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為什麼」,就是生活的意思
人生隨想×文化之聲×教育論話×生命記憶
簡潔卻深刻的見解,為混亂的現代社會指出一條清明之路
▎為人寫扇子的話
就是說:不但好的東西不朽,壞的東西也不朽,善不朽,惡亦不朽。一句好話可以影響無數人,一句壞話可以害死無數人。這就給我們一個人生標準,消極的我們不要害人,要懂得自己行為。積極的要使這社會增加一點好處,總要叫人家得我一點好處。再回來說,人生就算是做夢,也要做一個像樣子的夢。
▎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
從前人類受自然的支配,不能探討自然界的祕密,沒有能力抵抗自然的殘酷,所以對於自然常懷著畏懼之心,拜物,拜畜生,怕鬼,敬神,「小心翼翼,昭事上帝」,都是因為人類不信任自己的能力,不能不倚靠一種超自然的勢力。現代的人便不同了。人的智力居然征服了自然界的無數質力,上可以飛行無礙,下可以潛行海底,遠可以窺算星辰,近可以觀察極微。這個兩隻手一個大腦的動物──人──已成了世界的主角,他不能不尊重自己了。
▎科學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改革
現在正是我們東方人應當開始承認那些古老文明中很少精神價值或者完全沒有精神價值的時候了;那些老文明本來只屬於人類衰老的時代,──年老身衰了,心智也頹唐了,就覺得沒法子應付大自然的力量了。的確,充分認識那些老文明中並沒有多大精神成分,甚或已沒有一點生活氣力,似乎正是對科學和技術的近代文明要有充分了解所必需的一種智識上的準備;因為這個近代文明正是歌頌人生的文明,正是要利用人類的智慧改善種種生活條件的文明。
▎智識的準備
我所想要建議的是各個大學畢業生都應當有一個或兩個或更多足以引起興趣和好奇心的疑難問題,藉以激起他的注意、研究、探討,或實驗的心思。你們大家都知道的,一切科學的成就都是由於一個疑難的問題碰巧激起某一個觀察者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所促成的。
一個大學畢業生所需要的僅是一些會激起他的好奇心,引起他的求知慾和挑激他的想法求解決的有趣的難題。那種挑激引發的性質就足夠引致他蒐集資料、觸類旁通、設計工具,和建立簡單而適用的試驗和實驗室。一個人對於一些引人好奇的難題不發生興趣的話,就是處在設備良好的實驗室和博物館中,智識上也不會有任何發展。
本書特色:本書不僅涵蓋了胡適的個人處事與觀察內容,並在哲學、社會、文化等多方面探討,也涉及了對於西方文化看法,對於東西方的差異與學生教育有深刻見解。胡適以質樸的白話文與讀者分享了自由的價值,呼籲理性思考與平等博愛,充滿思辨的力量,歷久彌新,依然啟發著當代讀者。
作者簡介:
胡適(西元1891~1962年),原名嗣穈,曾任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國駐美大使、南開大學校董會董事等職,是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與領袖之一。他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領域均有涉獵,開風氣之先。倡導約翰.杜威的實用主義方法論,主張「大膽假設,細心實證」、「實驗是真理的唯一試金石」。著有《嘗試集》、《盧山遊記》、《人權論集》等多部著作。
章節試閱
不朽
不朽有種種說法,但是總括看來,只有兩種說法是真有區別的。一種是把「不朽」解作靈魂不滅的意思,一種就是《春秋左傳》上說的「三不朽」。
(一)神不滅論。宗教家往往說靈魂不滅,死後須受末日的裁判:做好事的享受天國天堂的快樂,做惡事的要受地獄的苦痛。這種說法,幾千年來不但受了無數愚夫愚婦的迷信,居然還受了許多學者的信仰。但是古今來也有許多學者對於靈魂是否可離形體而存在的問題,不能不發生疑問。最重要的如南北朝人范縝的〈神滅論〉說:「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神之於質,猶利之於刀;形之於用,猶刀之於利。……舍利無刀,舍刀無利。未聞刀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宋朝的司馬光也說:「形既朽滅,神亦飄散,雖有剉燒舂磨,亦無所施。」但是司馬光說的「形既朽滅,神亦飄散」,還不免把形與神看作兩件事,不如范縝說的更透澈。范縝說人的神靈即是形體的作用,形體便是神靈的形質。正如刀子是形質,刀子的利鈍是作用;有刀子方才有利鈍,沒有刀子便沒有利鈍。
人有形體方才有作用;這個作用,我們叫做「靈魂」。若沒有形體,便沒有作用了,便沒有靈魂了。范縝這篇〈神滅論〉出來的時候,惹起了無數人的反對。梁武帝叫了七十幾個名士作論駁他,都沒有什麼真有價值的議論。其中只有沈約的〈難神滅論〉說:「利若遍施四方,則利體無處復立;利之為用正存一邊毫毛處耳。神之於形,舉體若合,又安得同乎?若以此譬為盡耶,則不盡;若謂本不盡耶,則不可以為譬也。」這一段是說刀是無機體,人是有機體,故不能彼此相比。這話固然有理,但終不能推翻「神者形之用」的議論。近世唯物派的學者也說人的靈魂並不是什麼無形體,獨立存在的物事,不過是神經作用的總名;靈魂的種種作用都即是腦部各部分的機能作用;若有某部被損傷,某種作用即時廢止;人幼年時腦部不曾完全發達,神靈作用也不能完全,老年人腦部漸漸衰耗,神靈作用也漸漸衰耗。
這種議論的大旨,與范縝所說「神者形之用」正相同。但是有許多人總捨不得把靈魂打消了,所以咬住說靈魂另是一種神祕玄妙的物事,並不是神經的作用。這個「神祕玄妙」的物事究竟是什麼,他們也說不出來,只覺得總應該有這麼一件物事。既是「神祕玄妙」,自然不能用科學試驗來證明他,也不能用科學試驗來駁倒他。既然如此,我們只好用實驗主義(pragmatism)的方法,看這種學說的實際效果如何,以為評判的標準。依此標準看來,信神不滅論的固然也有好人,信神滅論的也未必全是壞人。即如司馬光、范縝、赫胥黎一類的人,說不信靈魂不滅的話,何嘗沒有高尚的道德?更進一層說,有些人因為迷信天堂、天國、地獄、末日裁判,方才修德行善,這種修行趨勢自私自利的,也算不得真正道德。總而言之,靈魂不滅的問題,於人生行為上實在沒有什麼重大影響;既沒有實際的影響,簡直可說是不成問題了。
(二)三不朽說。《左傳》說的三種不朽是:1、立德的不朽。2、立功的不朽。3、立言的不朽。「德」便是個人人格的價值,像墨翟、耶穌一類的人,一生刻意孤行,精誠勇猛,使當時的人敬愛信仰,使千百年後的人想念崇拜。這便是立德的不朽。「功」便是事業,像哥侖布發現美洲,像華盛頓造成美洲共和國,替當時的人開一新天地,替歷史開一新紀元,替天下後世的人種下無量幸福的種子。這便是立功的不朽。「言」便是語言著作,像那《詩經》三百篇的許多無名詩人,又像陶潛、杜甫、蕭士比亞、易卜生一類的文學家,又像柏拉圖、盧騷、彌兒一類的文學家,又像牛敦、達爾文一類的科學家,或是做了幾首好詩使千百年後的人歡喜感嘆;或是做了幾本好戲使當時的人鼓舞感動,使後世的人發憤興起;或是創出一種新哲學,或是發明一種新學說,或在當時發生思想的革命,或在後世影響無窮。這便是立言的不朽。總而言之,這種不朽說,不問人死後靈魂能不能存在,只問他的人格、他的事業、他的著作有沒有存在的價值。
即如基督教徒說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他的神靈永久存在,我們正不用駁這種無憑據的神話,只說耶穌的人格、事業和教訓都可以不朽,又何必說那些無謂的神話呢?又如孔教會的人每到孔丘的生日,一定要舉行祭孔的典禮,還有些人學那「朝山進香」的法子,要趕到曲阜孔林去對孔丘的神靈表示敬意!其實孔丘的不朽全在他的人格與教訓,不在他的那「在天之靈」。大總統多行兩次丁祭,孔教會多走兩次「朝山進香」,就可以使孔丘特別不朽了嗎?更進一步說,像那《三百篇》裡的詩人,也沒有姓名,也沒有事實,但是他們都可說是立言的不朽。為什麼呢?因為不朽全靠一個人的真價值,並不靠姓名事實的流傳,也不靠靈魂的存在。試看古往今來的多少大發明家,那發明火的,發明養蠶的,發明繅絲的,發明織布的,發明水車的,發明舂米的水碓的,發明規矩的,發明秤的,……雖然姓名不傳,事實湮沒,但他們的功業永遠存在,他們也就都不朽了。這種不朽比那個人的小小的靈魂的存在,可不是更可寶貴,更可羨慕嗎?況且那靈魂的有無還在不可知之中,這三種不朽──德、功、言──可是實在的。這三種不朽可不是比那靈魂的不滅更靠得住嗎?
也即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也即牛頓(isaac newton, 1643-1727):英國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自然哲學家。
以上兩種不朽論,依我個人看來,不消說得,那「三不朽說」是比那「神不滅說」好得多了。但是那「三不朽說」還有三層缺點,不可不知。第一,照平常的解說看來,那些真能不朽的人只不過那極少數有道德、有功業、有著述的人。還有那無量平常人難道就沒有不朽的希望嗎?世界上能有幾個墨翟、耶穌,幾個哥侖布、華盛頓,幾個杜甫、陶潛,幾個牛敦、達爾文呢?這豈不成了一種「寡頭」的不朽論嗎?第二,這種不朽論單從積極一方面著想,但沒有消極的裁製。那種靈魂的不朽論既說有天國的快樂,又說有地獄的苦楚,是積極消極兩方面都顧著的。如今單說立德可以不朽,不立德又怎樣呢?立功可以不朽,有罪惡又怎樣呢?第三,這種不朽論所說的「德、功、言」三件,範圍都很含糊。究竟怎樣的人格方才可算是「德」呢?怎樣的事業方才可算是「功」呢?怎樣的著作方才可算是「言」呢?我且舉一個例。哥侖布發現美洲固然可算得立了不朽之功,但是他船上的水手火頭又怎樣呢??他那隻船的造船工人又怎樣呢?他船上用的羅盤器械的製造工人又怎樣呢?他所讀的書的著作者有怎樣呢?……舉這一條例,已可見「三不朽」的界限含糊不清了。
不朽
不朽有種種說法,但是總括看來,只有兩種說法是真有區別的。一種是把「不朽」解作靈魂不滅的意思,一種就是《春秋左傳》上說的「三不朽」。
(一)神不滅論。宗教家往往說靈魂不滅,死後須受末日的裁判:做好事的享受天國天堂的快樂,做惡事的要受地獄的苦痛。這種說法,幾千年來不但受了無數愚夫愚婦的迷信,居然還受了許多學者的信仰。但是古今來也有許多學者對於靈魂是否可離形體而存在的問題,不能不發生疑問。最重要的如南北朝人范縝的〈神滅論〉說:「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神之於質,猶利之於刀;形之於用,...
目錄
一 人生隨想
人生有何意義
科學的人生觀
思想的方法
工程師的人生觀
人生問題
不朽
大宇宙中談博愛
新生活─為《新生活》雜誌第一期作的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
易卜生主義
漫遊的感想
一個問題
差不多先生傳
二 文化之聲
新思潮的意義
文學改良芻議
什麼是文學─答錢玄同
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
名教
信心與反省
再論信心與反省
三論信心與反省
科學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改革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九百年前范仲淹爭自由的名言
大眾語在那兒
歸國雜感
「老章又反叛了!」
《嘗試集》四版自序
三 教育論話
少年中國之精神
領袖人才的來源
智識的準備
我們對於學生的希望
青年人的苦悶
學生與社會
讀書
為什麼讀書
讀書的習慣重於方法
治學方法
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
中學生的修養與擇業
發起《讀書雜誌》的緣起
「舊瓶不能裝新酒」嗎?
一個防身藥方的三味藥
四 生命記憶
中國第一偉人楊斯盛傳
中國愛國女傑王昭君傳
終身做科學實驗的愛迪生
追悼志摩
追憶曾孟樸先生
丁在君這個人
高夢旦先生小傳
介紹我自己的思想
九年的家鄉教育
十七年的回顧
廣州雜記
平綏路旅行小記
一 人生隨想
人生有何意義
科學的人生觀
思想的方法
工程師的人生觀
人生問題
不朽
大宇宙中談博愛
新生活─為《新生活》雜誌第一期作的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
易卜生主義
漫遊的感想
一個問題
差不多先生傳
二 文化之聲
新思潮的意義
文學改良芻議
什麼是文學─答錢玄同
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
名教
信心與反省
再論信心與反省
三論信心與反省
科學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改革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九百年前范...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