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戲劇,邁向一切」
「台灣戲劇界的阿波羅——石光生」
1.《邁向戲劇》是雙關語,不但是自己如何邁向戲劇,也提供了邁向戲劇藝術的養分給讀者。石光生老師是戲劇研究與創作雙刀流,看石光生如何一路堅毅如馬,馳騁萬里跨越戲劇。
2.作者親履千里,猶如關漢卿衝州撞府,對戲劇做出貢獻,難能可貴。全書有32頁珍貴彩色頁。
3.從東海大學到UCLA,一路堅持,從導演、劇本創作、學習中西戲劇研究的文字與罕見圖像。
「從尤里皮底斯到契訶夫,從莎士比亞到偶戲」
石光生老師是戲劇研究與創作雙刀流,在邁向戲劇的路途中,回首啟蒙的心境、家鄉與守護的疆土,記憶師恩浩蕩與藝師們的全心付出,石光生一路堅毅如馬,馳騁千萬里橫跨。
石光生教育戲劇人才,且橫跨中西戲劇研究,從自己邁向戲劇之路,到一路帶領許多人邁向戲劇,從台灣到美國,從希臘戲劇到元雜劇,甚至是少有人精通的偶戲到皮影戲,石光生教授親履現場,考察元代戲台,到訪埃及、美國、希臘,更與李天祿、黃海岱眾大師們交談交流,立下寶貴的書寫。
他創作的《臺灣二十世紀末三部曲: 小兵之死、X山豬的故事、台灣人間(兼)神》榮獲首獎,而他多年來擔任評審台灣文學獎─劇本金典獎、台南文學獎劇本獎、全國創意偶戲競賽,更是他對戲劇應「尊重傳統,發揚創意」的現代劇場的期許。
散文章節,其中有〈愛荷華初雪〉、〈金門散記〉、〈大陸行腳〉、〈高原的葬禮〉、〈天祿師的叮嚀〉、〈黃海岱的壓箱故事〉、〈紐約即景〉、〈通俗的—《錯中錯》觀後〉、〈拎著父親的戲鞋走下去—李國修的戲劇天地〉、〈死谷獨行記〉等。貫穿了石光生教授對於戲劇的感受,追求戲劇養分的過程,以及戲劇之路上對於戲偶、藝師、劇本各種所見所聞的感悟。
《邁向戲劇—石光生散文集》是一本優美的書籍,獨立的精神,追求戲劇藝術,卻從戲劇藝術獲得超越的生命,這是如此驚人的記憶礦產,從台灣到美國,從希臘到開羅,從現代戲劇到元雜劇,從偶戲到皮影戲,「尊重傳統,發揚創意」是他一直堅守的文學觀與社會立場,在破立之間不斷進步,一字一句是邁向戲劇的穩重步伐。
作者簡介:
石光生
祖籍安徽省宿松縣,1954年出生於臺灣省高雄縣橋頭鄉白樹村。東海大學外文學士(1976)、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碩士(1979),曾於道明中學擔任英文教師。1985年留學美國愛荷華大學戲劇系碩士班,翌年榮獲戲劇碩士學位,旋即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劇場藝術系博士班,研究東西方戲劇。曾擔任電視廣告、美國加州電影學院學生電影、UCLA影視系影片演員。
1987年在UCLA校內劇場執導獲獎英語舞台劇Bridge of Magpies(鵲橋仙),榮獲駐美代表錢復博士專款獎勵。1989-1991年曾三度前往大陸考查元代戲台文化,並發表論文。1990年榮獲第一屆蔣經國學術交流基金會博士論文獎助。1992年榮獲劇場藝術博士學位,旋即返台任教。歷任中正大學、成功大學、中山大學、臺灣藝術大學戲劇教授,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常務監事,2020年退休。
現任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特聘研究員。
章節試閱
養蠶記
蠶,對都市的孩子來說,可能比較陌生,至於養蠶,更是罕有的經驗。這或許和都市人竟日守在鴿子籠似的公寓裡,難得有機會接觸大自然大有關係;即使那些擁有廣大庭院的大戶人家,其實也不見得會栽一兩棵桑樹。不過,如果你對鄉下孩子提起養蠶的種種,相信他們都會睜圓杏眼,豎起姆指,興沖沖地告訴你:「哎呀!養蠶真好玩!」
自己曾經擁有過一段漫長的鄉間童年,養蠶的經驗在所難免,只是,如今回想起來,不僅樂趣無窮,更覺難以忘懷。
記得唸小學的時候,班上的同學經常把自個兒飼養的小動物抱到學校炫耀一番,有人帶小麻雀,有人帶蜻蜓,有人帶黑蟬,更有人帶來一隻隻伏在翠綠桑葉下的白蠶。頑皮的男生總喜歡偷偷把蠶兒捉到膽小的女生的小手上,嚇唬嚇唬她們,直到老師聞風而至,氣極敗壞地修理了搗蛋的男生,女生這才得意地破涕而笑。童年這種既炫耀且惡作劇的心理,在我高一那年還見過。當時,有個大概是吃錯藥的同學,居然他媽的帶了一條蛇到班上,下課的時候,一缸人圍著紙盒觀蛇。不巧教官打從教室經過,眼看這種情景,只有叫那個寶貝同學打開盒子。豈知結局很淒慘,教官被嚇得臉色發青,一路奔回辦公室,一路直喊爹呼娘。
眼看同學養蠶,頓感手癢,很想餵幾隻白嫩可愛的蠶兒玩玩。於是找來老弟,兩人湊足了幾枚銅板,放學後繞到校門左側的店舖,差點擠破頭,才買到四隻肥碩的白蠶,然後像請菩薩入廟似的一路捧回家。養了不出一星期,蠶兒竟然吐絲結繭,接著粉蛾破蛹而出,還下了一大堆卵在「生生皮鞋」的硬紙盒裡。我和弟弟都很失望,因為養蠶的樂趣在於幫牠們摘桑葉,看牠們兩排小腿夾著桑葉啃食的動作。這一來,實在不過癮,但也無可奈何,畢竟兄弟倆一時也湊不出銅板購買幼蠶。既然沒得蠶養,又不懂怎樣照料蠶卵,只好隨手把整個紙盒拋上屋頂,不管了。
時間一晃,倒也忘了多少晨昏流逝,某日下午,我們幾個兄弟在庭院裡烤地瓜,尋著輕煙飛揚的方向,才想起屋頂上的「生生皮鞋」。當紙盒一落地,我們都傻眼了,原來以前那些白淨似雪的蠶卵都成了黑褐色,其中居然有幾隻小蠶破卵而出,不停地蠕動。我們的驚喜像掘到金礦似的,幾個人一路歡呼地衝到三叔公家的後院摘桑葉。
起初,這數百隻幼蠶還蠻好照顧的,一天只需餵食一回,十幾片桑葉就夠撐飽牠們的肚皮,而且牠們所佔的空間並不大。日子一過,這些蠶兒經過一次、兩次的蛻皮之後,竟然一下子變為好幾倍大,小小的紙盒豈能容身,只好把牠們移入既大又淺的竹筐裡。另外,牠們每天所需求的桑葉也夠我們忙碌的,為了不讓這些日漸肥胖的白蠶餓肚皮,我和弟弟經常三更半夜,冒著風雨,直闖三叔公後院,猛摘桑葉。有時候桑葉淋了雨,還得一片片小心翼翼地拭乾,要不然,蠶兒如果吃下濕桑葉,很快就會拉肚子,然後全身泛黑,不出一天一夜,就會一命嗚呼,死翹翹啦。
蠶兒一天天長大,我們耗在養蠶上的時間也相對遽增。於是兄弟倆活像發了瘋似的,放學回家,書包一甩,一個就去摘桑葉,一個就去清除蠶屎,直到天黑了還不肯罷手,迷得晚餐胡亂扒幾下,迷得夜晚連作業都不寫。那時,母親看在眼裡,卻一點都不吭聲。
後來,我們實在找不到別的竹筐裝蠶時,才想起一則妙計—賣蠶。我們用小紙盒裝蠶,帶到班上出售,一開始,同學亂有交情的,一下子全都賣光,連別班的同學都來訂貨,可是三、兩天之後就滯銷,乏人問津了。回到家裡,我們把大竹筐抬到屋後,招呼鄰近的小玩伴來購買。附近的小鬼,像敏仔、團仔、阿猴、阿英都被我們推銷了好幾隻。弟弟每碰到隔壁的敏仔,老喜歡纏著他推銷蠶。問題是敏仔已經買回去好幾隻了,何況據我所知,他那一陣在瘋彈珠,零用錢大概撥不出買蠶的費用,所以敏仔總是不耐煩地對碰了鼻子灰的弟弟吼著:「哇塞!我又不是天天吃蠶度日,買那麼多蠶幹嘛?」唉!說的也是,蠶又不是他媽的青蛙,可以炒紅椒,也可以下薑湯。
賣了好幾天的蠶,彷彿全村的小孩都知道我們兄弟倆幹起賣蠶的生意,可是我們總覺得蠶還是滿竹筐,半隻都不少似的。當時,我們都搞不清楚為什麼會那麼沉溺於養蠶,居然迷到經常偷偷蹺課回家餵蠶,迷到弟弟的月考成績出現三科赤字。所謂「物極必反」,這句話在母親收到成績單之後就應驗了。
一個陰雨天的清早,我照例地到客廳察看蠶兒,卻發現蠶兒不見了,連大竹筐也失去蹤影。我來不及通知弟弟,就跑去問外婆知不知道蠶兒的下落。外婆先是摸摸我的頭,然後嘆口氣說:「你們兄弟倆,一天到晚就只知道養蠶、賣蠶,瘋得連書都不讀,學校都不上,這像話嗎?所以呀,你媽媽昨夜一氣之下,把所有的蠶都倒進院子外的水溝裡啦!」
統統倒進水溝裡?我完了,這些蠶是我們花了那麼多心血才把牠們養大,過幾天牠們就會吐出白絲,就會……母親怎麼可以把牠們倒進水溝,一隻也不留。我難過極了,悄悄把這個壞消息告訴弟弟,弟弟一踢開棉被,搥胸頓足,洩氣地說:「完蛋了,我幾天前就答應班上的阿珠,說好要送她兩隻蠶,祝賀她生日快樂的,怎麼辦……我總不能送人家死蠶,她準會氣死的。」說罷,便衝到水溝旁,拾起一根樹枝,想搶救劫後餘生的蠶,只是一切都太遲了。我從紗窗看到弟弟失魂落魄地丟下樹枝,轉身走回房裡,那副樣子活像敗陣的土公雞,亂沒勁頭的。
好一陣子,我真的很不諒解母親,也不跟她說話。可是,事隔十八年,如今想起這件事,卻不免感激母親當時的決定。如果當年她不那麼做,現在我恐怕還在鄉間養蠶,要不,就是騎著破腳踏車,沿著村道喊著:「買蠶喲!一隻兩毛!」可不是嗎?
(72.6.23文心堂)
養蠶記
蠶,對都市的孩子來說,可能比較陌生,至於養蠶,更是罕有的經驗。這或許和都市人竟日守在鴿子籠似的公寓裡,難得有機會接觸大自然大有關係;即使那些擁有廣大庭院的大戶人家,其實也不見得會栽一兩棵桑樹。不過,如果你對鄉下孩子提起養蠶的種種,相信他們都會睜圓杏眼,豎起姆指,興沖沖地告訴你:「哎呀!養蠶真好玩!」
自己曾經擁有過一段漫長的鄉間童年,養蠶的經驗在所難免,只是,如今回想起來,不僅樂趣無窮,更覺難以忘懷。
記得唸小學的時候,班上的同學經常把自個兒飼養的小動物抱到學校炫耀一番,有人帶小麻雀,有...
推薦序
【推薦序】
一個活躍的青年藝術家—我讀石光生的散文集/馬森 (摘錄)
散文是一個易寫難工的文類。中西方早期的散文多依附於歷史與哲學,成為與韻文對立的一種書寫體。在西方,法國的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1533-1592)於十六世紀首以essais之名大事抒發個人的思懷;英國的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在書寫歷史與哲學之餘,也有部分作品以essays之名溢出歷史與哲學的範圍之外而被視為文學作品,此兩家奠定了歐美「文學散文」的傳統。降至夏多布里昂(Francois Xhateaubiant, 1768-1848)及藍姆(Charles Lamb, 1775-1834),則儼然以「散文」名家了。但西方與韻文對稱的的prose,多用來寫小說,凸顯了通過假想的敘述者的虛構故事,不同於「散文」的作者以素面見人。用essays之名的「散文」,又不乏議論,例如現代作家艾略特(T.S. Eliot)等的文論,以致散文做為一種抒情的文類,在西方是未曾得到充分發展的。
我國則不然,古代的哲學與歷史散文極為發達,甚至凌駕於韻文之上。漢代賈誼的〈過秦論〉和魏代曹丕的〈典論論文〉為散文中的政論與文論樹立了典範。到了唐宋八大家的手下,舉凡議論、感懷、抒情、記事、遊記、書札、序、跋等體裁無所不包,文筆又各有家數,成為比韻文的詩、賦、詞、曲更為自由,也更能馳騁文思與才華的文體。降至晚明三袁,把散文帶入「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境界,世稱「小品文」,已經有意識地擺脫實用,浸浸然以純文學而自居了。凡此歷代的成就,均為五四以降的新散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使今日的散文不論是偏向抒情的美文,還是重視評騭實用的論文、雜文,都足以與小說及詩鼎足而三,其在讀者中受歡迎的程度且尤過之。因此散文這一文類吸引了當代大批作家,即使已成名的小說家、詩人與劇作家,也多另有一隻書寫散文的手。
我素所認識的石光生,本以戲劇名家,既是戲劇博士,又是年輕的戲劇教授,在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獨挑戲劇課程的大樑。學術研究以外,且從事舞台劇創作,一九九四至一九九六年一連寫出了《X山豬的故事》、《小兵之死》和《台灣人間〈兼〉神》三部劇作,以諷刺的筆觸,體現了批判現實的目的,令人刮目相看。一九九七年甫出版,就獲得高雄市文藝獎中的戲劇類首獎,再加上前年獲得《台灣新聞報》年度最佳評論獎,成為南部文壇少見的雙獎作家。殊未料石教授並未受到專業的侷限,在文學創作上具有強熾的企圖心,戲劇之外,小說、散文都曾嘗試,特別在散文的寫作上歷經歲月,並非新手,也已經獲得豐碩的成果。如今《石光生散文集》被列入「南臺灣文學—台南市作家作品集」系列,即將由台南市文化中心出版,足為南台灣的文壇添光增華。
【導讀】
新序 石光生 (摘錄)
一九九九年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出版了我的散文集,事隔二十四年,斑馬線文庫欲出版這本散文集,且加上「邁向戲劇」做為書名主標,我覺得很醒目,即欣然允諾,並提供新序。
這本散文集共搜集了二十九篇,若按照完稿的時間來看,是從一九八三年到一九九七年這十五年間的創作,被高雄市《臺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主編魏端前輩的採納並鼓勵。然而就我的生命歷程,則是從一九六二年到一九九七這三十五年的跨越。誠如學界長輩成功大學中文系馬森教授所言,我的散文集內容包含了四大類:「童年往事」、「留學生活」、「大陸行腳」與「戲劇經驗」。
「童年往事」共有七篇,是一九八五年前往美國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就讀戲劇碩士班之前的創作。其中有對外祖母蔡備女士(晚年皈依佛門,法號釋言定,觀音禪寺開山祖)與母親林秀玉女士的懷想。一九七九年我在衛武營入伍,在士林的國防管理學校,被訓練成少尉參一人事官。指揮官要我執導一齣舞台劇,我振筆疾書,完成了《刺秦王》,挑選連上同仁進行排演,然後與全營官兵見面。一九八○年部隊移防金門,我的第一篇散文就是回想金門前線保家衛國的生活觀察。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五年我在道明中學教英文,申請教職時校長馮觀濤神父立刻要我教高中部英文。道明中學管教極嚴厲,不及格、未達高標都得挨打。不是用籐條打屁股就是打手心。但我卻採取愛的教育,未達標者只是蜻蜓點水般輕觸手心。上課時,我經常講笑話給學生提神,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或者教他們唱英文流行歌,如貓王、Lobo、The Beatles等。一九八四年馮神父要我編寫一齣舞台劇讓學生於聖誕夜前演出。因為多年來都是教官執導《聖經》的馬槽誕生的故事,結果台下觀眾反而打酣聲四起,夢周公去也。我就到高雄女中對面的天主教玫瑰堂,向神父請教創堂的郭德剛神父的陳年往事,迅即完成劇本《郭神父傳》。然後找到最調皮的男生班演出此劇,劇中穿插台語,開創高中生演戲之先趨。演畢馮神父很高興,來辦公室找我,遞給我一封信,還說聲謝謝。我打開鼓鼓的信封,原來是新臺幣六千元,感謝馮神父啊,當時我的月薪才兩萬出頭。
教學期間,我也於一九八二年開始指導高雄師範學院話劇社。一九八三年我帶領話劇社進入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至善廳公演恩師姚一葦教授的《一口箱子》。同年我翻譯了愛爾蘭荒謬劇場大師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無言劇》(Act without Word),並在校內公演。翌年我編導了《后羿與嫦娥》,也是在至善廳公演。一九八五年我編導了《鵲橋仙》。七月我就赴美留學了。
「留學生活」搜集了十一篇,主要是自己在愛荷華大學與UCLA學習戲劇的心路歷程與生活點滴。幫助我最多的是我的大哥石力生(Peter Stone),他是東吳大學經濟系學士,畢業就進入高雄的美國總統海運公司(APL)工作,到了一九八四年他和幾位同事一道申請赴洛杉磯工作,我剛到洛杉磯就與他們同住,然後跟大哥去擺地攤。一年後我在愛荷華取得碩士學位時,他專程飛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然後我們就開著我的二手車,一路往東經過芝加哥華埠,第三天才抵達紐澤西親戚家。我就開車進紐約,參觀紐約這座夢幻之都。後來在UCLA六年半都是大哥一路呵護直到我畢業。
【推薦序】
一個活躍的青年藝術家—我讀石光生的散文集/馬森 (摘錄)
散文是一個易寫難工的文類。中西方早期的散文多依附於歷史與哲學,成為與韻文對立的一種書寫體。在西方,法國的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1533-1592)於十六世紀首以essais之名大事抒發個人的思懷;英國的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在書寫歷史與哲學之餘,也有部分作品以essays之名溢出歷史與哲學的範圍之外而被視為文學作品,此兩家奠定了歐美「文學散文」的傳統。降至夏多布里昂(Francois Xhateaubiant, 1768-1848)及藍姆(Charles Lamb, 1775-1834),則...
目錄
目錄
一個活躍的青年藝術家—我讀石光生的散文集/馬森‧006
新序
自序
1 金門散記(8/19/82)
2 你醒醒吧!—給張本(4/14/83)
3 往事悠悠十八年(8/3/83)
4 探(8/20/83)
5 怨(9/5/83)
6 養蠶記(6/28/83)
7 恆春看屠鯨(1/29/85)
8 我在美國擺地攤(9/16/85)
9 愛荷華尋屋記(10/1/85)
10 愛荷華初雪(1/23/86)
11 在美國考駕照(7/15/86)
12 紐約—夢幻之都(7/19/86)
13 死谷獨行記(9/13/86)
14 髮(6/12/87)
15 我燒中國菜(10/22/87)
16 我愛刮刮樂(1/12/89)
17 去勢經驗(1/19/89)
18 導演日記—洛杉磯公演《鵲橋仙》前後(4/8/89)
19 大陸行腳(10/21/89)
20 高原的葬禮(9/21/95)
21 天祿師的叮嚀(5/31/93)8
22 黃海岱的壓箱故事(9/12/93)
23 紐約即景(11/30/93)
24 通俗的古典—《錯中錯》觀後(3/14/93)
25 拎著父親的戲鞋走下去|李國修的戲劇天地(6/20/95)
26 從大學英文作文看青少年心聲(8/5/95)
27 敲叩歐西瑞斯之門(9/24/96)
28 典型夙昔在—追念姚師一葦(4/20/97)
29 觀受刑人演劇記(12/23/97)
生年著作年表
目錄
一個活躍的青年藝術家—我讀石光生的散文集/馬森‧006
新序
自序
1 金門散記(8/19/82)
2 你醒醒吧!—給張本(4/14/83)
3 往事悠悠十八年(8/3/83)
4 探(8/20/83)
5 怨(9/5/83)
6 養蠶記(6/28/83)
7 恆春看屠鯨(1/29/85)
8 我在美國擺地攤(9/16/85)
9 愛荷華尋屋記(10/1/85)
10 愛荷華初雪(1/23/86)
11 在美國考駕照(7/15/86)
12 紐約—夢幻之都(7/19/86)
13 死谷獨行記(9/13/86)
14 髮(6/12/87)
15 我燒中國菜(10/22/87)
16 我愛刮刮樂(1/12/89)
17 去勢經驗(1/19/89)
18 導演日記—洛杉磯公演《鵲...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