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軍事革命號角已吹響,
成敗與否不僅限於軍備的較量!
擁有眾多人力卻一盤散沙,
也難敵精銳部隊的攻勢;
讓軍事專家帶領你逐一分析戰略,
洞察古今中外的戰爭制勝關鍵!
在複雜多變的戰場上,訓練不僅是提升軍隊實力的基石,更是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本文概述了軍事訓練的多個維度,從基礎訓練到理論創新,再到戰爭方案的設計,揭示了訓練如何成為確保戰場制勝的關鍵。
▎訓練的價值:戰鬥力的根本
訓練是戰場制勝的基石,這一點在歷史的各個階段都得到了驗證。從古代的策略運用到現代科技戰的應用,無一不展現出嚴格訓練的軍隊在面對敵人時的堅不可摧。訓練使軍隊能夠在惡劣條件下磨練意志,掌握先進技術,並在實戰中迅速應對各種情況。
▎創新的驅動力: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訓練不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作戰理論創新的實踐源泉。透過模擬訓練、實戰演習等方式,軍隊能夠在不斷的試錯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作戰模式,從而推動軍事理論的進步和創新。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斷提升了軍隊的戰鬥力。
▎組織優化的長效動力:體制與編制的演進
隨著戰爭形態的變化,軍隊的組織結構和編制也需隨之調整。訓練成為促進體制編制優化的長效動力,透過不斷的訓練和實踐,軍隊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戰爭的需求。從古代的騎兵到現代的特種部隊,每一次的革新和調整都是為了使軍隊更加精銳,更能完成多樣化的任務。
▎武器進步的推動器:訓練與裝備
在武器裝備的發展過程中,訓練發揮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從弓箭到現代的精密導彈,每一次的技術進步都伴隨著軍隊訓練方式的創新。訓練不僅讓士兵熟悉新武器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它促進了新戰術的形成和武器使用效率的提升,從而使軍隊在武裝衝突中占據優勢。
▎精神鑄造的課堂:培養不屈的戰鬥意志
訓練是鍛造士兵戰鬥精神和意志的重要場所。在這裡,士兵不僅學習如何使用武器、執行任務,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這種精神上的錘鍊,使得每一位士兵都能在面對生死考驗時,展現出超乎尋常的勇氣和決心。
訓練的意義遠遠超出了技術層面,它關乎到軍隊的靈魂。從歷史到現代,從理論到實踐,從體制編制到武器裝備,訓練貫穿著軍隊建設的每一個方面。正是這種全方位、深層次的訓練,造就了一支支不可戰勝的軍隊,並在無數戰役中證明了訓練的至關重要性。無論是在和平時期還是戰時,訓練都是提升軍隊戰鬥力、確保國家安全的關鍵。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探討了軍事訓練在戰爭中的關鍵作用。透過精采的案例,書中展示了訓練如何塑造精銳部隊、推動戰術演進、提高士氣意志,並深化戰鬥精神。無論是古代的戰術變革還是現代的軍事技術創新,訓練的重要性不容小覷。本書不僅是對軍事史的探索,更是對戰爭成敗主因的深刻思考和總結。
作者簡介:
賀朝陽,張三
專業教學團隊,長期從事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研究。
章節試閱
案例四 伊拉克戰爭中的美軍臨戰訓練
2003年3月20日上午10時35分(伊拉克當地時間20日凌晨5時35分),隨著美英聯軍的「戰斧」式巡航飛彈和F-117隱形轟炸機開始對伊拉克巴格達實施首次攻擊,伊拉克戰爭拉開了序幕。
根據美英聯軍進程,伊拉克戰爭初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火力空襲與快速突進(3月20日-3月25日)
本階段主要作戰行動包括聯軍海空力量的「斬首」作戰、「震懾」作戰、支援地面部隊作戰、地面部隊快速突進和特種部隊作戰等。其中,「斬首」行動主要針對海珊及其親信。隨後的「震懾」作戰除進一步打擊伊高層領導人的可能藏身地外,還襲擊了指揮中心、情報中心、通訊、電力、政府辦公等設施和新聞機構在內的重要目標。與此同時地面作戰分東西兩線進行,西線為主攻方向,以美陸軍第3機步師為主力沿幼發拉底河直向巴格達突進,企圖從西南方向突破巴格達地區伊軍的防禦;東線為助攻方向,以英軍一個裝甲旅和美海軍陸戰隊一部向烏姆蓋斯爾和巴斯拉方向進行策應性進攻。美英聯軍特種部隊也潛入巴格達附近地區進行偵察與反擊作戰。
◆第二階段:戰場控制與消耗作戰階段(3月26日-4月5日)
本階段主要行動包括進一步的「震懾」作戰,巴格達周邊要地和巴斯拉及其附近要地的爭奪戰,以及開闢北方戰線和調整部署等。
其中,本階段的「震懾」作戰加大了對巴格達空襲強度,並擴大了對戰區重要目標的打擊範圍,有選擇地攻擊伊拉克居民區。西線主攻部隊於4月5日抵達巴格達周邊,東線部隊開始圍攻巴斯拉;特種部隊在伊北部地方出現,並組織庫德族武裝展開保障北方戰線的行動。同時為解決戰線拉長後的兵力不足問題,抽調美第4機步師開赴戰區。
◆第三階段:主要城市進攻與戰局轉折(4月6日-4月9日)
本階段主要作戰行動包括以巴格達和巴斯拉為中心的城市進攻作戰,以支援地面作戰的海空火力戰和北方戰線的配合作戰等。以美第3機步師為主的聯軍部隊於4月7日、8日從西、南兩個方向進入巴格達,海軍陸戰隊第1遠征部隊從東、東北兩個方向進入巴格達,至9日聯軍基本控制了巴格達市區內的主要目標。以英第3突擊旅為主的部隊從東南、西南、西北三個方向對巴斯拉發起進攻,於4月7日基本清除伊軍主要抵抗力量,8日起轉入鞏固占領的零星作戰。同時,美特種部隊組織下的庫德族武裝也攻占了伊北方重鎮摩蘇爾附近的戰略要點馬克布林山,並逐步縮小對石油重鎮基爾庫克的包圍圈。新投入的第4機步師也開始向巴格達以北地區運動,並於4月6日抵達納希利亞和薩瑪沃之間。
◆第四階段:擴展戰果與搜剿、穩定(4月10日-4月15日)
本階段主要作戰行動包括攻占提克里特作戰,北方戰線對摩蘇爾和基爾庫克的作戰,以巴格達為主的清剿與搜捕等。聯軍自4月13日夜開始空襲提克里特,繼而美海軍陸戰隊一部突入該城。同時,美軍以巴格達為主,展開了大規模的清剿與搜捕行動,並於13日接管巴格達警察局。至15日,繼先前駐摩蘇爾的伊軍第5軍投降放棄抵抗後,管轄伊敘邊界安巴爾地區的伊軍指揮官也向聯軍投降,聯軍從而宣稱,對伊戰爭大規模軍事作戰行動暫告結束,但仍繼續通緝與搜捕伊軍政高級領導人,並繼續清剿殘存的伊拉克敢死隊及零星抵抗的武裝人員,同時轉入戰後穩定秩序與部署重新調整時期。
歷時20多天的戰鬥,聯軍共出動作戰飛機3萬餘架次,發射各類精確制飛彈藥27,200餘枚,其中精確導引炸彈18,200餘枚,巡航飛彈750餘枚。主要作戰期間,美英聯軍傷亡近700人,其中美軍亡134人,英軍亡31人,受傷及失蹤500餘人。伊軍傷亡達3萬多人,其中亡15,000餘人,傷2萬人左右,另有9,000人被俘。
在伊拉克戰爭初期,美軍之所以能夠以較小的代價迅速贏得主要軍事行動的勝利,除了其戰略指導正確、武器裝備先進、戰術運用得當等因素外,臨戰訓練水準高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首先,重視「以演備戰」。在伊拉克戰爭臨戰訓練中,美軍十分強調「以演備戰」、「以演代訓」,嚴格按照作戰方案和實戰要求頻繁舉行沙漠作戰、城市巷戰、兩棲登陸戰、飛彈防禦戰以及反生化戰等各種類型的軍事演習。為了方便美軍組織實施實兵實彈演習,科威特甚至還專門在其西部地區劃出了「美軍專用演習區」,面積大約占科威特整個國土的四分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的6個月時間裡,美軍以伊拉克戰爭為背景單獨或與其他國家軍隊聯合舉行的較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達20多次,平均每個月至少舉行3次。
其次,突出針對性訓練。主要展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針對波斯灣地區的特殊戰場環境,強化沙漠作戰訓練。在戰爭爆發前,為了適應伊拉克特殊的沙漠地區環境特點,第3機步師、第4機步師、第82空降師、第101空中突擊師以及第3裝甲騎兵團等美軍參戰部隊,先後到沙漠地作戰訓練中心和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進行高強度、高難度的沙漠作戰訓練。二是針對可能出現的城市巷戰,強化城市作戰訓練。美軍在科威特和土耳其建成了多處城市作戰訓練場。其中,第3機步師在科威特的一處巷戰訓練場,由幾十幢與巴格達市區的建築風格十分相近的高大房屋組成,面積相當於3個城市街區大小。三是針對可能遭受的生化攻擊,強化反生化戰訓練。為了防患於未然,美軍採取了接種炭疽疫苗、強化反生化戰訓練等各種防伊拉克生化攻擊的有效措施。第3機步師被派往伊拉克戰場前,在喬治亞州史都華堡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反生化戰訓練,演練了在遭受神經毒氣和芥子氣等化學戰劑襲擊時,如何正確穿戴防毒面具和防護服裝,如何利用M-22自動化學探測器和小型便攜偵測裝備快速偵測化學戰劑,以及如何快速通過化學汙染區和消除化學汙染等內容。
第三,強化對抗性演練。美軍在前往波斯灣地區備戰前,許多參戰部隊都專門安排與假想的「伊拉克軍隊」進行激烈的實兵對抗演練。如美陸軍第3機步師、第4機步師和第3裝甲騎兵團等在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備戰駐訓期間,分別與該訓練中心的假想敵部隊——第177裝甲旅,進行了為期兩個星期的實兵對抗演練。美空軍則在內利斯戰術空軍作戰訓練中心,利用假想敵部隊——「侵略者」中隊,將F-16C飛機模擬成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9飛機,與準備赴伊作戰的飛行員進行了十餘個對抗課題的演練,連續實施時間長達6週。美海軍陸戰隊赴伊作戰的2個遠征旅,則在位於美國西海岸的喬治空軍基地進行了與伊軍「麥迪那」師實施城市巷戰的對抗演習。
第四,注重模擬化訓練。在對伊拉克開戰的半年前,美陸軍就依靠國防部國家測繪局提供的數位地圖,運用先進的虛擬實境技術構建了可以讓指揮員、參謀人員和戰鬥人員具有立體感覺、宛如身臨其境的「伊拉克戰場」,對參戰部隊進行模擬化訓練。訓練中,士兵可以在電腦虛擬的沙漠地和巷戰環境中進行判定進攻方向、威脅強度並實施戰鬥行動等內容的演練,使受訓士兵體驗沙漠作戰和城市巷戰的氛圍,在「虛擬實境」中學習沙漠作戰和城市巷戰的技能。美空軍花巨資研製開發了空戰類比訓練系統。該系統可以清晰地生成伊拉克地面戰場的全面實景圖像,使受訓飛行員在模擬訓練中準確辨別巴格達城區內的大小街道以及建築物、車輛等,幫助他們進行城市複雜地形條件下對指定目標實施防區外精確轟炸等課目的訓練。同時,這種類比系統還可以類比空中對抗情況,有效提高參戰飛行員處理各種突發情況的應急反應能力。美軍在模擬訓練中還十分注重利用「作戰實驗室」,對伊拉克戰爭的作戰環境、作戰行動和作戰過程進行全面模擬描述,反覆模擬推演對伊作戰的各種預案和計畫,力圖找出對伊實施軍事打擊的最佳方案。
第五,加強指揮所演習。為進一步提高各級指揮人員的指揮控制能力,充分做好打擊伊拉克的準備,美軍不僅在本土加大了以伊拉克戰爭為背景,以「國防衛星通訊系統」等軍用通信衛星系統為依托,運用C4ISR系統實施遠端指揮控制的演練力度,而且還在波斯灣地區頻繁地與英國、以色列、土耳其等國軍隊聯合舉行指揮所演習。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就是美軍中央司令部與英軍在卡達舉行的「內窺」指揮所演習。演習中,美英兩軍實地測試了模組化的「中央司令部戰地機動指揮所」的性能,全面檢驗了兩軍指揮人員對海陸空部隊的聯合指揮能力。
【案例評析】
正是美軍著眼一切可能的情況,著眼最複雜最困難的情況,從難從嚴組織針對性臨戰訓練,使得伊拉克戰爭前期的進攻勢如破竹,這種訓練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案例四 伊拉克戰爭中的美軍臨戰訓練
2003年3月20日上午10時35分(伊拉克當地時間20日凌晨5時35分),隨著美英聯軍的「戰斧」式巡航飛彈和F-117隱形轟炸機開始對伊拉克巴格達實施首次攻擊,伊拉克戰爭拉開了序幕。
根據美英聯軍進程,伊拉克戰爭初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火力空襲與快速突進(3月20日-3月25日)
本階段主要作戰行動包括聯軍海空力量的「斬首」作戰、「震懾」作戰、支援地面部隊作戰、地面部隊快速突進和特種部隊作戰等。其中,「斬首」行動主要針對海珊及其親信。隨後的「震懾」作戰...
推薦序
前言
當前國際體系深度調整,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軍隊戰鬥力始終是國家或戰略集團之間實力博弈的最後底牌。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凡是丟掉這張「底牌」的軍隊,無一例外地成了亡國之軍、辱國之軍,淪為歷史笑談和警示典型。西羅馬亡於日爾曼人,宋王朝敗在國富而兵不強上;甲午之殤、南京大屠殺之殤,痛在兵多而力不強。「戰鬥力標準」是確保軍隊「能打仗、打勝仗」的重大戰略要求,對於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確保國家安全與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如何才能提升軍隊戰鬥力、鍛造強軍利劍?要從實戰需求出發,從難從嚴訓練部隊,著力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準。如今的戰爭模式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開戰即決戰」、「發現即摧毀」……從根本上改變著戰爭意志的表達方式。我們必須做好軍事準備,視訓練場如戰場。
軍事訓練是軍隊和平時期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一種重要的治軍方式和管理方式。軍事訓練領域的每一次變革,都必將對軍隊全面建設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帶動思想觀念、作戰準備、技戰術革新等各方面的發展。走進如火如荼的訓練「試驗田」,一系列創新實踐像「倍增器」有力推動了戰鬥力的躍升。在漫長的人類軍事鬥爭史上,大量真實的戰例都在向我們證明一條「訓練出戰鬥力」的道理!
為了讓軍事院校學生、軍訓學員以及軍事愛好者了解軍事訓練對提升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意義,我們編寫了這本書。全書共分為六章,分別從「訓練是奪取戰場制權高地的根本保證」、「訓練是推動作戰理論創新的實踐源泉」、「訓練是檢驗戰爭方案設計的試驗平臺」、「訓練是促進體制編制優化的長效動力」、「訓練是牽引武器裝備發展的重要推進器」、「訓練是鍛造戰鬥精神的重要課堂」等六大方面來進行探討。
本書的特點主要展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本書系統總結了軍事訓練對提升戰鬥力的多方面、多層次的作用,視野開闊、論述較為全面。其次,本書主要採用案例編寫方式,引用古往今來人類軍事鬥爭史上大量案例,用事實說話,以史為鑑,凝結了無數智慧的結晶,也總結了前人的教訓。行文生動活潑,故事引人入勝,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說服力。最後,參與編寫的人員均來自長期從事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研究的專業教學團隊,具有較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廣博的知識累積,對案例的點評不乏真知灼見。
當然,由於我們在編寫過程中受人員、資料、研究水準和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加之經驗不足,紕漏在所難免,衷心地懇請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前言
當前國際體系深度調整,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軍隊戰鬥力始終是國家或戰略集團之間實力博弈的最後底牌。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凡是丟掉這張「底牌」的軍隊,無一例外地成了亡國之軍、辱國之軍,淪為歷史笑談和警示典型。西羅馬亡於日爾曼人,宋王朝敗在國富而兵不強上;甲午之殤、南京大屠殺之殤,痛在兵多而力不強。「戰鬥力標準」是確保軍隊「能打仗、打勝仗」的重大戰略要求,對於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確保國家安全與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如何才能提升軍隊戰鬥力、鍛造強軍利劍?要從實...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訓練是奪取戰場制權高地的根本保證
案例一 一江山島作戰的勝利
案例二 惡劣天候練精兵
案例三 這裡的戰場靜悄悄
案例四 伊拉克戰爭中的美軍臨戰訓練
案例五 「飛虎隊」是這樣煉成的
案例六 「鹿兒島」備戰
案例七 木帆船大敗軍艦
案例八 華而不實遭覆滅
案例九 來自地獄的人
第二章 訓練是推動作戰理論創新的實踐源泉
案例一 模擬訓練——戰鬥力的「倍增器」
案例二 「二戰」中的德軍
案例三 鴛鴦陣大敗倭寇
案例四 八二三砲戰偵察兵的「五關」
案例五 神奇的心理暗示
案例六 漫話拿破崙戰爭
案例七 初識八陣圖
案例八 戰前的「礪劍」
案例九 從步兵師到空降師
第三章 訓練是檢驗戰爭方案設計的試驗平臺
案例一 「沙漠風暴」前的臨戰訓練
案例二 在訓練中設計戰爭
案例三 軍事遊戲非「遊戲」
案例四 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
案例五 漢匈百年戰爭中的騎兵
案例六 破解英軍福克蘭戰爭勝利之謎
案例七 「二戰」中的「大君主作戰」
案例八 虛擬實境亦真實
案例九 「恩德培行動」計畫
第四章 訓練是促進體制編制優化的長效動力
案例一 孫承宗的關寧鐵騎
案例二 蒙古騎兵為何能橫行歐亞
案例三 精銳之師「魏武卒」
案例四 改弦更張,別樹一軍
案例五 魔鬼訓練工廠
案例六 與狼共舞的鹿
案例七 秋風掃落葉
案例八 「嫩」將軍也能挑重擔子
案例九 史崔克戰鬥旅的轉型
第五章 訓練是牽引武器裝備發展的重要推進器
案例一 從弓到弩的演變說開去
案例二 冷兵器時代的練兵
案例三 朝鮮戰場上的迫擊炮
案例四 「喀秋莎」之歌
案例五 可怕的「鋼雨」
案例六 耀眼明星「阿帕契」
案例七 灘頭破障顯身手
第六章 訓練是鍛造戰鬥精神的重要課堂
案例一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案例二 綠色貝雷帽
前言
第一章 訓練是奪取戰場制權高地的根本保證
案例一 一江山島作戰的勝利
案例二 惡劣天候練精兵
案例三 這裡的戰場靜悄悄
案例四 伊拉克戰爭中的美軍臨戰訓練
案例五 「飛虎隊」是這樣煉成的
案例六 「鹿兒島」備戰
案例七 木帆船大敗軍艦
案例八 華而不實遭覆滅
案例九 來自地獄的人
第二章 訓練是推動作戰理論創新的實踐源泉
案例一 模擬訓練——戰鬥力的「倍增器」
案例二 「二戰」中的德軍
案例三 鴛鴦陣大敗倭寇
案例四 八二三砲戰偵察兵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