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AK-47之父:草根天才卡拉什尼科夫
如果說賈伯斯是美國的形象代言人,卡拉什尼科夫則是俄羅斯的品牌代言人,他是當之無愧的槍王之父。
「窮二代」的理想——機械師
AK因為卡拉什尼科夫而享譽世界,而卡拉什尼科夫則因為AK舉世聞名。卡拉什尼科夫創造了AK,AK則締造了亙古未有的輕武器神話。這是舉世皆知的事實。
但是,我們的偉大英雄、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是如何締造他的AK帝國與書寫他的傳奇故事呢?如果按部就班,我們就得從偉人呱呱落地那一刻開始說起,但如果我們這樣做,恐怕是不合情理的、效果可能也是不理想的。
熟悉偉人,我們多數是從其事跡或者功勞上開始,而不是從其出生開始的。換句話說,我們是因為偉人做了些什麼事情,或者創造了什麼東西而認識偉人的。所以,要認識槍王之父—卡拉什尼科夫,我們最好從AK-47說起。
按照一般推測,AK-47應該是出自一位精通武器的行家或者是資深專家之手才合乎情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AK-47的設計者卡拉什尼科夫,也就是我們的主人翁是草根一枚。
他沒有高學歷、高職位、高知名度等「三高」,而是一個十足的技術「草根」。他既沒有高學歷,也沒有很強的專業技能,更不是武器界知名的人物,是武器界毫不起眼的小人物。
卡拉什尼科夫,1911年11月10日出生於蘇聯哈薩克斯坦東南部阿拉木圖的遠郊庫里亞的一個農民家庭。
阿拉木圖是享譽全球的。首先,它是中亞第一大城市,也是中亞地區的金融、科技和教育文化中心。其次,它還是風景獨特的旅遊城市,兩面環山,氣候宜人,沒有霧霾,環境優美,是全球綠化最好的「花園城市」之一。最後,它是歷史性的城市,蘇聯解體宣言就是在該地發表的。
但是,一提庫利亞,就沒有多少人知道。這是遠離阿拉木圖的遠郊農村。據卡拉什尼科夫說,他的故鄉在阿爾泰草原深處,旁邊是洛克捷夫卡河,是一個偏僻閉塞的小地方。
在這裡,沒有阿拉木圖的繁華,有的只是早出晚歸的農民與現代化不搭配的矮小建築物。簡單地說,該地是一個環境原生態、民風樸實但貧窮的地方。卡拉什尼科夫就是出生在這裡的一個農民家庭。
雖然,蘇聯早已經是社會主義,雖然庫利亞小村莊也插上了蘇聯國旗,但該地民眾還是過著祖祖輩輩習慣過的生活,做農活的做農活,生孩子的繼續生孩子,絲毫沒有現代城市生活與計畫生育的概念。
在多子多福的自然生育思想之下,卡拉什尼科夫一家人口眾多。卡拉什尼科夫有18個兄弟姐妹。這儼然是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家庭之中,卡拉什尼科夫排名第七。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但也是一種「負擔」。且不說孩子日後的前途問題,單說生存就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由於卡拉什尼科夫一家世世代代務農,只能依靠幾畝田地來艱難地維持生活。現在要養育十多個孩子,卡拉什尼科夫的父母感覺壓力巨大。
人多,資源少,卡拉什尼科夫自然得不到最好的照顧與教育。不過,生存依舊在繼續。歲月如梭,在懵懵懂懂之中他告別了幼年時光,進入了童年時期。沒多久,他背著書包,蹦蹦跳跳地上學去了。
家境不好,吃不飽、穿不暖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但是,這並不能掩蓋卡拉什尼科夫的聰明才智。憑藉自己的聰明好學,卡拉什尼科夫成功地進入十年制學校學習(這個十年制相當於我國的九年制義務教育)。
在學校裡,卡拉什尼科夫一邊學習,一邊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在當時,由於沒有遊戲機,沒有電腦,甚至連像樣的科普讀物都沒有,加上要做農活,學生的業餘生活很單調。但卡拉什尼科夫卻迷上了技術。
小時候,他就喜歡拆卸東西、設計一些東西,並癡迷不已。所以,除了放學後要幫家裡做農活外,他一心撲在了學校技術小組裡。在這裡,他嘗試了各種小發明,「成果」不少。但也有失意的時候。據他回憶說,他們曾試圖製造一台永動機,但是花費了許多精力之後,卻沒有成功。
雖然實驗失敗了,但他卻徹底迷上了機械製造與發明。就在這個時候,一樣近代化的工業產物進入他的視線—蒸汽機車。
雖然蒸汽機車已經於1814年造出來了,到20世紀20年代,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閉塞的庫利亞卻沒有蒸汽機車,自然,卡拉什尼科夫也就沒有機會目睹近代機器。
直到1936年,他才看見蒸汽機車,才知道蒸汽機車為何物。龐然大物蒸汽機車及其運行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此,卡拉什尼科夫決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機械設計。
不過,就在他讀九年級,並夢想著日後繼續深造學習,從事機械設計之際,他的人生發生了變化。由於各種原因,他輟學了。此後,他幾乎沒有再接受過專業化的教育,也就是說他最高的學歷是初中肄業。
夢想折翅,這對他的打擊是不言而喻的。面對命運的「捉弄」,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他,該何去何從?他的境況跟當今大學畢業生一樣:是先就業再擇業,還是先擇業再就業?
棄技從軍戰納粹
人可以逃避很多事情,但是有些人生選擇是必須做的,無從逃避。卡拉什尼科夫也一樣。經過迷茫、思考之後,他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擇業。所謂選擇決定人生,正因為他的這一選擇,才為世界槍枝製造史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當時,他可能沒有意識到這個選擇的重要性,但事實上,若是他放棄了理想,那麼世界上最多也就是多了個凡人卡拉什尼科夫,而不會有AK品牌的誕生。
可是,我們都知道,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卡拉什尼科夫的擇業也要遭到現實的「洗禮」。幸運的是,經過一番努力,他適應了現實,實現了擇業理想,成為土耳其斯坦—西伯利亞鐵路阿拉木圖基地的一員。
在這裡,他成為基地馬泰倉庫中的一名學員與技術員。他的人生發生了變化。但距離機械設計師,他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不過,有興趣為工作原動力,他猶如一台快速運轉的機器般不停地「工作」。
付出就有回報。很快,他就因為勤奮刻苦、能力優秀而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認可,沒過多久,他便被提拔為技術秘書,躋身領導層。此時,他還不到18歲。真可謂是年輕有為。
按照培養技師、領導的程序,只要按部就班,卡拉什尼科夫肯定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不幸的是,他到服役年齡了。1938年,他應徵入伍,參加蘇聯紅軍,在基輔服役。
理想是否能夠繼續?這是個問題。但事實上,這不是個問題,問題是夢想者能否堅持。入伍後,他沒有放棄研究器械問題,看到機槍,他便觀摩,一遇見不懂的地方,他就向戰友和連長請教。
就這樣,一來二去,卡拉什尼科夫對槍械發生了興趣。與此同時,連長也發現他是一個軍械迷,於是便格外照顧他、培養他。一個是千里馬,一個是伯樂,很快兩人成了好友。在完成基本訓練後,1939年,連長向軍械技工技術訓練班推薦了他。
就這樣,他進了技術訓練班。有了專業學習的機會,他異常興奮。除了偶爾開小差之外,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了技術的學習和鑽研上。雖然他學歷低,但是濃厚的興趣加上刻苦的鑽研,使得他掌握了很多技術。
在技術比賽中,他的能力得到很好的發揮,贏得了領導的讚賞。當年夏天,他就到坦克駕駛學校學習坦克技術。眾所周知,坦克發源於「一戰」,1915年9月實驗成功,1916年投入戰場,為不少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
自此後,坦克變成了部隊武器裝備中的重要一員,也成了各國部隊研究的重點。「二戰」初期,德軍名將古德里安將坦克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取得了巨大成功,震撼了世界。
對此,蘇聯高度重視坦克研究,他們從全國各地搜羅人才,聚集精英對坦克進行研究。所以,卡拉什尼科夫能夠進入坦克駕駛學校證明了當局對他能力的認可與重視。
在這裡,卡拉什尼科夫不負眾望,屢有新發明,他的成果也「技壓全場」。他設計出了一種記錄坦克機槍射擊子彈數量的裝置、一種坦克油耗計和新履帶。雖然這幾項小發明不是很重要,但足以讓他成為坦克駕駛學校小有名氣的「發明家」。
沒多久,卡拉什尼科夫又有了一項發明,這項發明讓他在設計之路上邁進了一大步。那就是他發明了用來控制燃油消耗和功率的坦克發動機裝置。該發明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改善坦克的性能。
1939年冬天,他被派到列寧格勒工廠,指導生產他所設計的坦克新裝置。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大鼓勵。這一年,他才19歲。
可惜,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發動了「巴巴羅薩」計畫,希特勒將320萬人遣至蘇德邊界,殺氣騰騰地攻打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戰爭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也改變了卡拉什尼科夫的命運。由於德軍的閃電突襲及蘇聯方面的頻頻犯錯,致使戰爭初期德軍長驅直入。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只能動員所有能夠投入前線戰鬥的人員進行衛國戰爭。
由於卡拉什尼科夫受過專業的訓練及對坦克有足夠的了解,於是,他被派往坦克部隊,擔任一名坦克指揮官,參與對德作戰。
1941年9月30日至10月23日,蘇德雙方展開了奧廖爾—布良斯克戰役。
德軍投入了近3000輛坦克,而蘇軍則出動了超過5000輛坦克。雙方在戰場上廝殺角逐。
卡拉什尼科夫乘坐的是T-34坦克。該類型坦克防護性好,攻擊性強,一進入戰場便橫掃德軍坦克,對德軍造成了「T-34危機」。德軍不得不進行坦克研發。
不過,雖然蘇軍坦克在質量和數量上明顯優於德軍,但蘇軍戰術落後,跟不上德軍的步伐,所以在戰場上,蘇軍屢屢吃虧。德軍坦克在古德里安等名將指揮下,屢創奇蹟,左迂迴,右包抄,打得蘇軍暈頭轉向。
當年秋天,卡拉什尼科夫參加了布良斯克大戰。雖然他報國心切,不怕犧牲,在戰場上勇猛殺敵,但在激戰之中,他身負重傷。他的坦克被一發炮彈擊中,左肩和胸部負了重傷,被送回後方治療,不得不退出了戰場。
此次戰役,蘇軍被俘67.3萬人,坦克損失超過3600輛。但德軍則因消耗過度而無力攻克戰略要地莫斯科。
自古以來,軍人以戰死沙場為榮,卡拉什尼科夫也不例外。雖然,這次戰役讓他的人生留下了遺憾,從此未能再上戰場。但是,這次戰役改變了他的一生,也改寫了整個世界輕武器的歷史。
療養生「機」
對卡拉什尼科夫來說,不能繼續為國效力、馳騁疆場是一件遺憾的事情,但是對世界輕武器的歷史來說,卡拉什尼科夫的負傷是一件幸事。甚至可以說,如果卡拉什尼科夫沒有受傷,歷史上可能就不會出現AK-47。因為,AK-47正是卡拉什尼科夫在受傷期間學習和思考的最大成果。
在醫院療養期間,卡拉什尼科夫便和其他傷員們探討前線問題。他們聊起了伏特加、女人、德軍等話題。不過,在聊天的過程中,他發現,所有的傷員都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德軍的武器比蘇軍厲害,那怎麼樣才能在武器方面追上德軍或者是超越德軍。
他們都很遺憾,他們不怕犧牲,不怕跟德軍拼刺刀,但是敵人猛烈的火力根本不給他們機會。要是蘇聯能研製出一種比德軍更為厲害的武器,那該有多好,他們就不用受德國人的氣了。
戰友們有感慨,卡拉什尼科夫則感觸更深。衛國戰爭爆發後,他便奉命出征。透過坦克的望遠鏡,他看到德國士兵手拿自動步槍,以密集的火力壓倒蘇軍,橫掃蘇軍。
看到戰友一個個喋血沙場,卡拉什尼科夫悲憤交加。他為自己的戰友陣亡而悲傷,為蘇軍沒有強有力的武器而無奈。由此他萌發了發明一種比德軍衝鋒槍更厲害的自動步槍的想法。
在戰場上,他沒有時間考慮設計武器的事情,現在,負傷療養,他有足夠的時間研究。於是,他開始在病床上畫槍械草圖。就這樣,一個毫無武器製造經驗的年輕人,便靠著一腔熱血投入武器設計來。
可是,空想容易實施難。卡拉什尼科夫根本沒有製作槍械的經驗,他是個外行,或者說是業餘的。不過,這難不倒他。知識是創造的源泉。他決定從前輩們的書中補充知識、尋找經驗。
於是,卡拉什尼科夫請求醫院的圖書管理員借給他一些輕武器的書籍。看到年輕的卡拉什尼科夫如此認真,圖書管理員欣然答應,她將圖書館有關輕武器的書都搬到了卡拉什尼科夫的病房。
在閱讀過程中,費德洛夫所寫的《輕武器的演進》引起了卡拉什尼科夫的注意。後來,卡拉什尼科夫回憶說,這本書讓他大受啟發。他拿著鉛筆和橡皮擦在草稿紙上畫圖,設計各種各樣的武器。當然,由於他沒有受過專門的訓練,他只能畫些簡單的草圖。
1942年,卡拉什尼科夫被蘇聯紅軍授予紅星勳章。授予儀式結束後,卡拉什尼科夫因為受過重傷獲得了休息半年的假期。這對一個在戰場上飽受敵軍戰火襲擊的士兵來說,是天賜的修養機會。
但是,卡拉什尼科夫卻要求上前線殺敵,不過,上級考慮到他重傷未癒不適合上戰場,命令他回家休養。眼見請纓無望,他只好收拾行李回家。上戰場是不可能的,那總得做點什麼。於是,他決定繼續做武器研究。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摸索,他的處女作衝鋒槍誕生了。他請來好友加工生產自己研製的衝鋒槍。隨後,他便拿著自己研製的衝鋒槍前往哈薩克斯坦黨中央書記辦公室。哈薩克斯坦黨中央書記接見了他。
在聽完卡拉什尼科夫的陳述後,書記大受感動。他認為這個年輕的軍人很有想法,於是便邀請他進入莫斯科航空學院參加武器研製工作。
到達航空學院後,學院領導召集相關武器專家開會探討、修改卡拉什尼科夫研製的衝鋒槍。經過一番改造後,航空學院便將武器送到捷爾仁斯基炮兵學院進行評審和檢驗。
雖然他的衝鋒槍設計得很不錯,但是跟經驗豐富的設計師相比,差距太大。評審團說,卡拉什尼科夫的衝鋒槍性能沒有超過最近裝備的衝鋒槍(PPS-43)。所以,在評比中,他的槍落選了。
不過,他這種敢於創新、挑戰的做法引起了軍事部門的注意,尤其是捷爾仁斯基軍事學院。它是蘇聯培養高素質軍官的高等軍事院校,也是研究軍事和技術問題的科研中心。該學校以炮兵為主,培養了一大批人才。比如蘇聯元帥戈沃羅夫、炮兵主帥奧金佐夫等。
時任院長的勃拉貢拉沃夫對卡拉什尼科夫的表現十分滿意。他說:「雖然這支衝鋒槍沒有達到符合軍方所需要的戰術要求,但是它所蘊含的創造性卻不容忽視。只要讓卡拉什尼科夫參加一定的訓練,那麼他一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
當然,卡拉什尼科夫也並沒有因為這次失敗而灰心喪氣,相反地,他認真總結分析,進而萌生了研製一種使用中距離子彈的突擊步槍的想法。
AK-47橫空出世
如果說,入伍那年,連長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伯樂,那麼勃拉貢拉沃夫則是他人生中的第二個伯樂。在勃拉貢拉沃夫的強烈推薦下,僅有初中文憑的卡拉什尼科夫進入了設立在恩斯克的紅軍軍械理事會工作,成為一名技術員。
在這裡,他見到了許多資深軍械專家,增長了見識,學到了許多一般技術員難以學到的東西。卡拉什尼科夫暗下決心,決定要做出點成績。但是,天馬行空的想像與絕對原創在槍枝研發過程中基本上是很困難的。
原創源於對過去的繼承與發展。於是,卡拉什尼科夫從改造開始。他改造了當時蘇聯著名軍械專家郭留諾夫的衝鋒槍,獲得了成功。但是,這僅僅是改造,並不是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