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鹽分地上,承載了鹽業發展史,
淬鍊了鹽鄉子弟的堅韌性格,也孕育了美麗的人文花朵。
鹽分地帶,在臺灣是獨特的名詞與地理空間。由於先天氣候與地理環境的不容易,生長於這片鹹土地的人們,憑著拚鬥精神,寫下了一頁頁傳奇的人生故事。他們的精彩故事裡,更少不了對同鄉的扶持、對社會的關懷。
「臺南歷史名人」係臺南市政府近幾年來對故人的崇高敬意,這些與這片土地有過連結的人物, 都曾留下他們深刻的發展足跡與長遠的影響。而「鹽分地帶歷史名人」自成豐富的篇章,作者細膩踏查鹽鄉子弟的生命歷程,以柔性筆調記錄人與土地之間的深刻聯繫,其中包括締造了「夥計變頭家、傳賢不傳子」佳話的「臺南幫」,也有名留史冊的抗日烈士亦儒亦俠的身影。除了政商界名流,鹽分地帶也曾經因為烏腳病醫療史留下烙印,同時也是孕育文學藝術花朵的豐富園地。
本書記下的鹽分地帶的翩翩身影,盼如鹽之花,海之浪,為這片人稱貧瘠之地的漁鹽之鄉, 點綴更為豐富的人文色彩。儘管社會變遷, 時代如巨輪,關於鹽分地的故事仍然代代延續,在這片鹹土地上廣為流傳……
作者簡介:
謝玲玉
人物專訪,
一直是我十分喜愛
與長年投入的工作。
每一次的訪談與交流,
就像打開了一扇
智慧的窗;
閱讀了一本人生故事,
有哲理、有幽默、
有血淚或歡笑。
著有《米鄉地圖:南瀛米食文化》、《臺南天主教信仰研究》、《在晨光中,在月色裡,慢慢走:臺南.文學.散步》、《典藏月津:鹽水街百年印象》、《南瀛繪畫誌》、《南瀛鹽分地帶藝文人物誌》、《鹽水港的故事上冊、下冊》、《八田與一:烏山頭之愛 筆記書》、《鹽水港的老相簿:月津老照片故事之1、之2》、《舊情南瀛:臺南縣老照片之1》、南瀛之美圖畫書系列《我家在鹽水》、《南瀛漁鄉誌》、《再紡麻袋會社—新營新生製麻廠紀事》、《懷念的製糖歲月—新營糖廠紀事》、《再會吧咱的鹽田:告別臺灣曬鹽338 年紀念筆記書》……等。
章節試閱
人文薪火不熄
人們眼中,貧瘠鹹澀的鹽分地帶已然是臺灣的文學重鎮。已故前輩作家郭水潭(1908~1995)曾論述,過去以佳里為中心的沿海地區,土地鹽分高,嘉南大圳開鑿以前,在行政劃分上稱為「鹽分地帶」。又這裡的文風,帶有濃厚鹽分氣質,日治時期就被文壇冠上「鹽分地帶文學」名號。
鹽分地帶傳統到現代的文學,近百年來,大致可分為「光復前」和「光復後」兩時期。根據鹽分地帶前輩作家林芳年研究,舊臺南縣西部沿海的北門、將軍、學甲、七股、佳里和西港,甚至延伸到舊臺南市安平的鹽分地帶,原是文化沙漠,居民主要以
曬鹽和捕魚為生。
鹽分地帶文學方興未艾
後來,住民漸漸產生求知慾,學甲、將軍各地詩社林立,也產生了不少傑出的傳統詩人。延續這股吟詩的傳統風氣,鹽分地帶新文學在1933年初具雛型。這一年,前輩作家吳新榮從日本返鄉懸壺濟世,結合郭水潭、徐清吉、王登山、莊培初等人籌組「佳里青風會」,鼓起新文學思想,但是受到日本政府監視等因素,同年就宣布解散。兩年之後,文聯佳里支部成立,鹽分地帶文學方興未艾。這時候的文學同仁,藉筆抒發愛國熱忱和民族情感,新思潮創作如雨後春筍。
吳新榮(1907~1967)是醫生,卻更擁有文人的浪漫情懷。回顧1932年,也就是日本昭和7年9月,吳新榮自日本回到故鄉,結婚不到一星期就偕新婚妻子雪芬搬到當時的佳里,接手叔父的醫館。翌年,即1934年10月,他廣邀地方上志同道合的青年合組「佳里青風會」,藉以鼓勵文藝思想,建設文化生活,並且以嚮導知識分子為目的。他還接受文友建議,以父親吳萱草的號「雅園」,將後側病室改闢為「小雅園」,做為聚會場所。
這群「鹽分地帶人士」隨後於1935年(日昭和10年)直接加入「臺灣文藝聯盟」,並於6 月成立佳里支部。自此,小雅園訪客不斷,醫館一帶也儼然詩人之街。儘管聚會擺脫不了日本政府的監視,「鹽分地帶」文藝種子已經播撒開來。
這一年的冬天,11月,雪芬產下一男嬰,吳新榮開始思考大家常問他的一句話:「你是醫生,還是詩人,還是政治家?」
他想,政治家是民眾造成的,詩人是天才造成的,他都不敢當。他固然不能不顧眾人之事,又不能不愛文明文化,但考量現實環境,最好還是以醫業為生計。
戰後,文聯佳里支部便告解散,鹽分地帶文學活動也曾有中斷跡象,但文學薪火未曾熄滅。
儘管吳新榮自謙不是個好醫生,然而,一個要忙於行醫和鄉里大小事務的地方士紳,能竭盡所能出錢出力,推動文學,且又著作等身者,著實不易。除此之外,吳新榮晚年脫離政治,全心投入家鄉文獻,自1952年11月起,參加「臺南縣文獻委員」,並出任委員兼編纂組組長,展開田野調查和文獻編纂工程。他所主編的《南瀛文獻》於1953年3月創刊。
憑著熱忱和執著,他只是騎著一部老舊的摩拖車,上山下海,堅毅地以8年的時間,幾乎走遍每個庄頭。昔日「臺南縣31鄉鎮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子女經常見到他,戴著老花眼鏡,三更半夜振筆疾書,渾然忘我,直到1960年,10卷13冊的《臺南縣誌稿》纂成,為舊臺南縣各地方地名和文史,留下珍貴的資料。這時候的吳新榮已經蒼蒼白髮。
吳三連:從布衣到公卿,跨時代的政治人物
吳三連(1899∼1988)
2013年獲列政治類臺南歷史名人
2015年新頭港故居掛牌
昔日報業敬稱「三老」的吳三連,從一介布衣到縱橫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界的公卿,不但在各階段創造奇蹟,生平故事也是膾炙人口的傳奇。
這位日治時期的熱血青年,執起社會公器,曾寫下臺灣抗日史,再以事業推動臺灣經濟脈動,以人文關懷呵護臺灣文藝、教育。身為跨時代的報人,他不但見證歷史,也親自寫歷史。
吳三連擁有「臺南幫大老」稱號,1899 年(日明治32 年)出生於貧瘠的學甲舊頭港仔。鹽分地帶培養了他不畏逆境的性格。
他的人生有很長一段歲月與臺南幫的發展息息相關,但他在臺灣政治舞臺上更占有一席之地;兒時的教育啟蒙對於他的生涯發展亦舉足輕重。
基督教堂接受啟蒙教育
吳三連的父親因罹患慢性胃腸炎,經人介紹在臺南基督教新樓醫院就醫後,有了起色,雙親因此都成為基督徒。他也因此可以到鄰村的「西埔內」上讀書班。不過,他始終讀不好,還經常被日籍老師笑笨。
後來村內請來了一位叫「倫先」的古文老師開私塾,教四書五經。他離開讀書班,改念私塾,功課大有進步。可惜才半年,私塾就被日本人取締了。日本人禁止漢人學漢文,以貫徹異族統治的目的,所以創立了以日語為主要語言的公學制度。
當地最近的公學校設在「學甲庄」。儘管他父親常說,「至少要認幾個字,官文書下來時,也要曉得到底官府是要殺頭還是賞賜!」不過,他是因為世交的「龍叔公」一再勸說,父親才答應讓他上學。也因此,他愈加努力,不斷跳級,6年的課業花4年就畢業了。
「命運是一門十分玄奧的學問,政治的變遷尤其說不清楚;不過,命運和政治的變遷都深重的影響人的一生。」他追憶,自己出生的土地與時代,確實牽繫著他的一生。
1895年(日明治28年),經過明治維新的日本,打敗積弱不振的滿清帝國,4月17日的「馬關條約」,清廷將臺灣割讓日本。翌年,日本帝國議會公佈施行「法津第63號」,即所謂的「六三法」,原是為期3年,卻實施長達50年,臺灣人受到「臺灣總督府」統治,形同套上無法掙脫的不平等法律桎梏。
不過,他也認同,當時日本在臺統治階層,都是深受明治維新精神洗禮,吏治清廉、效率極高,治安、衛生都有可觀的成果,這也是今天老一輩人念念不忘的。更重大的影響當屬教育。日本人以日本語為主要工具設置「公學校」,做為初級教育,初級教育以上設總督府國語學校,內設自費的國語與公費的師範兩部。另外是總督府醫學校,是富家子弟所嚮往,當時「醫生階級」因為經濟富足和知識增長,往後數十年成為臺灣社會運動的重要角色。吳三連自己,也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進入公學校。
公學校畢業後,他又走到人生轉捩點。若是考量家庭經濟,他實在沒有理由升學,若要升學及改善經濟,應該讀醫學校。這時候,父親的建議又成了關鍵。父親不贊成他當醫生,擔心誤診會帶來糾紛不斷。幸得胞兄已是木匠,家庭多了收入,他亦順利考上自費的臺北國語學校。
接下來4年窮學生的生活,他甚至沒錢參加赴日畢業旅行,畢業時還必須面臨理想與現實的掙扎。然而,他已下決心申請林本源家族資助赴日留學,當時是林家大掌櫃許丙到學校面試,他順利錄取了。
面對家徒四壁,任父親流淚勸阻,也動搖不了他的決心。1919 年(日大正8 年),他毅然赴笈東瀛。
離鄉背景、加入抗日風潮
命運真是如他說的,微妙!他赴日留學,接受正統日本教育,卻無法抵抗民族自覺,最終竟在日本走向抗日之途。
第一次世界大戰才告結束,源自於西方的民主思潮,在國際間一時風起雲湧,臺灣留日學生在大時代巨輪下,也無心於課本,而是產生民族自覺。
1921年(日大正10年)前後,臺灣開始展開一項名為「如何有效改善被統治者的境遇」大討論,主張要求日本政府撤廢「六三法」,爭取設置臺灣議會,執行臺灣人民自治。於是,留學生開始奔走簽署,展開請願活動,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同年,元月30日,由林獻堂先生領銜,178人簽署的臺灣設置議會請願書正式向第44屆日本帝國議會貴族和眾議院提出。請願活動直到1934年(日昭和9年)喊停,多達15次,最終還是受到阻撓,長達13年的請願活動畫下血淚交織的休止符。林獻堂也是第一個受到日本警察24小時監視的。
在此同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蕭條時期,做米生意的林家因臺灣米價跌到谷底,收入銳減,甚至負債累累。這反映了臺灣商人面臨的困境與壓迫,除此之外,對於吳三連等接受資助的窮學生,意味著他們必須面臨學費不濟的命運。然而,這卻沒有影響吳三連繼續從事抗日運動。
人文薪火不熄
人們眼中,貧瘠鹹澀的鹽分地帶已然是臺灣的文學重鎮。已故前輩作家郭水潭(1908~1995)曾論述,過去以佳里為中心的沿海地區,土地鹽分高,嘉南大圳開鑿以前,在行政劃分上稱為「鹽分地帶」。又這裡的文風,帶有濃厚鹽分氣質,日治時期就被文壇冠上「鹽分地帶文學」名號。
鹽分地帶傳統到現代的文學,近百年來,大致可分為「光復前」和「光復後」兩時期。根據鹽分地帶前輩作家林芳年研究,舊臺南縣西部沿海的北門、將軍、學甲、七股、佳里和西港,甚至延伸到舊臺南市安平的鹽分地帶,原是文化沙漠,居民主要以
曬鹽和捕魚為...
作者序
【自序】
作者序 這片鹹土地
鹽分地帶,在臺灣是個獨特的名詞與地景。源自於這片鹽分地的人們,或是全國知名,或是地方聞人,其成長與拚鬥精神一樣精采。他們的成功秘訣,對社會的貢獻或生活的態度,一樣令人激賞,且值得學習與流傳。
除了文學之外,認識鹽分地帶,不能不提臺南幫。由於鹽鄉土地貧瘠,耕作不易,而且地勢低窪,遇雨成災。這樣的環境,激發了鹽鄉子弟出外謀生的動力,也孕育了臺灣產業與經濟要角「臺南幫」。
例如,1899出生於濱海舊頭港的吳三連—臺南幫大老,就曾在回憶錄中形容,這是一個「連死狗都不會發臭」的貧瘠地,「也許是這種沒指望的日子,逐漸促使村人有了遷徙的念頭。
吳三連還曾提到,舊頭港曾來了地理師,建議舉村遷移到附近地理很好的浮覆地,也就是新頭港,而後必定後代大富大貴。未料,初到新頭港就遇上梅雨成災,這樣的環境迫使年輕人出外打拚,又因為沒有退路,所以培養出堅毅不退縮的性格。臺南幫,這個來自貧瘠鹽分地帶的大家族,其崛起的故事,也不斷引起學術界的研究興趣。
此外,臺灣300多年的曬鹽歷史與此地風土息息相關。來自這片土地的人們,將家鄉鹹鹹的空氣,化做養料,在財經方向有臺南幫傳奇,也有其他在政商界留名的要角。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近年來開始為臺南歷史名人列傳,「北門七子」以及第二代的林佛兒等人陸續獲列「文學類」名人。其中「臺南幫」大老吳修齊等人也已在歷史名人「經濟類」之列;吳三連、陳華宗等舉足輕重的「政治類」歷史名人亦出生於鹽鄉。
筆者於2006年臺南縣政府出版的《南瀛鹽分地帶藝文人物誌》中,曾深度介紹前輩作家「北門七子」吳新榮、郭水潭等人,同時書寫了當時仍活躍於文壇的第二代作家;遺憾的是,小說家黃武忠於2005年病逝,散文作家陳益裕與出版界聞人林佛兒也先後離去。筆者同時期待,鹽分地帶文壇孕育更多園丁,繼續為鹽分地帶傳承與開創新面貌。
而本書(簡稱)《鹽分地帶歷史名人誌》,仍由鹽分地帶出發,爬梳近幾十年來鹽鄉風土傳統與蛻變,同時介紹與鹽鄉共存共榮的、在不同領域具代表性的政商人物臉譜,若有不足之處,還請讀者指正。
另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已著手規劃「臺南市歷史名人」專輯,從「藝術」、「經濟」、「學術」、「政治」、「醫療」、「宗教」等不同領域,即將全面且延續性的,呈現臺南歷史名人故事,這項計畫,著實令人期待。
【自序】
作者序 這片鹹土地
鹽分地帶,在臺灣是個獨特的名詞與地景。源自於這片鹽分地的人們,或是全國知名,或是地方聞人,其成長與拚鬥精神一樣精采。他們的成功秘訣,對社會的貢獻或生活的態度,一樣令人激賞,且值得學習與流傳。
除了文學之外,認識鹽分地帶,不能不提臺南幫。由於鹽鄉土地貧瘠,耕作不易,而且地勢低窪,遇雨成災。這樣的環境,激發了鹽鄉子弟出外謀生的動力,也孕育了臺灣產業與經濟要角「臺南幫」。
例如,1899出生於濱海舊頭港的吳三連—臺南幫大老,就曾在回憶錄中形容,這是一個「連死狗都不會發臭」的貧瘠...
目錄
市長序 讓臺南被世界看到
局長序 開拓更為寬廣的文化視野
作者序 這片鹹土地
第一章 鹽鄉風土與人文
多少鹽田兒女故事
人文薪火不熄
臺南幫傳佳話
滄海桑田虱目魚之鄉
回首烏腳病房
第二章 鹽地裡的臺南幫人與事
舊頭港外,烏鴉落洋穴之說
侯雨利:臺南幫元老,洞察機先寫傳奇
吳修齊:臺南幫傳奇,成功之鑰——三好一公道
吳尊賢:慈善企業家,勤儉誠信,穩健踏實
高清愿:夥計變頭家,締造統一企業王國
第三章 漁鹽子弟旅外寫故事
漁村是搖籃,汗水淚水是推手
龔聯禎:工商鉅子,豆餅、麻袋拓展事業版圖
吳清友:漁村子弟,創造永恆事業誠品即生活
第四章 歷史舞臺皆傳奇
胡蘿蔔之鄉,將軍叫施琅
林崑岡:竹篙山之神,抗日烈士精神永流傳
吳三連:從布衣到公卿,跨時代的政治人物
陳華宗:清廉老庄長,永遠的學甲精神
黃清舞:文人醫生,將軍老鄉長留下獨特身影
王金河:縣議會元老,醫生鄉長人稱烏腳病患之父
林金莖:外交折衝40 載,人生歷程與公職生涯同精彩
第五章 結論
附錄
附錄1 鹽分地帶歷名人與故居登錄時間表
附錄2 陳登發:鹽田風車發明人,人人叫他風車慶仔
附錄3 林清祥:走過艱辛創業路,人人叫他魚丸祥仔
附錄4 陳家旺:捍衛潟湖一漁人,大家叫他家旺伯
參考書目
致謝
作者簡介
市長序 讓臺南被世界看到
局長序 開拓更為寬廣的文化視野
作者序 這片鹹土地
第一章 鹽鄉風土與人文
多少鹽田兒女故事
人文薪火不熄
臺南幫傳佳話
滄海桑田虱目魚之鄉
回首烏腳病房
第二章 鹽地裡的臺南幫人與事
舊頭港外,烏鴉落洋穴之說
侯雨利:臺南幫元老,洞察機先寫傳奇
吳修齊:臺南幫傳奇,成功之鑰——三好一公道
吳尊賢:慈善企業家,勤儉誠信,穩健踏實
高清愿:夥計變頭家,締造統一企業王國
第三章 漁鹽子弟旅外寫故事
漁村是搖籃,汗水淚水是推手
龔聯禎:工商鉅子,豆餅、麻袋拓展事業版圖
吳清友:漁村子弟,創造永恆...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