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無法自拔的瘋狂考證:知識成癮症
情場高手為什麼都這麼「善解人意」:巴納姆效應
看這本書的時候,你一定會忍不住苦笑:啊這個症狀我也有──
◎社交時談笑風生,回家後卻不認識自己──微笑憂鬱症
一般而言,患上「微笑憂鬱症」的人都是較為優秀的人,他們為了維護自己在別人心中的美好形象,會刻意掩飾自己的情緒。而當承受的壓力大到再也無法承受的時候,他們的反應也會很大,可能會從一個極度自信的人變成一個非常自卑的人,甚至會懷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微笑憂鬱症」不僅會導致心理上的疾病,而且可能導致身心雙重疾病,甚至導致神經系統的損害。而一旦神經系統無法良好運行,內分泌便會不協調,從而導致免疫力下降。
◎你知道嗎?工作狂其實是一種病──工作成癮症
「工作成癮」也稱工作成癮症候群,學名叫做病理性強迫工作。它是對工作的一種過度依賴,表現為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工作時間超過一般的限度,以此來獲得心理滿足。當工作依戀失控,對人產生負面影響的時候,我們就把它當作一種心理障礙。
人體神經系統有一個「獎勵迴路」,某些行為會刺激此獎勵迴路產生特定物質,如「腦內啡」,是一種神經傳遞物質,能在短時間內令人高度興奮。工作也是透過消耗「腦內啡」,擾亂平衡系統,造成白領階級不斷尋求提高體內「腦內啡」,以至成癮,形成迷戀工作的現象。
◎初戀情人永遠都是最完美的──契可尼效應
西方心理學家契可尼(Bluma Wulfovna Zeigarnik)做了許多有趣的試驗,發現一般人對已完成的、已有結果的事情極易忘懷,而對中斷、未完成、未達目標的事情卻總是記憶猶新,這種現象被稱為「契可尼效應」。
「喜新厭舊」、「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說的就是這一類現象。初戀不成功導致分手,而分手正是愛情的中斷,因此,它往往比美滿的結局更令人刻骨銘心。
◎練習時明明狀態很好,為什麼正式上考場時總是失常──詹森效應
所謂詹森效應指曾經有一名叫詹森的運動員,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在體育賽場上卻連連失利。
使當事者過度緊張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想成功的渴望太強。有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為小小的縫衣針穿線的時候,越是集中注意力,線卻越是難進入那小小的針眼。也就是說目的性越強,越不容易成功,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目的顫抖」。
★全書特色
1.本書主題多樣,分為八大章節詳細闡述:學習心理學、工作心理學、戀愛心理學……等等。
2.每節以【生活廣角】結合日常問題,再以【心理解讀】揭示心理學病灶,最後於【心理驛站】提出完善具體的改善方法。
本書以心理學理論為依據,結合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和作者本人對生活的觀察,讓人在「看熱鬧」的同時,又為心理學產生的力量深深震撼!
這本書說不上有多豐富──只涵蓋了你生活中的所有煩惱而已。
崩壞的你值得擁有,這本超簡單心理學!
作者簡介:
李麗,心理諮商師,新聞與傳播系出身,資深媒體人。《孕媽咪》雜誌心理專欄專家,《心理醫生》雜誌特約撰稿人。曾出版《超級解壓》、《全世界都在讀的心理學故事》、《沒有抱怨的世界》等眾多心理書籍。專注於心理健康的宣傳、推廣工作,熱愛公益事業,長期擔任青少年心理法律諮詢志工。
章節試閱
工作狂,不帶負面社會觀感的上癮行為
【生活廣角】
雖然社會上常看到某某年輕才俊因工作壓力過大導致猝死的新聞,但是通宵達旦加班工作還是大有人在。我們就是生活在這樣一種工作狂的文化中,工作狂也許是一種不帶負面社會觀感的上癮行為。
過去,在日本、中國等許多國家的辭典中,「工作狂」均被列為褒義詞,或至少不算是貶義詞。不少人企業老闆、管理者還覺得,「工作狂」的「忘我工作」為公司帶來巨大的效益,而且為同事們樹立了模範,故多數「工作狂」往往被認定為「優秀模範」,成了受賞識重用的對象。事實上,「工作狂」是一種心理異常,在低、中階管理人員中尤為常見。
「工作狂」與對工作的熱情投入者有本質區別──—前者往往並不熱愛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難從工作本身得到快樂,而只是拼命的工作以求某種「心理解脫」,此外他們還常常強迫自己的工作達到「完美」,一旦出現問題便羞愧難當、焦慮萬分,卻又將他人的援助拒之門外;而後者則十分熱愛自己的工作,能從工作獲得巨大樂趣,出現失誤時既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懊惱不已,會聰明的修正目標或改正錯誤,同時也注意與同事和上司協調、配合,因而人際關係相對融洽。從工作成果顯示,儘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後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品質都明顯不如後者。
同一個社區裡的小雪與丈夫經營兩家零售店,她的孩子已經五歲了,可是很少見到媽媽。小雪每天都有沒完沒了的事情。她的口頭禪是:「我的生活以十五分鐘為一個單位,我喜歡分秒必爭的感覺。」
孩子的奶奶帶孩子玩的時候也常常抱怨:「她回到家裡,也總是不開門,說有很多工作還要上網處理。孩子都想她了。」
提到孩子,小雪也很難過:「當有人提醒我是個不稱職的媽媽時,我也很難受。但是我沒有辦法,生意少不了我,有些工作別人做,我也不放心。」
工作狂有以下幾種類型:
1.無事可做型
沒有經營屬於自己的生活。這樣的人或許因為家人不在身邊的客觀因素,或許缺少愉悅身心的興趣愛好,生活單調乏味,只有同事沒有朋友,不得不從工作中尋找樂趣。不要以為那些下班不走的人就一定對工作充滿熱情,或許他們回家還不如待在公司有意思呢。
2.逃避生活型
把工作當作逃避手段。這樣的人,可能在生活中有某種苦惱、不滿或自卑,為了逃避或者忘卻這些令人傷神的事,只好瘋狂的投入工作,他們只有在忘我工作時才能體會到自信和快感。剛剛失戀的人也很容易成為這樣的工作狂。
3.事必躬親型
不太容易相信別人的人。這些人事無大小都要自己一個人完成,所以必須超時工作。所以,這些人永遠都不能夠放假,因為他一直會擔心公司如果沒有他,這些工作怎麼辦?上面提到的小雪就是這樣的人。
4.渴望認同型
以不停的工作建立自信者。所有類型的工作狂,不管是本身有自信,或是高度自信,還是缺乏信心的人,都存有一個共同點,即這些人都很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才幹,想滿足自己對於榮譽成就感的需求,強烈希望自己被認同。所以,他們把生命的價值完完全全寄託在工作上。對他而言,生命的唯一價值就是工作的成就(這也是他生命的重心),忽略了其他事物,包括他的個人生活。
5.無可奈何型
還有一個原因讓人變成工作狂,這種工作狂並非屬於自願性質,而受到整個環境氛圍影響,要麼整個公司的文化就強調「勤勞」,老闆帶頭天天晚上九點以後下班,作為下屬,你好意思六點就打卡離開?在這大環境之下,到了下班時間,即使想離開,也只能再繼續待下去。
6.童年影響型
專家們的另一新發現是,「工作狂」的「形成」還可能與其童年時代接受的教育息息相關。有八到九成的「工作狂」中在孩提時代受到望子成龍的父母親過度嚴厲的教育。在這樣的家庭裡,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往往過高甚至高得「離譜」,孩子一旦稍有閃失便會遭到批評乃至重罰,最後孩子心理上可能出現障礙,長此下去,孩子長大了極可能成為「工作狂」。
有個廣告總監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狂狀態:「就好像我身體裡有一個黑洞,我用工作來填充它。而由於黑洞本身的特性,它不斷的從我這裡吸走越來越多的東西。」
工作狂並不是從小就喜歡工作,而是因為這些人心理出現了問題。在家庭中,即使是一個懶惰的人也可能把自己埋進工作中,繼而成為工作狂。對未來憂慮者、孤獨者,如果經常與朋友或家人交流,就能夠解決心理上的問題。從拒絕感情這一方面來說,工作變成了他的保護傘。所以,「醉心於工作」不僅讓愛人感到失望,也有可能加大與孩子們的生疏感,最嚴重的能導致夫妻雙方關係破裂,直至離婚。
【心理解讀】
工作成癮症
「工作成癮」也稱工作成癮症候群,學名叫做病理性強迫工作。我們一般叫做「工作成癮症」,歸為非物質的「成癮及相關障礙」。
可以說,它是對工作的一種過度依賴,表現為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工作時間超過一般的限度,以此來獲得心理滿足。當工作依戀失控,對人產生負面影響的時候,我們就把它當作一種心理障礙。
工作成癮也像毒癮。神經系統有一個「獎勵迴路」,某些行為會刺激此獎勵迴路產生特定物質,如「腦內啡」,又被稱為「腦內嗎啡」,是一種神經傳遞物質,能在短時間內令人高度興奮。毒品就是透過這個系統提高人體「腦內啡」的分泌,破壞人體平衡系統。工作也是透過消耗「腦內啡」,擾亂平衡系統,造成白領階級不斷尋求提高體內「腦內啡」,以至成癮,形成迷戀工作的現象。工作成癮屬於一種精神障礙疾病。
【幸福驛站】
如果你本人就是個「工作狂」,建議你確實區分工作和個人生活,否則長期的自我消耗,會拖垮一個人的神經。
1.做好下班前的結束工作
如果你是一個以辦公室為家的人,那麼要學著從辦公室正常撤退:下班前整理好一天的工作,做完與沒做完的事都要隨手記錄在紙上,這樣可以放心離開,不至於第二天手忙腳亂。下班就是下班,要調節好自己的心境,不要沉溺於工作中,要充分放鬆自己,讓自己的頭腦充滿與工作無關的有趣事情。
2.有意識的減輕工作壓力
不妨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將自己手頭的所有工作專案和工作時間一一寫明,然後考慮哪些可以完全放棄,或至少暫時放棄,哪些可交由他人或與他人合作完成,再訂出新的工作日程表。
3.培養自己的業餘興趣嗜好
這些興趣嗜好最好是與工作差距較大的。如果你從事靜態工作,可以培養自己運動嗜好,也可以利用長假去學學手工藝,上個培訓課程,做義工或者去旅行,不要讓工作成為你生活的重心。
4.忘記那些為一直工作找的藉口
這些藉口如「我之所以不停的工作,全是為了給孩子、妻子以及父母更好的生活」。另外在工作之前,工作狂不妨先想想工作是否為了滿足生活樂趣?長時間工作會不會造成家庭關係破裂?然後問問自己哪一種選擇值得付出。與此同時,權衡一下自己奮鬥的目標與家庭的關係。
5.享受生活當下的樂趣
工作狂應當學會享受偷懶所帶來的樂趣,留意身邊所發生的事情,例如孩子的成長,日落的景色,或者花時間陪伴寵物等。和家人看電視的時候應有意識的放下其它事情,學會忽視一些事情。
6.調節自己的認知
有這樣症狀的人往往具有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所以,要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不再把工作視為自己唯一的人生價值,注意事業與家庭之間的平衡。
工作狂,不帶負面社會觀感的上癮行為
【生活廣角】
雖然社會上常看到某某年輕才俊因工作壓力過大導致猝死的新聞,但是通宵達旦加班工作還是大有人在。我們就是生活在這樣一種工作狂的文化中,工作狂也許是一種不帶負面社會觀感的上癮行為。
過去,在日本、中國等許多國家的辭典中,「工作狂」均被列為褒義詞,或至少不算是貶義詞。不少人企業老闆、管理者還覺得,「工作狂」的「忘我工作」為公司帶來巨大的效益,而且為同事們樹立了模範,故多數「工作狂」往往被認定為「優秀模範」,成了受賞識重用的對象。事實上,「工作狂」是一種...
推薦序
前 言
當初,我是懷著讓自己「更幸福的生活」的目的踏進心理諮商,但在學習過程中卻了解發現「生活得不幸福」的人是如此之多!
據資料顯示,從事精神健康工作的專業人員嚴重的不足,即使加上登記註冊的心理諮商師,也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醫院擠不進去,心理諮商機構的諮詢費又不是一般小資族能夠負擔的,那麼,作為一名心理諮商師能為更多的人做的事情是什麼?那就是將心理疾病防患於未然,將更多精力放在「未病」和「欲病」的預防上,到了「已病」階段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因此,我覺得對大眾傳播心理健康的知識更有價值。
本書就是適合一般大眾,年齡介於十八歲到三十五歲的年輕人的一本書。
書中以心理學理論為依據,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和本人對生活的觀察,讓人在「看熱鬧」的同時,又為心理學所產生的力量而深深震撼,從而增加對心理健康的認知,在每個章節的最後部分,也為大家提供追求幸福生活的實用行動指南。
本書以「自我」為中心點向外擴展到工作、學習、社交等方面的常見問題:
自我心理學會讓你驚喜的發現自己的寶藏,原來不必苦苦向外尋求答案,好好的開發自己現有的資源就足夠了!負面情緒也可以成為自己成長的力量,只要你能全然接納……自我心理學提供你開發自我的一些方法和啟示。
上班族是肩負著生活重擔的一群人,各種心理疾病困擾著他們,工作心理學分析了幾種常見的現象,如「老闆恐懼症」、「職業倦怠症」等,給上班族一個全新的思考角度,也提出一些實用的建議。
學習,是人一生都要進行的活動,但卻很少有人教導我們如何學習。於是我們常常白費力氣。學習心理學告訴你如何學習,掌握了這個技巧,我們會對過去學習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恍然大悟,也更能掌握未來的學習。
社會生活中,我們難免要和別人交流,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讓很多人頭疼的問題,社交心理學帶著你透過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質,掌握了人與人相處的本質問題,我們就不難成為社交達人了。
錢財問題也是陪伴我們終身的問題。為什麼有的人總是忍不住花不該花的錢?商店種種的促銷手段後面掩藏著怎樣的目的?這些行為又是如何發生的呢?這裡面的心理過程是怎樣的呢?金錢心理學會告訴你答案,並且提醒你理性消費。
對於傾心愛慕的對象,光有一腔真誠是不夠的,為了得到對方的真心,我們不妨學一點「壞」招,不要誤會,這裡的「壞」不是慫恿你去做什麼違背道德的事情,而是利用人的心理,添加一點浪漫的技巧和情調。如果你有心儀的對象還不知道如何進攻就趕緊惡補一下愛情心理學吧!
站在婚姻的門檻上,很多人都猶豫要不要跨進去。的確,婚姻是一門複雜的學問,面對婆媳關係、清官難斷的家務問題,如何做才能避免爭端,從而保護婚姻的大船按照既定航線繼續航行呢?婚姻心理學會給你一些啟示。
教育孩子也是成年人面臨的重要人生課題。有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父母基本上都沒有經過職前訓練就成為父母了,因此,在教育方法上存在著不可逆轉的風險,教育心理學部分雖然不能面面俱到,但是教育孩子所常用的鼓勵、批評、獎勵和懲罰等各種方式都提到了,並且提出了主要注意事項,提供為人父母者參考。
健康的人不一定感覺幸福,但是幸福的人至少心理是健康的。為了自己內心的和諧喜悅,為了家庭更加溫暖和睦,建議你不妨讀一讀這本書!
前 言
當初,我是懷著讓自己「更幸福的生活」的目的踏進心理諮商,但在學習過程中卻了解發現「生活得不幸福」的人是如此之多!
據資料顯示,從事精神健康工作的專業人員嚴重的不足,即使加上登記註冊的心理諮商師,也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醫院擠不進去,心理諮商機構的諮詢費又不是一般小資族能夠負擔的,那麼,作為一名心理諮商師能為更多的人做的事情是什麼?那就是將心理疾病防患於未然,將更多精力放在「未病」和「欲病」的預防上,到了「已病」階段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因此,我覺得對大眾傳播心理健康的知識更有價值。
本書...
目錄
第1章 驚喜的發現自己的寶藏──自我心理學
你還有多少未發現的潛能?
壞情緒同樣助你成長
心像練習讓你心想事成
江山可改,本性可移
不花錢就讓你消除壓力的良方
第2章 幫上班族做心理斷層掃描──工作心理學
新人為何像蘑菇一樣受冷落還被澆水肥?
工作狂,不帶負面社會觀感的上癮行為
典型而廣泛的社交恐懼──老闆恐懼症
頻繁跳槽帶來的惡果──壓力症候群
如何讓我對你重燃激情──職業倦怠症
「考證」一族小心患上知識焦慮症
假期後為什麼都不愛上班──假期後症候群
上班笑靨如花,回家冷若冰霜──微笑憂鬱症
第3章 如何學習,你學會了嗎?──學習心理學
為什麼學習後需要立即複習才更有效率?
利用比馬龍效應來提高學習成績
摒除內外干擾,靜心學習的心理學方法
考試前如何「臨陣磨槍」讓槍更光?
平時英雄,考場失利為哪般?
獲取新知識的天敵──慣性思維
第4章 摸透人際交往的潛規則──社交心理學
為什麼大家都愛以貌取人?
自我暴露有助於加深親密程度
找到共通點,就不愁沒好感
女人聚在一起為什麼總愛抱怨?
請放心,您不是公眾人物
見死不救,不一定是人情冷漠
第5章 你的錢就這樣流入別人的錢包──消費心理學
免費試用讓你不由得不買
搶購風潮中你是否保持了理智?
小心「進來看看,不買不要緊」
二十五萬在賣房時候為什麼被忽略?
九十九元的東西為何比一百元的好賣?
為什麼買彩券讓我們欲罷不能?
追求名牌的人是怎麼被套住的
第6章 浪漫愛情背後的定律──戀愛心理學
為什麼初戀情人總是讓人刻骨銘心?
適當的肌膚接觸會增加對方的好感
對方不安的時候是親近的最佳時機
看恐怖電影是誘導親密關係的最佳方法
情場高手為何總是那樣的善解人意?
如何走出失戀帶來的情緒雪崩?
第7章 聊聊婚姻那點事兒──婚姻心理學
為何很多人有「婚前恐懼症」?
尊重別人和自己的心理邊界
七年之癢同樣也是真愛的契機
婆媳矛盾,丈夫要當好「雙面膠」
為什麼現代社會「剩女」難嫁?
為何要和如此完美的妻子離婚?
第8章 沒有平庸的孩子,只有失敗的父母──教育心理學
賞識孩子優點的神奇效果
三明治式的批評教育最有效
獎勵不當反而給孩子帶來傷害
寬容比懲罰更具有力量
拯救自暴自棄的孩子心理
溺愛是摧殘孩子身心健康的愛
第1章 驚喜的發現自己的寶藏──自我心理學
你還有多少未發現的潛能?
壞情緒同樣助你成長
心像練習讓你心想事成
江山可改,本性可移
不花錢就讓你消除壓力的良方
第2章 幫上班族做心理斷層掃描──工作心理學
新人為何像蘑菇一樣受冷落還被澆水肥?
工作狂,不帶負面社會觀感的上癮行為
典型而廣泛的社交恐懼──老闆恐懼症
頻繁跳槽帶來的惡果──壓力症候群
如何讓我對你重燃激情──職業倦怠症
「考證」一族小心患上知識焦慮症
假期後為什麼都不愛上班──假期後症候群
上班笑靨如花,回家冷若冰霜──微...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