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繪本《總有一天你會懂》作繪者最新力作★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世界角落各自孤獨著。
這樣的日子,你一定也常想起那個誰吧?/////
三色書腰隨機出貨.獻上三種友情祝福
夏日黃.為我們的友情乾一杯啤酒
友誼粉.你永遠可以在傷心時打電話給我
晴天藍.希望我們能一起走很長很長的路
當時間變成光年,當我們的地址改變,
嘿,你知道,你還是可以在半夜四點打電話給我的,對吧?
人生路上,我們相會,再一起攜手往前。
直到某個路口,我們分手,也許你認識了新朋友,
即使我經常想起你,仍然有人走進我的生活。
我們成了不再聯絡的朋友,
直到我們再次相遇……
這裡寫下的,都是深藏在心中,
讓我們想念、遺憾、變得溫柔的人們。
「浩瀚宇宙中,兩個人能在郊外、在室內、在參加派對時相識;在清晨五點,抑或下午五點時相遇,進而成為朋友,這一切是何等的奇蹟呀!」──海可.法樂
為了理解「友情」,作者海可.法樂與插畫家瓦勒里奧‧維達利共同創作此書,並建立了二十多人的「友誼鏈」,讓每個人聊聊心動或心傷的友誼瞬間。有些朋友如同家人,有些人從朋友發展成戀人,當然也有從摰友變成陌生人的緣分。
有時,友誼宛如一場「戀愛」,那是難以解釋的似曾相識。我們在朋友面前坦承自己的麻煩與怪異,卻仍不減損他們對我們的喜愛──只因為你說過,在愛裡,我們永遠是少年。
本書以簡單卻深刻的文字、童稚筆觸卻富有寓意的插圖,共同描繪了友誼的誕生、離散,以及再度相遇的感動。書中並不定義友情,只如實勾勒出形形色色的友誼旅程。翻開書,你一定會在某句話、某個場景之中,找到屬於你們的位置吧?
友愛又有愛推薦
和朋友待著就算無所事事也很好的 知寒 作家
沒有朋友宇宙就會爆炸的草莓族 刷比 插畫家
認為朋友是自己選擇的家人的 盈青 插畫家
與朋友一起享受大自然的 連俞涵 作家/演員
喜歡和朋友一起走過不同階段的 蔡傑曦 攝影作家
好朋友就是一起決定明天再減肥! 鍾旻瑞 作家
專文推薦
這是一本珍貴的禮物書,適合送給心底深處的珍視之人,共同感謝命運的牽引,讓彼此能夠邂逅。它也適合送給自己,提醒自己在廣袤的宇宙中如何與他人產生連結,在緣分中被祝福,並珍惜地給予祝福。
鍾旻瑞 作家
外媒好評
在短短的頁數中,法樂的文字與維達利的插圖便涵蓋了各式各樣的友誼。
──《巴登報》(Badische Zeitung)
海可.法樂深入探討了友情的各種面向。
──柏林布蘭登堡文化廣播電台(rbb Kultur)
對友情之愛的告白,一本典雅優美的禮物書。
──《巴登日報》(Badisches Tagblatt)
作者海可.法樂與插畫家瓦勒里奧.維達利僅以寥寥幾行搭配簡單卻多姿多采的圖片,便補抓到友誼的本質。如詩如畫,觸動人心,是送給朋友的最佳禮物。
──《艾爾維德雜誌》(Alverde Magazin)
不管什麼年齡,人人都需要好朋友。這本書完美呈現了為什麼要這麼做理由。
──《法蘭克福匯報週日版》(FAS)
海可.法樂以詩意的短句描寫友誼的締結與茁壯,維達利則以繽紛畫筆具體描繪出她的想法。──《慶典》雜誌(Gala)
多樣化的視角啟發我們省思自己的友情,並探究友誼中存在的特殊性與普遍性。
──《驢耳朵》雜誌(Eselsohr)
這不是特別的童書,不是詩集,也不是寫給成人的書,而是一本可愛、優美且特殊的作品,獻給所有喜歡朋友的人。
──《符里茲符蘭齊雜誌》(Fritz+Fränzi)
簡潔卻又詩意,俏皮卻又憂傷,引人入勝。
──中德廣播文化台(mdr Kultur)
三言兩語卻感情充沛,見解鞭辟入裡,插圖豐富詳盡。
──《史特拉斯堡家庭期刊》(Salzburger Familien-Journal)
海可.法樂匠心獨具探索了友情的本質。
──德國《女性世界》雜誌(Welt der Frauen)
正是這種觀察各色友誼體貼入微的熱情目光,虜獲了人心。
這本書的優點在於並未排除友誼醜陋甚至陰暗的一面,例如疏遠與冷漠。
──《瑞士德語廣播電台.文化版》(SRF Kultur)
海可.法樂與插畫家瓦勒里奧.維達利聯手創作了一本好書,
描繪各種類型的友情,簡單卻深摯動人,令人愛不釋手,而且適合送給朋友。
──《法蘭克福城市郵報》(Frankfurter Stadtbote)
娓娓道來朋友間的經驗、差異與懺悔,這本書有如難以脫身的迷人漩渦。
──《書文化》雜誌(Buchkultur)
很適合把這本書送給你思念的人。
──《奧格斯堡大眾報》(Augsburger Allgemeine Zeitung)
在《時代》雜誌擔任編輯的海可.法樂是一位優秀出色記者。
她也懂得言簡意賅,非常簡練,但卻透徹精深,因為搭配瓦勒里奧.維達利的插圖,完美強調出她的想法。
──《芭芭拉》雜誌(Barbara)
一本貼近心靈的書;一本百看不膩亦可送朋友的書。
──《斯圖加特日報》(Stuttgarter Zeitung)
編輯推薦
只要你人不是太差,還有一些朋友,這本書就一定能引起你的共鳴。本書帶你踏上一段「友誼」的旅程。就在某個平凡的時刻,你和他莫名其妙地相遇了,可能是偶然被老師分配到相近座位,也可能是不小心發現彼此有相同興趣,甚至是一開始覺得特別看不順眼。你和朋友一起享受美好時刻,慶祝每個意義重大的日子;也一起走過生命低潮,一起喝酒、大哭、嘶吼著無處宣洩的憤怒。即使偶爾吵架,你們還是好愛對方。強烈推薦購買兩本,一本送給珍惜的朋友,一本留給自己 (或買好幾本送朋友也行)。
作者簡介:
海可.法樂 Heike Faller
現為德國《時代週刊》(Zeit Magazin)編輯,也是《總有一天你會懂》(Hundert)一書的作者,這本書已翻譯成多國語言,在全球熱銷。她最近買了一個床墊,朋友來訪時,從此不需要再睡沙發了。
繪者簡介
瓦勒里奧.維達利 Valerio Vidali
作品屢屢獲獎的義大利插畫家與繪本作家。即使他有時好幾天沒有回電話給朋友,或者忘記回覆朋友的電郵,他仍舊非常、非常喜歡他們。
譯者簡介:
管中琪
專職德文譯者。雖然不常和朋友見面,但每次與朋友相聚,依然熟悉如故。
章節試閱
本書構想
本書誕生於一場朋友的慶生宴之後。認識對方不過才幾個月,我們就一起搭乘遊艇,航行在柏林的夜色中。席間,那位朋友一桌走過一桌,介紹賓客們彼此認識。有一群人是他學生時代的朋友,曾經失去聯絡,後來又重拾聯繫;也有一些是他太太的朋友,後來也成為了他的朋友;另外,還有一些因為一起工作而認識的朋友,以及像我這種剛進入他生活圈不久的人。關於我們的相識,他形容像是一場「友情戀愛」,就是那種偶爾突然閃現的好感,完全無法以言語解釋。
我們一塊搭船,漂蕩在斯普雷河上。當船第一次靠岸時,我上了岸,因為有個朋友打算在我家過夜,正在家裡等我。
我離開遊艇、向他道別,在回家見朋友的路上,我開始思索起友誼這件事:為什麼我會和這位新朋友如此投緣?其中是否能歸納出某種結論?以推論出我們的友情能否足以歷久彌堅?浩瀚宇宙中,兩個人能在郊外、在室內、在參加派對時相識;在清晨五點,抑或下午五點時相遇,進而成為朋友,這一切是何等的奇蹟呀!
這就是本書的起點,在那個夜晚,我就知道自己要寫一本關於「友誼」的書。我的一位女性朋友非常支持這件事,而這正是我欣賞她的特質之一。
我二十多歲時認識她,當時的我們都在紐約擔任獨立記者。我們在百老匯租了一個小空間作為我們的辦公室,每天早上去那邊上班。當時,我們還有另一位同事,也是我們共同的好友,但現在幾乎很少見面,卻也說不上是什麼原因。總之,那就是當時的一段友誼。
為了理解「友情」是怎麼回事,我建立了一個友誼鏈。事情是這樣進行的,我請一個朋友談談某位朋友,然後再去詢問那個被談及的朋友,請他聊聊他的另一位朋友,以此類推。於是,我從烏塔開始,因為她認識我從慕尼黑來的室友,我和她相識的地點就在室友老家的廚房。烏塔提到的朋友,是她在紐約互惠生聚會認識的薩賓娜,而薩賓娜在美國奔波多年,後來與同事史帝芬一起工作後,兩人慢慢從朋友發展成戀人。最後,當他們論及婚嫁時,史帝芬又認識了薩賓娜的前男友。有一天,這兩個男人在啤酒屋巧遇,就成了朋友,不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話題回到薩賓娜身上,她幾年前在慕尼黑機場的地勤人員培訓中,正好坐在女孩約漢娜的對面,只因為一個微笑,從此開啟了她們長達十年的友誼。約漢娜則曾在口譯中心張貼廣告,進而認識以前在塔吉克共和國養鵝的奧爾嘉。
多年後,奧爾嘉住在美國,侄子拉法爾每年暑假都會來探望她,兩人總是聊得十分盡興,就像朋友一樣。有一天,拉法爾在巴塞爾狂歡節認識一個女孩,兩人一見如故,那年他才十四歲。女孩叫賽琳娜,交遊廣闊,有個朋友是……
諸如此類。慢慢地,友誼鏈累積了二十幾個人。不用多久,友誼鏈就會長遠到能繞地球三圈了。
那麼,在關於友誼的談話中,我學到了什麼?
有些人確實擁有從小學就認識、長大後仍舊交好的朋友。但是友誼鏈那些人所敘述的友情,多半形成於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大約是在這段時間,我們才第一次有機會認識與自己相似的人,尤其是如果你來自鄉間小鎮的話。同時,人在這個年紀已大致定型,也就是說,這時結交的朋友,不太會像童年時期的朋友一樣,因後來走上全然不同的路,而變得完全陌生。
當大家談及友誼時,也幾乎會提到關於「本能」的理解。這是一開始就存在的化學反應,也是經過許多腦神經研究證明的現象:在特定狀況下,兩個人的大腦反應越是雷同,成為朋友的可能性就越高。
然而,我也發現,最初的化學反應,不完全能說明二、三十年後兩人是否仍繼續維持友誼。我交往最久的一群朋友,是每隔幾年就能一起繞行冰山的人。一開始,或許需要摻雜著相似與陌生感受的化學變化來開啟友情,但若要友誼長存,則需要擁有彼此共同度過的時光,以及有能力解決偶爾發生的衝突。或者,就像友誼鏈中某人所說的,「即使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有時候友誼仍需要花心力去灌溉。」
探討友情特質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在與大家對話之後,我注意到一件無實證資料,卻能提供參考的事:參與友誼鏈的人在談起他們的朋友時,總會提到自己有一個性格或特點讓人們難以忍受,甚至因此而在其他地方跌跌撞撞,卻不影響到他們和某些人的友情。
例如,有個女生上大學第一天,聽到某個女同學爽朗的笑聲,立刻就被對方的自信風采打動,也終於找到不需要在對方面前隱藏自己實力的朋友。或者,一向是邊緣人的女孩,在學習資訊科技時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阿宅。又如,瑪麗亞在嬰兒游泳課上認識了麗貝卡(兩人都是母親,不是嬰兒),在她面前,瑪麗亞可以完全理性掛帥,也隨心所欲。即使身處在自己的國家,安德烈亞斯仍然覺得自己像個外人,他會和米爾塔分享這種感受,因為兩人都有在國外生活的經驗。拉法爾經常覺得自己沒機會說上幾句話,而他和賽琳娜一起認識的人,也像他一樣善於傾聽。至於賽琳娜,總是有話直說,往往惹惱很多人,但同樣是直腸子的梅瑞特就不會覺得不愉快。
《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雖然被定義為愛情片,卻也同時是一部關於友誼的電影,描述支持男主角追求瘋狂愛情的一群老朋友。
電影中,休.葛蘭帶茱莉亞.羅伯茲到朋友家參加慶生宴,但席間的餐點慘不忍賭,大家也因為在場的這位明星而侷促不安。他們玩了一個遊戲,能說出最悲慘經歷的人,就能得到最後一塊巧克力布朗尼蛋糕。於是,長年下半身癱瘓的女主人,說她和先生可能永遠無法生育孩子;一位股票交易員說自己剛被解雇,而且自青春期之後就不曾約會;休.葛蘭的妹妹有糟糕的頭髮,以及遇人不淑的問題;然而,茱莉亞.羅伯茲飾演的超級巨星,則說自己能拿到電影角色,全都是拜臉部整型所賜,還交過好幾個不怎麼樣的男朋友。
關於朋友的描述,這個片段是我最喜愛的,因為這些人做了我們對身邊的人們無法坦誠的事情(或者,是正好相反的事)。真正的好友是能在他們面前展現我們的真實樣貌,坦承自己的麻煩與怪異,然後滿懷希望地看著其他人的臉,這些朋友也不會嫌棄這樣的我們,或者應該說,正因是這樣的我們,所以才喜歡──這就是朋友的意義。
本書構想
本書誕生於一場朋友的慶生宴之後。認識對方不過才幾個月,我們就一起搭乘遊艇,航行在柏林的夜色中。席間,那位朋友一桌走過一桌,介紹賓客們彼此認識。有一群人是他學生時代的朋友,曾經失去聯絡,後來又重拾聯繫;也有一些是他太太的朋友,後來也成為了他的朋友;另外,還有一些因為一起工作而認識的朋友,以及像我這種剛進入他生活圈不久的人。關於我們的相識,他形容像是一場「友情戀愛」,就是那種偶爾突然閃現的好感,完全無法以言語解釋。
我們一塊搭船,漂蕩在斯普雷河上。當船第一次靠岸時,我上了岸,因為有個朋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