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謀是兵戰致勝的有機養分,兵聖孫武的36堂致勝課教你贏得漂亮!~
◎書中附陳麗桂教授解讀孫子兵法講座QR Code
春秋前期周王威勢凌夷,列強交征,主權謀的《孫子》兵法,跨越《周禮》以「九伐之法」正邦國的軍禮傳統,與古《司馬法》講仁義的人道精神,公然標舉「勝」與「利」為用兵宗旨,要求用兵要爭勝、得利、求全。全書十三篇6000多字,精要深入地開啟中國兵學從整體規劃,到權謀、形勢、技巧全備的理論體系,為中國兵學理論開展新頁。2400多年後,重讀《孫子》兵法,所獲益的不只是實際競場上的策略與戰術,更是人生各時空場域,可以無限轉化、再生的有機養分與智慧能量。
作者簡介:
陳麗桂
臺北市人,一九四九年生,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曾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主任、實習輔導處長、文學院院長、特聘教授等。多年來從事黃老之學、先秦兩漢學術思想、中國近年出土簡帛文獻研究。著有《王充自然思想研究》、《淮南鴻烈思想研究》、《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中國歷代思想家─王充》、《中國歷代思想家─葉適》、《新編諸子─淮南子》、《漢代道家思想》、《近四十年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老子異文與黃老要論》、《漢代思想與思想家》等書,並發表相關領域之研究論文數十篇,又曾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委託,主編《兩漢諸子研究論著目錄1912~1996》、《兩漢諸子研究論著目錄1997~2001》、《兩漢諸子研究論著目錄2002~2009》等書。
章節試閱
前 言
中國現存最早將圖書典籍著錄分類的是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根據〈藝文志〉的記載,中國歷來的圖書典籍共分六大類,三十八小類,五百九十六家,一萬三千多卷。這六大類包括:「六藝(經學)」、「諸子(哲學)」、「詩賦(文學)」、「兵書(兵學)」、「數術(天文、曆法、陰陽五行、讖緯、符命)」、「方技(醫學)」。兵學被獨立為六大類之一,突顯其重要與專業性。〈藝文志〉述「兵家類」說:
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洪範〉「八政」,八曰「師」。孔子曰,為國者「足食足兵」,「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明兵之重也。
根據這些敘述,兵學在周代,屬於五禮中的軍禮,是「王官之學」,內容是國防武備,由周王朝六大「王官」中的夏官司馬所掌管,保衛人民財產性命安全是主要目的。
前 言
中國現存最早將圖書典籍著錄分類的是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根據〈藝文志〉的記載,中國歷來的圖書典籍共分六大類,三十八小類,五百九十六家,一萬三千多卷。這六大類包括:「六藝(經學)」、「諸子(哲學)」、「詩賦(文學)」、「兵書(兵學)」、「數術(天文、曆法、陰陽五行、讖緯、符命)」、「方技(醫學)」。兵學被獨立為六大類之一,突顯其重要與專業性。〈藝文志〉述「兵家類」說:
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洪範〉「八政」,八曰「師」。孔子曰,為國者「足食足兵」,「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作者序
被推為兵權謀正宗的《孫子》兵法,遠在二千四百~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前期,因著周王室威勢凌夷,列國豪強交征爭勝時代的來臨,跨越《周禮》以「九伐之法」正邦國的軍禮傳統,與古《司馬法》仁義道德的人道精神,公然標舉「勝」與「利」為用兵的宗旨與原則,要求用兵要爭「勝」、致「利」、求「全」。它在十三篇約六千字左右的有限篇幅中,既精要又深入地開啟了中國兵學從整體規劃,到權謀、形勢,乃甚至是技巧的全幅架構與理論體系,為中國的兵學理論的建置開展了新頁。在它的建構下,兵學不再依附於古貴族軍禮堂堂正正的範限,而開展出中國兵學奇譎、繁複的新頁。
有別於過去堂正、道德的基本用兵軌則,在爭勝、求利的大目標下,《孫子》注入了迂曲、詭譎、變詐的思維元素,以為兵戰勝利的保證。將古兵戰樸質的事件,轉化、雕塑、陶鑄成繁複、神妙不可預測的細密工程。在這個工程中,人心的運作空間變得隨時隨地都可能柳暗花明,有著無限的開拓遠景,顯現出新的面貌。兵戰成了另類細緻的藝術工程,有自己專業的理論體系,跳出了古軍禮的涵攝,孫子或許不是第一人,《孫子》卻是及今所見最早而有完整系統之作。
二千四百多年前,孫子盱衡當時正在變轉的天下情勢,直接視競逐與戰爭為無可規避的現實課題,呼籲透過精密的腦力激盪,使兵戰成為鬥智不鬥力的工程,將其殘酷的死傷與耗損降到最低,一時情勢的優劣、強弱成為非絕對,而可以產生不可逆料的翻轉變化。憑藉著多年的實戰經驗,他將兵戰三大核心要項──權謀、形勢、技巧三者做有機的結合,使其兵學理論不但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完整理論體系的兵學專著,其中的教誥哲理,更被歷代兵家奉為圭臬,成了必讀的兵戰寶典。
《孫子》兵法重「權謀」,卻說「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意思是:「權謀」的運作,是以周全的規畫、準備,與紮實的估算作業為基礎的。既不是天馬行空的遐想,更不是浪漫憧憬的造作。孫子相信,人類的心智是座可以開發的寶庫;而兵戰是人類的活動事件,需靠人類自己耳聞、目見和心靈智慧的開發、運作功能,有機地相結合,來細緻而優雅地解決。它常常需要如流水般,由順應中去變化、躍升;兵戰因此也要因天、因地、因形、因勢、因敵而調整因應。這是《孫子》兵法最值得崇仰之處。因此,它所有以「權謀」領銜的「形勢」、「技巧」都不離「權謀」的腦力激盪與開發。而相關於奇賌斗擊或星野吉凶之類,兆見兵戰吉凶的「兵陰陽」載述,都只以「因天地」──觀測自然天候以行軍出兵,尋常帶過。這些都是我們在研讀《孫子》兵法之際,最值得深思之處。
宇宙不停地運轉,人類世界也無可避免地,以驚人而難以逆料的速度緊跟著向前推進。在這天人交互演進的大宇宙場域中,各種各類有形、無形的競賽與爭戰,亦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小自人我之間情場、商場、各式各類或同或異的競爭;大至國與國之間你攻我奪的兵戰,及其輻射所及的各種武器競賽、實力較量、領地掠奪;其競逐場域甚至擴大到太空、星宿,縮小至肉眼不見的菌類生物,奇幻狀況遠遠超越古神仙、神話的傳奇載記。面對這樣眼花撩亂、目眩神迷的奇幻現象,不按牌理出牌早被視為正常的典則。中國傳統儒、墨的道德仁義,非攻、兼愛,與道家清靜、自然、尊重、平等呼籲,雖仍是難能可貴的穩實、清涼方劑,卻無法阻止人類世界不斷擴大、增強的霸雄企圖與野心。面對這樣的情勢,對於弱小族群而言,屈弱伏低並無法保證自身的安全。如何反躬深省,奮發圖強、自挺自立,才是正道。
在兩千四百多年以後的今天,重新展讀《孫子》兵法,其物換星移的時空條件與人事狀況,甚至競逐目標與使用工具,都遠非孫子昔時所可比擬;然而,孟子說過:「不知足而為屨,我知其不為簣。」只因天下之足,大小雖有差距,形狀大致相同;天下人心、人性所欲、所求,及其可能精密籌思的運作模式與原理原則,幾千年來,其實相去不遠。因此,在二千四百~二千五百年後的今天,重新研讀《孫子》的權謀兵法,腦力的開發與智慧的拓展功能,並不亞於實際的教戰守。其所引導、教誥我們的,主要不只是實際競場上的方法、策略或戰技的模擬與複製,更是人生,甚至人類各式角逐場上,可以無限轉化與再生的有機養分與智慧能量。
被推為兵權謀正宗的《孫子》兵法,遠在二千四百~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前期,因著周王室威勢凌夷,列國豪強交征爭勝時代的來臨,跨越《周禮》以「九伐之法」正邦國的軍禮傳統,與古《司馬法》仁義道德的人道精神,公然標舉「勝」與「利」為用兵的宗旨與原則,要求用兵要爭「勝」、致「利」、求「全」。它在十三篇約六千字左右的有限篇幅中,既精要又深入地開啟了中國兵學從整體規劃,到權謀、形勢,乃甚至是技巧的全幅架構與理論體系,為中國的兵學理論的建置開展了新頁。在它的建構下,兵學不再依附於古貴族軍禮堂堂正正的範限,而開展出中國...
目錄
序
掃描看解讀孫子兵法
前 言
第一章 孫子其人、其書及其在中國兵學史上的地位
第一節 孫子的生平
第二節 孫子的著作
第二章 中國兵學的淵源與沿革
第一節 《周禮》夏官司馬的軍禮、軍制與「九伐之法」
第二節 兵獵合一的教戰訓練
第三節 古《司馬法》仁義為本的人道兵論
第三章 《孫子》的兵學思想──中國兵學的專業化
第一節 兵戰總論:修道保法(五計、七事)
第二節 兵權謀的基本前提:勝、利、全
第三節 兵權謀的核心思想與重要議題
第四節 兵形勢的思想議題
第五節 兵技巧:兵爭之法(實戰)
第六節 軍資—食於敵
第七節 將德與將能
第八節 君患:妄干軍政
結 論
參考書目
序
掃描看解讀孫子兵法
前 言
第一章 孫子其人、其書及其在中國兵學史上的地位
第一節 孫子的生平
第二節 孫子的著作
第二章 中國兵學的淵源與沿革
第一節 《周禮》夏官司馬的軍禮、軍制與「九伐之法」
第二節 兵獵合一的教戰訓練
第三節 古《司馬法》仁義為本的人道兵論
第三章 《孫子》的兵學思想──中國兵學的專業化
第一節 兵戰總論:修道保法(五計、七事)
第二節 兵權謀的基本前提:勝、利、全
第三節 兵權謀的核心思想與重要議題
第四節 兵形勢的思想議題
第五節 兵技巧:兵爭...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