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將斂財又強娶民女,宋太祖高明話術打消農民怨氣?
►肚裡無法撐船的宰相,楊炎因為「外貌協會」被衝康?
►比老婆還要更加親暱,「小王」竟然會有這樣的兄弟?
不只是冷冰冰的史書,從內在修養到外在行動,
讓我們打開《二十四史》,一起洞察當中的人生智慧!▎中國司法之神包青天,一席話便洞悉案中案小說《七俠五義》裡,包公料事如神的模樣深植人心;
而拋開藝術形象,真實歷史中的包拯……竟然更加玄乎?
包公出任天長知縣時,曾遇到一樁離奇的案件。
一位農民控訴自家的耕牛舌頭不知道被誰割掉了,
只聽說過偷牛偷雞鴨的,割牛舌有何好處?
包拯疑有內情,裝作不在意的樣子讓農民宰牛販售。
不久,另一人來衙門控訴農民私自宰牛,包公當即喝令拿下。
原來,按宋朝律法農民是不能私宰耕牛的,
此人居心叵測,意圖讓對方損失牛隻販售再一舉告發,
包公憑藉智慧與精確的判斷力,很快抓到幕後「兇手」。
▎令列國聞風喪膽的戰神白起,卻被秦昭襄王恩將仇報?在長平之戰中用計活埋四十萬趙軍,白起的殘忍嗜血有目共睹;
同時他也對秦國忠心耿耿,從無敗績,但最後又為何走向自殺?
長平之戰後,趙國主力盡失,瀕臨亡國,全國陷入恐慌,
平原君門客蘇代不願坐以待斃,主動請命前往秦國遊說。
當時秦國丞相是范雎,蘇代使出離間計讓范雎有了危機意識,
趕緊向秦王進諫,不久撤兵的命令就傳到白起手中。
好好一個亡趙機會被打壞,范雎的行為引起白起強烈不滿,
再之後,只要看到范雎上門,白起都稱病不願領兵出征,
秦王軟硬兼施未果之下,只好無奈將白起免職流放,
范雎見機不可失,向昭襄王建議賜死白起以絕後患……
▎忠臣VS暴君的攻防戰:「敢來勸諫的都給我去死一死!」假太監嫪毐和趙姬意圖發動政變,秦始皇很快平定叛亂,
怒不可遏的嬴政下令幽禁生母,輿論危機卻也一觸即發……
據傳,秦始皇生母趙姬本是呂不韋的侍妾,
隨著嬴政年齡日長,呂不韋為避禍端安排嫪毐入宮,
表面上是伺候太后起居的「閹人」,實際卻與趙姬生下二子。
嫪毐謀反事件結束後,嬴政處死兩個異父弟,又把母親關起來,
在當時「不孝」可是逆天大罪,許多大臣勸諫秦王迎回太后,
秦王怒不可遏,下令將這二十七人全殺了,屍體堆成了一座小山,
齊國人茅焦卻滿不在乎地請求進諫:「我來湊第二十八之數!」
〔本書特色〕從《史記》到《明史》,《二十四史》系統記載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全面展示了歷代的興衰變遷,涉及到各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內容,堪稱中華文明的百科全書。本書精選當中的故事,根據修身、治事、用人、處世、親情五面向歸類整理,透過輕鬆明快的白話文敘述,以全新角度進行客觀評價,盼能帶給讀者新的啟發。
作者簡介:
龔學剛,職業作家,從中學時代就開始寫作和發表文章,已出版《慣老闆帶來的五十道陰影》、《讓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巧聯妙對》、《讓青少年受益一生的謎語故事》、《禪悟人生》等書,期望能以自己的不懈努力為讀者提供更多精采的作品。
章節試閱
使西域班超不畏讒
班超,字仲升,是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學家。他自幼聰明好學,喜歡讀書,長大後,博學多才,替官府抄寫文書為生,鬱鬱不得志,感慨道:「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於是,班超投筆從戎,並受到漢章帝劉炟(ㄉㄚˊ)的重用。
後來,漢章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鎮撫西域各國。班超僅僅率領了一千多名漢軍,前往西域,準備進攻不服從朝廷號令的龜茲國,但當時班超手下兵微將寡,想要打敗龜茲國是不可能的。班超思慮一番,決定和漢朝關係很近的烏孫國借兵,為了能順利借到兵,班超奏請漢章帝撫慰他們。漢章帝欣然同意,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他派李邑護送烏孫國使者回國,並攜帶了大量的禮物送給烏孫國王。
生性怯懦的李邑擔心此行路途遙遠,生怕遭到不測。果然,剛走到于闐國邊境,就碰上龜茲攻打疏勒國,殺喊聲震天,血流成河。李邑嚇得魂不附體,急忙找了一個安全地方,躲避戰亂。等驚魂未定的李邑平靜下來後,就開始擔心,如果繼續前進,這一路腥風血雨,倘若碰到一個殺人不眨眼的蠻兵,很可能會要了自己的性命;倘若就此打道回府,聖命未完成,回去恐怕也會有牢獄之災。李邑越想越愁,越愁越恨,如果不是班超爭著立功,自己也不至於淪落到進退維谷的境地。想到班超,李邑眼前一亮,忽然有了自救之計,他絞盡腦汁,寫了封信給漢章帝,言辭懇切,大意是自己歷經艱難萬幸,抵擋西域,經過一番仔細的考察,覺得開通西域是不可能完成的,不如把投入這裡的人力和物力節省下來,投到別處。接著筆鋒一轉,說班超在西域不思進取,只顧享福,擁妻抱子,早就忘了陛下託付給他的重擔。奏章送入國內,朝廷內一下像發生動亂似的,議論紛紛。
班超在朝中的朋友得知這個消息後,馬上修書一封,遣人快馬加鞭前往西域,向班超報信。班超接到信,看完後,對身邊的人慨嘆道:「我沒有曾參的賢明,被別人流言中傷,恐怕要惹陛下猜忌了。」於是,他派人將其自身送回國內,又上疏向漢章帝表明心跡。所幸漢章帝是個明君,他知道班超素來忠心,必然是李邑從中作梗,便下詔斥責他說:「如果班超在千里之外,抱妻擁子,那他手下千餘名將士怎能不思念故鄉而與他同心同德呢?」隨即命令他聽從班超的調度。他又下詔給班超安撫他說:「如果李邑很有能力,你可以留下他替你辦事。」
李邑接到漢章帝的命令後,不敢違背,只好動身去疏勒國見了班超。班超不計前嫌,用隆重的禮儀接待了李邑。李邑想班超一定會找他算帳的,沒想到班超像老朋友一樣和他談笑風生,對自己受誣的事隻字不提,心中頓時輕鬆不少。之後,班超改派別人護送烏孫國使者回國,還善意提醒烏孫國國王按照禮儀,應該派王子去洛陽朝見漢帝,烏孫國國王同意了。
班超便打算讓李邑陪同烏孫國王子入都。有的人不服氣,對班超說:「李邑是個卑鄙小人,先前在陛下面前詆毀將軍,將軍一世英名差點葬送他手,如今將軍大可奉詔將他扣留,好出出這口惡氣,而您卻為什麼要放他回去呢?」班超說:「如果把李邑扣留在此,那不就說明我班超是個心胸狹隘之人?正因他為曾經詆毀過我,所以我才讓他返回京都。我一生光明磊落,一心為朝廷出力,難道還會怕別人的汙言穢語嗎?如果我為了洩恨,公報私仇,將他扣留,這就不是忠臣的行為。」
眾人聽後,都十分佩服班超寬廣的胸懷。李邑知道後,又感動又羞愧,改正了以前的錯誤,再也沒有詆毀過別人。
【故紙揮塵】
班超經營西域三十一年,使西域各國臣服於漢朝,又征服匈奴,為擴大中國疆土做出了卓越貢獻。他本是一介書生,不甘平庸,投筆從戎,最後以其功勞被封為侯。班超之所以能獲得巨大成功,除了他的志向、毅力和勇氣之外,還與他寬容待人有很大關係。生活中,一個心胸狹窄的人,總會擔心自己吃虧,凡事斤斤計較,為蠅頭小利也要與人爭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這樣必然會招致別人的不滿。人活一世,何其短暫,不如開闊胸懷,寬以待人,多行善事,將愛灑滿世界。
勇姚崇顯能滅蝗蟲
唐朝時期,武則天退位後,唐中宗復位。唐中宗昏庸無能,終日沉溺於酒色,他的妻子韋后趁機掌控朝政,任用奸佞武三思,擅權亂政,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韋后之亂」。唐中宗死後,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韋后,擁戴其父李旦復位,即唐睿宗。兩年後,唐睿宗禪位於李隆基。他就是唐玄宗。
唐玄宗剛剛繼位的時候,一心求治,任用姚崇為宰相,抑制權貴,打擊貪官汙吏,朝中弊政,盡行革除。沒過多久,朝廷一改往日混亂不堪的局面,全國上下都是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
唐開元四年(西元七一六年),山東、河南一帶爆發了一場蝗災。一群群的蝗蟲遍布各地,飛過之處,遮天蔽日,像陰霾密布的烏雲。蝗群所到之處,農作物被吃得一顆不剩。就連樹木也被蝗蟲啃得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
當時,人們都很迷信,認為蝗災是上天對人們的懲罰,蝗蟲是神蟲,只有燒香求神,才能消除蝗災。而飽讀詩書的姚崇可不這麼認為,他向唐玄宗上奏說:「蝗蟲只不過是一種害蟲,一定有辦法除掉。只要地方官民齊心協力,一定可以撲滅蝗災的。」唐玄宗一直很信任姚崇,當即命姚崇負責此事。姚崇馬上下命,要求百姓在晚上點起火堆,在火堆旁挖一個大坑。等蝗蟲看見火光飛下來的時候,一邊打一邊燒。
汴州刺史倪若水接到命令後,拒不執行。他上奏說,十六國前趙皇帝劉聰,曾捕殺過蝗蟲,不但沒有消滅,反而越來越多。由此看來,蝗蟲是上天降下來的災禍,人力根本無法消除,應該靠積德行善使牠們自行消失。姚崇看過奏章後,當即回信反駁道:「劉聰不是真命天子,德行不能壓過邪惡。現在是聖明的朝代,邪惡自然壓不過德行。如果說修德就能免去災禍的話,那你的意思是蝗災是因為沒有德行造成的?現在蝗蟲大肆啃食農作物,你卻坐視不理,等到秋天顆粒無收的時候,恐怕你也難逃罪責。」倪若水這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急忙發動百姓開始消滅蝗蟲。
雖然姚崇的滅蝗蟲的方法很有效,蝗災緩減了不少,但朝中大臣卻議論紛紛,認為姚崇滅蟲不是一件好事,怕惹來更大的災禍。唐玄宗聽了這些議論,也有些動搖起來了,他問姚崇到底怎麼辦才是對的,姚崇不慌不忙地答道:「做事要學會變通,不能一味遵循老規矩。歷史上發生了很多蝗災,就是因為沒能及時撲滅,最後爆發了嚴重的饑荒。現在山東、河南儲存的糧食不多,如果不及時抑制蝗災的話,將來百姓一定會因為沒有糧食,而四處乞討,到那時,國家就危險了。臣知道皇上素來仁慈,不喜歡殺戮,這件事情就交給臣處理。如果臣沒辦好此事,就請皇上革掉臣的官職。」唐玄宗這才同意了他的意見。
姚崇辭別唐太宗後,在宮殿門口碰到了一個宦官。宦官對他說:「殺蟲太多,總是傷了天地之間的和氣,希望您能慎重考慮。」姚崇說:「有利於百姓的事情,我一定會去做的。現在蝗災雖然嚴重,但還是有希望消滅的。再說如果殺蟲有傷和氣的話,那麼等百姓餓死的時候,難道就不傷和氣了嗎?」最後,在姚崇的領導下,蝗災很快就被消除掉了。
唐玄宗勵精圖治,除了任用姚崇以外,還任用張九齡、張說、韓休等一大批賢臣來輔佐自己,實施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措施,使得農業生產有了很大的進步。歷史上把這個時期稱為「開元盛世」。
【故紙揮塵】
孔子說:「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古代良相賢臣必須所具備的重要條件,但僅僅到這一點,對於宰相來說,卻仍然不夠。宰相是為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但必須具有「在其位,謀其政」的責任和相應的才能,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賢相。姚崇真正做到了這一點,他從政期間,盡職盡責,一心為國為民,贏得了百姓的尊重和帝王的信任。所以,不論一個人在任何職位上,都應該做到「在其位,謀其政」,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使西域班超不畏讒
班超,字仲升,是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學家。他自幼聰明好學,喜歡讀書,長大後,博學多才,替官府抄寫文書為生,鬱鬱不得志,感慨道:「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於是,班超投筆從戎,並受到漢章帝劉炟(ㄉㄚˊ)的重用。
後來,漢章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鎮撫西域各國。班超僅僅率領了一千多名漢軍,前往西域,準備進攻不服從朝廷號令的龜茲國,但當時班超手下兵微將寡,想要打敗龜茲國是...
作者序
前言
歷史,記載著一個民族、國家的誕生和發展的全過程,透過厚重的歷史,可以看到一個民族興亡盛衰,感受它的文化和智慧,榮辱與得失。中華民族一直有著記載歷史的優良傳統,這種優良傳統,使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得以彙集成書,為後代子孫留下了大量珍貴的史籍。
在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很多史書,但由於當時的種種原因,造成相當一部分史書遺失,湮沒在洪流中,逐漸被人所遺忘。《二十四史》經過歷史的洗禮,在數以萬計的史書中脫穎而出,隨著歷史的腳步而來。《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全書共三千兩百多卷,約四千多萬字,是經過兩千多年逐漸發展集結而成的。它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這些史書,大多數是官修。其主要目的是以史為鏡,總結前代興衰的規律,引以為戒,用來加強和維護封建統治。
《史記》是西漢司馬遷著,它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開始,止於漢武帝太史元年,記述了中國長達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漢書》為東漢班固著,記事始於漢高帝元年,終於王莽地皇四年,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後漢書》為紀傳體東漢史,由南朝宋范曄著,記載了東漢光武帝到漢獻帝一百九十五年的歷史。
《三國志》由西晉陳壽著,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時期的歷史。
《晉書》是房玄齡等人受唐太宗的指示修撰而成,是一部官修史書,記載了晉武帝泰始元年到晉恭帝元熙二年共一百五十六年的歷史。
《宋書》由南朝梁沈約著,記事始於宋武帝永初元年,終於宋順帝昇明三年,共記載了劉宋王朝六十年的歷史。
《南齊書》是南朝蕭子顯著,記載了南齊七位皇帝共二十三年的歷史。《南齊書》原名《齊書》,到了宋代為了區別於李百藥的《北齊書》而改為《南齊書》。
《梁書》是唐代姚思廉著,記載了梁武帝蕭衍建國至梁敬帝蕭方智亡國共五十六年的歷史。
《陳書》是唐代姚思廉著,記載了陳朝五位皇帝共三十三年的歷史,記事始於陳武帝永定元年,終於陳後主禎明三年。
《魏書》是北齊魏收著,記事始於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終於東魏孝敬帝,共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
《北齊書》為唐代李百藥著,本名《齊書》,宋時才加一「北」字而成今名。它雖以記載北齊歷史為主,但實際上記述了從高歡起兵到北齊滅亡前後約八十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東魏、北齊王朝的盛衰興亡。
《周書》為唐代令狐德棻著。《周書》雖以「周」題名,但實際上記述了從西元五三四年東、西魏分裂到楊堅代周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歷史。
《隋書》為唐代魏徵等著,記載了隋朝三十七年的歷史。
《南史》為唐代李延壽著,記事始於南朝宋武帝劉裕永初元年,止於陳後主陳叔寶禎明三年,記述了南朝宋、齊、梁、陳四代一百七十年的歷史。
《北史》為唐代李延壽著,記事始於北魏道武帝登國元年,止於隋恭帝義寧二年,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周、北齊和隋朝共兩百三十三年的歷史。
《舊唐書》為後晉劉昫等著,記事始於唐高祖武德元年,終於唐哀帝天祐四年,是現存最早的系統記錄唐代歷史的一部史籍。
《新唐書》為北宋歐陽脩、宋祁等著。《新唐書》記述的歷史時期,大致與《舊唐書》相同,涵蓋了整個唐朝時期。
《舊五代史》原名《梁唐晉漢周書》,記錄了梁、唐、晉、漢、周五代的歷史,為北宋薛居正等著。為了區別歐陽脩的《新五代史》,遂改名為《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為北宋歐陽脩著,他用春秋筆法將五代歷史雜糅在一起,成為唐代以後絕無僅有的私修史書。
《宋史》、《遼史》、《金史》同為元朝所修,撰者署名是元朝宰相脫脫,其實當時參與編撰的人很多,其中翰林學士歐陽玄出力最多。《宋史》記事始於宋太祖趙匡胤建隆元年,終於南宋末代皇帝趙昺祥興二年,記載了北宋和南宋兩朝三百二十年的歷史。《遼史》記載了遼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也兼述了遼代建國以前契丹族的歷史。《金史》記事始於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稱帝到滅亡約一百二十年的歷史。
《元史》為明代宋濂等著,記載了自元太祖至元順帝十四朝的歷史。
《明史》為清代張廷玉等撰,它是一部紀傳體明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共兩百多年的歷史。
《二十四史》全面、系統地記載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全面展示了歷朝各代的興衰變遷,涉及到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方面內容,堪稱中華文明的百科全書。然而,二十四史卷帙浩繁,其內容博大精深,加上古文晦澀難懂,一般讀者要讀通這些史籍,是有一定困難的。鑑於此,本書精選了大量的歷史故事,從修身、治事、用人、處世、親情五個方面加以歸類整理,用輕鬆明快的白話文展開敘述。除此之外,本書在每篇文章的後面對相應的歷史事件做了客觀的評價,並一一羅列出相應的為人處世的要點、禁忌、啟示。
希望此書能讓讀者更了解歷史的同時,也能感受歷史、思考歷史,以史為鏡,處理好自己與社會的關係。
前言
歷史,記載著一個民族、國家的誕生和發展的全過程,透過厚重的歷史,可以看到一個民族興亡盛衰,感受它的文化和智慧,榮辱與得失。中華民族一直有著記載歷史的優良傳統,這種優良傳統,使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得以彙集成書,為後代子孫留下了大量珍貴的史籍。
在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很多史書,但由於當時的種種原因,造成相當一部分史書遺失,湮沒在洪流中,逐漸被人所遺忘。《二十四史》經過歷史的洗禮,在數以萬計的史書中脫穎而出,隨著歷史的腳步而來。《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全書共三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高風亮節篇
守諾言季布留清史
肅軍營周亞夫守法
謀大業劉備三訪賢
使西域班超不畏讒
班婕妤善良有美德
聞雞起舞祖逖北伐
陶潛不為斗米折腰
真廉潔蘇瓊得民心
善納諫唐太宗改錯
寄山水李白明心志
憂國憂民的范仲淹
秉正氣海瑞諫皇帝
勇姚崇顯能滅蝗蟲
任知府包拯展才智
第二章 文韜武略篇
棄戰艦吳軍破楚國
欲擒故縱君王平叛
田單孤城光復齊國
示弱小趙奢巧用兵
謀保國蘇代赴秦國
曹操兵敗赤壁之戰
白登山陳平救劉邦
出奇謀張巡巧借箭
王處存巧取易州城
第三章 知人善任篇
商湯用飯喜得賢才
選承嗣趙簡子出題
顧大局明君慰功臣
知進忘退文種殞命
用人不當胡亥自刎
秉忠誠馮唐進諍言
為國事劉秀巧立威
曹操挾天子令諸侯
劉伶清談誤國送命
治天下玄宗巧用人
宋太祖諄語說愛將
感皇恩孛禿盡忠心
第四章 處世有道篇
田忌賽馬孫臏展才
為大業秦王納忠諫
忘舊情陳勝除故交
主父偃附惡得報應
為吏治朱博懲惡霸
脫虎穴溫嶠巧施計
遭讒言斛律光遇害
施報復盧杞洩私憤
赴家宴李泌顯風度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道不同賢臣不相容
扶新君呂端不糊塗
遭猜忌脫脫歸太虛
第五章 啟智棄愚篇
晉平公聽琴招災禍
失荊州關羽又喪命
苦讀書呂蒙驚魯肅
馮異為將謙退不伐
平叛亂景帝殺晁錯
曹操割髮代首抵罪
謀國政楚王故荒唐
嚴軍紀穰苴斬莊賈
漢高祖醉酒斬白蛇
伏胤空詔斬司馬允
第六章 齊家有術篇
杜氏女勵夫成相國
識大體賢妻勸丈夫
聶政姐弟同俠殉義
蔡文姬苦情救夫君
老牛舔犢父子情深
王徽之悲傷別兄弟
郭子儀遠慮保家眷
寫家信馬援誡兩姪
前言
第一章 高風亮節篇
守諾言季布留清史
肅軍營周亞夫守法
謀大業劉備三訪賢
使西域班超不畏讒
班婕妤善良有美德
聞雞起舞祖逖北伐
陶潛不為斗米折腰
真廉潔蘇瓊得民心
善納諫唐太宗改錯
寄山水李白明心志
憂國憂民的范仲淹
秉正氣海瑞諫皇帝
勇姚崇顯能滅蝗蟲
任知府包拯展才智
第二章 文韜武略篇
棄戰艦吳軍破楚國
欲擒故縱君王平叛
田單孤城光復齊國
示弱小趙奢巧用兵
謀保國蘇代赴秦國
曹操兵敗赤壁之戰
白登山陳平救劉邦
出奇謀張巡巧借箭
王處存巧取易州城
第三章 知人善任篇
商湯用飯喜得賢...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