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律:什麼時候你才意識到其實不需要那麼多殘響? 蛋堡:就像我們吃到重口味的食物可能會覺得比較好吃,有記憶點,不僅味覺如此,聽覺上也會自然而然被這種加重的效果吸引。對混音比較了解之後,有一陣子我也喜歡完全不加,我認為與其在聲音加上過多裝飾,不如故意讓成果顯得強烈而粗糙,表現出另一種感覺,比起殘響(reverb),我大部分的作品比較偏重延遲(delay)的效果。〈煙霧瀰漫〉作混音時,因為覺得 TeN 混得比較好,便是找他幫忙混音,而當時他也提到自己多以延遲來代替殘響。
小律:你認為視覺相關科系的美學培養,是否對升級個人作品有所幫助? 蛋堡:一般認知的升級,也許是量變多或變得更加精緻,但我認知的升級則是能通觀全局,例如你知道有 Lo-Fi hip hop 這樣的低傳真嘻哈,也知道有 4k、8k這樣高解析的視訊規格,而你能針對當下的狀況選出最合適的。我覺得學習視覺傳達的本質是幫助你了解這世界的全部,核心則是教會你如何做選擇,當看法還不夠全面的時候,你的選擇相對也會比較狹隘。
小律:當時你是否有習慣的錄音或編曲方式?是否會使用 MIDI 編輯彈奏? 蛋堡:大學時,算是比過往更了解分軌、疊音(dubbing)的概念,接觸 FL Studio 初期,就發覺用內建音色彈出來的 MIDI 聽起來有種塑膠感,並不真實,同時間瞭解了掛效果器的邏輯與重要性。因為早先使用 Hip hop eJay已培養出了取樣的概念,這時就透過 GoldWave 來剪輯取樣,再放進 FL Studio 製作,錄音則會使用 Cool Edit。直到現在使用電腦製作時,我依然用 FL Studio 製作音樂,剪取樣的軟體則隨興,錄音用 Logic,有時候也會用 Logic 來剪,主要依據當下的需求挑選使用的軟體。
就個人而言,我覺得自己過去做音樂的土法煉鋼或多辛苦而現在多方便之類的甘苦,不太需要拿出來一直說嘴,畢竟那是一個自然演進的時代變遷。但好像還是要略提一下才有說服力的感覺,好吧。早期嘗始當饒舌歌手時,最初無論寫了再多歌詞,沒有 beats 可以配著饒唱,是一開始讓我比較苦惱的問題,那時候也沒得上網找什麼空拍,根本沒那麼方便的事。所以我當時的解決方法就是去唱片行,大量地翻找演奏版本的唱片,CD 也好,只有空拍的音樂也罷,可是那些曲子都是來自歐美的一些經典曲或別人已經唱過的 beats,於是我決定自己編曲。我記得在阿通伯樂器行買了一台 Roland MC 505 01,當時還是店內展示機,比較便宜。買回家之後,用編曲機內建的一些循環曲段加自己亂彈有的沒的旋律和節奏,沒學過樂器的我,只能用實驗的精神放手去試,而最早做出來的樣帶像是〈韓流來襲〉、〈西門町老人〉和〈釣蝦場〉都是那時候胡亂玩一通編出來的曲子。後來認識了像是 J. Wu 02 他們這些朋友,我才發現,他們在編曲製作方面就比我這種跑龍套的專業很多,才覺得應該要把編曲和製作交給內行的處理,然後自己專心寫歌詞。
怎樣才是一個好的音樂製作人?可能要善於溝通,我覺得這很重要。每一個歌手都各有眉角,不是每個歌手都像我一樣,參與寫歌過程、會加入討論和表達自己想要的方向,只要歌一錄好,我就不太管後續的製作,剩下的就交給製作人。有些歌手會在意各種方方面面,想要全程參與,希望能掌控所有過程,大家的風格與習慣都不一樣。那麼我覺得身為一個製作人,當遇到製作人覺得 A 成品比較好,歌手卻喜歡 B 時,製作人就得在下這個重要決定的同時,與歌手達成一種共識,這樣的共識倚賴的就是溝通,並且適時展現自身的專業。有能力做出關鍵決定,就是一個好的音樂製作人,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在這個資訊四通八達的時代,音樂自學當道,這本《躍上主流》寫滿關於音樂製作心法的必讀之書,對於有興趣做音樂的你,絕對有所幫助。
2019 年第三十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對我而言,其意義格外重大。與有榮焉地見證了好朋友 Leo 王拿下「最佳華語男歌手」獎項之外,也見到個人平時密切關注的嘻哈製作人如 Starr Chen 和剃刀蔣上台與蔡依林一起領獎,以及 ZI 獲得「最佳新人」獎項。他們的得獎榮光除了帶予我難以 言喻的鼓舞與感動,更令自己深深感受到嘻哈音樂在台灣獲得越來越多的主流關注,也漸顯台灣嘻哈與饒舌音樂的多元性。再者,我真心地欣賞嘻哈製作人敢於嘗試其他曲風甚至截然不同流派...
小律:什麼時候你才意識到其實不需要那麼多殘響? 蛋堡:就像我們吃到重口味的食物可能會覺得比較好吃,有記憶點,不僅味覺如此,聽覺上也會自然而然被這種加重的效果吸引。對混音比較了解之後,有一陣子我也喜歡完全不加,我認為與其在聲音加上過多裝飾,不如故意讓成果顯得強烈而粗糙,表現出另一種感覺,比起殘響(reverb),我大部分的作品比較偏重延遲(delay)的效果。〈煙霧瀰漫〉作混音時,因為覺得 TeN 混得比較好,便是找他幫忙混音,而當時他也提到自己多以延遲來代替殘響。
小律:你認為視覺相關科系的美學培養,是否對升級個人作品有所幫助? 蛋堡:一般認知的升級,也許是量變多或變得更加精緻,但我認知的升級則是能通觀全局,例如你知道有 Lo-Fi hip hop 這樣的低傳真嘻哈,也知道有 4k、8k這樣高解析的視訊規格,而你能針對當下的狀況選出最合適的。我覺得學習視覺傳達的本質是幫助你了解這世界的全部,核心則是教會你如何做選擇,當看法還不夠全面的時候,你的選擇相對也會比較狹隘。
小律:當時你是否有習慣的錄音或編曲方式?是否會使用 MIDI 編輯彈奏? 蛋堡:大學時,算是比過往更了解分軌、疊音(dubbing)的概念,接觸 FL Studio 初期,就發覺用內建音色彈出來的 MIDI 聽起來有種塑膠感,並不真實,同時間瞭解了掛效果器的邏輯與重要性。因為早先使用 Hip hop eJay已培養出了取樣的概念,這時就透過 GoldWave 來剪輯取樣,再放進 FL Studio 製作,錄音則會使用 Cool Edit。直到現在使用電腦製作時,我依然用 FL Studio 製作音樂,剪取樣的軟體則隨興,錄音用 Logic,有時候也會用 Logic 來剪,主要依據當下的需求挑選使用的軟體。
就個人而言,我覺得自己過去做音樂的土法煉鋼或多辛苦而現在多方便之類的甘苦,不太需要拿出來一直說嘴,畢竟那是一個自然演進的時代變遷。但好像還是要略提一下才有說服力的感覺,好吧。早期嘗始當饒舌歌手時,最初無論寫了再多歌詞,沒有 beats 可以配著饒唱,是一開始讓我比較苦惱的問題,那時候也沒得上網找什麼空拍,根本沒那麼方便的事。所以我當時的解決方法就是去唱片行,大量地翻找演奏版本的唱片,CD 也好,只有空拍的音樂也罷,可是那些曲子都是來自歐美的一些經典曲或別人已經唱過的 beats,於是我決定自己編曲。我記得在阿通伯樂器行買了一台 Roland MC 505 01,當時還是店內展示機,比較便宜。買回家之後,用編曲機內建的一些循環曲段加自己亂彈有的沒的旋律和節奏,沒學過樂器的我,只能用實驗的精神放手去試,而最早做出來的樣帶像是〈韓流來襲〉、〈西門町老人〉和〈釣蝦場〉都是那時候胡亂玩一通編出來的曲子。後來認識了像是 J. Wu 02 他們這些朋友,我才發現,他們在編曲製作方面就比我這種跑龍套的專業很多,才覺得應該要把編曲和製作交給內行的處理,然後自己專心寫歌詞。
怎樣才是一個好的音樂製作人?可能要善於溝通,我覺得這很重要。每一個歌手都各有眉角,不是每個歌手都像我一樣,參與寫歌過程、會加入討論和表達自己想要的方向,只要歌一錄好,我就不太管後續的製作,剩下的就交給製作人。有些歌手會在意各種方方面面,想要全程參與,希望能掌控所有過程,大家的風格與習慣都不一樣。那麼我覺得身為一個製作人,當遇到製作人覺得 A 成品比較好,歌手卻喜歡 B 時,製作人就得在下這個重要決定的同時,與歌手達成一種共識,這樣的共識倚賴的就是溝通,並且適時展現自身的專業。有能力做出關鍵決定,就是一個好的音樂製作人,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在這個資訊四通八達的時代,音樂自學當道,這本《躍上主流》寫滿關於音樂製作心法的必讀之書,對於有興趣做音樂的你,絕對有所幫助。
2019 年第三十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對我而言,其意義格外重大。與有榮焉地見證了好朋友 Leo 王拿下「最佳華語男歌手」獎項之外,也見到個人平時密切關注的嘻哈製作人如 Starr Chen 和剃刀蔣上台與蔡依林一起領獎,以及 ZI 獲得「最佳新人」獎項。他們的得獎榮光除了帶予我難以 言喻的鼓舞與感動,更令自己深深感受到嘻哈音樂在台灣獲得越來越多的主流關注,也漸顯台灣嘻哈與饒舌音樂的多元性。再者,我真心地欣賞嘻哈製作人敢於嘗試其他曲風甚至截然不同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