋風/伯雨
周作人記「堅冰至」/曹聚仁
孔明的將星/薩芬
何啟與胡禮垣/殷有桐
鄭孝胥丙辰日記摘鈔/鄭孝胥遺著
題伯雨兄聽雨樓雜筆/饒宗頤
北平風土志的「史實」/夏菊雛
張爾田雜詩十八首/巢之
記吳柳隅/溫大雅
朱佩弦的為人/何達
朱森教授之死/周穎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卅四)/秦仲龢譯
鞠部叢談校補(三)/惠齋
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四十)/劉成禺遺著
釧影樓回憶錄(四十一)/天笑
|復刊號 第一卷第一期(總四十三號)|
大華復刊的故事/林熙
文學革命第一個十年中的散文/李輝英
唐時嶺南荔貢考/簡又文
懷念黃季剛先生/徐復觀
溥心畬遊江南/散人
死葬香港的瑛王洪全福/黃嘉仁
科學家謝纘泰/芝東
銀行家宋漢章/勻盧
國民黨改組派與再造派的始末/蒙穗生
中國與砂朥越的歷史關係/劉念慈
花鳥虫魚/園叟
香港鳳凰山的風/李杰
伊藤博文之死/介安
香港「境內旅遊」分區新擬/李君毅
春風廬聯話/林熙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秦仲龢
編輯後記/編者
|復刊號 第一卷第二期(總四十四號)|
從淘化大同發展過程說到香港的工業/黃篤修
一個新聞記者的獨白/陳思
西太后有喜/聽雨
日本佛教的日蓮宗/宋光宙
宮太群中十姊妹/冷于冰
上海的橡皮股票風潮/伍喬
粵僧函可「再變記」案(清代第一宗文字獄)/于今
桃花扇中的楊龍友/李燄生
記初會袁寒雲/季炎
袁寒雲的岳父/溫大雅
香港富商李紀堂毀家造反(香港名人軼事)/黃嘉仁
北京王府與大學校舍/金城
殺人的價錢/積蓮
掌故漫談羅布泊/王俊譯
唐時嶺南荔貢考/簡又文
沙朥越與中國的歷史關係/劉念慈
淡水湘(旅行篇專欄)/李君毅
境內旅遊勝景述要/千景堂主
春風廬聯話/林熙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秦仲龢譯
編輯後記(封底內頁)
|復刊號 第一卷第三期(總四十五號)|
一件新聞的完成/陳思
雙照樓逸詩/一粟
人生幾何/省齋
惜陰堂辛亥革命記/趙叔雍遺著
在香港搞革命的謝纘泰/黃嘉仁
走馬看扶桑/馮明之
溥儀妻妾弟婦合攝的一張相/溫大雅
香港竹枝詞本事/孤華
有關「孻」字的小考/陳潞
從淘化大同發展過程說到香港的工業/黃篤修
掌故漫談羅布泊/王俊譯
中國與砂朥越的歷史關係/劉念慈
上海橡皮股票風潮/伍喬
迷人的中國蘭(花鳥蟲魚專欄)/園叟
畫眉鳥/鳥迷
春風廬聯話/林熙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秦仲龢譯
|復刊號 第一卷第四期(總四十六號)|
香港東華醫院與高滿和/高貞白
一本書的傳奇/陳思
蔣介石「慷慨」/襄公
周作人「賣文」一故事/伯雨
國民黨左派消凝記/李燄生
林庚白詠遺老/張猛龍
粵語小論/陳潞
教學生跑/李儒
吳震修脫險記/竹披
讀水滸傳/季炎
美國毒氣火箭倒入海底的內幕/文道譯
左宗棠不肯稱晚生/作舟
日本賄蘇乞降真象/王俊譯
惜陰堂辛亥革命記(續完)/趙叔雍遺著
袁凱世就職失儀/陸寶鳳
趙鳳昌及其書法/林熙
上海橡皮股票風潮(續完)/伍喬
春風廬聯話/林熙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秦仲龢譯
|復刊號 第一卷第五期(總四十七號)|
邏羅國王敢木丁之文治武功/陳禮頌
獵象表演/素攀
香港總督替孫中山造反鋪路/黃嘉仁
薛劍公的都梁琴/一粟
曾國藩失珠記趣/夢
東瀛所見/馮明之
地圖著色比賽「揭曉」/編者
粵語小論/陳潞
日本富人的姘頭狂熱/在之
時代悲劇文人郁達夫/散人
張大千其人其事/佟明
藝術叛徒劉海粟與人體寫生/華振東
紫室小品/盧冀野遺著
閒話乞丐/向晚
香港是產七彩神仙的天堂/余仁
讀水滸傳(二續)/季炎
宋江為什麼叫「呼保義」?/林熙
祭巳花生日作六首/蛻園
春風廬聯話/林熙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秦仲龢譯
|復刊號 第一卷第六期(總四十八號)|
三十五年漫畫壇/鄭家鎮
潮劇的藝術/大年
促使中文法定聲中檢討香港中文教學/陳泰來
從漢學、華學、中國研究談起/心得
什麼是新聞──一個新聞記者的獨白/陳思
憶述馮銳冤獄始末/黃之棟
徐靈胎的道情/金城
江樺會見記/林翠寒
香港天文台的天氣預測可靠嗎?/李杰
什麼叫「大時」、「小時」?/溫大雅
三國志中「倭」與「倭人」考/王俊譯
讀水滸傳(三續)/季炎
南京政府的德國軍事顧問/文如
深海魚類/孟晉
春風廬聯話/林熙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秦仲龢譯
|復刊號 第一卷第七期(總四十九號)|
美國經濟衰退的演變之蠡測/柯榮欣
中文地位與翻譯人才/馮明之
逃亡到日本的明末大儒朱舜水/松庵
大鶴山人瀟湘水雲圖/省齋
讀者、作者與編者/黃嘉仁
知堂老人、沈啟旡、片岡鐵兵/成仲恩
朱自清先生與新聞文藝/陳思
老申報與新申報/老兵
藍橋詞(珍重閣詞第五)/趙尊嶽
談蘇加諾自傳/石如
蘇加諾自傳譯後/柯榮欣
記許君遠、胡敘五/向晚
從漢學、華學、中國研究談起(續完)/心得
李鴻章尺牘/文如
動脈硬化症可怕嗎?/俞瑩譯
讀水滸傳(四續)/季炎
地震史話/湘山譯
從水滸傳編成的鸚哥舞/于鳳
春風廬聯話/林熙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秦仲龢譯
|復刊號 第一卷第八期(總五十號)|
論「春秋」的作者/佛隱
哀香港(香港浩刧三十周年憶語)/容甫
長善在廣東二三事/松山
紀念週中的花絮/冷憶
藍橋詞(珍重閣詞第五)/趙叔雍
陳烱明蓋棺後論/李燄生
洪兆麟與潮州/大雅
廣東人過新年記/大華烈士
翁同龢元旦日記/公權
外國人筆下的中國新年/盛端生
太平天國的錢幣/盧冀野遺著
大肚新娘裝/矢人
讀書與句讀/秀娟
鼎湖山及其傳說/王芬
天才作家安徒生/西鳳
意大利人爭取離婚/怡安
大樹/洛生
讀水滸傳(五續)/季炎
春風廬聯話/林熙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秦仲龢譯
|復刊號 第一卷第九期(總五十一號)|
藝術家姚茫父/高伯雨
張大千畫士女/溫大雅
與張大千先生談「明代朱家的家譜」/許逖
台山、新會的新寧鐵路/周康燮
辛亥說豬/陳潞
大胖子林葆恆/味雲
伏波將軍銅柱置處小考/司馬攻
釧影樓回憶錄/包生
推斷之難/陳思
朱執信驅龍倒袁之一幕/直言
陳烱明蓋棺後論(續)/李燄生
論「春秋」的作者(續)/佛隱
給佛隱兄的回信/柯榮欣
跋呂.柯二兄論春秋作者信後/曹聚仁
哀香港(香港浩刦三十周年憶語)/容甫
讀水滸傳(六續)/季炎
秦淮雜詩五十首(一)/季炎
春風廬聯話/林熙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秦仲龢譯
|復刊號 第一卷第十期(總五十二號)|
賭王「發達」趣史/蔣樹青
廣州的番攤館/舒實
擲色子/西鳳
詠打麻雀詩/漱香
洪憲遺臣屈映光/左芬
香港一頁百年流水帳/黃之棟
陳石遺拋書/聽雨
走馬看花談日本/斯明
朱可夫回憶錄/龔可譯
戰場生活與軍事新聞/陳思
江亢虎和移居詩/文如
悼韓槐準先生/劉子政
哀香港(香港浩刦三十周年憶語)/容甫
蘇仁山畫山水和書法/一粟
黃侃詠屠豬/大白
會作八股文的和尚道衍/溫大雅
李岳瑞父子/丁丑
秦淮雜詩五十首(二)/季炎
讀水滸傳(七續)/季炎
釧影樓回憶錄自序/包天笑
春風廬聯話/林熙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秦仲龢譯
|復刊號 第一卷第十一期(總五十三號)|
辛亥潮汕革命與高繩之/高貞白
革命稱呼/大林
梁財神進京活劇/冷憶
「可敬的」山東財神梁作友/孟輝
龍陽才子易哭庵/君遂
老申報與新聞報/老兵
記章太炎先生二則/汪東
書法家天台山農/陶拙廬
丹霞山三大奇觀/夢湘
讀胡眉仙江上晚晴樓新刊詩卷賦贈/蘭漪
釧影樓回憶錄序/柯榮欣
北枝巢抱書易米記/冀野
亞力山大和他的中國人物畫/溫大雅
複製名畫/湘玲譯
戰場生活與軍事新聞(續完)/陳思
「豬仔議員」吳景濂/竹坡
究竟廬詩自序/季炎
朱可夫回憶錄/龔可譯
哀香港(香港浩刦三十周年憶語)/容甫
讀水滸傳(八續)/季炎
春風廬聯話/林熙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秦仲龢譯
|復刊號 第一卷第十二期(總五十四號)|
從五四運動談到美日垂涎釣魚台/斯明
梁啟超、黃遵憲、周善培在湖南的活動/斯文
我所認識的宋子文/朱間
閒話宋子文/鍾零
丁寶楨及其子孫/松井三郎
戊戌狀元夏同龢/文如
官員任免記趣/大年
究竟廬詩/季炎
為人權而犧牲的楊杏佛/鄧伯舟
贅語與贅文/陳秦來
讀水滸傳(九續)/季炎
哀香港(香港浩刦三十周年憶語)/容甫
書家執筆談趣/長孺
秦淮雜詩五十首/季炎
春風廬聯話/林熙
關于瑛王洪全福之墓/編者
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秦仲龢譯
|復刊號 第二卷第一期(總五十五號)|
雙忽雷的故事/林熙
無錫勝景聯/秋山
哭沈燕謀丈/柯榮欣
旅日華僑的老祖宗/松庵
羅貫中的後人/百熙
邏輯謬誤趣談/黃展驥
給斯明兄的一封信/佛隱
五四運動的一頁/陳思
湯音貝教授垂老又一大貢獻/連士升
葉恭綽二三事/孺子
「孼海花」的小說公案/竹坡
京菜與京話/馨畹
談元末四大家/硯園
胡漢民的晚年/薩中
梁啟超、黃遵憲、周善培在湖南的活動(續完)/斯文
丁寶楨及其子孫(續完)/松井三郎
夫憑妻貴的孔祥熙/朱閒
究竟廬詩/季炎
《大華》全套五十五期總目錄
|第一期|
大華誕生的故事/林熙
袁克文的「洹上私乘」/秦仲龢
徐志摩陸小曼富春樓老六打的烏龍官司/平步青
「大同共和國王」劉不同/西鳳
榮德生被綁破案的經過/大年
盛宣懷遺產風波/江詩遙
釧影樓回憶錄/天笑
清朝一個羊弔風狀元/林熙
半生矛盾的周作人/南山燕
總統南海賣魚/竹坡
魔窟餘生記/魯揮戈譯
李蓮英的艷妹/文如
西太后的故事/石夷
南人北人/湘山
關於「花隨人聖盦摭憶」/金城
思舊錄/蔡雲
記陳石遺在廈門唱酬/謝雲聲
清末梨園之三鼎甲/周志輔
輓名伶/夢湘
花隨人聖盦摭憶補篇/...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