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M.巴瑞(John M. Barry) 羅徹斯特大學歷史碩士。曾任大學足球教練及記者,目前是杜蘭大學和賽維爾大學生物環境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常為《紐約時報週末特刊》、《財富》、《時代週刊》、《新聞週刊》、《華盛頓郵報》等報章雜誌撰稿。
其著作多次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本作品《野心與權力:華府真實故事》(The Ambition and the Power: A True Story of Washington)被《紐約時報》選為十大好書。與國家癌症研究所史蒂芬.洛森柏格醫師(Dr. Steven Rosenberg)合著的《細胞變異》(The Transformed Cell),探討癌症研究、免疫療法、基因療法等,已譯成12種語言出版,備受好評。
接下來的著作《漲潮:一九二七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及其如何改變了美國》(Rising Tide: The Great Mississippi flood of 1927 and How It Changed America)在1997年獲頒美國史學家學會代表年度傑出歷史著作的法蘭西斯.巴克曼獎(Francis Parkman Prize),並以「對南方歷史的貢獻」贏得莉莉安.史密斯獎(Lillian Smith Award)、南方圖書獎(Southern Book Award)、密西西比歷史學會的馬克李摩獎(McLemore Prize)和路易斯安那人道基金會首次頒發的書籍獎項。這本書被《紐約時報》選為年度好書,《洛杉磯時報》將其列為年度最佳非小說類書籍,並獲紐約市立圖書館選為1997年年度推薦書。
「權威可靠……餘韻不絕……文字獨具風範……對事件的新穎理解銘印人心……〔文句〕編排極為優美,核心概念反覆徘徊,一如華格納樂曲的主導動機……流感實為人類遭遇的一大傳染病,威力無比。病毒在鳥類、豬隻、人類間循環傳遞、不斷變異,如今每次流感季都是對專家的考驗……作者要傳達給我輩現代讀者的訊息明晰可見。」──《紐約書評》半月刊(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巴瑞是位傑出的作家,他的文字有哲學打出的深厚根基……我愛極了這本書提供的宏大視野,它將探照燈投向科學與科學家的身影,所闡述的內容遠比書名談及的更為豐富。我們毋須苦心研讀冷冰冰的統計數據,不必閱覽一張張病例死亡率圖表;而是深入那被遺忘的世界,躋身醫療科學名流之列……迷人有力,精采出色。」 ──《美國醫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
「這本書有時讀來像推理小說,有時又像科幻小說……書中記述之事引人入勝又使人驚駭,描述了疾病、恐懼、愚昧、科學探索,還有偶一現身的英雄事蹟……它光是談論一九一八年蔓延的大流感前因後果就非常引人入勝,但它的內涵不只如此……最後巴瑞將我們帶回現實世界,文字間的意涵引人深思。」 ──《夏洛特觀察報》(The Charlotte Observer)
「巴瑞深刻洞察科學的本質……現代科學在面對傳染病挑戰時,相同的態勢令人極為不安,加上當今社會對於戰爭和恐怖攻擊的悲慘經驗,使本書變得非讀不可……今昔環境的如此相似令人警惕……扣人心弦。」 ──美國微生物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前主席羅蘭.亞特拉斯發表於《學會新聞報》
「對一場改變美國和世界的毀滅性瘟疫中所發生的事件和相關人員,有才華洋溢令人信服的描寫。當今人類面對新式流行疾病時,這本書更具重大意義。」 ──史蒂芬.洛森柏格博士(Dr. Steven A. Rosenberg),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外科主任
不只我把巴瑞的警告牢記在心。美國國家廣播公司(ABC)最近就報導:「〔2005年夏天〕小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在他位於德州克羅福(Crawford)的農場度假,翻閱起一本……談論1918年大流感的新書(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麥克.李維特〔Mike Leavitt〕給他的),讀得不忍釋卷。」布希與李維特後來戮力通過一項耗資數十億美元法案,以便美國為將來的大流行病做好準備。
第三,慈善精神身兼要角。其實,若少了約翰.D.洛克菲勒 (John D. Rockefeller)、約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等諸多贊助者的付出贈與,事態可能會更糟糕。他們的援助徹底改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科學和醫學發展,為國家培育出成千上百、受過優良訓練的專業人員,得以治療染上流感的病人,指導公衛應對策略。
巧合的是,若將目光往前推移一百年,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年的大流感,是近代全球史上最能和新冠肺炎類比的大瘟疫,而恐怖的程度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歷史學家推估,當時全球大約有五千萬至最多一億人被流感殺死,這驚人的數字是今日完全沒有辦法想像的,讀者可以在這本書中看到各種死亡數字的推估,真可謂怵目驚心。根據現有研究,那段時間臺灣因流感疫情而死亡的人數,應該超過五萬人,而當時全臺人口不過只有三百六十多萬人,美國則有六十七萬多人死於這場瘟疫。本書作者巴瑞(John M. Barry)不但是歷史學者,也是一位優秀的科普作家,曾獲得許多獎項。這本書於二○○四年於美國出版時,已受到書籍市場上非常大的關注,今年因為肺炎疫情,這本經典著作又登上英美多國的亞馬遜排行榜榜首,更成為比爾蓋茲二○二○年夏季選書。到底這本書有什麼魔力與特色?筆者願意以同為醫療史研究者的身分,為讀者略作分析。
約翰.M.巴瑞(John M. Barry) 羅徹斯特大學歷史碩士。曾任大學足球教練及記者,目前是杜蘭大學和賽維爾大學生物環境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常為《紐約時報週末特刊》、《財富》、《時代週刊》、《新聞週刊》、《華盛頓郵報》等報章雜誌撰稿。
其著作多次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本作品《野心與權力:華府真實故事》(The Ambition and the Power: A True Story of Washington)被《紐約時報》選為十大好書。與國家癌症研究所史蒂芬.洛森柏格醫師(Dr. Steven Rosenberg)合著的《細胞變異》(The Transformed Cell),探討癌症研究、免疫療法、基因療法等,已譯成12種語言出版,備受好評。
接下來的著作《漲潮:一九二七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及其如何改變了美國》(Rising Tide: The Great Mississippi flood of 1927 and How It Changed America)在1997年獲頒美國史學家學會代表年度傑出歷史著作的法蘭西斯.巴克曼獎(Francis Parkman Prize),並以「對南方歷史的貢獻」贏得莉莉安.史密斯獎(Lillian Smith Award)、南方圖書獎(Southern Book Award)、密西西比歷史學會的馬克李摩獎(McLemore Prize)和路易斯安那人道基金會首次頒發的書籍獎項。這本書被《紐約時報》選為年度好書,《洛杉磯時報》將其列為年度最佳非小說類書籍,並獲紐約市立圖書館選為1997年年度推薦書。
「權威可靠……餘韻不絕……文字獨具風範……對事件的新穎理解銘印人心……〔文句〕編排極為優美,核心概念反覆徘徊,一如華格納樂曲的主導動機……流感實為人類遭遇的一大傳染病,威力無比。病毒在鳥類、豬隻、人類間循環傳遞、不斷變異,如今每次流感季都是對專家的考驗……作者要傳達給我輩現代讀者的訊息明晰可見。」──《紐約書評》半月刊(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巴瑞是位傑出的作家,他的文字有哲學打出的深厚根基……我愛極了這本書提供的宏大視野,它將探照燈投向科學與科學家的身影,所闡述的內容遠比書名談及的更為豐富。我們毋須苦心研讀冷冰冰的統計數據,不必閱覽一張張病例死亡率圖表;而是深入那被遺忘的世界,躋身醫療科學名流之列……迷人有力,精采出色。」 ──《美國醫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
「這本書有時讀來像推理小說,有時又像科幻小說……書中記述之事引人入勝又使人驚駭,描述了疾病、恐懼、愚昧、科學探索,還有偶一現身的英雄事蹟……它光是談論一九一八年蔓延的大流感前因後果就非常引人入勝,但它的內涵不只如此……最後巴瑞將我們帶回現實世界,文字間的意涵引人深思。」 ──《夏洛特觀察報》(The Charlotte Observer)
「巴瑞深刻洞察科學的本質……現代科學在面對傳染病挑戰時,相同的態勢令人極為不安,加上當今社會對於戰爭和恐怖攻擊的悲慘經驗,使本書變得非讀不可……今昔環境的如此相似令人警惕……扣人心弦。」 ──美國微生物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前主席羅蘭.亞特拉斯發表於《學會新聞報》
「對一場改變美國和世界的毀滅性瘟疫中所發生的事件和相關人員,有才華洋溢令人信服的描寫。當今人類面對新式流行疾病時,這本書更具重大意義。」 ──史蒂芬.洛森柏格博士(Dr. Steven A. Rosenberg),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外科主任
不只我把巴瑞的警告牢記在心。美國國家廣播公司(ABC)最近就報導:「〔2005年夏天〕小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在他位於德州克羅福(Crawford)的農場度假,翻閱起一本……談論1918年大流感的新書(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麥克.李維特〔Mike Leavitt〕給他的),讀得不忍釋卷。」布希與李維特後來戮力通過一項耗資數十億美元法案,以便美國為將來的大流行病做好準備。
第三,慈善精神身兼要角。其實,若少了約翰.D.洛克菲勒 (John D. Rockefeller)、約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等諸多贊助者的付出贈與,事態可能會更糟糕。他們的援助徹底改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科學和醫學發展,為國家培育出成千上百、受過優良訓練的專業人員,得以治療染上流感的病人,指導公衛應對策略。
巧合的是,若將目光往前推移一百年,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年的大流感,是近代全球史上最能和新冠肺炎類比的大瘟疫,而恐怖的程度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歷史學家推估,當時全球大約有五千萬至最多一億人被流感殺死,這驚人的數字是今日完全沒有辦法想像的,讀者可以在這本書中看到各種死亡數字的推估,真可謂怵目驚心。根據現有研究,那段時間臺灣因流感疫情而死亡的人數,應該超過五萬人,而當時全臺人口不過只有三百六十多萬人,美國則有六十七萬多人死於這場瘟疫。本書作者巴瑞(John M. Barry)不但是歷史學者,也是一位優秀的科普作家,曾獲得許多獎項。這本書於二○○四年於美國出版時,已受到書籍市場上非常大的關注,今年因為肺炎疫情,這本經典著作又登上英美多國的亞馬遜排行榜榜首,更成為比爾蓋茲二○二○年夏季選書。到底這本書有什麼魔力與特色?筆者願意以同為醫療史研究者的身分,為讀者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