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客熙來攘往、熱鬧的臺南正興街商圈中,隱身著臺南人稱為「大菜市」的西市場,建於一九〇五年(明治三十八年),它是臺南第一座公營市場,有別於傳統民間自行集結,西市場由地方政府規畫興建, 除了日常零售也兼營批發,甚至配備了當時臺灣少見的冷藏庫設備。
作為一座以公共衛生規劃的現代建築,西市場擁有歐美市場建築的公眾性,內有公共廁所,外設立了公眾電話亭,市場內更規劃了種滿植栽的小公園。日間,市場充滿攤販的叫賣與南方獨有的炎熱,入夜後,難得的涼爽帶來了一群納涼、散步、吃冰的市民,這也讓西市場有了一番不同的夜間營業景象。
本書作者集結珍貴的史料影像與田野訪查,將西市場的百年身世話說從頭。歷經日治時期初建、颱風摧毀、擴建,到戰後大部份經營者重新洗牌。也因位於商業中心黃金店攤位一位難求,雖經歷西門商場的火災但仍迅速恢復商業活力,走過不同年代的流行與變遷,西市場成為古蹟,在衛生及建築安全考慮下,近十幾年展開不同程度的整建修復,重新找回百年前華麗容顏。
作者簡介:
陳秀琍
主編刊物與書籍編輯
●《臺南市立圖書館百年書香》主編,臺南市立圖書館,2020
●《悠活臺南-臺南市刊》 季刊主編,臺南市政府,2013-2016/2018-2019
●《e代府城-臺南市刊》雙月刊創刊主編,臺南市政府,2003-2010
🏆 2006年行政院優良出版品連續出版類優選
● 《樹谷文化基金會期刊》 季刊創刊總編輯,樹谷文化基金會, 2011-2012
●《發現新臺南遊旅書系列》1-8冊(系列書)總編輯,臺南市政府,2004-2010
●《鄉城生活雜誌》月刊刊主編,鄉城文教基金會,1994-1999
🏆2000年《鄉城生活雜誌》行政院金鼎獎-人文社會類推薦
🏆1999年 《鄉城生活雜誌》獲中研院文獻出版品期刊類第一名
🏆1998年《鄉城生活雜誌》行政院金鼎獎-人文社會類推薦
🏆1997年《鄉城生活雜誌》行政院金鼎獎-人文社會類推薦
個人書籍出版
●2018年《花現台南》撰文/攝影,天下雜誌出版
🏆入選文化部第41次中小學生讀物推介(自然科普類)
●2017年《台南海線人文小旅行》撰文/攝影,天下雜誌出版
●2015年《林百貨-臺南銀座五棧樓》主撰/攝影,臺南市政府/前衛出版社
🏆105年度(2016)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
(使用政府預算-推廣性書刊)優等
🏆第40屆金鼎獎政府出版品類推薦
●2013年《府城百年濱海道:從青草崙到南萣橋》主撰/攝影,臺南市政府
🏆104年(2015)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
(使用政府預算-推廣性書刊)佳作
●2002年《紅城戀影-老臺南歷史散步》撰文/攝影,人人出版
●2001年《城市的角落》撰文/攝影,人人出版
🏆第39梯次好書大家讀文學散文類推薦
●Fb:貓編 陳秀琍
章節試閱
前言 臺南人的大菜市
◎◎從西市場延伸的中西區商業脈絡
臺南西市場,臺南人習慣以臺語稱之為「大菜市」。在菜市前加個「大」字的形容,突顯西市場特別的歷史背景。臺語「大个」,不單指規模大,還有長者、高位階的意思,所以用「大菜市」來稱西市場,有其特別的意義。興建於一九〇五年的西市場—大菜市是臺南第一座公營市場,它不只是個傳統的魚菜消費市場,同時也兼營批發,是臺南魚肉菜市批發源頭。現今臺南魚市批發市場、果菜批發市場、肉品批售皆由大菜市延伸出來各自獨立運作。另外大菜市在日治時期又分別設立了東市場、西門、永樂、明治、南門等分市場,以西市場為中心,分散放射至城市各個區域。
◎◎西市場與附近的空間發展
西市場二〇〇三年指定為古蹟,範圍包括西市場主體建築、西市場第二期的外賣店、臺南州青果株式會社臺南香蕉倉庫三個建築群。就都市街廓的概念來說,廣義而完整的西市場空間,從西門路、中正路、康樂街、正興街這樣的地塊概念去看待會更加完整。所以這本書是以西市場的古蹟為主軸線,串起這個區域的百年變化。除了地理軸線,另一個軸線是這百年來西市場及周邊產業的變化。若研究臺南近代商業地理空間與城市之間的關係,西市場可說是一個重點。不管是地理、市場或產業,從都市計畫的角度看,都是值得研究的。
◎◎從魚塭上的市場到城西繁榮象徵
日治前臺灣的菜市場為民間自行集結,日治後基於環境衛生,先規範屠畜,魚菜肉市場由民間報請地方政府設立,至一九〇四年頒布由地方政府管理。臺南第一座公營市場,選擇於西門外五條港最南緣的西牛磨後魚塭地做為基地。一九〇五年興建北翼棟(西一九〇三年)。完工六年的西市場於一九一一年夏天,遇到臺南百年重大的颱風災害而全毀, 一九一二年重建,因考量到建築堅固性,特別採用當時臺灣最先進的RC 工法,兩層樓的中央棟有華麗的馬薩屋頂,兩翼向北及東延伸雖為一層樓建築,但挑高設有氣樓(俗稱太子樓),採光及通風良好。當時第二代西市場建築成為城西美麗的地標建築。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三年間,西市場周邊空間有大變化,外廓賣店原本於一九二八年提出興建,但因經費預算於一九三〇年才完成第一期外賣店,一九三二年完成第二期外賣店工程。附近的娛樂設施相繼興建,如相隔西門町道路也就是西市場對向(東側)的宮古座於一九二八年開幕,田町世界館(西市場南側)則於一九三〇年完工。另外一九三二年由小公園遷來的一百七十幾攤的攤販群,就落腳於西市場南側及東側的空地( 高砂冷藏庫前至今中正路一帶 ) , 一九三〇年代的西市場周邊越來越熱鬧。而原本的西市場介於主建築與外賣店的花園廣場,也在當時日本商界人事的陳情下於一九三三年興建為淺草市場,這讓西市場以東完全沒有多餘的公共遊憩空間。而西市場以西的露店區則在一九三二至一九三四之間興建臨時的バラツク木構連棟建築,露店區的木構建築分為三連棟為南北向,另有東西向一棟在戰後則成為臺南農會、果菜市場及現今小吃攤位之所在。等於以西市場為中心的區域都完成利用。
◎◎西市場與田町之間的關連性
西市場以南臨田町道路的空地原為魚塭,這在老照片及舊地圖中完全可清楚識別。一九二六年臺南運河完工,一九二七年田町道路及末廣町道路開闢完成,原本在老照片看到西市場相鄰魚塭的畫面成為歷史。臺南運河為臺南重要的入口門戶,為海運進入臺南的重要道路,開始提出末廣町住宅店鋪計畫範圍是從運河至大正公園,後來因徵收及經費困難,只完成以林百貨為首的二十七戶末廣町店鋪住宅及臨近西門町的十幾戶店宅。末廣町被視為臺南的銀座而大加宣傳,田町段的開發則較晚。緊接著西門町也在以末廣町為範本之下,於一九三二年底由當時市役所進行市區改正,將原本位於西門圓環(俗稱小公園)的攤販進行整頓,原本位於西門圓環小公園的聚集攤販在市役所勸業協會的協調下,由西門路小公園遷移至西市場週遭空地,也就是田町。遷移過來的攤販在西市場與世界館前形成田町夜市,田町夜市多半為小吃攤位,因附近有西門町的宮古座(一九二八年)、世界館(一九三〇年)及一九三五年興建的戎館(赤崁戲院),使得田町人潮越來越多。隨著田町發展蓬勃,原本西市場南向的臨田町道路空地,土地價值大增,於是一九三六年市役所將土地賣給當時幾位臺南士紳,他們各自興建店鋪再出租,其中包括合同自動車會社(今國華街與中正路東北側)、招仙閣、壽芳樓等,而田町則再由勸業協會出面購買今康樂市場,也就是沙卡里巴,做為飲食小吃遷移地。以西市場為中心的街區發展在此時大抵完成。
◎◎戰後形成的大菜市迷宮
一九四五年太平洋戰爭落幕後,原為日本統治的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西市場持續由地方政府管理,但因管理鬆散,加上西市場本身的地利,導致原本在各建築群間保留的防火空間不斷被增建的建物覆蓋。西市場建築被迫沒入其中,主入口在西門路與正興街口,進出主入口卻必須經由西門商場的回字形通道,才能接到西市場中央棟正門入口。光是從西門路要進入西市場就有多個入口,讓許多人一進到西市場,
如進入迷宮的狀態,若不是生活在此或對西市場空間有研究的人,不容易釐清內部空間之所在。所以大部份的人及媒體在講述西市場,無法清楚把西市場與西門商場的關係及空間講述清楚。而今西市場重建後,把增建拆除、還原原本不同的建築群空間, 並重新規劃入口。西市場主體建築主入口改由露店區進入,各建築群透過防火巷的空間可讓大家真正看到西市場建築的真實模樣。
◎◎西市場與淺草市場(西門商場)之不同
廣義的西市場在日治時期就已是一個複合商業空間。西門商場(日治時期的淺草市場)一九三三年建於原西市場的花園廣場上,地理上同屬西市場範圍,管理單位同屬臺南市役所(戰後屬臺南市政府),但經營這兩個市場的民間組織其實各自獨立。日治到民國時期,兩個市場民間組織系統不同,性質也不同。西門商場(淺草市場)在日治時期比較偏向現今日本商店街的營業模式,戰後則以布莊小賣為主(布料批發主要在當時的民權路三段)。若以廣義的大菜市來說或許勉強可以把西門商場列入,但市場系統本質上不一樣。另外現今的西門商場雖然也是日治時建立,但卻無法列入古蹟範圍,主要是民國五十五年的一場大火燒出淺草市場的問題,也埋下土地所有權與地上建築所有權糾結不清、難以處理的因果關係。所以一開始西市場的古蹟範圍就不包括西門商場,及西市場外廓賣店第一期(外廓賣店第二期仍屬於古蹟指定); 但第二期外賣店沒有重建的地上權問題,所以仍屬於古蹟整修的範圍。不過不管是不是列在古蹟範圍,西市場與西門商場管理單位同屬今市政府市場管理處,而這兩個市場裡的店家也十分清楚兩個市場的差別。
◎◎西市場的黃金時代
對臺南中西區的人來說,戰後廣義的大菜市比較接近生活面,批發大賣的功能褪去,留下食、衣、生活裡的節慶及食品雜貨等小賣店,但又非一般市民消費的生鮮菜市場,成為性質獨特的存在。主要是西市場從日治到戰後雖有魚菜零售,但主力仍偏批發性質,反而不是一般民眾買菜的市場。戰後發展隨著臺南果菜市場的遷移,加上時代變遷,原本的魚菜市攤位在近二十年後只剩東翼棟,附近的居民買菜,生活生鮮所需則是前往水仙宮市場、保安市場、友愛等市場。臺灣社會的轉變從農到工再到商業,隨著批發市場各自獨立,西市場的批售功能大減,在魚菜肉生鮮市場漸漸淡出。戰後西市場最興盛的年代也是臺灣經濟起飛的民國五〇至七〇年代,許多老店經營者受訪時異口同聲:在「大菜市」黃金年代,店家營業時間不輸給 7-11,清晨五、六點到晚上十二點大有人在。主要當時臺南果菜市場的批發在清晨進行,加上位於中正路尾的臺南運河是臺南重要的運輸線,澎湖及其它港口的船清晨卸貨後,同時也會在臺南購買民生所需用品。直到臺南運河船渠被填掉、船隻難以停到市區,而後市區的擴大, 交通動線的改變及百貨公司、大賣場開設,整個消費市場的轉型讓西市場漸漸地不再光亮。固守的老店只剩老客戶沒有新客源,臺南人口耳中的大菜市就慢慢地沉寂了。
◎◎西市場整修的難題
西市場於二〇〇三年列為古蹟,隨後展開古蹟調查修復報告,西市場是RC 建築, 在日治時期的大整修乃於一九三〇年,戰後在不同時期針對地板磚和屋頂瓦有著不同程度的整修痕跡。因長久以來建築本身就有漏水的問題,原本華麗的中央棟馬薩屋頂在戰後歷經地震與颱風漏水嚴重後而拆除,拆除的時間沒有相關記錄,但資料顯示該有印象。張玉璜建築師決定讓象徵西市場的二樓重建,除了基於建築的美感,更有歷史意義,重建的馬薩屋頂基於安全考量,屋頂的支撐全部以鋼構為主。西市場的設計本身有許多入口,方便民眾進出。日治時期的主入口位於外廓賣店(東北向),然後隨著中央棟二樓的重建後,因原本主入口需穿越西門商場,所以整修後主入口則改由西向、也就是原本經營小吃與五金等雜貨的露店區。古蹟修復由文化局文化資產管理處負責,接下來入口再造及拆除原日治時期冷藏庫及增建的相關基地, 則列為環境改造目標,由市場管理處負責。
◎◎最後章節記錄部份西市場人與店的故事
本書最後章節,依年代、區域、行業別選擇了多位受訪者,記錄簡易的口述歷史部份。如西市場本館東翼棟(西館)日治時期就開始經營、看盡西市場興衰的生興行、連興家族。戰後的山双蔬菜行與臺南餐飲界的關係。西市場外賣店西南商店講述日治時期西市場屋頂曬烏魚子的回憶(第二代明興商行)。東翼棟(南館)戰後的豐發魚漿
店、西市場外賣店的銀座西服、中央棟的山屋百貨、位於中央棟與露店之間天水聯彩店、露店區的五泰百貨及阿瑞意麵等。藉由歷史的時間軸與區域軸,加上不同的行業別,或許無法全面勾畫西市場全貌,但輪廓可見。在此特別感謝臺南文化工作者鄭道聰先生,除了他本身是山双蔬菜行的第二代外,透過他的人脈,十分難得的找到創始於日治時期的生興行陳家。口述中其實有不少可以書寫的東西,希望有機會能再做相關的記錄。在古蹟中,和庶民越近的古蹟,因有共同記憶,所以在情感上和一般官署性質的古蹟不同。《臺南西市場》這本書希望能把不同年代西市場與城市之間的連結清楚交待, 訂正部份自日治時期書籍中註錄有誤的部分,例如「高砂製冰株式會社」在一九一五年出版的文獻中便被誤植為「高砂製糖株式會社」。重修後的大菜市外觀與樣貌都清楚了,而這本書讓西市場的歷史也清楚了。
前言 臺南人的大菜市
◎◎從西市場延伸的中西區商業脈絡
臺南西市場,臺南人習慣以臺語稱之為「大菜市」。在菜市前加個「大」字的形容,突顯西市場特別的歷史背景。臺語「大个」,不單指規模大,還有長者、高位階的意思,所以用「大菜市」來稱西市場,有其特別的意義。興建於一九〇五年的西市場—大菜市是臺南第一座公營市場,它不只是個傳統的魚菜消費市場,同時也兼營批發,是臺南魚肉菜市批發源頭。現今臺南魚市批發市場、果菜批發市場、肉品批售皆由大菜市延伸出來各自獨立運作。另外大菜市在日治時期又分別設立了東市場、西門、永...
推薦序
【市長序】
百年西市場 見證臺灣公共衛生的里程碑
市場,是城市公共建築中與人民生活最為密切,也是最接近庶民的公共場域。臺南西市場不只是古蹟,更曾是臺南人美食材料重要的集散地。從有形的建築到無形的庶民文化,西市場都具有相當程度的地位,是見證臺南甚或臺灣百年前城市公共衛生的重要建築之一。早期臺灣的市場日中為市,傳統的魚菜肉市場缺乏公共衛生的觀念,生鮮現場宰殺造成環境髒亂,容易成為病媒溫床及傳染所在。日治後,一九〇四年臺南當時的民政長官基於公共衛生考量,將原本民營的屠畜場與市場統一由地方政府管理,一九〇五年臺南設立第一座公營市場,當時稱為臺南市場(即今西市場)。後來第二座公營市場成立後,便依所屬的地理位置分別稱為西市場與東市場。臺南西市場不僅是臺灣第一座公營市場,也是臺南地區生鮮批發的中心市場,現今臺南的魚、肉、青果批發市場也是各自在不同的時期由西市場遷移獨立出來,可見西市場對臺南市民生連結之深。
原西市場的主體建築因一九一一年颱風侵襲倒塌後,於一九一二年重建。重建後的西市場洋風華麗,美侖美煥的外觀成為日治大正年代城西最美的地標建築。戰後,西市場因地處鬧區,攤位供不應求,後來不同程度的增建使得西市場在動線與採光上變得雜亂與陰暗,也因為年久失修,漏水問題嚴重,老建築在衛生與安全上十分堪慮。至二〇〇三年西市場指定為市定古蹟, 二〇〇四年開始展開相關的作業,直至二〇一七年才正式開始古蹟修復工程。西市場十分獨特,在臺南眾多古蹟中,是一座屬於城市生活進行式的古蹟。雖然它舊,但一直都在使用中,因此修復過程必須顧及到攤商生計,而採分期分段施工,所以西市場的修復困難度較其它古蹟高得多,而且從與攤商的協調、安置到正式修復,每個階段也都十分耗時。今年古蹟主體完工, 對古都臺南來說,是繼林百貨後,另一個與庶民生活記憶相關的古蹟。恢復一九一二年樣貌的西市場,相信會讓喜愛臺南的民眾多一個好去處,而關於這建築的精彩故事,就在此書中。
臺南市長 黃偉哲
【局長序】
最接地氣的古蹟「西市場」日治時期南臺灣最大的公有市場
傳統市場是最常民化的公共空間之一。走進市場,在攤商此起彼落的吆喝中張羅每日的生活所需,是許多人共同的生活記憶。臺南「西市場」自日治時期設立至今,曾是南臺灣最大的公有市場,蘊含了臺南人逾一世紀柴米油鹽、婚喪喜慶採買的生活日常,是臺南最貼近庶民生活、最接地氣的古蹟。西市場前身「臺南市場」建置於一九〇五年,至一九〇九年東市場成立後才更名為「西市場」。一九一一年西市場建築物因風災盡毀,一九一二年重建時主要構造材料由原本的木材改為鋼筋混凝土,是臺灣建築史上最早一批以鋼筋混凝土作為主要構造材料的公共建築物之一。此後,隨著都市擴張、人口成長,西市場周邊陸續衍生出外廓賣店、魚賣店、淺草商場等建物,商品日趨多元、市場機能更趨完善。戰後,西市場商機依然蓬勃,一九六〇年代亦不乏歌舞廳進駐經營。但商圈的持續熱絡也為西市場的空間品質帶來了危機, 不斷增建的臨時建物,逐漸遮蔽了西市場建物原來的樣貌。
局長序
二〇〇三年臺南市政府將西市場本館、外廓賣店及香蕉倉庫指定為市定古蹟,開啟西市場的古蹟修復之路。複雜的空間環境、攤商安置等問題待克服,使得西市場直到二〇一七年才正式展開古蹟本體的修復工程,歷經三年半,終於在今年完成修復工程。在西市場完成古蹟修復工程之際,「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第八輯特別邀請府城才女陳秀琍執筆,將長期對西市場的歷史考察與田野調查,轉化為精采的圖文著作,帶領讀者化身時光旅人,穿行時空回到日治時期,探索西市場的百年風華,重溫最庶民、最日常的臺南生活記憶。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處長序】
最日常的臺南古蹟「西市場」大、小朋友的文資叢書
西市場,臺南人口中的大菜市,曾是日治時期南臺灣最大的市場,也是臺南第一處大型公有市場,承載幾世代臺南庶民生活的記憶,更是臺灣近代市場發展歷史的重要見證。西市場於二〇〇三年指定公告為臺南市定古蹟, 二〇一七年展開古蹟修復工程,歷經三年半,於今年修復完成,是臺南近年最受矚目的古蹟修復案之一。我們邀請「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第三輯《林百貨》的作者陳秀琍再次執筆,將其長年對西市場的觀察、田野調查,轉換成精采的圖文,帶著讀者穿梭時光迴廊,一起逛遊西市場。書中詳實記述西市場從一九〇五年至今,建築與周邊空間紋理、人群活動與商業行為的變化;同時,訪談了西市場內傳承數代的老店家,透過口述紀錄,將店家精采的市場故事呈現給讀者。「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第八輯除了陳秀琍向大眾訴說的西市場精采故事, 也突破過往叢書以大眾讀本為主的形式內容,針對學齡兒童另外規劃了遊戲
書。透過市場顧客、布行裁縫、魚漿店老闆、古蹟建築師等不同角色及遊戲任務的設計,讓小讀者們在閱讀與遊戲操作中認識西市場。文化資產保存的不只是建築硬體,更重要的是承載於其上的歷史文化及人群世代的生活記憶。竭誠邀請各位大、小朋友透過「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第八輯,和我們一同去「踅大菜市」,認識臺南最貼近庶民日常、最接地氣的古蹟「西市場」。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 林喬彬
【市長序】
百年西市場 見證臺灣公共衛生的里程碑
市場,是城市公共建築中與人民生活最為密切,也是最接近庶民的公共場域。臺南西市場不只是古蹟,更曾是臺南人美食材料重要的集散地。從有形的建築到無形的庶民文化,西市場都具有相當程度的地位,是見證臺南甚或臺灣百年前城市公共衛生的重要建築之一。早期臺灣的市場日中為市,傳統的魚菜肉市場缺乏公共衛生的觀念,生鮮現場宰殺造成環境髒亂,容易成為病媒溫床及傳染所在。日治後,一九〇四年臺南當時的民政長官基於公共衛生考量,將原本民營的屠畜場與市場統一由地方政府管理,一...
目錄
市長序 百年西市場 見證臺灣公共衛生的里程碑
局長序 最接地氣的古蹟「西市場」 日治時期南臺灣最大的公有市場
處長序 最日常的臺南古蹟「西市場」 大、小朋友的文資叢書
推薦序 西市場作為臺南市歷史文化社會 網路的放大器
前言 臺南人的大菜市
● 第一章 日中為市 明清時期的市場演變
荷蘭時期臺灣第一棟市場建築
明清時期寧南坊的菜市與柴市
西定坊與東安坊的魚市與市仔
地理與市集的關係
● 第二章 臺南市場 初見第一代木構建築
一八九六至一九〇〇年 臺南日治初期民設市場管理的開端
一九〇四年由公辦民營轉為公營市場
一九〇五年第一代西市場的誕生
臺南市場Logo 的徵選
西市場外空間的擴大使用
一九〇八年增設飲食店
一九〇九年東市場的興建與一九一一年西門分市場
一九一一年第一代冷藏庫興建與增築飲食店
● 第三章 災後重生 第二代洋風RC 建築
一九一一年暴風雨帶來毀滅 也帶來重生
第二代西市場 洋風華麗登場
一九一二至一九二七年解謎西市場水景照片的年代
一九三〇年本館整修與新館外賣店的興建
一九三二年西市場新館第二期工程與滋養軒
西市場的昭和時代電話亭
● 第四章 商業蓬發 西市場週遭層層興建
一九三三年淺草市場︵臺南淺草マーケツト︶
一九三二年西門町小公園露店遷移至西市場周邊
一九三三至一九三六年西市場後方田町夜市
田町四十二番地商店街
合同自動車株式會社︵原藤川自動車︶
招仙閣與壽芳樓
世界館與戎館
● 第五章 市場延伸 各類批發零售市場經營
臺南屠畜場
一九一三年臺南屠畜場的遷移
戰後的遷建
魚市場與相關團體的演變
一九一五年臺南魚市場︵小賣與批發︶的成立
一九三六年臺南魚市場遷移至安平運河
臺南青物市場
臺南州青果組合香蕉倉庫
● 第六章 戰後發展 大菜市黃金攤位的興衰
戰後西市場承租人大幅換血
戰後西市場增建形成小迷宮
市場部份土地出售成為私人產權
一九六六年西市場的火災事件
臺南果菜市場與國華街
南台物產與臺南農會之爭
西市場的露店
傳說中的國際商場與招仙閣
中央棟二樓國際酒家到藍天歌廳
● 第七章 風華再現 古蹟分段整修的歷程
古蹟整修的第一步 拆除第一波增建與溝通
西門淺草青春新天地的興建
二〇一七年古蹟整修開始 分區施工把影響降到最小
西市場古蹟相關建築的整修
西市場中央棟二樓的重建
百年前以採光與通風設計建構的綠空間
香蕉倉庫與西市場二期外賣店的整修
● 第八章 記憶市場 老店流水年華憶當年
北翼棟西賣店 西市場老字號生興商行家族
天水聯彩店 因緣際會布商轉型
從南北雜貨到山屋百貨行
山頭商店 山双商店 延續北翼棟的蔬菜批發商 228
五泰禮品行 隨著時代不斷地轉變
銀座西服 小店面大商機
阿瑞意麵 從阿祖的田町小吃說起
豐發魚漿 從旗魚漿轉型自創品牌
後記 寫於西市場二〇〇三到二〇二一
參考資料
市長序 百年西市場 見證臺灣公共衛生的里程碑
局長序 最接地氣的古蹟「西市場」 日治時期南臺灣最大的公有市場
處長序 最日常的臺南古蹟「西市場」 大、小朋友的文資叢書
推薦序 西市場作為臺南市歷史文化社會 網路的放大器
前言 臺南人的大菜市
● 第一章 日中為市 明清時期的市場演變
荷蘭時期臺灣第一棟市場建築
明清時期寧南坊的菜市與柴市
西定坊與東安坊的魚市與市仔
地理與市集的關係
● 第二章 臺南市場 初見第一代木構建築
一八九六至一九〇〇年 臺南日治初期民設市場管理的開端
一九〇四年由公辦民...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