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決定關係,心理決定對話。
99%的誤會,是因為你不懂「心理」。
要說話,先攻「心」!
當上司希望你擔任更重要的職務時……
✘我憑什麼?我沒那麼厲害,我沒信心。
✓謝謝您這麼看好我,我會努力的。
當你想稱讚另一半時……
✘親愛的,妳今天打扮得好像特別漂亮。
✓親愛的,無論妳穿什麼都很漂亮。
當朋友們討論要去哪裡聚餐時……
✘隨便都好,我吃什麼都可以。
✓我可以推薦幾家不錯的餐廳。
我們都想贏得別人的好感、打開對方的心房,但為什麼卻經常適得其反,說話時明明心裡這麼想,對方聽了卻會錯意?究竟是哪裡出了差錯呢?
這是因為我們都用自己的認知去看待周遭的人,沒有考慮到對方的心情,才會產生誤會與糾紛。如果想要避免誤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必須先了解人與人之間的「心理」。
本書便提供了48個結合心理學原理與實務經驗的「心理對話法」,從利用「霍桑效應」給予對方關心,就算不催促對方也能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到根據對方的語氣,迎合對方有興趣的話題,展開有效率對話的「相似法則」;乃至運用「性向中心對話法」,按照對方的性別和性向改變對話方式……只要掌握對方的心理,採取相對應的正確說話方式,你也能成為「跟誰都能聊得來」的人,人際關係從此無往不利!
作者簡介:
吳秀香 오수향
白石大學終身教育、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所結業,專注於研究教育心理與諮商心理學。現任SHO對話心理研究所所長。
他運用首創的「心理對話法」,幫助人們解決人際關係的困擾,並針對職場、夫妻和親子溝通提供諮商建議。曾在各大企業與政府機關舉行三百多場演講,在Naver網站「父母i頻道」撰寫專欄之餘,並在韓國放送通信大學prime學院教授演講指導課程,培育新一代的說話專家。
此外,他也積極參與KBS、MBN、EBS、OBS、SBS CNBC、TV朝鮮等電視台的節目,更獲頒大韓民國新知識人物獎、大韓民國人力資源開發大獎、HRD名師獎、環境部長官獎、首爾市彩緞獎、國會文化藝術部門表彰獎等多項大獎,堪稱韓國當前最權威、也最炙手可熱的人際溝通專家。
另著有《笑著一句話,無所不能的人的秘密》、《用三句話獲得一切的人》、《一等媽媽的說話品格》、《怎麼那樣說話?》、《肯定的語言習慣》、《黃金語氣》、《栽培言語力量的育兒對話》、《一等的對話習慣》等書。
譯者簡介:
黃莞婷
台灣科技大學資管碩士,現為自由譯者。為了更自由的玩樂,努力工作著。譯有《金色證書之路》、《從土裡栽種品牌》、《我們一起走的時間》、《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等書。工作連絡信箱:kellyh.viva@gmail.com
章節試閱
我說的話代表「我的心理」狀態
包裝自卑的過度謙虛
──自我認同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謙虛是美德,正如常言道:「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彎腰」、「一個不懂謙虛的人會帶給人壞印象」、「謙虛是人際關係中的必備品」。這一類的話聽多了,使我們謙虛成習慣。但謙虛也需要懂得拿捏分寸,無論什麼事,過猶不及都不可。我一直這樣子強調:
「對話過度謙虛不是美德,堂堂正正地陳述自己的優點和意見,認可自己的優點,不要猶豫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以為否定自己的優點、不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是謙虛,這種態度反而會引起對方反感,影響溝通。」
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因為過分謙虛而錯失心愛女人的男人。這個故事出自法國舞台劇作家埃德蒙・羅斯丹之手。有一個叫西哈諾・德・貝傑拉克的名劍客暨詩人,他愛上一個叫羅珊娜的女人,卻因自卑而不敢出現在她面前。後來他寫下的情詩促成了羅珊娜和他的好友的姻緣,隨著時間流逝,面臨死亡陰影的朋友找到了他,說:
「我會和羅珊娜相愛,都是因為你寫的詩,所以你快點去向她告白吧。」
但西哈諾沒自信,又這樣過了十四年,直到死前才向羅珊娜告白,最終他沒能實現他的愛情。西哈諾終其一生都被包裝成謙虛的自卑所困,無法向心愛的女人敞開心扉,和她說話。
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我和某位企業家夫人見面的時候,那位夫人的外貌和打扮都非常地時尚美麗,我一見到她就讚美她道:
「您的皮膚就像二十多歲的人一樣,衣服也很適合今秋的流行趨勢呢。」
我以為她會心情很好,但我的期望落空了。
「才沒有,我皮膚哪裡好,最近大家皮膚都很好。這件衣服是認識的人送的,我想說丟掉太可惜,就試著穿一次看看。」
聽她這麼說,我變得有點尷尬。這位夫人也被包裝成謙虛的自卑困住了,結果過度謙虛反而會讓對話對象產生不好的情緒。
在公司裡也不乏因為過度謙虛而引起誤會的情況。上司一定會把重要工作交給有能力的下屬,有一位職場上司看中一名出色的下屬,給了他機會,說道:
「這次入社考試你拿了第一名,你要不要進企劃組負責重要項目?」
「我憑什麼?我沒那麼厲害,我沒信心。」
上司提出了參加重要項目的提議,而上司真的會認為給予這樣回覆的下屬是個「謙虛的人」嗎?絕對不會。上司原本期待得到的答案是「謝謝您這麼看好我,我會努力的。」結果期待破滅的上司怕自己看走眼,改找其他職員。過分謙虛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尤其是在職場上。
有些人動不動把「都怪我」掛在嘴巴上,在聚會上,為了附和眾意,就有可能會犯錯。有時候自己明明沒犯錯,也習慣這樣說:
「抱歉,是我有不足之處,是我錯了。」
過度謙虛只是自卑而已。不用道歉的事也當成是自己的錯,這種人只會被貼上不可信賴的標籤。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在任時會親手擦自己的皮鞋,他說:
「謙虛是天經地義的。」
不要把出自自卑心理的過度謙虛,和林肯言中的謙虛混為一談,因為過度謙虛只是把不天經地義的事誤當成天經地義罷了。
讓心情也變化無常的「好像」
──減少不確定性與人際關係
「好像全力以赴了。」
「你好像有不錯的成果。」
「以後好像會做得更好。」
這些話的共通點是「好像」。我們時常聽到「(什麼什麼)好像了……」或是「好像會(什麼什麼)」,大部分的人認為一天至少會說到一次「好像」,這種習慣用法沒關係嗎?
「好像」可以用在推測,或預想,或是出現不確定情況的時候,但很多人在不該用「好像」的時候,也任意濫用。上面的句子可以改成這樣:
「全力以赴了。」
「你有不錯的成果。」
「以後會做得更好。」
這樣子說不是更簡潔明瞭嗎?刪去曖昧的推測性語氣,能讓語意變得明確。人們之所以會濫用「好像」,是因為對自己的話沒有信心,或覺得無可無不可的曖昧態度,或語無倫次,所以很多時候,人們在表達意見時老是愛加上「好像」,模糊掉自己的想法。
這種說話語氣會影響到自身印象,同時也會造成對話障礙。某人說話老是加上「好像」、「似乎」,誰會相信這個人是個有責任感的人,會信任他呢?要是一個男人對女友說:
「親愛的,妳今天好像很漂亮。」
「妳好像是聚會的人之中最漂亮的。」
女友會在意男友用詞,開始懷疑男友話中有話,「什麼啦,真的漂亮就說漂亮,為什麼要加『好像』?是隨便說說的嗎?」男友要準確說出:「妳是今天聚會的人之中最漂亮的。」「好像」也是職場的絆腳石,來看看一個上班族和他的上司的對話吧。
「辦公室氣氛好像不錯。」
「這次的文件我好像做得很好。」
這名上班族會因為不確實的態度,很難取得上司的信任。他要確實表達自己的立場,「辦公室氣氛不錯」、「這次的文件我做得很好」,才能保持與上司順暢的溝通。
《今日我們是富人》(Today We Are Rich)的作家蒂姆・桑德斯(Tim Sanders)12指出,說話不要沒有自信。
「最好不要使用讓人看起來沒自信的表達方式,這一類的表達方式將使對話陷入僵局,雙方只會停留在無意義的對答中。沒自信的人,就算和成功人士對話也會一無所獲。」
據蒂姆・桑德斯所言,沒自信的人經常使用「好像」、「大概」、「也許是」這一類的推測性單詞,但這種話會加強自己的優柔寡斷。在對話中,語無倫次會阻礙交流,唯有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才能和對方順利交流,心靈相通。
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的「隨便都好」
──依賴型人格障礙
「金代理,你喜歡哪道菜?」
「隨便都好。」
這是職場午餐時間的常見對話。上司打算尊重員工的意見去挑選菜色,但如果員工說「隨便都好」,上司會怎麼想呢?
在過去權威主義的垂直企業文化中,員工禮讓選擇權是理所當然的,員工豈敢當著上司的面挑菜色、選料理,那會顯得頑逆不遜,上司會問也只是基於表面禮貌罷了。
最近時代不同了,大部分的公司都非常重視員工們直率提出的意見,對於沒意見、回答「隨便都好」的員工,不僅不會被上司看好,還有可能被誤會。
「這個人,看起來像有責任感,但原來不是,這個也好、那個也好,感覺像討厭承擔責任的人。」
情侶關係也是如此。男友和女友一起去吃美食餐廳,這時候,男友照顧女友,把菜單遞給女友問:
「妳喜歡吃什麼?」
這時候女友不能回答「隨便都好」,這絕對不是對一起吃飯的人的關懷,反倒會讓男友誤會。
「每次吃飯都說隨便都好,看電影也是隨便都好,一起逛街買衣服也是隨便都好,妳是不是太不關心我了?是勉強和我交往的嗎?」
我曾經替一個新手講師進行演講教育,他動不動就會說「隨便都好」。我請他調整上課時間,在週末和平日中選一天的時候,或是請他挑選午餐菜色的時候,或要他選擇講課課程的時候,他總是優柔寡斷地表示:
「隨便都好。」
這位新手講師的情況非常嚴重,我勸他接受諮商,結果他說他有依賴型人格障礙。他表現出了三種特點:一個人無法決定任何事、依賴他人作出重要決定,以及害怕自己下錯決定。
根據精神科醫生所言,說「隨便都好」的頻率太高,會被判斷為罹患「依賴型人格障礙」。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大多是在雙親膝下長大,即便長大成人,也很難獨立行動。
這種患者無法自己下決定,有依賴他人的傾向。如果有人詢問他意見,他無法表達自己的意見,只會說隨便都好。
後來那位新手講師一面接受精神科治療,一面在演講教育中學會自信地表達自身意見,隨著時間過去,他逐漸有了改變,幾個月後他開始能明確說出自己的意見。
上司問哪一個項目好的時候、異性朋友問喜歡哪一種活動的時候、朋友問要一起去度假的目的地的時候,不要回答「隨便都好」。「隨便都好」不是照顧對方的表現,要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才能避免對話產生誤會。
都是「因為」別人的錯
──感謝包容型單詞效應
「因為那個人,事情出了錯。」
「因為梅雨季,所以遲到了。」
「因為個人因素,請見諒。」
有些人一開口就是「因為」,那是因為說話習慣會在無意識中累積。我們很難察覺自己自言自語的習慣或口頭禪,但如果意識到自己常用的語言意義和色彩,就要努力改掉這種習慣。「因為」就是把責任轉嫁給他人或環境的藉口單詞。
常說「因為」的人,一有問題就會先找藉口,這是因為想推卸責任之故。和某人見面談話,對方老是找藉口和辯解並轉嫁責任,我們會怎麼想這個人呢?一句話,對他沒好感。
我在一些中小企業當面試官。面試時,我會留意觀察合格候選面試者說話的語氣,這是為了弄清楚這些合格候選者會不會經常使用「因為」。
要是他們用這種自我介紹方式,就會被我刷掉。
「因為我的家庭環境培養了我獨立的性格,所以我學會自己解決問題,也考進了這間學校。因為我大學做過很多打工,累積了很多社會經驗,也做過很多次銷售員。因為這樣,我才來應聘貴公司的行銷部門。」
這段話出現了三次「因為」。我認為會這樣說話的面試者,不擅長承擔職場業務責任,更可能把責任轉嫁到他人身上。我經常對準備就業面試的大學生強調,要克制「因為」的使用頻率。
想要減少「因為」使用頻率該怎麼做?用「幸虧」取代「因為」就行了。幸虧是感謝並接受自己得到一切的「感謝包容型單詞」,凡是愛用這個單詞的人,事事都會顯得積極樂觀。試著把前面自我介紹中的「因為」改成「幸虧」吧。
「幸虧我的家庭環境培養了我獨立的性格,所以我學會自己解決問題,也考進了這間學校。幸虧我大學做過很多打工,累積了很多社會經驗,也做過很多次銷售員,因此對商品行銷產生了興趣。幸虧您,我才能來參加貴公司的行銷部門面試。」
怎麼樣呢?只是換了一個單詞,說話的感覺就完全變了吧?自我介紹使用「因為」會不得好感,但改成「幸虧」就能獲得好感。面試官一定不會錯過這位應聘者。
我們再來看看其他例子,例如相親人士分別用「因為」和「幸虧」來訴說自己的事情。
1│使用「因為」
「我從事現在這份工作是因為年齡關係,因為學生時期非常徬徨,所以浪費了很多時間。還有不久之前,我因為錢的問題發生了不好的事。」
2│使用「幸虧」
「幸虧我有很多不同領域的資歷,才得以從事現在這份工作。幸虧了我的個性,所以度過了很輕鬆的時間。幸虧之前的小額理財經驗,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內容相差無幾,不過1.的內容充滿了消極感,但2.的內容相對積極。人們會對積極開朗的後者抱有好感,願意進行下一次約會的機率也較高。
我們說話的時候要克制自己,少用「因為」,免得招致誤會,引起他人反感。建議大家多用「幸虧」取代因為,如果真的很難徹底戒掉「因為」,那就試著把兩者的使用頻率調到一比三,也就是說一次「因為」之後,就得說三次「幸虧」。
想要知道更多溝通技巧,讓你的人際關係從此無往不利?絕對不能錯過韓國權威人際溝通專家的「心理對話法」!
我說的話代表「我的心理」狀態
包裝自卑的過度謙虛
──自我認同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謙虛是美德,正如常言道:「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彎腰」、「一個不懂謙虛的人會帶給人壞印象」、「謙虛是人際關係中的必備品」。這一類的話聽多了,使我們謙虛成習慣。但謙虛也需要懂得拿捏分寸,無論什麼事,過猶不及都不可。我一直這樣子強調:
「對話過度謙虛不是美德,堂堂正正地陳述自己的優點和意見,認可自己的優點,不要猶豫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以為否定自己的優點、不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是謙虛,這種態度反而會引起對方反感,影響溝...
作者序
序言
敞開心扉才能順利溝通,
解開誤會才能改善人際關係
每年都有形形色色的對話溝通相關書籍問世,讀者在其中尋找自己需要的書閱讀,發憤圖強道:
「我要改變說話語氣。」
「原來在那種情況下要那樣說才行,我身邊也有這種人,我也要學會用這種方式和人對話。」
奇怪的是,許多對話相關書籍都忽略了在溝通中容易產生誤解的關鍵,在於人類無法像機器人一樣精準表達,也無法精準聽懂對方的話。無論說的一方口才再好,聽的一方也有可能踩中誤會的陷阱;反之,就算聽的一方再善於傾聽,也會有相同的問題。
我們經常會碰到下面這種對話情境:
「我不是那個意思。」
「你那個語氣是什麼意思!」
「幹嘛老是挑我語病?」
「什麼啊,又說謊了啊。」
很多時候,層層誤會會導致人際關係變得疏遠,這是單方面的問題嗎?不是的。在對話中,我和對方的心理會共同起作用,同樣的話使用不同的說法,聽起來就會不一樣;相同地,同樣的話會因為聽的人的心理不同,從而接受到不同的訊息。
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據心理學解釋,人擁有「周哈里窗」(Johari's window)。周哈里窗分成四扇窗,除了自己和他人彼此了解、溝通無礙的「開放我」(Public),還有溝通有礙的「盲目我」(Blind Spot)、「隱藏我」(Private)和「未知我」(Unknown)。某位演說專家表示,就算和對話達人說話,也無從避免誤會的發生,相關細節我們之後會仔細聊到。
此外,各種心理因素會左右我們的對話和人際關係。比如說,人們過於容易產生常見的錯覺(看不見的大猩猩∕The invisible gorilla);過於容易下判斷(認知吝嗇者∕Cognitive miser);只看自己想看的,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本能區分敵我(杏仁核二分法);對和自己相似的人會產生好感( 相似法則∕Law of Similarity);低自尊的人容易事事持否定態度(自卑的理由);為求生存而撒謊(撒謊的本能)等等。
人們受困於種種心理因素而寸步難行,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上產生誤會的情形並不少見。要知道,對話出現問題不是任何人的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誤會,我們要了解人類的心理,也要改變自身的對話方式,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擺脫一對話就產生的矛盾不安,感受到人際關係的安定幸福感。
本書會告訴各位對話中必然產生誤會的心理因素,以及在因誤會而產生的問題中,如何開啟對方心房的溝通術。書中收錄了韓國第一位心理對話法專家迄今為止的所有諮商案例。
本書共分成六章。第一章介紹人際關係造成的心理作用,使我們不可避免產生誤會,等到理解了人類心理之後,我們就可以不再懼怕人際關係;第二章說明人們容易忽略的、會引起誤會的行動;第三章審視在人際關係中,我們容易被誤會的內在理由,以及恢復自尊的方法;第四章介紹窺視對方的心理,因為每個人的觀點不同,所以產生了許多誤會,我們將在本章了解到對方和我有何不同、對方最終是如何得到我的信號的;第五章是全面觀察我們每天會經歷的情況,培養客觀分析能力;第六章介紹理解人際關係之後的對話引導術。
有不少人因為對話中的誤會而難受,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成為這些人的處方箋。
吳秀香
序言
敞開心扉才能順利溝通,
解開誤會才能改善人際關係
每年都有形形色色的對話溝通相關書籍問世,讀者在其中尋找自己需要的書閱讀,發憤圖強道:
「我要改變說話語氣。」
「原來在那種情況下要那樣說才行,我身邊也有這種人,我也要學會用這種方式和人對話。」
奇怪的是,許多對話相關書籍都忽略了在溝通中容易產生誤解的關鍵,在於人類無法像機器人一樣精準表達,也無法精準聽懂對方的話。無論說的一方口才再好,聽的一方也有可能踩中誤會的陷阱;反之,就算聽的一方再善於傾聽,也會有相同的問題。
我們經常會碰到下面這...
目錄
序 言
敞開心扉才能順利溝通,解開誤會才能改善人際關係
第一章
打結的人際關係底層存在著「誤會」
01─我們難免誤會彼此—周哈里窗
02─人們習慣誤會一切—看不見的大猩猩
03─第一印象決定下一個情況—認知吝嗇者
04─不能忍受他人對我的否定—確認偏誤
05─大腦會自動認出誰是我的朋友—杏仁核二分法
06─自尊越高,愛人的能力越高—自卑的理由
07─小小的謊言不是罪—撒謊的本能
第二章
一開始不被誤解的「訣竅」
08─ 快速收拾說話爛攤子,心中更踏實—道歉的技巧
09─ 話在人說— 跳脫框架
10─ 話說得再有水準,聽不懂就沒用—專業用語上癮症候群
11─ 粗俗的話會蠶食我的格調—粗俗用語的防禦機制
12─ 方言造就冤枉的誤會—方言心理
13─ 選詞選得漂亮,說話也漂亮—詞彙量指標
14─ 光是發音正確就能提升好感—矯正發音的效果
15─ 手勢動作對言語的影響力—皮諾丘症候群
16─ 無靈魂的回應會導致眾叛親離—從眾效應
17─ 如果有人說「我話還沒說完」—對話的一二三法則
第三章
我說的話代表「我的心理」狀態
18─ 包裝自卑的過度謙虛—自我認同
19─ 讓心情也變化無常的「好像」—減少不確定性與人際關係
20─ 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的「隨便都好」—依賴型人格障礙
21─ 都是「因為」別人的錯—感謝包容型單詞效應
22─ 不是「錯了」是「不一樣」—二分法思維
23─ 拋棄習慣性「否定」—心理安全裝置
24─ 冗長的話讓有意義變得沒意義—十五秒效應
25─ 想被關心,而不是被監視的心情—霍桑效應
26─ 拒絕不了請求—好孩子情結
第四章
安全著陸在「對方心靈」的方法
27─ 被與我相似的人吸引是理所當然的—相似法則
28─ 用肯定標籤取代反感標籤—標籤效應
29─ 每個人都有想隱藏的地方—自卑指標
30─ 我人好才給忠告,你幹嘛不開心?—自信感謬誤效應
31─ 對話方式各有不同—傾向中心對話法
32─ 量身定做式的學習效果最佳—語氣模仿效應
33─ 有時候多話是金—5W1H效應
34─ 傾聽得越多,越談得來—傾聽效應
35─ 為了聽清楚而拿起筆的習慣—心理壓迫
第五章
對話不同,「人際關係」也會隨之不同
36─ 區分事實和建議—因偏見造成的謬誤
37─ 職場用語和日常用語的不同—五種職場對話法則
38─ 不讓對方變成情緒垃圾桶—認知動機效果
39─ 支撐對話的第一句話,Yes—初始效應
40─ 需要叫人守口如瓶的事不叫秘密,叫弱點—共享秘密法則
41─ 符合言語的衣著,必不可少—高衣Q政治效應
第六章
缺乏「理解」的人際關係不會順利
42─ 糾正人的批判,貶低人的非難—框架效應
43─ 稱讚使人進一步,恭維使人退一步—恭維的等級
44─ 只在聊優點的時候作比較—對比效應
45─ 稍微改變提問,就能改變關係—開放式問句效果
46─ 沒做錯需要道歉嗎?—共融模式
47─ 先給出想聽的答案—說話的鑽石法則
48─ 對方沒時間聽我的話—核心溝通法
序 言
敞開心扉才能順利溝通,解開誤會才能改善人際關係
第一章
打結的人際關係底層存在著「誤會」
01─我們難免誤會彼此—周哈里窗
02─人們習慣誤會一切—看不見的大猩猩
03─第一印象決定下一個情況—認知吝嗇者
04─不能忍受他人對我的否定—確認偏誤
05─大腦會自動認出誰是我的朋友—杏仁核二分法
06─自尊越高,愛人的能力越高—自卑的理由
07─小小的謊言不是罪—撒謊的本能
第二章
一開始不被誤解的「訣竅」
08─ 快速收拾說話爛攤子,心中更踏實—道歉的技巧
09─ 話在人說— 跳脫框架
10─ 話說得再有...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