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決定了選擇,選擇決定了行為,
行為成為習慣,習慣則造就每個人的一生。
暢銷經典《格局,決定你的結局》作者、
最貼近人性的心靈作家何權峰全新力作,
教你掌握心態的力量,成就更美好的人生。人生停滯不前,不是自己能力不夠,而是不相信。
相信自己「做得到」,就會堅持;
認為自己「做不到」,則會很快放棄。
你如何看待自己,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有外在的障礙都是來自於內心的障礙,
讓自己看起來開心,就會真的開心。
你不必覺得今天是美好的一天,只要表現得像是就好了。
假裝成自己所希望的那種人,就會逐漸變成那種人。
多留意美好的事物,就會發現事情真的如此美好。
你尋找什麼,就會發現什麼世界。
改變心態,就能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當你動心轉念,展露微笑,生活也將以微笑回應。
快樂並不是在外面,它是在你心裡面。
心沒問題,一切都沒問題;心轉變了,世界也會跟著改變。
心態一轉,格局便不一樣,人生也會因此而豁然開朗。
★給想要改變的你,美好心靈處方籤★
能夠保持微笑的五種心態
▍謙卑心,承認無知是求知的第一步
▍感恩心,別把習以為常視為理所當然
▍包容心,為多大事生氣就有多大氣度
▍平常心,一切不如意都只是暫時
▍快樂心,心態決定你的狀態
能夠改變生活的五種選擇
▍專注力,多留意美好事物、幸福時刻
▍影響力,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的祝福
▍主動力,凡事都為自己的快樂而做
▍改變力,想改善情緒,從改變行為開始
▍習慣力,美好的結果,源自於重複
作者簡介:
何權峰
最貼近人性的心靈作家
醫師兼作家,同時也在大學授課,專長是腦神經科學。一九九五年他開始寫作,早期為《聯合報》、《常春月刊》、《拾穗雜誌》等撰寫醫學專欄。隨後,因接觸「心理神經免疫學」,觸發了他對心靈層面的探究。於是何醫師改變了方向,他開始寫心靈成長和勵志類作品。目前他所出版的心靈勵志書,已超過七十本。
在台港澳、星馬、中國大陸等地區擁有眾多讀者。他的筆觸細膩,平易中顯哲理,妙趣中見智慧。對問題有很深的洞悉,不單只是「診斷問題」,同時還提供視野將心靈提升至更高的層次,「如此,讀者所獲得的,就不單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全新的人生。」何醫師如是說。
章節試閱
◆你對自己說什麼,決定你的表現
我們每天用到的對話有兩種:一種是跟別人對話,一種是跟自己對話。後者與日常溝通時使用的言語有別,是我們下意識浮現腦海的思考,也就是沒有表現在外的聲音。
就像現在,我腦中有個聲音提醒我今天的行程,要回的電話,討論新計畫;另一個聲音在抱怨昨天太晚睡,害我精神不濟;還有個聲音說:「我的寫作速度太慢了,再不快一點,就會超過截稿日期。」
研究顯示我們一天有超過五萬個念頭,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研究更證實,這些我們正在做的「對話」會嚴重的影響生活品質。以前例來說,當我一邊寫作,一邊想著「我精神不濟,沒辦法完成」,結果會怎樣?會變得反應遲鈍,陷入焦慮,對吧。
內在聲音就像背景音樂一樣,無時無刻在耳邊環繞。很不幸地,因為我們常常接收這些想法,很習慣腦中這些批判的聲音。久而久之,已經無感。就像這牛舍工頭一樣—
在德州一場大型家畜展開場之前,現場直播的新聞報導。記者攔住牛舍工頭,皺著鼻子,咧嘴說道:「天啊,你怎麼受得了這味道?」工頭茫然地望著這位記者回答:「什麼味道?」他已經麻痺、習慣了。
▶能夠帶來改變的,不是激勵者的話,而是自己的話
我曾跟一位朋友談過,他剛升遷新職務,必須定期舉辦公開演講。讓他倍感壓力的是要面對的聽眾是專業人士。為了加強自己的演說技巧,他參加了許多課程。他覺得受到激勵,技術也進步了,但焦慮依舊。每次演講前一再排練,但等他一踏上講台,這些對話情節又跑出來。
「糟了,我又緊張到手抖!這些人根本就沒興趣聽,有幾個人起身走出去—毀了,我看起來像小丑嗎?現在該怎麼辦呢?我根本不行,我完蛋了。」
「如果有人跟我說這些話,我也沒辦法說下去。」我說:「很顯然你的問題並非缺乏技巧和能力,而是自我對話干擾。」
知道他很喜歡NBA的球星柯瑞。我請他試著想像一下,如果柯瑞拿到球時,腦中一直想著「我根本不行」、「我狀況不好」或「這球我投不進」,會怎樣?你覺得他能發揮原本的實力嗎?
「你就是這樣。」我對他說。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人不斷懷疑、挑剔、責備自己,還能表現出色。
外在激勵能產生的效能,都是短暫的。外在激勵也許會讓你振作,卻不會讓你堅持很久。它能影響你做出改變,但不能讓你真正改變。那就是為什麼多數人在讀過勵志書,或者聽過激勵的演講後,不久又「打回原形」。能夠帶來真正改變的,不是激勵者的話,而是我們自己的話。
▶開始觀察內在的聲音,改變自我對話
改變的首要步驟是學習從話語中覺察。審視自己經常自動跑出來的想法,或內在的聲音,那是誰的聲音?那些想法和信念並不是「與生俱來」,所以它是從哪來的?是父母、老師、老闆、朋友、親戚或伴侶?是誰對你說的話?你越能覺察,就越能改變自己。
當你做得不夠好,或覺得自己看起來不對勁時,傾聽你與自己的對話,你對自己說了些什麼?這些話是否正確,可能帶來什麼影響?
慶幸的是,我們可以重新改寫頭腦的程式,只要你有意願,隨時可以進行修改。這裡有很棒的例子:
我喜歡我的樣子,我喜歡人生快活的樣子。
我很聰明,我的思考敏捷,反應快。
我做得真好,我很快樂、我很棒。
我喜歡跟大家在一起,我對很多事情都有興趣。
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也相信我的努力,最後一定會成功。
你能夠想像每天用這些話帶給你的力量。想像孩子從小時,有這些語導入他們的信念,將迎來多麼開闊的未來。再想想那個無時無刻對你說話的角色,如果他就是你,為什麼不說些正面的話呢?
曾讀到一本書,談「我是」的力量。當我們說話時,不論我們在「我」字的後面說出是什麼,都會變成人生的實相。比如你說「我好累」、「我好擔心」、「我好沮喪」,你就是把這些狀態導入生命之中。所以你要改變做法,將自己想要的東西導入生命中,像是「我很重要」、「我充滿能量」、「我一直都很優秀」等。
每天向自己重申你對人生的期望,就像你已經得到了一樣,不斷肯定地陳述它,最後都會降臨在你身上。
◆惟有自己,能決定自己的價值
每次有人問要如何提升自我價值,我總會反問為什麼價值低落?
你的自我價值是怎麼來的,仔細想想,是否依據長相、收入、工作、讀名校、用名牌、身居要職等外在條件?還是你認為大家都喜歡你、推崇你,就是高價值、是個很棒的人;若大家不喜歡你,不理你,就價值低落,覺得自己是沒用的人?
如果是這樣的話,自我價值必定起起落落,搖擺不定。看不見自己的價值,就會轉向外在,尋找他人的認可和肯定,最後勢必導致依賴性的價值感,很在乎別人的眼光。而越是在意他人眼光,會越想得到別人認可和肯定,無疑地又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中。
我們以為只要有成就,價值就會提升。其實剛好相反:許多成功人士充滿自我懷疑,為了鞏固自己值得存在、自己是夠好的,就必須不停的向他人來證明自己。同樣地,有人拚命想得到別人的愛,認為自己得到的愛不夠多,其實內心深處是懷疑自己不夠好,不值得愛。
無法自我認同,外界再多肯定也沒用。覺得自己不值愛,即使被愛也不會相信。就像有些人沒錢的時候覺得「我是因為太窮了沒人愛」,結果賺到了錢,終於有人愛了,心裡又懷疑,「對方到底是愛我還是愛我的錢?」對一個沒有自信的人來說,就算你誇獎他,他可能只會覺得你是為了安慰他,或是虛情假意。
▶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決定可以感受到多少愛
有位沒自信的太太,不斷纏著丈夫問:「你愛不愛我?」
丈夫或許礙於羞澀,或許無心回答,一直默不作聲。
太太問得興起,儘管丈夫不作答,仍是膩聲直問:「你愛不愛我嗎?到底愛不愛我……」
丈夫人仍不作答,到了末了,她竟假戲真作,哭了起來:「你不回答,我就知道你不愛我了。」
丈夫也急了,忙道:「我怎麼會不愛你呢?我若是不愛你,又怎麼會娶你當老婆?」
哪知,太太哭得更傷心:「你看,我就知道你不愛我了,你的兩句話當中,都有「不愛你」三個字……」
我們評價別人的行為,也正是我們自我價值的反映。依附別人給予自己價值,代表你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那如果別人不給呢,是否價值也蕩然無存?
收到讀者來信,常常聽到有人走不出失戀與不健康的情感,明知道自己在這段關係裡非常委屈,得不到尊重或愛,卻無法斷念離開。一次又一次用委屈、犧牲來取悅或討好對方,愛也一點一點從關係中流失。這就是因為你沒看見自己的價值。
失戀令人心痛,但最為痛心的,不是失去愛情,而是失去了自己。當我們能看見自己的好,就不需要刻意討好;懂得尊重自己,重視自己的感受,並在關係裡維持對等,別人也會如此。因為終究是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決定了自己如何被對待,以及感受到多少愛。
▶價值來自於你存在,不在於你做了什麼
想建立自我價值必須由內開始,由自我認同開始,不管你有多少缺點或不完美,這也是你獨一無二的部分。去喜愛、去接納自己本來面目:「這就是我」,接受自己的缺陷,接受自己的膽小,接受自己反應慢。毫不隱瞞自己的一切,擁抱它們,內心就會產生自信與力量。
為什麼?想像一下,當有一個人,對你全然接納,喜歡你的一切,是否讓你自信大增,覺得有價值?
曾有人問:「像我這麼普通,一事無成,怎麼可能有價值?」
想想剛出生的嬰兒什麼都不會,就只躺著等著餵食、洗澡、換尿布,有什麼價值?嬰兒天真無邪、單純可愛、笑容燦爛,帶給人快樂與希望。
你的存在本來就有價值,不在於你做了什麼,或證明什麼。青菜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但未必獲得青睞;香花散發芬芳,不會因無人讚賞就不香;一千元的鈔票即使弄髒,丟到垃圾桶裡,價值還是不變。即使不起眼的泥巴,也能長出花草樹木,生出莊稼,生出萬物。
記住,任何人都可以給你評價,惟有我們自己,能決定自己的價值。
自我價值感是小時候就有,你可能已經記憶模糊或遺忘了。仔細觀察小孩,特別是當他們正在玩樂時,你會發現,小孩很單純自在,不會想太多,不會扭捏或不安,而且真誠無畏地表達自己,展現自己,一點也不會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評價。
回到小孩那份單純自在—「這就是我,喜不喜歡隨你」。這就是自信,也是高自我價值的表現。
◆你對自己說什麼,決定你的表現
我們每天用到的對話有兩種:一種是跟別人對話,一種是跟自己對話。後者與日常溝通時使用的言語有別,是我們下意識浮現腦海的思考,也就是沒有表現在外的聲音。
就像現在,我腦中有個聲音提醒我今天的行程,要回的電話,討論新計畫;另一個聲音在抱怨昨天太晚睡,害我精神不濟;還有個聲音說:「我的寫作速度太慢了,再不快一點,就會超過截稿日期。」
研究顯示我們一天有超過五萬個念頭,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研究更證實,這些我們正在做的「對話」會嚴重的影響生活品質。以前例來說,當我一邊寫作,一邊...
作者序
人們每天的生活形式都差不多,做的事也不同小異,上班上學,吃飯睡覺,
工作謀生、與人相處……。然而,現在問題來了:如果大家都差不多,那麼是
什麼讓人變得不同?
同一工作,為什麼有人說好,有人喊苦?
同一團體,為什麼有人樂在其中,有人痛苦萬分?
同一困境,為什麼會造就一些人,摧毀另一些人?
同一經歷,為什麼有人視為學習機會,有人受害者自居?
同一起點,為什麼有人能持續進步,有人永遠只是原地踏步?
同一環境,為什麼有人總能如魚得水,有人舉步維艱,處處碰壁?
關鍵就在心態。什麼是心態?它是一種由行為舉止所展現出的內在感覺。心態會影響我們如何思考、待人處事,應對與處理的方式,決定事態的發展。簡言之,你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狀態。
一個有敷衍心態的人,所表現出來的就是草率馬虎,應付了事;有消極心態的人,裹足不前,得過且過,總和機會擦肩而過;有輸家心態的人常會說:「這太困難」、「沒機會了」、「我沒辦法」、「我辦不到」……往往未戰先敗;一味抱持悲觀心態,事態就會向著你最不願意看到的方向發展;有受害者心態的人,習慣把問題和錯誤歸咎於別人,內心充滿憤怒和不滿,最終成了名副其實的受害者。
轉換心態其實都在轉瞬的念頭。在樂觀的人眼裡,每個問題總能看到機會,原來不可能的事也變成可能。積極心態的人,勇於挑戰,生活永遠充滿希望;有包容的心態,不再與人衝突與磨擦,心胸愈來愈寬廣。知足感恩的心態,讓人擁有真正的滿足,隨處感受到幸福。
有些人可能會懷疑:「面對困境、不悅、低潮時,怎麼能夠保持好的態度?」 「想法再怎麼正面樂觀,也沒辦法改變我的處境。」話雖有理,但請想想生氣、自憐、消極悲觀,會使事情變好,還是更糟?
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任何事情取決於心態,改變心態,就改變生命。」文學家狄更斯說的更直接:「擁有好心態,比擁有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為什麼心態是關鍵呢?因為我們無法改變外在環境,無法改變別人,要改變天生的條件也很困難,也無法改變終究會發生的事。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
我們永遠可以自由選擇心態—選擇哭臉或笑臉,消極或積極,報復或原諒,放棄或堅持,抗拒或接納,抱怨或感恩……。我們的心態決定了選擇,選擇決定了行為,行為成為習慣,習慣則造就每個人的一生。
生命中障礙、問題、衝突以及困境不可避免,但如何回應全取決於你。有人一路順遂,生活優渥,卻愁眉不展,成天唉聲嘆氣;有人身處逆境,病痛纏身,仍樂觀開朗,奮發向上,為什麼?關鍵都在於心態。人生成敗始於心態,苦樂也始於心態。這就是心態的力量。
微笑是一種態度,生活是一種選擇。一旦轉變了心態,你的人生也開始改變。
人們每天的生活形式都差不多,做的事也不同小異,上班上學,吃飯睡覺,
工作謀生、與人相處……。然而,現在問題來了:如果大家都差不多,那麼是
什麼讓人變得不同?
同一工作,為什麼有人說好,有人喊苦?
同一團體,為什麼有人樂在其中,有人痛苦萬分?
同一困境,為什麼會造就一些人,摧毀另一些人?
同一經歷,為什麼有人視為學習機會,有人受害者自居?
同一起點,為什麼有人能持續進步,有人永遠只是原地踏步?
同一環境,為什麼有人總能如魚得水,有人舉步維艱,處處碰壁?
關鍵就在心態。什麼是心態?它是一種由行為舉...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