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鬥牛差不多,不是你戰勝牛,就是牛挑死你。」──海明威
他的生活超斜槓,作家×鬥牛×拳擊×打獵×捕魚×軍人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出類拔萃
他就像是鬥牛士,鬥的是生活與文學
他五度上戰場,重傷與殘疾也無法粉碎他的熱情
──鬥牛士總在最危險的時刻優雅閃避
他將文學的冰山理論發揚光大,創造以小博大的美感
──鬥牛士總以最鋒利的匕首一招斃命
他是以狂熱為信條的傳奇作家,海明威!
▎勝利就是正義,清教徒家庭中的拳擊手與戰爭狂熱者
從小遵守清規戒律的海明威深藏一顆躁動的心,他毅然報名了拳擊課程,被打得鼻青臉腫也不在乎,他渴望一切勝利,「打拳擊是為了取勝,不是為了打死人」,高中畢業後,他把目光投向風起雲湧的歐陸戰場,義無反顧地成為戰地醫療員,卻在一次前線任務中身受重傷,殘疾終生。
▎豐滿的理想對上骨感的現實,漫漫作家路
拿了英勇勳章回到美國的海明威發現現實的殘酷:退役軍人國家不養,身有殘疾卻無人幫,勳章甚至不能拿去典當,只能流落街頭受人唾棄。海明威也差點落得如此下場——求職被蒙騙,竟成詐欺犯的共犯,為報社寫稿的錢也少得可憐。還好他遇見了貴人,供他吃住、鼓勵他寫作,開啟他前往巴黎名流圈的大門,也漸漸在美國文壇嶄露頭角。
▎戰爭的回饋,身上的兩百個彈孔與兩部傳世名作
距離第一次上戰場、第一次做手術取出兩百多片碎彈已經過了十年,海明威這才沉澱下來,鼓起勇氣寫出當年戰場的經歷,催生了名作《戰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與《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讓他享譽全國,他是清醒者,帶領著「迷惘的一代」向前走。
▎《老人與海》的文學輝煌,攻頂諾貝爾文學獎
在海明威生命最後的十年,他完成了《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這成為他寫作之路的巔峰,這部作品也被社會肯定,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與普立茲獎,這個英勇一生的鬥牛士,總算在與文學的相互對抗中取得完美的勝利。
▎神祕家族詛咒,鬥過戰爭與文學,鬥不過自我
海明威的家族短短數十年就有五人自殺,其中一個就是海明威。他的身亡眾說紛紜:有人說他因為身體病痛難耐;有人說因《老人與海》成就太高,他難以超越而感到生無可戀;也有人說就是精神疾病在作祟。無論如何,他鬥不過「自己」這頭牛,以一聲槍響和一地血泊結束自己傳奇的一生。
★本書特色:海明威是二十世紀的重要作家,同時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在不間斷的自我超越與社會挑戰中勇攀文學巔峰。《老人與海》是他的傳世之作,《戰地春夢》與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齊名,海明威的生活可謂名利雙收,但他最終卻選擇了自我了斷。本書以小說般生動流暢的語言介紹海明威跌宕起伏的生命歷程。
作者簡介:
鄧韻如,西洋文學、歷史雙碩士,喜歡蒔花弄草、看看詩集、研究東西方歷史,靠著一片熱愛讀完兩個文組碩士,現職自由作家,投稿報章雜誌專欄與整理大量歷史資料,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每個歷史人物在文字之下都有動人的故事,每一個人物都該有傳記錄。
張鑫蕊,專職編者。
章節試閱
叛逆青年
偏執是件古怪的東西。偏執的人必然絕對相信自己是正確的,而克制自己,保持正確想法,正是最能助長這種自以為正確和正直的看法。──海明威
天資聰穎的孩子
西元1899年7月21日,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郊區小鎮橡樹園,伴隨著一個嬰兒響亮的啼哭聲,一代文學巨匠厄尼斯特‧米勒‧海明威誕生了。
海明威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參加過美國南北戰爭的退役軍人,海明威和他的家庭一直因此而自豪。
母親格雷絲是在上流社會的鄉村俱樂部的環境里長大的。她在教堂唱詩班裡唱聖歌,又是公理會和許多民間團體的活躍分子。她很重視自己一家人的文化修養。
父親愛德是當地德高眾望的婦科醫生,他的身形在某些方面與海明威很像,只是腦袋小,身體大,眼睛也小,而且給兩道濃眉遮得幾乎看不清了。
海明威是愛德夫婦的長子,他有4個姐妹和1個弟弟,大姐瑪塞琳、二妹厄休拉、三妹瑪德琳、四妹卡洛兒;他唯一的弟弟,家中的幼子萊斯特比他小16歲。這是一個篤信宗教的家庭,姐妹們用的都是聖徒的名字。
海明威是一個天資聰穎的孩子,這種聰慧從他很小時候就展現了出來。
據說,海明威1歲生日的時候,參加了貝根為慶祝農場建倉而舉行的宴會。而這個時候恰好是他第一次能單獨行走。
海明威對削了皮的蘋果和魚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幼小的時候他把魚喚成「姨」,把不同種類的肉通通叫做「肉」。
有一次,父親愛德弄來一艘很好看的小木船,船頭上用漆寫上「溫德米爾‧瑪塞琳」幾個字。這年的整個夏天海明威和他姐姐瑪塞琳就像水裡的青蛙一樣坐著這艘船在湖上進進出出。
姐弟兩個光著腳,拿家裡臉盆輔助小快艇,在淺水灘上嬉戲蹦跳。他顯得特別快樂,又是跳又是笑,一下學獅子大聲吼叫,一下又拿竹子當馬騎。
海明威身穿一件藍色罩衣,手裡拿著根棍子去趕貝根家的羊,口裡不停地發出「唏!唏!」的聲音。
海明威身體結實,肌肉飽滿,筋骨壯健。他的兩隻手甚至比他姐姐的還要粗大。一碰到不如意的事,他總是又蹦又跳,暴跳如雷。但玩的時候卻循規蹈矩,從不發脾氣。
一到晚上,母親讓海明威上床睡覺,他總是很聽話,常常把床頭的枕頭拉過去蓋住眼睛,不讓光線照射他。
每當母親做禱告時,海明威總是跟在她的身旁。可是,母親還沒能說上幾句話,他便一躍而起,大聲地喊了一聲「阿門」,表示祈禱結束了。
海明威稍稍長大以後,便對圖畫冊著了迷,特別是一種名叫《自然界的禽鳥》的大開本月刊更使他感興趣。
海明威也喜歡別人幫他畫動物漫畫,看懂了便樂得哈哈大笑。他什麼故事都愛聽,當然,最喜歡聽的是關於一匹名叫普林斯的黑馬在奧克派克為他父親拉大車的故事。
據海明威醫生說,黑馬普林斯的腿很長,脖子卻很短,因此吃草時不得不蹲跪下來。海明威每說一個詞都要漏掉一個音。他搶在他父親前面,大聲地把「跪下」說成「跪」或「危」,接著邊笑邊跪在地板上,模仿普林斯吃草的樣子。
有一次,海明威看到街道對面一棵樹上有一隻貓頭鷹,他覺得貓頭鷹很威武,於是又開始對有關貓頭鷹的故事感興趣。他甚至把腳趾上碰傷的痕跡說成是貓頭鷹的眼睛。
海明威很有靈性,他最喜歡幫人和物取各種的名字。他先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奈尼」。這是他許多綽號中的一個。
海明威給外祖父取名「阿爸熊」,稱祖母為「愛德萊德‧阿媽熊」,把女用人叫做「莉莉熊」,把他那個雙頭玩具搖擺馬喚作「普林斯和查理」。
到了海明威兩歲的時候,他需要種痘,他把皮膚上的斑點說成是「壞了的蓓蕾」。他還給母親取了個綽號叫「菲蒂」。
到了2月分,母親發現海明威在那本《自然界的禽鳥》畫冊上能準確地說出73種鳥的名稱時,大為詫異。
年僅兩歲的海明威已經具有用別的方式來表達語言的能力,他的第一個笑話是一個「蒲公英」的雙關語。
在英語中,蒲公英的單詞是dandelions,而巨獅的單詞是dandy lions,海明威就把蒲公英說成是巨獅或者巨馬。
海明威最可愛的地方在於他學會了親別人臉的藝術,親得又響亮又富有情趣。母親經常說:「如果你有什麼事不依他,他就會走過來用小手掌拍你的臉頰。而當他感到不好意思時,他就來親你。」
海明威從不尿床,更不撒尿在身上,大家都讚揚他。母親在這個孩子身上也安心了許多。
1910年,當地舉行旅長會的時候,兩歲的海明威有生以來說出了第一句完整連貫的話語:「我不認識勃費羅‧比爾。」他說出這句話時那種天真可愛的樣子逗得在場的選民們哈哈大笑。
海明威喜歡模仿,任何在他看來好玩的、看的,他都喜歡模仿。有一次,父親帶著海明威去看波尼‧比爾的西部電影,他很快模仿影片中牛仔的動作,騎在普林斯的背上讓大人幫他拍照。
4月分,父親帶海明威去看瑞格林兄弟的馬戲團演出。回家後,海明威當著外祖父的面學大象走路,並一本正經地學雜技演員翻筋斗。
海明威的雜技表演車是一個3尺長,2尺寬、底下鑲著紅輪子的木箱。這種車子是當時柏力油漆建築公司廣為宣傳的商品,在各五金商店均有出售。
海明威的母親說:「這孩子2歲的時候,長得胖乎乎的,看起來像個5歲的孩子。頭髮淡黃,前額剪成瀏海式,發端捲曲,蓬蓬鬆鬆搭在頭上,皮膚赤褐色,看起來十分健壯。栗色眼睛,眉毛濃黑,一張不大不小的嘴,臉頰兩邊各有個酒窩。」
海明威很喜歡角色扮演,當母親叫他做「荷蘭玩具娃娃」時,他一邊跺著腳,一邊大聲叫嚷:「我不是荷蘭玩具娃娃,我是波尼‧比爾。砰!我要開槍打死菲蒂。」
小海明威有很多的綽號,除了他給自己取的奈尼外,還有家裡給他取的別的綽號,如潘奇、吉普曼克還有鮑畢等。
小海明威特別喜歡唱歌,但是他唱歌時總走調,顯得特別滑稽,每次都逗得爸爸媽媽開懷大笑。
貝爾湖不久改名為瓦倫湖。葛萊絲並作了一支《可愛的瓦倫湖》的華爾茲樂曲,小海明威就把它改成與動物展覽會有關的歌曲。原本歌曲中是「啊,月光下的瓦倫湖」,海明威把它惡作劇改成「啊,月光下的老狒狒」。這種有趣的改動使他的父母親感到十分驚喜。
「海明威,你害怕什麼嗎?」有一次,母親這樣問他。
「不!我什麼都不害怕,不要用看小孩子的眼光看著我,我已經長大了。」每當這個時候,海明威總是氣呼呼地這樣回答。
海明威渴望長大,他不喜歡被束縛在家中。小小年紀而又十分聰慧的小海明威,渴望早早長大,渴望大人們把他當成大人來看待。
海明威3歲的時候,他的肩膀上就扛著一支半新不舊的老式步槍,兩眼望著前方,正步前進。他大聲唱著「小分隊向前衝」的歌詞,並把自己比作士兵。
海明威把拾來的木片、木棍比作大口徑短槍、長槍、來福槍、左輪和手槍等。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和堅韌精神給家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們都說三歲看到老。這或許正如海明威的外祖父所說的:「這孩子總有一天會有名聲的。如果他遇事多動腦筋,走正道,將來一定能出人頭地。但若縱容自己,走邪路,將來坐牢也一定有他的份。」
他的外祖父真是有遠見,早早就看出了海明威的巨大潛力。而海明威也沒有讓外祖父失望,他成了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文壇領袖之一。
深受祖父的影響
海明威的一生與戰爭都是分不開的,他從童年到老年,對戰爭一直十分關注。他的小說中有大量的戰爭場面和戰爭背景的描寫,在其著作中就有26部書的主題是戰爭。
不但在著作上反映戰爭題材,海明威本人更是親自參加了5次重要戰爭,包括參加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
而這些,與他的家族和成長環境是分不開的。這種崇軍尚武的精神可以說源於他祖父一輩的薰陶。
海明威的祖父安森和外祖父霍爾都參加了美國南北戰爭。安森在南北戰爭中因為作戰勇敢,布爾溪戰役之後,被擢升為少尉,奉密令在密西西比州招募了一支黑人部隊。
安森總是喜歡回顧那個彈雨橫飛的歲月、同生共死的戰友以及那些輝煌的戰績。海明威兄妹幾個都是從小在爺爺講述的關於南北戰爭的英勇故事薰陶下長大的。
孩子們每年都參加戰爭紀念日遊行,羨慕地看著一身戎裝的祖父在遊行隊伍中行進。
與祖父喜歡談及戰爭相反,外祖父對於戰爭諱莫如深,從不願意談及南北戰爭的事情。
南北戰爭爆發後,外祖父霍爾毫不猶豫地參加衣阿華州騎兵第一志願團,為維護國家統一、黑人解放而戰鬥。但不幸的是,在1862年4月,在密蘇里州的沃斯倫堡戰役中,霍爾左腿負傷,子彈一直留在腿內,不得不因傷殘退役。
當政府要給他發放退役金的時候,霍爾自豪地拒絕了,他說道:「我自願為我自己選擇的國家服役,是不需要報酬的。」
海明威曾在一封信中誇大地描述了外祖父的軍旅生涯,他寫道:「霍爾說話帶有濃重的英國口音。他曾在去美國南部出差時,被當作聯邦軍的間諜而遭痛打。他戰鬥了4年,並嚴重負傷。但他最痛恨濫殺無辜,因而以後從不願談及戰爭。」
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根據美國華盛頓國家檔案館檔案記載,霍爾受傷是「在他服役期間,而且是來自反對美國當局的敵對武裝力量的槍擊,但不是在執行公務時」。
如此負傷當然不是什麼榮耀的事,霍爾對此諱莫如深。海明威可能是出於對外祖父的景仰而將他神化。
祖父安森喜歡頌揚美國南北戰爭,為此他收集並且保存著許多與南北戰爭有關的剪報;還經常去南方度假,和以前的退伍老兵一起回顧往昔的戰鬥場面。
叛逆青年
偏執是件古怪的東西。偏執的人必然絕對相信自己是正確的,而克制自己,保持正確想法,正是最能助長這種自以為正確和正直的看法。──海明威
天資聰穎的孩子
西元1899年7月21日,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郊區小鎮橡樹園,伴隨著一個嬰兒響亮的啼哭聲,一代文學巨匠厄尼斯特‧米勒‧海明威誕生了。
海明威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參加過美國南北戰爭的退役軍人,海明威和他的家庭一直因此而自豪。
母親格雷絲是在上流社會的鄉村俱樂部的環境里長大的。她在教堂唱詩班裡唱聖歌,又是公理會和許多民間團體的活躍分子。她很重視自己一家...
推薦序
序
厄尼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美國小說家。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
海明威於1899年7月21日生於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父親是醫生和體育愛好者,母親從事音樂教育。
海明威從小酷愛體育、捕魚和狩獵。中學畢業後曾去法國等地旅行,回國後當過見習記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志願赴義大利當戰地救護車司機。
1918年,海明威在前線被砲彈炸成重傷,回國休養。後來去加拿大多倫多市《星報》任記者。
1923年,海明威發表處女作《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隨後遊歷歐洲各國。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依舊升起》,初獲成功,被稱為「迷惘的一代」。
1929年,海明威完成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長篇巨著《戰地春夢》,為他帶來了聲譽。
1940年,海明威創作了以美國人參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戰地鐘聲》,並且與許多美國知名作家和學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義抗爭。
1941年,海明威偕夫人瑪莎訪問中國,支持中國抗日戰爭。後又以戰地記者身分重赴歐洲,並多次參加戰鬥。「二戰」後定居古巴。
1952年,海明威名作《老人與海》問世,深受好評,翌年獲「普立茲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後來離開古巴返美定居。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因身上多處舊傷,百病纏身,精神憂鬱中用獵槍自殺。
成就與貢獻
海明威是蜚聲世界文壇的美國現代著名小說家,他的創作具有鮮明、強烈的個性特徵。海明威被稱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迷惘」是海明威創作個性的顯著特徵,是籠罩他全部作品的統一風格。
海明威的許多作品、許多主角都給人迷惑、悵然若失的印象,即使在那些現實性和傾向性很強的作品裡,也塗上了濃重的迷惘色彩。
在海明威的作品裡,最富有魅力和打動人心的,是他塑造的眾多在迷惘中頑強奮鬥的「硬漢」形象。
海明威的文體風格具有簡潔性、含蓄性等特點,最受人稱道。他的「冰山」理論精通現代敘事藝術,並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地位與影響
海明威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作家。在創作上,海明威最鍾愛的主題是戰爭、死亡、男子氣概和愛情。這也是他一生生命的主旋律。
「死亡」和「男子氣概」,貫穿在海明威的全部創作中,成為他作品的主要風格特徵,再加上簡潔有力、充滿生氣與活力的語言,使他的創作在歐美文壇產生巨大影響,甚至在美國引起一場文學革命。
海明威的文風一向以簡潔明快著稱,俗稱「電報式」,他擅長用極精鍊的語言塑造人物。
海明威創作風格也很獨特,他一直都是站著寫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雙關妙語:「恕我不能站起來。」
海明威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對於海明威的評價,正如約翰‧甘迺迪總統所說:「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厄尼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
序
厄尼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美國小說家。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
海明威於1899年7月21日生於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父親是醫生和體育愛好者,母親從事音樂教育。
海明威從小酷愛體育、捕魚和狩獵。中學畢業後曾去法國等地旅行,回國後當過見習記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志願赴義大利當戰地救護車司機。
1918年,海明威在前線被砲彈炸成重傷,回國休養。後來去加拿大多倫多市《星報》任記者。
1923年,海明威發表處女作《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隨後遊歷歐洲各國。1926年,出...
目錄
序
成就與貢獻
地位與影響
叛逆青年
天資聰穎的孩子
深受祖父的影響
父母的雙重教育
度過快樂的童年
保留橡樹園傳統
爭強好勝的拳擊手
叛逆的文學青年
不上大學渴望參戰
初次參戰
明星報的見習記者
終於上戰場了
血與火的洗禮
身中二百三十七塊彈片
凱旋歸來的英雄
艱苦歲月
一段痛苦的歲月
重新振作起來
成為特寫作家
被父母趕出家門
遭受資本家矇蔽
有情人終成眷屬
決定定居歐洲
功成名就
在巴黎的新生活
常駐歐洲記者
長子約翰出世
夫妻感情的破裂
第一本長篇小說出版
品嘗成功的芳香
返回美國定居
喜歡西班牙鬥牛賽
在非洲大草原狩獵
快艇「拜勒號」
參加西班牙內戰
戰爭磨練
喪鐘為誰而鳴
在中國度過蜜月
在古巴的悠閒生活
海明威的游擊隊
海明威的戰爭功績
輝煌晚年
不想做廣告的名人
走進幸福的港灣
與海軍學員的聚會
飛機失事大難不死
《老人與海》和諾貝爾獎
與病痛抗爭
喪鐘為作家長鳴
附錄
經典故事
年譜
名言
序
成就與貢獻
地位與影響
叛逆青年
天資聰穎的孩子
深受祖父的影響
父母的雙重教育
度過快樂的童年
保留橡樹園傳統
爭強好勝的拳擊手
叛逆的文學青年
不上大學渴望參戰
初次參戰
明星報的見習記者
終於上戰場了
血與火的洗禮
身中二百三十七塊彈片
凱旋歸來的英雄
艱苦歲月
一段痛苦的歲月
重新振作起來
成為特寫作家
被父母趕出家門
遭受資本家矇蔽
有情人終成眷屬
決定定居歐洲
功成名就
在巴黎的新...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