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剪雲傾力完成的大河小說叛之三部曲《忤》、《逆》、《叛》
《忤》
★導演吳念真、詩人李敏勇、小說家吳錦發、
歷史小說家廖彥博、作家黃震南聯合推薦
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國民政府登台,台灣人歡天喜地迎接國民兵來台,看到的不是軍容壯盛的軍隊,而是頭戴草帽、腳踩草鞋、衣衫凌亂還肩揹飯鍋的士兵,還到處收刮民宅,搶東西,和土匪沒兩樣。突然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的台灣人,從講日語變成講北京話,開始對自我身分認同產生混淆與矛盾。
「台灣錢淹腳目」這個美夢在每個時代裡總吸引著無數人冒險越過黑水溝,有在日本統治之前來台灣,已經落地生根的大家族,也有在這個動盪時代前來台灣,只為了賺取溫飽的機會,沒想到台灣沒有想像中容易生活,面臨政權的轉變,各有不同的應變方式,唯一不變的是祈求子孫能在這塊土地上生根立足……
在屏東萬丹當地人稱之「大營」,是「鼎昌商號」創辦人李仲義的豪宅大院,一家篤信基督教,傳到第三代李其昌,第四代長子子慶跟在父親身邊做生意,個性充滿俠義精神,不惜為救一對加禮番母女墜馬受傷,在二二八事件後幫助許多外省人避風頭,提供食宿。次子子毓在日本東京帝大留學主攻法律,自幼就與日本歐吉桑藤作友好,藤作桑在戰爭時還幫助萬丹青年免於徵召上戰場,沒想到日本戰敗後竟然選擇自刎,這讓子毓難以接受,即便藤作桑再愛台灣也還是為日本殉國,而他再認同日本也不會被當成日本人。感情好的兄弟倆,面對改朝換代,子慶選擇順應潮流學習北京話,子毓卻非常抗拒,一心想回到日本完成學業,意外與台獨分子搭上線。一直遵守祖訓,不參與政治的李家,以為關上門就能在大營裡平安度日,只要不忤逆順應政權,認真經商就會不受影響,然而紛擾悄悄降臨大營……
作者林剪雲不只詳盡閱讀史料還拜訪耆老,詳細追索故事背後的真相,探觸禁忌時代底下庶民的悲苦,以屏東萬丹地區李家的興衰為主軸,交織愛情、親情、台灣性格和日本性格。以小說手法營造在政治、經濟、文化動盪的時代下人物的心理轉變,細膩塑造不論是大戶人家的少爺、小姐到販夫走卒,各個性格鮮明,透過國台日語的夾雜運用,營造出戰後國民政府來台的時空背景氛圍,寫出當時人民面對政權轉變的心理轉折,和積極爭取生活基本權利、尊嚴在所不惜的精神。
本書為新台灣和平基金會第二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得獎作品。
《逆》
小說家吳錦發、高師大國文系副教授唐毓麗、成大台灣文學系副教授廖淑芳、詩人、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李敏勇、活水來冊房主人黃震南、小說家宋澤萊聯合推薦
本書獲國藝會長篇小說專案補助
林剪雲「叛之三部曲」首部曲《忤》從唐山過台灣到二二八事件爆發,以屏東萬丹富商家族興衰為背景。二部曲《逆》則接續二二八事件後,移民再次大量湧入台灣。描繪社會底層人民面臨生存的難題,從自我認同的省籍問題,到壓抑自由思想的白色恐怖,內心的不滿、不安,像火種逐漸燃起違逆的風潮,進而引爆美麗島事件。
一九八九年莎拉颱風襲台前夕,林素淨搭車南下屏東,尋找當年從她生命中突然消失的B。穿插回憶,在現實與過去之間來回,如同南下列車窗外一幕幕快速後退的風景:慘澹的童年生活、青澀早夭的戀情、黨外活動的震撼、自我認同定位的游移……。
父親林柏仲自福建移民來台,落腳屏東萬丹,林素淨是家中最小的女兒,備受父親疼愛,卻也被生母凌虐。她常被一些街坊鄰居大人小孩嘲笑是「外省豬仔」「阿山仔查某囝」,但外省同學卻說,從福建來的怎麼是外省人呢?而努力向上的林素淨發現周遭不斷有人主動「不見了」,如後來的鋼琴家李沐心、國中導師周雅仙、李慶瑜老師的先生……被動「不見了」更多,如酒家哥哥敏郎、國中公民老師、憲兵隊劉國忠、書攤老闆胡江圖……半主動半被動「不見了」的邱生存……。
作者以小說手法描繪一九五七─一九八九年三十年間,死亡與失蹤如影隨形的台灣社會,面對自然災害的無情、政權的高壓管理,底層人民噤聲壓抑,仍舊勇敢扎根,展現草根的韌性。全書台語和華語交錯,對白生動,真實呈現語言的混雜與變遷,人物栩栩如生,藉由主角的成長故事,訴說台灣人共同的悲歡離合。
《叛》
廖振富(中興大學台文所兼任特聘教授、台灣文學館前館長)、黃美娥(台大台文所教授),陳芳明(政大台文所講座教授)、李敏勇(作家)、封德屏(文訊總編輯)、蔡寬義(清大台文所博士生)、紙上極樂(藏書家)推薦
林剪雲「叛之三部曲」:首部曲《忤》以屏東萬丹大營李家崛起,到一九四六年林柏仲從福建移民來台,小女兒林素淨誕生。二部曲《逆》從戒嚴到解嚴,透過林素淨的成長過程,展開自我探究與認同。最終曲《叛》,祖父是灣生,母親是台灣人,台日混血兒岩下松痕到台灣的旅行,尋找祖父思思念念的情人,巧遇太陽花學運爆發,重新聚焦土地認同,呈現台灣百年近現代歷史。
二○一四年爆發台灣青年反服貿太陽花學運,來台旅行的岩下松痕,在花蓮巧遇眷村女孩鄒念慈,她正面臨當一輩子軍人的父親拒絕眷村的改建,家庭風暴悄然成形。二人同行,一步步追尋歷史,原來早在一九一四年台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在花蓮建立第一個日本移民村,松痕的曾祖父就移民到台灣,祖父在此誕生也在此譜出刻骨銘心的戀情,更進一步發現母親曾有過另一個家庭,逐步揭開岩下一家四口在戰火與時代洪流下無可奈何的人生際遇……
林剪雲以倒敘、插敘的寫作方式,來回穿梭於日治時期與戰後數十年以迄當代,地域遍及台北、花蓮、屏東與日本鹿兒島等地,跨越庶民飄盪零落的百年歷史。她也遠赴各地與鹿兒島實地踏查,巧妙串聯小說人物生命足跡與歷史景點。她企圖透過完成叛之三部曲最終曲《叛》回答「我是誰?我要何去何從?」這個百年難解的疑問,找出屬於台灣人的終極解答。
作者簡介:
林剪雲
過往:以人身肉體碰撞愛恨悲喜,累累傷痕堆砌為現在的我
現況:企圖以大河小說形式建構當代人書寫當代史
嗜好:玩文字、賞電影
專長:小說、戲劇
最愛的詩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代表作品:《暗夜裡的女人》、《恆春女兒紅》、大河小說叛之三部曲《忤》、《逆》、《叛》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林剪雲
優惠價: 88 折, NT$ 1012 NT$ 115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5
★ 林剪雲傾力完成的大河小說叛之三部曲《忤》、《逆》、《叛》
《忤》
★導演吳念真、詩人李敏勇、小說家吳錦發、
歷史小說家廖彥博、作家黃震南聯合推薦
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國民政府登台,台灣人歡天喜地迎接國民兵來台,看到的不是軍容壯盛的軍隊,而是頭戴草帽、腳踩草鞋、衣衫凌亂還肩揹飯鍋的士兵,還到處收刮民宅,搶東西,和土匪沒兩樣。突然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的台灣人,從講日語變成講北京話,開始對自我身分認同產生混淆與矛盾。
「台灣錢淹腳目」這個美夢在每個時代裡總吸引著無數人冒險越過黑水溝,有在日本統治之前來台灣,已經落地生根的大家族,也有在這個動盪時代前來台灣,只為了賺取溫飽的機會,沒想到台灣沒有想像中容易生活,面臨政權的轉變,各有不同的應變方式,唯一不變的是祈求子孫能在這塊土地上生根立足……
在屏東萬丹當地人稱之「大營」,是「鼎昌商號」創辦人李仲義的豪宅大院,一家篤信基督教,傳到第三代李其昌,第四代長子子慶跟在父親身邊做生意,個性充滿俠義精神,不惜為救一對加禮番母女墜馬受傷,在二二八事件後幫助許多外省人避風頭,提供食宿。次子子毓在日本東京帝大留學主攻法律,自幼就與日本歐吉桑藤作友好,藤作桑在戰爭時還幫助萬丹青年免於徵召上戰場,沒想到日本戰敗後竟然選擇自刎,這讓子毓難以接受,即便藤作桑再愛台灣也還是為日本殉國,而他再認同日本也不會被當成日本人。感情好的兄弟倆,面對改朝換代,子慶選擇順應潮流學習北京話,子毓卻非常抗拒,一心想回到日本完成學業,意外與台獨分子搭上線。一直遵守祖訓,不參與政治的李家,以為關上門就能在大營裡平安度日,只要不忤逆順應政權,認真經商就會不受影響,然而紛擾悄悄降臨大營……
作者林剪雲不只詳盡閱讀史料還拜訪耆老,詳細追索故事背後的真相,探觸禁忌時代底下庶民的悲苦,以屏東萬丹地區李家的興衰為主軸,交織愛情、親情、台灣性格和日本性格。以小說手法營造在政治、經濟、文化動盪的時代下人物的心理轉變,細膩塑造不論是大戶人家的少爺、小姐到販夫走卒,各個性格鮮明,透過國台日語的夾雜運用,營造出戰後國民政府來台的時空背景氛圍,寫出當時人民面對政權轉變的心理轉折,和積極爭取生活基本權利、尊嚴在所不惜的精神。
本書為新台灣和平基金會第二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得獎作品。
《逆》
小說家吳錦發、高師大國文系副教授唐毓麗、成大台灣文學系副教授廖淑芳、詩人、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李敏勇、活水來冊房主人黃震南、小說家宋澤萊聯合推薦
本書獲國藝會長篇小說專案補助
林剪雲「叛之三部曲」首部曲《忤》從唐山過台灣到二二八事件爆發,以屏東萬丹富商家族興衰為背景。二部曲《逆》則接續二二八事件後,移民再次大量湧入台灣。描繪社會底層人民面臨生存的難題,從自我認同的省籍問題,到壓抑自由思想的白色恐怖,內心的不滿、不安,像火種逐漸燃起違逆的風潮,進而引爆美麗島事件。
一九八九年莎拉颱風襲台前夕,林素淨搭車南下屏東,尋找當年從她生命中突然消失的B。穿插回憶,在現實與過去之間來回,如同南下列車窗外一幕幕快速後退的風景:慘澹的童年生活、青澀早夭的戀情、黨外活動的震撼、自我認同定位的游移……。
父親林柏仲自福建移民來台,落腳屏東萬丹,林素淨是家中最小的女兒,備受父親疼愛,卻也被生母凌虐。她常被一些街坊鄰居大人小孩嘲笑是「外省豬仔」「阿山仔查某囝」,但外省同學卻說,從福建來的怎麼是外省人呢?而努力向上的林素淨發現周遭不斷有人主動「不見了」,如後來的鋼琴家李沐心、國中導師周雅仙、李慶瑜老師的先生……被動「不見了」更多,如酒家哥哥敏郎、國中公民老師、憲兵隊劉國忠、書攤老闆胡江圖……半主動半被動「不見了」的邱生存……。
作者以小說手法描繪一九五七─一九八九年三十年間,死亡與失蹤如影隨形的台灣社會,面對自然災害的無情、政權的高壓管理,底層人民噤聲壓抑,仍舊勇敢扎根,展現草根的韌性。全書台語和華語交錯,對白生動,真實呈現語言的混雜與變遷,人物栩栩如生,藉由主角的成長故事,訴說台灣人共同的悲歡離合。
《叛》
廖振富(中興大學台文所兼任特聘教授、台灣文學館前館長)、黃美娥(台大台文所教授),陳芳明(政大台文所講座教授)、李敏勇(作家)、封德屏(文訊總編輯)、蔡寬義(清大台文所博士生)、紙上極樂(藏書家)推薦
林剪雲「叛之三部曲」:首部曲《忤》以屏東萬丹大營李家崛起,到一九四六年林柏仲從福建移民來台,小女兒林素淨誕生。二部曲《逆》從戒嚴到解嚴,透過林素淨的成長過程,展開自我探究與認同。最終曲《叛》,祖父是灣生,母親是台灣人,台日混血兒岩下松痕到台灣的旅行,尋找祖父思思念念的情人,巧遇太陽花學運爆發,重新聚焦土地認同,呈現台灣百年近現代歷史。
二○一四年爆發台灣青年反服貿太陽花學運,來台旅行的岩下松痕,在花蓮巧遇眷村女孩鄒念慈,她正面臨當一輩子軍人的父親拒絕眷村的改建,家庭風暴悄然成形。二人同行,一步步追尋歷史,原來早在一九一四年台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在花蓮建立第一個日本移民村,松痕的曾祖父就移民到台灣,祖父在此誕生也在此譜出刻骨銘心的戀情,更進一步發現母親曾有過另一個家庭,逐步揭開岩下一家四口在戰火與時代洪流下無可奈何的人生際遇……
林剪雲以倒敘、插敘的寫作方式,來回穿梭於日治時期與戰後數十年以迄當代,地域遍及台北、花蓮、屏東與日本鹿兒島等地,跨越庶民飄盪零落的百年歷史。她也遠赴各地與鹿兒島實地踏查,巧妙串聯小說人物生命足跡與歷史景點。她企圖透過完成叛之三部曲最終曲《叛》回答「我是誰?我要何去何從?」這個百年難解的疑問,找出屬於台灣人的終極解答。
作者簡介:
林剪雲
過往:以人身肉體碰撞愛恨悲喜,累累傷痕堆砌為現在的我
現況:企圖以大河小說形式建構當代人書寫當代史
嗜好:玩文字、賞電影
專長:小說、戲劇
最愛的詩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代表作品:《暗夜裡的女人》、《恆春女兒紅》、大河小說叛之三部曲《忤》、《逆》、《叛》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