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何要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又為何要對獨子伯魚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以「思無邪」來概括《詩》,朱熹為何偏說〈國風〉多〈淫詩〉?──閱讀本書上編,可以讓你豁然開朗!
孔子說:「祭如在。」
請看──在宗廟祭禮的雅樂歌舞與齊聲頌讚中,祖先德澤依次浮現!從詩、禮、樂的交織融合,與會者已油然興發崇德報功的感人情懷!祭禮後的合族共食,更是凝聚族人情感的最佳時機!
君臣宴飲與其他鄉飲酒禮等活動,其詩、禮、樂,又如何融合?──閱讀本書中編,將可進一步理解!
地不愛寶!〈詩論〉問世了!
〈詩論〉趕忙向大家招手,解《詩》不能單憑《詩序》呀!還有我呢!別忘了:從周初到《詩序》的時代已有千年,滄海桑田早已多有變化!閱讀本書下編,將可稍窺以〈詩論〉為中介的《詩》教思想變遷一隅!
目錄
自序
導論
一、本書的研究緣起
二、本書的研究目的
三、本書的結構組織
四、本書的內容特點
上編:國風中的禮教思想
壹、論二〈南〉詩的禮教思想
一、前言:詩教與禮教相繫
二、從男女情詩以明「思無邪」的禮教思想
三、從婚禮相關詩篇以明人倫親親的禮教思想
四、從勞人思婦的遣懷詩以明夫婦相待的禮義
五、從子女事親詩以明父子有親的思想
六、從執事行役詩以明君臣有義的思想
七、結論:內容多元的詩各有其禮教思想
貳、論〈(邶鄘)衛風〉史事詩的禮教思想
一、前言:〈衛風〉多重要史事詩
二、〈衛風〉史事詩的定義與類型
三、歌頌衛君之史事詩的禮教思想
四、宣公與宣姜事件組詩的禮教思想
五、衛女愛國詩的禮教思想
六、結論:衛國興衰繫於國君一人
參、論〈(邶鄘)衛風〉男女情詩的禮教思想
一、前言:朱熹以衛宮多淫而推〈衛風〉多淫詩
二、男子言情詩的禮教思想
三、女子言情詩的禮教思想
四、客觀描寫男女之情詩的禮教思想
五、結論:言情詩不等同於淫詩
肆、論〈(邶鄘)衛風〉夫婦詩的禮教思想
一、前言:夫婦為人倫之始
二、夫婦相思詩的禮教思想
三、棄婦詩的禮教思想
四、閨怨詩的禮教思想
五、情變後之反思詩的禮教思想
六、結論:夫婦有義是為禮
伍、論〈王風〉詩的禮教思想
一、前言:東遷的哀愁
二、世亂民離詩的禮教思想
三、征夫怨訴詩的禮教思想
四、男女思念詩的禮教思想
五、結論:衰世特重以禮節情
陸、論〈鄭風〉詩的禮教思想
一、前言:鄭聲淫不等同於〈鄭風〉淫
二、鄭國風土民情的特質
三、從「放鄭聲」到存〈鄭風〉的價值
四、〈鄭風〉中的禮教思想
五、結論:宜節制私情以合乎禮義
柒、論〈鄭風‧溱洧〉的禮俗:兼論上巳節的由來與定型
一、前言:禮本於民情風俗
二、巫術與禮俗的因襲發展
三、鄭國風俗與官家禮儀的淵源
四、〈溱洧〉的祓除源於生殖巫術
五、節俗的日期差異與曆法改變有關
六、結論:由祓除到修禊事已有節俗轉變
捌、論〈齊風‧南山〉組詩的禮教文明意義
一、前言:婚俗最能凸顯禮教文明進化程度
二、〈南山〉組詩的婚俗背景
三、從「納物」角度檢視〈南山〉組詩的「思無邪」意義
四、〈南山〉組詩所呈現的禮教文明意義
五、結論:「男女有別」為禮教文明的根基
中編:雅頌中的禮教思想
壹、鄉飲酒禮中詩樂與禮相融的意義
一、前言:飲食之禮為生民所重
二、四種類型的鄉飲酒禮取義
三、鄉飲酒禮正禮所用詩樂與禮相融的意義
四、旅酬與無算爵階段所用詩樂與禮相融的意義
五、鄉飲酒禮後續餘波所用詩樂與禮相融的意義
六、結論:鄉飲活動合於禮最能反映善美的民風
貳、宴饗詩中的君臣互動關係:以偏重官方正禮形式者為例
一、前言:宴饗活動反映君臣互動情形
二、周代飲食之禮的類型與特色
三、藉由宴饗以積極提升君臣的良好互動
四、藉由宴饗以消極規諫君臣的不良互動
五、結論:氣氛良好的宴饗禮可以鞏固君臣關係
參、從立尸與燕尸之禮論周代祭祀的人文精神與教化意義:以〈絲衣〉組詩為例
一、前言:「尸」的地位歷經重大改變
二、從湯禱事件追溯遠古「尸祭」到周代「祭尸」的轉變
三、從禮書觀察周代祭祀立尸的人文精神與教化意義
四、〈絲衣〉等詩的燕尸之禮顯示的人文精神與教化意義
五、結論:周代推崇祭尸彰顯人文理性的躍升
肆、從農事祈報詩論周代祭祀的人文精神與教化意義:以〈思文〉組詩為例
一、前言:「祈報」之禮為人文精神的展現
二、以后稷為祈穀之祭的主體可凸顯周代祭祀的特質
三、以〈生民〉之詩觀察棄號稱后稷農神的演變
四、〈生民〉已開祈報合一的祭祀特性
五、〈思文〉的祈報合一最能展現人文崇祀的特性
六、〈豐年〉以崇德報功的方式彰顯周代祭祀的特質
七、結論:崇德報功為教化的精髓
下編:從〈詩論〉到《毛詩序》的詩禮教化思想變遷
壹、從〈詩論〉到《毛詩序》的詩教思想轉化:以〈關雎〉組詩為例
一、前言:〈關雎〉具有引領《詩》教思想的作用
二、從〈關雎〉「由情入禮」到「后妃之德」的轉化
三、從〈樛木〉「福祿以時」到「后妃無妒」的轉化
四、從〈漢廣〉「知止之智」到「文王德廣」的轉化
五、從〈鵲巢〉「于歸之儷」到「夫人之德」的轉化
六、從〈甘棠〉「敬以為報」到「稱美召伯」的轉化
七、從〈綠衣〉「憂思古人」到「莊姜傷己」的轉化
八、從〈燕燕〉「真情之獨」到「莊姜送歸妾」的轉化
九、結論:從注重「性情」轉而注重政治「風化」
貳、「禮制」與「民性」的關係:以〈孔子詩論〉的〈葛覃〉組詩為例
一、前言:「禮制」與「民性」關係密切
二、從「禮」的意義確定〈葛覃〉組詩的詩篇
三、從〈葛覃〉「歸寧反本」之禮論民性「重本」之固然
四、從〈甘棠〉「崇德報功」之禮論民性「報德」之固然
五、從〈行露〉「幣帛不去」之禮論民性「重義」之固然
六、從〈杕杜〉「親和宗族」之禮論民性「親親」之固然
七、結論:禮始於情而終於義
參、從〈詩論〉到《毛詩序》的《詩》教思想發展:以〈皇矣〉組詩為例
一、前言:〈詩論〉與《毛詩序》對周初史詩的態度
二、〈皇矣〉從「懷爾明德」到「世世脩德」的思想發展
三、〈大明〉從「天命文王」到「復命武王」的思想發展
四、〈文王〉從「稱美文王」到「受命作周」的思想發展
五、《毛詩序》對〈詩論〉中「大雅」類詩《詩》教思想的繼承發展
六、結論:《毛詩序》繼承〈詩論〉對文武德教的發揚
結論與未來開展
一、彰顯〈國風〉民情風俗的本色
二、風體詩「以俗教安」的禮教概念
三、從祭祀宴饗之詩以和諧天人關係
四、透過〈詩論〉理解《詩》教受時空環境變遷的影響
五、本書的後續開展
徵引文獻
自序
導論
一、本書的研究緣起
二、本書的研究目的
三、本書的結構組織
四、本書的內容特點
上編:國風中的禮教思想
壹、論二〈南〉詩的禮教思想
一、前言:詩教與禮教相繫
二、從男女情詩以明「思無邪」的禮教思想
三、從婚禮相關詩篇以明人倫親親的禮教思想
四、從勞人思婦的遣懷詩以明夫婦相待的禮義
五、從子女事親詩以明父子有親的思想
六、從執事行役詩以明君臣有義的思想
七、結論:內容多元的詩各有其禮教思想
貳、論〈(邶鄘)衛風〉史事詩的禮教思想
一、前言:〈衛風〉多重要史事詩
二、〈衛風〉史事詩的定...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