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十分快速,大家的情緒都高度緊繃,
你有多久沒有停下腳步,認真地品味一樣喜歡的事物?
你經常仔細觀察並感受這個世界嗎,還是每天得過且過?
請拋開那些無謂的煩惱,跟著本書捧起手中的茶杯,
讓經驗老道的茶友為嚮導,展開一趟香氣撲鼻的茶之旅!◎初次走入茶博會,應該要注意哪些層面?
◎一個朝代的滅亡,竟能追溯到製茶的極盡奢華?
◎杯具弄不好成悲劇?談談「過度清潔」的苦果!
◎劣質茶包VS高級茶葉,喝下肚的是真茶還是香精?
本書不是冷硬的知識,而是一群深愛茶的人們,用自己雙足與生命走出來的尋茶之旅。如果有一絲一毫關於茶的專業知識,權當與友相談吧!
本書不是盲目的跟風之作,從茶葉的採摘到製成,作者親自探訪,只為一嘗當天現摘的茶葉,不惜跋山涉水,更不在乎住在糟糕的環境,能夠忍受三四天的髒汙,是因為最終獲得的一杯茶可以滌蕩身心──若說本書有一點點文青,大約來自於這種品茶人的浪漫。
「情必近於痴而始真」
書裡面出現的人,都是茶的痴情種。一群痴情種,在小方桌上找到他們共同的世界。附庸風雅是外人看見的,真正的意趣正在幾盞茶杯交錯中,與茶友的扶持、互助、溫暖。有募款幫助罹癌茶友,也有蒙眼品茶比賽的捉對廝殺,最後的最後,還是一笑泯恩仇──每一種茶都太香又太獨特了,沒有高下。
茶,品茶,是一種藝術。
是恰如其分的濃淡,與瓷杯的溫熱;
是生活的美好與生命的重新煥發。
無論是一壺鳳凰單叢的古調,還是徑山茶裡的萬古長空,
每一杯茶都是一段心靈之旅。
不妨讓這本書陪伴您,與一杯好茶邂逅。
〔本書特色〕
本書以生活化十足的筆觸,匯總了兩位作者的茶事活動,包括:尋訪珍愛的特色茶種、找回記憶中的茶滋味、加入鬥茶大會、參觀茶博和茶友會、記錄茶葉帶來的心靈饗宴,以及觀察小人物與茶之間的緣分等。不以專家的高姿態科普茶學知識,只是敘述親身經歷,就像與一位認識多年的老友暢談人生雅俗趣事。
作者簡介:
黃大,作家,視喝茶為終身的嗜好,對茶葉有諸多獨到見解。
和曉梅,小說家,畢業於中文系。曾任教職、雜誌編輯工作,在各大期刊發表作品共計150萬字,並獲得多個獎項。現已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女人是蜜》、《呼喊到達的距離》,長篇小說《賓瑪拉焚燒的心》,長篇兒童文學《東巴妹妹吉佩兒》等。
章節試閱
一杯龍井間,不負江南春
杭州,這座被風雨浸潤千年的古城,像位散著丁香、結著愁怨的女子,生長著無盡的詩意與閒情。無數帝王將相、文人騷客為她吟誦過讚歌。乾隆六下江南,每到杭州必嘗一杯當年的明前龍井,並為其寫下「火前嫩,火後老,唯有騎火品最好」的詩句,足以看出這一方靈山秀水的魅力。為尋覓那一杯散著幽然暗香的龍井,陽春三月間,杭州最美時,我便聞香而來。
三月的江南,如詩文描寫的那般,新翠隱隱,雨霧迷濛,美得不可方物。
行走在西湖邊,這裡的每道高牆,每塊青磚,彷彿都見證過那個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錢王的深情,夢回明月生春浦與蘇小小的繁華似夢,流光易逝的一世才情,多少回燈花挑盡不成眠,多少次高樓望斷人不見,那無處可寄的魂魄,已完完全全融進西湖的碧波裡。那個大江東去浪淘盡鬱鬱不得志的蘇軾,終其一生梅妻鶴子的林和靖,湖畔寒雪中對雪子說出愛是慈悲轉身離去的弘一法師等等,西湖邊留下文人墨客的諸多愛恨故事,那些個尋風釣月,蹤跡白雲的雅客,夢裡,或許依然留戀著這抹不去,老不盡的江南。如今留下的,卻是柳浪聞鶯,芳草萋萋。
曲院風荷往前渡幾步,就能望見遠處的斷橋橫落在湖與岸之間。流轉的迴風,如同穿越千年的時光,那把遺落斷橋的絹傘,那個被悠悠歲月洗灌了千年的傳說,清晰而玲瓏地舒展在西湖的秀山明水中。
杭州的美不僅僅只是西湖的那一汪碧波,最讓我喜愛的當數靈隱天竺一帶,禪院林立,山巒疊翠。更因為這裡曾經出過香林寶雲貢茶,也是龍井茶最早的發源地,而大名鼎鼎的龍井茶,最早就是僧人種植的,追溯起來,那還是宋朝的事。北宋元豐二年(西元1079年),詩僧辯才做了龍井古寺的當家和尚,因為好茶,就叫僧人在寺後的獅子峰頂辟茶園,供寺僧自用。孰料,品過之後卻發覺這是茗中上品,惹得蘇東坡、秦少游、米芾這幫文人,沒事就往寺裡跑,去討杯水喝,這水不簡單,就是現在的茶中極品獅峰龍井。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裡曾有記述:「山中僅一兩家,妙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但出龍井者方妙,而龍井之山,不過十數畝……」可見正宗的獅峰龍井自古就不多得。
我曾打聽著去找過這龍井古寺,早沒了香火,也散了僧侶,歷史的洪流,帶走的可以是王朝更替,城邦興衰,但帶不走的是這樣一方孕育出好茶的厚土。
一壺風月蘭草香
說起西湖旁邊的自助茶宴,那些琳瑯滿目的精裝龍井,都讓我望而卻步。
我是不喜歡熱鬧喧囂的茶客。茶,是需要安靜品味的。杭州的朋友知我愛茶,便邀我去天竺喝茶,約在大學同學工作的茶舍見面。
行過靈隱的咫尺西天,踏入窄窄的天竺路,小徑幽深,蒼翠的古木早已把天空遮蔽得只剩斑駁的光點打在小路石板上,路邊小店飄出悅耳梵音,透過一人多高的落地窗能看到三兩閒僧雅客,端坐於茶鋪之中品道論茶,安然自得。
這一帶種植的大多是龍井43號茶樹種,龍井43號是1980年代才研發的新品種,相對於龍井43號,很多老茶客還是推崇龍井群體種的口味,它生長週期比43號更長,上市時間也要晚一些,但更有古味,所以有明前茶貴如金的說法。
圍繞這寺院的茶園裡已有不少農家在採茶,我本想上前去和茶農聊聊,走近時卻因她如行雲流水的飄逸的採茶動作而驚嘆不已。只見她採茶時,一手前,一手後,好似公雞啄米,精準有序,一芽兩葉,芽長於葉,並不是亂採一頓,要有著繡花般的細緻和耐心,如美玉雕琢,千斤之力在於胸的功力。我試著採了一下,和茶農的一比,高下立判,我羞怯得快步走開,罷了、罷了……
一路來到天竺,遠遠看到老胡已經在路口等我們了,老胡並不老,是我的大學同班同學,畢業後我北上了,他南下到了杭州,大家平時聯絡頻繁,老胡目前在天竺路一家素食和茶館兼營的店負責茶館。迎門進去,轉彎上二樓就是茶室,整個空間被他布置得清靜淡雅,從茶室窗口看出去就是大片的茶園,讓人心神安寧。他拿出當年的龍井,泡了三杯,細細品來,都好,散出的是原汁原味的茶香。這樣的晴日小坐,是我喜歡的,與二三好友,聊點彼此的生活瑣事,安安靜靜喝一杯茶,便不負這春光。
正宗的獅峰龍井,由於量遠遠低於求,所以很少有機會喝得到,為數不多喝到的幾次卻是印象深刻,若是再配以虎跑泉水,那就是杭州雙絕了。茶味含天地精華,這一方水土都被那葉片包容。若要尋回曾經的故舊,一杯茶,就是最好的引子。
清代文人陸次雲曾道:「飲龍井茶,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留於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正宗獅峰龍井的滋味,感覺真是如此。
滄海桑田,歲月交替。光陰帶走了王朝帶走了阡陌騷客,自己留下現在的土地和山川。那茶杯裡的茶不知還是不是那時的味道,那喝茶的人不知有沒有那時的愛恨與別離。這些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好品飲當下的這杯茶,山川和土地,風月和蘭草,全在其中。
徑山茶裡的萬古長空
杭州除了龍井,徑山寺的徑山茶,也是聲名在外。既然來了又怎可錯過,邀約二三好友,便驅車前往。徑山的路可不像靈隱那麼好走,一路沿著山路盤旋而上,竟然有種在老家雲南的感覺,讓人心生親切。
徑山寺與日本茶道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茶在寺院的流行,隨後演變出天下聞名的佛茶,宋朝的徑山茶宴就是最著名的一例。西元13世紀,入宋求法的日本僧人圓爾辯圓和南浦昭明,把徑山茶宴全盤搬到日本,後來流派眾多的日本茶道,就是從徑山茶宴裡演化出來的。這套中國已經失傳的茶宴,在日本的茶道中還能尋到它的一絲身影。如今徑山茶宴也已煙消雲散,早已淡出僧人的生活,成為書中的記憶,但徑山寺不僅是日本臨濟宗祖庭,也是日本茶道之源。
直到如今,每年還有日本的僧眾到徑山朝拜。
一路行至御碑亭,石碑上有宋孝宗御書「徑山興聖萬壽禪寺」八個正楷大字。寺廟前,有一株高大的銀杏樹,古樹千年割昏曉,一分為二堪稱奇。
繞過九龍壁,見大門兩側院牆上有「唐代古剎」四個大字,走近細察,也為俞德明所書。大殿裡傳出敲鉢聲,我悄悄地入內、站定,默默地注視著僧眾們誦經、做功課,安靜肅穆,渾然忘我。
沉默讓我學到佛陀的一個詞語──默摒。那些深沉的吟誦,令時空靜默,讓人忘記來路。寺院內臺階下,走過來一群沙彌,他們已做完功課回來了。
寺院裡有專門供香客喝茶的一間茶室,我們走進去,一位笑聲爽朗的師父沏了幾杯徑山茶給我們,明豔翠綠的茶湯,口感清醇回甘,茶壺很大,倒水時眼光一巡,所有的人就都關切到了。師父告訴我們,茶性的苦澀使茶成為世間千百種飲料中最為獨特的一種,飲茶的苦後回甘與佛家核心教義「四諦」之首的「苦諦」互為印證。苦海無邊,修習佛法正是求得苦盡甘來,回頭是岸,而品茗則可以產生與禪內在真諦相通的聯想,幫助修習佛法的僧人品味人生,參破「苦諦」,於是禪者的那杯茶,成為舌尖上的禪。寥寥數語便道出僧人與茶的深緣。
我嗜茶,無茶不以為飲。無論飯前與酒後,無論晨起夜深時,杯茶入口,神思飛越,似清泉行於山澗,香浮滿室醉還醒。茶者,天地潤澤之靈物,非精行儉德之人無以嘗其至真之味。茶為道,心有徑。禪意在明心見性,飲茶而靜思,茶人方能於茶的「一朝風月」裡,悟出禪的「萬古長空」。
喝茶時的時光總是快得讓人意外,轉眼天便暗了下去,告別師父後與朋友約定下次進山時帶好茶一起分享並借客房留宿。想想,在鐘聲梵音中,夜觀星空,參悟斗轉星移與朗月清風,也是很享受的事。世界末日是不存在的,但心若死了,看破塵世紛爭,天地又何所驚。嗯,徑山吃茶去。我學習佛法比較慢,但願意一點點學到善,願這善,能帶來喜樂,淬煉出如徑山茶一樣沁心的芬芳。
中國茶,最初由僧人發揚光大,遠渡重洋,到了日本,開拓出一條海上茶葉之路。尤其是東傳日本,造就了「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深深影響了日本文化,最近幾年,日本茶道又反過來影響中國茶文化,在影響日本千年之後,茶道又開始重新尋找它曾經丟失的中國氣質。
今天,我們重新對茶有了依賴,而在茶人眼中,真正的好茶,從來都是平凡的生活中洗滌心靈,使人明心見性的清泉。單純地喝杯茶,想或不想,存在或不存在,心靈的神思中,或許,會有茶花怒放的一瞬。
《華嚴經》裡有句偈語:「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前行路上,願我們都不忘初心,得清涼門。
一杯龍井間,不負江南春
杭州,這座被風雨浸潤千年的古城,像位散著丁香、結著愁怨的女子,生長著無盡的詩意與閒情。無數帝王將相、文人騷客為她吟誦過讚歌。乾隆六下江南,每到杭州必嘗一杯當年的明前龍井,並為其寫下「火前嫩,火後老,唯有騎火品最好」的詩句,足以看出這一方靈山秀水的魅力。為尋覓那一杯散著幽然暗香的龍井,陽春三月間,杭州最美時,我便聞香而來。
三月的江南,如詩文描寫的那般,新翠隱隱,雨霧迷濛,美得不可方物。
行走在西湖邊,這裡的每道高牆,每塊青磚,彷彿都見證過那個陌上花開、可...
推薦序
邂逅
「邂逅」,是一種沒有相約的遇見。我邂逅了這本書,卻是一定要認真地讀一讀。這本書包括了「茶話」、「茶尋」、「茶薈」、「茶品」、「茶悟」等多個篇章,涉及尋茶、品茶、鑑茶、茶人茶事等多個方面,是一本短小精悍、情真意切、適宜閱讀的小品茶文薈萃。
我在學茶方面,既主張成系統的全面學習,那是一種思維架構的建立;也主張利用零碎時間去多接觸茶,那是茶融入生活的一種親近。尊重和親近並不矛盾,刻意與邂逅也許是一體兩面,只要我們愛茶,就會以茶為媒介,產生無數種邂逅的可能,又從中生出對茶「不斷學習」的念力,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不要給自己學茶的壓力,又能對茶不斷深入。
日本茶道經常說一個詞語「一期一會(いちごいちえ)」,在茶掛(《南方錄》第十九章:諸般茶道具中,當以掛物為首要,是主客同修以窮諸茶道究竟、通達要妙的指歸。通常指日本茶室懸掛的當日茶會主題的書法條幅。)上出現的機率非常大。在茶道裡,指表演茶道的人會在心裡懷著「難得一面,世當珍惜」的心情來誠心禮遇面前每一位來品茶的客人。一生中可能只能夠和對方見面一次,因而要以最好的方式對待對方。這樣的心境中也包含著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無常觀。一期一會,字面上的意思已經非常明白。融會到茶道的儀式裡,就是透過一系列的茶道活動,表現出不知何種緣分遇到而又終將分別再見的寂寥。也正是這種寂寥,讓人內心安靜下來,不要慌張,要去感受當下的美好,進而安定,升起對人生離合、相聚的種種明悟,才是喝茶的境界。這種思想本和我修習的中國禪宗「覺知當下」、「當下一念」一脈相承,即《金剛經》「過去之心不可得,現在之心不可得,未來之心不可得」之意。
然而,似乎日本文化認知到後來有些偏,對此的理解變成既然邂逅如此難得,真是平添淒清,有種哀怨之意了。
其實既然邂逅難得,為什麼我們不能奮進、勉力一搏更進一步呢?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因為邂逅的那麼一點,而能發揮開展,透過一杯茶,望見自己、望見天地、望見眾生,自己的路就越來越寬了。我想,這才是一杯茶的意義吧。
我相信一杯茶的力量,不是矯情,不是心靈雞湯,而是我堅信一杯茶引發的一點,終將改變我的生活,就如同一隻亞馬遜流域熱帶雨林中的小小蝴蝶偶爾搧動幾下翅膀,卻在兩週後引起德克薩斯的一場颶風一般,而這一切,不也是始於一場邂逅嗎?
就讓我們一起,手捧清茶一盞,一起來認真讀讀這本茶書吧……
美食作家、「清意味茶學流派」創始人 李韜
邂逅
「邂逅」,是一種沒有相約的遇見。我邂逅了這本書,卻是一定要認真地讀一讀。這本書包括了「茶話」、「茶尋」、「茶薈」、「茶品」、「茶悟」等多個篇章,涉及尋茶、品茶、鑑茶、茶人茶事等多個方面,是一本短小精悍、情真意切、適宜閱讀的小品茶文薈萃。
我在學茶方面,既主張成系統的全面學習,那是一種思維架構的建立;也主張利用零碎時間去多接觸茶,那是茶融入生活的一種親近。尊重和親近並不矛盾,刻意與邂逅也許是一體兩面,只要我們愛茶,就會以茶為媒介,產生無數種邂逅的可能,又從中生出對茶「不斷學習」的...
目錄
邂逅
一款好茶,正如生命之繁華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一杯茶的邂逅
茶尋‧品茗風雅行
青山環玉帶,品茗風雅行
太刺激了,尋茶的路不好走啊
要說做點茶,真是不容易啊
舌尖上的雲南
上雲南茶山,都應該隨身帶些什麼?
茶話‧和一杯茶邂逅
一杯龍井間,不負江南春
一壺風月蘭草香
徑山茶裡的萬古長空
綠海明珠,一片樹葉承載的信仰
北緯30°,茶香氤氳中的千年奇蹟
炭火間的溫度,茶葉裡的乾坤
懂過
茶薈‧最好的那一「茗」
鬥茶,從茗戰到賽茶
精英薈萃馬連道,「茗」爭暗鬥茶中王
鬥茶,鬥到腰痠背痛、低血糖,鬥到幾乎要透過決鬥定勝負
百里挑一,我們都是最好的那一「茗」
猜一猜,最後誰將擁有「金舌」?
茶博會有感
當我去逛茶博會的時候,都去逛些什麼?
會聚三載,茶香四溢—寫給「北京茶友會」
一場茶會做到100分不難,難的是,每一場都能做到
問鼎大紅袍,誰為武夷星?
茶品‧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六大茶類與其本「色」
久聞其名宜紅工夫
曾經窨在記憶中的茉莉花茶
有煙抑或無煙,都不要試圖討得所有人喜歡
茶之我辨
書畫「留白」與茶的魅力所在
有口福
北宋滅亡與極盡奢靡的貢茶
這20億元到底是累壞了炒茶大師,還是誰?
到底一年四季喝什麼茶、一天什麼時候喝茶,才利於身體?
茶悟‧如果一個人只是件容器
不過是一袋劣質的茶包
一個人總要有個終身的嗜好,譬如喝茶
刻意撿漏,莫若自己創造機會
沒有自己的思考,就如同一泡無味之茶
熟能生巧、巧而生美的前提,必須心有熱愛
還沒等到第二泡,人已轉身離去
如果可以騎著共享單車去共享茶館喝茶
還是現實一點吧,茶人們
幾條小小群規都不能遵守,還談什麼修心精行
管理好時間,多讀書喝茶少玩手機
好不好喝,看上兩眼是不是就可以知道
建立口味和品質的標準很重要
哪怕這只是一個簡單過程所帶來的感受
你說好就一定好?那只是一廂情願
不能光為了吸睛,而無下限地搏出位
以前天上掉餡餅沒砸到自己頭上,以後也不會
從「神農嘗百草」推斷5,000年前就誕生了白茶是個偽命題
聽講座,討論茶,瞎操心
茶人‧那些人那些茶
徒弟的嘴,說曹操曹操就到&總召的眼,在人群中不用多看就能發現
鳳凰男人茗劉和他的鳳凰單叢
愛心有多遠,生命就會有多遠
歲月無情,或許中途就不屬於自己了
這些年在馬連道吃過飯的那些店
竟然有這麼巧的事,喝的就是自己的茶
那些「勤快」的阿姨們,讓杯具變成了悲劇
滄海龍吟
亦非臺
究竟涅槃
歸去來兮
寂寞開無主
暗香疏影
五味魁首最是鮮
租個院子烤玉米
邂逅
一款好茶,正如生命之繁華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一杯茶的邂逅
茶尋‧品茗風雅行
青山環玉帶,品茗風雅行
太刺激了,尋茶的路不好走啊
要說做點茶,真是不容易啊
舌尖上的雲南
上雲南茶山,都應該隨身帶些什麼?
茶話‧和一杯茶邂逅
一杯龍井間,不負江南春
一壺風月蘭草香
徑山茶裡的萬古長空
綠海明珠,一片樹葉承載的信仰
北緯30°,茶香氤氳中的千年奇蹟
炭火間的溫度,茶葉裡的乾坤
懂過
茶薈‧最好的那一「茗」
鬥茶,從茗戰到賽茶
精英薈...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