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之學博大精深,無論經學、史學、小學無不精通,其生平著述頗多,世推之為清開國儒宗。其所提倡之經世致用之學,可以撥亂反正,移風易俗,以馴致乎治平之用。其學術雖歷經時代之更迭,科學文明之洗禮,仍為今日人類追求之目標。後人但知其以經學名世,未知其史學之成,故發憤自思,不揣淺漏,欲窺亭林史學之門徑,而有茲篇之作。
本書從亭林之生平及其思想、亭林學術之時代背景、亭林史學方法綜述、亭林史學之特色、亭林史學之影響等分述。
雖歷經歲月遞嬗,閱書更多,而補其缺佚,正其謬誤,或仍有遺珠之憾,未臻盡善。但已略能窺亭林史學之原貌,讀其書,或能明亭林史學之成,知其史識、史觀,其成為開國一代儒宗,良有以也。
作者簡介:
傅榮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擔任國立嘉義大學與南臺科技大學教授兼系所主任。曾講授應用文課程十數年之經驗,對應用文教材之編纂與公文之撰寫,頗有研究。
著作有《顧亭林及其史學》、《睡虎地秦簡刑律之研究》、《秦律研究》等學術論著,以及《最新應用公文》、《大學國文精義》、《中文閱讀與表達》等多本教學著作。並發表有〈顧亭林著述考〉、〈顧亭林與明史〉、〈顧亭林之史論〉、〈顧亭林之文論〉、〈顧亭林與金石學〉、〈顧亭林與日知錄〉、〈秦司法官吏之探索〉、〈秦律訴訟基本原則之探討〉、〈唐代茶道之研究〉、〈從法門寺出土茶具看唐人飲茶藝術〉、〈臺灣古典散文述評〉、〈簡牘之製作及其形制之研究〉、〈雲夢龍崗秦簡綜論〉等多篇學術論文。
章節試閱
第一章 亭林之生平及其思想
第一節 生平傳述
一、 傳略
顧亭林,初名絳,更名繼坤,後仍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為炎武,字寧人,又字圭年,別號蔣山傭,學者稱為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西元1613年)五月二十八日。先世本為江東望族,五代時由吳郡徙徐州。南宋時遷海門,已而復歸於吳,遂為崑山人 。祖紹芳字實甫,號學海,為明左贊善,天才俊逸,工詩古文,善書法。父同應公,字仲從,號賓瑤,官廕生。清修篤學,頗負時譽,性豁達,好施與,著有《藥房》、《秋嘯》等集,其詩辭澹意遠。娶何氏,生子五,亭林為其仲也。賓瑤公有弟同吉,早逝,聘王氏未婚守節,乃以亭林為之後。
亭林幼稟異質,目生雙瞳,中白而邊黑,天資穎慧,篤志古學。九經諸史皆能背誦,年十四,補諸生,落落負大志,性耿介絕俗,與同裡歸莊善,共遊復社,有「歸奇顧怪」之稱。及稍長,嘗與諸文士和詩會文,頗富文名,其答原一公肅兩甥書嘗曰:「追憶囊遊,未登弱冠之年,即與斯文之會,隨廚俊之後塵,步楊班之逸躅,人推月旦,家擅雕龍」 ,足見其少年之才氣也。明季屢試不遇,見時多故,遂棄去舉業,講求經世之學。乃遍覽二十一史、明累朝實錄,天下圖經、前輩文編說部,以及公私邸鈔之類一千餘部。凡有關國計民生、興利除弊之事,莫不分類筆錄,旁推互証,錄樍四十餘帙,名曰《天下郡國利病書》 ,惜書未成,而明社已頹。乙酉年(1645年)清兵復南侵,南都傾陷,亭林乃與崑山令楊永言,諸生吳其沆、歸莊共起義兵,扼守吳江。未幾,事敗,崑山城陷,永言遁去,其沆死難,亭林與歸莊幸得脫走。而母王氏聞變,對先生曰:「我雖婦人,身受國恩,與國俱亡,義也。汝無為異國臣子,無負世世國恩,無忘先祖遺訓,則吾可瞑目於地下」 。遂不食卒,遺言後人,誡勿事二姓。次年,閩中使至,以職方郎召,亭林以母喪未葬,不果赴。明年,幾豫吳勝兆之禍;葬事畢,將之海上,道梗不前。庚寅年(1650年),有怨家欲陷之,為避禍計,乃變衣冠偽作商賈,遊京口,禾中,轉金陵,拜謁孝陵,變姓名曰蔣山傭。癸己年(1653年)再謁,是冬三謁,並沿長江上下,以觀南都畿輔之勝。
時顧氏有三世僕陸恩,見亭林久不歸,家道中落,乃叛投裡豪。丁酉年(1657年)四謁孝陵歸,持之甚急,乃欲告亭林通海 。亭林歸,亟往擒之,數其罪,沈之水,僕婿復投裡豪葉氏,謀報怨,以千金賄太守,告亭林通海。不繫之訟曹,而繫於奴家。甚危急,亭林友歸莊為求救於錢謙益,謙益欲亭林自稱門下,而後許之。歸莊知不可,乃私書一刺與之,亭林聞之急索刺還,不得,乃列揭文於通衢以自白,謙益聞之曰:「寧人何其卞也」 。時有路舍人澤博者,故相文貞公振飛之子,寓洞庭東山,識兵備使者,為之愬冤,其事遂解。至鍾山,葉復遣刺客追至金陵太平門外,擊之傷首,遇救得免。
亭林於是有去志,五謁孝陵,遂北遊。足跡遍歷魯、燕、陜、晉、豫諸省,並及塞外邊陲,結交賢豪長者,隱然有恢復之志。初墾田於章邱之長白山下,後因其地陰溼,不欲久居。戊戌年(1658年)遍遊北都,謁長陵以下,圖而記之。並與邑人馬宛斯訪碑於郊外。次年再謁十三陵,既而念江南山水有未盡者,乃復歸,六謁孝陵,東遊直至會稽。癸卯年(1663年)亭林至太原,訪傅青主,至代州遊五台,其後遊至汾州,聞執友吳炎、潘檉章遭湖州莊氏私史之難,心甚悲之,為文遙祭於旅社。其後復與李因篤墾於雁門之北,五台之東,每言馬伏波田疇皆從塞上立業,欲居代北曰:「使吾澤中有牛羊千,則江南不足懷矣!」 旋又苦其地寒,權交門人司其事,而己身復出遊。丁未年(1670年)之淮上,次年入京師,聞萊州黃培有奴薑元衡告其主詩詞悖逆,案多株連 。又以吳人陳濟生所撰《忠節錄》 指為亭林作,亭林聞之,馳赴山左,自請繫獄 ,其至友李天生為告急於有力者,親赴歷下解之。
獄釋,亭林復入京師,五謁思陵,自是往還河北諸邊塞者數十年,每念故國,發為詩歌,悲壯激烈。丁巳年(1677年)六謁思陵,使卜居陝之華陰,嘗謂人曰:「徧觀四方,謂秦人慕經學,重處士,持清議,而華陰綰轂關河之口,雖足不出戶,而能見天下之人,聞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險,不過十裡之遙,若志在四方,一出關門,亦有建瓴之便」 ,乃定居焉!並置田五十畝於華下,而東西開墾所入,則別貯之,以備有事。觀此知亭林志存匡復,其所蓄積,固欲濟時而用也。
第一章 亭林之生平及其思想
第一節 生平傳述
一、 傳略
顧亭林,初名絳,更名繼坤,後仍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為炎武,字寧人,又字圭年,別號蔣山傭,學者稱為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西元1613年)五月二十八日。先世本為江東望族,五代時由吳郡徙徐州。南宋時遷海門,已而復歸於吳,遂為崑山人 。祖紹芳字實甫,號學海,為明左贊善,天才俊逸,工詩古文,善書法。父同應公,字仲從,號賓瑤,官廕生。清修篤學,頗負時譽,性豁達,好施與,著有《藥房》、《秋嘯》等集,其詩辭澹意遠。娶何氏,生子五,亭林為其...
作者序
序文—兼談出版緣由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猶記民國六十四年,以冠於同儕之優異成績,考上第二屆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適時風華方茂,雄心壯志,想要在國學領域上,嶄露頭角。而其時,高師大國文研究所初創,在所長黃永武老師主持下,聘請國內名師大家,匯聚於高師。有以經學見長的黃永武師,詩學見長的張夢機師,校勘考據學見長的于大成〈長卿〉師,史學見長的周虎林師,敦煌學權威羅宗濤師,易學專家徐芹庭師,詞學專家李殿魁師等,師資陣容堅強,堪為當時國內學界之冠。
高師研究所教室設有一碩大橢圓形之長桌,每次上課時,老師獨坐其中,諸弟子環坐其邊。值日同學皆會為老師、同學們準備一杯高山清茗或濃郁咖啡,在飲茗或喝咖啡香氣氤氳中,聆聽大師們的授課,實為人生一大樂趣。眾師授課方法雖異,或述,或問,或答,然皆學識淵博,談吐風雅,擘肌分理,指瑕抉隙,鉅細靡遺。而片言妙語,如江河瀉水,機趣橫生。讓我們這些初窺國學之門的研究生,受益匪淺。
由於自幼受家父影響,喜歡遨遊於浩瀚之文史世界。讀司馬遷《史記》,慕其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開創以紀傳體為主之正史體例,又讀章學誠《文史通義》知「六經皆史也,六經皆先王之政典也。」明「天地間無非史而已」〈王世貞語〉,而迷戀於史之鑽研。遂請周師虎林為指導教授,周師為國外知名大學歷史學博士,滿腹經綸,於史學鑽研甚深。曾撰有《司馬遷及其史學》等學術著作。平日上課幽默風趣,由於身兼本班導師,對同學甚為照顧,經常與我們聚餐,在餐飲杯觥中,周老師會不經意的告訴我們治學方法,人生哲理,為我們解惑。
感念老師最深的是,周老師認為南部圖書資源較少,在我們研一下學期暑假,主動幫我們接洽台灣師大分部宿舍,讓我們六位研究生能在暑假期間,暫時借住台灣師大分部學生宿舍。並親自帶我們到國家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及台大、師大、政大等大學圖書館參觀。告訴我們如何蒐集影印論文之相關資料,如何寫資料卡。每日奔波於各大圖書館其間,雖僅月餘,卻蒐集了有關碩論顧亭林及明末清初政風學風等相關資料,將近百萬字之多。在台北其間,曾以初生之犢,冒昧書函給台大歷史系清史專家杜維運教授,向其請益顧亭林及明末清初之學風、政風。本來不存指望他能回函,沒想到杜教授不僅回函,還邀請我到他府上作客,幫我解惑,臨別時還贈送我一本他親筆署名的著作《清代史學與史家》。讓我體會成名學者謙沖之胸懷。
返回高師大時,我邊閱讀資料,擬好綱要,開始撰寫論文,周老師平日對學生雖親切和藹,照顧有加。但對論文要求甚嚴。我每寫好一節論文,必須謄寫後交給周老師審閱,提出修改意見,我再依照老師指示修改完後,再度謄寫完稿,交給周老師審閱定稿,如此反覆粹練三年,成二十餘萬字以終稿。論文口試時,獲得與會口試委員一致之讚賞,甚而數年後考博士班時,口試教授還稱讚我的碩士論文,資料宏富,對史識之評論,頗有見地,遂而有助我當年同時考入臺灣南、北兩所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班。
值的一提的是,當年讀研究所時,電腦並不普及,撰寫論文書稿大皆請人謄寫、打字,我也不例外,請了一位大學部學妹,幫我謄寫。其硬筆書法如銀鉤鐵畫,秀麗工整,常常幫老師謄寫講義。自從請她幫忙,省去繕寫之功,讓我能如期畢業,由於相處日久情生,這位幫忙謄寫之學妹,最終成為我一生相濡以沫的最佳伴侶。
從研究所畢業後我即到大專院校任職,並將論文分節修改,投寄國內各大學學報及學術刊物,大皆獲得刊出。長久以來,一直想將這本論文重加修正出版,但因繼續到台灣師大進修博士,課業繁重,博士畢業後,又兼大學行政職,繼而在大學又面臨升等副教授、教授等職。歲月倥傯,出版論文之事,遂一再延宕,至今始專注心情,重新審視當年之碩士論文,加以修訂補充,交予五南出版社黃惠娟副總編刊印出版。
亭林之學博大精深,無論經學、史學、小學無不精通,其生平著述頗多,世推之為清開國儒宗。其所提倡之經世致用之學,可以撥亂反正,移風易俗,以馴致乎治平之用。其學術雖歷經時代之更迭,科學文明之洗禮,仍為今日人類追求之目標。今述「顧亭林及其史學」,雖歷經歲月遞嬗,閱書更多,而補其缺佚,正其謬誤,或仍有遺珠之憾,未臻盡善。但已略能窺亭林史學之原貌,讀其書,或能明亭林史學之成,知其史識、史觀,其成為開國一代儒宗,良有以也。
傅榮珂 謹誌
中華民國2020年7月31日
序文—兼談出版緣由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猶記民國六十四年,以冠於同儕之優異成績,考上第二屆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適時風華方茂,雄心壯志,想要在國學領域上,嶄露頭角。而其時,高師大國文研究所初創,在所長黃永武老師主持下,聘請國內名師大家,匯聚於高師。有以經學見長的黃永武師,詩學見長的張夢機師,校勘考據學見長的于大成〈長卿〉師,史學見長的周虎林師,敦煌學權威羅宗濤師,易學專家徐芹庭師,詞學專家李殿魁師等,師資陣容堅強,堪為當時國內學界之冠。
高師研究所教室設有一碩大橢圓形之長桌,每次上課時,老師...
目錄
顧亭林及其史學 目錄
出版序
原序文
第一章 亭林之生平及其思想
第一節 生平傳述
第二節 交遊學侶
第三節 著述考辨
第四節 思想淵源
第二章 亭林學術之時代背景
第一節 晚明之學風與政風
第二節 清初之學風與政風
第三章 亭林史學方法綜述
第一節 博採史料
第二節 考證史料
第三節 亭林之史論
第四章 亭林史學之特色
第一節 亭林與金石學
第二節 亭林與輿地學
第三節 亭林與明史
第五章 亭林史學之影響
第一節 開清代考據之學風
第二節 啟近代治史之新法
第三節 發清末民族精神之大義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書目
顧亭林及其史學 目錄
出版序
原序文
第一章 亭林之生平及其思想
第一節 生平傳述
第二節 交遊學侶
第三節 著述考辨
第四節 思想淵源
第二章 亭林學術之時代背景
第一節 晚明之學風與政風
第二節 清初之學風與政風
第三章 亭林史學方法綜述
第一節 博採史料
第二節 考證史料
第三節 亭林之史論
第四章 亭林史學之特色
第一節 亭林與金石學
第二節 亭林與輿地學
第三節 亭林與明史
第五章 亭林史學之影響
第...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