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是多種多樣的,有晶態單質碳如金剛石,俗稱鑽石、石墨。而用石墨製成的鉛筆,是書寫與繪畫者的鑽石。」──漫畫家︱阮光民
【初心推薦】(依姓名首字筆畫排列)
61chi︱漫畫家
阮光民︱漫畫家
楊凱雯Karen Y.︱禮拜文房具創辦人
鄒駿昇︱視覺藝術家
不管時代怎麼改變,創作人始終需要一枝鉛筆。
設計師、藝術家、作家、漫畫家、建築師、發明家……
出自73位全球最具創意人士之手,
73枝「性感」又「感性」的鉛筆,
讓讀者彷彿見到其主人伏案創作的身影,勝過千言萬語。
本書共收錄73幅饒富趣味的鉛筆寫真,來自如James Dyson、Philippe Starck、Paul Smith、坂本龍一、隈研吾等不同領域的頂尖創意工作者,還有21位優秀攝影師、設計師、藝術家、作家、建築師和音樂家等,包括Peter Jensen、Quentin Blake、David Bailey的獨家訪談。這些鉛筆被雕塑成與他們的主人的創作相呼應的模樣,留下令人回味無窮的影像。
作者簡介:
亞歷克斯.哈蒙德Alex Hammond
產品設計與包裝設計師。擅長將藝術和工程背景應用於更廣泛的設計領域,包括品牌宣傳、攝影和電腦影像視覺化等。
攝影者簡介:
邁克.田尼Mike Tinney
英國出生,靜物與紀錄片攝影師,擅長拍攝物品寫真。曾替Casio、Dior、Gucci、Haagen Dazs、Jameson、Luta、Conde nast Traveler、Metro以及The Telegraph Magazine擔任攝影。
譯者簡介:
吳國慶
中興大學外文系,台北藝術大戲劇研究所畢業。曾任Hi-Fi Choice國際中文版副總編輯、《錢Money雜誌》美術總監、《潮人物雜誌》美劇專欄作家,現任醒吾科大商業設計系講師。譯有《比特幤標準》、《區塊鏈的商業應用》、《天天都是自然課》、《自然界的設計力》、《互動x人本設計》、《設計幾何學:發現黃金比例的永恆之美》。
章節試閱
前言
鉛筆-威廉.波伊
二十世紀初的某一天,在革命前夕的俄羅斯,聖彼得堡有個小男孩,正病
懨懨地躺的床上。他的名字叫作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將來注定要成為傳奇小說家,但當時他只是一個生著病,需要被照顧和安慰的孩子。於是,他的母親為了讓他開心,去了特魯曼百貨(Treumann's)──當地頗負盛名的百貨公司,並帶回來一份「大」禮物。
小納博科夫打開禮物包裝後,裡面竟是一枝巨大版的Faber-Castell(輝柏)多角形鉛筆,長度達四英尺,等比例粗細。這枝鉛筆是促銷櫥窗展示櫃裡的展品之一,納博科夫太太早就知道兒子一直垂涎這個展品,而小納博科夫確實很想要。後來他還在大鉛筆的中段鑽了一個洞,看看裡面的石墨是否延伸了整個筆身的長度,結果如他所願,那是一枝真正可用的鉛筆。特雷曼百貨櫥窗裡的巨型鉛筆,可能真的被使用過,例如被一個巨人拿來寫字⋯⋯
每當我思考著自己與鉛筆這不起眼的書寫工具的關連時,經常會想到納博科夫的軼事。未來的作家得到一枝超大鉛筆,這個情節似乎太完美巧妙了。
不過,我寧可相信說故事的人,而非執著於故事是否合理。當我開始研究鉛筆
的起源時,發現鉛筆是在十六世紀時,於英國的坎布里亞郡(Cumbria)所發
明,因為該郡的地下有極為罕見的純固態石墨。這些來自礦脈的石墨棒用紙或
羊皮包裹後,便成為人類世界的第一枝鉛筆。而在不久之後,鉛筆又改以更好
用的木材包裹起來,於是我們使用的現代鉛筆便誕生了。時至今日,全球每年
要生產140億枝鉛筆。
鉛筆繼續蓬勃發展為繪畫或書寫工具的過程,著實令人驚訝。對藝術家而言,鉛筆是一具無與倫比的精密機器,因為它們幾乎有兩打左右的不同軟硬度
等級。而對作家來說,鉛筆則提出更大的挑戰:你必須定期削尖鉛筆(不僅花
時間,還要很仔細地削);而且鉛筆很容易折斷,一旦斷掉又要重新削尖。因
此,鉛筆很適合做筆記或速記,但如果要用來撰寫文章、故事或小說,或許只
能算是鋼筆以外的次要選項。不過,幸好我們還有自動鉛筆可以選擇。自動鉛筆也有很長的歷史。它是一種在十九世紀發明的小工具,藉由「按鍵式抓取器」的發明,可以推出鉛筆頭,所以有時也被稱為「推進式鉛筆」
(propelling pencil)。
如同文具控口中的「鉛筆史」(pencilverse)一詞,這就是我與鉛筆歷史的交會之處。我一直很喜歡用鉛筆寫字,也窮盡畢生追尋更完美的書寫工具。就在幾十年前,我在Faber-Castell自動鉛筆系列中找到了──那是一枝粉紅色的鉛筆,照片在本書第55頁;這是當時我擁有的許多鉛筆裡的最新款。我前十本小說的手稿都是用鉛筆寫的,後來因為擔心石墨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便不再使用自動鉛筆,而改用鋼筆寫作(我仍然喜歡用手寫的方式撰寫初稿)。不過,現在我已經意識到這種怕褪色的恐懼是沒必要的。鉛筆筆跡可以維持很久,也許能跟鋼筆墨水一樣久,而且即使是墨水也會褪色。我想可能是因為擦掉鉛筆的痕跡非常容易,以至於讓人覺得它是短暫的。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可擦除」的這種潛在能力,也是讓人想用鉛筆書寫的原因,這也是鉛筆誘人之處:因為字句容易消失的可能性,反而會讓它們在某種程度上顯得更加珍貴。而用墨水寫下的字只能劃掉,留下一團混亂。
如今,人類社會文明已經慢慢的從實用主義,轉而追求更具哲學性和象徵性的事物。然而,鉛筆本質上是一項傑出的工業發明,將永遠伴隨著我們。因為鉛筆就像輪子、按鈕、梳子、手推車、雨傘、書、叉子、針、羅盤、地圖、拉鍊等這些實用的發明一樣。無論未來會繼續發展出什麼令人嘆為觀止的先進技術,這些精妙的小小人造物,都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超高效率,也已臻至完善,再無改良空間。
我在電腦上寫這篇文章時,面前有一枝Piker Shaker自動鉛筆,筆筒裡還有另外兩枝自動鉛筆和三枝傳統鉛筆,以及兩枝沾水筆──我承認我比較lowtech」。而在書櫃裡,還放了幾個鐵皮鉛筆盒,裡面裝了一系列的炭筆和彩色鉛筆(繪畫用途而非書寫用)。當我想寫點筆記或塗鴉時,便會直覺地伸手拿鉛筆。而且我會出於任性,不斷購買新的自動鉛筆,看看它們是否可以勝過舊的Faber-Castell自動鉛筆。然而,其實我已經很滿意我目前所擁有的筆了(主要是細字麥克筆),為何還一直嚮往新的鉛筆呢?我也不懂。
我最近有個心得:只有用鉛筆才能真正確立自己的筆跡。當我使用鉛筆、Biro(拜羅)原子筆、簽字筆、鋼筆、鋼珠筆還有細字麥克筆時,我的筆跡會以各種微小的方式產生變化,通常並不是我喜歡的變化。以紙為媒介書寫任何標記時,都會被所選擇使用的書寫工具影響,然而有趣的是,當我使用鉛筆時,就不會去在意這件事。我認為,那是因為鉛筆是我們第一個接觸的書寫工具(我們再次回到納博科夫的故事了)。我們的潛意識會反映在筆跡上,畢竟書寫是非常個人的事,由鉛筆這種簡約的工具來表現最為合適──鉛筆以非常真實的方式,替書寫者表達心聲。
專訪
DAVID BAILEY
大衛.貝利
大衛.貝利是國際知名攝影師,被譽為「當代攝影奠基者」之一。執業五十年來,拍攝了許多具代表性的肖像作品。他的興趣並不局限於攝影,也包括廣告、電影、繪畫和雕塑等。
你的編輯工作常會用到紅色鉛筆,就像紅色簽字筆一樣,只要手上拿著一枝紅筆,就能對一切進行編修、調整、選取,裁剪等工作。因此,這些紅色線條在你的審美觀或世界觀裡,是否也會占有特定的位置呢?
我工作的時候通常會用到紅色、黃色和白色鉛筆。第一次標記時會用紅色,第
二次標記則可能用黃色,然後再用白色。照片裡的紅色鉛筆(第14頁)是我最容易取得的鉛筆。
所以你是很務實的人?
談到鉛筆,我的確很務實沒錯。就像鉛筆的筆芯很容易折斷,而我的工作一直
是努力讓各種事物變得更銳利,所以,也許「會折斷」對我而言,就是鉛筆的魅力所在。
紅色鉛筆可以算得上是你創意來源之一嗎?
不算。我認為它只個創意周邊,稱不上有魔法,只是功能性的物品。如同相機
或任何機器一樣,屬於基礎工具,可以像紙膠帶一樣用來完成任務。
你的鉛筆作品如何在不同媒介如繪畫、雕塑和攝影等之間,產生出不同的變化?
在我的藝術作品中,鉛筆是用來畫速寫的。我的攝影作品呈現的是生活,速寫
則呈現我的想像力。對我而言,速寫有助於釐清想法,可用來記錄如雕塑或繪畫等的靈感。
華特.迪士尼跟你一樣也是紅色紙捲蠟筆(chinagraph pencil)的愛好者,你覺得自己的工作和迪士尼有相似之處嗎?
一點沒有,迪士尼是天才。史上第一個讓老鼠唱歌跳舞的人一定非常傑出,很
希望當時的我也能有像這樣的點子。你有特別想拍哪個人工作中的樣子嗎?
不一定。例如我很喜歡畢卡索的畫,但我並不想看到他作畫時辛苦的模樣。
據傳,畢卡索曾經說:「如果他們拿走我的油畫顏料,我會用粉彩。如果他們拿走我的粉彩,我就用蠟筆。如果他們拿走我的蠟筆,我會用鉛筆。如果他們把我衣服剝光,扔進監獄,我就吐口水在手指上,在牆壁上畫畫。」你是否認為鉛筆作品的地位是一種相對較低階、萬不得已才會使用的藝術形式?我不認為。鉛筆可以畫出藝術品,也可以塗鴉。善用鉛筆的人可以讓它發揮最大的功效。
關於這個主題最後想說的話?
如果你想開始創作,請先取得一枝鉛筆,然後買一臺該死的削鉛筆機。
PETER JENSEN
彼得.詹森
丹麥出生的彼得.詹森,是倫敦時尚界最受矚目的名人之一。他畢業於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於1999年創立了Peter Jensen品牌,從2001
年起,便開始在倫敦時裝週上亮相。
你在創作過程的哪個階段使用鉛筆?
當我開始繪製新時裝系列的時候。你從小就喜歡畫畫嗎?是否還記得第一幅讓
自己感到滿意的作品?沒錯。我祖母去世時,我才發現她保留了我小時候的所有畫作。現在,我把它們放在家裡。
你的繪畫方式有什麼改變嗎?
當然,我畫得越來越好,而且也更能傳達出我想要表現的內容。你會用昂貴的鉛筆作畫,或是任何筆都可以畫?我可以一直用同樣的筆工作。
有什麼事是鉛筆可以做到,而電腦做不到的?
我工作的時候,除了收發e-mail以及在Safari、iTunes和iPlayer上搜尋內容以外,其他的事我都不用電腦。就這樣。
請談談你照片( 第74頁) 上這些鮮豔的HAZZYS鉛筆,它們看起來非常賞心悅目。
真的很美!HAZZYS製造的這些鉛筆,真是令人驚喜。說真的,這些鉛筆會比衣服更能取悅我,它們現在就放在我桌上。一想到可能有人在某處,正在用印有我名字的木頭筆鉛筆寫字,就讓人覺得開心!
你受到許多藝術家和收藏家的啟發,例如辛迪.謝爾曼(Cindy Sherman)、芭芭拉.赫普沃斯(Barbara Hepworth)、佩吉.古根漢(Peggy Guggenheim)等。請問她們如何激發你的創作靈感?
她們都是我很欣賞,或想要取法的人,給了我很多啟發。她們在我的作品世界裡占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就是這些名字的背後,代表堅強的女人。她們的魅
力掌握了一切,用各種方式在我的作品中展現。
如果你可以跟一位歷史上的人物交換鉛筆,你會選誰?
丹麥的克里斯蒂娜(Christina of Denmark)、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 ist ie),或菲利普.拉金(Phi l ip Larkin)。
SIR PAUL SMITH
保羅.史密斯
保羅.史密斯是一位英國時裝設計師,他以男性時尚剪裁,或者說「翻轉經典」
(classics with a twist)而聞名。
你在創作過程的哪個階段會用到鉛筆?
每天都會用到。總的來說,我不算是常用電腦的人。我認為像鉛筆這樣的簡單
工具比較不會流於制式,能產生比較有趣的結果。就算畫錯了,卻能從中得到更好的想法!
過去這幾年裡, 你也曾經設計鉛筆和鋼筆,如條紋鉛筆袖扣與瑞士卡達(Caran
d'Ache)合作的圓珠筆與實用的彩色鉛筆盒。鉛筆本身對你來說,是否已經代表一種設計指標?
正是如此!簡單的木製鉛筆相當美麗,這就如同最好的設計創意,往往是最
簡單的。要談設計,鉛筆就最好的例子。請分享一個你最珍藏的「鉛筆記憶」。
我曾經找到一枝漂亮的紅色扁平鉛筆,可能是專門標記大理石切割和木工用
的,扁平的鉛筆可以畫下更寬的標記。
你欣賞誰的鉛筆素描、設計或筆記本?
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達文西,不過達利(Dalí)的鉛筆素描也很棒。對於一個使
用許多色彩的超現實主義畫家來說,他有許多鉛筆素描是一般大眾想像不到的。
MATTHEW JAMES ASHTON
馬修.詹姆士.艾斯頓
馬修.詹姆士.艾斯頓是樂高的設計副總裁,十四年前開始在公司的丹麥總部工作。他在《樂高玩電影》(The Lego Movie)的製作過程裡,展現了他領導團隊的才幹。
可以說明一下照片(第53頁)中的鉛筆嗎?
這只是一枝很簡單的自動鉛筆,非常實用,可以滿足我的所有需求。我在袋子
裡隨時放著鉛筆,因為我的下一個想法(不論好壞),可能隨時會蹦出來!我已經用這枝筆畫過許多樂高人偶的草圖。其中一些即將問世,可能成為玩具或是樂高電影中的角色。
你在創作過程的哪個階段使用鉛筆?
如果我腦子裡出現有可能創造出好角色的特定設計或想法,就會用鉛筆快速畫
下來,然後交給我們的設計師和雕塑家,讓角色得到進一步發展。可否談談你提供的這些人偶草稿,例如鯊魚先生和熱狗先生是如何發展出來的?我經常有這些怪怪蠢蠢的想法。一般而言,我可能只會畫草圖,然後傳給團隊,讓他們把草圖發展成正式產品。
請描述你理想中的鉛筆。
小時候,我有啃咬鉛筆的壞習慣,這也是我後來都改用自動鉛筆的原因之一。
被咬爛、濕答答的鉛筆從口中拿出來時,看起來真的很不專業。我以前還更喜歡有香味的鉛筆,各種顏色的香水鉛筆不僅聞起來像冰淇淋,嚐起來也很像。不過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對現有的鉛筆非常滿意,要是筆芯不會斷,可以持續地使用,那就更好了。
談談曾經帶給你啟發的作品?
小時侯, 當我在讀羅爾德. 達爾(Roald Dahl)的書,例如《壞心的夫妻
消失了》(The Twits)和《小喬治的神奇魔藥》(George's Marvelous Medicine)的時侯,心裡有時會想:「為什麼書裡的圖畫得那麼隨便?我可以畫得更好!」不過,長大後,我終於學會欣常昆汀.布雷克的作品,並且為他如此輕鬆、簡單的繪畫所表達的內容而感到讚嘆。
你曾經用鉛筆做非常規用途嗎?
在英式搖滾(Britpop)的年代,我的瀏海比現在還長。畫圖的時候,為了避免
眼睛被遮住,我會用一枝筆插住瀏海,然後用另一枝筆畫畫。
請分享一個你最珍藏的「鉛筆記憶」。
我到樂高公司上班的第一週,公司讓我們隨意創作任何希望在樂高裡出現的東西。那時,我畫了一個非常特別的小女士:神力女超人! 她是我的偶像。後來,
經過了十二年,我們才終於推出這個角色,而這期間,我一直都沒有放棄當時的
那張草稿。
前言
鉛筆-威廉.波伊
二十世紀初的某一天,在革命前夕的俄羅斯,聖彼得堡有個小男孩,正病
懨懨地躺的床上。他的名字叫作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將來注定要成為傳奇小說家,但當時他只是一個生著病,需要被照顧和安慰的孩子。於是,他的母親為了讓他開心,去了特魯曼百貨(Treumann's)──當地頗負盛名的百貨公司,並帶回來一份「大」禮物。
小納博科夫打開禮物包裝後,裡面竟是一枝巨大版的Faber-Castell(輝柏)多角形鉛筆,長度達四英尺,等比例粗細。這枝鉛筆是促銷櫥窗展示櫃裡的展品之一,納博科夫太太...
目錄
前言
漫畫家︱傑洛.史卡夫(Gerald Scarfe)
雕塑家︱安尼許.卡普爾爵士(Sir Anish Kapoor)
設計師︱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
發明家︱詹姆士.戴森爵士(Sir James Dyson)
攝影師︱大衛.貝利(David Bailey)
時裝設計師︱帕姆.霍格(Pam Hogg)
設計師︱愛德華.巴伯(Edward Barber)
建築師︱阿西夫.可汗(Asif Khan)
織品設計師︱西莉雅.博特威爾(Celia Birtwell)
建築師︱谷尻誠(Makoto Tanijiri)
藝術家︱沙吉.曼恩(Sargy Mann)
攝影師︱提姆.沃克(Tim Walker)
女帽設計師︱大衛.席林(David Shilling)
彩妝師︱蜜雪兒.伯克(Michèle Burke)
演員兼作家︱史蒂芬.佛萊(Stephen Fry)
造型設計師︱贊德拉.羅德斯夫人(Dame Zandra Rhodes)
藝術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
暢銷作家︱大衛.艾格斯(Dave Eggers)
時裝設計師︱亨利.霍蘭德(Henry Holland)
藝術家︱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
生態環境保護者︱彼得.史考特(Sir Peter Scott)
作家︱亞歷山大.麥考.史密斯(Alexander McCall Smith)
平面設計師︱彼得.薩維爾(Peter Saville)
作曲家︱迪克.沃爾特(Dick Walter)
電影與劇場導演︱麥克.李(Mike Leigh)
建築師︱馬克.戴瑟姆(Mark Dytham)和阿斯特麗德.克萊恩(Astrid Klein)
建築師︱尼可拉斯.葛林蕭爵士(Sir Nicholas Grimshaw)
藝術家︱格倫.布朗(Glenn Brown)
攝影師︱納達夫.坎德爾(Nadav Kander)
雕塑家︱比爾.伍德羅(Bill Woodrow)
建築師︱威爾.奧索普(Will Alsop)
家具設計師︱湯姆.狄克森(Tom Dixon)
時裝設計師︱尼果(Nigo)
玩具設計師︱馬修.詹姆士.艾斯頓(Matthew James Ashton)
作家︱威廉.博依德(William Boyd)
高爾夫球職業選手︱羅里.麥克羅伊(Rory McIlroy)
建築師︱隈研吾(Kengo Kuma)
彩妝藝術家︱查莉.格林(Charlie Green)
作家︱凱特.羅德斯(Kate Rhodes)
景觀設計師︱湯姆.斯圖亞特.史密斯(Tom Stuart-Smith)
設計師︱傑伊.奧斯格比(Jay Osgerby)
漫畫家︱奈傑爾.帕金森(Nigel Parkinson)
藝術家︱彼得.布雷克爵士(Sir Peter Blake)
建築師︱諾曼.福斯特爵士(Sir Norman Foster)
動畫師︱尼克.帕克(Nick Park)
建築師︱約翰.波森(John Pawson)
漫畫家︱波西.西蒙斯(Posy Simmonds)
時尚設計師︱克里斯穹.路布坦(Christian Louboutin)
音樂家︱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
時裝設計師︱彼得.詹森(Peter Jensen)
工業設計師︱塞巴斯蒂安.伯格恩(Sebastian Bergne)
作家︱安妮.芬(Anne Fine)
平面設計師︱原研哉(Kenya Hara)
攝影師︱鋤田正義(Masayoshi Sukita)
攝影師︱大衛.蒙哥馬利(David Montgomery)
建築藝術家︱史蒂芬.威特希爾(Stephen Wiltshire)
藝術家︱麥卡連.湯馬斯(Mickalene Thomas)
建築師︱大衛.洛克(David Rock)
作家︱路易.德.伯尼耶爾(Louis de Bernières)
時裝設計師︱保羅.史密斯爵士(Sir Paul Smith)
工業設計師︱肯尼斯.格蘭吉爵士(Sir Kenneth Grange)
建築師︱大衛.阿傑耶(David Adjaye)
插畫家︱昆丁.布雷克爵士(Sir Quentin Blake)
美食作家︱安娜.瓊斯(Anna Jones)
藝術家︱田名網敬一(Keiichi Tanaami)
汽車設計師︱伊恩.卡勒姆(Ian Callum)
音樂MV與廣告導演︱杜格爾.威爾森(Dougal Wilson)
設計師︱湯馬斯.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法庭素描師︱茱莉雅.昆茲勒(Julia Quenzler)
彩妝藝術家︱安德魯.加利摩爾(Andrew Gallimore)
詩人︱克里斯多夫.瑞德(Christopher Reid)
室內設計師︱蘇菲.科倫(Sophie Conran)
藝術家︱大衛.史里格利(David Shrigley)
訪談:
大衛.貝利(DAVID BAILEY)
大衛.席林(DAVID SHILLING)
蜜雪兒.伯克(MICHÈLE BURKE)
納達夫.坎德爾(NADAV KANDER)
威廉.博依德(WILLIAM BOYD)
馬修.詹姆士.艾斯頓(MATTHEW JAMES ASHTON)
查莉.格林(CHARLIE GREEN)
傑伊.奧斯格比(JAY OSGERBY)
約翰.波森(JOHN PAWSON)
奈傑爾.帕金森(NIGEL PARKINSON)
尼克.帕克(NICK PARK)
昆丁.布雷克爵士(SIR QUENTIN BLAKE)
彼得.詹森(PETER JENSEN)
史蒂芬.威特希爾(STEPHEN WILTSHIRE)
塞巴斯蒂安.伯格恩(SEBASTIAN BERGNE)
安娜.瓊斯(ANNA JONES)
伊恩.卡勒姆(IAN CALLUM)
茱莉雅.昆茲勒(JULIA QUENZLER)
保羅.史密斯爵士(SIR PAUL SMITH)
克里斯多夫.瑞德(CHRISTOPHER REID)
蘇菲.科倫(SOPHIE CONRAN)
關於本書
謝詞、圖片版權
前言
漫畫家︱傑洛.史卡夫(Gerald Scarfe)
雕塑家︱安尼許.卡普爾爵士(Sir Anish Kapoor)
設計師︱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
發明家︱詹姆士.戴森爵士(Sir James Dyson)
攝影師︱大衛.貝利(David Bailey)
時裝設計師︱帕姆.霍格(Pam Hogg)
設計師︱愛德華.巴伯(Edward Barber)
建築師︱阿西夫.可汗(Asif Khan)
織品設計師︱西莉雅.博特威爾(Celia Birtwell)
建築師︱谷尻誠(Makoto Tanijiri)
藝術家︱沙吉.曼恩(Sargy Mann)
攝影師︱提姆.沃克(Tim Walker)
女帽設計師︱大衛.席...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