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搞什麼?!戰爭英雄張勳為何想搞復辟?
袁世凱考不過科舉就廢了它?
曹錕最懂民主式賄選?
吳佩孚其實是書生?
張作霖比山謬‧傑克森還會罵髒話?
徐樹錚一晚搞定收復外蒙古的難題?
旅遊景點售票是因為馮玉祥的商業頭腦?
閻錫山和文學大師泰戈爾竟有惺惺相惜之情?
有志青年唐繼堯成為傷害雲南最深的人?
戰神孫傳芳竟然不是戰死沙場?
孫殿英寫《盜墓筆記》一定會暢銷?
佛系將軍唐生智是個8+9?
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是廣西三結義?
「東方隆美爾」孫立人是灌籃高手?
張學良的副業是導遊?
末代皇帝溥儀教你什麼叫做潮?
‧第一本以民國軍閥軼事為主題的歷史書,呈現有別於政治視角下的人物真實樣貌。
「軍閥」的真相可以不只一個,許多北洋軍閥在教科書中都被塑造成充滿暴戾之氣或逞凶鬥狠的角色,在「軍政」背景的包裝下,我們讀到的大多是其政治作為,但真正探究起來,他們的「隱藏史料」其實很多,其中描述的故事更是一個比一個勁爆。
作者江仲淵循著蛛絲馬跡,大量考據史料中散落不齊的軼事片段,試圖描繪出軍閥們幽默、有趣的另一面。
例如,蔣介石身為中華民國唯一連任五屆的總統居然一口爛牙,為了吃雞蛋料理,還要用盡各種對策。段祺瑞為什麼熱愛圍棋?甚至想擊敗日本的本因坊秀哉。又如,當過總統和副總統的黎元洪居然遭到霸凌、若沒有投身革命可能會是一代怪醫黑傑克的孫中山……
歷史沒有真相,但閱讀可以無限接近真相。本書創造了許多閱讀歷史的新興看法與角度,共收錄二十位清末至民初的政府高層人物,在嚴肅的外表下,他們到底有哪些令人噴飯的事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私領域?看似遙遠的歷史政治人物讀來就和你我的鄰家阿伯一樣形象鮮活。
作者簡介:
江仲淵
臉書「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團隊創辦人,古人黑歷史挖掘專家、文學研究扒皮手,擅長以生動幽默的文筆講述歷史人物。
擔任「關鍵評論網」、「風傳媒」、「今周刊」、「自由電子報自由評論網」等四家媒體專欄作家。完成《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時年僅十七歲,是臺灣當代最年輕的史學作家。
曾獲多家出版社邀請撰寫推薦序,包括余杰《顛倒的民國》、拂羅《羅貫中沒告訴你的三國演義》、龔元之《古裝穿搭研究室》等書。
著有《民國文人檔案,重建中》、《文青這種生物,自古就有:17段隱藏在史籍和作品背後的奇葩人生》、《老師不好意思教的世界奇葩史:超乎想像,原來影響世界的領導者是這樣!》、《發明家大起底:從疫苗到核武,讓你直呼「不能只有我看到」的歷史真相!》、《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時代下的毀滅者:希特勒與帝國十大信徒》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蔡淇華∣教師&作家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金老ㄕ∣「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
常昆∣提督大人與他的餅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黃春木:「軍閥」的真相可以不只一個
中國近現代史教科書中,「軍閥」總扮演著「被革命」的角色,簡直乏善可陳。
但在如此絕對的圖像中,要為他們做「改頭換面」的翻案文章,其實不難,相關史料極多,本書正是彙整多方資料而寫就的佳作之一。讀者可從書中親切活潑的文句,看到在卸下「軍閥」身分後,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從晚清到民初,有識之士銳意改革,企盼救亡圖存。當時有機會接觸新思潮、學習新知識的少數人,不外乎讀書人、商人和軍人。然而在兵凶戰危之際,救亡圖存的立即條件是「船堅炮利」,這必須仰賴軍人。工業革命後,「軍人」這一職業的科技門檻已經很高,而且還需要謀略、信念、毅力、勇氣和強健體魄,這幾乎是造就國家強盛、民族復興所有要件的總成,由軍人親力親為地實踐。
因此,「軍閥」之「軍」,不宜等閒視之。
至於「閥」,指的是具有支配力量的人物或群體。「閥」也有勢力壟斷、傳承的意味,常用來指稱派系、門第。「閥」的形成,總有其個人因素與時空脈絡,難以任意為之。我們可以讚許一些有權有勢的人,他們行使權力,從不以私害公,不戀棧權位,也不私相授受,但在歷史上,這等純真的人太稀少了,即使是今天的臺灣,一樣是鳳毛麟角。換言之,如果要以「閥」之有無來斷定人之正邪善惡,這個標準太過嚴苛,凡人幾乎無法企及。
尤其從晚清到民國時期,「中央集權」難以運作,在遼闊的疆域中,各地政經情勢差異極大,利害糾葛複雜,而帝國主義勢力在不同地區又各有滲入,競合不定。連年戰亂導致基礎建設殘破,農事備受威脅,人民基本溫飽常不可得,盜匪橫行,因此各地武化的現象相當明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軍人很難不成為主角,也很難不集結同鄉、同門勢力,以求保境安民,或逐鹿天下。所以,我們就會看到「直」、「皖」、「奉」、「桂」、「粵」、「晉」等軍閥的出現。
「軍閥」一詞的創造與運用,其實是在「正統」、「中央」觀點之下的貶抑、歧視,如果回到務求客觀的歷史敘事,這樣的詞語可以擱置不用。
但這不意味著不再評論這些曾經位居要津、主導時局發展的歷史人物。所謂「客觀」,不是正反俱呈或「各打五十大板」,而是當我們肯定這些歷史人物的「功」時,要有足夠的史料證據支持,且該進行合乎邏輯的論述;同樣的,若要批評他們的「過」時,也需要論據堅實,論證嚴密。如果想要「扭轉」或「釐清」軍閥們備受誤解的圖像,或強調其身為凡人的一面,確實可以多呈現一些正面的資料,但這不等於是要「抹煞」、「掩蓋」他們曾經造成的錯誤或災難。如果「矯枉過正」,這樣的歷史探究自然就不客觀了。
和作者主張不一樣的是,我認為「歷史」是有真相的,但因為我們並非全知全能的神,「視角」總有侷限。怎麼辦呢?唯一法門就是勤能補拙、虛懷若谷。多用功,多請教別人,以及不武斷、不藏私,面對不同的歷史解釋,不同視角下的歷史「真相」時,願意保持開放的態度,以及能夠對話、討論的關係。人物或事件的「真相」經常不只一個,但都應該有憑有據,這正是我們探究歷史的態度。
蔡淇華:歷史是現在與過去的永恆對話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所以臺灣過往的民國史,就像胡適形容的:「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順地由我們替她塗抹起來,裝扮起來。」裝扮成服務兩蔣的民國史。
然而,自從二○○六年,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珍藏的《蔣介石日記》對外開放後,兩岸三地的歷史學者開始「從材料出發」,企圖脫脂去粉,讓民國史的史料,還歷史本然。
其中,臺灣的史學新秀「歷史說書人」創辦人江仲淵,是箇中翹楚。
江仲淵雖尚在就學中,但閱讀民國史料之勤,實已超越許多歷史學者。例如他為了寫《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就閱讀了八十多萬字的史料。甚至有位在汪精衛政府工作過的老榮民寫信告訴他,他的文字重現當年真實的記憶。
江仲淵博覽群籍,治學有成,甚至曾為聞名國際的民國史大師余杰,在二○一九年出版《顛倒的民國:臺灣和中國都不提起的近現代史》撰寫書序。
其實民國史就是一部戰爭史,一部爾虞我詐、合縱又連橫的戰爭史。然而如同作家白先勇說的,其父,桂系大將「小諸葛」白崇禧過去的事蹟,在國民黨官方的歷史教育裡,多半被淡化、隱瞞,甚至妖魔化。難怪白先勇要蒐集超過萬件書信、手稿、回憶錄等資料,著書六十萬字,為父立傳(翻案),一揭白崇禧與蔣介石從歷經北伐、抗日、國共內戰一路以來,從君臣交心而至決裂的糾葛。「蔣介石能為『輸到國土剩千分之三』卸責嗎?你問大部分臺灣人,大陸怎麼搞丟的?也沒人能講出來。」白先勇點出民國史需要重建的必要性。
臺灣過往課本中的民國史,是如此避重就輕地斷裂,連民國的軍閥都被窄化成戰爭的發動者。幸好江仲淵在新書《民國軍閥檔案,重建中》中,還給這些歷史人物一個有血有肉的立體形象。例如曹錕不再只是一名「賄選總統」,更是推動憲政改革丶縮減總統職權最努力、最遵守憲政的軍閥,甚至建立今日中華民國憲法的雛形。而妄想稱帝的袁世凱,雖然是個大壞蛋,卻廢了千年科舉,設立今日山東大學、天津大學和河南大學的前身。另外,北洋軍閥中最有實力的吳佩孚,竟然是個秀才文青,之所以可以坐擁中原霸主的地位,得歸功於他的文筆能力,因為他以流暢的文筆在各大報章雜誌發表言論,深孚民心,應該是民國的「第一網紅」。
然而閱讀此書,不應只停留在新史料的趣味面,讀者更應該讀出作者在嘻笑怒罵背後的微言大義,那就是「重建」自己的史觀,開始客觀懷疑自己過去的歷史教育時,也別忘了質疑今日的歷史教育。如同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在《一九八四》描述「歷史可變性」的名句:「誰能控制過去,就能控制未來;誰能控制現在,就能控制過去。」
是的,一旦知識分子無法客觀讀史,就是歷史再度為政治、為極權服務的開始。
在《暗黑民國史》序中,江仲淵語重心長表示:「知識分子失去了實事求是的客觀態度,成了歌頌王侯將相的吹鼓手,僅以狹隘『正統歷史』為核心史觀,粉飾一切不符合政治需求的內容,大力發展利於當權者地位的史料。外國學者在上世紀七○年代評論中國歷史是『有選擇的記憶』,或者叫『有選擇的遺忘』,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古代史已經在程度上盡可能的康復了,近代史反倒是尚未擺脫失智症的垂垂老者。」
江仲淵史筆如鐵,他對近代史的劄記,不僅是暮鼓晨鐘,更是當頭棒喝。因為臺灣目前的史觀,不啻再度成為「當權者」的史觀,一切「記憶」或「遺忘」,都是為了服膺政治的需求。如同胡適說的:「真理是有時代性的。」今日歷史再度由勝利者書寫,只是這一次的鐘擺,又擺向另一個極端,一個意識形態的極端。而更可懼的是,兩岸都如火如荼地在自己的課本、電影、網路裡,不斷「造史」,也將兩岸拉近戰爭的可能。
歷史是現在與過去的永恆對話,如同義大利思想家貝尼德托‧克羅采(Benedetto Croce)所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民國史的重建,有其當代的意義。江仲淵新書不僅幫助我輩重新解構歷史的多元性,更提醒大家必須堅持批判精神閱讀當代。期許朋友們如此讀史,文字才可以穿越時間與空間,為國「知興替」,為來世,「開太平」!
名人推薦: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蔡淇華∣教師&作家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金老ㄕ∣「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
常昆∣提督大人與他的餅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黃春木:「軍閥」的真相可以不只一個
中國近現代史教科書中,「軍閥」總扮演著「被革命」的角色,簡直乏善可陳。
但在如此絕對的圖像中,要為他們做「改頭換面」的翻案文章,其實不難,相關史料極多,本書正是彙整多方資料而寫就的佳作之一。讀者可從書中親切活潑的文句,看到在卸下「軍閥」身分後,那一...
章節試閱
【被政客捉弄的老實人──戰爭英雄張勳與復辟幻夢】
〔人物小檔案〕
張勳(一八五四年十二月十四日~一九二三年九月十一日)
清末民初將領,官至江南提督、長江巡閱使、定武上將軍,封忠勇親王。
很多時候,看一個人或一件事情,不要只單看表面就做論斷。張勳這個人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下居然玩起復辟,重新擁立溥儀稱帝,雖然這起政變僅持續十二天就被收拾了,但教科書沒有寫出他的結局,更沒有寫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以至於張勳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一個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小丑。
沒錯,張勳在歷史上名聲確實不好,在一個全盤西化的時代,痴迷地留戀前朝皇帝,不僅在身體髮膚方面身體力行,還操演出一場復辟大戲,弄得北京城滿大街都是辮子,要我們不嘲笑都難。
不過假使願意拋開既有觀點的框架,從張勳的生平來檢索歷史細節,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其實他沒有想像中那麼笨,甚至有值得我們借鑑之處。他忠勇、剛烈、不怕死、不怕苦,甚至會替江西的老鄉發獎學金,連死對頭孫中山在他死後都嘆息地說:「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也。」
真實的張勳是忠厚老實的愚忠鐵漢,無遠謀、無深見,卻用一輩子熱血,換取實踐個人信條的承諾。
‧對清朝情有獨鍾
做為清末民初的頭號大清粉,張勳對清廷的認知有點特殊,同一時期出現的軍事人物,諸如段祺瑞和閻錫山等軍閥,都是在快成年時加入軍隊,一步步爬上歷史舞臺,他們對清廷沒有太多感念,畢竟只是上級罷了,換個地方隨便都能出人頭地。
張勳就不然了。
整個清末民初的歷史中,大概沒有像張勳出生那麼慘的人了。他出生於江西省一處偏遠鄉村,沒什麼家庭背景,沒讀什麼好學校,更慘的是在他還沒有記憶時,父母就已經雙雙抱病而亡,爺爺在他六歲時也被太平軍殺死,張勳一個人孤苦無依地生活,有一餐沒一餐地過日子。
不過,正是在這個時間點,一位素昧平生的清朝退休官員剛好返回家鄉。他見張勳一副無依無靠的樣子,便好心收留他,供他吃住,把他扶養到足以養活自己。人們說第一印象很重要,張勳第一次見到清廷就是這種溫情滿滿的場面,使他天生對清朝抱持著一種積極報恩之心,他的命是清朝給的,沒有清朝,他就沒了根。
二十五歲那年,滿懷熱血的張勳從軍,一步一步從底層殺上來,英勇的表現開始受到大家注意。他在廣西抗法時,一步都沒退過,砲火就在他的兩耳間呼嘯而過,但他從不擔心;甲午戰爭期間,他在朝鮮率領一千騎兵馳騁軍馬衝鋒,用幾乎不要命的方式擊退日軍;除此之外,他對國內的義和團從不手軟,一經查獲就是鎮壓。張勳不要命,因為他想把命都獻給清朝,動盪的時局成就了他,殘酷的戰爭鍛鍊了他,他的官位上升很快,直到辛亥革命前夕已經官至江南提督,他對大清仍是一往情深,忠貞不貳。
清朝年間,張勳和我們想像中的「割據腐朽軍閥」簡直相差十萬八千里,他是戰爭英雄,是功勛彪炳的好漢。中法戰爭時,張勳立下戰功,廣西提督蘇元春賞給他兩罈好酒,他連一口都沒品嘗,把酒水統統倒在溪水,讓手下在酒香四溢中洗個舒服澡。
‧大清亡,辮子不能亡!
可惜的是,縱使張勳何等鍾愛大清,革命已經成為時代趨勢,浩浩蕩蕩、勢不可擋,不是個人的力量所能左右的。
辛亥革命時,張勳被派遣駐守南京,革命軍以將近兩倍的軍力進攻,很快占據高地砲臺。張勳本想親自率領部隊反攻,拚個玉碎瓦全,然而兩江總督張人駿、江寧將軍鐵良都堅決表示撤退,他只得無奈作罷,率隊退入徐州,從此割據一方。
一九一二年,清廷發布《宣統帝退位詔書》,宣告大清王朝近三百年的統治到此結束,這對張勳來說無疑是最沉痛的打擊,人歸民國,心卻仍在大清。做為僅存能表示忠誠的行為,張勳命令三千部下一律不准剪辮子,他的部隊被稱為「辮子軍」,而他被稱為「辮帥」。
張勳是軍人出身,服從乃是本分。大清亡了,該聽誰的呢?袁世凱入主北京,他便歸順北洋政府。張勳曾對人說:「清帝故主也,袁總統恩師也,今袁為總統,宣統仍為皇帝,余為國民服務,公義私恩,兩無妨礙。」袁世凱雖然狡詐,但至少對大清留情面,張勳便將袁世凱視為大清帝國的接管人。袁世凱命張勳征討革命黨,他便揮師南下,用火炮和炸藥轟開南京城牆;張勳陪著袁世凱走南闖北,平定各處的起義,用生命找尋自己的生命意義。
張勳雖然是一介匹夫,思想跟不上時代潮流,但能在共和已定的民國占有一席之地,自然有道理在。他為人慷慨大方,是有忠有義的漢子,出身貧寒,明白人民的疾苦,因此把大量經費用在義舉之上,他對江西老鄉的照顧尤其周到,只要鄉親開口,張勳全部滿足,甚至贈送赤田村的每一家庭大瓦房一座,讓他們開開心心過年。
除此之外,張勳還在北京捐款建立會館,資助在京的江西籍學生和貧苦人士,江西省省長邵式平、共產黨創辦人張國燾、《五四宣言》起草人許德珩都曾得過他的資助,這種做法為他在家鄉贏得良好口碑。
‧府院之爭的開端
一九一五年,袁世凱稱帝,張勳在此期間被封為一等公,但他不開心,他想要維護的不是帝制,而是讓清廷重新獲得掌管天下的權力。袁世凱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夢,便在大家的反對下倉促下臺,抑鬱而亡。雖然這次行動以失敗告終,卻勾起張勳一直以來渴求的報恩夢。
袁世凱復辟失敗後的第二年,民國大總統黎元洪與總理段祺瑞爆發「府院之爭」。段祺瑞主張對德國宣戰,而黎元洪堅決不參戰;段祺瑞對國會議員文攻武嚇,想逼他們同意,沒想到適得其反,議員們團結起來,開會罷免段祺瑞,段祺瑞灰溜溜地退避天津。
黎元洪開除段祺瑞後,段祺瑞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打算用武力把黎元洪打倒,不過他做為一個總理去推翻總統,法理依據站不住,會讓天下百姓心寒,向來注重個人名聲的「六不總理」不敢這麼做,他打算找個人代為辦事,讓他扮黑臉,自己則坐享其成。
段祺瑞首先想到的就是張勳,張勳該有的軍力都有,且對共和元勛黎元洪沒有好感,是最適合搞武裝驅逐之人。段祺瑞派出代表勸說張勳出兵入京,推翻大總統黎元洪,擁護馮國璋當大總統,恢復段祺瑞的總理之職。
張勳這位對滿清念念不忘的忠臣,一聽到就覺得報恩的機會來了,他回應:「出兵征討黎元洪沒問題,不過我不同意馮國璋做總統,應該擁立宣統皇帝溥儀復辟,一起回歸真祖國。」
【被政客捉弄的老實人──戰爭英雄張勳與復辟幻夢】
〔人物小檔案〕
張勳(一八五四年十二月十四日~一九二三年九月十一日)
清末民初將領,官至江南提督、長江巡閱使、定武上將軍,封忠勇親王。
很多時候,看一個人或一件事情,不要只單看表面就做論斷。張勳這個人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下居然玩起復辟,重新擁立溥儀稱帝,雖然這起政變僅持續十二天就被收拾了,但教科書沒有寫出他的結局,更沒有寫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以至於張勳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一個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小丑。
沒錯,張勳在歷史上名聲確實不好,在一個全盤西化的時代,...
目錄
推薦序 「軍閥」的真相可以不只一個/黃春木
推薦序 歷史是現在與過去的永恆對話/蔡淇華
作者序 歷史沒有真相,但閱讀可以無限接近真相
【第一章 一八五○年~一八七○年】
被政客捉弄的老實人──戰爭英雄張勳與復辟幻夢
考不過科取?那就廢除──學渣袁世凱的逆襲之路
民主式的賄選總統──曹錕與雙十憲法
兩次總統,三次副總統,你以為我過得很爽嗎?──黎元洪的被霸凌日常
國粹消逝的時刻,那個男人出現了──段祺瑞的復興圍棋之路
中國版的怪醫黑傑克──被革命耽誤的Dr.孫中山
【第二章 一八七一年~一八八五年】
原來是讀書人,我還以為是軍閥呢──書生義氣的吳佩孚
我就是愛罵髒話,你能拿我怎樣?──張作霖的飆罵語錄
我的狂妄和智商成正比──恃才傲物的外交天才徐樹錚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馮玉祥的蒙俄之旅
民國義務教育的奇蹟──閻錫山統治下的山西
打開潘朵拉魔盒的少年──唐繼堯與全國鴉片貿易
孤兒寡女尋仇記──北洋軍閥孫傳芳被刺記
【第三章 一八八六年以後】
健康指標就是我──蔣介石的飲食生活
民國第一盜墓案──被判死刑的孫殿英如何逃脫法律制裁?
究竟可以迷信到什麼地步?──佛系軍閥唐生智與顧法師
廣西軍隊天下第一!──廣西三傑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的結識
你知道我是名將,那知道我是籃球國手嗎?──孫立人的熱血大學生活
新竹、高雄、臺北市──跟著張學良遊臺灣
我比你們想像的還潮──文藝青年溥儀的日常生活
推薦序 「軍閥」的真相可以不只一個/黃春木
推薦序 歷史是現在與過去的永恆對話/蔡淇華
作者序 歷史沒有真相,但閱讀可以無限接近真相
【第一章 一八五○年~一八七○年】
被政客捉弄的老實人──戰爭英雄張勳與復辟幻夢
考不過科取?那就廢除──學渣袁世凱的逆襲之路
民主式的賄選總統──曹錕與雙十憲法
兩次總統,三次副總統,你以為我過得很爽嗎?──黎元洪的被霸凌日常
國粹消逝的時刻,那個男人出現了──段祺瑞的復興圍棋之路
中國版的怪醫黑傑克──被革命耽誤的Dr.孫中山
【第二章 一八七一年~一八八五年...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