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斯瓦米韋達.帕若堤
定價:NT$ 1860
優惠價: 88 折, NT$ 1637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本套書組合:《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附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瑜伽經白話講解‧行門篇(附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瑜伽經白話講解‧必普提篇(附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瑜伽經白話講解‧獨存篇(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
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親授及導讀
成書於兩千五百多前的《瑜伽經》是瑜伽哲學的根本經典,
出自印度聖哲帕坦迦利之手,由簡而繁地引導瑜伽士一步步完成性靈之旅。
想深入研究《瑜伽經》或有心入門的人,都能在這一系列白話講解書中,得到淺顯易懂的資訊。
◎《瑜伽經》篇章介紹
帕坦迦利在《瑜伽經》中,由簡而繁地將瑜伽的意義及修練方法,一步一步地開展細說。
《瑜伽經》一共分為四個篇章。第一篇的篇名是「三摩地篇」,有51句經,講述什麼是三摩地。說明所謂「瑜伽」是讓動蕩不停的心念得以調伏受控,並介紹調伏心念的途徑、三摩地種類、修三摩地的方法等。
第二篇名為「行門篇」,有55句經,是關於習練的種種方法、手段。接續「修」的主題,教導對治「離定心」的具體修法「行瑜伽」,以期進入三摩地及滅除「煩惱」(苦),並介紹八肢瑜伽的外肢。
第三篇「必普提篇」有55句經,是講述修練瑜伽能引起的種種稱為「悉地」的殊勝能力。從介紹八肢瑜伽中屬於「內肢」部分的專注、禪那、三摩地開始,談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類似超能力的多種「悉地」現象。
最後的第四篇「獨存篇」有34句經,是講解脫境地,稱為「獨存」(又譯獨寂),因為我們目前所覺知的自己是混雜了物的覺知,《瑜伽經》所謂的解脫是終於能將物和本我分離,不再誤認物為本我,孤立了的本我就稱作「獨寂」。
這些內容分別在《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瑜伽經白話講解‧行門篇》、《瑜伽經白話講解‧必普提篇》、《瑜伽經白話講解‧獨存篇》之中。
◎以課堂授課方式逐字解譯經文,從此你也可以讀懂《瑜伽經》
斯瓦米韋達年幼即能教授《瑜伽經》,其後畢生治《瑜伽經》,實修實證,集修行者、學者、出家人於一身。更難得的是,他秉承了喜馬拉雅瑜伽傳承,得到傳奇人物大師斯瓦米拉瑪的加持,成為大師的傳法弟子,對於傳授講解《瑜伽經》更添一股助力。
《瑜伽經釋論》是斯瓦米韋達生前最著重、用力最深的著作,無疑是認真研究《瑜伽經》的人所必備。但是,由於全書廣徵博引諸家之言,加上他對經文任何一字都不輕易放過的謹慎態度,短短三、五個字所構成的一句經文,解釋起來往往會用上三、五十頁的篇幅,一般讀者只能望而興嘆。若要把這套書翻譯出來,勢必不是件容易的事。
◎《瑜伽經白話講解》系列編排特色
本系列在《瑜伽經》正文部分的編排完全遵循原經次序,並且依慣例附上經句的號數。每句經文先是中文的直譯,跟著是以羅馬字母根據「國際標準梵文注音」顯示的梵文經句原文,以及經句的逐字釋義。由於經句的原文極其精簡,所以最後再將經句中被省略的文字填入後,重新用中文把經句表述一次。這樣做,更能連貫經文意思,讀者也能更輕易了解整句經文的意旨所在。
◎梵文原音線上聽,從音聲入手,體驗《瑜伽經》的修行開示
特別將斯瓦米韋達誦讀經文的梵文原音錄音,收集放在網上供讀者聽誦。讀者不僅能從字面意義來理解經文,也能透過音聲來感受經文的生命力。
任何學習梵文經典的人都知道,音聲的效應大過文字。我們縱然不懂梵文,可是如果能聽聞原音,尤其是大師的語音,自己試著跟著發音,就會覺得經句的文字中灌注了生命力,對經文就會有另一個次元的微妙體驗。正如斯瓦米韋達告訴我們的,學習任何一部經都要有方法,初學者要從反覆朗讀這個步驟開始,而且每天都要安排時間去讀誦,要讀到純熟能夠背誦的地步才行。
幸運的是,想深入研究《瑜伽經》或有心入門的人,都能在《瑜伽經白話講解》這系列中得到可以「消化」的資訊,對於學習及了解《瑜伽經》幫助非常大。
《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附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
所謂瑜伽,就是心念受到控制而止息。
所有觀察、訓練及攝伏心念,淨化自我、發現本我的方法,就是瑜伽。
《瑜伽經》是一部實際修行的寶典,其中的三摩地篇更是精粹所在,
唯有達到三摩地的禪定狀態,才能免於心念所執、欲望所縛,
才能離苦得樂、解脫自在,獲得真正的自由。
◎本書源起
本書譯自斯瓦米韋達講解《瑜伽經》第一篇的錄音檔,是大師於二〇〇六年在印度學院內為初級班學生授課所留下的紀錄。更精彩的是,斯瓦米韋達在講課時,逐字逐句帶領學生以梵文誦念經文的部分都錄了下來。
此外,斯瓦米韋達也一再強調,如果不先了解數論哲學,就不容易學習《瑜伽經》。所以本書也摘要翻譯了斯瓦米韋達的「數論哲學略講」授課紀錄,方便讀者在進入正文前先做好準備。
------------------------------------------------------------------------------------------------------------------------------------
《瑜伽經白話講解‧行門篇(附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
解析何謂滅除煩惱、進入三摩地境界的「行瑜伽」
繼《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之後,第二本解譯續作
本書則是第二篇「行門篇」的白話講解,內容接續第一篇「修」的主題,為的是對治「離定心」,也就是克服自己那坐不住的心。具體修法包括了苦行、自習、奉神等,整套修行方法名為「行瑜伽」(kriyā-yoga),目的是為了進入第一篇所說的三摩地,以及滅除「煩惱」(苦)。
帕坦迦利以印度哲學「四段鋪陳」的論述法,也就是佛法中「四聖諦」的論述法來:
一、定義什麼是應該斷除的──苦
二、它是因何而有,為什麼會發生──集
三、當它被斷除之後,是什麼景象──滅
四、要斷除它的具體方法──道
有關第四項的「道」,最有效的就是瑜伽的「肢法」。因此,經文中又將前面簡略介紹的種種修行方法,具體地開展為八個功法步驟,稱為「八肢瑜伽」。第二篇從第29經到最後的第55經,逐一介紹了這八個功法中屬於「外肢」部分的前五個功法,以及它們各自所能帶來的效驗。
至於後面的三個功法,屬於「內肢」功法,對於它們的介紹以及所帶來的種種效驗,則是《瑜伽經》第三篇的內容。
◎本書源起
2006年12月17日到2007年1月12日間,斯瓦米韋達在國際喜馬拉雅瑜伽禪修協會位於印度瑞斯凱詩(Rishkesh)城的總部,為一班學生簡要講述了《瑜伽經》的第二篇,是為初學之人所開的課。按,斯瓦米韋達從九歲開始為人講授《瑜伽經》,這次應該是他此生最後為人開講《瑜伽經》。
本書主要是根據那次講座系列的錄音整理翻譯而來,小部分內容則摘譯自斯瓦米韋達已出版的《瑜伽經釋論第二輯》(英文版)一書做為補充。順道一提,《瑜伽經釋論》是斯瓦米韋達生前最著重、用力最深的著作,全書廣徵博引諸家之言,加上作者對經文任何一字都不輕易放過的謹慎態度,短短三、五個字所構成的一句經文,解釋起來往往會用上三、五十頁的篇幅。
書末的三則附篇:〈非暴理念概說〉、〈淺談苦行〉、〈無畏禱〉是取自斯瓦米韋達的其他授課紀錄。
------------------------------------------------------------------------------------------------------------------------------------
《瑜伽經白話講解‧必普提篇(附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
解析瑜伽八肢法的三內肢,
以及練就三耶昧後,可能出現的多種殊勝超能力「悉地」。
繼《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行門篇》之後,
第三本解譯續作
本書《瑜伽經白話講解‧必普提篇》為第三篇,從介紹八肢瑜伽中屬於「內肢」部分的專注、禪那、三摩地開始。這三肢雖然個別成立,卻很難明確劃分開來。在功夫深厚之後,這三肢一氣呵成、三管齊下,就叫做「三耶昧」。隨著三耶昧修行過程中發生的轉化變易,有可能出現類似超能力的多種「悉地」現象。第三篇從第16經到倒數第二句的第54經,都是在講由專注於不同對象的三耶昧,其成就效驗所可能帶出來的種種悉地,一共列出將近三十種。悉地是某種不尋常的超凡能力或現象,例如:能知過去未來、能聽懂動物語言、能知別人心念、能進據別人身體等,皆無法用當今科學來解釋。
斯瓦米韋達提醒大家,悉地是人類生命本有的潛能,沒有發出來是因為遭到淤塞。一旦通了,自然會展現出來。在純粹的靜坐之途中,各種悉地有時會不請自來。悉地縱然迷人,卻大多是不可取的。悉地的出現能讓修行人知道自己有所進步,增加信心,肯定自己是走對了路。但修行人要能放下悉地,既不可追求,也不可執迷,否則會增長自尊自大的我慢心,阻礙了修行的進步。
修三耶昧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獨存」,這才是瑜伽最終的成就。至於什麼是「獨存」,則在第四篇中才詳細介紹。
◎本書源起
本書是根據斯瓦米韋達於2007年3月31日至4月14日,在印度學院中講課的錄音聽寫翻譯而來。這次授課一共有15講,每講約20至30分鐘,是延續他在2006年年底所開講的《瑜伽經》第一篇(三摩地篇)和第二篇(行門篇)。譯者亦參考了斯瓦米韋達所著的《瑜伽經釋論》第三輯,從中摘譯部分材料做為補充。
------------------------------------------------------------------------------------------------------------------------------------
《瑜伽經白話講解‧獨存篇(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
解說悉地的由來,心地的業、心印與習氣,剎那生滅論、唯識論的謬誤,
本我與心地之關係,以及終極的獨存境地
繼《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行門篇、必普提篇》後,解譯完結篇
在悉地之中,等級最高的是能分辨本我和悅性布提的明辨慧。然而,要到連明辨慧都捨了,才能終於實證到獨存,從此本我不再和原物的種種衍生物有任何瓜葛,而能夠「獨」,這才是瑜伽的終極目標。
《瑜伽經》的「獨存篇」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繼續講述「悉地」,並且討論了「悉地」如何發生以及所引起的「身見」和業力理論。接著,從第14經一直到第24經,都是在駁斥佛家的理論,包括剎那生滅論、唯識論等,因為帕坦迦利認為,提倡這些理論的人會讓自己困在低階的「有智三摩地」。第二部分從第25經開始,詳細講述什麼是「獨存」,包括如何斷除干擾、得法雲三摩地,然後終極解脫。
◎本書源起
斯瓦米韋達於2006年底至2007年初,在印度學院中做過一次「瑜伽經初級班講座」,但是只講完了前三篇。一直到了2012年的11月,他才接續講第四篇。那個時候他的身體日益衰弱,又因為他在翌年(2013)的3月要進入一個為期五年的靜默期,要忙著處理很多未辦事項,所以第四篇的講課只能斷續為之,原本計畫的十二堂課縮短為十堂。所幸後來得到二位貴人相助,收集到斯瓦米韋達過去幾十年間講授《瑜伽經》的紀錄。一位是斯瓦米韋達的繼任人,國際喜馬拉雅瑜伽總會的現任精神導師斯瓦米瑞塔梵(Swāmī Ṛtāvan Bhāratī),那些授課的原始紀錄大多是他當年整理謄寫下來的。另一位是傳承的資深老師司通馬(Stoma),他自告奮勇開始撰寫第四篇的釋論,完成斯瓦米韋達的遺願。
在編譯的過程中,譯者選取的材料有四個來源:1.斯瓦米韋達2012年11月講授第四篇的錄音。2.斯瓦米韋達對《瑜伽經》經文的文字翻譯,年份不詳。3.斯瓦米韋達於1973年至1978年講述《瑜伽經》的課程文字紀錄,其中第四篇部分。4.斯瓦米韋達於1985年講授第四篇的文字紀錄。此外,譯者也參考了斯瓦米韋達在著作中也經常引用的,由上世紀的數論瑜伽大師斯瓦米哈瑞哈若難達(Swāmi Hariharānanda Āraṇya)所寫的《帕坦迦利的瑜伽哲學》(Yoga Philosophy of Pantañjali)。
作者簡介:
斯瓦米韋達.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
來自喜馬拉雅山的瑜伽大師、禪修者、詩人、學者、心靈導師。1933年出生於印度一個哲學思想濃厚的梵語家庭,自幼在家中學習,未入讀過正式學校。9歲時即能為人講授派坦伽利的《瑜伽經》,並能應聽眾要求,引用四部吠陀經中的任何一句做即席演講。14歲起,就廣受各方邀請,在印度的大學巡迴講授梵文哲學經典。
斯瓦米韋達先後獲得倫敦文學學士、倫敦文學碩士、荷蘭文學博士學位,接著開始前往世界各地講學,足跡遍及歐美亞非各大洲。他對世界各個主要宗教的歷史根源和教義均有相當程度的研究,熟稔17種語言,擅長引導不同信仰以及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們體驗靜坐。
1981年,斯瓦米韋達接過上師拉瑪大師斯瓦米拉瑪(Swami Rama)的衣缽,成為北印度瑞詩凱詩(Rishikesh)道場的負責人。1992年,他接受剃度,正式成為出家僧人。1996年他在瑞詩凱詩成立了拉瑪禪修學院(Swami Rama Sadhaka Grama),接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瑜伽學生。近年來提倡對禪定做科學的探索,並與世界著名的研究機構合作,在神經生理學領域進行了大量實驗。
2015年7月14日凌晨,斯瓦米韋達在印度學院中安詳離世,回歸永恆的靜默。
斯瓦米韋達在臺灣出版的書籍有:《印度瑜伽實修祕技:精通冥想與調息的關鍵》、《哈達瑜伽:從體位法覺知身心,調息而後禪定》、《瑜伽就是心靈修行地圖》、《瑜伽修行語錄:雖然默默無言,卻又道盡一切》、《瑜伽經白話講解.獨存篇》、《瑜伽經白話講解.必普提篇》、《瑜伽經白話講解.行門篇》、《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夜行的鳥》、《瑜伽就是心靈修行》等書。
譯者簡介:
石宏
業餘翻譯,譯有斯瓦米韋達在臺灣出版的書籍,如上所列。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斯瓦米韋達.帕若堤
優惠價: 88 折, NT$ 1637 NT$ 186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本套書組合:《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附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瑜伽經白話講解‧行門篇(附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瑜伽經白話講解‧必普提篇(附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瑜伽經白話講解‧獨存篇(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
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親授及導讀
成書於兩千五百多前的《瑜伽經》是瑜伽哲學的根本經典,
出自印度聖哲帕坦迦利之手,由簡而繁地引導瑜伽士一步步完成性靈之旅。
想深入研究《瑜伽經》或有心入門的人,都能在這一系列白話講解書中,得到淺顯易懂的資訊。
◎《瑜伽經》篇章介紹
帕坦迦利在《瑜伽經》中,由簡而繁地將瑜伽的意義及修練方法,一步一步地開展細說。
《瑜伽經》一共分為四個篇章。第一篇的篇名是「三摩地篇」,有51句經,講述什麼是三摩地。說明所謂「瑜伽」是讓動蕩不停的心念得以調伏受控,並介紹調伏心念的途徑、三摩地種類、修三摩地的方法等。
第二篇名為「行門篇」,有55句經,是關於習練的種種方法、手段。接續「修」的主題,教導對治「離定心」的具體修法「行瑜伽」,以期進入三摩地及滅除「煩惱」(苦),並介紹八肢瑜伽的外肢。
第三篇「必普提篇」有55句經,是講述修練瑜伽能引起的種種稱為「悉地」的殊勝能力。從介紹八肢瑜伽中屬於「內肢」部分的專注、禪那、三摩地開始,談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類似超能力的多種「悉地」現象。
最後的第四篇「獨存篇」有34句經,是講解脫境地,稱為「獨存」(又譯獨寂),因為我們目前所覺知的自己是混雜了物的覺知,《瑜伽經》所謂的解脫是終於能將物和本我分離,不再誤認物為本我,孤立了的本我就稱作「獨寂」。
這些內容分別在《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瑜伽經白話講解‧行門篇》、《瑜伽經白話講解‧必普提篇》、《瑜伽經白話講解‧獨存篇》之中。
◎以課堂授課方式逐字解譯經文,從此你也可以讀懂《瑜伽經》
斯瓦米韋達年幼即能教授《瑜伽經》,其後畢生治《瑜伽經》,實修實證,集修行者、學者、出家人於一身。更難得的是,他秉承了喜馬拉雅瑜伽傳承,得到傳奇人物大師斯瓦米拉瑪的加持,成為大師的傳法弟子,對於傳授講解《瑜伽經》更添一股助力。
《瑜伽經釋論》是斯瓦米韋達生前最著重、用力最深的著作,無疑是認真研究《瑜伽經》的人所必備。但是,由於全書廣徵博引諸家之言,加上他對經文任何一字都不輕易放過的謹慎態度,短短三、五個字所構成的一句經文,解釋起來往往會用上三、五十頁的篇幅,一般讀者只能望而興嘆。若要把這套書翻譯出來,勢必不是件容易的事。
◎《瑜伽經白話講解》系列編排特色
本系列在《瑜伽經》正文部分的編排完全遵循原經次序,並且依慣例附上經句的號數。每句經文先是中文的直譯,跟著是以羅馬字母根據「國際標準梵文注音」顯示的梵文經句原文,以及經句的逐字釋義。由於經句的原文極其精簡,所以最後再將經句中被省略的文字填入後,重新用中文把經句表述一次。這樣做,更能連貫經文意思,讀者也能更輕易了解整句經文的意旨所在。
◎梵文原音線上聽,從音聲入手,體驗《瑜伽經》的修行開示
特別將斯瓦米韋達誦讀經文的梵文原音錄音,收集放在網上供讀者聽誦。讀者不僅能從字面意義來理解經文,也能透過音聲來感受經文的生命力。
任何學習梵文經典的人都知道,音聲的效應大過文字。我們縱然不懂梵文,可是如果能聽聞原音,尤其是大師的語音,自己試著跟著發音,就會覺得經句的文字中灌注了生命力,對經文就會有另一個次元的微妙體驗。正如斯瓦米韋達告訴我們的,學習任何一部經都要有方法,初學者要從反覆朗讀這個步驟開始,而且每天都要安排時間去讀誦,要讀到純熟能夠背誦的地步才行。
幸運的是,想深入研究《瑜伽經》或有心入門的人,都能在《瑜伽經白話講解》這系列中得到可以「消化」的資訊,對於學習及了解《瑜伽經》幫助非常大。
《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附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
所謂瑜伽,就是心念受到控制而止息。
所有觀察、訓練及攝伏心念,淨化自我、發現本我的方法,就是瑜伽。
《瑜伽經》是一部實際修行的寶典,其中的三摩地篇更是精粹所在,
唯有達到三摩地的禪定狀態,才能免於心念所執、欲望所縛,
才能離苦得樂、解脫自在,獲得真正的自由。
◎本書源起
本書譯自斯瓦米韋達講解《瑜伽經》第一篇的錄音檔,是大師於二〇〇六年在印度學院內為初級班學生授課所留下的紀錄。更精彩的是,斯瓦米韋達在講課時,逐字逐句帶領學生以梵文誦念經文的部分都錄了下來。
此外,斯瓦米韋達也一再強調,如果不先了解數論哲學,就不容易學習《瑜伽經》。所以本書也摘要翻譯了斯瓦米韋達的「數論哲學略講」授課紀錄,方便讀者在進入正文前先做好準備。
------------------------------------------------------------------------------------------------------------------------------------
《瑜伽經白話講解‧行門篇(附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
解析何謂滅除煩惱、進入三摩地境界的「行瑜伽」
繼《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之後,第二本解譯續作
本書則是第二篇「行門篇」的白話講解,內容接續第一篇「修」的主題,為的是對治「離定心」,也就是克服自己那坐不住的心。具體修法包括了苦行、自習、奉神等,整套修行方法名為「行瑜伽」(kriyā-yoga),目的是為了進入第一篇所說的三摩地,以及滅除「煩惱」(苦)。
帕坦迦利以印度哲學「四段鋪陳」的論述法,也就是佛法中「四聖諦」的論述法來:
一、定義什麼是應該斷除的──苦
二、它是因何而有,為什麼會發生──集
三、當它被斷除之後,是什麼景象──滅
四、要斷除它的具體方法──道
有關第四項的「道」,最有效的就是瑜伽的「肢法」。因此,經文中又將前面簡略介紹的種種修行方法,具體地開展為八個功法步驟,稱為「八肢瑜伽」。第二篇從第29經到最後的第55經,逐一介紹了這八個功法中屬於「外肢」部分的前五個功法,以及它們各自所能帶來的效驗。
至於後面的三個功法,屬於「內肢」功法,對於它們的介紹以及所帶來的種種效驗,則是《瑜伽經》第三篇的內容。
◎本書源起
2006年12月17日到2007年1月12日間,斯瓦米韋達在國際喜馬拉雅瑜伽禪修協會位於印度瑞斯凱詩(Rishkesh)城的總部,為一班學生簡要講述了《瑜伽經》的第二篇,是為初學之人所開的課。按,斯瓦米韋達從九歲開始為人講授《瑜伽經》,這次應該是他此生最後為人開講《瑜伽經》。
本書主要是根據那次講座系列的錄音整理翻譯而來,小部分內容則摘譯自斯瓦米韋達已出版的《瑜伽經釋論第二輯》(英文版)一書做為補充。順道一提,《瑜伽經釋論》是斯瓦米韋達生前最著重、用力最深的著作,全書廣徵博引諸家之言,加上作者對經文任何一字都不輕易放過的謹慎態度,短短三、五個字所構成的一句經文,解釋起來往往會用上三、五十頁的篇幅。
書末的三則附篇:〈非暴理念概說〉、〈淺談苦行〉、〈無畏禱〉是取自斯瓦米韋達的其他授課紀錄。
------------------------------------------------------------------------------------------------------------------------------------
《瑜伽經白話講解‧必普提篇(附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
解析瑜伽八肢法的三內肢,
以及練就三耶昧後,可能出現的多種殊勝超能力「悉地」。
繼《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行門篇》之後,
第三本解譯續作
本書《瑜伽經白話講解‧必普提篇》為第三篇,從介紹八肢瑜伽中屬於「內肢」部分的專注、禪那、三摩地開始。這三肢雖然個別成立,卻很難明確劃分開來。在功夫深厚之後,這三肢一氣呵成、三管齊下,就叫做「三耶昧」。隨著三耶昧修行過程中發生的轉化變易,有可能出現類似超能力的多種「悉地」現象。第三篇從第16經到倒數第二句的第54經,都是在講由專注於不同對象的三耶昧,其成就效驗所可能帶出來的種種悉地,一共列出將近三十種。悉地是某種不尋常的超凡能力或現象,例如:能知過去未來、能聽懂動物語言、能知別人心念、能進據別人身體等,皆無法用當今科學來解釋。
斯瓦米韋達提醒大家,悉地是人類生命本有的潛能,沒有發出來是因為遭到淤塞。一旦通了,自然會展現出來。在純粹的靜坐之途中,各種悉地有時會不請自來。悉地縱然迷人,卻大多是不可取的。悉地的出現能讓修行人知道自己有所進步,增加信心,肯定自己是走對了路。但修行人要能放下悉地,既不可追求,也不可執迷,否則會增長自尊自大的我慢心,阻礙了修行的進步。
修三耶昧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獨存」,這才是瑜伽最終的成就。至於什麼是「獨存」,則在第四篇中才詳細介紹。
◎本書源起
本書是根據斯瓦米韋達於2007年3月31日至4月14日,在印度學院中講課的錄音聽寫翻譯而來。這次授課一共有15講,每講約20至30分鐘,是延續他在2006年年底所開講的《瑜伽經》第一篇(三摩地篇)和第二篇(行門篇)。譯者亦參考了斯瓦米韋達所著的《瑜伽經釋論》第三輯,從中摘譯部分材料做為補充。
------------------------------------------------------------------------------------------------------------------------------------
《瑜伽經白話講解‧獨存篇(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
解說悉地的由來,心地的業、心印與習氣,剎那生滅論、唯識論的謬誤,
本我與心地之關係,以及終極的獨存境地
繼《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行門篇、必普提篇》後,解譯完結篇
在悉地之中,等級最高的是能分辨本我和悅性布提的明辨慧。然而,要到連明辨慧都捨了,才能終於實證到獨存,從此本我不再和原物的種種衍生物有任何瓜葛,而能夠「獨」,這才是瑜伽的終極目標。
《瑜伽經》的「獨存篇」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繼續講述「悉地」,並且討論了「悉地」如何發生以及所引起的「身見」和業力理論。接著,從第14經一直到第24經,都是在駁斥佛家的理論,包括剎那生滅論、唯識論等,因為帕坦迦利認為,提倡這些理論的人會讓自己困在低階的「有智三摩地」。第二部分從第25經開始,詳細講述什麼是「獨存」,包括如何斷除干擾、得法雲三摩地,然後終極解脫。
◎本書源起
斯瓦米韋達於2006年底至2007年初,在印度學院中做過一次「瑜伽經初級班講座」,但是只講完了前三篇。一直到了2012年的11月,他才接續講第四篇。那個時候他的身體日益衰弱,又因為他在翌年(2013)的3月要進入一個為期五年的靜默期,要忙著處理很多未辦事項,所以第四篇的講課只能斷續為之,原本計畫的十二堂課縮短為十堂。所幸後來得到二位貴人相助,收集到斯瓦米韋達過去幾十年間講授《瑜伽經》的紀錄。一位是斯瓦米韋達的繼任人,國際喜馬拉雅瑜伽總會的現任精神導師斯瓦米瑞塔梵(Swāmī Ṛtāvan Bhāratī),那些授課的原始紀錄大多是他當年整理謄寫下來的。另一位是傳承的資深老師司通馬(Stoma),他自告奮勇開始撰寫第四篇的釋論,完成斯瓦米韋達的遺願。
在編譯的過程中,譯者選取的材料有四個來源:1.斯瓦米韋達2012年11月講授第四篇的錄音。2.斯瓦米韋達對《瑜伽經》經文的文字翻譯,年份不詳。3.斯瓦米韋達於1973年至1978年講述《瑜伽經》的課程文字紀錄,其中第四篇部分。4.斯瓦米韋達於1985年講授第四篇的文字紀錄。此外,譯者也參考了斯瓦米韋達在著作中也經常引用的,由上世紀的數論瑜伽大師斯瓦米哈瑞哈若難達(Swāmi Hariharānanda Āraṇya)所寫的《帕坦迦利的瑜伽哲學》(Yoga Philosophy of Pantañjali)。
作者簡介:
斯瓦米韋達.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
來自喜馬拉雅山的瑜伽大師、禪修者、詩人、學者、心靈導師。1933年出生於印度一個哲學思想濃厚的梵語家庭,自幼在家中學習,未入讀過正式學校。9歲時即能為人講授派坦伽利的《瑜伽經》,並能應聽眾要求,引用四部吠陀經中的任何一句做即席演講。14歲起,就廣受各方邀請,在印度的大學巡迴講授梵文哲學經典。
斯瓦米韋達先後獲得倫敦文學學士、倫敦文學碩士、荷蘭文學博士學位,接著開始前往世界各地講學,足跡遍及歐美亞非各大洲。他對世界各個主要宗教的歷史根源和教義均有相當程度的研究,熟稔17種語言,擅長引導不同信仰以及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們體驗靜坐。
1981年,斯瓦米韋達接過上師拉瑪大師斯瓦米拉瑪(Swami Rama)的衣缽,成為北印度瑞詩凱詩(Rishikesh)道場的負責人。1992年,他接受剃度,正式成為出家僧人。1996年他在瑞詩凱詩成立了拉瑪禪修學院(Swami Rama Sadhaka Grama),接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瑜伽學生。近年來提倡對禪定做科學的探索,並與世界著名的研究機構合作,在神經生理學領域進行了大量實驗。
2015年7月14日凌晨,斯瓦米韋達在印度學院中安詳離世,回歸永恆的靜默。
斯瓦米韋達在臺灣出版的書籍有:《印度瑜伽實修祕技:精通冥想與調息的關鍵》、《哈達瑜伽:從體位法覺知身心,調息而後禪定》、《瑜伽就是心靈修行地圖》、《瑜伽修行語錄:雖然默默無言,卻又道盡一切》、《瑜伽經白話講解.獨存篇》、《瑜伽經白話講解.必普提篇》、《瑜伽經白話講解.行門篇》、《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夜行的鳥》、《瑜伽就是心靈修行》等書。
譯者簡介:
石宏
業餘翻譯,譯有斯瓦米韋達在臺灣出版的書籍,如上所列。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