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永義
定價:NT$ 1150
優惠價: 95 折, NT$ 1093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本書包括〔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與〔結論編〕。
〔近現代戲曲編〕前參章從近現代地方大戲形成發展,與其劇目、文學、藝術,腔系音樂特色談起,分析花雅爭衡歷程。第肆章論述「詩讚系板腔體」與「詞曲系曲牌體」彼此推移,乃至合流蛻變,終使花部之西皮、二黃結成複合腔調,稱為「京劇」,雄峙劇壇,流播全國,取代崑劇之主流地位。第伍章考述京劇「流派藝術」的建構過程及其盛況。第陸章探討折子戲,崑劇自明代萬曆即流行「折子戲」的演出型態,後京劇亦時以折子戲呈現,迄今不衰。第柒章從晚清的戲曲變革、論爭談起,再分述海峽兩岸的戲曲走向與影響,關注臺灣戲曲跨界、跨文化的現象,提出改革的諍言。第捌章聚焦臺灣地方劇種,探究南北管戲曲的根源與發展,考述歌仔戲的淵源、形成、流播與變遷,分析兩岸歌仔戲的發展。
〔偶戲編〕共捌章,敘述偶戲有傀儡戲、影戲、布袋戲三大類,分別探討其起源與發展流播。偶戲最早起源於先秦之木偶喪葬俑,後從避邪除煞而為喪家樂,進而用於嘉會歌舞,逐漸形成娛人的戲曲。偶戲在唐代與講唱故事結合,至兩宋瓦舍勾欄盛行,遂臻鼎盛。元明清時偶戲已遠傳海外,今則與時俱進,展現偶戲藝術新風貌。
〔結論編〕〈戲曲劇種演進之脈絡〉為全書之總體審思與觀察,將卷帙浩瀚之《戲曲演進史》等十編,統攝於小戲、大戲、偶戲等三大體系,精要述其演進脈絡,並附論臺灣主要地方劇種。本編以「統緒既立、骨幹已成」之方式,讓讀者再一次鳥瞰戲曲演進的來龍去脈。
作者簡介:
曾永義(1941-2022)
臺南人。國家文學博士,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二○一四年當選第三十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學術和教學以戲曲為主體,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海外訪學經歷豐富,曾以訪問學人或客座教授身份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萊頓大學、魯爾大學、香港大學。並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大陸十數所學校之客座教授。
曾獲學術榮譽:國家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度國科會優良研究獎、中山文藝獎、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第五十二屆學術獎、教育部第十三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兩度執行科技部「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
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論說戲曲》、《戲曲源流新論》、《從腔調說到崑劇》、《俗文學概論》、《戲曲腔調新探》、《地方戲曲概論》、《戲曲學》、《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等二十餘種。
散文集有《蓮花步步生》、《飛揚跋扈酒杯中》、《人間愉快》、《清風明月春陽》和《椰林大道五十年》等七種。戲曲劇本創作總計二十二種,包含崑劇九種,京劇八種,歌劇三種,歌仔戲與豫劇各一種,二○一六年集結十八種出版劇本彙編《蓬瀛五弄》、《蓬瀛續弄》二書。
教學、研究之餘,長年從事民族藝術之維護發揚與研究工作,四十餘度率團赴歐美亞非列國做文化交流。二○一六年獲頒「二等景星勳章」,二○二○年獲頒第三十一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可以印證其一生殊勝的學術成就。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曾永義
優惠價: 95 折, NT$ 1093 NT$ 115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本書包括〔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與〔結論編〕。
〔近現代戲曲編〕前參章從近現代地方大戲形成發展,與其劇目、文學、藝術,腔系音樂特色談起,分析花雅爭衡歷程。第肆章論述「詩讚系板腔體」與「詞曲系曲牌體」彼此推移,乃至合流蛻變,終使花部之西皮、二黃結成複合腔調,稱為「京劇」,雄峙劇壇,流播全國,取代崑劇之主流地位。第伍章考述京劇「流派藝術」的建構過程及其盛況。第陸章探討折子戲,崑劇自明代萬曆即流行「折子戲」的演出型態,後京劇亦時以折子戲呈現,迄今不衰。第柒章從晚清的戲曲變革、論爭談起,再分述海峽兩岸的戲曲走向與影響,關注臺灣戲曲跨界、跨文化的現象,提出改革的諍言。第捌章聚焦臺灣地方劇種,探究南北管戲曲的根源與發展,考述歌仔戲的淵源、形成、流播與變遷,分析兩岸歌仔戲的發展。
〔偶戲編〕共捌章,敘述偶戲有傀儡戲、影戲、布袋戲三大類,分別探討其起源與發展流播。偶戲最早起源於先秦之木偶喪葬俑,後從避邪除煞而為喪家樂,進而用於嘉會歌舞,逐漸形成娛人的戲曲。偶戲在唐代與講唱故事結合,至兩宋瓦舍勾欄盛行,遂臻鼎盛。元明清時偶戲已遠傳海外,今則與時俱進,展現偶戲藝術新風貌。
〔結論編〕〈戲曲劇種演進之脈絡〉為全書之總體審思與觀察,將卷帙浩瀚之《戲曲演進史》等十編,統攝於小戲、大戲、偶戲等三大體系,精要述其演進脈絡,並附論臺灣主要地方劇種。本編以「統緒既立、骨幹已成」之方式,讓讀者再一次鳥瞰戲曲演進的來龍去脈。
作者簡介:
曾永義(1941-2022)
臺南人。國家文學博士,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二○一四年當選第三十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學術和教學以戲曲為主體,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海外訪學經歷豐富,曾以訪問學人或客座教授身份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萊頓大學、魯爾大學、香港大學。並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大陸十數所學校之客座教授。
曾獲學術榮譽:國家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度國科會優良研究獎、中山文藝獎、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第五十二屆學術獎、教育部第十三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兩度執行科技部「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
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論說戲曲》、《戲曲源流新論》、《從腔調說到崑劇》、《俗文學概論》、《戲曲腔調新探》、《地方戲曲概論》、《戲曲學》、《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等二十餘種。
散文集有《蓮花步步生》、《飛揚跋扈酒杯中》、《人間愉快》、《清風明月春陽》和《椰林大道五十年》等七種。戲曲劇本創作總計二十二種,包含崑劇九種,京劇八種,歌劇三種,歌仔戲與豫劇各一種,二○一六年集結十八種出版劇本彙編《蓬瀛五弄》、《蓬瀛續弄》二書。
教學、研究之餘,長年從事民族藝術之維護發揚與研究工作,四十餘度率團赴歐美亞非列國做文化交流。二○一六年獲頒「二等景星勳章」,二○二○年獲頒第三十一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可以印證其一生殊勝的學術成就。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