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選王士禛佳作約八十首,分為四類。
漁洋是清初文壇領袖,眾體兼備,將唐詩與宋詩的優點交融,華實並重。
除了近體外,此書特選漁洋眾多值得細味的長篇古體詩歌。
全書通過精準的注釋,解詞意,明典故,評特色,方便讀者輕鬆掌握。
好評推薦:
「王士禛正是能開創一種美學的詩人。他的神韻詩風和相關詩論開創了一種新的詩歌美學,我稱之為中國的印象派。」
——蔣寅 教授
「家晉兄之選注漁洋詩,當有其機遇,亦能端正態度,尤其在經典化、學術性與通俗性這些方面做到了相當不錯的兼顧與平衡。」
——許建業 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胡家晉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中國詩學專業,興趣旁及中西文化及粵語。現職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進修學院講師。為推廣文學,於社交平台Instagram設立文學帳號(@ineichashitsu),文稿散見文學雜誌。
章節試閱
前言
一
王士禎,本名王士禛,賜名士禎,小名豫孫,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王氏名號甚多,其中禎、禛之變,乃因避諱而得。王士禛的「禛」字,在他死後,於雍正時因避諱,被人改稱王士正。乾隆時期,復賜名士禎,並追諡文簡。據《王氏世譜》載,王氏生於崇禎甲戊(1634)八月二十六日,卒於康熙辛卯(1711)五月十一日,享年七十八歲。王氏為山東新城(今山東桓台)人,清代著名文人,進士出身。康熙年間官至刑部尚書。王氏出身世家,祖父王象晉,官至明朝河南省布政使。王士禎生於豫省官舍,祖父象晉於「豫」得「孫」,遂命其小名為「豫孫」。
王士禎七歲入鄉塾,自言八歲能詩。後娶山東鄒平張延登之孫女為妻。順治七年(1650),應童子試,連得縣、府、道第一。順治十六年(1659),任揚州推官,過著下午辦公,晚上會見文友的生活,十分寫意。
康熙十七年(1678),受到康熙皇帝召見,轉侍讀,入值南書房。升禮部主事。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書。不久,因受王五案牽連,被以「瞻循」罪革職回鄉。康熙四十九年(1710),康熙眷念舊臣,特詔官復原職。康熙五十年(1711)五月十一日卒。
王士禎與長兄王士祿、二兄王士禧、三兄王士祜皆有詩名。一生勤於著述,作詩三千餘首,文四十二卷,著名者有《漁洋山人精華錄》、《蠶尾集》、《池北偶談》、《香祖筆記》、《居易錄》、《古夫於亭雜錄》、《分甘餘話》、《漁洋文略》、《漁洋詩集》、《帶經堂集》、《感舊集》等作。
王士禎是繼錢謙益之後的清代文壇領袖,開清初詩風「神韻」一派,影響後世甚深。他提倡出的神韻詩論源於唐代司空圖「自然」、「含蓄」和宋代嚴羽「妙語」、「興趣」之說,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為作詩要訣。其詩早年以清麗澄淡著稱,中年則轉趨清遠蒼勁,眾體兼擅,尤工七律。他與朱彝尊並稱「南朱北王」。王士禎與蒲松齡是好友,曾為蒲氏評點《聊齋志異》並題詩共勉。王士禎是詩壇上鮮有的,既能在文學上揚名,又能在官宦生涯中平步青雲的人物。雖然衣食不愁,但其詩關心民間疾苦、社會動盪之餘,鮮有無病呻吟之弊。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士禛等以清新俊逸之才,範水模山,批風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說,天下遂翕然應之。」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稱王士禎的詩歌「不過一良家女,五官端正,吐屬清雅,又能加宮中之膏沐,熏海外之名香,取人碎金,成其風格。」可見王士禎也有重於化用的風格。這方面是受黃庭堅詩風的影響,得其妙旨,點鐵成金。
二
順治十四年是王士禎在詩學上大有變化的一年。這一年的秋天,王士禎與當時的著名文士,在大明湖聚會,辦秋柳詩社,賦〈秋柳四首〉。據其《菜根堂詩集序》云:「亭下楊柳十餘株,披拂水際,綽約近人。葉始微黃,雜染秋色,若有搖落之態。」因而寫成〈秋柳四首〉。四詩朦朧隱括,憂愁難言,而又不失輕靈,巧用故實。詩旨在得知與不得知,可望而不可即之間,讓人有追索事典之心,又有品味餘韻之意。此詩的成功使王士禎日後大力推廣其神韻學說。這一次的文士大會,相信王士禎甚為得意。對大明湖除了家鄉風土的掛念外,或許也與這次的文會有關。所以在日後不少詩作中,亦多懷念起舉行地點大明湖。
大抵神韻之說,關鍵在於意象與聯想。神韻之意,亦本於嚴羽《滄浪詩話》之論,講求感興。雖王士禎並無明言自己的文學理論源自於何,但學界至今多將「神韻」之說,歸於司空圖、嚴羽等論詩的一派。講求的是詩歌當中清淡致遠,餘韻無窮,味在言外的特色。感興者,詩之興趣,由人的情感生發,落實到著作中對人、事、物的感歎與興致。故此,重點在於詩語、詩意帶來的起興效果,詩歌的主旨與功能,未必是最重視的部份。在嚴羽的詩論當中,感興最重要的一點是「無意」,是一種在讀詩時直接被觸發的情感。王士禎的神韻說並沒有要求詩作的興味必須在無意之間產生,但從詩歌寫作的角度而言,刻意點明詩旨,情趣便難以在其中偶發。加上,從王士禎的作品來看,風格以輕巧靈動,輕愁淡哀為主,而少深切沉痛之語。即使對所論事件有明確的褒貶傾向,亦以隱括詩意為宗。此外,雖然王士禎也會使用大量故實入詩,但也會做到寫出趣味,而非割裂前人之作便滿足。由於可見,王氏之說雖本於司空圖、嚴羽,卻又做到自己的突破,無愧一代文宗。
三
王士禎在詩歌當中多次頌揚黃庭堅的詩作與詩歌理論,同時也多有取笑江西詩派後人之言,認為他們沒有繼承到黃庭堅詩歌的優點。(觀其《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三十二首》可知。)言下之意,能繼承黃庭堅者,正是王士禎自己。可見王士禎對詩歌創作,十分自負。當時江西詩派已甚受文壇中人批評,認為他們的詩歌索然無味,尤其是黃庭堅提倡的「點鐵成金」,亦因為詩派中人多只截取前人成句為己用而甚為嫌棄。然而,王士禎力排眾議,以其文壇宗主的身份,坦然指出自己繼承了黃詩風格,並曾在某一時期大力提倡宋詩。宋詩的最大特色是以才學為詩,即以學識做詩,而忽略了詩歌的感發與趣味。今日觀之,王士禎在詩歌當中亦多有截取史書、前人成句的習慣。雖然其詩歌實踐未達每首皆「點鐵成金」的效果,但也不至於「點金成鐵」,可謂在清詩當中樹立起遙繼宋詩的楷模,間接促成了清朝詩壇的革新,阻止了詩歌理論繼續向以議論為主,質木無文的方向發展。須知道詩歌雖然以情感主導,但亦不可以忽略內容深度,不能僅止於以自然風物即事感興,談風弄月。詩之為大者,亦當有與現實世相有關,方可增加其餘韻。
由此論之,王士禎的文學史意義在於,將唐詩與宋詩的特色融為一體。既講求有趣味有感發,又不單純是風花雪月之文。雖非完美,但在中國詩歌經過了明代的復古風格、陽明心學後「束書不觀」等情況下,王士禎力挽狂瀾,使優秀詩歌的一種創作方式重現當時,意義十分重大,難怪一時風從。從這個角度言之,王士禎在詩歌史上,實有興滅繼絕之功。錢謙益在《牧齋有學集.王貽上詩集序》言:「貽上之詩,文繁理富,銜華佩實。感時之作,惻愴於杜陵;緣情之什,纏綿於義山。其談藝四言,曰典、曰遠、曰諧、曰則。沿波討源,平原之遺則也;截斷眾流,杼山之微言也;別裁偽體,轉益多師,草堂之金丹大藥也。平心易氣,耽思旁訊,深知古學之由來,而於前一人者之為,皆能洮汰其癥結,祓除其嘈祇,思深哉!《小雅》之復作也。」將王士禎的詩歌與杜甫、李商隱比肩,而認為源流始於屈原,承習皎然詩論,並有《小雅》遺風。錢氏之論,確有道理。詩語、詩法、典故的繁密,確類杜甫;詩旨之窮索幽隱,亦似義山。論其有繼皎然詩論,也不為過。惟言王士禎詩風源於《楚辭》則有待考證。總體而言,我們從王詩獨振頹波,遙繼唐宋的一點言之,錢論實無大誤。
四
王士禎早有盛名,在生時已一直自行編訂詩文集,十分重視自身的作品,《漁洋精華錄》即出己手。清人已有諸家批註、評點,較為著名的有伊應鼎《漁洋山人精華錄會心偶筆》、惠棟《漁洋山人精華錄訓纂》、金榮《漁洋山人精華錄箋注》、翁方綱手批《漁洋精華錄》和杭世駿批點《漁洋精華錄》等。以惠注和金注的影響最大。王士禎的名聲大振,除了其自身的文學能力之外,亦可以說是與時代有關。其提倡的「神韻說」體現了當時一部份士人由明入清的一種心態,使明遺民有一種抒發的途徑。滿清入關後,首重統治的穩固。清廷恩威並施,既召考科舉,以向文林。其間亦多次尋訪名士出任清廷官職,王士禎好友錢謙益、吳偉業、冒襄等即是顯例。與此同時,又屢興文字獄,以封文士之口。因為書籍傳播最能影響政權的穩定。這種情況與明清文壇的書籍流通情況有關。明清時,由於出版業界競爭激烈,出版亦變得比前代簡單得多,書籍的流通甚速。文士飽讀詩書,自然容易有所議論,惟身家性命之所慮,使他們欲言而不能言,十分壓抑。「神韻說」的提倡,應許十分切合他們的需要,讓他們將對故國的思念、現在的不滿等等內心想法,借古托今。
出版感言
本詩注本受內地出版社所托,與諸多同道各選心儀的明清諸家而製,唯時局動蕩,疫病流佈等諸多因素未能順利出版。我的研究專業是清代詩學,選擇王士禎為題,既有借工為學之心,亦有從蔣師學習之意。此稿封塵數年,間或覆閱,故感未及前賢,唯亦偶有所得與前人不同,或備一說。既已成稿十餘萬字,終不欲辛勞盡沒。恰逢偶識初文黎漢傑先生,一言傾寸心,即拍板成事。
胡家晉
二〇二二年二月十四日
前言
一
王士禎,本名王士禛,賜名士禎,小名豫孫,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王氏名號甚多,其中禎、禛之變,乃因避諱而得。王士禛的「禛」字,在他死後,於雍正時因避諱,被人改稱王士正。乾隆時期,復賜名士禎,並追諡文簡。據《王氏世譜》載,王氏生於崇禎甲戊(1634)八月二十六日,卒於康熙辛卯(1711)五月十一日,享年七十八歲。王氏為山東新城(今山東桓台)人,清代著名文人,進士出身。康熙年間官至刑部尚書。王氏出身世家,祖父王象晉,官至明朝河南省布政使。王士禎生於豫省官舍,祖父象晉於「豫...
作者序
序
中國自古就是詩的國度,周朝以《詩》為教,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唐代科舉以詩取士。詩歌一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國人文化教養的核心內容。上至帝王官僚,下至布衣寒士,無不以能詩為榮。歷代有詩歌傳世的作者數以萬計,清代留有專集的詩家多達一萬多人。而傳世作品最多的人可能竟是高宗乾隆皇帝,他曾自豪地說他寫的詩比《全唐詩》存詩數量還多。
在這茫茫的詩歌星河中,閃亮耀眼的明星成百上千。從古到今,一直都有人在評選,哪些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民國間胡懷琛編了一本《中國八大詩人》,遴選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韓愈、蘇軾、陸游和王士禛八人為古來最偉大的詩人。這個榜單自然容有酌議,但這八位一定是眾所公認的大詩人,則是無可懷疑的。
這個榜單中,繼屈原到陸遊這些早有定評的大詩人之後,元明清三代只有一位詩人入選,那就是清初詩人王士禛。將他與屈原等並列為八大詩人,多半出於胡懷琛一家之言,不過絕非毫無道理。偉大詩人和傑出詩人的差別,除了藝術表現力有高下之外,還在於傑出詩人只能開創一種風格,而偉大詩人則能開創一種美學。王士禛正是能開創一種美學的詩人。他的神韻詩風和相關詩論開創了一種新的詩歌美學,我稱之為中國的印象派。王士禛比二十世紀初的印象派藝術家更早二百年闡明了印象主義的理論精髓。這也是古典詩學最後的體系性論說,為此我將王士禛推許為中國古典詩學的集大成者。
王士禛出生於山東新城的簪纓世家,一門文章爾雅,領袖鄉里。齊魯文化的博雅品格和勤恪謹重的家風,陶冶了他清廉的風操和醇雅的性情。從順治十七年(1660)以揚州推官入仕,到康熙四十三年(1704)以刑部尚書罷歸,四十年間仕至二品,可謂顯達。但居官廉正,兩袖清風,一生平揖布衣而睥睨權貴,汲引後進,為縉紳羽儀。退食自公則優遊墳籍,讀書藏書,作詩評詩,留下數量繁富的詩文、筆記、評選、題跋,著述等身。其家風宦績、道德文章,人得其一即足以流芳百世,榮耀桑梓,而王士禛四美俱備,抑何其豐偉?所以終其一生,不只以品德才學為當世欽仰,其性情學識尤足以籠罩千古,啟迪示來學。
作為詩人的王士禛,固然是清代詩歌史的巔峰作家;而作為詩論家的王士禛,更登踞中國古典詩學的頂點,蔚為詩學理論、批評的集大成者,其業績和成就會隨著時間的沖刷和雕琢,日益凸現出來。
二十多年前我著手研究清代詩學,首先由王士禛的著述入門,即鑒於其內容之豐富、影響之深廣。閱讀《王漁洋遺書》之餘,愈益感覺其詩作與詩學都是古典時代最後的輝煌,後來學者再難逾越他的高度。因為沒有人能比他閱讀和批評更多的古代和當代詩歌作品,留下那麼多讀書和寫作的記錄。我一直想深入研究王士禛的著述,為他寫一部評傳,或整理他的全部作品。但日居月諸,馬齒徒長,除了早年所撰《王漁洋事蹟征略》、《王漁洋與康熙詩壇》及後來《清代詩學史》對王漁洋詩學的論述外,一直無暇投入更多的精力,未免深感遺憾。
為此,當家晉告訴我編著了一部王漁洋詩選要交付出版時,我驚訝之餘真是望外地高興。當老師的好處,就是可以把自己想做而又無力從事的課題交給學生去做,間接地實現自己的學術計畫。我沒能繼續做王漁洋研究,家晉卻編著了一部《王漁洋詩選》,這怎麼能不教我高興呢?書稿付印之前,他寄下全文,希望我寫一篇序言。我欣然流覽全稿,感覺選目與已有的選本不太重複,有自己的選擇標準;註釋吸取了舊著的精粹,又加以淺顯的解說,有助於讀者進入王士禛的詩歌世界,非常難得。
儘管王士禛在清代名重一時,但二十世紀編纂的文學史卻不曾給他較高的評價。他的詩歌和神韻論詩學都被貼上逃避現實、粉飾太平的標籤,這難免會影響他詩作、詩論的傳播和接受。一個更真實更立體、更有血有肉的王漁洋,可能還有待於我們重新去認識。家晉這部詩選正好是一個契機,值得我們一讀。
蔣寅
二○二二年三月於花城
序
中國自古就是詩的國度,周朝以《詩》為教,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唐代科舉以詩取士。詩歌一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國人文化教養的核心內容。上至帝王官僚,下至布衣寒士,無不以能詩為榮。歷代有詩歌傳世的作者數以萬計,清代留有專集的詩家多達一萬多人。而傳世作品最多的人可能竟是高宗乾隆皇帝,他曾自豪地說他寫的詩比《全唐詩》存詩數量還多。
在這茫茫的詩歌星河中,閃亮耀眼的明星成百上千。從古到今,一直都有人在評選,哪些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民國間胡懷琛編了一本《中國八大詩人》,遴選屈原、陶淵明、李白、杜...
目錄
古典風範
醴泉寺高閣瞻眺有懷范文正公
復雨
夜登燕子磯
六朝松石歌贈鄧檢討
雙劍行孫退谷侍郎席上作
題施愚山賣船詩後
摩崖碑
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三十二首 選十五首
自然風物
青山
江上
皇廠河
紅橋二首
真州絕句五首
憶明湖
吾州
雨後至天寧寺
晚至豐樂亭
詠史懷古
秋柳四首
讀史雜感八首(選四首)
丹陽二首
雨後觀音門渡江
曉雨復登燕子磯絕頂
絕句
登雞鳴寺
雞鳴寺眺後湖二首
魏文帝賦詩台
漁父
陳思王墓下作
二喬宅 彰法山廣教寺
洛陽
酬唱交遊
江上寄程昆侖二首
焦山曉送昆侖還京口
夜雨題寒山寺寄西樵禮吉二首
題余氏女子繡浣紗洛神圖二首
樊圻畫
葉欣畫
楊枝紫雲曲二首
送苕文之京二首
寄陳伯璣金陵
江東
亡名氏畫
惲向千巖競秀圖
送彭十羨門遊粵二首
年來錢牧齋吳梅村周櫟園諸先生鄒籲士陳伯璣方爾止董文友諸同人相繼徂謝棧道感懷愴然有賦
題陳其年填詞圖
錢選折枝牡丹二首
顧茂倫吳漢槎撰絕句詩國朝止三家 乃以拙作參牧翁鈍翁之間戲寄二首並示鈍老
古典風範
醴泉寺高閣瞻眺有懷范文正公
復雨
夜登燕子磯
六朝松石歌贈鄧檢討
雙劍行孫退谷侍郎席上作
題施愚山賣船詩後
摩崖碑
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三十二首 選十五首
自然風物
青山
江上
皇廠河
紅橋二首
真州絕句五首
憶明湖
吾州
雨後至天寧寺
晚至豐樂亭
詠史懷古
秋柳四首
讀史雜感八首(選四首)
丹陽二首
雨後觀音門渡江
曉雨復登燕子磯絕頂
絕句
登雞鳴寺
雞鳴寺眺後湖二首
魏文帝賦詩台
漁父
陳思王墓下作
二喬宅 彰法山廣教寺
洛陽
酬唱交遊
江上寄程昆侖二首
焦山曉送昆侖還京口...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