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因為腸胃而被困在廁所出不來,甚至因此不敢出門?讓這本書告訴你怎麼處理。★
大腸激躁症是許多症狀綜合的症候群,與身心健康都有關連。由於腸胃不適的症狀難以啟齒,往往影響許多患者的社交與工作。
你甚至可能因此不敢吃太多食物,只敢吃特定品項,就怕自己又突然需要跑廁所,卻反而因此營養不良。
讓腸胃科醫師與大腸激躁症專家告訴你腸胃裡發生了什麼事,你能如何緩解,以及與醫師應該討論什麼:
◆大腸激躁症是什麼?消化系統如何運作?
◆大腸激躁症的症狀與危險徵兆
◆基於症狀的醫療方式
◆飲食控制、心理與生活方式調整
◆腸道運動的正常方式
◆你可以詢問醫師什麼問題?
這本指南將會讓你重新掌握、認識、駕馭及治療大腸激躁症,好好吃飯,好好生活。
\\Amazon評價4.6顆星,專家讀者誠摯推薦!//
本書特色
◎深入淺出的腸躁症指南:從認識消化系統開始,了解大腸激躁症發生的原因及症狀
◎一手掌握治療方針與生活方式:從診間的問診、療法、藥物,到生活上的飲食、運動及心理狀況,讓你一書改善健康與生活品質
◎難以啟齒,總是有點害羞的「便便問題」:告訴你所有你想知道、你該知道,但總是不好詢問的排便大小事
◎醫生,我有問題:面對醫生問診,總是不知道該問什麼嗎?告訴你該如何詢問醫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作者簡介:
麗莎.達斯 醫師 (Dr.Lisa Das)
腸胃科主治醫師,大腸激躁症專家,在英美擁有共計23年診斷與治療大腸激躁症的經驗,並擁有美國腸胃科醫師專科認證與英國醫學總會的腸胃專科醫師全認證。她是英國巴特醫療NHS信託(Barts Health NHS Trust)的首位社區腸胃科主治醫師,一直在該聯合醫院工作至2020年初。正因為擔任這個職位,讓她特別能夠深刻了解醫師與患者在遭遇大腸激躁症時所面臨的挑戰。
她曾參與影集《克里斯汀醫師要來看你了》(Dr. Christian will See You Now),並在《柯夢波丹》雜誌撰寫文章解釋此疾病。身為專業的主治醫師,她致力於透過關懷與友善的方式提供卓越的醫療服務。就是因為她對於強化大眾對大腸激躁症的了解充滿熱忱,以及強調醫病緊密關係的重要,催生了這本《駕馭大腸激躁症》。
譯者簡介:
游懿萱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實踐大學等校兼任講師,曾任教於各大補習班。臺灣高等法院特約通譯,自由譯者,曾獲林語堂翻譯獎。著有《英中筆譯》系列二冊、《翻譯進修講堂》,譯有《緬甸歲月》《生酮治病飲食全書》《鎂的奇蹟》《生命之鎂》《100種看世界的角度,100本書的故事》等二十餘本書。
章節試閱
第1章 了解我們的消化系統與大腸激躁症
「正常」的消化系統應該是什麼樣子?
病人常常會跟我說:「我覺得我消化不良。」或是「我覺得腸胃道有個地方怪怪的。」這種感受有可能是噁心、火燒心,或是看見糞便當中有食物殘渣。
在我們仔細說明大腸激躁症之前,應該先退一步了解消化系統的基本原理。在更深入認識這個複雜的過程之後,能讓你了解為何某些程序會發生問題,造成大腸激躁症的症狀。在本章當中,我也會概略說明什麼是大腸激躁症,並且告訴你為何這是個「真正」的診斷。我們也會先來看看過去十年來有關大腸激躁症的知識,以及為何對大腸激躁症與其他以病徵定義的病症來說,現在是個令人振奮的時刻。
消化系統的運作方式
身體透過我們攝取的食物獲得能量,讓我們能夠生長與修復。
消化就是幫助我們從食物當中萃取所需養份的過程。大型不溶於水的食物分子,會被分解為較小且可溶於水的分子,才能更容易被身體吸收,並進入血液當中。消化同時是物理與化學的過程。所謂物理過程,指的是食物在腸胃道當中藉由肌肉收縮的方式被分解,化學過程指的是多種消化酵素會將食物分解成身體能夠利用的小分子。
什麼是消化系統?
我們的消化系統極為複雜,有著獨特的設計,而且由腸胃道、肝臟、胰臟、膽囊以複雜的方式結合。請把消化道想像成身體的引擎室,當中存放著我們的「第二個大腦」(參見本章〈大腸激躁症診斷〉)。
腸胃道是由多個器官組成又長又多彎的長型系統管道,從口腔延伸至肛門。這個管道從口腔開始,接著往下,一路經過食道、胃、小腸、大腸(又稱為結腸)、直腸直至肛門,糞便會經由此處排出體外。
我們腸道的微生物群基因體是由數兆個微生物所組成,包含了腸胃道當中的細菌、病毒、寄生蟲(參見第六章),這些也會幫助消化。大腦和腸神經也與消化息息相關,輸送到腸道的血液也是。
消化系統的其他器官還包含了肝臟、胰臟、膽囊。消化系統當中的所有器官與荷爾蒙、神經、細菌、血液供給都會密切合作,讓我們日常攝入的食物與液體能夠順利消化,並作為身體的能量,用來讓細胞生長與修復。
什麼是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會造成腹部疼痛與排便習慣的改變。這是一種症候群,而非單一疾病,因此可能表現的病徵相當多元,出現的類型與嚴重程度會因人而異。除了腹部疼痛,還可能會造成:
•腹瀉
•便祕
•腹部膨大
•用力排便
•感覺糞便無法排空
•突然想如廁
•糞便上出現黏液
•因為飲食造成症狀惡化
另外,脹氣也是常見的症狀,但卻不是診斷大腸激躁症時的必要條件。
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The Bristol Stool Chart)是用來區分糞便型態的醫學指引。專業醫療人員討論大腸激躁症的診斷時,經常會提到這項分類法,這也是和醫師討論症狀時的實用參考工具。每個人的糞便型態會有些微不同,也會因為攝取的飲食而有所改變。
大腸激躁症診斷
某些風險因子會提高罹患大腸激躁症的機率,例如飲食、腸胃炎等感染、焦慮、壓力、憂鬱,甚至是童年時期的創傷。我們會在下一章當中深入討論這些風險因子。
然而,大腸激躁症不僅是發生在腸道當中的問題。近年來大腸激躁症診斷的最大階段性改變,就是我們了解所謂的「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這是中樞神經系統與腸神經系統之間的互動,這個神經系統又被稱為我們的「第二個大腦」。我們的主要大腦與腸道會不斷溝通,要是這個系統發生問題,就會造成擾人的大腸激躁症病徵。我之後會用一整章的篇幅,說明這個令人興奮的領域(參見第三章)。在我們了解這點對大腸激躁症有何影響之後,便希望能夠藉此催生未來的新療法。
為什麼不易得到適當的診斷?
令人難過的是,研究報告顯示,要確切診斷出大腸激躁症,平均要花上四年的時間。實際上,我的許多病人在來找我之前,看過三、四位醫師的情形也所在多有。
因為大腸激躁症屬於功能障礙(腸胃道運作的功能),而不是結構性或是生理問題,無論進行血液檢驗、糞便檢驗、影像掃描以及更多侵入性的攝影檢查,例如內視鏡或是大腸鏡(參見第四章〈發炎性腸道疾病〉),都會得到「正常」的結果。從過去到現在,那些功能性症狀(也就是沒有實體原因造成的症狀)通常都會遭到忽視:醫生會針對他們的症狀進行檢查,但在拿到檢驗報告發現一切正常後,醫生就幫不上什麼忙,不會進一步了解或處理他們的症狀。
如何診斷出大腸激躁症?
成立於 1980 年代的羅馬基金會(The Rome Foundation)是由一群全球各地的專家組成,致力於改善功能性腸胃道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這個基金會讓這些疾病得以正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擬定大腸激躁症等疾病的診斷標準,也就是所謂的羅馬準則,供專業醫療人員參考。隨著醫療界對大腸激躁症的了解日益增加,這個準則也不斷修正。現在他們的第四版,也就是羅馬準則Ⅳ(Rome IV Criteria),是在 2016 年發布的。
羅馬準則Ⅳ應奠基於完整的病史之上,將大腸激躁症定義為:
•反覆出現的腹部疼痛,在過去三個月當中,平均每週至少有一天出現疼痛的情形,並且伴隨下列至少兩項的症狀:
•排便的症狀有所改善或惡化
•排便頻率改變
•糞便的型態(外觀)改變
準則當中也提到,症狀需在至少六個月前開始。醫師也應該能透過利用羅馬準則Ⅳ以及有限的幾種測驗來診斷大腸激躁症。如果出現任何警示的症狀,例如出血或是突然體重減輕,很可能是其他問題,那麼(也只有在這時候)才會請病人接受更多侵入性檢查。
羅馬準則Ⅳ的另一項關鍵改變,是功能性腸胃道疾病現在已知為「腸腦互動問題」(disorders of gut-brain interaction, DGBI),反映了我們更深入地認識了腸腦軸線。功能性症狀是由病人發覺的身體異常經歷,不同症狀的持續出現構成了症候群。雖然「功能性」一詞長期以來都是醫學名詞,近年來他們想要停用這個詞彙,因為可能會造成污名化的問題。此外,在了解較新的大腸激躁症潛在機轉之後,將之歸類為腸腦互動問題就更有意義了。
現在我們對於大腸激躁症的了解相當令人振奮:研究人員專注在找出血液、糞便、其他組織當中的生物標記,希望能夠有助於診斷大腸激躁症。研究仍在持續進行中,我們對於大腸激躁症的了解也正在進步當中,以期找出可能的治療方式,減輕大腸激躁症患者的症狀,同時提升生活品質。
第1章 了解我們的消化系統與大腸激躁症
「正常」的消化系統應該是什麼樣子?
病人常常會跟我說:「我覺得我消化不良。」或是「我覺得腸胃道有個地方怪怪的。」這種感受有可能是噁心、火燒心,或是看見糞便當中有食物殘渣。
在我們仔細說明大腸激躁症之前,應該先退一步了解消化系統的基本原理。在更深入認識這個複雜的過程之後,能讓你了解為何某些程序會發生問題,造成大腸激躁症的症狀。在本章當中,我也會概略說明什麼是大腸激躁症,並且告訴你為何這是個「真正」的診斷。我們也會先來看看過去十年來有關大腸激躁症的知識,以及為...
作者序
什麼是大腸激躁症?
我們都認為生活品質很重要。但提到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時候,卻經常忘了這點。
大腸激躁症是慢性疾病,往往也是衰弱疾病(debilitating disorder),目前已知影響全球 10% 左右的人(這個比例在世界各地可能有所不同)。無論年齡、性別、種族、社經地位為何,都可能罹患這種疾病,只不過全世界女性罹病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只有印度例外,該國的男性罹病率高於女性。
那些罹病者經常遭到各種症狀的折磨,在接受適當治療之前,往往必須忍受疼痛、不適、尷尬。身為腸胃科主治醫師,我曾看過病人在沒有醫師建議的狀況下嘗試採用限制性飲食法,或是花錢進行昂貴的檢驗,購買昂貴的健康食品,最後卻仍然無效。也有些人去找「Google 醫師」,在大量搜尋網路上的資訊之後,最後得到了令人困惑且矛盾的資訊。等到他們真的去就醫時,也經常會多次求診而徒勞無功,輾轉就醫後才能得到確切的診斷。
即使到了那時候,大腸激躁症的診斷本身也相當令人困惑。這種病症沒有特定的病因,普遍被視為「功能性問題」,所以也不是透過一項檢驗或是醫療程序就能夠現形。
病症的類型與嚴重程度因人而異,而且同一個人的情形也會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改變。這種疾病沒有單一標準治療方式。對某些患者來說,這點可能令他們感到相當挫折,認為醫師沒有仔細聆聽他們的陳述,就用一個籠統的大腸激躁症來打發他們。
你很可能已經和消化道問題奮鬥一段時間了,或是最近才確診為大腸激躁症。或許你有朋友或家人正受到這個疾病的侵擾。無論什麼原因讓你決定拿起本書,我都會帶你了解有關大腸激躁症中你必須知道的事,包括:
•消化系統的運作方式,以及在健康的腸道當中,大腦和腸道微生物群基因體(microbiome)所扮演的角色。
•大腸激躁症的主要症狀與類型—以及你絕對不應忽略的警訊症狀。
•如何在就醫時獲得最大效益
•關於排便,所有你想知道的事—但卻羞於啟齒、難以開口詢問。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會把重點放在各種策略上,教你如何有效處理症狀,達到最重要的良好生活品質,例如藥品、飲食、運動、心理治療等等。
大腸激躁症是會讓人感覺被孤立的疾病,但你當然不會孤立無援。其實大腸激躁症顯然只是冰山一角,多數有大腸激躁症的人只是還沒被診斷出來而已。這也就是為何你會看到不同年齡、不同症狀患者的故事,看到他們在接受適當的療法之後,重新奪回對生活的掌控權。
在罹患大腸激躁症的情況下,確實有可能過著開心充實的生活,我會告訴你該怎麼做。本書讓你能夠更深入地檢視大腸激躁症,讓你能夠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掌控自己的健康與治療方式。給自己力量並且接受診斷結果,非常有助於改善生活品質。
什麼是大腸激躁症?
我們都認為生活品質很重要。但提到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時候,卻經常忘了這點。
大腸激躁症是慢性疾病,往往也是衰弱疾病(debilitating disorder),目前已知影響全球 10% 左右的人(這個比例在世界各地可能有所不同)。無論年齡、性別、種族、社經地位為何,都可能罹患這種疾病,只不過全世界女性罹病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只有印度例外,該國的男性罹病率高於女性。
那些罹病者經常遭到各種症狀的折磨,在接受適當治療之前,往往必須忍受疼痛、不適、尷尬。身為腸胃科主治醫師,我曾...
目錄
前言 什麼是大腸激躁症?
第1章、了解我們的消化系統與大腸激躁症
第2章、大腸激躁症的風險因子
第3章、腸腦軸線解說
第4章、警訊症狀:在什麼情況下我的症狀並非大腸激躁症引起的?
第5章、其他相關問題
第6章、腸道微生物群基因體說明
第7章、針對症狀的藥物治療
第8章、飲食與心理治療
第9章、面對糞便的現實:關於腸道運動,你必須知道的事
第10章、你可以詢問醫師的問題
結語
延伸閱讀及資源
致謝
前言 什麼是大腸激躁症?
第1章、了解我們的消化系統與大腸激躁症
第2章、大腸激躁症的風險因子
第3章、腸腦軸線解說
第4章、警訊症狀:在什麼情況下我的症狀並非大腸激躁症引起的?
第5章、其他相關問題
第6章、腸道微生物群基因體說明
第7章、針對症狀的藥物治療
第8章、飲食與心理治療
第9章、面對糞便的現實:關於腸道運動,你必須知道的事
第10章、你可以詢問醫師的問題
結語
延伸閱讀及資源
致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