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寒夜三部曲》的菁華版,以《大地之母》為書名,配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的英文版而問世,距離《寒夜三部曲》寫就之時已逾20年。同年,公共電視台《寒夜》20集連續劇也開拍並完成播映。
《大地之母》反映出主推英譯本的齊邦媛對於小說的看法:她依循西方小說的「正統」,認為文字須洗練精確,才符合西方讀者的品味,因此請李喬把20年前的三本小說濃縮為一本,基本上是採用《寒夜》和《孤燈》,捨去《荒村》。相較之下,李喬其實刻意在《荒村》和《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的文字用法上,與「正統」採取疏離態度。
作者簡介:
李喬,本名李能棋,1934年出生於苗栗大湖。新竹師範學校畢業,勤於涉獵各類知識,形成作品豐富內涵,創作包括小說、詩、散文、戲劇、雜文、評論等。精擅多樣類型,講究形式變化,主張「文學志在反抗」和「臺灣主體意識」,作品已有多國語言外譯。寫作之外,另亦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及公共事務。曾獲吳三連獎、國家文藝獎、臺灣文學金典獎、行政院文化獎等。
李喬全集主編:
黃美娥,現任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另亦擔任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漢學研究中心指導委員、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諮詢委員等,曾任臺灣大學臺文所所長、臺灣文學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臺灣文學研究與史料編纂,著有《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及論文百餘篇,另編有《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臺灣原住民族關係文學作品目錄暨選集1603-1945》、《世界中的臺灣文學》等十餘種。曾獲竹塹文學評論獎首獎、巫永福文學評論獎、國家圖書館「臺灣各大學學術資源能量風貌」文學研究專書高被引排序第一。
小說卷.短篇小說主編:
陳惠齡,現任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專任教授,曾任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臺灣文學、現當代小說、地方學、華文文學等。曾策劃主辦「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及「2022李喬文學、文化與族群論述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主編三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著有《演繹鄉土:鄉土文學的類型與美學》、《鄉土性・本土化・在地感──臺灣新鄉土小說書寫風貌》、《臺灣當代小說的烏托邦書寫》、《現代文學鑒賞與教學》等書。此外,發表相關論文數十篇,研究成果除獲科技部研究奬助外,2022年並獲得「巫永福文學評論獎」。
推薦序
【客家委員會主委序】
向反抗的哲學家致敬
近二十餘年來,臺灣文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其豐富性與多元性已為國內外所肯定,而這樣豐富多元的面貌,不只體現在口傳文學、古典文學、白話文學等類型上,實際也展現於由多族群所生產出來的族群文學,例如客籍作家吳濁流、鍾理和、龍瑛宗、鍾肇政、杜潘芳格、詹冰、李喬等,他們的文學成就有目共睹,早已是臺灣文學中璀璨亮眼的創作群體。因此,客家委員會在推廣客家文學的工作上,已將客庄的閱讀教育及經典客籍文學家推廣列為重點執行項目,希望透過實際的客庄走訪與文章閱讀,使在地學生及居民更加認識客籍文學作家及其作品,並讓客家文化及精神持續傳承,開枝散葉。
資深客籍作家李喬先生(本名李能棋),1934年出生於苗栗大湖,年少時期即有志於文學,從古典詩歌寫作入手,並以〈酒徒的自述〉為始,開始投入小說寫作,繼而擴及現代詩、戲劇、散文、雜文、評論等,寫作生涯更始終秉持創新精神,以「絕不重複自己」為期許。李喬先生的成長、受教跨越日治與戰後兩個時代,他的作品內涵,往往具有感動人心的力量,以生活及族群的基點出發,進以凝視臺灣群體生活、歷史內涵,以及人性的普遍性和獨特性,深入刻劃臺灣人的特殊際遇,除了十分貼近大眾、關懷土地且充滿歷史感,並且超越族群侷限,將寬闊的視野帶給讀者,是國內文壇備受景仰的國寶級作家。
除了描寫生活,李喬先生更以縝密思辨的能力,撰寫一系列建構臺灣文化主體性的文化論述,以開展和反省的雙面路徑,直探臺灣文化結構與思想內核,同時參考宇宙力場科學與西方哲學,自創「反抗哲學」,期盼以此賦予底層百姓主體能動性,以及反抗統治者壓迫的自發力量。他的創作具有文學、歷史、思想交錯的重層樣貌,放諸臺灣文壇、國際文壇均具有鮮明特色。李喬先生的至交,鄭清文就曾以「多樣性、獨創性和反抗性」評價其作品特色,並以「反抗與開拓」定調其作品意義。
李喬先生的作品於臺灣文學發展史上具重要貢獻,不僅曾獲國家文藝獎、客家文化終身貢獻獎、吳三連文藝獎、臺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行政院文化獎等重要文學獎項,在國際文壇亦深具指標性意義,也得到多國外譯機會,或應邀國外演講。甚而在2017年10月1日「臺灣李喬文學協會」成立時,他致詞表示,他以一位走過漫長文學之路的長者身分,抱持著「不要高高在上,而是『我是廢物、請利用我吧!』」的心情,願自身成為後人的養分、墊腳石,這正是李喬先生巨大能量的展現,也是發自內心真誠的呼告!
作家能給予後人的養分,最大量自然是集中在他從年輕到老年的所有著作中,累積了激情、智慧、反抗與愛,因此有必要全面蒐集、整理、編輯,以全集的面貌出版,提供大家全面認識、貼近作家的捷徑。出版的意義,不僅在彰顯一家之言,實際也將成為厚實臺灣人文意涵的一項重要工程。於是,客家文學史和作家全集的編修、出版,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這次的《李喬全集》編纂出版,客家委員會邀請了臺灣李喬文學協會理事長陳貴賢教授(中央研究院原分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負責此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黃美娥教授擔任共同主持人和全集總主編,同時邀請熟悉李喬先生及其作品、客家研究、臺灣文學、全集編纂作業的資深專家學者,擔任全集諮詢顧問,包括曾貴海、李永熾、陳萬益、李瑞騰、鄭邦鎮、范文芳、李舒中等,並由多所大學的教授及研究人員共同編纂,彙整了資深作家李喬的作品,包括「小說卷」、「評論卷」、「詩.戲劇卷」、「散文卷」、「雜文卷」及「文獻資料卷」,一共六卷、45冊。期能透過《李喬全集》的出版,讓更多人了解李喬先生並傳承客籍文學巨擘之著作,進而將客家文學推廣至國際舞臺,流傳發揚臺灣文學之美。
【客家委員會主委序】
向反抗的哲學家致敬
近二十餘年來,臺灣文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其豐富性與多元性已為國內外所肯定,而這樣豐富多元的面貌,不只體現在口傳文學、古典文學、白話文學等類型上,實際也展現於由多族群所生產出來的族群文學,例如客籍作家吳濁流、鍾理和、龍瑛宗、鍾肇政、杜潘芳格、詹冰、李喬等,他們的文學成就有目共睹,早已是臺灣文學中璀璨亮眼的創作群體。因此,客家委員會在推廣客家文學的工作上,已將客庄的閱讀教育及經典客籍文學家推廣列為重點執行項目,希望透過實際的客庄走訪與文章閱讀,使在地學生及居...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