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一生的智慧,都藏在《百術不如一誠》這本書。
如果你沒有時間通讀市面上所有關於稻盛和夫的書,
那麼本書就是All in One的那本!
本書從稻盛的出生、成長、教育到事業發展,既有屢遭挫折的少年往事,也有白手起家的創業經歷;既有盛和塾的盛況空前,也有拯救日航的臨危受命。以及覆蓋稻盛哲學的十三觀,包括人生觀、工作觀、經營觀、幸福觀、教育觀、善惡觀、國際觀、政治觀、科學觀、生命觀、心性觀、宇宙觀乃至婚戀觀。
誠意推薦
吳仁麟(三意學校校長)
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張文澤(稻盛和夫哲學文化協會創辦人)
楊天南(北京金石行知文化公司董事長 )
稻盛先生始終提醒每位學習稻盛哲學的人,必須「提升心性,拓展經營」,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人生達到「真、善、美」,最後離開時,我們的靈魂才能比來時更高尚、純淨。
──稻盛和夫哲學文化協會創辦人/張文澤
稻盛哲學的根本,其實就是一直在問「做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句話。如同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人世間所有的道理,就是一個「仁」字,那是王陽明所說的「致良知」,那是康德所說的人的絕對道德和理性。
──三意學校校長/吳仁麟
一切言行皆有原點,也就是稻盛哲學的原點──「做為人,何謂正確」,這樣的哲學可以運用到社會的不同行業、生活的不同側面,可以變化出百術萬術,但萬變不離其宗,百術不如一誠,一誠可勝百術萬術。
──北京金石行知文化公司董事長/楊天南
這本書中談及的一些事,我之前還不知道,讀完很有收穫。閱讀這本書是一次系統性的學習,我對稻盛思想體系有了全方位的認知。從稻盛和夫的足跡,到其判斷基準、成功方程式、經營理念,再到13種「觀」,無不讓我受益良多!感謝曹老師帶給我們這本好書!
──貝殼找房營運長/徐萬剛
曹岫雲老師的這本書是一本讓讀者全面、準確、快速了解稻盛和夫成長經歷和思想觀點的難得的好書。曹老師和稻盛先生親密交往20年,書中許多稻盛先生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和思想觀點,令稻盛先生的形象更加豐滿,鮮明和生動,我一讀就愛不釋手。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君豪
稻盛和夫已經過世,斯人從貧賤走來,得無窮榮耀與功業,早年即被封聖,最終親拆神壇。他的書算不得深奧,如清風過林,不著痕跡,卻觸動人心。我認為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國的企業經營者非常有機會在稻盛和夫的經營管理思想的指導下再往前走兩步。而曹岫雲的解讀,無疑是幫助大家快速理解稻盛哲學的不二之選。
──財經作家,藍獅子出版創辦人/吳曉波
關於稻盛與稻盛哲學,曹老師用行雲流水般的文筆,刻畫得如此深刻動人!書中的故事跌宕起伏,妙趣橫生。例如稻盛創立京瓷時的細節,盛和塾的初始由來,以及稻盛先生的人生觀、教育觀、幸福觀乃至婚戀觀等。這真是一本引人入勝、讓人一口氣讀完大呼過癮的書。我個人學習稻盛哲學十幾年,如果一開始就能讀到這本書,一定可以事半功倍。這本書是所有想要學習稻盛經營哲學的人必讀的一本書!
──湖南大三及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新平
前言/百術不如一誠
2022年8月24日,稻盛和夫在家中安然離世,享年90歲,他靜悄悄地走了。他的葬禮只有少數至親好友參加,沒有驚動日本商界、政界、學界、新聞界的任何人。直到後事料理完畢,8月30日下午,他的家屬才對外公布了他逝世的消息,並拒絕一切獻花獻物乃至唁電。
2022年秋天,日本能率協會做了一次調查,在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卓越經營者前10的排名中,稻盛和夫超越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蘋果公司的賈伯斯、豐田公司的豐田章男,超越被稱為「日本企業之父」的澀澤榮一等人,名列第一。雖然這個調查僅限於日本國內,但我認為,儘管這10位經營者各有千秋,都是世界級的耀眼的明星,然而在這10位之中,作為科學家、企業家、哲學家、教育家、慈善家的稻盛和夫仍出類拔萃,作為全人類企業經營史上首屈一指的卓越人物,他當之無愧。
現在,稻盛的著作在中國的銷量已經超過1500萬冊,僅我翻譯的《活法》、《幹法》、《心》、《阿米巴經營》這4本書的銷售量已經達到1000多萬冊。有關稻盛的書籍在中國已有90多種,知道稻盛的人越來越多,認真學習並在工作中努力實踐稻盛思想,取得積極成果的個人和企業也越來越多。
同時,對稻盛和稻盛思想的解讀,包括文章、影片多不勝數。其中與事實有出入的,甚至存在誤讀、誤解的也不在少數,有的人隨意發揮,借用稻盛的口,說他自己的話,製造出許多混亂。
最近,有出版界的朋友提議並催促我,寫一本有關稻盛和稻盛思想的簡明讀本,供更多的讀者閱讀,同時也矯正一些錯誤的訊息。
2001年10月28日,我在天津第一次見到了稻盛和夫先生。在第一屆中日經營哲學國際研討會上,我發表了題為《百術不如一誠》的論文。論文的4個小標題是:
成事在合作/合作在信任/信任在誠意/誠意在原則
我講的所謂原則就是「實事求是」。但是,稻盛先生對我發言的點評是這樣的。
誠實地做正確的事,別人對你的信任感會油然而生。您經營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雖然您說得很謙虛,但所講的內容和我平時宣導的幾乎是相同的,要重視原理原則。那麼,原理原則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您所講的誠實、正義和信賴感。
您說不能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不能做金錢的奴隸。您講如何信任部下,把經營委託給他們,又如何受到部下的信任,您講得非常細緻。企業經營不是單純追求利潤,而是信任別人、委託別人,任用比自己更優秀的人來經營企業,您說這很重要。您這麼說,就觸及了經營的真理。
我把「實事求是」這個經營的科學性的一面作為原理原則,而稻盛卻強調,原理原則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誠實、正義和信賴感。
日本盛和塾負責人告訴我,稻盛塾長說「百術不如一誠」是金句,他最後一本書就要把「百術不如一誠」作為書名,我聽後就覺得稻盛先生與我有緣分。而我在與稻盛先生交往的過程中,始終遵循「百術不如一誠」這條基本原則。
但是,我在聽了稻盛先生的點評,特別是聽了稻盛先生「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的主題演講之後,將《百術不如一誠》一文作了以下重要修改。
原則的道德側面和科學側面
在《百術不如一誠》這篇論文中,我把「實事求是」作為「統括其他一切原則的原則」,看作「哲學的真諦」。
那麼,「實事求是」這一原則,同被稱為稻盛哲學「原點」的「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原則,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我將論文的最後一節改寫如下:
那麼,什麼叫原則或原則中心呢?
稻盛先生說「作為人,何謂正確」這句話就是原則,就是判斷一切事物的基準,也就是一切行動的出發點或中心。
「作為人,何謂正確」這單純的一句話,看似抽象,卻抓住了問題的要害。
作為人,何謂對錯,何謂好壞,何謂善惡;作為人,什麼可做、該做,什麼不可做、不該做,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對的、好的、善的、可做的、該做的事,許多人沒做、沒做好或
沒堅持做好;而錯的、壞的、惡的、不可做的、不該做的事,有人卻明知故犯,或偷偷摸摸,或冠冕堂皇,甚至肆無忌憚地大幹特幹。社會的很多亂象,因此而生。
「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原則由兩個側面組成。一是道德或人格的側面,二是科學或理性的側面,即「實事求是」。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始終實事求是;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維持和提升自己的人格。道德側面和科學側面相輔相成。
比如公正公平,屬於道德範疇。儘管社會上存在著不公正、不公平的現象,但我們一刻也不能放棄對公正公平的追求,並盡可能做到基本的、相對的公正公平。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敢說我們已做得很公正、很公平了,但公正公平卻是我們考慮問題的一個基本出發點,要做到這一點又必須結合實際情況。
比如,我們企業實施的利益平衡辦法,雖然比較公正,但另一個企業未必適用,因為那裡情況不同。現在的辦法在我們開工廠初期也行不通,因為當時情況不同。這就是說公正原則如何具體應用,要按實際情況辦,並在實踐中做必要的修正。世上沒有絕對的公正,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使公正原則得到更好的執行。這是一方面。
但是另一方面,甚至更重要的一方面:公正公平、誠實、真善美等看似抽象的道德原則,其實是普遍真理,是人類共同的理想,人類必須孜孜以求。輕視或懷疑這些道德原則,必將導致混亂和災難。如果這些最簡單的道德原則真正成為社會的共識,成為人們的信念,那麼與道德原則對立的各種社會醜惡現象自然會大幅減少。在企業裡,主管的公正無私就是促使員工團結奮鬥的最大動力。
忽視道德和人格,不將道德和人格放在極重要的地位,只強調科學和理性,只強調「實事求是」,並不能堅持真正的「實事求是」。我們企業乃至社會的許多毛病的病根就在於此,我們歷史和現實的教訓,都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這個真理。
「實事求是」加「心純見真」,科學加道德,這就是我們得出的結論,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原則中心。
以上內容的修改,我認為意義很大。
自2001年10月28日起,20多年來,我有幸與稻盛先生一直保持著密切的交往,特別是自2010年由他親自提議的、與他合作創辦的「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成立以來,我在他的直接指導下工作,經常有機會在他身旁感受他的氣息,並不斷向他提問。
稻盛和夫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核心思想到底是什麼?他的思想同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什麼關係?經常有人向我提出諸如此類的問題。
2013年10月13日,在稻盛和夫經營哲學(成都)報告會上,我對11個與稻盛相關的問題做了簡明回答。稻盛和夫本人當場做了點評,並高度肯定了我的闡述。遵照出版界朋友的建議,我先把幾個有關問題的答案在前言中列出。
問1:在你的心目中,稻盛和夫是怎樣一個人?
稻盛出身是科學家,他在24歲左右就有重要的發明創造。他和他的團隊開拓了「又一個新石器時代」,在廣泛領域內擁有尖端的技術。但他出名的身分卻不是科學家,而是企業家,他創立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還拯救了日航。舉世矚目的經營成果讓稻盛名揚天下。但我認為稻盛本質上是哲學家,而且與一般的哲學家不同,他是一位徹底追求正確思考和正確行動的、利他的哲學家。
另外,聽說在經營京瓷的時候,稻盛非常嚴厲,但或許因為我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人吧,稻盛對我比較客氣。最近一年多來(2013年前後),我幾乎每個月都有機會同稻盛見面。我感覺他雖然有嚴肅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親切、謙遜,有時還很幽默,發言常常引得滿堂大笑。
他不但善於同你平等交流,而且極度認真專注。他往往一下子就能觸及事情的核心。他講話充滿哲理,娓娓道來,細緻透澈,和他交流是一種特別的精神享受。
還有,在我的心目中,稻盛是人不是神,我們也沒有必要去神化他。有人說稻盛是聖人,稻盛回答說:「我才不是什麼『聖人』呢,我只是一個極為普通的男人,如果我是『聖人』,那麼只要你們同我有一樣的想法、像我一樣努力的話,你們也能成『聖人』。」
稻盛有時也會朝令夕改。稻盛年輕時抽煙,每天兩包,後來戒了17年;去日航的時候,因為有精神壓力,又抽了起來。我竭力勸他戒煙,他果然戒了,但很可惜,只戒了3個月,現在又抽了,可見稻盛是同我們一樣的凡人。他至今仍然堅持天天反省,這是非常正確、非常必要的。
問2:你第一次見到稻盛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在2001年10月28日這一天,我在天津第一次見到稻盛和夫先生,聆聽了他的「經營為什麼需要哲學」的演講,當時我有一種一見如故、相見恨晚的感覺。
稻盛說,人生是有方程式的,判斷事物是有基準的,辦企業是要明確企業目的的。這些話之前我從沒聽說過,自己也從沒認真思考過。我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形容我當時的感受。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明白了人生的真理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我當時就有一種直覺,覺得能遇到稻盛這樣的人物來做自己的老師,有稻盛哲學來指引自己的工作和人生,是我莫大的幸運。所以一個月以後,我就專程去日本拜訪京瓷公司,買了稻盛在日本出版的全部著作,和當時一共44期的《盛和塾》雜誌,並如饑如渴地埋頭閱讀起來。
可以說同許多企業家和學者一樣,從接觸稻盛開始,我的人生分成了「稻盛之前」和「稻盛之後」兩個階段。
問3:稻盛哪句話對你觸動最大?
「判斷一切事物都有相同的基準」,這句話對我觸動最大。比如,世界上品質、長度的基準原來都不一樣,但度量衡統一後有了國際標準單位,如重量單位克和千克,長度單位米和千米,這些基準都統一了。
那麼,「作為人,何謂正確」這個判斷事物的基準,能不能為人們所共有呢?這個可能性存在嗎?答案是存在這種可能性。因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良知,都有真善美,只要把人的這種本性發揚光大就行。
日航重建在短時間內就取得了卓越的成功,這個事實就是一個巨大的證明。原來價值觀很不一致的32000名日航員工,共有同一個判斷基準,或者說,稻盛用他的良知激發了全體員工的良知,全體員工的力量和智慧發揮出來,日航的成功就水到渠成了。
日航迅速起死回生給了我們一種信心,一種深刻的啟示,如果這個判斷事物的正確基準能夠推而廣之,不僅為日航員工,而且為全人類所共有,那麼千百年來我們的聖賢所描繪、憧憬和追求的理想的利他文明的社會就一定會出現。
問4:你認為稻盛哲學是什麼?
哲學有很多定義,比如,哲學是追究宇宙人生終極真理的學問,哲學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晶,哲學是說明存在和意識、物質和精神、客觀和主觀、實踐和理論的關係學問,哲學有唯物論和唯心論等。
但稻盛哲學是用來實踐的,所以稻盛對哲學的定義是:用來規範和指導人們一切言行的根本思想。
問5:稻盛哲學對你個人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我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判斷和決定事情變得輕鬆了。事情複雜化,無非因為自己夾雜私心,有許多算計。從私心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肯做自我犧牲,問題就單純化,事情該怎麼辦就怎麼辦。部下就會信任甚至尊敬你,你也可以向他們提出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多了信念,少了擔憂。因為事情從決策到產生結果之間,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往往會擔心甚至焦慮。但學了稻盛哲學,強化了一種信念,那就是只要做事的動機是善的,實行的過程也是善的,就無須擔心它的結果。好結果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而且好的程度甚至超出自己原來的預想。在中國傳播稻盛哲學有許多障礙,但因為有了信念,我就很少有擔憂和不安,即使在中日關係最緊張的時候,我們盛和塾的學習活動仍然照常進行。
稻盛和夫曾反覆強調,其思想哲學的「原點」,可以凝縮成一句話:以「作為人,何謂正確」當作一切判斷和行動的基準。稻盛說:「我自年輕時候起,就學會了自問自答『作為人,何謂正確』。」
我也是人,我也知道「作為人,何謂正確」,但是,在結識稻盛之前,我沒有學會自問自答「作為人,何謂正確」。沒有把「作為人,何謂正確」當作自己判斷一切事物的出發點,所以我的工作和人生,有時順利,有時失利,或喜或憂,磕磕碰碰。
當我在心中樹起這個基準,並努力對照這一基準採取行動時,我感覺心明眼亮,生活和工作煥然一新,這就是結識稻盛20多年,我一路走來的人生。我很喜歡「登高莫問頂,途中耳目新」這兩句話,我再加上兩句,「心裡有基準,踏實往前行」。
在這本書中,首先我就用這一基準,對稻盛的人生足跡做了梳理和描繪,其中有許多新鮮有趣的故事和細節是大家不知道的。其次,我對「判斷基準」這一稻盛思想哲學的「原點」做了通俗易懂的說明。然後,我對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稻盛和夫的企業目的,稻盛和夫的人生觀、工作觀、經營觀、幸福觀、教育觀、善惡觀、國際觀、政治觀、科學觀、生命觀、心性觀、宇宙觀乃至婚戀觀,以及稻盛和夫對「心」的闡述,可以說都是從這個「原點」中演繹出來的。
讀者朋友們,稻盛的思想哲學一點也不複雜,更不是什麼高深難懂的東西。說得直白一點,只要您領會稻盛「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判斷基準,並努力付諸行動,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精益求精,那麼不管您當前的處境如何,您的工作一定能順利起來,您的事業一定能成功,您的人生一定能幸福。
我相信,在您認真讀完這本書以後,您自己也會得出相同的結論。
作者簡介:
曹岫雲
最懂稻盛和夫的中國人。
現任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浙江稻盛商道研究院院長,其作品《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以中、日兩種文字出版發行,另著有《稻盛哲學與陽明心學》、《稻盛和夫與中國文化》、《稻盛和夫記》,翻譯和編譯稻盛和夫的《心》、《活法》、《幹法》、《阿米巴經營》、《鬥魂》、《六項精進》等28本書,翻譯近十多年來稻盛和夫在中國盛和塾及盛和塾世界大會上演講的全部文稿。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 | 人生與經營企業的核心思維
稻盛和夫哲學文化協會創辦人/張文澤
「心誠則靈」,當我受邀寫這本書的推薦序時,心中不自覺就湧上這四個字。我想會有如此的即時思緒,應該是這二十多年來,我追隨著稻盛和夫先生經營腳步,以及他老人家的中心思維,才會很直覺的浮現這四個字。
稻盛先生的一生,都以「心」做為人生與經營企業的核心思維,因此不管當他面對人生、企業經營,或是來自社會的正、負面言論時,還有當大部分成功企業家在得到些許成功後,容易在心性出現偏差時,稻盛先生所展現出來的個人思維態度,始終都毫無改變。
這就是稻盛先生一切皆以所謂的「原理原則」,作為自己面對每日所有的發生時的基準、尺度,也就是我們在閱讀此書時,作者所提出稻盛先生在面對所有大小事,皆以「做為人,何謂正確?」做為判斷基準。
也正因為如此,他可以創立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並且用一年的時間,讓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重新獲利,並成為全球獲利最高的航空公司。
這些在外人看來,也許可以用「神話」來看待,但是了解稻盛和夫哲學的人,都知道這個哲學的力量,如果真真切切踐行在個人或企業經營中,將會對個人及企業產生極大的影響及改變。這也是為何全球有那麼多的企業領導人,一旦真正去接觸並且了解、踐行後,都能感受到「稻盛哲學」的力量強大。這是我個人在過去十幾年走遍全球各國,參與盛和塾拓展稻盛哲學期間最強烈的見證。
本書很適合眾多希望了解稻盛先生生平事蹟以及稻盛哲學的新讀者,書中分享了稻盛和夫年幼時期的家庭、個人生活到求學、大學畢業後,面對第一份工作時所發生種種年輕人初入社會時的無奈與不確定性的內心深處,還有現實環境與家庭互動的微妙感情等不同時期的故事。
當稻盛和夫一個人隻身在異地求生存時,只能咬緊牙根,專注在眼前唯一的出路與被動選擇時的心情狀態下,重新改變自我心態後,所產生的新動力與新壓力後的種種發生,也體現了稻盛先生為何要自我創業的時空壓力與背景。
書中同時引導進入了稻盛先生如何建立起未來在全球精密陶瓷產業領導企業的「京瓷公司」,他是如何透過長官、同事及旁人協助建立。直到現在再回頭來看1959年京瓷創立的時刻,實在很難想像如今的京瓷會如此的強大。
加上稻盛先生創立第二電電與日航再生的奇蹟,這一切更可以讓人感受到「經營為何要有哲學」,同時每個人在面對自己的工作、使命時,必須要付出極度的努力,也就是我們對於工作哲學的闡述時所說的,要以「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態度,來成為我們企業每一個人的工作哲學,這樣才有機會讓自己與企業成功!
我個人追隨稻盛先生學習稻盛哲學近二十年,加上在全球各地推展稻盛哲學,並以「利他思維」來推展稻盛哲學的實際思維與看見,看到作者曹岫雲先生撰寫這本書時,細心的為讀者分類,將稻盛先生對於人生以及內心思維總結分析,用11個觀點來剖析稻盛先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以及稻盛先生對人生、工作、經營企業態度,並且涵蓋從個人生活、經營企業、社會反饋、地緣政治、以及全球乃至宇宙存在說,來闡述稻盛先生的自我心性及思維。與其說這是一本勵志的哲學書,倒不如說它是用哲學方式,來剖析稻盛先生在世的90年間所發生的類傳記描繪。
最後,感謝城邦集團及總編輯、團隊邀請我為此書撰寫專文推薦。今年是我踐行稻盛哲學的第二個十年,以稻盛先生的嫡傳徒弟角色來看待稻盛哲學,我以下列的簡單說明來呈現稻盛哲學:
如果用4個字來形容,是「敬天愛人」,3個字是「致良知」,2個字是「利他」,而一個字就是「心」。總結稻盛哲學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在談論「心」,所以才有「以心為本經營」、「動機至善,私心了無」。稻盛先生始終提醒每位學習稻盛哲學的人,必須「提升心性,拓展經營」,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人生達到「真、善、美」,最後離開時,我們的靈魂才能比來時更高尚、純淨。感恩!
推薦序 | 稻盛和夫的三意思維
三意學校校長/吳仁麟
過去十五年來,我每週一次在《經濟日報》寫「點子農場」專欄,這個專欄一直在倡儀「三意」,鼓勵個人和企業要不斷的用「創意」去推動「生意」,並且把「公益」當目的,讓三者不斷創造善循環。
寫到目前為止,印象最深刻的是和一位資深企業家的對話,他曾經在政商舞臺呼風喚雨,我們無所不談,一直是我的讀者的他,有一天對我坦白分享他對三意的想法,於是我們便開始了以下蘇格拉底式的對話。
「企業要先把生意做好,賺到錢才能做公益。」他說。
「如果企業為了賺錢而犧牲公益,再把賺到的錢拿一部分用來做公益,那不是對社會的傷害更大?」我反問他。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臺灣有太多這樣的故事。富可敵國的企業,破壞環境又摧毀人文,這些損失是再多錢都無法彌補的。
每每經歷以上的對話,我也會好奇,稻盛和夫會如何思考與回應。我相信他一定和我一樣,認為公益也會是好生意。如果一家公司讓社會大眾的人生更好,社會大眾也一定會更加支持這家公司;相反的,只在乎生意而不在乎公益的企業,一定會被市場所淘汰。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來,全球熱烈倡儀SDGs(社會永續指標)和ESG(環境社會治理),政府和大眾只想支持關心社會的企業。
這本書的內容告訴我們,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學,也可以用「創意」、「公益」和「生意」這三意來解讀,以下這些名言都不難讀到他的「三意思維」:
關於創意,他說:
「只要全力以赴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得到『神的啟示』。」
「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顆受了致命傷的心靈發出的微笑。」
「物質有『可燃物』、『不燃物』和『自燃物』。人也可以分成這三種,要做就做第三種。」
關於公益,他說:
「明確事業的目的和意義,樹立光明正大的、符合大義名分的崇高事業目的。」
「如果動機和方法都是良善的,就不必擔心結果了。」
「我是為了想帶著更美麗高尚的靈魂離開這個世界而來的。」。
關於生意,他說:
「我站在一樓,有人罵我,我聽到了很生氣。我站在十樓,有人罵我,我聽不太清楚,我還以為他在跟我打招呼。我站在一百樓,有人罵我,我根本聽不見,也看不見。一個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沒有高度,高度不夠,看到的都是問題。格局太小,糾結的都是雞毛蒜皮。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將會不可思議。」
而以上這些稻盛哲學的根本,其實就是一直在問「做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句話。如同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人世間所有的道理,就是一個「仁」字,那是王陽明所說的「致良知」,那是康德所說的人的絕對道德和理性。
問題是,如果稻盛先生一生對這世界所耳提面命的,其實都早就是每個生為人的人所了然於心的,那為什麼這世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追隨他的思想?
「恐怕沒有人百分之百地實踐了這些道德觀吧?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老先生說。
這也正是為什麼,這個世界要不斷的閱讀和思考稻盛哲學。
推薦序 | 一誠勝百術
北京金石行知文化公司董事長/楊天南
這本書寫了22天,也可以說寫了22年。
2022年8月,稻盛和夫先生以90歲高齡辭世,他一生經手了三家躋身世界500強的企業,但相對於經營巨匠的身分,其稻盛哲學更加廣為人知。僅僅在中國市場,他的《活法》、《幹法》、《心法》等著作的發行量,就將近2000萬冊。無論是圖書數量還是學習人數,稻盛在中國的影響遠超其本土,而這一切都繞不開一個關鍵人物──身居江南的曹岫雲先生。
曹岫雲先生年近耄耋,精神矍鑠,常年奔赴各地弘揚稻盛「利他哲學」,同時筆耕不輟,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關於稻盛的書籍,無論是譯作,還是著作,大多出自他的手筆。可以說稻盛哲學在這世間的發揚光大,岫雲先生居功至偉。稻盛當年慧眼識珠,一眼便相中這樣的衣缽傳人,可謂目光如炬。
不久前,岫雲先生應出版界盛情之邀,寫了一本可以讀通稻盛哲學的書。感懷於二十年來的點點滴滴,岫雲先生不但答應下來,而且奮筆疾書,僅用22天便完成了全書,如有神助,堪稱奇蹟。
這本新書回顧了稻盛的出生、成長、教育、事業發展,既有屢遭挫折的少年往事,也有白手起家的創業經歷;既有盛和塾的盛況空前,也有拯救日航的臨危受命,以及覆蓋稻盛哲學方方面面的十三觀,包括人生觀、工作觀、經營觀、幸福觀、教育觀、善惡觀、國際觀、政治觀、科學觀、生命觀、心性觀、宇宙觀乃至婚戀觀。如果你沒有時間通讀市面上所有關於稻盛和夫的書,那麼本書就是All in One(即總覽一切)的那本。
稻盛27歲創業,創立了後來著名的京瓷,但在草創時,一個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帶領一幫中學生,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實在很難看出這是一家將來會成為世界500強的企業。希望是如此渺茫,以至於起步沒多久,就發生了員工聯手要求加薪的事件。
但正是這些不利因素,反而促使稻盛很早就開始思考「能力平凡的人,怎樣才能獲得不平凡的成功」這一人生命題,並一路走來,漸漸形成了人們今天看到的稻盛哲學。
2010年,78歲的稻盛和夫以退休之身臨危受命,受邀出山重振宣布破產的日航。消息甫一傳出,岫雲先生立刻發表了《日航重建──稻盛經營哲學的公開實驗》一文,歷史證明岫雲先生的預言相當準確。
僅用一年,日航便從虧損人民幣100億元到盈利140億元,創下該公司60年歷史中最高利潤兩倍的紀錄。對於拯救日航的初衷,稻盛提出了「三條大義」,但岫雲先生當面提出:「我認為應該還有第四條大義。」聽罷內容,稻盛笑著說:「這話只能你說,我自己不能說。」此情此景可謂心心相印,默契有加。
很少人知道這個「外行拯救航空業」的背後智慧,源自中國古代。稻盛早年便讀過《了凡四訓》,其作者袁了凡年輕時信命從命,生活安穩以至於不思進取,直到一天被棲霞寺禪師喝破:「人確實有命運,但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想好事、做好事,就會有好的結果;想壞事、做壞事,就會有壞的結果。」
正是這種「想好事、做好事」的人生觀,促成毫無航空業經驗的稻盛冒著「晚節不保」的風險,接下了這樣的重擔,用實際行動回答了「普通人到底應不應該信命信因果」這個命題。
談到參禪悟道,岫雲先生還記錄了一日與稻盛共進早餐時唱和的情景:
眾生本來佛,恰如水與冰;
離水則無冰,眾生外無佛。
不知佛在身,去向遠方求,
好比水中居,卻嚷口中渴。
這是一首禪詩,名叫《坐禪和贊》,這裡有日常、有普通、有讚美、有清泉,二人都非常喜歡。讀到這裡,讓人不由得想起我們發起的每日讚美活動。可見,普通人如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祕密並不一定在遠方。
岫雲先生在贈我新書的扉頁上,特別題寫「心純見真」四個字。記得當年在蠡湖之濱我們第一次見面時,談及人生中初見各自偶像竟然發生在同一年,無論是我初見巴芒(巴菲特和芒格),還是他初見稻盛,都發生在2001年。驚喜之餘,聊到各自在理念傳播、文字弘揚方面的進展,相對我有限的努力而言,曹老可謂著作等身。
他嘗言:「我譯書寫書,應邀到處演講,年中無休,樂在其中,不覺疲憊,不知老之已至。排除雜念,全身心投入工作,這就是最好的修煉。健康時勤奮工作,衰老時視死如歸,這其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他自述在讀書寫作的過程中,時時有「三生有幸」的感動。大家可能不知道,多年以來曹先生放棄了很多版稅、翻譯費、編譯費,我想這也是古聖先賢精神的一脈相承,在他贈我的《稻盛哲學與陽明心學》一書序言中,有著對於這種精神的描述,尤其以一到五字的排列最為精妙,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愛、利他、致良知、敬天愛人、為人民服務」。
作為中日友好使者,早在2001年回應中國西部大開發時,稻盛就設立了「稻盛京瓷西部開發獎學基金」。也正是那一年,岫雲先生在初見稻盛的答謝會上,發言的題目是《百術不如一誠》,當即引發了稻盛內心的共振,隨後表示自己此生最後一本書就應該以此命名。
從2001年的初見到2023年的成書,可以說,這本書用了22天完成,也可以說這本書用了22年。稻盛的心願,岫雲替他完成了。
一切言行皆有原點。書中提到岫雲先生興之所至,在自己喜歡的兩句話上又加上兩句:「登高莫問頂,途中耳目新。心裡有基準,踏實往前行。」這個基準就是稻盛哲學的原點──「做為人,何謂正確」。
有了原點,有了基準,遵循天道,關愛眾人,這樣的哲學可以運用到社會的不同行業、生活的不同側面,可以變化出百術萬術,但萬變不離其宗,百術不如一誠,一誠可勝百術萬術。
名人推薦:推薦序 | 人生與經營企業的核心思維
稻盛和夫哲學文化協會創辦人/張文澤
「心誠則靈」,當我受邀寫這本書的推薦序時,心中不自覺就湧上這四個字。我想會有如此的即時思緒,應該是這二十多年來,我追隨著稻盛和夫先生經營腳步,以及他老人家的中心思維,才會很直覺的浮現這四個字。
稻盛先生的一生,都以「心」做為人生與經營企業的核心思維,因此不管當他面對人生、企業經營,或是來自社會的正、負面言論時,還有當大部分成功企業家在得到些許成功後,容易在心性出現偏差時,稻盛先生所展現出來的個人思維態度,始終都毫無改...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