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黃作炎在地中海沿岸、中東、東歐遊走。曾走過:伊朗、土耳其、希臘、東歐(維也納、布拉格)、波羅的海(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北歐(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北非摩洛哥、肯亞,蒙古國、俄羅斯、西伯利亞鐵道等地。
將旅行中所見所聞,導入上世紀80年代高中開始看電影,將異國電影情節和場景,以電影加上旅行的手法,陸續寫成《跟著電影去旅行》、《我的美國國家公園之旅》、《美國心電影夢》、《我的中東電影旅行》、《摩洛哥古城沙漠聖羅蘭》、《走讀俄羅斯》、《光影北歐》等書。
書寫多本異國人文的書之後,他想自己也曾在臺灣各地遊走,身為臺灣人,何不書寫一本與自己生長地方有關的人文旅行的書。「眷村」議題是他所關注的,可能與生長背景有關,從小在他家出沒的長輩,好多是住在眷村,也曾到叔叔、伯伯家住過幾天。
2021年5月中,他來到高雄,在左營「再見捌捌陸─台灣眷村文化園區」發現《創世紀詩刊》相關的史料,在詩詞中找到一種歸屬感,也驚覺高雄與幾年的印象有些差距,開始做田野調查,蒐集資料,於是有了《書寫高雄 陸海空/綠白藍時空旅行》的架構。
人生就像是一趟奇妙的旅程,似幻似真,你我都是匆匆的過客,匆匆的來、匆匆的去,眼看身邊的人飛黃騰達,看他們意氣風發,卻見另一批人負債累累、窮困潦倒。就如大文學家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們都在不同的人生客棧,停歇、離開。踏盡紅塵天涯、短暫旅居之後,又得離開,走了又停、停了又走,無論送行是在日正當中,還是淡月微雲之時,短暫與當地人接觸,終須一別,不要為過往傷懷,何妨豁達看待離別、生死之事。
人生沒有回頭路,留戀、不捨,只是徒增自己的煩惱,瀟灑地往人生的下一站前行!
早年在眷村聚集來自大江南北的軍人,他們每個人都有故事,屬於國共戰爭的故事,因為內戰使他們不得不離開家鄉,逃離戰火,來到臺灣,又再臺灣建立一個新的家庭,在眷村裡,總在用餐時間,聞到五湖四海的家鄉味,這是一種鄉愁,也是住過眷村的一種美好回憶。
早年的高雄,除了是臺灣重工業的發展,也是臺灣捍衛國家生存發展的三軍培訓搖籃,高雄是臺灣唯一擁有陸、海、空三軍基地與軍校的城市,也是全國保存面積最大、涵蓋最廣的眷村,這三處分別位於高雄的鳳山、左營、岡山。
高雄鳳山陸軍官校、陸軍步兵學校、中正預校,左營海軍官校、海軍陸戰隊學校、海軍技術學校,岡山空軍官校、空軍航空技術學校,形成陸、海、空鐵三角的三軍重鎮。
眷村故事是大時代的故事,是中華民國近代史重要的一頁,也是臺灣史不可分割的部分。隨著時代演進與發展,臺灣眷村面臨著凋零與瓦解的命運,但它曾經孕育過不少人才,成為臺灣軟實力的亮點。
黃作炎來到升格後的到高雄市,走到鳳山、左營、岡山、走進歷經眷改後、還同時保有陸、海、空三個軍種,或多或少來自於神秘軍事管制區域的好奇。包含眷村、軍校和基地的城市,鳳山有陸軍的黃埔新村、左營有海軍的明德和建業新村、岡山留下空軍的醒村和樂群村,欣賞特有的住居記憶與人文故事。
他聽到風聲,微微地吹、微微地吹進我耳朵,閉上眼睛,感受到是綠色、是白色、是藍色,陸、海、空軍的生命故事。他的探索、追尋,如此的真實而美好,於是趕緊提筆寫下一篇又一篇,訂為《書寫高雄 陸海空/綠白藍時空旅行》!
作者簡介:
黃作炎 Dennis Huang
文字影像工作者,德州大傳研究所畢業
人生是一場旅行,也是一部電影。
我不在戲院,就在人生路上,行旅。
喜歡離家出走去旅行,但是,總記得回家沉澱寫稿。
旅行是一堂人生課程,在旅行中,可以發覺未見的新事物。
國際專業領隊及大學兼任講師。
帶過地中海沿岸等團,伊朗、土耳其、希臘、東歐(維也納、布拉格)、波羅的海(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北歐(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北非摩洛哥、肯亞,蒙古國、俄羅斯等國。
曾任「絕色影展」策畫、台影劇情片《真情狂愛》副導,企劃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海燕》、民視紀錄片《蔣經國與蔣方良》、《尹清楓》等片。在中時、破報、立報、教會公報等刊物擔任專欄作家。亦為《行遍天下》、《TOGO旅遊雜誌》寫手。
著有:《跟著電影去旅行》、《我的美國國家公園之旅》、《美國心電影夢》、《我的中東電影旅行》、《摩洛哥古城沙漠聖羅蘭》、《走讀俄羅斯》、《光影北歐》等書。
章節試閱
光影高雄 跟著光影去旅行
南臺灣高雄,是一個熱情的城市,有山、有海、有河、有港,整年陽光普照的天氣居多,好山好水,很適合旅遊。在都市裡漫步,欣賞美好的景觀,也看到城市裡工作的人,在彼此互動中,激盪出人的故事與傳說,隨著故事去生活、去看人生的故事。
愛看電影的我,總愛在影像中尋找一種有溫度的味道。印象中的高雄是海的氣味,是侯孝賢導演的《風櫃來的人》(The Boys from Fengkuei,1983)70年代的鳳山、鹽埕、鼓山及旗津,有撞球、公賣局、平交道、國光號等等,南臺灣都會的樣子。
我在光影中遊走,看見曾經看過的電影、很燠熱、機車流動的城市,高雄市捷運通車之後,我可以迅速地從西子灣到鳳山、從左營到美麗島,在捷運車廂裡,與一群上下班、上下學的市民一起呼吸,感受這都會的氣味、溫度、還有屬於她美麗的傳奇故事。
從黃埔軍魂到血觀音
在70年代,有部電影《黃埔軍魂》(1978),這部片子可說是臺灣軍教片的始祖,那時正讀國小的我,還不時會朗朗唱出幾句:「團結、奮鬥、肯犧牲,讓黃埔的精神,常在藍天上放光明!」
電影以鳳山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為主軸,「永遠的連長」柯俊雄飾演的官校教官,甄珍飾演教官夫人,其他演員像是:谷名倫、翁倩玉、恬妞等等當時大牌演員。
這部片子描述一位不求名利的教官,教導出優秀軍官學生,奉獻國家。雖然一開始這些學生多數不能接受他「鐵的紀律、愛的教育」,「數饅頭」的日子裡,慢慢地學生了解教官嚴格的背後,有一顆關懷學生的心。特別在例假日的時候,教官會邀軍校學生到家中作客,讓這群遠離家鄉的官校生感受到家的溫暖。
《黃埔軍魂》雖仿效美國電影《西點軍魂》,但加進許多臺灣較熟悉的橋段,劇情更為感人,在70年民風純樸的臺灣,看來讓人熱血萬分,特別是主題曲:「國家的干城,革命的先鋒……。看藍藍的青天上,白日放光芒。看國旗迎風飄揚,梅花遍地開放。」
歷經時代的考驗,一位成長中的男孩,進入軍校、受過軍事化的教育之後,個個搖身一變穿著筆挺、整齊的軍服,儼然都變成英雄, 難怪歌詞說:黃埔男兒最豪壯!
數十年之後,2017年有部電影《血觀音》發生在庭院深深的宅邸,主角「棠府」之家,其中女人獻藝、母女心計、官商勾結的片段都是在「橋頭糖廠」的舊宿舍拍攝。
劇中主人翁棠夫人的住所,就在橋頭糖廠的廠長宿舍,日治時期建造仿照巴洛克建築,其中這場棠夫人跟林議員一家聊天的場景,經過道具陳設之後,現場的窗簾、沙發等擺設影片中看似非常氣派。
座落在高雄市「橋頭糖廠」是臺灣第一座現代化機械式製糖工廠,乘載著日治時代的歷史意義的景點。保有日式木屋、紅磚水塔、製糖工廠等古蹟,2006年規劃作為「臺灣糖業博物館」,是不少民眾假日踏青、吃冰的好去處。
除了建築之外,草皮上還有著幾台舊火車頭,拍攝照片的構圖也有更多的選擇,吸引不少影迷來一此感受一趟電影場景之旅。
70年代 塑型英雄的愛國電影
臺灣在70年代,先後與日本、與美國斷交,當時的執政黨為了凝聚族群情感、宣揚國家主義,於是中影電影公司邀約導演、知名演員,相繼拍出不少的「愛國電影」,而且民眾也愛看,一些電影賣座冠軍都是愛國電影,像是《英烈千秋》(1974)、《梅花》(1975)、《八百壯士》(1975)、《筧橋英烈傳》(1977)。
愛國電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再搭配當紅的明星,都有不錯的票房,柯俊雄的銀幕形象就是在這時期塑造出來的。
《英烈千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自殺陣亡、可歌可泣的抗戰時期名將張自忠,由柯俊雄飾演,陳莎莉、甄珍則飾演將軍的妻子與女兒。《八百壯士》中柯俊飾演雄死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團長,這部片子更有當時愛情文藝片巨星林青霞加入,由她飾演不顧生死送國旗的女生楊惠敏。《筧橋英烈傳》中,空軍烈士高志航,這位英勇奮戰、視死如歸的空戰故事。
柯俊雄演活了這些傳記電影中的英雄人物,可說是紅極一時。不過在電影《梅花》中,柯俊雄演一名無名英雄,這部電影也聚集當時知名明星:張艾嘉、谷名倫、恬妞、岳陽、胡茵夢等等,電影敘述日據時期臺灣各階層人士,激昂、熱血對抗日本殖民時抗日的故事。電影的主題曲《梅花》:「梅花、梅花滿天下,越冷它越開花。梅花堅韌象徵我們,巍巍的大中華。」
無論是電影、音樂、文學也好,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創作,《梅花》這首歌曲的時代背景,隱喻當時國際局勢詭譎多變,臺灣在任何環境、應屹立不搖,到哪裡都能生存。梅花象徵堅忍不拔的生命力,越冷它就越開花,也是代表一種臺灣精神,因此這首歌曲成為70年代大街小巷都能聽到的一首歌曲。
80年代後 刻劃人味的電影
隨著時代演進,在80年代的電影,更貼近人民、刻劃人性。以外省族群為題材的故事,電影《小畢的故事》、《搭錯車》、《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等等多部經典影片。
電影《小畢的故事》(1983)是導演陳坤厚根據作家朱天文的同名小說改編,主角青少年的小畢,就是來自眷村,他的爸爸隨國民政府來臺,娶了臺籍母親,隨後著重於小畢成長的經歷。叛逆少年小畢,成天跟壞朋友打架、鬧事,砍砍殺殺。最後氣得母親自殺。母親死後,眷村的小畢浪子回頭、從軍去念軍校。
虞戡平導演同年拍出賣座歌舞電影《搭錯車》(1983),這部影片的主角是由孫越飾演的啞吧「老芋仔」,象徵老兵在當時社會沒有地位、沒有發聲權。這位外省老兵住在違章建築,以拾荒維生,好心的「老芋仔」外省老兵意外地收養一名棄嬰,將她扶養長大,沒想到女嬰兒後成為知名歌星。
他的《海峽兩岸》(1988)則老兵故事的延伸,在政府開放探親後,曾有婚姻的外省老兵,在臺娶妻生子的老兵,全家赴港與從中國而來的妻女見面。演員江霞在電影裡飾的臺灣妻子,演活了面對丈夫臺海各有妻子的矛盾心情。
導演李祐寧擅長處理老兵的故事,他的《老莫的第二個春天》(1984)老兵娶原住民的故事、《竹籬笆外的春天》(1985)則是眷村女孩與空軍及美籍飛行教官,鍾楚紅和費翔主演。劇中鍾楚紅飾演一個漂亮、外向的眷村女孩。跟小飛官戀愛,未婚懷孕,結果飛官卻摔飛機死了,最後跑到燈紅酒綠的臺北酒吧,陪酒工作。
當時在眷村裡時有所聞,幾乎每個眷村至少都會出現不成材的孩子,類似像鍾楚紅飾演叛逆的女孩俗稱「太妹」。
李祐寧後來又改編轟動一時的老兵李師科社會事件《老科的最後一個秋天》(1988)。多年之後的《麵引子》(2011)則是以山東饅頭為主題,回顧一個老兵跨世紀的故事,都是與眷村有關係。
導演王童執導的《陽春老爸》(1985),也是以一個老兵在臺灣成家立業的故事,不過電影聚焦在兩代間的衝突。父子間價值觀的不同,直到父親輾轉得知遠在中國的母親過世,嚎啕大哭,兒子才試著去了解父親的過去。他的另一部電影《香蕉天堂》(1989)中,最感人的一幕:外省老兵得知遠在故鄉老父的死訊,放聲大哭,可說是描述眷村電影中較為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
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會被感人的畫面或鏡頭而感動,以前看過的影片,不曾有過的流淚,竟然會發生在我身上。原來,流完淚之後,心情會變得舒暢一些。
光影中看見屬於南臺灣的故事
2001年在愛河邊的高雄市電影館開館,同時也開始舉辦「高雄電影節」,就開始帶動南臺灣相關產業的發展。
我來到高雄旅行,走到愛河邊,在流動的波光中,意外發現一間建築物,上面寫著「高雄市電影館」,於是走進裡面瞧瞧,如獲至寶般的驚喜,發現這一處是結合圖書、電影院、展覽、休憩的空間,在一排的書中,讀到藍祖蔚寫的一本書《光影上路 高雄。電影。故事》,這本書就是以較輕鬆的旅遊角度,來探電影的場景,當然是與高雄為主題,拍攝的電影、在地的故事及旅遊,深入發掘高雄在地的人事物。
2009年正式成立「拍片支援中心」協助劇組拍攝,吸引許多劇組在高雄取景。2009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不能沒有你》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那位在人生困頓的時候,為了她最心愛的女兒,仍不放棄對生命奮力一搏,讓人動容,更拍出快被人遺忘的高雄舊港口,拍得那樣光明、充滿希望。
2009年的《痞子英雄》影集中,看到陽光、港口美麗港都的畫面,飯店、壯觀的八五大樓、夢時代廣場到媒體科技園區等等高雄的景點,更帶動一波高雄觀光熱潮,不僅使高雄港變成影視文化創作的重鎮,更成為觀光旅遊的勝景。
紀錄片《青春啦啦隊》(2011),讓我們看到高雄一群65歲以上的爺爺奶奶們,參加高雄市長青學苑的啦啦隊比賽,阿嬤換上迷你裙,阿公袒露小白肌,充滿活力、熱情有勁,這支史上最高齡的臺式啦啦隊,更登上在高雄市舉辦的世界運動會的舞台表演!
2017年贏得多項金馬獎的《血觀音》,在電影中官商勾心鬥角的餐桌、日式木屋、綠意盎然的官邸、熱帶風景與歐式風格的建築,都是在高雄橋頭糖廠的廠長宿舍拍攝。
這些作品可說是產官合作,政府民間互相力推之下,影視及觀光產業結合而成的行銷,獲得廣大觀眾熱烈的迴響,成功地打造高雄市形象,更帶動周邊相關產業蓬勃發展、就此活絡相關產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再見鳳山黃埔 看見歲月真情流露!
位於高雄鳳山的「黃埔新村」,是臺灣第一個眷村、前身為誠正新村。在面臨全村居民遷出,舊村部分拆除的命運,紀錄片導演蔡一峰記錄它的最後身影。
我看到《再見。黃埔》片中「鄧二哥」鄧伯宸的住家,屋齡逾70年的老屋舍,保持得仍相當完好,走進村裡就有左鄰右舍出來跟蔡一峰打招呼,說:「你又來啦!」巷弄裡傳出麻將聲與電視機和收音機的聲音,讓人有如走在數十年前的臺灣眷村裡的錯覺。
面對將要搬出原居住地的伯伯阿姨們,他們心中的不捨和無奈。參與拍攝紀錄片的師生們,在拍攝過程中,看到一磚一瓦、一棵棵參天的老樹,與黃埔新村居民們互動之下,深知人與人之間的愛,不論是親情或愛情,只要產生感情之後,就會對它有所期待。
眷村的故事隨著時代更迭,一晃已過了近一甲子的時間,走過竹籬笆、走過紅磚塊築成的牆面,走過集體式的國宅建築,不同世代、不同口音的人在此生長,營造出各種不同的生活形態。
在過去臺灣電影中,也呈現出不同的氛圍。透過眷村為主題的影片中,在光影中追尋過往,追尋一種老靈魂,因為如同電影、如同光影,我們在老舊的氣味中懷舊,它同時是過去的美好,也是未來的美好,賦予眷村另一種意義。
看完電影之後,抽個空走進眷村,看看《竹籬笆外的春天》那位漂亮、外向的眷村女孩還在嗎?也可以來尋找《小畢的故事》裡面長大的小畢,還是來吃一個《麵引子》裡面,結實的山東大饅頭。
一起跟著光影的情境去旅行,這樣的故事未完、待續……。
光影高雄 跟著光影去旅行
南臺灣高雄,是一個熱情的城市,有山、有海、有河、有港,整年陽光普照的天氣居多,好山好水,很適合旅遊。在都市裡漫步,欣賞美好的景觀,也看到城市裡工作的人,在彼此互動中,激盪出人的故事與傳說,隨著故事去生活、去看人生的故事。
愛看電影的我,總愛在影像中尋找一種有溫度的味道。印象中的高雄是海的氣味,是侯孝賢導演的《風櫃來的人》(The Boys from Fengkuei,1983)70年代的鳳山、鹽埕、鼓山及旗津,有撞球、公賣局、平交道、國光號等等,南臺灣都會的樣子。
我在光影中遊走,看見曾...
推薦序
眷村、部落、公寓、大樓—台灣生活發展史
林蘋(新銳詩人、散文家、城市觀察家)
眷村,在我的生命之中,有那麼一些印象。
話說在我讀國中的時候,算是一個滿單純的青少年,卻誤打誤撞地巧遇一位太妹。這位太妹在學校裡,是一位呼風喚雨的大姐頭。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菸抽太多,導致聲帶受損,她說起話來聲音沙啞。她常和校內外的三教九流之士混在一塊,因此常常進出訓導處。
有一次,在校內籃球比賽時,這位太妹就在我旁邊,自顧自地拿起一根紙菸來抽,然後就叫我的名字:「林蘋,你要不要抽抽看?」我不知道她為什麼知道我的名字。我看她一眼,也沒有回應,然後我默默地就離開她的視線。
這就是我國中時期與眷村唯一緣分吧!
我們林家祖先從福建來台,至今也有兩三百年的歷史。從小在台北出生、長大的我,成年之後才離開台北。我的阿公、阿嬤都是台中人,父親台中一中畢業之後,就北上就讀台師大國文系,他在台北遇見同為台中的女子,他們相識、相戀,在台北工作、而後就定居在台北。
小時候我住在台北信義區松山家商、廣慈博愛院附近。據我所知,廣慈博愛院裡住的是信奉先總統老蔣和小蔣的老兵,也算是有眷村成分。以前路經廣慈博愛院時,總看到院內外都是老弱殘兵。那時我年紀還小,既不知道這些老兵經歷過哪些人生苦痛,經歷過多少人生風霜與血淚。我也是從作炎老師的書中,真正了解所謂的眷村。
回想起陪伴我成年的那間公寓,曾經寫過一篇名為《斑駁》之章紀念,文章如下:
回到一個紅磚的空間,四層的公寓,有著滿滿的回憶。時間斑駁的移動著,脫落的歲月,青春在訴說著過去的年華。台北的角落,南港區,在地圖上是丘陵凸起的地方,是台北市內的郊區。它的重要幹道,就是忠孝東路和研究院路,還有一個不起眼的福德街。但福德街卻直達信義路,也直達台北的黃金地帶。但是你所看到的低平矮房子,也會只讓你看到普通的房價。離所謂天龍的中心,距離只要十分鐘,但心的距離,非常的遠。
耳朵上聽著陳奕迅〈心的距離〉,站在匆忙的忠孝東路街頭上,更會覺得淒涼無比。但是,聽這種莫名的悲歌,更能深刻體認到社會的重要。因為它的冷漠,「教育」著我們應該成長,更應該茁壯。都市人的冷漠,竟也成為我學習的一種方式。在約莫二十年前,那時候民主剛萌芽,忠孝東路和松山路的十字路口有天橋,到了選舉時,竟是「旗海飄揚」。也給我最震撼的「民主教育」,那時心想:自由真是百花齊放、萬花爭妍,到後來,那些參選人的名字,多數早就已經被選民遺忘。
選民長久,參選一時,這是永恆不變的價值。鎂光燈前的美好,並非每個人都想要,但青春永遠是人生的鎂光燈。不是嗎?當畢業以後,駐足書店時,都會想起以前求學時的場景。那時候真的比現在「愛書」嗎?現在愛書了,但時間也不夠用了,不勝唏噓。只能仰天長嘆。想起當年的「小幸運」,暗戀的回憶,看著木棉花的果實撒了雨天的滿地,是一種淒離的美感。從小就對這樣的美感有興趣,但同學們嬉笑怒罵,可不敢說出內心真正的想法。
腦海裡面有些深刻回憶,有些記憶早已褪色。高中時的小幸運,最近才從臉書上面聯繫到,但對她的印象只是高中時,其他一概不熟。看到她摩登和現代的照片,總感覺到心的距離,當然更沒有辦法聊到在乎的政治話題。青澀的眼睛只能悄悄地在網路上瀏覽著她,但卻始終相信高中還沒走遠,時間已經斑駁。
台灣許多眷村的房舍,早就已經斑駁不堪、白蟻蝕柱。好在現今執政當局越來越重視眷村建築的保留、眷村文化的再造。讓台灣眷村重回風華,其中又以大力修葺的鳳山眷村為重點保護。
「眷村」的居民,通常是一群具有相同價值觀和信仰的人住在同一個場域。榮民居住在眷村,同樣信奉先總統老蔣或是小蔣,這一點就和「原住民」的「部落」很像。住民「部落」通常也是有相同價值觀和信仰的原住民居住在一起,膜拜同個族群的「祖靈」,舉行同樣的「祭典」。原住民的祭典,其實就很像先總統老蔣去世後,在固定的節日時,都會祭拜老蔣,這和祭拜祖靈,是一樣的道理。
這樣說起來,眷村與部落的價值觀組成,還真的有那麼點類似。
公寓大多是四、五層樓,那大樓可能就是十層以上了。大樓的人口居住密度一下子比公寓增加這麼多,因此人際關係也就比公寓住戶更為淡薄。但現代人大多喜歡住大樓,因為可以和鄰居老死不相往來,各過各的最開心。公寓或許整棟的人都還互相認識,但說真的也沒熟到哪裡去,但公寓住戶至少比大樓住戶互相了解許多。
「眷村」與「部落」內的居民,鄰居與鄰居之間的關係緊密連結,不分你我。這與摩登社會大相逕庭的鄰坊關係,造就台灣的多元之美。眷村、部落、公寓、大樓,構成獨樹一格的台灣生活發展史。
我曾經住過近20年的公寓,大樓則住過近10年。讀作炎前輩的這本書,了解眷村文化的重新創生,也讓我聯想到「眷村」與原住民的「部落」的雷同之處。希望讓同住公寓和大樓的我們,經由此書,重新發現眷村的美好,也重新建構對眷村文化的期待。
眷村、部落、公寓、大樓—台灣生活發展史
林蘋(新銳詩人、散文家、城市觀察家)
眷村,在我的生命之中,有那麼一些印象。
話說在我讀國中的時候,算是一個滿單純的青少年,卻誤打誤撞地巧遇一位太妹。這位太妹在學校裡,是一位呼風喚雨的大姐頭。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菸抽太多,導致聲帶受損,她說起話來聲音沙啞。她常和校內外的三教九流之士混在一塊,因此常常進出訓導處。
有一次,在校內籃球比賽時,這位太妹就在我旁邊,自顧自地拿起一根紙菸來抽,然後就叫我的名字:「林蘋,你要不要抽抽看?」我不知道她為什麼知道我的名字。...
目錄
推薦序 眷村、部落、公寓、大樓──台灣生活發展史
作者序:由旅人電影旅行的角度走讀高雄
光影高雄:跟著光影去旅行
綠色:鳳山晨陽
留給未來去傳說──鳳山區黃埔新村
你看過電影《黃埔軍魂》嗎?
古蹟中的秘境鳳山區──「前海軍明德訓練班」
工協市場──「鳳山共同市場」
浪漫地人約黃昏後 黃埔夜燈祭
意外發現文情並茂的新詩《給黃埔新村的情書》
走越多越發現許多新奇的事物
白色:左營浮光
白色左營
將軍村內將軍已經不在
眷村時代館
眷村.潮
眷村俱樂部
眷村共生基地
《創世紀》創出自己的世紀
左營海軍眷村人才濟濟
懷舊眷村滋味 從貼補家計開始
藍色:夢憶岡山
在時代洪流中,逆流而行
夢醒時分歡樂居──岡山區醒村
花草纏繞烏衣巷──岡山樂群村
欣欣舊市場,見證眷村口味
岡山傳統醬菜專賣老店
作家筆下的眷村情懷
《創世紀》 開創瘂弦、洛夫與張默的世紀
鄉關何處?蘇偉貞
《自己的天空》袁瓊瓊
君自他鄉來 張啟疆
當今高雄眷村樣貌
是工作室也是家 駐村達人分享心情
SOHO 工房
靜織坊工作室
眷戀黑膠堂
可可米果
眷村文史工作者 顧超光
宛如都會裡的桃花源
來去眷村long stay
老媽寶眷村民宿
眷村戀影民宿
留小燈藝術眷村
軍旅舍
眷待期休憩所
思念人之屋
底加睏眷村民宿
窩囊 WARM HOUSE
回憶裡的老歌曲
結語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推薦序 眷村、部落、公寓、大樓──台灣生活發展史
作者序:由旅人電影旅行的角度走讀高雄
光影高雄:跟著光影去旅行
綠色:鳳山晨陽
留給未來去傳說──鳳山區黃埔新村
你看過電影《黃埔軍魂》嗎?
古蹟中的秘境鳳山區──「前海軍明德訓練班」
工協市場──「鳳山共同市場」
浪漫地人約黃昏後 黃埔夜燈祭
意外發現文情並茂的新詩《給黃埔新村的情書》
走越多越發現許多新奇的事物
白色:左營浮光
白色左營
將軍村內將軍已經不在
眷村時代館
眷村.潮
眷村俱樂部
眷村...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