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幾奈米的病毒,卻是人類的千年宿敵。
我們擺脫不了病毒的致命威脅,該如何自保?
臺灣第一本病毒專書,解析臺灣在對抗病毒的攻防中,
學到什麼、做對什麼、未來如何戰勝病毒。
陳時中 衛生福利部部長
曾志朗 前教育部部長
吳妍華 中央研究院院士
蘇益仁 國衛院名譽研究員
謝世良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好評推薦
為什麼洗手可以殺死病毒?
為什麼幾次大流行的病毒都從中國大陸開始流傳?
哪種動物最容易把病毒傳給人?
誰應該打流感疫苗?
流感季節過後,病毒去哪了?
肥胖也可能是病毒造成的?
醫學與科技飛速進步,但是我們對病毒的了解卻很有限。而全球交流頻繁、都會生活密集,病毒對人的威脅只會更頻繁、更難以防範。
對病毒的認識應該是每個人從小的衛生素養,及早建立正確觀念、養成防護習慣,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我們共同生存的環境。
作者徐明達教授是臺灣病毒學權威專家,師承國際病毒學大師與諾貝爾獎得主柏格,專長分子生物學、腫瘤基因、表觀基因體學及電子顯微鏡,曾任陽明大學副校長與生科院院長。教授將研究病毒數十年的經驗,精煉為淺顯生動的語言,從SARS到COVID-19、從腸病毒到伊波拉,你可以在書中學到:
․聰明又狡猾的病毒,如何突破免疫系統防線、甚至能說服細胞轉投敵營、加速複製病毒大軍。
․小小病毒具有改寫歷史的力量,幾世紀以來,古文明的衰亡、西班牙征服南美洲、美國獨立戰爭,原來都跟病毒息息相關。
․完整了解此次侵襲全球的新冠病毒,以及長年影響臺灣的禽流感、腸病毒、登革熱、肝炎等病毒傳染病。
․面對傳染病,有哪些有效的預防方法、疫苗與藥物的研發,以及每個人如何保護自己、減少傳染得病的風險。
․病毒是難纏的敵人,也可以是救命恩人。科學家如何向病毒取經,開發癌症新療法、對抗病蟲害、研發奈米新科技。
全球疫情已徹底改變你我的生活,後疫情時代,人人都需要的新基本知識。
作者簡介:
徐明達
臺灣病毒學權威,研究病毒數十年。臺灣大學化學系學、碩士,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生物學博士,師事病毒學大師、諾貝爾獎得主柏格(Paul Berg),也曾與諾貝爾獎得主夏普(Phillip Sharp)共事合作,專長領域為分子生物學、腫瘤基因、表觀基因體學及電子顯微鏡,現為陽明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曾任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副教授、紐約西奈山醫學院教授、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陽明大學副校長、陽明大學生科院院長、陽明大學生化所教授、榮陽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
著有《病毒的故事》、《細菌的世界》、《禽流感大戰疫》、《廚房的秘密》、《科學的故事(1):觀天象》、《科學的故事(2):科學革命》、《有趣的身體結構》、《戰勝癌症》等書。其中,《病毒的故事》與《細菌的世界》皆榮獲吳大猷科普著作銀籤獎、開卷十大好書,《病毒的故事》與《廚房裡的秘密》也獲選為百大科普好書。
章節試閱
前言 知己知彼,是致勝的關鍵
2003年時,我出版了《病毒的故事》。那一年我們經歷了SARS風暴,我用《病毒的故事》讓一般人了解病毒這個小東西。17年後,沒想到新冠病毒大流行,相較之下,當年的SARS真是小巫見大巫,我深覺有必要再次跟大家介紹病毒是什麼?為什麼會大流行?
一般大眾對病毒並不陌生,臺灣近年來發生流行性感冒、腸病毒、登革熱、B及C型肝炎等,都是常常在媒體上看到或聽到的名詞。但病毒長什麼樣子?它是如何感染我們?為什麼這麼微小的東西,會讓人類這種高等生物生病、甚至死亡。這些問題,恐怕知道的人不多。其實,病毒有非常多種,小至能感染細菌,大至能感染鯨魚都有,有的病毒甚至已經移民到我們體內,和我們共存並幫助我們演化。這本書的目的是介紹各式各樣的病毒,讓大家正確了解病毒的各種面貌。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了解病毒之後,當敵人再度出現,我們就比較不會恐慌,可以沉著應對。
這本書的內容,除了延續2003年出版的《病毒的故事》及2005年出版的《禽流感大作戰》,我也新增了針對腸病毒、登革熱、愛滋病、伊波拉病毒等介紹,讓病毒的描述更加完整。另外,我也快速新增了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撰寫匆忙,如有不周還請見諒。
自從有人類開始,與病毒間的戰爭就未曾間斷。我們一方面必須了解,病毒的感染及與生物間的平衡互動,是一種自然現象,以前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會如此。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記取歷史教訓,對已發生的流行病做詳實評估,以便早日做好未來緊急應變的措施,將生命財產的損失降到最低。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病毒,我用比較通俗、比喻的方式,介紹這個人類可敬可畏的敵人,有一些病毒甚至已經變成我們的夥伴了。我在書中盡量避免使用太多專業名詞或專業的表達方式。當然,有些基本名詞如DNA等就無法避免了。採用這種寫作方法的缺點,就是犧牲了比較嚴謹的敘述。另外,為了使內容平易近人,有的敘述比較簡化、有的則是我的個人之見,還請病毒學專家諒解。若有不正確,也請不吝指教。
我也在書中穿插了不少典故。有些是我從事病毒研究多年的累積,有些則是為了這本書而另外尋找的資料。有些久遠的典故,例如發生在數千年前的事,讀者大概只能以故事看待,細節實在無法確定。有些典故則可能存有爭議或有不同看法,因為篇幅所限以及顧及這本書的目的,就不多加敘述。另外,本書的參考資料相當多,也有很多專業的書籍及文獻,經過一番掙扎,我選擇不列參考資料。主要的考量是,這本書目的是介紹有關病毒的常識給大家,並非學術著作。不過,如有任何問題,或需要進一步了解資料的讀者,都可以直接與我聯絡。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災情慘重,幸好臺灣提前準備,把災害降到最低。但我們應該加快腳步進行研究,尤其是病毒造成的免疫不平衡,以免下一個未知的病毒又來搗蛋。國衛院及大學研究所都應該朝這方面研究。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造成全世界經濟的損失慘重,政府也應當仔細思考如何策劃經濟走向,因應新的發展,並適當提供因疫情失業的民眾新的工作機會。希望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病毒和相關疾病的基本認識,幫助我們打贏與病毒的戰役。
流感病毒千變萬化
流行性感冒並不是近代才有的疾病,流感病毒存在自然界的歷史非常久遠,因此自有人類,大概就有流行性感冒。
從禽流感到豬流感,有如病毒的走馬燈
流感病毒可以分成A、B、C、D 四大類型,這四類是根據病毒內部蛋白的不同免疫性質來分類的。
C型病毒感染人、豬及狗,比較少見,對人的影響很小,通常只會感染幼兒;D型病毒通常感染豬和牛;B型病毒是專屬人類的病毒,但對人引起的病狀不太嚴重,而且不會在其他動物裡生長,所以很少有基因的變異。大家最關心的禽流感病毒則是屬於A型病毒。A型病毒是廣泛存在各種動物裡的病毒,可以感染禽鳥、豬、馬、海豹、鯨魚和人類等,但最主要是從禽鳥傳給其他動物。
A型病毒又可以用露在病毒外面的H及N蛋白分子的種類來分類,其中H1、H2及H3是會感染人類的病毒,其他則屬於感染動物的病毒。其實以H及N來叫病毒就像我們的姓一樣,同一個叫做H5N1的病毒裡面其實包括非常多的變種,就像兄弟姊妹雖然同姓,但行為及特質都有些不同,所以下次看到H5N1病毒的時候,要知道這個名字並不是指一個特定的病毒,而是一群很類似的病毒。
H5N1只是用免疫方法對禽流感病毒分類後其中一類病毒的統稱,但不表示所有的H5N1病毒都一樣惡毒,就像不是所有家族成員都有相同性格一樣,H5或N1分子也會有不同的變異,造成有的H5N1病毒的毒性比較強,有的較弱,有時候毒性強的會突變使毒性降低,有時候毒性弱的突然變強,有時候基因突變會造成病毒可以感染其他的動物,這是基因突變造成H或N蛋白分子性質改變的緣故。這些流感病毒的千變萬化,是讓我們最頭痛的問題。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傳染病,全世界在短時間內有2,000萬至5,000 萬人死亡。1918年大流感病毒是H1型,1957年是H2型,1968年是H3型,在1976年美國新澤西州流行的是H1N1型,1977年蘇俄大流感也是H1N1病毒,看起來好像是病毒的走馬燈一樣。各種亞型輪流出現,以前有人就根據這個現象猜測下一波的大流感應該是H2型,不過到現在還沒有看到它的蹤影。2009年又有一次大流行,但這次又是H1N1,在全球造成7億至14億人感染,15萬至58萬人死亡,之後每年平均有3%至15%的人受到感染,約有29萬至65萬人死亡。
沒有流行的時候,病毒跑到哪裡去了?
其實,在兩個流感高峰的時期,病毒還是存在人的身體裡的。身體比較強壯的人在得到感染後並沒有生病,但有些狡猾的病毒卻還是藏在這些人的身體裡,在那裡調適休息,並且產生很多變種,等待冬天再次來臨時又跑出來作怪。從這些原來沒有什麼症狀的人的身上傳給別人,這時候身體狀況比較差的人就倒楣了,輕的流鼻涕發燒,重的就不幸死亡了,而且還會把病毒傳給別人。
病毒也可能跑到別的動物那裡先躲起來修練武功,等待機會來時再重現江湖。1950年代出現的H1N1在1977 年又重新出現,1968年出現的H3N2在50年前出現過,30年後又再次出現,這個病毒在這段期間是藏在豬裡休養,或許因為豬沒生病以致我們沒去注意。等到有一天這個病毒找到機會又重新找上我們,然後一傳十,十傳百,又成為一個新的傳染病。
流感會一波一波的每年定期出現,每年被病毒侵犯的人死去以後,剩下的人或許是抵抗力比較強,或是沒被感染到,或者是用疫苗或藥物阻止病毒複製,病毒就無法再繁殖了。但病毒並未從人群中消失,當被病毒感染致病的人數再增加到一定的密度時,潛伏的病毒又會再出來散播疾病,造成一波波的感染型態。
豬和流感病毒
對人而言,豬可能是一個惡毒流感病毒的源頭。因為豬有鳥類和人類流感病毒的受體,可以同時被這兩類病毒感染,產生鳥類與人類病毒的混種,讓豬可能成為製造攻擊人類的病毒溫床,因此對豬流感病毒的偵測也是相當重要的。
最早發現豬感染流感病毒,是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時候。在美國、中國大陸及匈牙利都發現豬得到像人類的流感疾病,後來的分析果然證實當時感染人和豬的,都是H1N1流感病毒。當時美國獸醫師發現,豬流感比人的流感晚出現,因此豬的流感有可能是由人傳給豬的。1976年美國迪克斯軍營發生流感,結果發現引發這個傳染病的是當地感染H1N1病毒的豬隻,而屠宰場的工作人員有20%的人已有這個病毒的抗體,顯示這個豬病毒很容易感染人。2002年在中國大陸南方也有H1N1病毒在豬隻身上流行,現在除了H1N1,還有H1N2、H3N2的病毒在流行。
H1N1曾經於1950年代在歐洲豬隻中出現,但突然消失,一直到1976年才又在義大利出現,然後快速的傳到歐洲各國,造成大部分的豬隻都受到感染生病,但死亡率很低。歐洲豬隻中有20%至25%都有這個病毒,現在世界各地的豬隻都有H1N1病毒在流行,但這個歐洲的病毒和以前在美國發現的病毒不一樣,反而和在鴨子體內發現的H1N1病毒比較類似,很可能是從農場的鴨子傳給豬的。
1918年的大流感發生後,美國一些科學家認為,豬的病毒可能是這個大流感的元凶。他們之所以這麼猜測,是因為美國1918年的大流感是從肯薩斯州開始,而當地有很多人養豬。但他們調查的結果發現,如果豬只有感染流感病毒,並沒有明顯的病狀,但若同時被病毒和細菌感染就會生病。現在我們知道豬和人一樣,在平時就有不同流感病毒在流傳,當有其他因素會降低豬的免疫力(例如細菌感染)時,就會產生豬的流感傳染病。豬受到感染後,會出現流鼻涕、咳嗽、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有時也會產生結膜炎,但一般而言豬的病狀都不嚴重。
真正讓大家警覺到人的流感病毒會傳染給豬,是1970年時在臺灣豬隻中發現香港型的H3N2 病毒(這個病毒不會在豬隻體內產生疾病),H3N2是人體常見的病毒,因此豬的病毒可能也是從人傳過去的,後來的研究在各地的豬也都發現這個病毒。1973 年在歐洲的豬隻也發現一個已經在人體內消失的H3N2病毒亞種,很多中國大陸及美國的豬隻都有流感病毒的感染,而且會傳到人身上。日本最早發現在豬體裡出現H3N2病毒與H1N1病毒的混種H1N2,臺灣在2003年也在豬體內發現H1N2及H3N1的新混種,2004年在韓國發現的新H1N2病毒就變得比較惡毒,會引起豬的肺炎。2001至2002年,H1N2的病毒曾在世界各地造成人的感染。2001 年日本橫濱就發生人被感染的事件,感染生病的都是年輕人。
2004年越南爆發禽流感,就發現大約有0.25%的豬隻有感染到H5N1病毒,但不會傳染,在中國東北也發現豬受到H5N1的感染,但也都沒事。看起來這個在雞和人類裡窮凶惡極的病毒,到了豬身上就變得溫馴多了,也許我們可以從豬那裡學一學怎樣馴服這個惡毒病毒,來應付可能會出現的大流感。
官員輕敵,應變不足
1918年大流感很快散播到美國七個州,但也很快在兩、三個月後就平息。影響人數不多,死亡人數也很少。第二波感染則在8月開始。首先,8月27日,波士頓港有多位船員病倒,疾病很快在波士頓散播。到了10月初,一天之內已有近300人死亡,其他城市也相繼淪陷。
這次傳染病最特別的是,病毒對活力最強的20 歲至40歲青壯人口影響特別大,這個族群的死亡率也最高。這與一般流行感冒傳染病比較容易傷害老年人及幼兒的情況大不相同,原因到現在還不清楚。當時死亡率非常高,主要原因之一是醫護人員被調去參加第一世界大戰,醫護人力大量不足,各大都市的主管衛生單位也掉以輕心。紐約市的衛生主管在大流行發生後公開宣稱:「這個流行病一點都不危險」。
事實上,2018年10月紐約市死亡人數超過1萬人(全美則是20萬人)。流行期間,平均1,000人口中,就有4人死於流感。政府應變不足,以及官員輕敵的故事,似乎也在SARS與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時重演。1918年大流感第二波感染與第一波相隔五個月,而且第二波感染並非由鄰近的堪薩斯州開始,而是東部的幾個海港。因此,有可能是從歐戰回國的士兵,把病毒從歐洲帶回到美國。
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次瘟疫使作戰雙方的士兵,病死的比戰亡的還要多(美國士兵幾乎有一半死於流感),生病者更不計其數,對戰爭的影響很大,甚至可能是戰爭不得不結束的原因之一,不然歷史可能改寫。
另外,較不為人所知的,是這次流行感冒對簽署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約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威爾遜總統對戰後的世界和平抱持很高的理想,前往歐洲參加凡爾賽會議前,發表了著名的十四點宣言,第十四點是要維持各國的獨立及領土完整。他在1917 年對美國國會的著名演說「沒有勝利的和平」(Peace without Victory)中指出,各國只有在平等的立場上才會有長久的世界和平,以戰勝國的立場加諸於戰敗國的和平不可能持久。因此,他在凡爾賽的美、英、法、義四強和談會議中,堅決反對對戰敗的德國要求懲罰性的賠償。但當時帝國主義盛行,英、法堅持殖民利益,並且對戰敗國,尤其是德國,要求巨額賠償及割地。會議一度陷入僵局。
不幸的是,威爾遜在這個關鍵時刻染上流行感冒(英國首相喬治及法國總理里蒙梭也都被傳染而生病)。根據後來醫師的診斷,他的病可能是流感引起的腦炎,造成威爾遜最後沒有堅持世界和平的理念,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讓德國簽下極為苛刻的凡爾賽和約,埋下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
一個病毒的影響竟如此之大!威爾遜在訂下條約後曾說,他要是德國人,絕對不會簽字。美國後來與德國另訂定了不賠償的和約。
前言 知己知彼,是致勝的關鍵
2003年時,我出版了《病毒的故事》。那一年我們經歷了SARS風暴,我用《病毒的故事》讓一般人了解病毒這個小東西。17年後,沒想到新冠病毒大流行,相較之下,當年的SARS真是小巫見大巫,我深覺有必要再次跟大家介紹病毒是什麼?為什麼會大流行?
一般大眾對病毒並不陌生,臺灣近年來發生流行性感冒、腸病毒、登革熱、B及C型肝炎等,都是常常在媒體上看到或聽到的名詞。但病毒長什麼樣子?它是如何感染我們?為什麼這麼微小的東西,會讓人類這種高等生物生病、甚至死亡。這些問題,恐怕知道的人不多。其...
推薦序
【推薦序一】提升全民認知是最重要的防疫基礎
陳時中/衛生福利部部長
21世紀才剛進入第3個十年,世界就面對前所未有的衝擊。武漢肺炎爆發,迅速蔓延全世界,各國都陷入抗疫的恐慌,歐美國家更是受創慘重。
在這一次的抗疫戰中,我們守住了臺灣民眾的健康,受到世界各國的肯定。而臺灣這一次能夠超前部署,快速控制疫情,是因為我們早在17年前就開始準備了。
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冠狀病毒傳入臺灣,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隨即封院,臺灣一度陷入恐慌。但是SARS的震撼,也是一次全民教育,不僅讓臺灣民眾對於傳染病有了更高的意識,而且我們更形成了非常強的專家團隊,有優秀的感染專科醫師、防疫醫師及醫療團隊,再加上採檢機構的整體素質,也都提高了。
SARS的經驗,讓我們掌握幾個控制疫情的成功關鍵。這一次面對武漢肺炎,在戰略上,同樣有很好的專家團隊,給予我們正確的訊息與建議;在執行面上,我們有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和地方衛生局團隊的共同努力,更是把疫調做得很精準。另外,我們也很快展開各部會合作,從里幹事和警政的人員協尋,到國外民眾返台高峰時,交通部成立防疫大車隊,以及設立防疫旅館、勞動部迅速更新移工管理等措施,都讓臺灣在分秒之間阻斷病毒的傳播。
更重要的是,從SARS到武漢肺炎的抗疫經驗,讓我深刻體認,全民公衛素養與對傳染病認識,更是抗疫關鍵。人類與病毒的戰爭一直存在著,如何打造一個健全社會,提升人的心理素質,能互相來協助,是我們在和病毒的戰爭中的制勝因素。
我很高興看到徐明達教授即時推出了《人類與病毒之戰》這本書,正是現在大家都應該看的一本書。
我與徐教授是多年舊識,我們曾共同擔任臺北醫學大學董事,我很榮幸認識這位臺灣病毒學大師。徐教授曾師事國際病毒學權威、諾貝爾獎得主柏格(Paul Berg),在臺灣致力於研究與教學,對於推廣科學知識更是不遺餘力。
病毒,是複雜難懂的,但是徐教授在這本書中竟然能以許多故事、生動的語言,深入淺出的把病毒這個自然界的勁敵說明白,還詳述與臺灣切身相關的腸病毒、登革熱等病毒傳染病,更即時新增了此次新冠病毒的相關內容,以及藥物開發的諸多挑戰、檢測的基本原理,和有效的防疫方法。這是非常難得的一本瞭解臺灣、專為臺灣讀者而寫的一本書。
抗疫,不是一個人、不是只有一個團隊的戰爭,而是我們全民的戰役。正確的知識可以免於恐慌,真正的理解能化解對立。提升全民的公衛素養與對病毒的認識,是我們全體面對下一次病毒侵襲的重要超前戰備。
【推薦序二】認識病毒,減少恐懼
曾志朗/前教育部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和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
20/20在眼科的視力檢測表中等於「視力1.0」,即無近視,也沒遠視,不論張眼看世界,抬眼看電腦螢幕,或低頭讀書寫字,無需戴眼鏡,一目了然。所以當人類社會進入2020年,人們不由自主的也會去期待一個清晰明亮,能把未來看得更清楚的年代。可是誰會想到,2020年的前三分之一年,由一月到四月,人們卻眼睜睜看著那穿透在全球各地「看不見」卻威力十足、行蹤詭異的敵人——新冠病毒(COVID-19或SARS-CoV-2)來襲,造成無數人罹病或死亡,而且不分男女老少,無視族群和社經地位的差異,說中鏢就中鏢。四月中旬剛過,全球受新冠病毒感染確診的總人數已經超過200萬人,死亡人數也已超過15萬人。
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再啟
這樣急速擴散又致命於無形的疫情,清清楚楚見證了科學界長久以來的憂慮,即未來毀滅人類的威脅,不是核彈,而是細菌、微生物,和不知名的病毒!
其實,短短不到20年,人類已經有過兩次全球性的病毒災難。2003年的春天出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陸續在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加拿大和臺灣等地爆發流行。臺灣在那次病毒的肆虐下,短短幾個月內,國家經濟、社會秩序與醫療體系各層面,都遭受重創。
醫療照護體系首當其衝,凸顯院內外完善管制的必要性;然而更重要的是,民眾配合管制的覺識,來自良好的科普教育,尤其對病毒必須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在SARS平息之後,我非常高興看到陽明大學的徐明達教授即時著手寫出一本深入淺出,教人認識病毒的科普書。因為SARS風暴雖過,人類和病毒的戰爭卻不會停止。
不幸的是,再度爆發病毒之戰的時程如此短暫,疫情如此慘烈。2019年底開始流行的SARS-CoV-2,我們對病毒本身仍有太多未知,疫苗和有效治療的生藥都還沒有出現。但在防疫的醫療行政措施和民眾行為的自我管制,使臺灣在災情控制上有了良好的成績。最可貴的是,徐教授又即時在災情未斷、病毒仍流竄之時,用心把這個新型病毒的性質、其感染的方式和民眾防疫之道,都做了簡明易懂的說明。令人感佩!
徐教授在生物醫學領域深耕數十年,唯有這種功力才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難懂的學問透過生活中的例子,讓我們了解病毒如何躲過身體免疫系統的巡邏,在騙開細胞的大門後,進入細胞內使我們生病。沒有大腦的微生物竟有如此精巧的「騙術」,令人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神奇。
深厚的人文與科學素養
其實,當年在SARS過後,坊間相關的書籍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這本書有別於其他談SARS、流感或歷史上瘟疫的書籍,是因為徐教授除了從演化的觀點看病毒與人類的共生,又從文學的觀點看詩歌中對病毒的描寫,並從歷史看病毒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更精采的是,書中有好多幅插畫,簡簡單單的幾筆線條,就生動地傳達病毒的原型與特性,充滿創意與趣味,令人會心一笑。我很好奇是哪一位剛崛起的新秀插畫家?徐教授告訴我說,那是他畫的!
這真是最好的答案了!我相信,如果沒有深厚的人文與科學素養,也絕做不到這樣的整合。這也印證了我一向所主張的:科技與人文並不是兩個對立的知識系統,而是同一棵樹的兩根大樹幹,樹根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知識論。意即,從人類有知識以來,文明的發展最後形成兩根大樹幹,一是科技,一是人文。因此,好的科學家必須有好的人文素養,做出來的研究才有悲天憫人之懷,濟世救人之功;一個好的文學家也要有好的科學知識,寫出來的東西才會言之有物,不再漫無邊際地空談。
一場心靈的饗宴
歷史上,達文西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是科學家、發明家也是藝術家,在這三個領域都有不朽的貢獻。近代的大師中,電磁學之父麥克斯威爾(James Clerk Maxwell)寫得一手好詩,他在十四歲時獲得數學獎,同時得到詩創作獎;畢生投入科學研究,也終身寫詩自娛,留下的詩篇幾乎與他的論文一樣多。我們都說麥克斯威爾的方程式美得像一首詩,其實,正因為文學上的修養,才使得他在科學上登峰造極。
所以,科學家一定要有人文的素養,才能提升境界,在一粒沙中看到一個世界,在一朵花中找到永恆。徐教授是近代少數我認為有這種能力兼容並蓄的人,因此他寫出來的東西特別有味道,援古證今,令讀者閱讀時,好似享受一場心靈的饗宴。
減少無知與未知帶來的恐懼
我在認得徐明達教授之前,先認識他的尊翁徐千田醫學博士。幾次有機會就教於他,深感其對臺灣醫療事務之了解與用心,真是一位可敬的長輩,他對醫學教育的關注與實際的投入,更令我欽佩。知道明達兄是徐千田醫師的公子後,我對徐教授學問之淵博、做事之忠厚也就了然於心。
所謂將門虎子,家學淵源,在徐教授身上我常看到徐千田醫師的影子。徐教授在第一頁上寫著:「紀念我的父母親」,一定也是十分感念父母的身教與言教,以及對他的栽培。在SARS與新冠病毒橫掃臺灣及全球之際,他在繁重的研究教學工作中,主動拿起筆來,希望貢獻其所學與所長,幫助社會民眾對病毒多一份了解。我想,激發他的那股動力,無非就是承自徐家庭訓與徐老醫師的精神。
過去我們與病毒這位敵人交手得到的經驗,以及閱讀更多與病毒相關的知識,都將使我們減少因無知與未知帶來的恐懼,我們為臺灣許多愛書者能讀到這麼一本好書而高興。
【推薦序三】建立全民公衛素養最好的入門書
吳妍華/中研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前陽明大學校長、前交通大學校長、現任交大生物科技學系終身講座教授
徐明達教授是位博學多聞的研究學者及教育家,對台灣科普教育非常關心。這二十多年來,他努力創作出版了近十本科普書籍。我因為有幸曾為他的書寫序,拜讀了他的大作,非常敬仰他跨各領域無與倫比的功力,覺得閱讀他的書永遠像走進科學歷史時光之旅般的享受,他可能是我這輩子遇見過最佩服的奇才。
能為《人類與病毒之戰》寫序,我心中滿懷歡喜,又可以拜讀及學習,更何況他是師承諾貝爾獎得主柏格的病毒學者,而我也是一位分子病毒學者,一大半研究生涯花在探索肝炎病毒(折磨人體的病毒)和宿主的作用,仍然沒有清楚的答案。因此,非常想多了解他在這本書中對病毒有什麼不同的觀點想和大家分享。
拜讀之後,發現他不改一貫寫書的本色,以幽默詼諧的方式融合生醫、科技、人文、歷史考古的描述各類病毒的特色,並強調病毒與宿主(細菌、動物、植物、昆蟲及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如何入侵及傳播,躲避或解除細胞的攻擊)。他也花了相當多的篇幅介紹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登革病毒、腸病毒、愛滋病毒、SARS及最近騷擾全世界的惡魔病毒:新冠病毒(COVID-19)的各種常識及病毒如何影響身體健康,並教導我們如何了解病毒的面貌,保護自己,不要恐慌。文中也不厭其煩介紹如何戰勝病毒的各種方式(隔離、注重環境與個人衛生、抗病毒藥、疫苗等),甚至與病毒和平相處。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給非生物醫學領域的民眾當公衛入門之書,對病毒領域有興趣的學者也可以當參考書,因為書中提到許多病毒領域尚未解決的問題,如能好好著手研究,未來諾貝爾獎可能落在您身上!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提到研究病毒的學者獲頒諾貝爾獎者高達18位,或許是諾貝爾獎史上中獎機率最高的領域!有為者亦若是!
【推薦序四】以病毒為師
蘇益仁/前疾管局長、國衛院名譽研究員,現任南臺科技大學生科系講座教授
徐明達教授是生物醫學及人文涵養都十分深厚的謙謙學者,他要我為此書寫序文,讓我受寵若驚。本書提供我很多寶貴的知識,讓我對病毒學有了完整的認識。
明達兄有幸師事病毒學大師、諾貝爾獎得主柏格,也曾與諾貝爾獎得主夏普共事,是一件令人羡慕的機緣。這些機緣植下他日後深厚的生物醫學涵養。因此,本書在他筆下寫來融會貫通,生動自然,是一本很好的科學書籍,生物醫學領域的學生、研究生、醫師、學者都會受益很多,非生物醫學領域的人也同樣能享受生物運作之美。
我在給學生上病毒學的課時,常教他們「以病毒為師」,在病毒面前,人類必須學會謙虛。病毒與人類的互動代表一種人與自然相處的絕佳模式,這樣的互動是如此多采多姿,深妙之處令人擲筆讚嘆造物者的神奇。每一次新興病毒爆發都代表一種病毒對自然生態的侵犯或破壞的反撲。流感如此,登革病毒如此,HIV與伊波拉如此,而SARS與COVID-19也是如此。明達兄此書的寶貴之處就在於此,他以相當通俗的筆觸去闡述各種病毒與宿主細胞及免疫系統的互動,讀來深入淺出。
我特別細讀了流行性感冒病毒、SARS及新冠肺炎病毒等章節。2003至2004年冬天,我們對流感與SARS可能同時來臨時的防疫一直戰戰兢兢在應對,深怕稍有差錯,會對國人造成不可彌補的災難,尤其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的教訓,全世界國家都已在做準備,以防萬一來臨,可以減少損失。2004年冬天很幸運地,SARS並未重來。可是科學界所擔心的事竟於2019年12月在武漢爆發了,COVID-19病毒與流感病毒在2020年二月同時發生,前者先在武漢造成重創,繼而在中國全境肆虐後傳播到歐美,造成歐洲及美國百年來的重創,超過SARS數倍,而堪與1918年流感大流行相比。
悲天憫人的心境投射
SARS及COVID-19的來襲是一個活生生的教訓。我只能感嘆,科學知識總是有時而窮,每次疫情的來臨,只是再一次暴露出我們對自然的無知而已,而每次都是疫情重創之後,學術界及社會才又重新反省人與自然的關係,感染症的科學研究才又受到重視。熟讀歷史,我們得以一窺生物運作之妙,也深感病毒如此微小分子,竟可以造成全球的重創,進而衍生出一種宗教似的情懷。就像1918年的大流感及2003年的SARS,2019年的新冠病毒也讓活在當下的人感到恐慌與無助,只能等待疫苗的到來。
從事生物醫學研究的人在歷經數十年的努力後,總希望能對人類醫學的治療或預防有所貢獻,是一種悲天憫人的心境投射。本書也嘗試提供病毒治療及疫苗研究的努力。疫苗的研究是人類科學界與病毒作戰的最大勝利。明達兄以馴服病毒的戰略為人類與病毒的關係做了總結,如何與病毒和平相處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一直是生物醫學最刺激也最引人入勝之處。
明達兄是一個十分幸運的人,他精通生物學的運作之妙,得享人間至理,是科學最迷人之處。我有幸先一睹為快,也希望能不負他之所望,得以將所學用於防疫。此書的出版是國人的福氣。
【推薦序一】提升全民認知是最重要的防疫基礎
陳時中/衛生福利部部長
21世紀才剛進入第3個十年,世界就面對前所未有的衝擊。武漢肺炎爆發,迅速蔓延全世界,各國都陷入抗疫的恐慌,歐美國家更是受創慘重。
在這一次的抗疫戰中,我們守住了臺灣民眾的健康,受到世界各國的肯定。而臺灣這一次能夠超前部署,快速控制疫情,是因為我們早在17年前就開始準備了。
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冠狀病毒傳入臺灣,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隨即封院,臺灣一度陷入恐慌。但是SARS的震...
目錄
推薦序 提升全民認知是最重要的防疫基礎 陳時中
推薦序 認識病毒,減少恐懼 曾志朗
推薦序 培養全民公衛素養最好的入門書 吳妍華
推薦序 以病毒為師 蘇益仁
前言 知己知彼,是致勝的關鍵
第一篇 病毒是什麼?
第1章 發現病毒
第2章 病毒如何傳播
第二篇 人類和病毒的戰爭
第1章 病毒如何侵襲人類
第2章 改變世界歷史的病毒瘟疫
第3章 流感病毒千變萬化
第4章 新冠病毒來襲
第5章 腸病毒伺機而動
第6章 以蚊子為媒介的病毒
第7章 折磨人體的伊波拉、愛滋、肝炎病毒
第三篇 預防、治療與化敵為友
第1章 如何預防傳染病
第2章 古老卻有效的疫苗
第3章 藥物治療的挑戰與機會
第4章 如何偵測微小病毒
第5章 化敵為友,讓病毒成為救命幫手
推薦序 提升全民認知是最重要的防疫基礎 陳時中
推薦序 認識病毒,減少恐懼 曾志朗
推薦序 培養全民公衛素養最好的入門書 吳妍華
推薦序 以病毒為師 蘇益仁
前言 知己知彼,是致勝的關鍵
第一篇 病毒是什麼?
第1章 發現病毒
第2章 病毒如何傳播
第二篇 人類和病毒的戰爭
第1章 病毒如何侵襲人類
第2章 改變世界歷史的病毒瘟疫
第3章 流感病毒千變萬化
第4章 新冠病毒來襲
第5章 腸病毒伺機而動
第6章 以蚊子為媒介的病毒
第7章 折磨人體的伊波拉、愛滋、肝炎病毒
第三篇 預防、治療與化敵為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