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倫精選集》
羅家倫先生是文學家、教育家、史學家,一生留下了數量可觀、內容豐富的詩文和著述,已由國史館等單位編成《羅家倫先生文存》及附編、補編、補遺等十 五冊。「羅家倫精選集」係以文存等為主,並核以各單行本,從文學角度,精選散文、新詩、舊詩各乙卷而成,旨在呈現羅氏在不同生命階段,如何以詩文回應時空的召喚?而不同的文類,又如何互見創作主體的心心繫念?各卷皆有編者所撰長篇導言,沿波討源,直探文心。
《散文卷》
《散文卷》包含記事、抒情、論述等各種類型,計十八篇,其中數篇存目,呈現羅家倫性情和思維的不同面向和轉變。不僅具文學性,也具史料價值,字裡行間迭見政教和文藝界名人穿梭眼前,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尤顯細緻深刻。他的文字如時代的刻痕,展卷即如臨時代的浪潮,照見從風起雲湧的五四舵手、到戰亂遷徙的大學校長,其後沉潛於史料研究並抒發文藝見解的歷程,具體呈現一代知識分子的關懷與抱負。
作者簡介:
編者
莊宜文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現代小說、台灣文學、張愛玲與張派、文學改編影劇。近十年主要研究文學與電影中的歷史詮釋。書評和創作散見報刊。
孫致文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主要從事經學解經方法、禮學、等方面研究。在經學領域,以「禮學的時代發展與變異」為主題 ,陸續發表論文數篇。兼涉佛經文獻及漢譯佛典語言究,又學習崑曲、南管、北管十餘年,參與傳統戲曲演出,並整理各類戲曲文獻。
作者序
序一/周景揚
羅家倫以其儁才,因緣聚會成了五四健將,但大學一畢業 即選擇出國,先後在美、歐諸國六年,於各著名大學學習,除了文史,對於教育也有許多觀察。1926年返國以後,他進入高校,先後主持過清華大學、中央政治學校及中央大學,推動國 家高等教育的現代化,影響極為深遠。
我常覺得,校園人文深耕是大學經營的要務,學生在這裡生活與學習,度過他們人生中一段美好歲月。作為一個生活與學習空間,所謂的人文涵養,最好是在俯仰之間,經由耳聞目見,自然育成。但這樣一個空間必須營造,如建築、景觀及各種學習場的建設;相關人文,甚至於人文與科技對話的課程和活動之規畫等,且必須有其整體而永續的思維。
每思及此,我都會想到當年羅家倫校長在烽火連天之際講 給中大學子聽的十六場演講,後來整理結集成的《新人生觀》一書,流傳久遠。以今天的角度來看,那是既深且廣的通識人文課,是生命哲學教育,期待青年要建立力行、創造、大我的人生觀;我們今天說,要勇於實踐、要創造性轉化、要認同群體,其實只是另一種說法。時代不一樣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物質條件、生活習慣、社會風氣等都改變了,但人之所以為人,要有什麼樣的人生?會期待一個什麼樣的人間?都是人的核心問題,不分古今。
羅校長自己的人生,真是波瀾壯闊啊!近十年的中大歲月之後,他的滇黔之旅、大西北之行,乃至於出使印度,他一步一腳印,做的都是關乎家國的大事,而且,足跡所至必有詩有文,一字一句寫下了他的聞見思感,多難得的文學!多珍貴的史料!到臺灣以後,他一方面沉潛入近代國史的瀚海中,另一方面,他以新舊體詩紀錄了他的臺灣歲月。我們可以這麼說,在教育家、史學家之外,他澈澈底底是文學家。
羅校長留下龐大的文字資料,沒有受到文學史家應有的重視,全集式的《文存》太大,不易流通,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因此提出了《羅家倫精選集》的出版計畫,由中文系教授組成的編輯小組,決定從文學角度,依散文、新詩、舊詩三文類分卷,編成此套書,並撰長篇導言,剖情析采,看詩文如何相應於他壯闊的人生?
看到羅校長的精選集編印完成,我很高興,希望經由此書,世人能夠重新認識羅家倫;通過他,進一步看五四百年的歷史滄桑。
序二/羅久芳
受父親影響,我們姊妹自幼喜歡文、史、音樂等,保有相對柔軟的人文心靈,並以之面向複雜的人間世情;但我在密西根大學研究院主修近代史,其後也從事中國歷史教學的工作,一九七○年代起整理父親的遺物、遺稿等,處理的比較多的是近現代史料,對父親的詩文,主要還是藉以了解父親的人格與情感,在文史互證中映照父親巨大的形像。
但我確信,父親「豪放熱情的詩人氣質,從未消失過」。 這是我在〈追念我的父親〉一文中說的。他從小培養了傳統 五七言律體和絕句的能力,五四以後雖強調新詩寫作,但終其一生不廢傳統詩筆,甚至於到臺灣以後,將六十歲以前的舊體詩,用亦雄亦秀的小楷,花一年多時間,手抄成《心影遊蹤集》(二冊),有的地方小修,必要之處也新加註記。他珍惜自己的舊詩,因為那全是他「生命過程中之片影」。
至於新詩,五四時期的作品不多,但極具時代意義;赴美、歐那幾年,寫的主要是新詩,量還不少,滿眼域外風情,史地雙寫;來臺灣以後也寫,寫西螺大橋、陽明山,寫胡適、張道藩,寫看表演、聽音樂彈奏等。我曾在寫父親的篇章中引了一些,像〈父親與五四運動〉中引〈往前門車站送楚僧赴 法〉、〈追憶出亡的一夜〉,沒作太多的文學性分析,於前首只說「真切的描述」,於後首只說「滿懷深情」。在〈父親在留美的日子裡〉,我引〈普林斯頓的秋夜〉說:「寫出他早期心情的寧靜」;引〈深林中的大雨〉說:「雖寫綺色佳,象徵的卻是遊子心中直奉戰爭後的祖國」;引〈理想〉說這是一首「寓意詩」:「訴出他對『理想』的渴望」;引〈世界最高建築紐約登吳華士樓放歌〉說:「發出的是對樓下芸芸眾生的悲憫」;也提及〈友呵!敵呵!〉、〈戰場的自由女神〉、〈深秋傍晚獨遊綺色佳墓地〉三首詩說:「是父親25歲時對戰爭與死亡的沉思」。
新舊詩以外,父親一生寫了大量的文字,理性的論述居多,但也不乏兼具感性之作,感懷時局、想念師友的篇章,更是至情至性,當然就是散文了。這些作品除可當歷史文獻,畢竟很有時代性,但也是文學作品,語言流動自在,承轉之間隱藏易感心靈的震盪,情感相對節制。
父親曾任中央大學校長將近十年,我曾有〈父親在中央大學〉記其事,因緣既深,情誼長存,在臺復校以後,臺灣中大校園既有「志希館」紀念老校長,今又設「羅家倫講堂」以彰德澤,我姊妹不勝感念。去歲適逢五四運動一百週年,中大人文研究中心編成《羅家倫與五四運動》之「史料篇」,辦理同名研討會後又出版「論述篇」,和歷史對話,發潛德之幽光,令人激賞。
今年,在李瑞騰教授策畫下,人文研究中心將出版《羅家 倫精選集》,新詩、舊詩、散文各一冊,編輯團隊由中文系古今文學專業教師組成,看他們編得那麼用心,八千字以上的長篇導言,說明他們有向現當代文學史挑戰的學術企圖,我很高興應邀寫下這篇序文,說些想法,以為讀此書者參考,也藉此表達我和久華對中大的感謝。
序一/周景揚
羅家倫以其儁才,因緣聚會成了五四健將,但大學一畢業 即選擇出國,先後在美、歐諸國六年,於各著名大學學習,除了文史,對於教育也有許多觀察。1926年返國以後,他進入高校,先後主持過清華大學、中央政治學校及中央大學,推動國 家高等教育的現代化,影響極為深遠。
我常覺得,校園人文深耕是大學經營的要務,學生在這裡生活與學習,度過他們人生中一段美好歲月。作為一個生活與學習空間,所謂的人文涵養,最好是在俯仰之間,經由耳聞目見,自然育成。但這樣一個空間必須營造,如建築、景觀及各種學習場的建設;相關人文,...
目錄
序 一 / 周 景 揚 2
序 二 / 羅 久 芳 4
編 例 7
導 言 / 莊 宜 文 . 孫 致 文 11
輯一 ︱談文化 ︱
「 出 世 」 ? 30
《 新 人 生 觀 》 自 序 35
杜 威 博 士 的 《 德 育 原 理 》 37
批 評 的 研 究 42
今 日 中 國 之 新 聞 界 ( 節 錄 ) 47
輯二 ︱論文藝 ︱
今 日 中 國 之 小 說 界 54
曾 孟 樸 著 《 孽 海 花 》 重 印 新 序 67
詩 歌 和 樂 譜 72
戲 劇 的 藝 術 76
偉 大 藝 術 天 才 石 濤 ( 節 錄 ) 90
圖 畫 藝 術 的 新 路 ──為欣賞儲輝月女士畫展而寫 96
輯三︱念故舊︱
憶志摩 100
蔣夢麟先生傳略 110
三原于右任先生墓表 117
輯四︱留心影︱
海邊寂寞的生辰 120
致張維楨女士函(民國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 124
致張維楨女士函(民國十六年六月六日) 128
抗戰時期中央大學的遷校 130
︱附錄︱
一、 存目(已收錄於《羅家倫與五四運動.史料篇》)152
偉大與崇高 ──紀念先師蔡孑民先生
元氣淋漓的傅孟真
「天下之大老」以「匹夫而為百世師」 ──對吳稚暉先生致最崇高的哀敬
話魯迅當年
蔡元培先生與北京大學 ──謹以此文紀念先師蔡孑民先生百年誕辰
二、羅家倫生平簡表 154
序 一 / 周 景 揚 2
序 二 / 羅 久 芳 4
編 例 7
導 言 / 莊 宜 文 . 孫 致 文 11
輯一 ︱談文化 ︱
「 出 世 」 ? 30
《 新 人 生 觀 》 自 序 35
杜 威 博 士 的 《 德 育 原 理 》 37
批 評 的 研 究 42
今 日 中 國 之 新 聞 界 ( 節 錄 ) 47
輯二 ︱論文藝 ︱
今 日 中 國 之 小 說 界 54
曾 孟 樸 著 《 孽 海 花 》 重 印 新 序 67
詩 歌 和 樂 譜 72
戲 劇 的 藝 術 76
偉 大 藝 術 天 才 石 濤 ( 節 錄 ) 90
圖 畫 藝 術 的 新 路 ──為欣賞儲輝月女士畫展而寫 96
輯三︱念故舊...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