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性別」為何,
每個人都有免於被歧視的自由!
德國國家廣播電台票選「給青年讀者的7本最佳好書」!
揭開「女權」的偏見與迷思,迎接真正的「平權」時代!
女性主義?現在還有人需要它嗎?不是早已經人人平等了嗎?事情當然沒有這麼簡單。打開電視,女性的身材仍是被品頭論足的焦點;職場上,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司空見慣;家庭裡,家務和育兒仍被視為女性的「天職」……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女性的地位卻依然停滯在昨日。
「女性主義」作為一個概念,試圖透過釐清性別規範,實現性別平等與消彌性別歧視。隨著#MeToo風潮席捲全球,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重新思考性別議題的重要性,但我們真的了解「女性主義」是什麼嗎?女性主義又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
本書由德國知名新聞主編執筆,從女性主義運動的發展歷史開始,深入淺出地探討當代社會的女性形象、審美標準、兩性關係、性暴力問題以及工作和家庭中的女性角色,乃至偽裝成女性主義的歧視和反女性主義,並提出具體的建議,教我們如何向典型的偏見反擊。
女性主義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信念;它不只關乎女性,而是與我們所有人息息相關。「性別」可以影響我們如何做為一個「人」,想要打破「性別歧視」的不公不義,只有靠我們自己為平等挺身而出,現在就是採取行動的時候!
名人推薦: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 專文推薦!【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助理教授】何撒娜、【女性主義者】周芷萱、【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陳宜倩、【吾思傳媒創辦人暨執行長】張瑋軒、【前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顧燕翎 女力好評!
作者簡介:
朱莉安娜.弗里澤 Juliane Frisse
在柏林學習社會學與政治學,並於慕尼黑的德意志新聞學院接受培訓。
曾任職於巴伐利亞廣播電臺、《此刻》網路雜誌(jetzt.de)與Dummy出版社,並曾於《泛光燈》雜誌網路版(fluter.de)擔任主編,2017年起擔任《時代週報》網路編輯。她並以探討電影中女性形象的廣播節目獲頒「朱利安.巴特爾媒體獎」。
譯者簡介:
趙崇任
德國特里爾大學德語文學博士生、輔仁大學德語文學碩士,學術研究之餘從事翻譯與寫作。
個人網站:andrechao.wordpress.com
章節試閱
女性主義是一種認為女性也屬於人類的激進思想。
─瑪麗.歇爾
提到女性主義,人們總有不同的聯想,例如#MeToo運動、國際婦女節或對於男女同工不同酬的抗議;也有人會想到艾瑪.華森或異議人士於女權大遊行戴的粉紅「貓耳帽」;抑或是墮胎權、女性經理人比例與愛麗絲.施瓦澤(Alice Schwarzer)。這些聯想確實都與女性主義有關,卻也參雜了許多不同的元素──因為女性主義是一個相當多元的概念。也因如此,有些人認為,女性主義一詞應以複數形式呈現。
不同女性主義派系的共通點是爭取男女平等,或甚至性別平等,因此女性主義屬於一種政治運動,旨在改變社會。然而,在面對平等的具體定義與平等社會的實踐方式時,不同女性主義者的看法則有分歧,甚至對立。例如有些人希望,政府機關或民間企業的女性主管比例能夠有所提升;也有人認為,女性主管比例的提升僅有益於中產階級與上層階級,因此提出了較極端想法──唯有消滅資本主義,才能夠真正地實現社會平等。除此之外,人工生殖技術也是關注重點,因為女性如此一來便不需再忍受生產與懷胎九個月的辛勞。
女性主義不是擁有固定內容的運動,而是一種信念,認為唯有透過這副「性別眼鏡」才能夠看見社會中的不平等,並加以克服。由於不同文化對於性別的區分方式有所不同(但仍以男女兩性為多數),涉及層面便相當廣泛,例如人們的生活型態、行為模式與權力分配。
父權制
在談論女性主義時,若提及權力分配,便不可忽略父權制。這個概念常會出現在女性主義相關的海報與文宣上,例如「沒有上帝!沒有國家!沒有父權」的標語。其有時也會以英文呈現,例如「打倒父權」(Smash the Patriarchy)與「在後父權社會裡,我是後女性主義者」(I’ll be a post-feminist in the post-patriarchy)。然而,父權制到底意味著什麼?從字面上來看,它有「父親掌權」的意涵,而整體概念指涉了一種男性權力大於女性的社會結構,以及男性較女性優越的體系。為其辯護者會稱,此社會角色分配係依據男性與女性的「先天」差異所產生(詳見第三章)。
女性主義志在擊垮父權制,因為即使在許多文明且先進的社會中,女性與男性也僅於法律層面平等──父權結構至今仍無所不在。因此權力不對等的情形依舊存在,而男性也總是握有話語權。以德國為例,儘管當今總理為女性,但政治與經濟領域的高階經理人仍以男性為主。舉凡巴斯夫、德國電信、福斯汽車與SAP,前三十大德國的上市公司沒有一間由女性主導。除此之外,男性所持有的財產也較女性多,以二○一二年為例,德國男性平均持有的財產較女性多出了兩萬七千歐元。甚至全球最富有的八名男性所持有的財產,幾乎等同於全球收入最低的半數人口財產總額。
對於父權結構仍存在於當今社會,有一張知名的照片能夠證明:霍斯特.塞賀佛(Horst Seehofer)於二○一八年三月向民眾介紹了家園事務部的內閣成員,而那些受其任命的官員清一色為男性 。然而,父權問題通常不如這張照片顯而易見。
部分女性主義運動參與者對於「父權制」一詞並不滿意,有人認為這個概念太過模糊,也有人認為其不適用於當代社會,因女性並未完全被排除於權力圈外。他們的偏好用詞為「由男性主導的社會」或「男性霸權」,但指的事實上是同樣的概念,亦即性別間的不對等權力關係。
性別歧視
性別歧視正是鞏固此權力關係的媒介,使社會中男性與女性的地位差距持續存在;它因此成為了女性主義的批判對象。對於性別歧視的定義有兩種,一是基於他人性別的貶低或排斥行為(更多關於性別的議題,請見第三章),而這意味著,男性也有遭受女性歧視的可能。然因受害者多為女性,此定義仍以女性為主。第二種性別歧視的定義則同時囊括了性別歧視與不對等權力關係,而這意味著,男性被排除在外,因其於社會中往往較女性有更多的權利。
性別歧視無所不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學校中、大學中、職場上或廣告裡,且會以不同形式呈現。假設一名主管有性別歧視的問題,他便可能認為女性較無執行力,或因女性員工將來有懷孕的可能,而僅提拔男性下屬。
性別歧視經常以貶低女性或其外表的言語形式呈現,例如「妳們女人根本不懂物理」、「當心女性駕駛」或「由妳來做部門簡報,大家就有眼福了」。這些全是性別歧視性語言,因為當然有擅長物理與能夠靈活駕駛汽車的女性。至於指派女性進行簡報,僅因為對方擁有姣好的外貌(對於異性戀男性聽眾而言),則包含了隱藏訊息:妳有沒有能力不重要,漂亮就好。
至於「女性就該在家洗衣煮飯」一類明顯具有性別歧視意味的說詞,其之所以不再常見,僅是因為性別歧視如今不會被大剌剌地呈現,並不代表它已經消失了。再提供一個針對當代性別歧視的範例:「女性根本沒有事業心。」這句話背後所隱藏的含義是:當今職場已不存在性別歧視,而管理階層之所以多為男性,是女性的工作能力所造成。
關於性別歧視,可以談的有非常多,例如它也會偽裝成一個紳士舉動,這在學術上又被稱作善意型性別歧視:一名男性幫一名女性在電腦上安裝了某個程式,之後附上了一張便條,上頭寫了「別碰,妳們女人不懂」。這當然涉及了性別歧視,而隱藏訊息為:女性不會使用科技產品。除此之外,善意型性別歧視也常出現在頒獎臺上,如有人會說,自己的女性另一半對於孩子的照顧非常用心,且非常體貼,因此會好好善待她。然而,這些字句正反映出了認為女性軟弱的典型偏見。這些包裝成善意的性別歧視並不容易察覺,畢竟對方所提出的協助確實可能是出於善意。
除此之外,性別歧視也常被包裝成玩笑,例如:「孤島上不可或缺的是什麼?答案是廚師跟女人。」之後的哄堂大笑則更加深了對於性別的歧視。若提出告誡,對方便會說只是好玩,為了博君一笑罷了。然而,這種玩笑是最該被譴責的,因為要出言斥責並不容易,畢竟沒有人想被看作是沒有幽默感的人。如此一來,即使認為這種笑話一點也不好笑,多數人也只能隨之起舞。
多樣化的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不是一個有條例、規章與會員制的社團,而是一種社會運動,因此包含了不種的派系,例如網路女性主義、酷兒女性主義、馬克思女性主義、性積極女性主義、生態女性主義、大眾文化女性主義、多元交織女性主義……等,不勝枚舉。
儘管部分女性主義的派系有些相似,但許多派系之間都存在了明顯的差異;其中甚至有彼此相斥的理念。由於女性主義的類型實在太多,甚至新的派系還在不斷地冒出來,本書在此將著重於介紹兩個最主要的派系。即使無法囊括一切,但多數派系都能被歸於此兩者之下,亦即平等女性主義與差異女性主義。在爭取平權的運動中,區分兩者的是最核心的問題:性別差異是什麼?
平等女性主義著重於男性與女性的根本平等,並反對所謂「女性天性」的概念。對他們而言,生理差異幾乎或甚至完全不重要。平等女性主義認為,當今對於男性與女性之間差異的認知是社會化過程的產物,亦即社會對於男性與女性從一開始就以差別方式對待,並歸納了不同的性別角色。這種差別對待從嬰幼兒服飾便可見端倪:粉紅色給女孩,粉藍色給男孩。除此之外還有童書,裡頭的男性多是英勇救火的消防員,或是坐在機艙中的帥氣飛行員;女性則多推著嬰兒車,或在廚房裡煮飯。平等女性主義認為,如此的養育方式、媒體傳播與教育內容反映了社會期待,並將人們逐漸限制於典型的男性與女性形象中。由此可見,性別差異是能夠克服的。
與之相反的是,差異女性主義認為,性別差異確實存在:男性與女性並不相同,但沒有貴賤之分。他們認為,問題並不在性別差異,而是當今社會由男性主導,因此女性的特質與需求不僅不被認真看待,還備受歧視。差異女性主義將重點擺在爭取平權,並質疑一切以男性為主的社會原則與規範,而非試圖將女性置入由男性主導的社會。為什麼典型的女性職業(如幼兒園老師)薪資較典型的男性職業薪資低?又為什麼不是去改善這種薪資上的差別待遇,而是鼓勵女性從事理工領域的工作?
即使不同派系的女性主義都以平等作為目標,在想法上卻有諸多分歧。
女性主義是一種認為女性也屬於人類的激進思想。
─瑪麗.歇爾
提到女性主義,人們總有不同的聯想,例如#MeToo運動、國際婦女節或對於男女同工不同酬的抗議;也有人會想到艾瑪.華森或異議人士於女權大遊行戴的粉紅「貓耳帽」;抑或是墮胎權、女性經理人比例與愛麗絲.施瓦澤(Alice Schwarzer)。這些聯想確實都與女性主義有關,卻也參雜了許多不同的元素──因為女性主義是一個相當多元的概念。也因如此,有些人認為,女性主義一詞應以複數形式呈現。
不同女性主義派系的共通點是爭取男女平等,或甚至性別平等,因此女性主義屬於一種...
推薦序
推薦序──
女性主義的敲門磚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
「女性主義」是近年名列前茅的網路引戰關鍵字。除了女性主義本身帶有的基進性(在反對者看來就是爭議性)必然引發正反意見,更因為女性主義的多義性、多元性(在反對者看來是定義不明),經常讓參與討論的各方在進入議題實質討論前,就因為對女性主義的定義和詮釋不同而吵得不可開交。
經歷一輪發散而令人疲憊的辯論後,女性主義的擁護者經常列出長串書單供對方參考,希望能夠弭平資訊落差,讓討論往更聚焦的方向進行。只可惜,常被提及的女性主義著作,不論學術或通俗,多數都是經典長篇之作,需要投資大量時間精力加以閱讀理解,並不適合多數大眾。開書單的做法,往往沒有實質效益,反而只能得到「傲慢、掉書袋」之譏評。
女性主義的討論容易引戰,某程度上代表女性主義的研究與探討有其市場。然而,這個市場目前最欠缺的,不是精湛宏大的磚頭書,而是基本、通俗、易懂的基礎概念介紹。華語出版界引進《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女性主義》是恰如其分地回應了「對女性主義有興趣但不了解」的讀者之需求。
「簡潔易讀」是本書最大的優點。以女性主義簡史開頭,接著分論諸多生活化的性別議題,最後以女性主義的實踐結尾。短短篇幅就完成起承轉合,連「反對女性主義」的聲音也有呈現。行文簡潔、用詞簡單,只要具備中學程度的閱讀能力,就能利用生活中各種閒暇時間享受本書。對「有興趣、沒時間」的讀者而言,是非常優質的入門讀物。
或許是作者出身於新聞界,對社會脈動有清晰的嗅覺,因而本書對女性主義的論述,是相當有「時代感」。經典著作雖然深刻雋永,但對初學入門者而言往往有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感受。本書運用大量的當代生活議題,例如超模選秀、時尚產業、網際網路等,讓讀者得以從日常生活學習女性主義觀點,彰顯了女性主義的實用與歷久彌新,相信可以提升讀者對女性主義的興趣。
而使本書別具特色的是,即使篇幅非常短,作者也有意識地對一些常見的疑惑作出回應,深入淺出地解說各種常見對女性主義的誤解。從前言就開宗明義提問「我們今天還需要女性主義嗎?」回應了「性別已經很平等,不需要再強調女性主義」的說法。繼而挑戰#MeToo運動、同工同酬、人工流產、性行為知情同意、性別保障名額、育兒責任等所謂「高爭議性」的議題。且在行文之間簡潔扼要地提出論證,雖然受限篇幅無法面面俱到,已足以使讀者認識作者的基本立場,作為後續思辨的基礎。
基於上述特色,本書非常適合所有想開始了解女性主義的讀者。中學教師也可以採用本書為教學參考,搭配具體案例為學生做導讀。就實用性而言,也非常適合致力於推廣女性主義理念的朋友們,作為與初學者溝通的指南。例如第十四章的「女性主義小抄」文字精簡扼要,相信曾經在網路上與人筆戰性別議題的朋友,肯定會心一笑。
從行文架構可以看出作者有意識地定位本書為入門讀物。但作者並沒有因此放棄女性主義的批判性。例如,對於近年捲起一陣《Lean In》炫風的職涯女性主義,作者明確地表達了質疑。雖然不見得人人都贊同她的看法,但這樣的風格,充分展現女性主義甘冒大不韙的本色。定位為入門讀物卻也不怕引起爭議,在基礎與基進之間取得某種程度的平衡,是女性主義讀物中難得的類型。
本書當然不是完美無瑕。最顯而易見的缺點,就是為了提升易讀性,犧牲了理論的純粹性。從第一波女性主義至今,女性主義的流派已經發展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流派的女性主義之間,唯一的共通點似乎只有「承認性別不平等問題存在,並且致力於提出解方」,歧異點甚至多過共通點。基進女性主義批判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沒有正視父權的根本問題;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指責基進女性主義嚇跑了所有潛在的支持者……各流派之間的論辯,甚至構成女性主義最引人入勝的理論精髓。
而在本書的各章節之間,作者採用的觀點雖然都可稱為女性主義,但實際上經常跳動在不同流派的理論之間。時而自由主義、時而基進、時而帶有社會主義的色彩。這樣的寫法,好處是避免了各流派的弱點,可以針對個別議題展現女性主義最具說服力的答案。但壞處就是在理論與理論之間,深層的、隱而未顯的矛盾,就躲藏在字裡行間,未能呈現給讀者。理論純度不夠純粹,這也是本書最容易被批判的弱點。
然而,本書的弱點,必須是女性主義的進階讀者才能辨識。若沒有對女性主義有更深的了解,本書足堪擔當基本的認識女性主義讀物。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深度廣度難以兼具。本書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楚,就是女性主義的敲門磚,讓更多人用較低的時間成本,接觸到女性主義的基礎觀點。被引起興趣的讀者,自然可以再按部就班從大師之作追尋更深刻的思辨。
未曾接觸女性主義之前,見山是山。希望本書可以發揮讓普羅大眾對日常生活議題「見山不是山」的功能,看出每個細節背後的性別眉角,並且起心動念投入實踐。更期待閱讀本書的讀者,可以進一步了解女性主義觀點的多元性,最後「見山又是山」,享受女性主義對人類智性的貢獻。
推薦序──
女性主義的敲門磚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
「女性主義」是近年名列前茅的網路引戰關鍵字。除了女性主義本身帶有的基進性(在反對者看來就是爭議性)必然引發正反意見,更因為女性主義的多義性、多元性(在反對者看來是定義不明),經常讓參與討論的各方在進入議題實質討論前,就因為對女性主義的定義和詮釋不同而吵得不可開交。
經歷一輪發散而令人疲憊的辯論後,女性主義的擁護者經常列出長串書單供對方參考,希望能夠弭平資訊落差,讓討論往更聚焦的方向進行。只可惜,常被提及的女性主義著作,不論學術或通俗,多數都是經典...
目錄
推薦序/女性主義的敲門磚 苗博雅
前 言/我們今天還需要女性主義嗎?
第1章/爭取平等:什麼是女性主義?
父權制
性別歧視
多樣化的女性主義
第2章/女權運動簡史
第一波女性主義
一七九一:奧蘭普.德古熱發表第一份廣泛適用的人權宣言
一八四九:路易絲.奧托–彼得斯《女報》與兩場女權運動
一九一三:女性身體力行參與政治
第二波女性主義
一九六八:丟番茄事件
第三波女性主義
一九八五:猩猩與白人男性的統治之爭
第四波女性主義
二○一一:蕩婦遊行
第3章/性別:男性與女性的分類
性別是社會現象
兩性標準
性別角色的力量
生物論點對平等的反駁
性別的異與同
第4章/女性形象:以客體取代主體
德國超模選秀:誰是全國最美的女性?
影視劇集中的性別形象:年輕的女性與幹練的男性
貝克德爾測驗:女人有話說
廣告中的性別角色:性別歧視銷售術
第5章/身體戰場
審美標準與身體羞辱
佔空間的女性
社群網路的影響:完美的常人與大腿間隙挑戰
身體自愛運動:任何身材都沒有問題
美的標準與性別平等
美麗的代價:飢餓與不滿
服裝規範:穿上你的衣服!
看不見的「下體」
月經是禁忌:藍色的經血
身體自主權
第6章/性別中立語言:從星號到大寫的I
所有人都是指涉對象
受語言影響的世界觀
性別中立語言的變體
反性別化
第7章/愛不只是愛:親暱關係、愛情與性事
處女與狐狸精
別那麼保守,當個性感女人吧!
迎合對方的喜好
誰愛誰?
婚姻與繼承
合意:發生性行為無異於喝茶
第8章/#MeToo:女性所遭受的暴力
性暴力
哈維.溫斯坦案及其後續
#MeToo面臨的批評聲浪
你穿了什麼?
伴侶是加害者
第9章/工作:薪資與比例
寫程式是女性的工作!
同工同酬?
連女性都低估了女性
比例這件事
一點點的家務
第10章/私生活裡的政治:成為母親
人工流產:不懲罰,卻也不合法
生孩子:進退兩難的決定
對母親的迷思
家庭與事業的平衡
第11章/虛有其表的女性主義
將爭取平權作為銷售策略
誰需要職涯女性主義?
偽裝成女性主義的歧視
反擊策略:多元交織女性主義
第12章/女性主義與男性有關?
給男性的十四個問題
第13章/相反的聲音:反女性主義
反女權的女性
反「性別」
第14章/為女性主義身體力行
女性主義小抄:如何向典型的偏見反擊
詞彙說明
推薦序/女性主義的敲門磚 苗博雅
前 言/我們今天還需要女性主義嗎?
第1章/爭取平等:什麼是女性主義?
父權制
性別歧視
多樣化的女性主義
第2章/女權運動簡史
第一波女性主義
一七九一:奧蘭普.德古熱發表第一份廣泛適用的人權宣言
一八四九:路易絲.奧托–彼得斯《女報》與兩場女權運動
一九一三:女性身體力行參與政治
第二波女性主義
一九六八:丟番茄事件
第三波女性主義
一九八五:猩猩與白人男性的統治之爭
第四波女性主義
二○一一:蕩婦遊行
第3章/性別:男性...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