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書所選詩歌以南朝到唐代的代表作為主,兼及宋代的少數名篇,按照山水田園詩產生的各類環境和相關主題分為田園、隱居、遊覽、行旅幾類,從多種角度幫助讀者了解中國古代山水田園詩的高度成就和藝術價值。
每一首詩歌的鑒賞中,葛曉音先生將精妙的藝術感悟、全面的詩歌史與她自己開拓的詩歌體式研究緊密結合,揭示出詩歌的詩境之美,與這美感之所以形成的原因。更在最後的附錄中進一步對中國古典詩歌的鑒賞方法進行了理論總結。
本書重點
1.北京大學中文系葛晓音教授的山水田園詩鑒賞文集,結合感性的藝術妙悟與理性的詩歌史認知的佳作。
2.每一篇鑒賞文字本身也是一篇用語凝練精妙的美文。
3.附錄中進一步對中國古典詩歌的鑒賞方法進行了理論總結,對詩歌愛好者和學習者都有極大幫助。
作者簡介:
葛曉音
1946年生於上海,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2年獲北大中文系中國古典文學碩士學位後留系任教。1989年起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八代詩史》《漢唐文學的嬗變》《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山水田園詩派研究》《唐宋散文》《中國名勝與歷史文化》《古詩藝術探微》《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範》等。
章節試閱
陶淵明(四首)
歸園田居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潯陽 柴桑郡(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出身東晉仕宦人家。但到他這一代,家境已經窮困。他早年曾擔任過一些低級官職,最後在四十一歲時從彭澤令任上棄官歸田。此後一直過着隱居的生活。劉裕建立宋朝時曾徵他為著作郎,他堅辭不出。死後被稱為「靖節先生」。陶淵明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堅決不肯與當時的統治者同流合污,熱情讚美淳樸的田園生活,並在參加勞動的過程中體會了農民的生活和感情,提出了烏托邦式的「桃花源」理想。他的詩自然樸素,韻味淳厚,對唐宋詩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組《歸園田居》共五首,作於陶淵明從彭澤令任上棄官歸隱之後。由於剛回到田園,心情十分舒暢,覺得鄉間的一切都特別清新、美好。這是組詩的第一首,詳細描寫了所居村巷的風光以及重返田園的愉快生活。
全詩四句一層。開頭四句對前半生出仕的經歷進行反思,說明自己歸田的原因是從小就沒有適應世俗的氣質,天 性就喜愛山林。後來出去做官,是誤入歧途,落入塵世的羅 網之中,一去就是好多年。「一去三十年」句,學術界一般認為應該是十三年,可能是版本傳寫的錯誤。陶淵明出仕是在東晉太元十八年(393),先任江州祭酒,因不堪忍受吏職的羈束,辭職歸田;後來又任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彭澤令 等職。到棄官時計十二年,次年寫此詩,剛好十三年。回顧陶淵明出仕期間的經歷,可以看出他在東晉末年動蕩的時代 裡屢次出仕,一方面是出於生活的逼迫,另一方面也並非沒 有建功立業的希望。尤其是他跟隨過的鎮軍將軍劉裕以及建 威將軍劉敬宣,都是晉末動亂時代的風雲人物。但也正是在這幾次出仕中,他看清了這個社會「真風告逝,大偽斯興」 (《感士不遇賦.序》)的本質,認為自己追求的理想在當時不可能實現,所以說「誤落塵網中」。這一反思是寫作此詩的出發點,同時也與全篇所寫的田園環境形成了鮮明的意義 對照。
由於對世俗的決絕,回過頭來再看自己出仕以前的家園,就感到格外親切和依戀。陶淵明出仕以前一直在家務農,所以他把自己對田園的感情比作「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羈鳥是被羈束在籠子裡的鳥兒,沒有自由,當然懷念以前棲宿的舊樹林。池魚是被捉來養在池子裡的魚兒,空間淺狹,所以懷念從前游息的水潭。這兩句是以意思相同的比喻形成對偶,重複強調自己在塵網中難耐羈束的心理狀態。比喻的喻象都取自田園生活中最常見的景物,所以本身 就和田園詩十分協調。陶淵明還多次在其他田園詩中把自己 比作晚歸的出林鳥。由於比喻貼切現成,概括力高,這兩句 詩在後世經常被人引用,藉以表示厭倦了在外奔走的生活,希望回到故鄉的心情。「池魚故淵之思」甚至可以看成一句 成語。
以下十二句對所歸田園進行詳細描寫,遠近層次井然。由於前面六句所說都是自己在塵網中對「舊林」「故淵」的思念,所以轉到描寫歸去的生活應先有個交代:在南野開了幾畝荒地,回到田園就能過守拙的生活。「守拙」的意思是守着自己的愚拙本性過日子,「拙」相對於世俗機巧而言,是老子、莊子所提倡的不會費盡心機與人爭競的樸拙自然的生存狀態。這兩句承上啟下,作為從「思」歸到真歸的過渡。然後着重描寫自己這個「園田居」的環境:住宅周圍有十幾畝地,茅草屋也有八九間。房後有榆樹、柳樹為屋檐遮陰,前面有桃樹、李樹羅列堂前。這幾句有意無意地勾勒出自己的居所四周被樹木、田園包圍的環境:最近的是屋前屋後的榆 柳與桃李,稍遠的外面一圈是田畝。聯繫下面幾句來看,這個園田居所坐落的地方不是在鄰近市集或交通便利之處,而是在僻遠的村莊和幽靜的深巷中,這就又在外層的田畝之外再加擴展,以更遠處的鄉村做了園田居的大背景。這樣佈局的匠心正是為了一層層將園田居與世俗風塵隔離開來,突顯其環境的樸素清淨。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兩句,是詩人從園田居遠望所見,又是從「方宅十餘畝」向外更推遠一層的周邊景象。「曖曖」是昏暗不清的樣子,遠處的村莊依稀可見,但並不清晰,說明園田居離外村尚有一段距離。「依依」形容村墟裡炊煙裊裊上升的動態,和「曖曖」對偶,既寫出了遠處村墟隱約朦朧的美好景色和安寧氛圍,又將詩人觀望這種景象時內心的安閒和依戀之情微妙地傳達出來了。《紅樓夢》第 四十八回中林黛玉和香菱論詩時,將這兩句與王維的名句「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做過 一番有趣的比較。黛玉指出王維這兩句是套了陶淵明詩得來的,但「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比王詩更「淡而現成」。 黛玉之意當是指陶詩在渾然天成這一點上勝過了王詩。香菱 卻理解為:「原來『上』字是從『依依』上化出來的!」其實陶詩和王詩都寫得很好,對偶也很工整,只是陶淵明這兩句寫景疏淡,主要表現人對景物的親切感受,彷彿從胸中自然流出,和口語節奏一致,因而不覺得構思工巧;王維這兩句是 繪詩中之畫,重在刻畫落日映照渡口和村莊炊煙初升時分的 黃昏景色。加上對仗聲律的要求,就比陶詩略顯用力。由此比較也可以見出陶詩和王詩的傳承關係和不同特色。
如果說「曖曖」兩句是從遠望的角度寫鄉村的安閒,「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兩句則是從近聽的角度渲染園田居環境的寧靜:深巷中不聞車馬和人聲喧鬧,只聽見雞鳴狗叫,這是只有鄉村生活中才能領略的自然情趣。這兩句原出自漢樂府《雞鳴》:「雞鳴高樹巔,狗吠深宮中。」詩人只是把「高樹」改成了「桑樹」,「深宮」改成了「深巷」,就將原詩的環境從城市移到鄉村。如果說「方宅」四句主要是從自然環境描寫園田居的清淨和遠離世俗,那麼「曖曖」四句則是從 人居環境寫出了園田居的自然樸素。因為田園畢竟不是不食 人間煙火的山林,陶淵明追求的也不是超出人世之外的隱居 場所,而是在最不受塵染的鄉村尋找符合自然本性的生活。所以上面八句的描寫都是為了烘托「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 閒」這兩句:在這樣遠離塵網的環境中,自己的居所之內當然是沒有灰塵污雜,極其清淨。又因為離開官場,不必再有 公務和應酬,在虛空的居室中覺得格外悠閒自在。這就是回歸田園的自然之樂。所以,結尾兩句再次強調「久在樊籠裡, 復得返自然」。「樊籠」即羈鳥被關的籠子,也就是塵網。「自然」既是指田園的自然環境,更是指符合天性的自然生活。這兩句呼應開頭六句,同時用「返自然」三字對全篇的主旨做了鮮明的概括。
這首詩除了首尾六句以外,全都是工整的對偶。但七組對偶句錯落參差,或以數字相對,或以疊字相對,句法和構詞方式沒有一組雷同,從而打破了兩晉詩歌對偶呆板、堆砌的格局。雖然全詩佈局頗具匠心,卻似不費心力,一氣呵成,流暢自如。詩中所寫都是最平常的景物,又純用白描,不厭其煩井然羅列,「地幾畝,屋幾間,樹幾株,花幾種,遠村近煙何色,雞鳴狗吠何處,瑣屑詳數」(黃文煥《陶詩析義》),但一一生趣,處處流露出脫離塵網的欣慰之意。因此,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以自然樸素的風格表現了返歸自然的愉悅,體現了陶詩能於平淡中見淳厚的藝術特色。
飲酒 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常被視為一個渾身靜穆的詩人,而《飲酒.其五》就是證明其靜穆的代表作。開頭說,自己雖然在人境中結廬 居住,但聽不見車馬的喧鬧。這兩句自設了一個懸念:因為人境就會有車馬喧鬧,兩句的關係似乎是矛盾的。所以接着 用一句自問來解釋:為甚麼會做到這樣?是因為自己的心離世俗很遠,自然也就覺得所居之地偏遠了。這幾句其實是陶淵明田園生活的真實寫照。從《歸園田居》可以看出,陶淵 明生活在雞鳴狗吠的村莊之中,並沒有為追求自然、逃避世俗而棄絕人居之境,而且和農人們一起勞作,過着最普通的人間生活,這就是「結廬在人境」的意思。但是這個人境中沒有車馬的喧鬧,也就是沒有官場中的來往應酬等世俗的事務來干擾,實際上是遠離世俗的。這當然是因為詩人已經回 到田園,鄉村本來就遠離朝市的緣故,正如他的《讀山海經. 其一》說:「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但這不是根本的原因,如果心沒有徹底遠離世俗,哪怕住得再偏僻遙遠,還是會有車馬上門的。
事實上這樣的隱士很多,與陶淵明同時號稱「潯陽三隱」的另外兩位隱者周續之、劉遺民的心就不那麼清淨。周續之因為被刺史請出去講禮校經,還受到過陶淵明的嘲笑。再說 遠一些,兩晉南北朝的假隱士就更多,很多隱士雖然住在遠 離人境的山林裡,卻是為了等待朝廷的徵辟。齊梁時甚至還 出現了「山中宰相」陶弘景這樣的人物,連皇帝都要常常來 向他討教。因此陶淵明這幾句詩不僅是對自己心境的表白,更重要的是說出了一個真隱的道理:真正的避世,不論身居何處,都是因為心遠而導致地偏,而不是因為地偏才使心遠。
在這樣一種遠離世俗的心境中,人才能對萬物悠然興會:在東籬下採菊,無心之間抬頭看見南山。斜陽西下,山間的夕嵐分外美好,飛鳥結伴紛紛歸來。對此佳景,興與意 會,不覺沉浸在一片忘機的天真之中。這幾句寫出了詩人閒 淡靜穆的風神,深受後人激賞。甚至出現了關於「望南山」還是「見南山」的版本爭論。蘇軾說:「因採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矣。」(《東坡題跋》)「見」字比「望」字好,就是因 為現成精妙,寫出了詩人「偶而見山,初不用意」的神情。只 有無心見到南山而不是刻意去張望南山,才不會損害詩人自 然的風致和詩境的神韻。
蘇軾稱讚這幾句詩「境與意會,最有妙處」,是極為中肯的評論。可以做兩層意思來理解,首先指詩人與自然的默契和會心。在陶淵明的時代,流行老莊哲學,又稱玄學。當時 討論的主要命題是「群動群息」的自然之道,即對萬物生息變化等自然規律的體悟,這種體悟主要在山水田園景物中見出。陶淵明這幾句詩所寫山氣、夕陽、歸鳥同樣體現了他對大自然「群動群息」的領悟,這是一種「意會」。其次是指景物描寫與人格的契合。「菊」和「飛鳥」其實都不是偶見之景。兩晉士大夫有「服食」的風尚,即服用某些食物或藥物以求延年養生,菊花就是其中的一種。但是菊花本身有凌霜耐寒的品格,深得陶淵明喜愛,所以又有人格象徵的意味。「採菊東籬」在後世文學作品中往往代指陶淵明形象,可見其在陶詩中的特殊意義。而飛鳥在日夕之時歸山,也是陶淵明詩中常常寫到的景色。如《詠貧士.其一》:「朝霞開宿霧,眾鳥相與飛。遲遲出林翮,未夕復來歸。」歸鳥象徵詩人的歸 隱,在陶詩中已經成為一個固定的比象。意境和景物的人格化,是陶詩的鮮明特色之一。所以蘇軾說「境與意會」,就不僅是指詩人對大自然的會心,更有對菊和歸鳥所包含的人生啟示的會意。
陶淵明在結尾明白說出了他對此境中的「真意」有領悟,但又說想要辨析清楚,卻又不知如何用語言來表達,這是用莊子「得意忘言」的意思。《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得意忘言」也是兩晉玄學集中討論的一個命 題,認為意和言是有差距的,言不能充分表達領會意,所以領會之後不必說出來,得意忘言是一種玄妙的境界。末句正是此意,但用在這裡非常巧妙含蓄。實際上,詩人在所見之境中所會的意,本來也是不需要說出,而要靠讀者自己去領悟的,這正是詩歌的含蓄之處。
陶淵明所說的「真意」,其內涵也就是蘇軾所說的「境與意會」中的「意」。不過,要透徹理解詩人所會之「真意」, 還要聯繫他當時的思想狀況來看。《飲酒》是陶淵明歸隱後寫的一組詩,共二十首,主題側重於歌詠堅持高尚節操的生 活,以及貧、富兩種人生選擇的思想矛盾。陶淵明在棄官以後雖然沒有再出仕,但是並非從此心如止水。真正回到田園,尤其是要過自食其力的生活,對於一個士大夫來說,並非易事。實際上,他在辛勤勞作中已經親身體會到田家的苦 處:「躬親未曾替,寒餒常糟糠。」(《雜詩.其八》)雖然親 自勞作從未停止,但還是經常要以糟糠充飢。加上火災、蟲 災和風雨之害,沒有收成,日子甚至苦到「夏日長抱飢,寒夜無被眠」(《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的程度。為此詩人 也曾經彷徨動搖過,但「貧富常交戰,道勝無戚顏」(《詠貧士》),貧富窮達的交戰也就是向現實屈服還是堅持對抗的思 想鬥爭。《飲酒》組詩的後十首從各個角度反覆訴說了這種 矛盾,真實地流露了一生守節的枯索和寂寞:「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飲酒.十五》)如果不是將窮達置之度外,他還是為自己不能實現平素懷抱的壯志感到可惜的。了解陶淵明的這些思想矛盾,才能對他在田園中堅守「君子固窮」之節的可貴有更深入的認識。由此可見,《飲酒.其五》雖然在詩中展示了一個渾身靜穆的詩人形象,而詩人內心卻是充 滿矛盾和痛苦的。但大自然和他堅守的「道」最終讓他在「境與意會」中獲得了平靜,所以才能寫出這樣一篇辭淡意遠、自然高曠的佳作,並使採菊東籬的詩人形象永遠在文學史上定格。
陶淵明(四首)
歸園田居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潯陽 柴桑郡(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出身東晉仕宦人家。但到他這一代,家境已經窮困。他早年曾擔任過一些低級官職,最後在四十一歲時從彭澤令任上棄官歸田。...
目錄
目 錄
i 推薦序 李鵬飛
xvii 前 言
1/ 田園篇
3/ 陶淵明(四首)
25/ 孟浩然(一首)
30/ 王 維(三首)
40/ 陸 游(一首)
45/ 隱居篇
47/ 謝靈運(二首)
57/ 庾 信(三首)
67/ 孟浩然(一首)
72/ 王 維(十五首)
94/ 韋應物(一首)
99/ 遊覽篇
101/ 陰 鏗(一首)
106/ 杜審言(一首)
111/ 孟浩然(二首)
119/ 王 維(四首)
134/ 常 建(一首)
138/ 李 白(三首)
160/ 杜 甫(二首)
169/ 韓 愈(二首)
184/ 白居易(一首)
190/ 杜 牧(一首)
196/ 徐 俯(一首)
199/ 行旅篇
201/ 謝 朓(二首)
215/ 王 灣(一首)
219/ 王 維(一首)
224/ 杜 甫(二首)
231/ 歐陽修(一首)
235/ 蘇 軾(一首)
242/ 附錄一:澄懷觀道 靜照忘求
——中國山水詩的審美觀照方式
257/ 附錄二:中國古典詩詞的閱讀和欣賞
目 錄
i 推薦序 李鵬飛
xvii 前 言
1/ 田園篇
3/ 陶淵明(四首)
25/ 孟浩然(一首)
30/ 王 維(三首)
40/ 陸 游(一首)
45/ 隱居篇
47/ 謝靈運(二首)
57/ 庾 信(三首)
67/ 孟浩然(一首)
72/ 王 維(十五首)
94/ 韋應物(一首)
99/ 遊覽篇
101/ 陰 鏗(一首)
106/ 杜審言(一首)
111/ 孟浩然(二首)
119/ 王 維(四首)
134/ 常 建(一首)
138/ 李 白(三首)
160/ 杜 甫(二首)
169/ 韓 愈(二首)
184/ 白居易(一首)
190/ 杜 牧(一首)
196/ 徐 俯(一首)
199/ 行旅篇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