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浮宮經典名畫看人生百態
學會活著的姿態日本西洋繪畫的權威中野京子透過羅浮宮的十七幅名畫──畫家或畫作內容──解讀命運、領悟人生奧祕,無論是安東尼・卡隆或亨利・勒朗貝爾〈愛神的葬禮〉、波希〈愚人船〉、李奧納多・達文西〈蒙娜麗莎〉……,每一幅畫背後都有一段令人喟嘆的人生境遇──茫然、落敗、造假、痛苦、逃避、死亡、失去──整本書,可說是一首以西洋繪畫為註腳的命運交響曲。
當我們對生活感到失望或無力時,不妨走進藝術這個避風港,名畫可以橫跨時空,為心靈注入療癒的力量,教會你人生的重要課題。
◎林布蘭特〈拔士巴〉──────位不怎麼美觀的裸體婦女如何令人深深體會造化的不可思議?
◎波希〈愚人船〉──────面對無能為力的環境是否最終只能裝瘋賣傻地逃避?
◎提香〈基督下葬〉──────面對至親死亡的悲痛,彷彿聽見畫中傳來向天質問的聲音:為什麼?為什麼?
◎華鐸〈塞瑟島朝聖〉──────如夢似幻的畫面為何讓人產生臨終前的預感與珍惜?
◎〈愛神的葬禮〉──────歌頌一段女大男二十歲的不朽戀情,還是其實是為了埋葬愛情?
本書特色
1.日本藝術史權威作家中野京子暢銷著作,蟬連AMAZON藝術類暢銷書排行榜。
2.精選十七幅名畫,以學者之心、匠人之筆,領略羅浮宮的藝術魅力。
3.揭開西洋名畫背後令人心碎、心酸、心疼、心折……的真實故事。
專文推薦
鄭治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感動推薦
林平│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黃禹銘│伊日生活總經理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作者讓美術史書籍成為一本好看的小說,引人入勝的言詞與充滿魅力的語法,讓羅浮宮的繪畫不再疏離,翻身成為你我時代與人性的點滴!」
──林平│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我其實一點也不喜歡羅浮宮! 不喜歡他的動線、不喜歡過多的人潮;我甚至不太懂,隔著遠遠的距離、遙望一張小小的蒙娜麗莎到底是為了什麼?謝謝中野女士告訴了我這麼多故事!
有別用藝術史專家們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她反而像是床邊說故事的母親,以富有魅力且吸引人的切入點,完美地結合了學術研究;以跨域時空的歷史背景,宏觀地切入藝術家們的微觀生活。 因為這本書,我願意再走進羅浮宮一次。 」
──黃禹銘│伊日生活總經理
「逡巡羅浮宮,感性而細緻;中野京子以理智的筆鋒寫下一份初見的印象。」
──鄭治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中野京子
作家,德語文學者,著有《膽小別看畫》(怖い絵)、《名畫之謎》(名画の謎)、《用名畫解讀哈布斯堡王朝物語》(名画で読み解くハプスブルク家12の物語)、《用印象派解讀「近代」》(印象派で「近代」を読む)、《療癒羅浮宮》(はじめてのルーヴル)、 《中野晶子談與橋有關的物語》(中野京子が語る橋をめぐる物語)、《殘酷的國王與悲傷的女王》(残酷な王と悲しみの王妃)、《美人》(美貌の人)、《欲望名畫》(欲望の名画)等一系列西洋名畫解讀相關著作。翻譯過斯特凡‧茨威格的《斷頭王后:革命與婚姻的雙重悲劇》等書籍。
譯者簡介:
王健波
1985年生於吉林省。先後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日語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MTI(翻譯碩士)專業。畢業後任職翻譯公司從事譯審工作。現在是一名自由譯者。
章節試閱
洛可可的哀愁
華鐸〈西堤島朝聖〉
如果在羅浮宮裡只選一件作品的話,應該就是這幅受到莫內(Monet)高度評價的〈西堤島朝聖〉。
我想我可以體會,吹過畫面的風,花草的香,千變萬化的光,如煙似霧的靄,輪廓的淡出,難以言傳的色調,正是莫內所追求的境界。細膩得彷彿在顫抖的筆觸,快速作畫與顏料的薄塗法,也都走在印象派之前。當然主題有所不同。時間相隔了一百五十年,華鐸會畫輕盈飛翔的小愛神(邱比特)──這是印象派絕對不會畫的,華鐸畫中的典雅饗宴、光線豐富的美麗風景,也都不是對現實的如實描繪。畫中人物動作帶著濃濃的表演意味,彷彿是正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員,充滿詩情畫意、遊樂宴飲的情景。
恍如夢境。
人生的幸福、觀劇的歡愉,
都像黃昏天空一般短暫無常,稍縱即逝。
唯有心中的哀愁沉潛。難以言表的悲傷與熱鬧繁華如影相隨,才是華鐸的魅力所在。
這裡是傳說中的西堤島(基西拉島)。傳說主司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在海中誕生之後,登上的第一塊陸地就是西堤島,後來西堤島島就成了愛之島。畫面右端是一座維納斯半身像,雕像上纏繞著野薔薇。八對情侶各懷心思,乘著黃金小船而來,在島上度過了快樂的時光,現在正要返回。這些前來朝聖的人,穿的都是當時的朝聖裝束。日本的朝聖裝束通常是白色的,歐洲的朝聖裝束則每個時代有不同的流行,華鐸所在的時代流行圍寬鬆的短披肩。此外,男士會戴帽檐折起的帽子。人手一根又長又粗的拐杖,可以用來防止狼等野獸的襲擊。畫面右邊靠前,草地上的拐杖旁邊放的是必須隨身攜帶的朝聖者手冊(朝聖證書)。
維納斯像的下方,坐著一個小愛神,頸上圍著黑色的披肩。這披肩大概是眼前這個女人的吧。長著翅膀的小天使圍著有點太大了。可愛的小愛神光著屁股,坐在裝滿愛之箭的箭筒上,輕輕拉著女人的裙子。大概是看她遲遲不接受男人的求愛,把扇子展開又合上,太猶豫不決了吧。
旁邊的一對情侶動作幅度很大。圍著紅披肩的男人正用雙手把躺在地上的女人拉起來。再旁邊,女人已經用左手拿起拐杖,卻似乎戀戀不捨地回顧身後,男人挽著她的腰,想要早早離開。這些人的動作與佈局賦予畫面波浪般的豐富節奏,讓人聯想到悅耳的音樂。
有一種很有意思的解讀,說這三對雖然服裝各異,但實際上可能是同一對情侶。根據這一說法,故事從右向左發展,分別表現了戀愛開始、大功告成、幸福婚姻(狗是忠實的象徵)三個階段。確實,戀愛總是從男人的追求和女人的猶豫開始,纏綿過後先起身的總是男人,意猶未盡的女人往往眷戀過去。(因為戀愛是浪漫主義,結婚是現實主義?)且不論他們是否為同一對男女,表現了戀愛的三種狀態這一點應該是無疑的。
據說,華鐸創作此畫的靈感,來自一七〇〇年在巴黎首演的唐可爾(Dancourt)的戲劇《三個表姐妹》(Les Trois Cousines)。劇中有朝聖打扮的貴族、市民、農民等各階層的男女,乘船前往西堤島的場景。這也是為什麼此畫中央的幾對情侶從裝束來看明顯不是貴族。追求愛情的朝聖,並非典雅的宮廷人的專利。
碼頭那邊,兩對情侶早早趕到。船夫是位赤身裸體的小伙子,彷彿是從某個神話故事裡面溜出來的。他正用健碩的臂膀划動船槳。上空胖乎乎的小愛神飛來飛去,祝福這些向維納斯傾訴心願的戀人。
〈西堤島朝聖〉大獲好評,三十二歲的華鐸也因此被選為學院正式院士。同時,畫壇上確立起「fêtes galantes」這一體裁。一般翻譯為「雅宴畫」,不過在galantes的詞義中,比起「雅」,情色的成分更濃一些,或許稱其為「豔宴圖」更為準確。儘管主題是在大自然中身著盛裝男女的戀愛場面,華鐸卻使之從單純的風俗畫提升到了藝術的高度。從此,法國繪畫終於可以與義大利、法蘭德斯、西班牙比肩。
本作品完成的第二年,就有畫商委託華鐸複製一幅。可以看到,複製畫中雖然三對主角沒有變,其他部分卻加入了大量的改動,說是複製,卻也投入了相當的精力,完全可以說是另一件作品。情侶人數和愛神的數量也都變多了,小船上立著高高的桅桿,紅帆被風吹鼓。
最先吸引我們視線的是維納斯。原畫中冰冷的大理石雕像,在這幅重畫的作品中變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女神沒收了淘氣的小愛神的箭筒,彷彿在叮囑,不能再多放愛之箭了。左邊也有同樣的情形。一個小愛神正在不顧前後地拉弓,另一個抬起一隻手阻止。所以人們說這幅的主題不是戀愛的短暫無常,而是一曲獻給因愛情走入婚姻的讚歌。
另外,持扇女子的前方多了個騎士(盾牌和頭盔立在旁邊),後方也多了個男子,手裡捧著象徵愛情的玫瑰。這樣一來,前面所說的三對情侶其實是一對的說法就不再有說服力。船變大了,畫中已經看不到船頭。有兩對情侶已經先上船。在空中成群結隊飛舞的小愛神,在桅桿附近組成裝飾性的圓形。
複製畫給人的整體印象比原畫熱鬧得多。儘管如此──不可思議的是──畫面卻沒有因此變得吵鬧,魅力也絲毫不減。不知是因為偏黃的暮靄,還是因為精準的色彩感覺,令人陶醉的感受和那一抹憂愁還在,依然給人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
如果兩幅作品都在羅浮宮,可以對比著看,那該多好。遺憾的是,後來的這幅落入了酷愛法國文化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手中。這位國王甚至買下了華鐸最後的傑作〈傑爾桑店舖招牌〉,要看的話必須去柏林的夏洛滕堡宮。
腓特烈二世被瑪麗亞・特蕾莎(Maria Theresia)斥為「惡魔」、「怪物」,是他將普魯士發展為軍事大國,在歷史上給人的印象是強硬的,但他卻對洛可可的美無比熱愛。他用法語跟人交談,把王宮佈置成洛可可風格,他也擅長吹奏長笛,對華鐸有很深的理解。
華鐸一掃此前壯麗的巴洛克風格,成為洛可可時期第一位也是最有影響力的畫家,不過他本人生前卻不知道有「洛可可」這個詞。
洛可可的詞源是rocaille,指一種大量運用貝殼或小石子的室內裝飾。因為是一種細膩、優美的貴族趣味,法國大革命後,隨著大衛等新古典派興起,洛可可遭到全面否定,被指為享樂、女性化、感性化、頹廢,該詞也被作為蔑稱使用(就跟「印象派」最初是被用來諷刺畫家的詞一樣)。但是現在已經成為美術專業術語,用於指稱十八世紀法國主流文化。洛可可的全盛期,是路易十五(Louis XV)與其情婦龐巴度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的時代,已經是華鐸死後的事。華鐸的活躍時期很短,從「太陽王」路易十四(Louis XIV)最晚年到「攝政時代」(路易十四的外甥奧爾良公爵(Duke of Orléans)代替年幼的路易十五進行攝政政治),只有不到二十年。因為早年患上肺病,華鐸於三十六歲英年早逝,他開創了洛可可藝術,卻無緣看到它開花結果。
洛可可的哀愁
華鐸〈西堤島朝聖〉
如果在羅浮宮裡只選一件作品的話,應該就是這幅受到莫內(Monet)高度評價的〈西堤島朝聖〉。
我想我可以體會,吹過畫面的風,花草的香,千變萬化的光,如煙似霧的靄,輪廓的淡出,難以言傳的色調,正是莫內所追求的境界。細膩得彷彿在顫抖的筆觸,快速作畫與顏料的薄塗法,也都走在印象派之前。當然主題有所不同。時間相隔了一百五十年,華鐸會畫輕盈飛翔的小愛神(邱比特)──這是印象派絕對不會畫的,華鐸畫中的典雅饗宴、光線豐富的美麗風景,也都不是對現實的如實描繪。畫中人物動作帶著濃濃的...
推薦序
偶遇與必要─────初遇羅浮宮的座標
鄭治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西方藝術的書寫,在亞洲,應屬日本最為豐沛與深刻。日本厚積了百餘年的西洋美術書寫傳統,總是兼具迻譯西歐藝術樣貌的全面視野,並反映著注目西方藝術經典的東方觀點。以今日通俗的眼光瀏覽,日本作家自有他們一套揉合嚴肅與通俗的取材模式,以及一種特有的流露個人體會的書寫語法。我總在日本的藝術書寫裡,嗅到如研究員般之記者專業調查的底味,具備編輯概念的謀篇布局,和散文家刻意收斂起來留些給人探聽的尾韻。
閱讀這本提供給「初次相遇」羅浮宮的讀者們逡巡藝術宮殿的座標圖(日文版書名《はじめてのルーヴル》原意為「初見羅浮宮」),我再次確認了日本的藝術書寫常見的,在鋪陳行家氣味的藝術知識,與描述藝術經典的對位中,於文字推進的節奏之休止與轉調之間,偶而流露略帶情感色彩的個人主觀感受。
本書以羅浮宮之名感性地劃出藝術座標,在十五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的法國新古典主義的時間縱軸上,呈現了十七件時代脈絡與因果關係並不明顯的「名作」。
作者取材的原則如〈後記〉所言,一是知名度,二是多樣性,知名度可以成為選擇的首要原則,而多樣性卻很難在只有兩百八十頁的書冊中,以十七件選件呈現。本書能否以不限制讀者依序觀賞的模式,達到開放閱讀的可能性? 看來要由讀者心證了。但作者似乎別具信心的以「造化弄人」、「捏造生涯」或「放肆至極」等標題誘敵深入,讀者將被綿密的知性與感性包圍,閱而忘返。
羅浮宮珍寶數十萬,傲視寰宇的是他擁有全歐視野的繪畫收藏,而如何在細緻經典與壯闊偉跡中選出二十件以內的名作,是每一個書寫者的巨大挑戰。
作者選圖別具個人觀點,但選出像〈蒙娜麗莎〉和〈拿破崙加冕禮〉二件之標準名作(classic selection)則令人信服!〈拿破崙加冕禮〉以十四頁的論述開場,氣勢驚人。〈蒙娜麗莎〉則壓軸以綜合全書印象,即使二者之間的名畫找不出相應的邏輯與必然性,但卷終的韻致迴映開卷的氣派,允稱首尾俱佳! 而僅有兩公尺寬的華鐸成名作〈西堤島朝聖〉(129×194公分)銜「洛可可的哀愁」之情調,緊接〈拿破崙加冕禮〉巨畫,領先館中百千鉅作,則見出作者超越習見的專業觀點,令人激賞,因為這可是道地法蘭西繪畫的第一名畫! 論氣勢,〈拿破崙加冕禮〉當屬羅浮宮第一,以法國文化代表性而言,華鐸的小畫,位階恐怕還要在大衛的鉅作之前。
但十七件「經典」中,〈巴黎法院的基督受難圖〉、〈亞維儂的聖殤圖〉,和〈愛神的葬禮〉三件法國繪畫,卻稱不上「名作」,甚至冷僻了。作者寧讓日耳曼與英國繪畫缺席,而仍有此選,其深意或使法國繪畫的主體性逼近二分之一? 但若不顧大原則,細讀三篇之內文,還真是精采! 這可就讓讀者尋思了,或許一本以「羅浮宮」之名的「初次」藝術漫步,可以不用那麼「理智」?
偶遇與必要─────初遇羅浮宮的座標
鄭治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西方藝術的書寫,在亞洲,應屬日本最為豐沛與深刻。日本厚積了百餘年的西洋美術書寫傳統,總是兼具迻譯西歐藝術樣貌的全面視野,並反映著注目西方藝術經典的東方觀點。以今日通俗的眼光瀏覽,日本作家自有他們一套揉合嚴肅與通俗的取材模式,以及一種特有的流露個人體會的書寫語法。我總在日本的藝術書寫裡,嗅到如研究員般之記者專業調查的底味,具備編輯概念的謀篇布局,和散文家刻意收斂起來留些給人探聽的尾韻。
閱讀這本提供給「初次相遇」羅浮宮的讀者...
目錄
推薦文偶遇與必要──初訪羅浮宮的座標
羅浮宮地圖
01 不可不說拿破崙─────大衛〈拿破崙加冕禮〉
02 洛可可的哀愁─────華鐸〈西堤島朝聖〉
03 締造法蘭西的三位國王─────克盧埃〈法蘭索瓦一世像〉
04 造化弄人─────林布蘭特〈拔士巴〉
05 誰在阿卡迪亞?─────普桑〈阿卡迪亞的牧人〉
06 捏造的生涯─────魯本斯〈瑪麗.麥迪奇的生平事蹟——向亨利四世呈贈肖像畫〉
07 一葉扁舟─────波希〈愚人船〉
08 羅浮宮的少女─────格勒茲〈打破的水壺〉
09 羅浮宮的少年─────穆里羅〈乞丐少年〉
10 悲慟如此真實─────提香〈基督下葬〉
11 恐怖繪畫─────作者不詳〈巴黎法院的基督受難圖〉
12 和名人一起─────安蓋蘭‧夏隆東〈亞維儂的聖殤圖〉
13 放肆至極!─────卡拉瓦喬〈聖母之死〉
14 享受生活─────范戴克〈查理一世行獵圖〉
15 不朽的拉斐爾─────拉斐爾〈美麗的女園丁〉
16 至死不渝─────安東尼・卡隆或亨利・勒朗貝爾〈愛神的葬禮〉
17 蒙娜麗莎─────李奧納多・達文西〈蒙娜麗莎〉
後記
解說
畫家作品索引
推薦文偶遇與必要──初訪羅浮宮的座標
羅浮宮地圖
01 不可不說拿破崙─────大衛〈拿破崙加冕禮〉
02 洛可可的哀愁─────華鐸〈西堤島朝聖〉
03 締造法蘭西的三位國王─────克盧埃〈法蘭索瓦一世像〉
04 造化弄人─────林布蘭特〈拔士巴〉
05 誰在阿卡迪亞?─────普桑〈阿卡迪亞的牧人〉
06 捏造的生涯─────魯本斯〈瑪麗.麥迪奇的生平事蹟——向亨利四世呈贈肖像畫〉
07 一葉扁舟─────波希〈愚人船〉
08 羅浮宮的少女─────格勒茲〈打破的水壺〉
09 羅浮宮的少年─────穆里羅〈乞丐少...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