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逢李教授茂生六秩晉五之年,眾門生特撰文祝賀集結成此論文集。本書共收錄19篇論文,其中15篇祝賀論文,主軸涵蓋刑事實體法、刑事程序法及刑事政策學等面向,分別探討累犯加重、精神鑑定與責任能力、量刑因子、精神障礙犯罪者處遇、日本少年法動向、資訊戰、裁判規範論、因果關係論、略誘罪、性犯罪、人民參與刑事審判、偵查不公開、證據開示制度、律師密匿特權等當前矚目之議題。本書並規劃〈李茂生思想集成〉單元,將李茂生教授的學思歷程,區分為青年、壯年、中年、熟年四時期,並結合特定思潮(制度論與系譜學、傅柯思想、系統論、阿岡本思想),對李教授各階段的思想理論進行回顧與探討。李茂生教授尚針對各篇論文述寫共約4萬字評論,以饗讀者。相信讀者在閱讀本書之後,得以立於「主體、理性與人權」論述的彼岸,產生新的體悟。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李茂生教授六秩晉五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
作者序
編者序
時光荏苒,一轉眼間,李茂生老師的65歲壽誕就到了。猶記得2018年底,我與許恒達及謝煜偉在一番熱烈討論之後,決定成立「李茂生教授六秩晉五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想要邀請且集合同在法律學界任職的李門門徒與李老師指導的博士生,籌辦一系列李老師榮退慶祝活動。當時的構想是,在李老師65歲壽誕那年,也是他榮退的時候,每一位學生能夠撰寫一篇論文為老師祝賀,而且於李老師在臺大法研所最後一次開設的刑罰學專題研究課堂中,每一週安排一位撰稿人報告論文內容,且和老師進行對話,以重溫與重現李老師的思想精華。
李茂生老師在民國80年自日本一橋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後,旋即來到臺大法律系任教,當時開設的課程,包括少年事件處理法、監獄學與刑罰學專題研究,相信身為他學生的人,對這些課程名稱,均不陌生。這幾門課程幾乎持續開授了將近30年之久,期間也曾講授刑法總則與刑法分則課程。在這漫長的30年間,李老師開設的課程名稱看似相同,但是課程內容卻是非常的不同。身為學生的我們,非常瞭解李老師學術思想一直在進化與演變中,不同的時期與階段,有著不同的想法。因此在討論如何安排祝壽論文集的過程,我們規劃了〈李茂生教授思想集成〉的單元,將李老師的學術思想,區分為青年(博士論文)、壯年(傅柯)、中年(盧曼)、熟年(阿岡本)四大部分,以時代分類且結合特定思想家,對李老師各階段的學術思想進行回顧與探討。在發函邀請門徒認領論文題目時,最後由謝煜偉負責青年李茂生(博士論文),范耕維撰寫壯年李茂生(傅柯),許恒達撰寫中年李茂生(盧曼),林琬珊撰寫熟年李茂生(阿岡本)。至於其他門徒,則各自找尋受到李老師思想啟發或自行發展研究的題目,撰寫論文一篇。
在這本祝壽論文集中,一共收錄了19篇論文,除了4篇李茂生教授思想集成之論文外,撰稿人選擇的題目非常多樣,涵蓋了刑事法學的各個面向,有偏重刑事制裁與量刑之論文,例如累犯加重、精神鑑定與責任能力、量刑因子之探究、精神障礙犯罪人之處遇;有偏重政策論者,例如日本少年事件處理法之動向、資訊戰攻擊節點之研究;有偏重實體刑法面向者,例如刑法釋義學之探討、第三人故意行為介入之結果歸屬、略誘未成年人罪之研究、日本妨害性自主犯罪之修正;有偏重刑事訴訟法面向者,例如人民參與審判、偵查不公開、證據開示制度、律師之密匿特權等議題之探討。此外,本論文集的最精華之處在於,每篇論文的文末,李老師均撰寫其個人的想法,有的是與撰稿人對話,有的是評論或批評,但更多的是他的個人回憶與自我對話。
2019年上半年,在李老師的刑罰學專題研究課程中,每一週幾乎集結了超過60名學生到場,除了這學期修課的學生之外,每一週都有許多已畢業的李門門徒回來聽課。在每一位撰稿人發表論文時,李老師一定會在教室中走來走去,看似隨興的走動,其實還蠻專心的聆聽。原以為這最後一學期的課程,會充滿傷感與不捨,結果卻沒有發生這樣的效果,因為李老師喜歡反諷、酸言酸語褒貶時事、挖苦學生且掌控話語權的習慣依舊。報告人也充分發揮超高EQ,配合老師的挖苦喜好與沙啞嗓音的嘶吼,隨時調整說話與應答方式,以取悅老師。所以課堂上除了充滿思想傳承與學術討論之外,更多時候是回憶與笑聲不斷。大家在既輕鬆又戰戰兢兢的課程中,完成了報告,以及為期一學期為李老師祝壽且祝賀其榮退的活動。
不過,原訂2019年的「榮退」,由於李老師當選了臺大特聘教授,因而延後退休而沒有發生,因此這本「榮退祝賀論文集」,也順勢成為「祝壽論文集」。但不管本書究竟是為了李老師的榮退或祝壽而存在,無論如何,它都代表了李門門徒對李老師這將近30年來如沐春風般教誨與指導的孺慕之情。
最後,本書的完成,除了要感謝許恒達與謝煜偉的發想與構思,以及謝煜偉協助聯絡與統籌募款、出版事宜,也要感謝每位撰稿人熱情且無私的回應。此外,在協助行政工作方面,林育賢奉獻時間與精力,居中聯繫撰稿人,進行收稿與催稿工作,在刑罰學專題研究課程進行時,臺大法研所刑法組學生凃冠宇與高珮瓊擔任聯繫講者與跟課工作,以及科法所學生施涵茹協助製作海報及攝影,使本課程得以順利進行,在此也一併致謝。最後的最後,僅以本書獻給李茂生老師,學生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因為有了與您的相遇,才有了今天的我們。
王皇玉
2020.4.12
編者序
時光荏苒,一轉眼間,李茂生老師的65歲壽誕就到了。猶記得2018年底,我與許恒達及謝煜偉在一番熱烈討論之後,決定成立「李茂生教授六秩晉五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想要邀請且集合同在法律學界任職的李門門徒與李老師指導的博士生,籌辦一系列李老師榮退慶祝活動。當時的構想是,在李老師65歲壽誕那年,也是他榮退的時候,每一位學生能夠撰寫一篇論文為老師祝賀,而且於李老師在臺大法研所最後一次開設的刑罰學專題研究課堂中,每一週安排一位撰稿人報告論文內容,且和老師進行對話,以重溫與重現李老師的思想精華。
李茂生老師在...
目錄
編者序 i
第一編 李茂生思想集成
縷言絮說交織下的光影表裏──從《戰後日本行刑思想史》探尋青年李茂生思想 謝煜偉 003
告別傅柯、隻身前行──細究李茂生思想中交織拉扯的傅柯思想之線 范耕維 035
舞在耦合結構──訪析李茂生老師的系統論研究時期 許恒達 063
主權權力與赤裸裸的生──熟年李茂生思考的新素材及其思想的轉回 林琬珊 093
第二編 祝賀論文
釋字第775號與累犯加重處罰──以德國法與我國法之比較為中心 王皇玉 125
成癮、心智科學與刑事責任能力 吳建昌 155
精神鑑定的評價與刑事責任能力判斷──以日本實務學說之發展為借鏡 洪維德 199
量刑因子之生活狀況及品行的再探──以靈魂墮落案為中心 吳志強 229
精神障礙犯罪者相關法制之芻議──以臺灣監護處分與日本醫療觀察法之比較為中心 洪士軒 259
少年健全成長之概念內涵與法制架構──從日本少年法制近年之動向談起 謝如媛 287
初探資訊戰攻擊節點 沈伯洋 323
刑法釋義學之前導論述──以裁判規範論為核心 黃宗旻 347
初探第三人故意行為之介入對於結果歸屬的影響──從「大阪南港事件」到「臺灣圍毆事件」 劉家丞 377
我國實務中關於略誘未成年人罪的「惡意之私圖」──以配偶間爭奪未成年子女之事例為素材 黃士軒 407
刑法妨害性自主犯罪的基礎考察──以日本刑法性犯罪的修正檢討為契機 簡至鴻 427
人民參與刑事審判與刑罰性 王正嘉 455
偵查不公開原則──以我國新法評析及與荷蘭法制比較為中心 蘇佩鈺 487
證據開示制度之研究──以美、日之比較為中心 邱鼎文 515
律師與當事人間秘匿特權的理論與實務──以律師進行公司內部調查為中心 歐陽弘 553
李茂生教授簡歷 583
編者序 i
第一編 李茂生思想集成
縷言絮說交織下的光影表裏──從《戰後日本行刑思想史》探尋青年李茂生思想 謝煜偉 003
告別傅柯、隻身前行──細究李茂生思想中交織拉扯的傅柯思想之線 范耕維 035
舞在耦合結構──訪析李茂生老師的系統論研究時期 許恒達 063
主權權力與赤裸裸的生──熟年李茂生思考的新素材及其思想的轉回 林琬珊 093
第二編 祝賀論文
釋字第775號與累犯加重處罰──以德國法與我國法之比較為中心 王皇玉 125
成癮、心智科學與刑事責任能力 吳建昌 155
精神鑑定的評價與刑事責任能力判斷──以...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