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點取全身409個穴位
每個穴位皆附上「骨骼定位圖」和「真人示範圖」,
搭配文字說明該穴位的功效、主治、按摩方式、精準定位及取穴法,
適用於按摩、指壓、拍打、刮痧、拔罐、艾炙、針刺、導引等,
是專業人士及一般民眾的最佳工具書。
以十二經脈區分章節,
並依【身體各部位】、【功效】、【主治症狀】、【常見病症】編輯多種索引,
方便讀者在各種情況下查找穴位。本書一共收錄十四經脈所屬腧穴361個、經外奇穴48個,對每個穴位的精確定位、快速取法、功效、主治、按摩方法等要領,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不僅配有準確的骨骼定位圖,還有真人示範圖,方便一一對照,達到易學易用的目的。無論是有專業基礎的醫學工作者,都會受益匪淺。
◎十二經脈簡介‧手太陰肺經
一側11個穴位,左右共22個穴位,分布於手部和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
主治病候:喉、胸、肺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咳嗽、氣喘、咳血、傷風、胸部脹滿、咽喉腫痛,以及手臂內側前緣痛、肩背疼痛等。
‧手陽明大腸經
一側20個穴位,左右共40個穴位。首穴商陽,末穴迎香。分布於手部,清熱、消腫、止痛的效果極佳。
主治病候:頭面、五官、咽喉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例如:口乾、鼻塞、齒痛、頸腫、面癱、腹痛、腸鳴、泄瀉、便祕、痢疾等。
‧足陽明胃經
一側45個穴位,左右共90個穴位,分布於腿部前外側面、腹部、胸部和頭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厲兌。
主治病候:胃腸病,頭面、目、鼻、口、齒痛,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例如:胃脹、腹脹、水腫、咽喉腫痛、鼻衄(鼻出血)、胸脅部疼痛等。
‧足太陰脾經
一側21個穴位,左右共42個穴位,分布於胸部至足部。首穴隱白,末穴大包。
主治病候:胃病、婦科、前陰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例如:腹脹、便溏(大便不成形)、下痢、胃脘痛、噯氣、身重無力、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等。
‧手少陰心經
一側9個穴位,左右共18個穴位,分布於手部和腋窩。首穴極泉,末穴少衝。擅長寧心安神、活絡止痛,能改善心痛、心悸等症狀。
主治病候:心、胸、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例如:心痛、咽乾、口渴、目黃、脅痛、上臂內側疼痛、手心發熱等。
‧手太陽小腸經
一側19個穴位,左右共38個穴位,分布於手部、肩部、頸部和面部。首穴少澤,末穴聽宮。
主治病候:頭、項、耳、目、咽喉病,熱病,神經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例如:少腹痛、耳聾、目黃、頰腫、咽喉腫痛、肩臂外側後緣痛等。
‧足太陽膀胱經
一側67個穴位,左右共134個穴位,分布於頭面部、頸部、背腰部,以及腿部後正中線和足外側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陰。
主治病候:頭、項、目、背、腰、下肢病症,神志病。
‧足少陰腎經
一側27個穴位,左右共54個穴位,分布於腿部、胸腹部。首穴湧泉,末穴俞府。
主治病候:婦科病,前陰病,腎、肺、咽喉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例如:咳血、氣喘、舌乾、咽喉腫痛、水腫、大便祕結、泄瀉、腰痛、脊股內後側痛、萎軟無力、足心熱等病症。
‧手厥陰心包經
一側9個穴位,左右共18個穴位,分布於手部和胸部。首穴天池,末穴中衝。
主治病候: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例如:心痛、胸悶、心悸、心煩、癲狂(精神錯亂)、腋下腫、肘臂攣急(肌肉緊張或抽動)等症。
‧手少陽三焦經
一側23個穴位,左右共46個穴位,分布於手部、頸部和頭部。首穴關衝,末穴絲竹空。
主治病候:頭、耳、目、胸脅、咽喉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例如:腹脹、水腫、遺尿、小便不利、耳鳴、耳聾、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頰腫、耳後、肩臂肘部外側疼痛等症。
‧足少陽膽經本經
一側44個穴,左右兩側共88個穴,分布於腿部外側面,以及臀、側胸、側頭部。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竅陰。
主治病候:頭、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例如:口苦、目眩、瘧疾、頭痛、頷痛、下肢外側痛、足外側痛、足外側發熱等症。
‧足厥陰肝經
一側14個穴位,左右共28個穴位,分布於腿部、胸腹部。首穴大敦,末穴期門。
主治病候:肝病,婦科、前陰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例如:腰痛、胸滿、呃逆、遺尿、小便不利、疝氣、小腹痛等症。
‧任脈
一名一穴,共計24個穴位,分布於面部、頸部、胸部和腹部的前正中線上。
主治病候:腹、胸、頸、頭面的局部病症和相應的內臟、器官疾病,如腹脹、腸鳴、泄瀉、失眠、健忘、嘔吐、心悸、胸痛、喉痺、咽腫等病症。
‧督脈
共28個穴,分布於頭、面、項、背、腰、骶部的後正中線上。首穴長強,末穴齦交。
主治病候:頭腦、五官、脊髓及四肢的病症,例如頭痛、項強、頭重、腦轉、耳鳴、眩暈、眼花、嗜睡、癲狂(精神錯亂)、腰脊強痛、俯仰不利、抽搐、麻木及中風不語等。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劉乃剛
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中醫針灸科主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博士。多年從事針灸腧穴研究、針刀基礎和臨床研究工作,對人體穴位定位、配穴祛病等居家保健療法有深入的研究,主編針灸穴位類著作二十多部,如《最新國際標準針灸穴位掛圖》、《準確找穴按摩速查》、《手耳頭足脊柱定位+按摩》等,非常暢銷且受讀者歡迎。
在醫學專業上,參加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兩項,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一等獎、中國科協第八屆博士生年會優秀論文、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優秀博士生論文評選優秀論文、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獎等各級各類獎項七項。擁有國家專利一項。
章節試閱
第2章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在體內深處起於中焦,向下聯絡大腸,回繞過來向上穿過橫膈膜,從肺與氣管、喉嚨相聯繫的部位橫行出來靠近體表,向下沿上臂內側,下行到肘中,沿前臂內側邊緣,經過魚際,並沿著魚際的邊緣,出大拇指的內側端。
手太陰肺經一側11個穴位,左右共22個穴位,其中9個分布於上肢,2個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聯繫的臟腑有胃、肺、咽、大腸,所以能夠治療這些臟器和器官所在部位的疾病。
‧主治病候:
喉、胸、肺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咳嗽、氣喘、咳血、傷風、胸部脹滿、咽喉腫痛,以及手臂內側前緣痛、肩背疼痛等。
‧經穴歌訣:
手太陰肺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訣,俠白尺澤孔最存,
列缺經渠太淵涉,魚際少商如韭葉,左右二十二孔穴。
◎中府 LU1
功效:止咳平喘,清瀉肺熱,通經活絡。
主治:肺炎,哮喘,胸痛,肺結核,支氣管擴張。
按摩:右手中間三指併攏,順時針方向揉按中府穴;再用左手以同樣的方式,逆時針方向揉按中府。每次左右各1~3分鐘。
精準定位:在胸部,橫平第一肋間隙,鎖骨下窩外側,前正中線旁開6寸。
3秒取穴:正立,雙手叉腰,鎖骨外側端下方有一凹陷,該處再向下1橫指即是。
◎雲門 LU2
功效:止咳平喘,清肺理氣,瀉四肢熱。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肩痛,肩關節內側痛。
按摩: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點揉雲門穴,每次左右各按1~3分鐘。
精準定位:在胸部,鎖骨下窩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內緣,前正中線旁開6寸。
3秒取穴:正立,雙手叉腰,鎖骨外側端下方的三角形凹陷處即是。
◎天府 LU3
功效:調理肺氣,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主治:咳嗽,氣喘,鼻塞,上臂內側疼痛。
按摩:經常用中指指腹揉按天府穴,每次左右各按1~3分鐘。
精準定位:在臂前區,腋前紋頭下3寸,肱二頭肌橈側緣處。
3秒取穴:手臂向前平舉,俯頭。鼻尖接觸上臂內側處即是。
◎俠白 LU4
功效:止咳平喘,宣肺理氣,寬胸和胃。
主治:咳嗽,氣喘,胸悶,乾嘔,上臂內側神經痛。
按摩:經常用中指指腹揉按俠白穴,每次左右各按1~3分鐘。
精準定位:在臂前區,腋前紋頭下4寸,肱二頭肌橈側緣處。
3秒取穴:先找到天府穴( 見左頁),向下1橫指處即是。
◎尺澤 LU5
功效:清熱和胃,通絡止痛,止咳平喘。
主治:咳嗽,氣喘,咳血,胸部脹滿,熱病,咽喉腫痛,嘔吐,泄瀉。
按摩:彎曲拇指,以指腹按壓尺澤穴,每次左右各按壓1~3分鐘。。
精準定位:在肘區,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橈側緣凹陷中。
3秒取穴:先找到肱二頭肌腱,在其橈側的肘橫紋中取穴。
◎孔最 LU6
功效:清熱止血,潤肺理氣,平喘利咽。
主治:咳嗽,氣喘,咳血,咽喉腫痛,肘臂痛,痔瘡。
按摩:用拇指指腹按壓孔最穴,每次左右各按1~3分鐘。
精準定位:在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方7寸,尺澤穴與太淵穴的連線上。
3秒取穴:手臂前伸,於腕橫紋處定太淵穴(見30頁),再於肘橫紋中定尺澤穴(見本頁),兩穴連線上,太淵穴上方7寸即是。
◎列缺 LU7
功效:止咳平喘,通經活絡,利水通淋。
主治:咳嗽,氣喘,少氣不足以息,偏頭痛、正頭痛,頸項僵硬,落枕,頸椎病,
咽喉疼痛。
按摩:用食指指腹揉按列缺穴,每次左右各按1~3分鐘。
精準定位:在前臂,腕骨橈側遠端橫紋上方1.5寸,伸拇短肌腱與外展拇長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3秒取穴:兩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壓另一手橈骨莖突上,食指尖到達處即是。
◎經渠 LU8
功效:宣肺利咽,降逆平喘,通經活絡。
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胸部脹滿,胸背痛,掌心發熱,無脈症。
按摩:用中指指腹揉經渠穴,每次左右各按4~5分鐘。
精準定位:在前臂內側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方1寸,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
3秒取穴:伸手,掌心向上,用一手為另一手把脈,中指指端所在的位置即是。
◎太淵 LU9
功效:止咳化痰,通調血脈,通經活絡。
主治:無脈症,脈管炎,肺炎,心搏過速,膈肌痙攣。
按摩: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淵穴,每次左右各按1~3分鐘。
精準定位:在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外展拇長肌腱尺側的凹陷中。
3秒取穴:掌心向上,腕橫紋外側摸到橈動脈,其外側即是。
◎魚際 LU10
功效:清熱利咽,止咳平喘,通經活絡。
主治:咳嗽,咳血,發熱,咽喉腫痛,失音。
按摩:平時可經常兩手對搓,也可以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按壓魚際穴,感覺酸痛
時,再持續一會兒。
精準定位:在手外側,第一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
3秒取穴:一手輕握另一手手背,大拇指指尖垂直下按第一掌骨中點肉際處即是。
◎少商 LU11
功效:解表清熱,通利咽喉,甦厥(復甦暈厥)開竅。
主治:咽喉腫痛,慢性咽炎,小兒驚風,熱病,中暑,嘔吐。
按摩:用拇指尖輕輕掐揉少商穴,揉到少商穴不痛。
精準定位:在手指,大拇指末節橈側,指甲根角側旁開0.1指寸。
3秒取穴:將大拇指伸直,用另一手大拇指彎曲掐按該手大拇指甲角邊緣處即是。
第2章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在體內深處起於中焦,向下聯絡大腸,回繞過來向上穿過橫膈膜,從肺與氣管、喉嚨相聯繫的部位橫行出來靠近體表,向下沿上臂內側,下行到肘中,沿前臂內側邊緣,經過魚際,並沿著魚際的邊緣,出大拇指的內側端。
手太陰肺經一側11個穴位,左右共22個穴位,其中9個分布於上肢,2個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聯繫的臟腑有胃、肺、咽、大腸,所以能夠治療這些臟器和器官所在部位的疾病。
‧主治病候:
喉、胸、肺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咳嗽、氣喘、咳血、傷風、胸部脹滿、咽喉腫痛,以...
作者序
前言
經絡與腧穴(即穴位)是中醫療法的基礎部分,快速精準地取穴是展開穴位治療的前提。然而,目前大多數圖書對於如何快速且準確地取穴都語焉不詳。本書與其他取穴圖書不同的地方是,介紹了簡便的取穴技巧,並搭配了相關圖示,可以讓您在三秒鐘內輕鬆準確地找到穴位。
本書一共收錄十四經脈所屬腧穴361個、經外奇穴48個,對每個穴位的精確定位、快速取法、功效、主治、按摩方法等要領,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以便您查閱和使用。書中介紹的每個穴位,不僅配有準確的骨骼定位圖,還有真人示範圖,方便您一一對照,達到易學易用的目的。
無論您是有專業基礎的醫學工作者,還是中醫愛好者,相信本書對每個穴位的精細講解,都會使您受益匪淺。
前言
經絡與腧穴(即穴位)是中醫療法的基礎部分,快速精準地取穴是展開穴位治療的前提。然而,目前大多數圖書對於如何快速且準確地取穴都語焉不詳。本書與其他取穴圖書不同的地方是,介紹了簡便的取穴技巧,並搭配了相關圖示,可以讓您在三秒鐘內輕鬆準確地找到穴位。
本書一共收錄十四經脈所屬腧穴361個、經外奇穴48個,對每個穴位的精確定位、快速取法、功效、主治、按摩方法等要領,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以便您查閱和使用。書中介紹的每個穴位,不僅配有準確的骨骼定位圖,還有真人示範圖,方便您一一對照,達到易學易用的目的。
...
目錄
前言
第1章 常用取穴定位法
體表解剖標記定位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簡便取穴法
(*穴位名稱後方的英數編號,為該穴位的國際代碼。)
第2章 手太陰肺經
中府 LU1、雲門 LU2、天府 LU3、俠白 LU4、尺澤 LU5
孔最 LU6、列缺 LU7、經渠 LU8、太淵 LU9、魚際 LU10
少商 LU11
第3章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LI1、二間 LI2、三間 LI3、合谷 LI4、陽溪 LI5
偏歷 LI6、溫溜 LI7、下廉 LI8、上廉 LI9、手三里 LI10
曲池 LI11、肘髎 LI12、手五里 LI13、臂臑 LI14、肩髃 LI15
巨骨 LI16、天鼎 LI17、扶突 LI18、口禾髎 LI19、迎香 LI20
第4章 足陽明胃經
承泣 ST1、四白 ST2、巨髎 ST3、地倉 ST4、大迎 ST5
頰車 ST6、下關 ST7、頭維 ST8、人迎 ST9、水突 ST10
氣舍 ST11、缺盆 ST12、氣戶 ST13、庫房 ST14、屋翳 ST15
膺窗 ST16、乳中 ST17、乳根 ST18、不容 ST19、承滿 ST20
梁門 ST21、關門 ST22、太乙 ST23、滑肉門 ST24、天樞 ST25
外陵 ST26、大巨 ST27、水道 ST28、歸來 ST29、氣衝 ST30
髀關 ST31、伏兔 ST32、陰市 ST33、梁丘 ST34、犢鼻 ST35
足三里 ST36、上巨虛 ST37、條口 ST38、下巨虛 ST39、豐隆 ST40
解溪 ST41、衝陽 ST42、陷谷 ST43、內庭 ST44、厲兌 ST45
第5章 足太陰脾經
隱白 SP1、大都 SP2、太白 SP3、公孫 SP4、商丘 SP5
三陰交 SP6、漏谷 SP7、地機 SP8、陰陵泉 SP9、血海 SP10
箕門 SP11、衝門 SP12、府舍 SP13、腹結 SP14、大橫 SP15
腹哀 SP16、食竇 SP17、天溪 SP18、胸鄉 SP19、周榮 SP20
大包 SP21
第6章 手少陰心經
極泉 HT1、青靈 HT2、少海 HT3、靈道 HT4、通里 HT5
陰郄 HT6、神門 HT7、少府 HT8、少衝 HT9
第7章 手太陽小腸經
少澤 SI1、前谷 SI2、後溪 SI3、腕骨 SI4、陽谷 SI5
養老 SI6、支正 SI7、小海 SI8、肩貞 SI9、臑俞 SI10
天宗 SI11、秉風 SI12、曲垣 SI13、肩外俞 SI14、肩中俞 SI15
天窗 SI16、天容 SI17、顴髎 SI18、聽宮 SI19
第8章 足太陽膀胱經
睛明 BL1、攢竹 BL2、眉衝 BL3、曲差 BL4、五處 BL5
承光 BL6、通天 BL7、絡卻 BL8、玉枕 BL9、天柱 BL10
大杼 BL11、風門 BL12、肺俞 BL13、厥陰俞 BL14、心俞 BL15
督俞 BL16、膈俞 BL17、肝俞 BL18、膽俞 BL19、脾俞 BL20
胃俞 BL21、三焦俞 BL22、腎俞 BL23、氣海俞 BL24、大腸俞 BL25
關元俞 BL26、小腸俞 BL27、膀胱俞 BL28、中膂俞 BL29、白環俞 BL30
上髎 BL31、次髎 BL32、中髎 BL33、下髎 BL34、會陽 BL35
承扶 BL36、殷門 BL37、浮郄 BL38、委陽 BL39、委中 BL40
附分 BL41、魄戶 BL42、膏肓 BL43、神堂 BL44、譩譆 BL45
膈關 BL46、魂門 BL47、陽綱 BL48、意舍 BL49、胃倉 BL50
肓門 BL51、志室 BL52、胞肓 BL53、秩邊 BL54、合陽 BL55
承筋 BL56、承山 BL57、飛揚 BL58、跗陽 BL59、崑崙 BL60
僕參 BL61、申脈 BL62、金門 BL63、京骨 BL64、束骨 BL65
足通谷 BL66、至陰 BL67
第9章 足少陰腎經
湧泉 KI1、然谷 KI2、太溪 KI3、大鍾 KI4、水泉 KI5
照海 KI6、復溜 KI7、交信 KI8、築賓 KI9、陰谷 KI10
橫骨 KI11、大赫 KI12、氣穴 KI13、四滿 KI14、中注 KI15
肓俞 KI16、商曲 KI17、石關 KI18、陰都 KI19、腹通谷 KI20
幽門 KI21、步廊 KI22、神封 KI23、靈墟 KI24、神藏 KI25
彧中 KI26、俞府 KI27
第10章 手厥陰心包經
天池 PC1、天泉 PC2、曲澤 PC3、郄門 PC4、間使 PC5
內關 PC6、大陵 PC7、勞宮 PC8、中衝 PC9
第11章 手少陽三焦經
關衝 TE1、液門 TE2、中渚 TE3、陽池 TE4、外關 TE5
支溝 TE6、會宗 TE7、三陽絡 TE8、四瀆 TE9、天井 TE10
清泠淵 TE11、消濼 TE12、臑會 TE13、肩髎 TE14、天髎 TE15
天牖 TE16、翳風 TE17、瘈脈 TE18、顱息 TE19、角孫 TE20
耳門 TE21、耳和髎 TE22、絲竹空 TE23
第12章 足少陽膽經
瞳子髎 GB1、聽會 GB2、上關 GB3、頷厭 GB4、懸顱 GB5
懸釐 GB6、曲鬢 GB7、率谷 GB8、天衝 GB9、浮白 GB10
頭竅陰 GB11、完骨 GB12、本神 GB13、陽白 GB14、頭臨泣 GB15
目窗 GB16、正營 GB17、承靈 GB18、腦空 GB19、風池 GB20
肩井 GB21、淵腋 GB22、輒筋 GB23、日月 GB24、京門 GB25
帶脈 GB26、五樞 GB27、維道 GB28、居髎 GB29、環跳 GB30
風市 GB31、中瀆 GB32、膝陽關 GB33、陽陵泉 GB34、陽交 GB35
外丘 GB36、光明 GB37、陽輔 GB38、懸鐘 GB39、丘墟 GB40
足臨泣 GB41、地五會 GB42、俠溪 GB43、足竅陰 GB44
第13章 足厥陰肝經
大敦 LR1、行間 LR2、太衝 LR3、中封 LR4、蠡溝 LR5
中都 LR6、膝關 LR7、曲泉 LR8、陰包 LR9、足五里 LR10
陰廉 LR11、急脈 LR12、章門 LR13、期門 LR14
第14章 任脈
會陰 CV1、曲骨 CV2、中極 CV3、關元 CV4、石門 CV5
氣海 CV6、陰交 CV7、神闕 CV8、水分 CV9、下脘 CV10
建里 CV11、中脘 CV12、上脘 CV13、巨闕 CV14、鳩尾 CV15
中庭 CV16、膻中 CV17、玉堂 CV18、紫宮 CV19、華蓋CV20
璇璣 CV21、天突 CV22、廉泉 CV23、承漿 CV24
第15章 督脈
長強 GV1、腰俞 GV2、腰陽關 GV3、命門 GV4、懸樞 GV5
脊中 GV6、中樞 GV7、筋縮 GV8、至陽 GV9、靈台 GV10
神道 GV11、身柱 GV12、陶道 GV13、大椎 GV14、啞門 GV15
風府 GV16、腦戶 GV17、強間 GV18、後頂 GV19、百會 GV20
前頂 GV21、囟會 GV22、上星 GV23、神庭 GV24、素髎 GV25
水溝 GV26、兌端 GV27、齦交 GV28、印堂 GV29
第16章 經外奇穴
‧頭面頸部
四神聰 EX-HN1、當陽 EX-HN2、魚腰 EX-HN4、太陽 EX-HN5
耳尖 EX-HN6、球後 EX-HN7、上迎香 EX-HN8、內迎香 EX-HN9
聚泉 EX-HN10、海泉 EX-HN11、金津 EX-HN12、玉液 EX-HN13
翳明 EX-HN14、頸百勞 EX-HN15
‧胸腹部
子宮 EX-CA1
‧背部
定喘 EX-B1、夾脊 EX-B2、胃脘下俞 EX-B3、痞根 EX-B4
下極俞 EX-B5、腰宜 EX-B6、腰眼 EX-B7、十七椎 EX-B8
腰奇 EX-B9
‧手部
肘尖 EX-UE1、二白 EX-UE2、中泉 EX-UE3、中魁 EX-UE4、
大骨空 EX-UE5、小骨空 EX-UE6、腰痛點 EX-UE7
外勞宮 EX-UE8、八邪 EX-UE9、四縫 EX-UE10、十宣 EX-UE11
‧腿部
髖骨 EX-LE1、鶴頂 EX-LE2、百蟲窩 EX-LE3、內膝眼 EX-LE4
膝眼 EX-LE5、膽囊 EX-LE6、闌尾 EX-LE7、內踝尖 EX-LE8
外踝尖 EX-LE9、八風 EX-LE10、獨陰 EX-LE11、氣端 EX-LE12
附錄1:穴位索引(依部位分類)
附錄2:功效索引
附錄3:主治症狀索引
附錄4:穴位索引(按筆劃順序)
附錄5:常見病症選穴速查表
前言
第1章 常用取穴定位法
體表解剖標記定位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簡便取穴法
(*穴位名稱後方的英數編號,為該穴位的國際代碼。)
第2章 手太陰肺經
中府 LU1、雲門 LU2、天府 LU3、俠白 LU4、尺澤 LU5
孔最 LU6、列缺 LU7、經渠 LU8、太淵 LU9、魚際 LU10
少商 LU11
第3章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LI1、二間 LI2、三間 LI3、合谷 LI4、陽溪 LI5
偏歷 LI6、溫溜 LI7、下廉 LI8、上廉 LI9、手三里 LI10
曲池 LI11、肘髎 LI12、手五里 LI13、臂臑 LI14、肩髃 LI15
巨骨 LI16、天鼎 LI17、扶突 LI18、口禾...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