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恩田陸靈媒媽媽長女病最透明的故事讀冊選讀陳思宏吳明益京極夏彥安寧照護兒童文學季暢銷5折起幸福文化66折起節稅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天染之色:書寫大臺北藍靛產業發展史

作者:蔡承豪

評價
1收藏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79 NT$ 355 NT$ 45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6月3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4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藉由歷史文獻的爬梳,
以及藍靛製作過程的考察,
重構藍靛產業的歷史風華,
找回來自土地的色彩。


色彩,是人們傳情達意的重要外顯媒介,並且是一個民族與文化的實際展現。打開大家的衣櫥,即可見代表個人特色的各色服飾。而走在街上,穿梭的人群則以各種色彩呈現對自身的情緒與情感。在各種民族活動當中,大塊的色彩更是直接揭示一地文化的重要指標。

17世紀開始,臺灣在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的規劃下,開啟了藍染作物的經營。之後即便歷經政權轉換,仍在臺灣人的戮力經營下,成為一個遍及臺灣多數平原及淺山地帶的重要產業。大臺北地區因擁有優越的地理條件,更是藍靛染料的重要生產中心,興盛的泥藍(mud indigo)輸出與染坊的染色事業,多方面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曾幾何時,在化學染料的衝擊下,藍靛產業逐漸失落,近期,在「一鄉鎮一特色」的推動下,以地方記憶與文化工藝的身分重回大眾眼前。本書藉由歷史文獻的爬梳,以及藍靛製作過程的考察,期能重構藍靛產業的歷史風華,找回來自土地的色彩。

本書特色
1.全面剖析臺灣藍靛產業的過去與現在。
2.解析藍靛的製作方式。
3.回望藍染曾經在臺灣的重要性。

藉由歷史文獻的爬梳,以及藍靛製作過程的考察,重構藍靛產業的歷史風華,找回來自土地的色彩。

作者簡介:

蔡承豪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現職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故宮文物月刊》編輯委員。

喜歡從各種艱澀的史料當中,挖掘小人物的故事與被忽略的歷史。主要著作有《「小的」台灣史》(合著)、〈清代前期臺灣府城的官署園林及遊憩空間之創建〉、〈跨境流動與詮釋建構: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牡丹社事件文物〉等。

各界推薦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近期最多人購買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